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观不可思议境之探讨


2014/9/3    热度:388   

  天台观不可思议境之探讨

  作者:林建强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中国语文研究所,2000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1年
  【文章标题】天台观不可思议境之探讨
  【文章作者】林建强
  【指导教师】陈英善
  【文章页数】91页
  --------------------------------------------------------------------------------
  【中文关键词】观不可思议境|五时|八教|十界十如|圆融三谛|一心三观
  【中文摘要】本论文是从观不可思议境的角度,来讨论智者大师之思想,智者《摩诃止观》的一念三千思想,可以作为其思想之基础,本文以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等内容,亦将教理与观行相互结合,来探讨智者的一念三千之学说。所以就其所代表的意义。因此,定此篇论文之题为「天台观不可思议境」之探讨。章节内容大致如下叙述:
  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动机、目的,研究范围与方法,以及与各章节的关系。再加上学者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思想的渊源〉,叙述天台山为智者大师修持之地,发展开来,一念三千是《法华经》的宗旨,也是天台智者大师开展其独具的教观思想之根据。此章主要分为三部分探讨:其一是《法华经》的特色,如何阐释一念三千之名;其二是智者大师如何根据《法华经》再加以己之创见诠释一念三千之概念。其三是以不可思议境来讨论其内涵。
  第三章〈体系的形式〉 此章主要说明天台与一念三千的本质之关系,如教判中的五时、八教,与教观中的十界十如、圆融三谛、一心三观等多方面的角度,来探讨天台宗的义涵,以期了解智者大师的思想。
  第四章〈理论的基础〉 在了解智者大师思想的主要内容后,本章节主要延续着上一章节,讨论智者大师是如何确立中道是一念三千之中心思想观念,及其运用何种方式来显现天台所依的《法华经》展现出的思想。
  第五章〈圆融的境界〉一念三千说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圆顿止观的观法大体,也是智者大师说出自己心中所行的法门,因此,若欲实践天台之一念三千理论,必须相互配合成就一套教观合一的天台思想与实践体系。
  第六章〈总论〉总结前面各章论述外,最后说明一念三千的究竟极说。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 论 3
  第一节   研究动机4
  第二节  研究范围5
  第三节 研究内容6
  第四节 研究方法7
  第五节 相关研究8
  一、印顺法师8
  二、安滕俊雄11
  第二章 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天台的立宗17
  第二节 天台的经论18
  第三节 法华的地位19
  第四节 天台的源流20
  第三章 体系的形式
  第一节 教判内涵…27
  一、五时30
  二、八教34
  第二节 教观内容40
  一、十界十如42
  二、一念三千45
  三、圆融三谛47
  四、一心三观 50
  第四章 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 缘起…65
  第二节 中道…70
  第五章 圆融的境界
  第一节 意义76
  第二节 实践79
  第六章 总论82
  --------------------------------------------------------------------------------
  【 参考文献】
  1.经书部分:
  1.《妙法莲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第九册。
  2.《大般涅盘经》,西晋,竺法护华,《大正》第十二册。
  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玄奘译,《大正》第八册。
  4.《华严经》,佛驮跋陀罗译,《大正》第九册。
  5.《无量义经》,昙摩伽陀邪译,《大正》第九册
  6.《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昙无蜜多译,《大正》第九册。
  7.《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第八册。
  8.《维摩诘所说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第十四册。
  9.《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大正》第二十五册。
  10.《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世亲造,菩提留支共昙林等译,《大正》第二十六册。
  11.《中论》,龙树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第三十册。
  12.《妙法莲华经文句》,隋,智顗说,《大正》第三十四册。
  13.《菩萨璎珞本业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第十四册。
  14.《法华经义记》,梁,法云撰,《大正》第三十三册。
  15.《妙法莲华经玄义》,隋,智顗说,《大正》第三十三册。
  16.《法华玄义释签》,唐,湛然述,《大正》第三十三册。
  17.《金光明经玄义》,隋,智顗说,灌顶录,《大正》第三十八册。
  18.《摩诃止观》,隋,智顗说,《大正》第四十六册。
  19.《止观大义》,唐,湛然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0.《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1.《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智顗说,《大正》第四十六册。
  22.《六妙法门》,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3.《观心论》,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4.《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5.《方等三昧行法》,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6.《法华三昧忏仪》,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7.《四教义》,隋,智顗述,《大正》第四十六册。
  28.《国清百录》,隋,灌顶撰,《大正》第四十六册。
  29.《高僧传》,梁,慧佼撰,《大正》第五十册。
  30.《续高僧传》,唐道宣撰,《大正》第五十册。
  2.专书部分:
  1.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上下册,台北,学生书局,民六十六年。
  2.牟宗三《圆善论》,台北,学生书局,民七十四年。
  3.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七十五年。
  4.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台北,学生书局,民六十八年十二月。
  5.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闻出版社,民七十七年四月。
  6.释印顺《印度之佛教》,台北,正闻出版社,民七十六年九月。
  7.释印顺《中观论诵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民七十五年五月。
  8.释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六十二年二月。
  9. 安藤俊雄《天台学--根本思想とその展开》,安藤俊雄着,平乐寺 民七十一年8月1日第六版
  10. 安藤俊雄,演培法师译《天台性具思想论》,台北,天华出版社,民七十八年,一版
  11. 佐藤哲英《天台大师の研究》,百华苑刊 昭和78,9月出版
  12. 玉城康四郎《心把捉の展开》,山喜房刊 平成元年,2月第三版
  13. 石津照玺《天台实相论の研究》,弘文堂 昭和22,5月。
  14.天台思想论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0 ,台北,华宇出版社,民七十三年一月版
  15. 平川彰,林久稚译《法华思想》,台北,文殊出版社,民七十六年十一月版。
  16.木村泰贤,欧阳瀚存译《原始佛教思想论》,台北,商务出版社,民七十一年版。
  17. 高楠顺次郎、木村泰贤着,高观卢译,《印度哲学宗教史》,台北,商务出版,民六十八,十月三版。
  18. 木村泰贤,演培法师译《大乘佛教思想论》台北,天华出版社 民七十八年十一月出版。
  19.水野弘元,郭忠生译《原始佛教》,台北,菩提树出版,民七十一年九月出版。
  20.霍韬晦《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出版社,民七十五年五月初版。
  21.川田熊太郎,李世杰译《华严思想》台北,法尔出版社,民七十八年六月出版。
  22.劳思光《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民七十年二月出版。
  23.张漫涛《涅盘思想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民七十年出版。
  24.张曼涛《天台宗之判教与发展》,《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六册,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六十八年出版。
  25.张曼涛《天台思想论集》,《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七册,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六十八年出版。
  26.张曼涛《天台典籍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五十八册,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六十八年出版。
  27.张曼涛编《佛教与中国思想及社会》,《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九十册,台北,大乘文化社,民六十八年出版。
  28.吴汝均《佛学研究方法论》,台北,学生书局,民七十二年出版。
  29.吴汝均《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民八十三年出版。
  30.吴汝均《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民八十三年出版。
  31.吴汝均《中国佛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津出版,民八十四年出版。
  32.陈英善《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台北,法鼓文化出版,民八十六年三月出版。
  33.霍韬晦《绝对与圆融》,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七十五年出版。
  34.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出版公司,民七十六年出版。
  35.李志夫《妙法莲经玄义研究》,台北,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民八十六年出版出版。
  36.尤惠贞《宗性具圆教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民八十二年出版。
  37.平彰川等着《法华思想》,林保尧译,台北,佛光出版社,八十七年出版。
  3.论文
  1.陈英善 〈论述天台智者大师的次第戒圣行〉 《圆光佛学学报》,民八十二年,.第三十二卷,第二期。
  2.陈英善〈论发心─以天台智者大师之论述为主〉《吼子吼》民七十六年七、八月,第二十六卷,第七、八期。
  3.陈英善〈评「从法性无明」到「性恶」〉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民八十六年七月,第二期。
  4.陈英善〈天台智者大师思想形成之时代背景─南北朝佛学思想对智者之激发〉《圆光佛学报》,民八十二年十二月,创刊号。
  5.李志夫〈天台宗理事观〉《华冈佛学学报》,民七十二年七月,第六期。
  6.张瑞良〈智者之哲学方法〉《国立台湾大学哲学论评》,民八十年一月,第十四期。
  7.尤惠贞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看天台宗「一念无明法性心」之特殊义涵〉 《中正大学学报》,民八十四年十二月,第六卷,第一期。
  8.杨惠南 〈智顗的五时八教判〉 《正观》,民八十六年十二月,第三期。
  9.陈重文 〈天台大师的教相论〉 《狮子吼》,民七十六年四、五、六月,第二十六卷,第七、八期。
  10. 吴汝均〈龙树与天台哲学,《内明》,民七十三年六月,第一四七期。
  4.学术著作:
  1.许国华 《天台圆教与佛性思想研究》 政治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八十四年六月。
  2.古天英 《智顗摩诃止观之研究》 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七十九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 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经上说“财色名食睡”,这是五盖,五种烦恼,本性里头没有的。“盖”是比喻,把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盖住了;“盖”就是“障”的意思。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