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法师:菩提场之念佛胜义


2014/9/4    热度:140   

太虚法师:菩提场之念佛胜义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香港菩提场讲──

  今日到了菩提场,各位正在举行佛七胜会,至诚念佛;这是学佛修行上必做的工夫。因为、没有天然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佛之所以成为佛,不是在迦毗罗国的王宫里就已成了佛,乃是经过几多年苦行后在菩提场始成佛的。所以、我们现在既同在菩提场,就把佛在菩提场成佛的意义稍为一说。

  菩提场、就是成佛的道场,佛在此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地方。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遍正觉;合而言之,即无上遍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言之、则曰菩提。但菩提是通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果菩提,而声、缘菩提是遍而未遍;菩萨于菩提虽遍而未满,故是有上;唯佛所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是无上遍正觉的菩提。所说菩提场的菩提意义,就是根据如此。再明显的说,菩提场所以成为菩提场,即由于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此地;而佛之所以成为佛,也就是成就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证菩提,就不成其为佛,也无所谓菩提场了。所以各位现在念佛,应不为一佛的名字而念佛,亦不因佛像庄严相好而念佛,更不因佛有神通奇迹而念佛,若是从这些肤浅的观念为出发点而念佛,皆不得念佛的真义。念佛的真义,是要确知佛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对于菩提有深切的认识,则念佛即念菩提,念念不离菩提,念念与菩提相应,能如此,才可名念佛。复次、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说成佛,其意义亦有浅深的不同。因佛具有三身,即是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法性身就是诸法平等的法性,若观诸法若事若理,若色若心,若假若实,若因若果,皆是无相性空,此空所显之法性,唯佛圆证,故名佛法性身。受用身亦名报身,有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所成就的功德庄严,不但凡小众生不能测度,即等觉大士亦如隔云看月,不知底蕴;他受用报身、就是佛及初地菩萨以上乃至等觉大士所现之身,如梵网之千华卢舍那身,华严之毗卢遮那佛等是。至于变化身,则有三类:一、大变化身,即是佛为四加行定中菩萨所现之身;二、小变化身,即如释迦牟尼佛为吾人所现的身相;三、随类变化身,即现大现小,现老现幼,上而菩萨、罗汉,下至飞禽走兽,随于机缘,无所不现,如观音菩萨之现三十二身,都是随类变化身所摄。凡成为佛,必然具足以上所说的法、报、化三身,若缺一身,即不成为佛,因此没有不具三身的佛的。

  但是、佛虽然有三身,而佛之所以显其为佛的特殊点,是在于佛的自受用身。因法性身是生佛平等的,众生虽然没有同佛一样究竟证果,而亦是究竟具足的,故在法身言佛,不能显明佛的特点。至于应化身,或大、或小,或随类变化,都是随机化度,方便而现,亦显不出佛的特点;而广义的应化身,亦摄他受用身,因地上所现的他受用身,都是应机设化的性质;同时、他受用身亦通于菩萨所现之身。又广义言变化身,如我们梦中所现之身,在香港而梦见自己身在上海,日间所不能做的事,夜里亦可做到,这亦是属于变化身摄。所以、在变化身,自然见不到佛之真相,佛的真相唯在自受用身。虽然菩萨亦有自受用身,而智力没有佛的自受用身圆满,因佛得成自受用身的要素,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个譬况:我们人类赖这个色身报体,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命,若这个色身坏了,生命就随之死坏了;佛和自受用身的关系亦是如此,若无自受用身,失了佛之所以为佛的特质,佛即不成其为佛了;而自受用身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我们在菩提场念佛,应该明了此义!

  譬如人有人报色身,名之曰人,佛有自受用身,名之为佛。而自受用身,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简言之,也就是四智菩提。四智菩提的生起,就是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胜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由转八识成四智,方成菩提,若缺一智的即未圆成。又就四智说,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初地以上的菩萨皆能现起;至于五识转智,是随第八识而转,由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亦随之转成成所作事智,成就第八识上一切增上的功德;这第八识转智,菩萨不能而唯佛能之,故佛之所以为佛的特点,又在第八识转识成智;由第八识转智,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的功德,才得清净圆满。因此、菩提所以成满的焦点,是在四智中的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显现,一切佛果功德都清净圆满。所以、我们在凡夫位中念佛,念念即转万法所依的第八阿赖识为大圆镜智的究竟佛,如此念佛,念念趣于大圆镜智中,方是最真切的念佛,最殊胜的念佛。

  现在和菩提场各位念佛的有缘人相聚,所以来说一点念佛与成菩提的殊胜意义;希望由如此的念佛,去了解、认识、体验到菩提!二十四、十二、七。(竹摩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读《安世高传》,安世高的同学,出家人,明经好施,死了以后堕畜生道,作龙王去了。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人家供养的饭菜不合他胃口,他心里有点不高兴,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他堕落在畜生道。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我们的嗔恚心、分别心、嫉妒心、执着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他修的福报大,还能作龙王,想想我们将来会堕落到哪一道,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 要知道,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没有爱好?还有没有嫌弃?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生嗔恚心,这就造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