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贵德 养育才器——《禅林宝训顺朱》与现代僧伽教育


2014/9/3    热度:241   

尊道贵德 养育才器——《禅林宝训顺朱》与现代僧伽教育

  厦门大学 刘泽亮

  内容提要 明清之际德玉禅师作为重庆华岩寺开山祖师,所著《禅林宝训顺朱》一书以宋宗杲、竹庵所编《禅林宝训》为蓝本,对其顺朱填墨,进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疏释,以之作为当时僧伽教育的教材。力斥四种禅弊,倡导禅儒道圆融之旨。在主旨上尤其提倡长老、住持就是道德的体现,学道僧人要以诲人道德为立身之本,戒除利欲为止乱之源。这些独特的见地,不仅是禅佛教在世俗化背景下神圣性的保证,而且对于现代佛教僧伽教育亦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明清之际德玉禅师(1628~1701)《禅林宝训顺朱》(《卍续藏》第六十四册,下引简称《顺朱》,本文凡未注明出处者,皆引此)一书,顾名思义,乃“顺朱填墨”之作,以宋宗杲、竹庵所编《禅林宝训》为蓝本,用通俗语言笺注的方式,对其顺朱填墨,进行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疏释,以之作为当时僧伽教育的教材。从内容上看,有对长老、住持涵养德性、教化众生的纲领,有对学僧、士夫悟道修德、磨砺人格的法要,还有择友之道、应世之道的谆谆告诫,强调长老、住持以至学道僧人以悟道修德为大体和根本,是历代丛林教育不可多得的典型教材,对现代佛教僧伽教育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陶铸圣凡 丕振僧教

  《顺朱》一书,对丛林教育的目的、僧材的铨选、教育方法,均有系统的论述,是指导丛林轨范的案例指南,是进行僧伽教育适合初机、具有警示意义的典型教材,乃丛林教育之龟鉴。

  首先,丛林教育的目的。丛林非殿堂如丛,庙宇如林之谓,乃悟道修德之所。“同建法化,互相酬唱,令法久住”,“共同建立法幢,兴隆教化。或抑或扬,互相酬唱。令诸佛法,久住世间。”丛林乃薰化圣凡之场。五祖法普演对丛林的定义是:“所谓丛林者,陶铸圣凡、养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从出”。德玉进一步阐释说,“陶是烧土器之窑,铸是泻铁器之范。”“所谓丛林者,是何说也?乃是陶铸凡愚,以成圣哲。抚养鞠育人才美器之地。教令法化,咸由兹出。” 僧材的使命乃“克绍洪规,如当家种草”。德玉释之曰:“种草言继业。好人为好种草,犹好田出好种草也。”“能续大法洪规,为担当佛祖家业的好种草”。此乃昌盛门庭、丕振僧教之肯綮。

  其次,丛林僧材的诠选。德玉诠释说,“罗致收拾东西南北英灵俊秀衲子,随顺其器具量度,或浅或深,并才力性情,有能无能,开发而选用之”。广揽四方英俊衲子,开发以行道。举宗杲拣选学人之言,“古人拣选学人,先取见地明白而有道,行履端正而有德,次推才力与学识而进。用于当时,倘不是良人美器,安厝于众人之前者,眼见耳闻,辄多轻薄之。由是衲子暗自思忖,奋发砥砺,操守名节,而自成立焉。”此乃振丛林于不衰之秘诀。关于教化的对象,死心谓草堂人之秉性,有可教有不可教。

  《顺朱》在注释之余,亦发挥自己见解。“凡一切人之性情,本无一定可守,随人教化而改移。”以此可窥德玉之用心也。德玉由此申论之曰:“季而谓,此亦因人施之说也。除一阐提,讵有不可化之人哉!昔天魔以百计恼乱世尊,世尊以软硬二种语教化之,尽皆调伏。此又何说也?”申论己意,以正视听。正所谓“衲子无贤愚,在宗师诱致”。

  其三,丛林教学方法。大学之道,在诱引后辈。“师严然后所学之道尊”,德玉进一步发挥之,“道尊然后人知敬学”。教人“时时刻刻,以戒忍为墙篱,定慧为甲胄,常自防卫。”对教学的方法,德玉有明白的开示,即“施奋迅三昧,以软硬二种语以色责之”,以“感动于人”、“感服于人”。“衲子无贤愚,在宗师诱致”。因材施教、观机说法。此外,他还主张教化之道,在“上行而下效”,身教重于言教。这些论述相当系统,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是现代僧伽教育可以直接取法的思想资源。

  尊师重法 造道修德

  尊师重法,造道修德,不仅是宋代之道,是明清之道,亦是现代僧教育的一贯之道。

  其一,丛林教育,僧德为先。《顺朱》非常注重悟道修德的首要地位。“道德乃丛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空无作无相之道,布施爱语利同之德,乃丛林之根本。英人哲士,又乃道德之根本。”“丛林保护衲子,衲子保护道德,两相保也。主法人讵可无三脱、四摄之道德耶?无则丛林必废无疑矣。”修德与修慧并行不悖,而以修德为先。修德是培元固本,本立而道生。佛教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僧材,僧材培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僧德,树立丛林楷范。现代丛林教育仍然是选贤继往的选佛场,因此,深植德本,仍然是其中肯綮。

  其二,德性才力,体用兼备。《顺朱》注重正面直指,不委婉曲折。德玉以体用释“志气”云:“季而谓,气即力用也,志即道体也”。“学者有力用而乏道体,是有用而无体也。专逞才力,必为坏事的小人。有道体而乏力用,是有体而无用也。虽不能干事益人,亦可作端人正士。力用与道体,二者全备,则为有德之贤,得道之圣。”这段议文是全为德玉个人对其精微妙处所作的言简意赅的发挥。正反相济,直指纲宗。透彻直截,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适合初机。《禅林宝训》以道德为丛林纲维,圆融儒佛仁义、慈悲于一体,从正面训诫以诱掖学人。《顺朱》通过对其通俗、切合法义的诠释,以助人修养道德,利济众生。

  其三,三教并举,涵泳薰修。《顺朱》易儒释道兼通圆融,“就如那礼儒行言:士有可亲爱,而不可劫夺。可近狎,而不可逼迫。可诛杀,而不可凌辱。居处不YIN荡,饮食不滋溽。妙喜之刚毅,亦有同于如此者”,儒释合言比类。“理学名儒”之操守,“道德高僧”之节义,圣贤并举,禅儒兼备。在诠释中多次提到《周易》及《论语》、《中庸》、《孟子》等儒家经典,临终之际,“掷笔云:珍重,大众。老僧向无为乡捉鹞子去也。合掌微笑而逝”(四川省佛教协会、四川省宗教志办公室编《巴蜀禅灯录》第413页,成都出版社1992年6月版),其中“无为乡”典出《庄子》。可见其对外典涵泳之深。《顺朱》最后一则,“懒庵和尚,示人当以禅教为一说”,其意旨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顺朱》,就是对包括易儒道文化在内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

  作为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的僧伽教育是佛法昌明久住的根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此乃至理名言,也是德玉竭力大加张扬之道。德玉说:“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张此道,道不张大其人也”。时至今日,《顺朱》对悟道修德的谆谆劝导,仍然对现代僧伽涵养德性、磨砺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可以预期,她也必将为树立新世纪中国佛教良好公众形象的典型范本。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头不能不谨慎,决定不能有恶念。受一点委屈、挫折都是消业障,不能有报复、怨恨念头。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