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2014/9/4    热度:234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本论的中士道部分,阐述了趣向解脱的修行,重点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即趋向无漏的修学方法。在《道次第》中,中士道是作为上士道的基础,主要强调了别解脱戒的重要性。重视戒律、重视闻思、重视次第,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学风。宗大师创建的格鲁派,也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本论的这一部分,介绍了持戒的意义、功德及不持戒的过患。而定(奢摩他,即止)和慧(毗婆舍那,即观)为解脱道和菩萨道共有,将在上士道作进一步展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乘的不共之处在于菩提心,而止和观是通三乘的,三乘圣者皆应修止和空性慧。

  从发心来说,下士道所发为增上善心,中士道所发为出离心,上士道所发为菩提心。以往,人们多将出离心视为小乘的发心,但本论明确指出,不论声闻行者还是菩萨行者,同样要对生死、轮回生起厌患之心,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菩萨无须出离惑业和轮回的误解。宗大师还告诫我们,身为菩萨,必须先从惑业中解脱出来,才有能力利益无量众生。至于菩萨的不舍轮回、不舍众生,则是因菩提心的力量所致,由一己之苦推及众生之苦,不忍独自解脱,所谓悲愿自在。由此可见,出离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起菩提心。

  出离心乃出离轮回、希求解脱之心,就像被捆绑的人从绳索中逃出来。那么,束缚我们的是什么?以什么方法获得解脱?解脱之后,又将获得什么身份?这些问题,正是中士道所要解决的。

  以出离心为基础,菩提心才能发得更真实、更如法。若对轮回及恶道之苦没有深刻认识,自身尚无希求解脱之心,又怎么会关注众生的解脱?在这种情况下谈菩提心,充其量只是口号而已,不可能发得真切。当然,本论所说的出离心,和纯粹的声闻道的出离心还是有所不同。

  2007年10月修订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导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什么叫“了义”?了义是对于自己这一生有真实利益的,这叫“了义”;对我这一生没有真实的利益,这个对我就是“不了义”。佛法了义里头有更深一层意思,就是决定要帮助我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才算是真正了义;我现前得利益,将来不能帮助我在这一生脱离轮回,这个经教对我就是不了义。这是教我们选择的标准。净宗法门是究竟了义,这一生当中不但你超越六道了,十法界也超越了;不但超越十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阿惟越致的果位,所以叫究竟了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