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
2014/9/4   热度:269
印顺法师: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 大师往曹(1)溪山,韶、广二州行化,四十余年。若论门人,僧之与俗,三五千人说不尽。 二 若论宗旨(2),传授『坛经』,以此为依(3)约;若不得『坛经』,即无禀受。须知法处、年月日、姓(4)名,递(5)相付嘱。无『坛经』禀承,非南宗弟(6)子也。未得禀承者,虽说顿教法,未知根本,终 (7)不免诤。但得法者,只劝修行。诤是胜负之心,与道违背〔传〕。 三 世人尽传南宗能,北宗(8)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 (9)阳县玉泉寺,住持(10)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卍]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11),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渐顿,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P461] 四 神秀师常见人说,慧能法疾直指(12)路。秀师遂唤(13)门人僧志诚曰:汝聪明多智!汝与吾至曹[卍]溪山,到慧能所礼拜。但听,莫言我使汝来!所听意旨,记起却来与吾说,看慧能见解与吾谁疾迟!汝第(14)一早来,勿令吾怪! 五 志诚奉使欢喜,遂半月中间,即至曹[卍]溪山。见慧能和尚,礼拜入即听,不言来处。志诚(15)闻法,言下便悟,即契本心。起立即礼拜,白(16)言:和尚!弟子从玉泉寺来。秀师处不得(17)契悟,闻和尚说,便契本心。和尚慈悲,愿当教(18)示! 六 慧能大师曰:汝从彼(19)来,应是细(20)作。志诚曰:未说时即是,说了即不(21)是。六祖言:烦恼即是菩提,亦复如是〔附〕。 七 大师谓志诚曰:吾闻汝(22)禅师教人,唯传戒定慧;汝[卍]和尚教人戒定慧如何,当为吾说!志诚[卍]曰:秀和尚言戒定慧,诸恶不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此即名为戒定慧。彼作如是说,不知和尚所见如何? [P462] 八 慧能和尚答曰:此说不可思议,慧能所见有别。志诚[卍]问:何以别?慧能答曰:见有迟疾。志诚[卍]请和尚说所见戒定慧〔附〕。 九 大师言:汝(23)听吾(24)说,看吾[卍]所见处。心地无非(25),自性(26)是(27)戒;心地无乱,自性[卍]是(28)定;心地无痴,自性[卍]是慧。 一0 能大师言:汝戒定慧,劝小根之(29)人;吾戒定慧,劝上根(30) 人。得悟自性(31),亦不立戒定慧。志诚[卍]言:请大师说不立如何?大师言:自性[卍]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当离法相,有何可立?自性[卍]顿修,立有渐次,所(32)以不立。志诚礼拜,便不离曹[卍]溪山,即为门人,不离大师左右。 注【19-001】「曹」,「原本」作「漕」,依「明本」改。 注【19-002】「旨」,「原本」作「指」,今改。 注【19-003】「依」,「原本」作「衣」,今改。 注【19-004】「姓」,「原本」作「性」,今改。 注【19-005】「递」,「原本」作「遍」,今改。 [P463] 注【19-006】「弟」,「原本」作「定」,今改。 注【19-007】「终」,「原本」作「修」,今改。 注【19-008】「北宗」,「原本」作「比」,今改补。 注【19-009】「当」,「原本」作「堂」,今改。 注【19-010】「持」,「原本」作「时」,今改。 注【19-011】「北」,「原本」作「比」,依「明本」改。 注【19-012】「指」,「原本」作「旨」,今改。 注【19-013】「唤」,「原本」作「换」,今改。 注【19-014】「第」,「原本」作「弟」,今改。 注【19-015】「诚」,「原本」作「城」,依「明本」改。 注【19-016】「白」,「原本」作「自」,今改。 注【19-017】「得」,「原本」作「德」,今改。 注【19-018】「教」,「原本」作「散」,依「明本」改。 注【19-019】「彼」,「原本」作「被」,今改。 注【19-020】「细」,「原本」作「綢」,依「明本」改。 注【19-021】「了即不」,「原本」作「乃了即」,今改。「明本」作「了不」。 注【19-022】「汝」,「原本」作「与」,依「明本」改。 [P464] 注【19-023】「汝」上,「原本」有「如」字,今删。 注【19-024】「吾」,「原本」作「悟」,依「明本」改。 注【19-025】「非」上,「原本」有「疑」字,依「明本」删。 注【19-026】「性」,「原本」作「姓」,依「明本」改。 注【19-027】「是」,「原本」缺,今补。 注【19-028】「自性是」,「原本」作「是自性」,今依上下文改正。 注【19-029】「之」,「原本」作「诸」,今改。 注【19-030】「根」,「原本」缺,今补。 注【19-031】「悟自性」,「原本」作「吾自」,依「明本」改补。 注【19-032】「次所」,「原本」作「此契」,依「明本」改。 二── 一 又有一僧,名法达,常诵『法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经上有疑,大师智慧广大,愿为除(1)疑!大师言: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上无疑(2),汝心自邪而求正法。吾心正定,即是持经。吾一生已来,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3)。法达取经到,对大师读一遍。 [P465] 二 六祖闻(4)已,即识佛意。便与(5)法达说『法华经』。六祖言:法达!『法华经』无多语,七卷经尽是譬喻因(6)缘。如来广说三乘,只为世人根钝。经文分(7)明,无有余乘,唯一佛乘〔附〕。 三 大师言(8):法达!汝听一佛乘,莫求二佛乘,迷却汝性(9) 。经中何处是一佛乘?汝与说经云:诸佛世尊,唯以(10)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已上十六字(11)是正法]法,如何解?此法如何修?汝听吾说。 四 人心不思,本源空寂,离却邪见,即一大事(12)因缘。内外不迷,即离两边。外迷着(13)相,内迷着空;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不(14)迷。悟(15)此法,一念心开,出现于世。心开何物?开佛知见。佛犹如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开示悟入上一处入,即觉知见,见自本性,即得出世。 五 大师言:法达!吾(16)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世人心愚迷造恶,自开众生知见;世人心正,起智慧观照,自开佛知(17) [P466] 见。莫开众生知[卍]见,开佛知[卍]见即出世。大师言:法达!此是『法华(18) 经』一乘法,向下分三,为迷(19)人故;汝但依(20)一佛乘。 六 大师言:法达!心行转『法华』,不行『法华』转。心正转『法华』,心邪(21)『法华』转。开佛知[卍]见转『法华』,开众生知[卍]见被『法华』转。大师言:努力依法修行,即是转经。 七 法达一闻,言下大悟,涕泪悲泣白(22)言:和尚!实未曾(23)转『法华』,七年被『法华』转;已后转『法华』,念念修行佛行。大师言:即佛行是佛。其时听者(24),无不悟入(25)。 注【20-001】「除」,「原本」作「时」,今改。 注【20-002】「疑」,「原本」作「痴」,依「明本」改。 注【20-003】「闻即知」,「原本」作「问即之」,今改。 注【20-004】「闻」,「原本」作「问」,今改。 注【20-005】「与」,「原本」作「汝」,今改。 注【20-006】「因」,「原本」作「内」,依「明本」改。 [P467] 注【20-007】「文分」,「原本」作「闻公」,今改。 注【20-008】「言」,「原本」脱落,今补。 注【20-009】「性」,「原本」作「圣」,今改。 注【20-010】「以」,「原本」作「汝」,依『法华经』改。 注【20-011】「字」,「原本」作「家」,今改。 注【20-012】「事」,「原本」作「是」,今改。 注【20-013】「着」,「原本」作「看」,依「明本」改。 注【20-014】「不」下,「原本」有「空」字,今删。 注【20-015】「悟」,「原本」作「吾」,今改。 注【20-016】「吾」,「原本」作「悟」,今改。 注【20-017】「知」,「原本」作「智」,依「明本」改。 注【20-018】「华」,「原本」作「达」,今改。 注【20-019】「迷」,「原本」作「名」,今改。 注【20-020】「依」,「原本」作「于」,今改。 注【20-021】「邪」,「原本」作「耶」,今改。 注【20-022】「白」,「原本」作「自」,今改。 注【20-023】「曾」,「原本」作「僧」,依「明本」改。 [P468] 注【20-024】「者」,「原本」作「入」,今改。 注【20-025】「入」,「原本」作「者」,今改。 三── 一 时有一僧,名智常,来曹(1)溪山,礼拜和尚,问(2)四乘法义。智常问[卍]和尚曰:佛说三乘,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望为教(3)示!慧能大师曰:汝自身心见,莫着外法相。元无四乘法,人心(4)量四等,法有四乘。见闻读诵是小乘;悟解义是中乘;依(5)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6) 俱备,一切无离,但离法相,住(7)无所得(8),是最上乘。乘是(9)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10)也。 注【21-001】「曹」,「原本」作「漕」,今改。 注【21-002】「问」,「原本」作「闻」,依「明本」改。 注【21-003】「教」,「原本」作「敬」,依「明本」改。 注【21-004】「量」上,「原本」有「不」字,今删。 注【21-005】「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21-006】「行」,「原本」作「幸」,今改。 [P469] 注【21-007】「住」,「原本」作「作」,今改。 注【21-008】「得」,「原本」作「德」,依「明本」改。 注【21-009】「是」下,「原本」衍「最上」二字,依「明本」删。 注【21-010】「吾」,「原本」作「悟」,依「明本」改。 四── 一 又有一僧名神会,南阳人也。至曹(1)溪山礼拜,问言:和尚坐 (2)禅,见亦不见?大师起,把杖(3)打神会三下,却问神会:吾打汝痛不痛?神会答言:亦痛亦不痛。 二 六祖言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又问大师:何以亦见亦不见?大师言:吾亦见,常见自过患,故云亦见。亦不见者,不见天地人过患,所以亦不见(4) 也。汝亦痛亦不痛如何?神会答曰:若不痛即同无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5) ,即起于恨〔附〕。 三 大师言:神会!向前见不见是两边,痛不痛(6)是生灭。汝自性且不 见,敢来弄人!礼拜,礼拜,更不言。 [P470] 四 大师言:汝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7)心悟自见,依法修行。汝自迷(8)不见自心,却来问慧能见否!吾不自知,代汝迷不得;汝若自见,代不(9)得吾迷。何不自修,问吾见否!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不离曹[卍]溪山中,常在左右。 注【22-001】「曹」,「原本」作「漕」,今改。 注【22-002】「坐」,「原本」作「座」,依「明本」改。 注【22-003】「杖」,「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2-004】「亦不见」,「原本」作「亦见亦不」,依「明本」改正。 注【22-005】「夫」,「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2-006】「不痛」,「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22-007】「汝」,「原本」作「以」,依「明本」改。 注【22-008】「迷」,「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22-009】「不」,「原本」缺,依「明本」补。 五── 一 大师遂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智常、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神会。大师言:汝等拾弟子近前,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汝各 [P471] 为一方头。 二 吾教汝说法,不失本宗。举三(1)科法门,动用(2)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于性相,若有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3),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 三科法门者,阴(4)、界、入。阴[卍]是五阴[卍];界是(5)十八界;入(6) 是十二入。何名五阴[卍]?色阴[卍]、受阴[卍]、想(7)阴[卍]、行阴[卍]、识阴[卍]是。何名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何名十二入?外六尘,中六门。何名六尘?色、声、香、味、触(8)、法是。何名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法性起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门;六尘。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9)六尘,是三六十八。由自性邪,起十八邪含;自性正,起(10)十八正含。恶用即众生,善用即佛。 四 用由(11)何等?由[卍]自性起有(12)对,外境无情对有五: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暗与明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语言与法相对(13) 有十二对: [P472] 有为无为对(14),有色无色对,有相无相对,有漏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 (15)对,清与浊对,凡与圣(16)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大与小小(17) 对,长与短对(18),高与下对。自性(19)起用对有十九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戒与非对,直与曲(20)对,实与虚对,崄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慈与毒对,悲与害对(21),喜与瞋(22)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常与无常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体与用对。性与相有十九(23)对,言语与法相有十二对,外境无情有(24)五对,(25) 都合成三十六对法也。 五 此三十六对法,解用通一切经,出入即离两边。如何自性起用三十六对?共人言语,出外于相(26)离相,入内于空离空。着空即惟长无明(27),着相惟邪见谤法。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28)不合言语,言语即是文字。自性上说空,正是(29)语言。本性不空,迷人(30)自惑语言际(31)故。暗不自暗,以明[卍]故暗,以明变暗,以暗现明,来去相因,三十六对亦复如是 [P473] 。 六 大师言:十弟子!已后传法,递(32)相教授一卷『坛(33) 经』,不失本宗。不禀受『坛经』,非我宗旨。如今得了,递[卍]代流行。得遇『坛经』者,如见吾亲授。拾僧得教授已,写为『坛经』,递[卍]代流行,得者必当见性〔传〕。 注【23-001】「三」,「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23-002】「用」,「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3-003】「对法」,「原本」作「法对」,依「明本」改正。 注【23-004】「阴」,「原本」作「荫」,依「明本」改。 注【23-005】「是」,「原本」缺,今补。 注【23-006】「入」,「原本」缺,今补。 注【23-007】「想」,「原本」作「相」,依「明本」改。 注【23-008】「味触」,「原本」作「未独」,依「明本」改。 注【23-009】「见」,「原本」缺,依「明本」改。 注【23-010】「正起」,「原本」缺,依「明本」补。 [P474] 注【23-011】「由」,「原本」作「油」,依「明本」改。 注【23-012】「有」,「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3-013】「语言与法相对」,「原本」作「语与言对,法与相对」,依「明本」改正。 注【23-014】「对」,「原本」缺,今补。 注【23-015】「静」,「原本」作「净」,依「明本」改。 注【23-016】「圣」,「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23-017】「小小」,「原本」作「少少」,依「明本」改。 注【23-018】「长与短对」,「明本」在第三类。今本共十三对,与「十二对」说不合。疑古本无此长短一对。 注【23-019】「性」下,「原本」有「居」字,依「明本」删。 注【23-020】「曲」,「原本」作「典」,依「明本」改。 注【23-021】「慈与毒对,悲与害对」,「原本」作「慈与空对」,「空」,即「害」字之误,今改。 注【23-022】「瞋」,「原本」作「须」,依「明本」改。 注【23-023】「十九」,「原本」作「清无亲」,义不可通,依上分类改。 注【23-024】「外境无情有」,「原本」作「内外境无情有无」,今删改。 [P475] 注【23-025】「五对」下,「原本」有「三身有三对」一句,文义不合,今删。 注【23-026】「相」,「原本」缺,今补。 注【23-027】「明」,「原本」作「名」,依「明本」改。 注【23-028】「人」,「原本」作「大」,依「明本」改。 注【23-029】「是」,「原本」缺,今补。 注【23-030】「人」,「原本」缺,今补。 注【23-031】「际」,「原本」作「除」,今改。 注【23-032】「递」,「原本」作「迎」,今改。 注【23-033】「坛」,「原本」作「檀」,今改。 六── 一 大师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七月八日唤门人告别。大师先(1) 天元(2)年,于新(3)州国恩寺造塔,至先天二年七月告别。 二 大师言:汝众近前!吾(4)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问,为汝 (5) 破疑,当令迷者尽使与安乐。吾若去后,无人教汝(6)。法海等众僧闻已,涕泪悲泣。 三 惟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六祖言:神会小僧,却得善不善(7)等 [P476] ,毁誉不动!余(8)者不得。数年山中更修何道〔传〕!大师言(9):汝今悲泣,更忧(10)阿谁?忧吾不知去处在!若不知去处,终不别汝。汝等悲泣,即不知吾去(11)处;若知去处,即不悲泣。 四 性(12)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汝等尽坐(13),吾与汝(14)一偈 ──真假动静(15)偈,汝[卍]等尽诵取。见此偈意,汝与(16)吾同,于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礼拜,请大师留偈,敬心受持。 五 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17)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18)即解动, 无情[卍]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见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19)。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若悟作此见, 则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者,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P477] 前头人相应, 即共论佛语;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20)。 此教本无诤, 诤即(21)失道意, 执迷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六 众僧既闻,识大师意,更不敢诤,依法修行。一时礼拜,即知(22)大师不久(23)住世。 注【24-001】「天」上,「原本」脱「先」字,今补。 注【24-002】「元」,「原本」作「无」,今改。 注【24-003】「新」,「原本」作「[木蕇]」,依「明本」改。 注【24-004】「吾」,「原本」作「五」,依「明本」改。 注【24-005】「汝」,「原本」作「外」,依「明本」改。 注【24-006】「汝」,「原本」作「与」,今改。 注【24-007】「不善」,「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24-008】「余」,「原本」作「除」,依「明本」改。 注【24-009】「大师言」,「原本」缺,今补。 注【24-010】「爱」,「原本」作「有」,依「明本」改。 注【24-011】「去」,「原本」缺,依「明本」补。 [P478] 注【24-012】「性」下,「原本」有「听」字,依「明本」删。 注【24-013】「坐」,「原本」作「座」,依「明本」改。 注【24-014】「汝」,「原本」作「如」,依「明本」改。 注【24-015】「静」,「原本」作「净」,依「明本」改。 注【24-016】「与」,「原本」缺,今补。 注【24-017】「于」,「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24-018】「情」,「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24-019】「种」,「原本」作「众」,依「明本」改。 注【24-020】「欢喜」,「原本」作「劝善」,依「明本」改。 注【24-021】「诤即」,「原本」作「无诤」,依「明本」改。 注【24-022】「知」,「原本」作「之」,依「明本」改。 注【24-023】「久」,「原本」作「求」,依「明本」改。 七── 一 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缭(1)乱,惑吾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定(2)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 [P479] 二 衣不合传(3)。汝不信,吾与诵先代五祖传衣付法颂(4)。若据第一祖达磨颂意,即不合传衣。 三 听吾(5)与汝颂(6),第一祖达磨和尚颂曰: 「吾来大(7)唐国, 传教救迷情(8), 一花开五叶, 结!8騔自然成。」 第二祖慧可和尚颂曰: 「本来缘有地, 从地种花生, 当本元(9)无地, 花从何处生?」 第三祖僧璨和尚颂曰: 「花种虽因地, 地上种花(10)生, 花种无生性(11), 于地亦无生。」 第四祖道信和尚颂曰: 「 花种有生性, 因地种花生, 光(12)缘不和合, 一切尽无生。」 第五祖弘忍和尚颂曰: 「有情来下种, 无情花即生, 无情又无种, 心地亦无生。」 [P480] 第六祖慧能和尚颂曰: 「心地含情种, 法雨即花生, 自悟(13)花情种, 菩提!8騔自成。」 四 能大师言:汝等听吾作二偈,取达磨和尚颂意。汝迷人依此颂修行,必当见性。第一颂曰: 「心地邪花放, 五叶逐根随, 共造无明业(14), 见被业[卍]风吹。」 第二颂曰: 「心地正花放, 五叶逐根(15)随, 共修般若慧, 当来佛菩提。」 五 六祖说偈已了,放众人(16)散。门人出外思惟,即知大师不久住世〔传〕。 注【25-001】「缭」,「原本」作「辽」,今改。 注【25-002】「定」,「原本」作「弟」,今改。 注【25-003】「传」,「原本」作「转」,依「明本」改。 注【25-004】「颂」,「原本」作「诵」,今改。 注【25-005】「吾」,「原本」作「五」,今改。 [P481] 注【25-006】「颂」下,有「颂曰」二字,今删。 注【25-007】「来大」,「原本」作「大来」,今改正。 注【25-008】「迷情」,「原本」作「名清」,依「明本」改。 注【25-009】「元」,「原本」作「愿」,今改。 注【25-010】「花」,「原本」作「化」,今改。 注【25-011】「生性」,「原本」作「性生」,今改正。 注【25-012】「光」,「原本」作「先」,今改。 注【25-013】「悟」,「原本」作「吾」,依「明本」改。 注【25-014】「业」,「原本」作「叶」,今改。 注【25-015】「根」,「原本」作「恨」,今改。 注【25-016】「人」,「原本」作「生」,今改。 八── 一 六祖后至八月三日食后,大师言:汝等依位坐(1),「吾」(2) 今共汝(3)等别。 二 法海问(4)言:此顿教法传受,从上已来,至今几代?六祖言:初传受七佛,释迦牟尼佛第七。大迦叶第八,阿难第九,末田地第十,商那和修第十 [P482] 一,优婆!5鵋多第十二,提多迦第十三,佛陀难提第十四,佛陀密多第十五,!6虎比丘第十六,富那奢第十七,马鸣第十八,毗罗尊者第十九,龙树第二十,迦那提婆第二十一,罗!7亩罗第二十二,僧迦那提第二十三,僧迦耶(5)舍第二十四,鸠摩罗驮第二十五,阇耶多第二十六,婆修盘多第二十七,摩拿罗第二十八,鹤勒那第二十九,师子比丘第三十,舍那婆斯第三十一,优婆堀第三十二,僧伽 (6)罗第三十三,婆须(7)蜜多第三十四。南天竺(8)国王子第三子菩提达摩第三十五。唐国,僧慧可第三十六,僧璨第三十七,道信第三十八,弘忍第三十九,慧能自身当今受法第四十(9)。大师言:今日已后,递(10)相传受,须有依约,莫失宗旨! 三 法海又白:大师今去,留付何法?令(11)后代人如何见佛?六祖言:汝听!后代迷人,但识众生,即能见佛。若不识众生,觅佛万劫不得见也。吾[卍] 今教汝识众生见佛,更留见真佛解脱颂。迷即不见佛,悟者即见。法海愿闻,代代流传,世世不绝。 [P483] 四 六祖言:汝听!吾与汝(12)说,后代世人,若欲觅佛,但识佛心众生,即能识佛。即缘有众生(13),离众生无佛。心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愚痴佛众生,智慧众生佛。心崄(14)佛众生,平等众生佛。一生心若崄[卍],佛在众生中;一念悟即(15)平,即众生是(16)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传〕! 五 大师言:汝等门人好住。吾留一颂,名自性佛真解脱颂。后代迷人(17) ,闻(18)此颂意(19),即见自心自性真佛。与(20)汝此颂,吾共汝别。颂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真魔(21), 邪见之人魔[卍]在舍, 正见之(22)人佛则遇。 性中(23)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卍]王来住舍; 正见忽除(24)三毒心(25), 魔[卍]变成佛真无假。 化身报身及净身, 三身元(26)本是一身, [P484] 若向身中觅自性(27), 即是成(28)佛菩提因。 本从化(29)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卍]身中, 性使化[卍]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30)最真净(31)。 YIN(32)性本是(33)清净因, 除YIN[卍]即(34)无净性身, 性中但自离五(35)欲, 见性剎那即是真。 今生若悟(36)顿教门, 悟即眼前见世(37)尊。 若欲修行去(38)觅佛, 不知何处欲求真! 若能身中自有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自不求真外觅佛, 去觅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者是西流, 求度世人须自修, 今报(39)世间学道者, 不于此事(40)大悠悠! 注【26-001】「依位坐」,「原本」作「善位座」,今改。 [P485] 注【26-002】「吾」,「原本」作「五」,今改。 注【26-003】「汝」,「原本」作「与」,依「明本」改。 注【26-004】「问」,「原本」作「闻」,依「明本」改。 注【26-005】「耶」,「原本」作「那」,依『付法藏因缘传』改。 注【26-006】「伽」,「原本」作「迦」,今改。 注【26-007】「婆须」,「原本」作「须婆」,依「明本」改。 注【26-008】「竺」,「原本」作「竹」,今改。 注【26-009】「四十」,「原本」作「十四」,今改正。 注【26-010】「递」,「原本」作「迎」,今改。 注【26-011】「令」,「原本」作「今」,今改。 注【26-012】「与汝」,「原本」作「汝与」,依「明本」改。 注【26-013】「缘有众生」,「原本」作「像有众」,今改补。 注【26-014】「崄」,「原本」作「剑」,依「明本」改。 注【26-015】「悟即」,「原本」作「吾若」,今改。 注【26-016】「是」,「原本」作「自」,今改。 注【26-017】「人」,「原本」缺,依「明本」补。 注【26-018】「闻」,「原本」作「门」,依「明本」改。 [P486] 注【26-019】「意」下,「原本」衍「意」字,今删。 注【26-020】「与」,「原本」作「焉」,今改。 注【26-021】「魔」,「原本」作「摩」,依「明本」改。 注【26-022】「之」,「原本」作「知」,依「明本」改。 注【26-023】「中」,「原本」作「众」,依「明本」改。 注【26-024】「除」,「原本」作「则」,依「明本」改。 注【26-025】「心」,「原本」作「生」,依「明本」改。 注【26-026】「元」,「原本」作「无」,今改。 注【26-027】「性」,「原本」作「见」,今改。 注【26-028】「成」,「原本」脱落,依「明本」补。 注【26-029】「化」,「原本」作「花」,依「明本」改。 注【26-030】「圆满」,「原本」作「员漏」,依「明本」改。 注【26-031】「最真净」,「原本」作「最真无」,今改。「明本」作「真无穷」。 注【26-032】「YIN」,「原本」作「媱」,今改。 注【26-033】「是」,「原本」作「身」,依「明本」改。 注【26-034】「YIN即」,「原本」作「即媱」,依「明本」改正。 注【26-035】「五」,「原本」作「吾」,依「明本」改。 [P487] 注【26-036】「悟」,「原本」作「吾」,今改。 注【26-037】「世」,「原本」作「性」,依「明本」改。 注【26-038】「去」,「原本」作「云」,今改。 注【26-039】「报」,「原本」作「保」,依「明本」改。 注【26-040】「事」,「原本」作「是」,今改。 九── 一 大师说偈已了,遂告门人曰:汝等好住,今共汝别。吾去已后,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吊问(1)、钱帛,着孝衣,即非圣法,非我弟子。 二 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2),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坦(3)然寂静[卍],即是大道。吾去已后,但依(4)法修行,共吾在日一种。吾若在世,汝违教法,吾住无益。 三 大师云此语已,夜至三更,奄然迁化。大师春秋七十有六。大师灭度之 (5)日,寺内异香氤(6)氲,经数日不散。山崩(7)地动,林木变白,日月无光,风云失色。八月三日灭度,至十一月,迎和尚神座于曹(8)溪山,葬在龙龛之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9)始散。韶州刺史(10)韦据(11)立碑 [P488] ,至今供养。 注【27-001】「吊问」,「原本」作「予门」,依「明本」改。 注【27-002】「静」,「原本」作「净」,依「明本」改。 注【27-003】「坦」,「原本」作「但」,今改。 注【27-004】「依」,「原本」作「衣」,依「明本」改。 注【27-005】「之」,「原本」作「诸」,今改。 注【27-006】「氤」,「原本」作「氲」,今改。 注【27-007】「崩」,「原本」作「用」,今改。 注【27-008】「曹」,「原本」作「漕」,今改。 注【27-009】「三日」,「原本」作「旨」,依「明本」改。 注【27-010】「史」,「原本」作「使」,今改。 注【27-011】「据」,「原本」作「处」,今改。 一0── 一 此坛经,法海上座集。上座无常,付同学道漈。道漈无常,付门人悟真。悟真在岭南曹溪(1)山法兴寺,见今传授此法。如付此(2)法,须德厚(3)上根(4),知心信佛法,立大悲,持此经以为依(5)承,于今不绝。 [P489] 二 和尚本是韶州曲江县(6)人也。如来入涅槃(7),法教流东土,共传无住,即我心无住。此真菩萨说,直(8)示行实喻(9),唯教大智人。是旨,依[卍]凡广(10)誓修行(11),遭难不退,遇苦能忍,福德深厚,方授此法。如根性不堪,称(12)量不得,须求此法,违立不德者,不得妄付『坛经』。告诸同道,令知密(13)意〔传〕。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法一卷(14) 注【28-001】「曹溪」,「原本」作「溪漕」,今改。 注【28-002】「此」,「原本」作「山」,今改。 注【28-003】「厚」,「原本」作「座」,今改。 注【28-004】「根」,「原本」作「恨」,今改。 注【28-005】「依」,「原本」作「衣」,今改。 注【28-006】「县」,「原本」作「悬」,今改。 注【28-007】「盘」,「原本」作「盘」,今改。 注【28-008】「直」,「原本」作「真」,今改。 [P490] 注【28-009】「行实喻」,文义不明。 注【28-010】「广」,「原本」作「度」,今改。 注【28-011】「修行」下,「原本」衍「修行」二字,今删。 注【28-012】「称」,「原本」作「林」,今改。 注【28-013】「令知密」,「原本」作「今诸蜜」,今改。 注【28-014】此下,有「大乘志」等七十二字,与『坛经』无关,今删去。
----------------------------------------------------------------------------------------------------------------- 更多印顺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学佛,不是不用功,是真用功,为什么没有进步?或者说为什么进步那么慢?都是业障在作祟,这是第一个因素;冤亲债主来找麻烦、来障碍,这是第二个因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