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研究
2014/9/3   热度:1154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研究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中文关键词】华严经|普贤菩萨|普贤行愿 【中文摘要】华严三圣以毘卢遮那佛为主尊,普贤、文殊两大菩萨为协侍。向来普贤菩萨以“大行”性德为信仰者所称道。本论文从“四依”观念的态度,直接从了义的《华严经》中,深入探究普贤菩萨。同时,扩及其它显教的经典,以全面体会、了悟大乘佛教信仰中普贤菩萨的大悲、大愿性德。 【文章目次】 【参考文献】 一、古典文献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花经》,《大正藏》第9册。 二、现代专著 梁启超着《佛学研究十八篇》,台北:中华书局,1936年。 三、学位论文 释道慧《华严经中的文殊菩萨及其法门》,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第五届毕业论文,1990年。 四、单篇论文 胡适 佛教的翻译文学.下,《白话文学史》,胡适纪念馆1969年4月。 五、工具书 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 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 那么无论他在外面 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 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 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九月九重阳, 祝天下老人健康平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 作者: 柯惠馨
【文献属性】[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研究
【文章作者】柯惠馨
【指导教师】刘荣贤
--------------------------------------------------------------------------------
首先,论述大本华严经集结与翻译的过程,了解文殊信仰渐入普贤信仰相融的过程;同时也展现《华严经》“果因律”的结构。第三章开始,即以《华严经》全经为主轴,探究普贤菩萨的特色、地位、性德与重视的行门。第四章论述普贤十大愿王重要性、意义与内容,以了解众生修行的次第法门,直至圆融无尽的普贤愿行。第五章论述普贤菩萨的理、行、体,融摄文殊菩萨的信、解、智以彰显佛智圆荣;也以表列呈显《华严经》中两大菩萨-普贤、文殊的成就因缘、身貌、住处、修德的差异等,归结文殊、普贤“先破后立”的修行行门;并从普贤菩萨指导善财“普贤行”的历程中,确立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的定位。第六章从显教经典《悲经华》、《三曼陀拔陀罗经》、《圆觉经》、《法华经》、《观普贤经》、《大方广普贤所说经》、《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境界分》中,了解普贤菩萨本生、因缘与乘象座的立像因由;同时,展现普贤菩萨在诸经中,发起大悲心,向佛陀请法;抑或是奉行大智愿行,为菩萨与众生解说佛法的圣者形象。
普贤菩萨的大悲、大智行留给众生典范与省思,也期许众生效法、学习,使生命境界臻于至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 2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华严经》的起源与形成 8
第一节 汉译华严单品经的流传背景 8
第二节 大本《华严经》的译出 14
第三节 《华严经》的结构与意义 17
第三章 《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的特色20
第一节 地位高显的上首菩萨21
第二节 佛果境界的展现者 23
第三节 成佛之道的阐述者 27
第四节 依真理应化的虚空身相 32
第五节 重视实践力行 36
第六节 强调悲智相融的“普贤行” 38
第四章 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41
第一节 普贤行愿的重要性 42
第二章 普贤行愿的意义 49
第三节 普贤行愿的内容 48
一、修行基础 53
(一)礼敬诸佛53
(二)称赞如来 56
(三)广修供养 58
(四)忏除业障 60
二、大悲菩萨行 62
(一)随喜功德 62
(二)请转法轮 62
(三)请佛住世 66
三、回向菩提 68
(一)常随佛学 68
(二)恒顺众生 69
(三)普皆回向71
第五章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的定位 74
第一节 普贤融摄文殊以彰显毘卢遮那圆果 74
第二节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比较
一、成就因缘的异同 80
二、身貌、住处与角色的差异 82
三、菩萨修德的差异 84
四、说法内容的不同88
五、小结91
第三节 以普贤行圆满佛境 94
第六章 其它经典中的普贤菩萨 104
第一节 普贤菩萨的本缘与象座形貌 104
一、《悲华经》《观普贤经》中普贤菩萨过去生因缘与菩提心 106
二、《法华经》《观普贤经》对普贤菩萨形塑的影响115
第二节 普贤菩萨为众生请法的大悲行
一、《法华经》中一佛乘究竟义的劝发、护持与彰显120
二、《圆觉经》中圆满觉性法门的请益125
三、《宝光明经》中法门护持与法界的释疑127
第三节 普贤菩萨应机教化的大智行 131
一、《三曼陀跋陀罗经》中指导“菩萨道” 132
二、《普贤所说经》中指导“观佛身” 133
三、《华严经不思议境界分》中指导“三摩地法” 136
第四节 小结 137
第七章 结论140
第一节 研究成果综述140
第二节 研究缺失与心得143
--------------------------------------------------------------------------------
体例说明:一、参考书目按类别分为古籍文献、现代专著、学位论文、单篇论文四类。二、古籍文献以《大正藏》的书序编排,现代专著、学位论文、单篇论文以年代顺序编排,年代统一以公元纪年为主。
刘宋 昙无蜜多译《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藏》第9册。
宋元 昙无蜜多译《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正藏》第9册。
后汉 支娄迦谶译《兜沙经》,《大正藏》第10册。
三国 吴 支谦《佛说菩萨本业经》,《大正藏》第10册。
西秦 圣坚《罗摩伽经》,《大正藏》第10册。
唐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10册。
宋 法天 译《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大正藏》第10册。
唐提云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大正藏》第10册。
唐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10册。
宋 法天译《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大正藏》第10册。
西晋 聂道真译《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大正藏》第14册。
唐 佛陀多罗译《大方广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17册。
龙树菩萨造 后秦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弥勒菩萨说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隋 智顗说《妙法莲华经文句》,《大正藏》第34册。
隋 吉藏撰《法华义疏》,《大正藏》第34册。
唐 法藏述《华严经探玄记》,《大正藏》第35册。
唐智俨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大正藏》第35册。
唐 澄观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大正藏》第35册。
唐 澄观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大正藏》第36册。。
唐 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大正藏》第36册。
唐 澄观述《大华严经略策》,《大正藏》第36册。
唐 裴修撰《大方广修多罗了义经畧疏序》,《大正藏》第39册。
唐 一行记《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正藏》第39册。
唐 澄观述《三圣圆融观门》,《大正藏》第45册
唐 智俨集《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大正藏》第45册。
宋 惟白述《文殊指南图赞》,《大正藏》第45册。
隋 智顗撰《法华三昧忏仪》,《大正藏》第46册。
隋 智顗说《摩诃止观》,《大正藏》第46册。
唐 智偃《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大正藏》第45册。
梁 慧皎撰《高僧传》,《大正藏》第50册。
宋 赞宁等撰《宋高僧传》,《大正藏》第50册。
唐 法藏集《华严经传记》,《大正藏》第51册。
梁 僧佑撰《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
唐 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大正藏》第55册。
唐 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大正藏》第55册。
文殊大正藏编集委员会所编《文殊大正藏法华部(全)》,台北:文殊出版社,1987年。
唐宗密述《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
唐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台北:方广文化,1998年9月。
唐 宗密《圆觉经略疏》,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年3月。
张曼涛主编《华严典籍研究》,收录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44》,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1年。
张曼涛主编《佛教文史杂考》,收录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00》,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81年。
道霖编《华严经疏论纂要》,台北:华宇出版社,1984年。
宇井伯寿着,王进瑞译《禅宗论集、华严学论集》,收录于蓝吉富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1》,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6月。
神林隆净,郭忠生、许洋主译《菩萨思想的研究.下》(《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6》)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
朴初、任继愈着《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0月。
方东美《华严宗哲学》上、下册,台北:黎明,1989年5月。
川田雄太郎着,李世杰译《华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1989年6月。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表解》,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1年11月。
郭朋着《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11月。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3年4月。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起源与展开》,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7月。
蓝吉富编《文殊菩萨圣德新编》,收录于四大菩萨圣德丛书(二),台北:迦陵出版社,1995年8月。
蓝吉富编《普贤菩萨圣德新编》,收录于四大菩萨圣德丛书(四),台北:迦陵出版社,1995年8月。
继梦法师《华严哲学概要》,台北:圆明出版社,1996年9月
木村清孝,李惠英译《中国华严思想史》,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2月。
陈英善《华严法界缘起论》,台北:华严莲社,1996年9月。
贤度法师《华严学讲义》,台北:华严莲社,2004年4月。
龟川教信,印海译,《华严学》,台北:佛光,1997年9月。
吕澄着《中国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社,1997年11月。
杨政河《华严哲学研究》,台北:慧炬出版社,1997年12月。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1998年1月。
贤度法师《转法轮集》,台北:华严莲社,1998年3月。
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成一老和尚《华严经品会大意浅释》,台北:华严莲社,1999年2月。
贤度法师《转法轮集(二)》,台北:华严莲社,1999年4月。
贤度法师《华严学专题研究》,台北:华严莲社,1999年6月。
郑秀雄《善才童子五十三参》,台北:佛光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3月。
强伟健《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选读》,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1999年5月。
高振农《华严经》,佛光经典丛书,2000年11月。
王惕《佛像造相法》,台北:文桥出版社,2001年2月。
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
海云继梦《智慧一切搞定》,台北:空庭书苑,2001年7月。
海云继梦《三圣圆融观门》,高雄:空庭书院,2002年3月。
海云继梦《普贤行愿》,台北:空庭书苑,2002年4月。
贤度法师《转法轮集(一)》,台北:华严莲社,2002年10月。
宣化上人《贤首品浅释》,法界佛教总会,2002年10月。
海云继梦《大方广境界》,台北:空庭书苑,2003年4月。
海云继梦《自性启航》,台北:空庭书苑,2003年7月。
海云继梦《航向萨婆若海》,台北:空庭书苑,2003年7月。
海云继梦《如来出现》,台北:空庭书苑,2003年7月。
海云继梦《不思议解脱境界》,台北:空庭书苑,2003年2月。
海云继梦《菩提心,感受力》,台北:空庭书苑,2003年12月。
杨维中《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台北:三民,2004年1月。
海云继梦《十大愿王》,台北:空庭书苑,2004年7月。
海云继梦《佛陀花园》,台北:空庭书苑,2004年7月。
陈琪瑛《华严经美学之研究》,国立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1994年。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
释敬元《华严经入法界品菩萨行》,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第三届,1997年。
释智清《普贤行之研究-以华严经离世间品为主》,华严专宗佛学研究所第五届,1999年。
黄靖芠《文殊师利菩萨本愿研究》,国立成功大学硕士,1999年。
温美惠《华严经入法品之文学特质研究》,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2000年。
李伯元《杜顺圆教思想》,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班,2001年。
简秀娥《法华经禅学思想之研究》,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论文,2003年。
戴兰琪《华严经'入法界品思想内涵与现代诠释》,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硕士,2004年。
印顺 文殊与普贤,《佛教史地考论》,台北:福严精社,1973年。
敬良 华严对净土释义,收录于《现代佛学丛刊70》,台北:大乘文化基金会出版,1980年10月。
陈娟珠 普贤菩萨善导群伦略解,《华梵佛学年刊》创刊号,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1982年。
神林隆净,郭忠生、许洋主译 华严经中菩萨思想,收录于《菩萨思想研究.下》(《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6》)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6月。
伊藤瑞叡 华严经的成立,收录于宇井伯寿着,王进瑞译的《禅宗论集、华严学论集》(蓝吉富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1》),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6月。
高峰了州 华严经之成立,收录于张曼涛主编《华严典籍研究》(蓝吉富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1》),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6月。
高崎直道 华严思想的展开,收录于宇井伯寿着,王进瑞译的《禅宗论集、华严学论集》,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年6月。
白化文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 ,收录于朴初、任继愈着《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1988年10月。
刘峰 读华严经记 ,佛学研究,中国期刊网,1996年。
木村清孝,东宁译《华严经》与《法华经》-省察东亚地区研究二经的传统,《谛观》48期,1996年1月。
继梦法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收录于《华严哲学概要》,台北:圆明出版社,1996年9月。
释大睿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中华佛学研究第二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年3月。
释慧道 文殊菩萨智慧之研究,《万行杂志》168期,1999年发行。
李富华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佛学研究,中国期刊网,1999年。
潘桂明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二期,1999年。
贤度法师 三圣圆融法门,《华严学讲义》,台北:华严莲社,2004年。
星云大师 自我觉醒解决世间问题之钥,中国时报,林悻妃报导,2005年10月24日,星期一,A12版。
圣严 圣严:各宗教应共筑人间净土,中国时报,林悻妃报导,2005年10月24日,星期一,A12版。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主办单位: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菩提文教基金会、西莲教育基金会,协办单位:中华佛学研究所。
协会宗旨:
1研发佛典电子化技术,提升佛典交流与应用。
2利用电子媒体之特性,以利佛典保存与流通。
3期望让任何想要阅藏的人都有机会如愿以偿。
佛典内容:此协会所编的电子大正藏乃依“大正新修大正藏”所编,由萧镇国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等提供,完成日期:20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