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解脱道和菩萨道
2014/9/4   热度:180
济群法师: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解脱道和菩萨道 中士道,相当于声闻的解脱道。在以往的修学中,声闻的解脱道和菩萨乘往往各行其道。在经论方面,声闻乘的典籍中很少出现菩萨道的内容,即使有也非常简单;而不少大乘典籍中,对声闻乘的修行和声闻行人,多持贬低、批判的态度,斥为焦芽败种。那么,解脱道和菩萨乘的修行就无法相融吗? 汉传佛教是大乘,但绝大部分出家人的修学,既有声闻乘的内容,也有菩萨乘的内容。如受戒就是以声闻别解脱戒为主,当然,多数人也同时受持菩萨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读诵大乘经论、修学大乘法门,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是菩萨道行者了呢?事实上,很多人的发心都偏向个人解脱,或是为个人了脱生死,或是为个人往生极乐,显然不是菩萨乘的发心。 怎样处理好解脱道与菩萨乘的关系?《瑜伽师地论》就是典型,论中将三乘、五乘善巧地结合到一起。近代大德中,太虚大师、印顺法师也作了类似的建构。相比之下,《道次第》的建构又有自身特点,即以菩提心统摄一切修行。下士道也好,中士道也好,都是为上士道服务的,皆可视为上士道的前行。如《道次第》所建构的中士道修行,也不是以个人的解脱为最终目的,而是以此作为进一步修学上士道的基础。 本论上士道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一是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二是菩提心如何生起,介绍了“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两种法门;三是菩提心与菩萨行的关系,即如何认识方便与慧缺一不可,这也是道次第的重点;四是菩提心生起后应如何实践,包括菩提心的受持仪轨及六度四摄的修行。 三士道有正和共之分,就各个层面而言,下士、中士、上士都是正的。而从三者的关系来讲,又有共的部分。宗大师造这部论,目的是将三乘行者统统引向大乘。不论下下根机还是上根利智,皆可通过这种有次第的引导进入无上佛果。 2007年10月修订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顺境、善缘里面,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觉悟到生死无常!我们中国人讲“好景不常”,我们要珍惜这个时节因缘,认真求道;如果把大好光阴去享受世间五欲六尘之乐,把你过去生中修的那点福报享尽了,那你就错了! 人在一生当中要修福,不要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那点福报都享尽,享尽了,到了晚年就没福了。 我过去看过不少富贵人家,少年得志、中年得志,尽情享受,一呼百应的,到晚年就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看他连一个伺候他的人都没有了,洗衣服、烧饭都要自己动手,可怜得不得了!我们记取这个教训,在自己得志的时候,在自己福报现前的时候,千万不要享尽,留一点给后面。所以,晚年有福报,那是真正有福报;年轻有福报,那不是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