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禅宗网络简析


2014/9/3    热度:641   

湖湘禅宗网络简析
  王兴国
  论文提要:本文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南禅宗五派的四派,即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与湖南的关系。分析表明,此四宗不仅在创立过程中而且在往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都与湖南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们之间也是互相沟通和影响的。
  关键词:湖南 禅宗 网络
  作者简介:王兴国,1937年生,湖南省株洲市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佛学方面的著作有:《毛泽东与佛教》、《台湾佛教著名居士传》(待出版)。
  在中国禅宗的发展历史上,湖湘之地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禅宗南宗五派的的一些开宗创派的人物,都与湖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按照禅宗五派(不涉及慧能以前的禅宗人物及神秀的荷泽系在湖南的传承)在湖南的发展网络,将其主要代表人物、传承顺序、主要活动寺庙以及对于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的影响,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这对于深入认识湖湘禅宗的历史地位,弘扬湖湘禅宗的优良传统,开展湖南佛教的对外文化交流,都是有助益的。
  一、湖湘沩仰/-'T<网络
  自从六祖慧能开创了禅宗南宗之后,经过其两个大弟子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禅宗的五派。怀让居湖南南岳,创禅宗南岳系,南岳系后来衍化为沩仰宗和临济宗两家,往后临济宗又分为黄龙和杨岐两派。行思居江西青原山,创禅宗青原系,青原系后来又衍化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家。
  怀让(677—744),俗姓杜,金州(一说陕西安康,一说河南金县)人。15岁从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后经嵩山慧安和尚指点,前往曹溪参谒慧能,获悟,亲侍15年。先天二年(718,一说开元元年,即713),来到南岳,初居观音寺(在麻姑桥畔),后移居般若寺。般若寺即今福严寺,为南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天台宗三祖慧思所创建。怀让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此寺遂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著名道场,后人称其为“天下法院”。怀让的重要弟子有9人:道峻、道一、法空、玄晟、智达、常浩、坦然、神照、本如等。其中,玄晟和本如是韩国人。而其最著名的弟子,则是马祖道一。
  道一(709---788),俗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后世尊为马祖。幼年时在本邑罗汉寺依资州唐和尚(处寂665---736)削发出家。还曾师从新罗国王子、著名僧人无相。开元中至南岳,居磨镜台习坐禅(渐悟)。怀让知其有培养前途,于是便去问他:“大德坐禅图甚么?”道一答曰:“图作佛。”怀让于是取一砖,在马祖所住的庵子前的石头上磨。一问:“磨作甚么?”让曰: “磨作镜。”一曰: “磨砖岂得成镜耶?”让曰: “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一日:“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法回答。让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道一听了怀让这一番教诲,如饮醍醐,豁然开悟,从此跟着怀让学习顿悟。后人将怀让磨镜处称为磨镜台,台左石上刻有“祖源”二字,径约二尺;台前有怀让墓,墓高三尺,“最胜轮塔”四字相传为唐宰相斐休书。人们还把马祖道一所居之庵称为马祖庵。据史料记载,道一师从怀让九年,当时与他同时参学的有九人,惟道一受怀让心法。道一在33岁时离开怀让,先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活动了一个短时间后,又在江西临川西里山、南康龚公山修法30余年。大历八年(773)移居钟陵(今江西进贤县)开元寺,直到去世。道一的弟子有139人,史传有记载者近80人。其最著名者为怀海(720---814),居洪州(今江西南昌)百丈山,所以人称百丈怀海。俗姓王,福州长乐县人。早年削发于西山慧照,进俱于衡山法朗,最后师事道一。后居新吴百丈山,故人称百丈怀海。他主张农禅并举,制订丛林制度的规范《禅门规式》,后称《百丈清规》,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有弟子30人,其最著名者为灵祜、希运。
  灵枯(771---853)就是沩仰宗的开宗祖师之一。他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人。15岁出家,后人浙江天台山,遇寒山子,遵寒山、拾得之嘱,谒百丈怀海,顿了祖意,成为怀海的上首弟子。关于灵祐到宁乡沩山的缘起,颇具神话色彩:有—天,一个叫刘司马头陀昙的人对怀海说,他在湖南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处。当时灵祜正在怀海身边,头陀昙即指着灵祐对怀海说:“此沩山主人也。”当晚,怀海便找灵祐谈话,说沩山是—个学佛修性的胜境,你应当到那里去继承和发挥我的宗派传统,广度后学。灵祜遵照怀海的指示,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一说820左右)秋天来到沩山。沩山处于宁乡与安化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是一个深山密林、虎豹出入之地。灵祜发扬怀海创立的农禅并举的优良传统,经过极为艰苦的努力,在沩山创立了同庆寺,还开辟了大片的“罗汉田”。唐武宗毁佛时,灵祜“裹首为民”。不久,宣宗释武宗之禁,湖南观察使裴休又酷好佛事,于是便亲迎灵祐出家。裴休还向朝廷奏疏为灵祐建寺,并赐名曰“密印”,这就是沩山密印寺的由来。裴休还舍其子出家,号“斐头陀”,法名法海。灵祐的弟子有慧寂、智闲、径山洪諲、丁山道方等44人。
  在灵柘开创沩山道场的极端艰苦的岁月,百丈怀海的另一个弟子长庆大安(793—883,又名紫林懒安,福州陈氏子)带了自己的弟子多人前来支援,终于和灵祐一起建立了一千多人的大道场,所以他也是对于沩仰宗建立大有功的僧人。在灵祐晚年,他于大中五年(851)继任沩山第二任住持。大庆回福州任长庆寺住持后,由灵祜的弟子慧寂任第三任住持。慧寂(814—891),俗姓叶,韶州怀化(今广东番禺县)人。少年出家,师灵祐后,,曾任侍者、知客、直岁等职15年,大中十年(856)继大安住持沩山。乾符六年(879)迁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力行农禅。所以人称仰山慧寂。沩仰宗名称的来由就是沩山与仰山两个地名各取第一个字而合成的,它是灵祐和慧寂师徒共同创立的。慧寂的弟子有西塔穆、南塔涌、新罗顺支等余人。顺支俗姓朴氏,新罗(今朝鲜)狈江(大同江)人。弱冠出家,投五冠山剃发。大中十二年(858)随入朝使到仰山慧寂处,随侍左右。乾符元年(874)回国,住五冠山龙严寺,承仰山九十七圆相之旨,以此接引徒众。
  根据现存历史资料,沩仰宗祖庭大沩山在唐代的弘法住持,前后有11任,他们是沩山灵枯、紫林懒安、仰山慧寂、香岩智闲、翠岩如真、师迁易简、径山洪湮、慧沐普润、栖隐神逸、止观一法、绍宗广应。徐孙铭在吴立民先生主编的《禅宗源流》第五章《沩仰法脉》中说:“沩仰宗的传承,据《传法正宗记》等资料,有传记、语录、事迹可考者约九十九人。其中沩山灵这祐得法弟子四十四人,仰山慧寂传十人,香严智闲传十二人,西塔光穆传一人,资福如宝传四人,南塔光涌传五人,报慈德韶传二人,芭蕉慧清传十一人,双峰传一人,径山洪諲传六人,慧林究传一人。报慈德韶传三角志谦、兴阳词铎后,即沩仰宗六世后,不见传承。”又说:“沩仰宗在禅宗之五叶中成立最早,但到唐末后就绝传了。虽然到了现代,虚云承兴阳词铎为沩仰八世,韩国有信仰圆相所示法身佛的的圆佛教,但也是一息尚存,微乎其微了。”但是徐孙铭在其主编的《湖南佛教史》中说法又有所改变:“沩仰宗五代以后,仍有传承,且时有一番兴盛气象,但因其法脉一度与临济宗合流,故世人有沩仰宗‘五世而斩’的误解。”作者们还根据光绪四年编写的傲赐密印三修宗谱》,编了一个(大沩山历代弘法住持年表》,这个表包括了从灵祐至有缘崇修的154位住持,时间涵盖从唐代元和二年(807)至清代光绪四年(1878),共1071年。
  据民国年间修的《宁乡县志)记载,1918年至1920年,以农民张三元为首的密印寺佃户起义,将密印寺烧毁。事件之后,僧静尘、韵波、补蕉等人集议于县署,决定在修复密印寺后,不再宗临济宗,而改归灵枯开创的沩仰宗;而以沩山所辖之双栗等五寺,作为沩山现存临济五房之传法寺院,从而使沩山的沩仰宗与临济宗各自独立门庭。同时还决定,以后住持之传续,不必先接法,即十方有道德者可由本寺住持率两序大众,举为住持,但于举出后继为住持之时,必须继沩仰法脉,以重宗派。以上决定,曾于1922年11月由宁乡县知事梅尉南布告刻石。这大概也就是后来虚云大师应宝生和尚之请,续沩仰宗法系,远承兴阳词铎法脉,为沩仰宗第八世的根据。
  · 二、湖湘临济宗网络
  临济宗的直接源头,是百丈怀海的另一高弟希运。福州人。姓氏和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之间。自幼于江西高安的黄檗山出家。及长,游天台,后至上都(西安),行乞时遇一老妪指点,至江西参马祖道一,迨至南昌,道一已逝,乃参百丈怀海。悟道后,回到黄檗山传道,所以人称为黄檗希运。会昌法难时,他被时任钟陵(今江西进贤县)廉镇的裴休迎至钟陵的龙兴寺,躲过了法难。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又迎请希运至开元寺,朝夕参扣,并记录其开示法语,辑为《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语》和《宛陵集》,成为研究希运及早期临济宗的重要史料。希运有一个大弟子义玄(787--866),俗姓邢,曹州(今山东荷泽)南华人。自幼负出尘之志,后来参黄檗希运。他曾经替希运送信至沩山,在与仰山慧寂谈话时,慧寂对他说:“老兄向后北去,有个住处。”义玄问:“岂有与么事?”慧寂说:“但去,已有一人佐辅汝。此人只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当时,德山宣鉴正在沩山参禅,某晚,义玄侍宣鉴侧,宣鉴说:“困。”义玄说:“老汉i~4t-么梦话?”宣鉴便打,义玄遂掀倒禅床。义玄受黄檗希运印可后,便到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城东临滹沱河侧的临济院任住持,从而开创了临济宗。临济宗经过三传之后,传人湖南。最早在湖南传临济宗者有以下几人:其一是潭州灵泉和尚,据《五灯会元》记载,他是风穴延沼(896---993)的法嗣,最早将临济宗传人湖南。其二,是景岑(?一966),又名招贤,亦称虎岑招,是南泉普愿的法嗣。他住长沙鹿苑(今麓山寺)。其禅风泼辣,时人呼为“岑大虫”。他重建麓山寺,后人在此建虎岑堂为纪念。其三是洪諲,俗姓扈,襄水(今湖北襄阳县)人。是首山省念的法嗣。他开始在南岳福严寺隐修。有一个湘阴富豪来游福严寺,见其气貌闲静,倾爱之,便对洪諲说:“神鼎(今汩罗县境)乃我家植福之地,久乏宗匠,愿师俱往,何如?”洪諲答应后,富豪便以自己的马将洪諲负至湘阴,经过十年的努力,终创丛林。洪諲以一朽床为说法座,。甘于枯淡。又以德腊俱高,诸方尊之,如古赵州。
  在湖南修行的最著名的临济宗禅师,是宋代的楚圆(986—1040),俗姓李,全州(今广西全州)人。因他曾经住持浏阳石霜寺,所以人称石霜楚圆。少为书生,X岁时家乡湘山隐静寺出家。后参访汾阳善昭,经过七年苦修获悟。南归后,曾往神鼎访法叔洪諲,洪諲对其颇为赞赏,说“汾阳乃有此儿邪!”楚圆自此名重丛林。后来楚圆受定林沙门本延等请求,住持潭州道吾山法席,三年后转至潭州石霜寺胜利禅院。约七年后,再转至南岳福严寺,最后迁至潭州兴化禅院,并在此圆寂。谥号兹明禅师。楚圆有一个师兄弟叫谷泉,泉州(今福建晋江县)人,曾放浪湘中,后住南岳保真寺。而其另一个师兄弟大愚的弟子文悦(江西南昌人),曾住持南岳法轮寺、云峰寺。楚圆自己有弟子50人,其中有语录留下的16人。有一个叫可真的,其弟子慕喆(?一1095)曾在长沙麓山寺开法,后迁大沩山,禅衲两千人,国内罕有其盛。绍圣元年(1049)奉诏住大相国寺智海禅院。楚圆在禅宗史的地位十分重要,因为他的两个弟子慧南和方会分别开启了临济宗的黄龙派和杨岐派。
  慧南(1002—1069),俗姓章,信州玉田(今江西玉山县)人。11岁出家,35岁受南昌文悦指引,前往潭州石霜寺,中途改登南岳。不久,楚圆任福严寺住持,慧南遂求楚圆指点,于言下大悟。后住持洪州黄龙山崇恩禅院(在江西修水县),因而创黄龙派。他还住持过南岳法轮寺,福州同安崇胜寺,江西黄檗(在江西高安县)、积翠、归宗(在庐山)等寺。有法嗣83人,其著者为黄龙祖心、东林常总、宝峰克文、云居元祜、大沩怀秀、祜圣法居、云盖守智、隆庆庆闲、泐潭洪英等。黄龙派的禅师与湖南关系比较密切者有:一、祖心(1025—1100,一名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广东始兴县)人。初从南岳云峰寺文悦习禅,继至黄檗依慧南,留止4年。后继慧南住黄龙寺12年。谢师直守长沙,虚大沩以请,三辞不来,但仍一临长沙说法。元丰五年(1082)就龙图徐禧请,来云岩(在今醴陵市)说法,黄庭坚亦与其会。二、守智(1024—1115),俗姓陈,剑州(今福建南平市)人。从慧南获悟后,初居济阳道吾,后迁云盖(在今长沙市望城县),住持10年。后退居西堂,闭户荷锄理园圃。政和四年(1114),年已90,强受潭帅周檀仁请,住持长沙开福寺。三、元祜(1027--1092),俗姓王,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人。从慧南10余年,获悟。慧南殁后,来南岳,结庐马祖道一故居遗址。潭帅谢师直为了将原为律宗道场的长沙道林寺改为禅宗道场,特请元祜做第一代住持。元祜经过6年的努力,在寺院中创立不立佛像的说法堂。四、克文(1025—1102),俗姓郑,陕府阌乡(今河南灵宝县)人。嗣法慧南,曾游衡岳。其弟子从悦、慧洪、怀志、进英、湛堂等与湖南因缘尤深。五、悟新(1044—1115),俗姓黄,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县)人。为黄龙祖心弟子,后到长沙鹿苑(麓山寺)参真如慕喆苗。曾住醴陵云岩,建藏经阁,黄庭坚为之作记。六、从悦(1044—1091),俗姓熊,赣州(今江西赣县)人。曾在道吾任第一座,后从克文,深领奥旨,曾住长沙鹿苑(麓山寺)。七、慧洪(1071—1128),俗姓彭,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谒克文于庐山归宗寺,因蒙冤入狱,发配海南岛。自海南归后,居南岳方广寺,名其斋曰“甘露灭”;又居长沙岳麓山南台寺(今不存)。八、文准(1061—1115),俗姓粱,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县)人,谒克文获悟后,曾住持云岩寺(今醴陵境内)。九、进英(10687—1128),俗姓罗,吉州太和(今江西吉安市)人。从克文获悟后,曾在云居山(江西永修县)任首座,绍圣元年“094)受命为潭州开福寺住持。十、祖秀,俗姓何,常德人。黄龙悟新法嗣,曾住持南岳上封寺。十一、天游,俗姓郑,成都人。文准弟子,初开法长沙云盖,次主浏阳灵岩。十二、佛心,俗姓姚,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人。参克文法嗣灵源惟清。先后住持南岳上封寺、长沙道林寺。十三、大圆,四明(今浙江鄞县西南)人。为长沙道林了一法嗣。初开法大沩,后殁于石霜。
  方会(992--1094)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县)人。20岁入瑞州(今江西高安县)九峰山为僧。楚圆从南源徒道吾、石霜,方会皆佐之理钱谷。开悟后,待楚圆迁长沙兴化寺,方会始辞归九峰山。后住持袁州杨岐山(今江西萍乡市北),创临济宗杨岐派。庆历六年(,.046)移住长沙云盖寺。嗣法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石霜守孙等12人。杨岐派僧侣与湖南关系密切者有:一、守端(1025—1072),俗姓葛,衡阳人。从杨岐方会获悟后,曾居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白云山海会寺等。嗣法弟子最著者有佛果克勤、佛鉴慧戁、佛眼清远,时称“三佛”。二、道宁(1053—1113),俗姓汪,歙溪(今安徽歙县)人。从法演获悟,受潭帅席震请,任长沙开福寺住持,衲子景从,众至五百。嗣法弟子有月庵善果。三、克勤(1063—1135),俗姓骆,彭州(今四川彭县)人。从法演获悟,政和间(1111—1117)受张商英礼请,住持夹山寺(在湖南石门县),撰《碧岩录》。复管长沙道林寺;其嗣法弟子75人,以径山宗杲、虎丘绍隆最著。宗杲、绍隆在湖南的嗣法弟子有大沩法泰、福严文演、君山佛照等。四、智才(1067—1138),俗姓施,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人。为佛鉴慧懃弟子。初住长沙麓山寺,后迁益阳龙牙寺(今桃江县境),有僧数百,同甘苦,均劳逸,30年如一日。后应潭帅席震请,住湘乡云溪寺。五、‘心道(1058—1129),俗姓徐,眉州(今四川眉县)人。参佛鉴获悟。宣和初主鼎州(今常德市)文殊院。嗣法弟子有慧方、思业等人。六、绍隆(1078—1136),含山(今安徽含山县)人。参黄龙死心,曾随圆悟迁道林。七、宗杲(1089 1163),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参圆悟勤获悟,绍兴十一年(1141)因秦桧陷害,被毁衣牒,编置衡州(今衡阳市),居雁峰寺下10年,衲子乞法者不绝于途。八、文演(1092—1156),俗姓杨,成都人。参圆悟勤获悟,后谒宗杲,彼此相得,游南岳,领福严寺首座。开法智度寺,唱圆悟之道12年。后迁主福严寺,法席之盛,卓冠湖湘。九、月庵(1079"1152),俗姓余,信州(今江西上饶县)人。为开福道宁弟子,主大沩山密印寺。其弟子有石霜宗鉴、道林渊、大沩行、玉泉宗琏、泐潭德淳、云居德绘、石亭祖 等。九、法泰,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县)人。在圆悟勤门下获悟。开法鼎州(今常德市)德山,后迁潭州谷山(今长沙市西北)、道吾(今浏阳市境),隆兴元年(1163)主大沩山。十、祖钦(1215一i287),婺州(今浙江金华市)人。师径山无准师范。初主潭州(今长沙市)龙兴寺,次迁道林寺。十一、持定(1240—1303),俗姓王,吉安(今江西吉安县)人。参祖钦获悟。创酃县(今炎陵县)灵云寺。十二、上座,万历十九年(1591)住持沩山密印寺。十三、通际(1608—1645),俗姓李,通州(今四川达县)人。嗣法天隐圆修。崇祯十一年(1638)住南岳绿罗庵,后住长沙南源。十四、如学(1585—1633),俗姓任,临潼(今陕西临潼市)人。从密云圆悟(1566—1642)得法。祟祯十四年(1631)人湘,住持沩山二年。后其弟子正明(?一1649)住持沩山10年,并使之中兴。十五、道态(1596—1674),俗姓林,潮州(今广东潮安县)人。嗣法天童圆悟。曾一度住持益阳龙牙寺(今桃江县境)。十六、天培(1606--1672),俗姓刘,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嗣法道态弟子本邃。曾游居洞庭君山。康熙三十五年(1696)住持南岳祝圣寺。十七、弘储(1604--1672),兴化(今福建莆田县)人。为三峰汉月法藏弟子o。晚年住持南岳福严寺。著有《浮湘录》五卷,《南岳单传记》、《南岳勘古》各一卷。得法弟子70余人,门人金赋原直住南岳福严寺和常德德山乾明寺;楚奕原豫住长沙云盖寺(今属望城县),大播弘储禅风,时称福严、云盖“甘露双垂”。
  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南岳怀让系之下的沩仰宗和临济宗在湖南弘传的基本脉络。据陈景富所著《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分析,南岳怀让系在韩国传播最早、最广,影响最大。入学僧中研习此系禅法的总数达25人。其中一世法嗣2人,即本如、玄晟;三世法嗣16人,即大茅、慧彻、洪陟、道义、觉体、梵日、法性、道亮、无染、玄昱、道允、道均、真育、虚会、智迦、忠彦;四世法嗣有4人,即大证、彦忠、顺之(支)、智异山;五世法嗣1人,即体澄;六世法嗣1人,即慧清。此外还有临济宗十九世以后之法嗣普愚、慧勤、无学、千颐、智泉、穑禅师等。在韩国禅宗九山中,有七山是弘扬怀让系禅法的。又据日本学者村上专精所著的《日本佛教史纲》所述,怀让系禅宗只有临济宗传人日本。在承安(1171—1174)初年,睿山的觉阿到宋朝,从佛海禅师学禅宗的杨岐派禅法。在宋地住了四年后回日本。这是日本有临济宗的开始。荣西禅师也曾多次人宋。他在文治三年(1187)再次人宋时,曾去天台山万年寺拜谒临济宗黄龙派的第八代嫡孙虚掩禅师,并受大戒,得僧伽梨衣作为信衣。他将黄龙派传人日本。而将杨岐派传人日本者,则有兰溪、子元、一山及圆尔、南浦、法灯等。而据日本学者道端良秀所著的《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史》所述,镰仓时期(1192--1333)中国渡日的僧侣14名,几乎全部是临济宗禅僧。其中著名者有兰溪道隆、兀庵普宁、林休正念、西涧士昙、无学祖元、一山一宁等。
  三、湖湘曹洞宗网络
  青原行思的重要弟子希迁(700--790),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人。天宝初(742--755),辞师人南岳,在南寺(今南台寺)旁的巨石上结庵修行,故人称石头希迁。其主要著作有《参同契》、《草庵歌》等。其弟子21人,最著者为惟俨、道悟。惟俨(?一834),俗姓韩,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初谒石头希迁,后又到马祖道一处,于言下契悟。返湘后,住持澧州(今津市市)药山寺。曾与朗州(今常德市)刺吏李翱论道,李氏悟道后作《复性论》o其法嗣有昙成、宗智、德诚等。昙成(782--841),俗姓王,钟陵建昌(今江西进贤县西北)人。曾参百丈怀海20年,因缘不契;后从药山惟俨获悟。住持潭州云岩寺(今醴陵市南65里),所以人称云岩昙成。昙成传洞山良价(807 869),俗姓俞,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曾参学南泉普愿、沩山灵祜,最后从云岩昙成悟人。后在江西高安洞山传法,所以人称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840---901),俗姓叶,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从良价悟道后,在抚州曹山(今江西宜黄县北30里)传法,所以人称曹山本寂。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共同创立了曹洞宗。
  曹洞宗在湖南的传承者主要有以下数人:一、文邃(834 896)。福州人。洞山良价弟子,曾住持澧州(今澧县)钦山。二、居遁(835----923),一名证空。俗姓郭,抚州(今trig临川县)人。为洞山良价弟子,住持潭州益阳龙牙山妙济寺(今桃江县境),所以人称龙牙居遁。三、庆诸(?一887),俗姓陈,庐陵新淦(今江西清江县)人。从惟俨弟子潭州浏阳县道吾山宗智获悟,为洞山良价所赏识,因而成名,住持浏阳石霜山崇胜寺20年。四、缘观。为良价的四传弟子,曾住持鼎州(今常德县)梁山。五、警玄(948—1027),俗姓张,江夏(今湖北武昌县)人。为缘观弟子,侍奉缘观殁,建塔供养。后诣兖州太阳山弘传洞上宗旨。五、审承,警玄弟子,曾住持南岳福严寺。警玄的法孙芙蓉道楷(1043—1118)是曹洞宗著名僧人。
  据陈景富《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介绍,曹洞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首先是洞山良价的新罗弟子金藏,但此人生平事迹不详。云居道膺的新罗弟子有利严、丽严、迥微、庆猷、云住等。利严(870--936),俗姓金。乾宁三年(896)入唐,师从道膺,天祜八年(911)回国。他是韩国禅宗九山之—须弥山派的创始者,此山是九山中最后建立的一山。据村上专精的《日,本佛教史纲》介绍,曹洞宗是在嘉祯二年(1236)由道元禅师传人日本的。道元(1200---1253),号希玄,俗姓源氏,是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十四岁入宋,从天童山的如净禅师继承了洞山的法系,并得芙蓉道楷所传的信衣、嗣书以及《宝镜三昧》、《五位显诀》等。
  四、湖湘云门宗网络
  云门宗和法眼宗的远祖应为天皇道悟(748--807),俗姓张,婺州东阳人。为石头希迁高弟。建中二年(781)秋谒石头。始卜居澧州,后住持荆州天皇寺。其法嗣有崇信、慧真、文贲、幽闲等。崇信为渚宫(湖北江陵县)人。其家卖饼,每日送饼给道悟,因而随之出家并获悟。后住持澧阳(今湖南澧县)龙潭寺,人称龙潭崇信。其弟子即德山宣鉴(782—865),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县)人。从崇信获悟后,曾住持常德德山精舍。其弟子有义存等8人。义存(823—908),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闽侯县)人。在洞山做饭头时,受良价指引,到德山参谒宣鉴,悟人后住持福州雪峰,所以人称雪峰义存。。有嗣法弟子46人,其中云门文偃(864 949)开云门宗;另一弟子玄沙师备,传地臧桂琛,桂琛传清凉文益(885---958),开法眼宗。
  云门宗对湖南影响巨大。当时文偃的弟子在湖南活动者近10人。云门宗在湖南较有影响者有:一、缘密,为文偃弟子。住持常德德山。有弟子11人。二、颢鉴,文偃弟子。曾住持巴陵(今岳阳市)新开院。三、良雅,为文偃弟子洞山守初之法嗣,曾住持南岳福严寺。四、智贤,为良雅弟子,曾住持潭州(今长沙市)北禅寺。五、重显(980--1052),俗姓李,遂州(今四川遂宁县)人。曾参智门光祚,获悟;后至鼎州(今常德市)大龙山任知客,师事文偃的法孙炳贤。先后住持苏州洞庭山翠峰寺和明州雪窦寺,作《雪窦颂古》百则,是中兴云门宗的重要人物。六、绍铣(?一1080),泉州(今福建晋江县)人。嗣法北禅智贤,曾住持长沙兴化寺(今长沙市潮宗街一带)。七、怀琏(1009 1090),俗姓陈,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溪县)人。属云门下四世。爱衡岳幽胜,馆于三生藏(今南岳福严寺附近),号“琏三生”丛林。宋仁宗皇祜二年(1050)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赐号大觉禅师。
  据《湖南省志·宗教志》称,法眼宗对湖南无何影响。但《五灯会元》第十卷青原下十世弟子中有“潭州云盖用清禅师,河州赵氏子”的记载。对其生平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五、湖湘禅宗各派的横向联系
  以上对于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和云门宗在湖南的传承关系进行了一些简略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论其纵向的传承关系,除此耖I、,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横向的联系。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寺庙的联系和宗派之间的师承关系。
  所谓寺庙的联系,是指同一个寺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经容纳过不同的宗派。例如,大沩山的密印寺在唐代虽然是沩仰宗的祖庭,可是后来又长期成为临济宗僧人的活动地盘。南岳的福严寺,最早是天台宗的祖庭,后来又成为怀让系禅宗的祖庭;临济宗的首山省念及杨岐派的文演都在此活动过。又如,醴陵的云岩寺最早是昙成的活动的基地,所以是曹洞宗的祖庭,后来临济宗黄龙派的祖心亦曾在此说法。浏阳石霜寺曾是曹洞宗的庆诸的活动地盘,后来又成为临济宗石霜楚圆的重要活动基地。如果说,这些还是表面的、形式的联系的话,那么攸县的宝宁寺作为江湖禅宗网络的联系中介地位,则是具有实质性的。王船山曾在《宝宁寺志叙》中说过:“禅分五叶,其茎二也。南岳、江西,既两相峙立,抑互相印契,交错以纬之,五茎二,二茎一也。禅无择人,况有择地?而必于此二茎之间敷而为叶,此亦有说。印度之支东及沧海者,幼枝蔓垂,自岷山之南,南经胖牊,至盘江之夹,剖而为二:其北条濒沅溆之阴,东为耶姜之山,而北迤东为南岳;其南条累累枚枚为五岭,至于始兴之峤,稍西而北,界章湘二水而迄乎匡阜。然则印度本也,岷其本茎之际也。南岳、江西,其茎之畅遂而且为叶者也。此二茎之交,花雨弥天,香风匝地,讵不盛哉!”这段话说明,禅宗的五片花叶(俗称“一花五叶”),实际上是由以怀让为首的南岳系与以青原为首的江西系这两枝主茎生发出采的。为什么会生发出这二茎呢?王船山认为,这是与江西与南岳的地理位置有关。他用形象的比喻说:佛教的本土在印度,后来的花朵之所以能够开放到东海之滨,实际上是由于它的幼枝经过岷山、群舸,至盘江之夹,而分为两枝:其北枝发展为怀让的南岳系,其南枝则发展为青原的江西系。当这两枝花茎相交时,禅宗的发展必然十分兴盛。所以他接着说:“宝宁西南岳,东江西,二茎之所自,以精相灌,以息相呴,以阴相荫,以华相丽,阐缓凝停于其中。故长髭弥石头,祖青原,间于二楹,为公室辅,与石霜、云盖相拱揖,而映带乎二曜,以舒光于五灯。此实印度之云孙,岭南之嫡子,分茅胙土而主匕鬯者。禅之冢系,舍此其谁与归?”就是说,宝宁寺的和尚长髭,直接继承了六祖慧能的法脉,得到了南岳系与江西系的交互灌溉,是禅宗的嫡系,这个寺庙是可以与浏阳的石霜寺、长沙的云盖寺相比美的,在禅宗五派的发展上有着光辉的地位。 、
  所谓师承的联系,是指禅宗的不同宗派之间,往往也有师承关系。例如,曹洞宗的先驱惟俨,开始是谒青原系的希迁,后来又遵照希迁的指示去参学南岳系的马祖道一,三年后又返希迁处。云门宗的祖师之一德山宣鉴,就曾参学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祜。宣鉴到沩山时,背着包裹上法堂,如人无人之境,一时说“有么?有么?”一时说“无!无!”灵祐则以静制动,对宣鉴的挑战不予理会,只管默默打坐,有“如天之高,如地之厚”,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气概。第二天,宣鉴又来到灵祐的法堂,拿起座具朝灵祜便打,迫使灵祜拿起拂尘应战,宣鉴则拂袖而去。灵祜说“此子以后向孤峰顶上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后来宣鉴果然是以“德山棒”而闻名。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说,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曾受过沩仰宗的创始人慧寂的指点,亦曾参学宣鉴,从宣临处学了棒喝。《五灯会元》卷十一说义玄“应机多用喝,会下参徒亦学师喝。”于是义玄对其徒弟们说:“你们总喜欢学我喝,我现在问你们: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你们怎样区分。如果没法区分,以后就不准学我的喝。”其徒弟们回答说:“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取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若是过量人,向未举已前,撩起便行,犹较些子。”这就是临济宗的“四照用”。这些事例足以说明,禅宗的不同宗派之间,也是互相沟通学习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
  2.赞宁:(宋高僧传)中华书局限1987年版。
  3.(湖南省志。宗教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徐孙铭、王传宗主编:(湖南佛教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陈景富:(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6.[日]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7。<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宝宁寺志叙),岳麓书社1995年版。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几乎所有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也很愿意消除业障,为什么老是消不掉,原因何在?因为他念念都在念自己的业障、念自己的习气,所以他的业障习气只有天天增长而不会消除。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