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著作: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


2014/9/4    热度:12145   

经论著作: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

  上师供养法广解科判

  甲一、讲解教授的来源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甲三、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分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分三:

  丙一、前行,分二:

  丁一、总的前行,分二:

  戊一、校正动机

  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丁二、特别前行,分三:

  戊一、自生本尊

  戊二、净治情器

  戊三、加持供品,分二:

  己一、加持内供,分四:

  庚一、驱除法

  庚二、净化法

  庚三、生起法

  庚四、加持法

  己二、加持其它供品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分二:

  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

  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的无分别作法

  丁二、供七支、曼遮供,分二:

  戊一、思惟供养上师重要的原因

  戊二、正式供养上师佛众的情况者,分三:

  己一、顶礼,分五:

  庚一、观上师为报身并赞叹顶礼

  庚二、观上师为化身并赞叹顶礼

  庚三、观上师为法身并赞叹顶礼

  庚四、观上师为摄集无余三宝的体性并赞叹顶礼

  庚五、把十方一切诸佛佛子观为上师的化现,向一切应顶礼处顶礼的情况

  己二、供养上师佛众,分五:

  庚一、与宝瓶灌顶相联系的外供养,分五:

  辛一、供四水

  辛二、供受用乐器

  辛三、供妙欲

  辛四、供曼遮

  辛五、修行供养

  庚二、与秘密灌顶相联系的内供养

  庚三、与智慧灌顶相联系的秘密供养

  庚四、与词句灌顶相联系的真如供养

  庚五、供灵药及己身为仆从后,受持戒律的情况

  己三、忏悔等余支修法,分五:

  庚一、忏悔罪障

  庚二、随喜善根

  庚三、请转*轮

  庚四、请佛住世

  庚五、普皆回向

  丁三、以大信敬心祈祷,分四:

  戊一、通过思惟利益、过患,明显生起信敬心,殷切念诵名号咒策励其心而祈祷的情况

  戊二、通过随念功德、恩德而祈祷的情况,分二:

  己一、思惟功德,净修根本的信心而祈祷,分三: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己二、随念恩德而祈祷

  戊三、称诵外、内、秘密、真如功德方面而祈祷,分四:

  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

  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

  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

  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戊四、通过安橛祈祷,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的作法

  丁四、净修显密全圆道体并祈求加持,分二:

  戊一、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理

  戊二、依止后,如何修心之理,分二:

  己一、以共通道修心,分三:

  庚一、共下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后世的心

  辛二、开示后世安乐的方便

  庚二、共中士道修心,分二:

  辛一、生起追求解脱的心

  辛二、学修解脱道

  庚三、学修上士道,分二:

  辛一、发菩提心,分四:

  壬一、生起大乘的根本大悲心

  壬二、由修心七义广释自他等换的修法

  壬三、增上心、菩提心的修法

  壬四、受取愿心、菩萨戒法

  辛二、发心后学修菩萨行,分二:

  壬一、总的佛子行学修的情况,分六:

  癸一、布施学修法

  癸二、净戒学修法

  癸三、安忍学修法

  癸四、精进学修法

  癸五、静虑学修法

  癸六、智慧学修法,分二:

  子一、根本如虚空的空性修法

  子二、后得如幻化的空性修法

  壬二、甚深中观见学修法

  己二、不共道金刚乘学修法,分三:

  庚一、令成为堪修甚深密咒道的具器弟子

  庚二、成密器后,净守誓言、戒律

  庚三、两种道次第修法,分三:

  辛一、两种次第正修法,分二:

  壬一、生起次第学修法

  壬二、圆满次第学修法

  辛二、虽然修持,若未至要处时,迁识修法

  辛三、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以及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法,分二:

  壬一、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后供献食子

  壬二、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

  丙三、结行

  乙二、座间如何行

  --------------------------------------------------------------------------------

  上师供养法广解

  ——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

  雍增•耶喜坚赞著

  缘宗译

  顶礼皈依与能仁金刚持[1]无二无别的至尊上师正士足莲下,

  祈愿一切时中以大悲悯心摄受不舍:

  无余无央[2]胜者轮[3],收放自在唯一尊,

  大乐怙师天中天,常驻我心净莲蕊。

  无等能仁金刚持,绍尊不败圣妙音,

  威猛秘主金刚手,牟尼佛子前顶礼。

  深道证获胜成就,恩扎布提、乐怙主,

  龙树父子[4]萨热哈[5],大师普善、拉力达,

  谛洛、那若、阿底峡,圣境尊前虔敬礼。

  文殊金刚宗喀巴,克主昆仲依教行,

  证双运位法金刚,敬礼妙音父子尊。

  善慧密意、耳传摩尼、供于修幢、随澍三身温萨巴;

  圆满教法、巍峨殿顶、善慧耳传、高扬法幢法王尊;

  聪慧贤德、八大自在[6]、普摄佛智、文殊怙主语自在;

  慈心将护、羸弱我等、甘露哺育、无等恩前普顶礼!

  善慧金刚持心髓,一世成佛速疾道,

  今显无比秘密处,三处空行恒助饶!

  这里要说的法,是具有圆满方便、甚深道体的上师佛瑜伽法。它是一切显密经教的心要,是过去诸佛共同经过的历程,是印藏大师们修行的重点,是法王宗喀巴大师的心髓教授,是殊胜成就者法金刚父子的嘉言道规,能引导有缘的士夫速疾速疾到达究竟的佛地。

  总文分三部分:甲一、讲解教授的来源;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甲三、如何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

  甲一、这里讲解的教授根本教典,是班禅法王金刚持——善慧法幢所著的《圆满道体甚深上师瑜伽法》,或者称《上师供养法仪轨》。

  为了让人们了解到:本教授不是在西藏杜撰出来的,而是出自无垢清净的佛典,圣境大师们专致修行并口耳相传,渐次传播到藏地。后由法王宗喀巴大师父子更为广泛地弘扬,依此获得成就的法门龙象,绵延不断,传承加持的暖气还没有消散,是有着令人信服根据的教典。

  因此在仪轨的开头:

  “藏文曰:喇嘛曲巴却嘎谢甲瓦

  梵文曰:古汝布杂雅嘎拉那吗

  无比难得殊恩上师诸正士座下顶礼皈依,

  伏乞大慈大悲普于一切时处随方摄受:

  依谁刹那能惠赐,大乐三身共成就,

  随欲胜施如意宝,金刚足莲下敬礼!

  有缘弟子诸利乐,成办妙法无二条,

  经续教授莲花苑,采撷花鬘佩项前!”

  这些内容显示了教授的根源。

  一般说来,藏文著作开头不需要说梵文,但此处开首有梵文,进行梵藏对照,却有着非常大的必要。

  若考虑到:“这个教授在佛经中是如何开示的?祖师一代代传承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在此稍微解释一下:阿底峡尊者及法王宗喀巴大师的这个无垢道轨,要追溯到教授的究竟处——佛语中来。由于一切究竟的道要都存在于清净佛语——显密大宝经藏中,因此要从它们中寻找。否则,任何与佛语相背,即使如何称名甚深的修法都是不足为信的。

  如弥勒怙主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比起佛陀更善巧的大士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也只有遍智[7],才能如理通达如所有性[8]、尽所有性[9]的一切法,所以大仙他所留下的任何经典都不可破坏。只因为若毁掉了能仁教理,也必将对正法形成破坏。”

  若想:“既然各种道的关键都在佛语中,那么耳传的教授还有什么用?”

  这是因为如果不明道要,则一定需要耳传教授。如果在没有耳传教授的情况下,虽草率地趣入佛语,也不会获得它的密意,并且在修道上也不会有所进展。

  例如:浩瀚无际的大海中虽蕴藏着如意宝,但也要跟随经验丰富、熟悉航海路途的船主,并踏上能劈波斩浪的可靠大船,才能达成所愿。否则随随便便地就泛舟而去,不仅得不到宝贝,也许还会由此把性命都赔进去。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没有窍诀的念诵,即使密咒之王也只是令心愚蒙而已;就象从水中搅不出酥油一般,若人离开窍诀的指导,任如何修习苦行,即便尽形寿间念诵咒语,也不会得到它些许的妙果。又像无知的人,非常想抵达四大海的彼岸,却不问路在何方,自己冒然踏上航程一样;如是,没有窍诀的修行者虽历尽千辛万苦,终归徒劳无果,此时即使这位修行者是一名渊博的智者,也会禁不住生起恼怒的心来,生起恼怒的刹那间,不仅没有乐果,还会投生到号叫地狱中倍受苦辛。所以要尽己所能,以虔诚的心,从上师传承中学习各种窍诀”。

  《智慧成就》中也说:

  “船无执桨者,不能达彼岸;

  虽具余盛德,无师漂有际。”

  因此,佛陀开演的无边法类,都是观察了所化弟子的意乐根性后,而应机宣说的。虽然在正见的扼要处等少许内涵上,有着多种不了义[10]说法,犹待阐述更深一层的密意,但在道之根本——依止、供养上师法上,一切经典无不相同,同一意趣、同一音声皆言至关重要。就连进入佛教之门最初的皈依,以及随后成为居士、出家人,乃至受取沙弥、比丘戒等,都唯依赖上师方可。

  这些阶段,如何寻找堪布、阿阇黎,找到后又如何依止的情况;为启请教导取舍之处,进而寻求依止师的情况;为闻思修三事,寻求启蒙师,寻到后如何依止的情况;如何恭敬、承事、供养上师的情况;观为佛陀的意乐依止,身语承事、依教奉行的加行依止的情况等,在律典中非常详细地开示了。

  大乘经典中,依止供养上师的情况也有着详细地开示。如《华严经》中,说完善财童子如何依止善知识后,又说后世化机也应当这样去做。

  又般若经中,说要获得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只有依赖善知识。还说必须依止善知识后,方可行道。如《八千颂》中说:

  “世尊!初业菩萨应如何安住般若波罗蜜多?应如何学习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启请后,世尊说:“具寿须菩提!初业菩萨若欲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应当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承事善知识……若欲清净趣入增上意乐,若欲圆满无上正等正觉,最初应当亲近善知识、依止善知识、承事善知识。”

  至于如何依止上师的情况,其中教导说要象常啼菩萨依止法胜菩萨那样去作。常啼菩萨,观善知识超过一切佛陀,看到供养善知识比供养一切佛更有意义,而后毫不吝啬地舍弃自己的一切身命财富,而依止、供养善知识法胜菩萨,由此之力进道神速。

  若全部引用这些根据,恐过于繁琐,故尔舍置不录,敬请参阅经典宝藏,望由此生起坚固决定解。

  总之,如《菩萨藏经》中说:“获得菩萨一切诸行,如是获得圆满一切波罗蜜多、地、忍、等持、神通、总持、辩才、回向、愿及佛法,皆赖尊重,尊重为本,从尊重出,尊重为生,及为其处,以尊重生、以尊重长,依于尊重、尊重为因。”

  一切功德唯观待上师的恩泽,方得生起,因此要以上师瑜伽为修道命脉。此实为一切大乘经藏的密意所在。

  诸续部宝典更是竭力赞叹依止上师为修道的根本,四续部[11]中,说修习咒道最初要观待上师的灌顶、加持,随后守护誓言[12]及戒侓为不可或缺的道基,而一切誓言中上师的誓言是最为主要的,清净地住于誓言及戒律后,在行道时,更要安住于上师本尊无分别瑜伽中修习。

  若详尽地引用各续部如何开示的根据,恐过于繁多,当从续部宝典中了知。

  尤其这个教授的究竟根本依处,是吉祥密集根本文以及注释等诸续。在《密集根本续》中,虽全面开示了如何供养上师、坛城诸尊的情况,以及如何住于上师金刚持无分别瑜伽中,进而修习两种道次第的情况,但是由于被六边、四理封印秘藏,成为很难解析的金刚结。幸运的是,终由佛陀自己为利化机开示极秘印,进行清晰地诠释,从而有了《金刚鬘》等释续。

  此部上师瑜伽的各种扼要详细地出现在《释续金刚鬘》中,其中详尽地开示了:最初观察上师、弟子相,随后如何依止上师理,视上师本尊无分别的观法,上师身坛城修法,对其内、外、秘密、真如供养法,乃至修两种道次法等。

  若一一列举清净依据,实恐过于繁多,故于正文时,再随机稍作开示。

  象这样,佛陀在经续中广作开示。至尊弥勒、文殊以及秘密主金刚手等,于此秽土为助佛弘化,权现为佛陀眷属的大士都拥有圆满的上师瑜伽法。后来龙树父子、无著昆仲、国君恩扎布提、大成就怙主大乐、萨热哈、夏瓦热瓦、莱俄巴、拉力达及谛洛那若等圣境诸大成就者殷重修习此法,同时为利后世有缘者,以此教授写成的文字也有很多。

  如大成就者怙主大乐所著的《明示密集根本释续心要义——秘密成就》中,着重突出并一再宣说了以上师佛瑜伽为道命的情况。随后一系列的《智慧成就》、《真如成就》等其它成就篇,以及被称为心法的《大婆罗门道歌篇》等,也不厌其烦地反复开示以上师瑜伽为道命的情况。

  龙树菩萨把密集根本释续的心要编排为五种道次第,著作了《五次第论》。其中也详细开示了把上师瑜伽作为道之命根,以及供养上师较供养一切佛更有意义等法。

  总之,印度一切大成就师都不约而同地在各自的一切著作或者口诀中,开示以上师瑜伽作为道命的情况。其中的阿底峡尊者拥有印度一切大成就者的圆满教授,尊者就曾说一切大乘的地道功德唯由依上师的恩惠才得发起!当年仲顿巴大师请问尊者,为何藏地有那样多的修行者,却鲜有证得殊胜功德者时,尊者不无感慨地说:“或大或小的大乘功德,这一切需依赖上师方得生起,你们藏人只是把上师看作非常平庸的人,怎么会生起功德呢?”

  尊者本人也是把上师瑜伽作为修行的心要,曾经说过只不过是由上师的威力,才有如此广大的事业遍及印藏两地,如说:“我能有这样称之为功德的少许善心,这都是金洲大师的恩德呀!”

  如尊者一切教授的根本《道炬论》中“当说诸师长,所示正方便”等语,是说连微细的功德在内都是上师的恩德,翔实地开示了以上师瑜伽作为道命,学修全圆大乘道体的情况。

  就这样,从能仁金刚持开始,后由印度诸善巧成就大师依次相传,直到阿底峡尊者,再由阿底峡尊者传到扎古大堪布及洛扎大成就者二位,宗喀巴大师从这二位大德面前听受了这种传承。另有那若巴传给洛扎·玛尔巴[13]的传承,印度大成就者芒瓦传给郭译师传承,以及庞通巴昆仲的传承等印度传承下来的清净可信口诀,宗喀巴大师从上师琼布•拉萨巴、法王顿珠仁青、京俄•扎巴香切、仁达瓦大师等处圆满听受。

  不共近传者,宗喀巴大师最初通过上师乌玛巴的转达,从至尊文殊处听闻了无量显密法义。后来,至尊文殊亲现慈容,宗喀巴大师得以亲闻一切显密道之扼要,尤其通达了龙树菩萨诠释佛陀究竟密意的甚深中观见——“显现破除有边、空性破除无边”的妙理,明白了五种道次第的体性、数量决定、次第决定等一切甚深法义。宗喀巴大师更复陈献无量内、外、秘密、真如供养,进行猛励祈祷后,至尊文殊赐与诸种显密二种圆满道体的究竟耳传口诀。

  那时宗喀巴大师向至尊文殊启问道:“若要速疾中更为速疾地趣入金刚持位,应如何去作呢?”

  至尊文殊开示了应把上师本尊无分别瑜伽作为道命的情况;至于要依止的上师的条件,不可以随便找一位上师即为满足,而需要一位能引导圆满道体的上师;本尊则需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不可分离;护法要依靠六臂怙主、具誓法王、毗沙门三尊;同参道友要在依止的上师、本尊、护法等方面相顺等诸多内容。

  那时,至尊文殊赐给宗喀巴大师、大成就者文殊海以及有缘的天人等圆满的耳传教授及《大幻变经函》,作为无比秘密的教授,未向其它任何人显示。

  这种不共的上师瑜伽法,宗喀巴大师在《上师五十颂释》、《五次第圆座直授》、《六法释文三信》中,结合续部根源,稍作大致的开示,详细的教授扼要还要从师长处,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了知。

  宗喀巴大师有着多如繁星般的大弟子,但全圆的耳传教授只传给了成就自在者文殊海及心子克珠杰二位大师。《大幻变经函》由文殊海大师保存,文殊海大师为开启格鲁派修行传承的先河,在寂静的山林中,专心修行圆满的耳传教授,从而使甚深两种道次第瑜伽臻至究竟的境界,证得种种不可思议的秘密证悟,如可以无碍地了知自他百千世的情况,经常地亲见本尊至尊文殊的慈容……,同时向有缘者传授口诀,尤其把全圆耳传口诀及《大幻变经函》赐给了瓦索•法幢大师。

  克珠杰大师把对宗喀巴大师教法的不信、邪解以及疑虑等一切垢染,以无垢的理路一扫而光,令宗喀巴大师的教法远离瑕疵,犹如灿烂夺目的纯金、幢顶的如意宝珠般,晶莹剔透无与伦比。

  由于克珠杰大师把上师本尊无分别瑜伽作为修行的重点,即使在宗喀巴大师示寂之后,还五次亲瞻师容,得到师尊广大的授记、深切的安慰。克珠杰大师广弘宗喀教法,尤其把全圆耳传教授口诀传给了瓦索•法幢大师。

  班禅法幢大师一直希望能象夏瓦热瓦的传记那样,孤行山野,林棲谷饮,毕生修习宗喀巴大师父子的耳传教授,但是由于上师、本尊或在现实,或在梦中的授记,迫不得已地担任了甘丹寺[14]法台,以执持宗喀巴大师教法的命脉。

  其后,他广大地弘扬了宗喀巴大师教法。尤其大成就者法金刚十一岁时,跟随父母到甘丹寺朝圣,这时法幢大师也得到空行母的授记,大师施给他的父母大量财物,度其出家,取名法金刚。以后五年间,视如长子,赐给无量显密教授,特别是把全圆耳传教授及《大幻变经函》托付给他,殷殷嘱咐他要到无人的寂静地专心修习,并在未来,向个别有缘者开示这些耳传教授,否则不可稍露端倪。

  在随后的岁月里,法金刚大师确依法幢大师所言,寄身于白云青嶂、雪山林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无数寂静的山野,把修行作为心要。由此道力,在某一时候,宗喀巴大师亲现尊容,赐于共不共的圆满教授,尤其传授了具备显密两种道要的三层勇识上师瑜伽法。大成就者心无旁骛地专修这种上师瑜伽,亲见至尊观音等无数佛菩萨,渐次生起共不共的地道证悟,获得金刚虹身。

  尔后,法金刚大师想到应把这些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托付给谁呢?遂用智慧观察,了知温萨巴大师当为耳传教主。那时十七岁的温萨巴大师正患天花在温萨疗养。法金刚大师念诵着《缘起赞》,作出化缘的样子来到温萨巴大师的门前,用试探的口气说:“究竟甚深的教授在我这里。”温萨巴大师亦仅听到他的声音,就生起无比的信心,毛发竖立,感到来者定是一位获得殊胜证悟的大德,连忙开门迎请进来。原来是一位胡须皆白、身披粪扫衣、威光赫奕的比丘,想到定是一位大士后,详细地询问观察后,当知道是一位拥有宗喀巴大师全圆耳传教授的大成就者时,虔诚地祈求摄受自己为弟子。法金刚大师欢喜应允,并说:“在某某时候来珠穆神山[15],”遂飘然离去。

  温萨巴大师遵照大成就者的话,准时到达珠穆神山,在山麓“嘎玛”法堡中,朝拜到法金刚大师,尽己所有供养会供及曼则,殷切地祈请教授,法金刚大师把一切显密法,尤其宗喀巴大师的耳传全圆教授及《大幻变经函》传授给他。

  这位温萨巴大师夙具慧根,他曾说从幼年时起,释迦佛、宗喀巴大师就常常现身加持,其中有一天晚上,宗喀巴大师把自己的帽子戴到他头上,加持他成为耳传教主。八岁时的一天晚上,梦到“赛热”山顶升起一轮皎洁圆满的月亮,自己身佩白缎、珍宝饰品,手持铃杵坐在月亮上,摇动铃子,美妙悦耳的声音充布环宇。

  这显然是这位大师将来能发扬光大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令清净的修行者遍满雪域的吉祥征兆。

  温萨巴大师遵奉师尊的教敕,辗转栖身于许多寂静的山林,通过上师佛瑜伽法,修炼圆满的共不共道次第,最终获得殊胜证悟,无碍通晓自他百千万生世的情况,任运显示多种多样的稀世神变,自然地能用梵语流利地念诵《八千颂》等不可思议的奇迹,成为弘扬宗喀巴大师耳传的一代教主。

  如温萨巴大师本人也说:“过去的米拉日巴,现在的善慧义成,这二位除了苟延生命的卑陋衣食外,紧紧地守持那样多的财物对他们又有什么用呢?为了即身成佛,安贫乐道,在远离贪嗔喧嚣的寂静处,努力地令暇满之身受取心要!”

  “雪域中具有胜缘的人们,善慧义成也是修习了这个殊胜道才即身成佛的。”

  “文殊子中尊,善慧名称师,

  心要耳传人,今舍我其谁?”

  温萨巴大师把上师瑜伽作为修习的中心,如说:“虔诚顶礼能仁金刚持体性的善慧名称及其幻化的根本传承上师海众,复至心祈祷普摄一切佛智的能仁金刚持体性的善慧名称及其幻化的根本传承上师海众:我所理解的清净教法如意宝鬘是这样的,最初顶戴许多上师佛陀的足莲,获得许多法语中的精要教授,从而精进善行。在一段时间里,感到要使这个殊胜暇满之身更具有意义,应当速疾地趣入佛地,这就需要对一切显密经教的心要胜教授——上师法语甘露的心中心法,心志专一地修习,并且要生起一种殊胜的定解觉受。领悟到此,更至心祈祷金刚持体性的善慧名称及其幻化的上师众……。”

  “一心祈祷上师本尊:心中任何显现皆转为修行的助缘,以似乎疯癫的行为速疾成佛,是我的风格。”

  “一心祈祷上师本尊:任生何缘皆现为善行的助伴,外面显出疯疯癫癫的样子,独自栖息在寂静的山林,这就是我的风范。”

  总之大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到,以上师瑜伽作为道命,于一座上修习显密二种全圆道体之理,并且他本人唯专修宗喀巴大师耳传的情况,这样写道:

  “南无法王宗喀巴大师,祈愿一切世中以大悲悯心摄受不舍!顶礼文殊上师足莲:如是最初净修共同道,后若适合密续的修习,先要令上师欢喜,从师处受取清净灌顶,则堪能修习甚深道,随后受誓言、戒律,并要珍重在各个时段所受的三种律仪,以如理守护作为修道的基础。以四座瑜伽修第一次第,成熟在将来生起殊胜圆满次第证悟的善根。然后依次生起殊胜圆满次第,证得双运身。这样一切显密经典扼要,皆可转为一位补特伽罗成佛的助缘,对此获得决定解后,自己则能主持圆满的能仁教法,并向他人传播。这是法金刚大师的法语甘露,由善慧录为文字。”

  由此可见,温萨巴大师即是为了弘扬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法,而如愿应化到这个世界来的大士。

  温萨巴大师把耳传教授传给了许多有缘的人,尤其全部托付给善巧成就者佛智大师。

  佛智大师把上师瑜伽作为修行的心要,在它的修持上面,使之具备了一切显密道的扼要。

  佛智大师的言语中,对上师瑜伽获得坚固定解的话语也屡见不鲜,其中广泛地开示了一切善行要在上师瑜伽上来做的道理。若一一列举如何开示的论据,实恐繁多,应从佛智大师文集中了解。

  佛智大师把圆满的耳传教授赐给班禅一切智•善慧法幢,班禅大金刚持•善慧法幢把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传播到雪域的一切方所,尤其编著了圆满显密道体的《上师供养法》,授给无量无边的有缘者,从西方的“扎兰达热”到东方的大海之滨,乃至海中的小岛洲屿,如是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无不被此殊胜的教授遍布覆盖,这一切都是大师的恩德呀!

  善慧法幢大师有许多获得成就自在的首要弟子,然其中受命弘扬这个教授事业的大师,则是金刚持宝幢大师。宝幢大师一方面专修这一教授,另一方面向他人广为传播,尤其把此全圆教授传授给我的堪布班禅一切智•洛桑耶喜。

  这位大师同样一面把它做为修行的心要,一面赐给无量有缘者,其中受命发扬这一事业的是金刚持洛桑柔卓。金刚持洛桑柔卓同样自修利他并重。

  无等恩泽的至尊上师、大成就自在者善慧尊胜大师,虽在班禅一切智前听受了无边显密法,尤其是上师瑜伽法,但只是在金刚持洛桑柔卓尊前,才亲聆到具备全圆道体的上师瑜伽,包括它的觉受引导、口诀及亲训。

  大自在者善慧尊胜守志奉道、专心致志地修习全圆道体的上师瑜伽,依此到达很高的道位。我多次在这位上师尊前获此法乳深恩。

  因此,如善慧法幢大师说:“有着显密经续的坚强后盾,对于教授又融汇贯通,加持的传承又没有间断,象这样,具相至尊上师的教法实在令人惬意。愿追求解脱、有着殊胜善缘的你们,要想亲见法性的本来面目,应当全心依附美誉普闻的至尊,他不是空言的说家,也不是少闻的盲修。愿你们从中猛励地长期积资净障!”

  所以说,从能仁金刚持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依次相传,辗转而来的这个具有圆满道体的教授,有着令人信服的依据,是无比难见难闻的。因此,殷切地期盼那些欲趣入佛陀欢喜大道的聪慧之人,应随学历代甘丹耳传上师们的贤德懿行。

  甲二、讲解教授的殊胜性:

  如仪轨中说:欲求解脱者一切圆满的基础、无余善聚的生源、无量胜共悉地的根本、含摄一切胜乘瑜伽士修习的教授扼要,即是依赖于如理依止向自己开示无谬正道的善知识。如《蓝色手册》中说:“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普生信心菩提心,一切功德宝源藏。”

  宗喀巴大师也说:“善为安排尽所有现后世的善乐,其缘起的根本,即是意乐加行两方面精勤地如理依止示道知识。看到这一点,即使为了珍贵的生命,也不舍弃善知识,欢喜地依教奉行以令师尊欢喜,瑜伽士我是这样修持的,也希望欲求解脱的你这样去作!”

  “不管世间或出世间,所有善乐功德的根本都是具恩的上师!”

  《上师五十颂》中说“当了知到,金刚持说一切悉地都是依随阿阇黎时,愿尽自己的一切财物供养,令师尊欢喜。”

  《摄功德宝》中说:“恭敬上师的贤善弟子,应常时依止善巧的上师。为什么这样说呢?只因为具备所有胜妙功德的佛陀说,智者的功德由此出生,教诫般若波罗蜜多,一切佛法依靠善知识”。

  因此,金刚阿阇黎是弟子积资净障的殊胜福田,超过一切佛。

  《戒源》中说:

  “真实薄伽梵,最上天中天,

  然由亲授故,师恩较彼殊。”

  由此看来,修习具备道要的上师瑜伽,是令暇满人身受取心要的最胜方便,应如是修习。

  这些都比较浅显易懂,就不一一详加解释了,否则会过于赘述。

  总之,其中是说从轮回中微细的有漏之乐,乃至无上解脱的清净大乐,这中间尽所有的安乐,以及一切地道果位功德,都是由依止、供养上师的威力产生的。

  如是,不仅一切功德从如理依止上师中来,而且即在这个教授中,还开示了圆满的显密两种道体。因此在《菩提道次第》中,所宣示的从依止善知识理开始乃至止观间的所有道要,亦无不在这个教授里。那么《菩提道次第》中的四大殊胜点,即通达一切教法无违殊胜、一切教法显为教授殊胜、轻易获得胜者密意殊胜、重大罪行自然消灭殊胜,自然也可以说是这个教授的殊胜之处。

  同理,由于此中又具备《修心七义论》中一切关键内容,所以此中也具有修心的殊胜处,如《修心七义论》所说的修心殊胜处:

  “甘露藏教授,从金洲传来。

  应知诸教义,如金刚日树,

  五浊[16]横流时,转成菩提道。”

  这个教授又具备两种道次第的诸种扼要,那么此中也同样拥有其中所谈到的无上二次第的殊胜,以及所有功德。

  因此,希望善待自己、有智慧分辨善恶,并且希愿速疾速疾趣入胜乘正道的人们,理所当然地应精勤于这样的甚深教授。

  若念:“修持如此甚深的教授,需要什么样的自身因素呢?”

  先以共通道善净相续后,应获得诸如胜乐、密集、大威德金刚,其中任何一尊圆满的四种无上灌顶。这是因为修持上师瑜伽时,其中开示了胜解自己为天身的瑜伽,胜解情器世间为清净的所依能依;明晰观想资量田主尊为含摄上师、能仁、金刚持三层勇识的身坛城天众,眷属为四续部坛城;供献无上部中所说的内、外、秘密、真如供等极秘供养;以及修习两种道次第情况。

  是故,闻思修这样无上究竟的密法,定需要获得清净四灌顶[17]。因经中说未得灌顶,即使密咒道细微的支分也不可显示,如进入坛城时,这样说:

  “现在,诸佛将加持于你,你亦不可向未入坛城者谈及诸佛甚秘坛城,对不信之人也不可提及。”

  “现在你已入诸佛种姓,因此我会令你生起金刚智慧,由此智慧将获得一切如来成就,更遑论其它成就。你不可在未见坛城者前言说此事,否则会毁犯你的誓言。这是你的誓言金刚,如果随便向任何人宣说此理,会使你头颅碎裂。”

  向未获灌顶者,连坛城的形相,即使仅仅显示一下都不可以的话,更不要说向其开示咒中究竟的秘密了。

  如是《释续金刚鬘》中说:“灌顶是非常重要的,一切悉地依之如影随形,恒不舍离。我如实地解说其中的含义,因而最初要细细聆听:开始,若具慧弟子获得灌顶,则堪为圆满次第瑜伽之器。若无清净的灌顶,行者虽了知续部义,阿阇黎与弟子也同样会堕入可怖的大地狱。”

  “犹如狮乳不可蓄存在土陶之器中,同理,大瑜伽的续部岂可施给非器之人?否则,弟子刹那死后,今生来世都将领受无尽的衰损。”

  《大印明点》中也说:“最初,暂时先给弟子一次灌顶,这时,一定令其成为堪为解说无上密法之法器。再者说,没有灌顶就不会有成就,如沙子里榨不出酥油一般。”

  如是,四续部中都有这样严峻的三昧耶,即不可向未得灌顶者开示咒中秘密。在此恐繁不录,当参阅各各续部了知。

  若要想成为堪修具有圆满显密两种道体的上师瑜伽之器,仅仅获得下三部灌顶是不行的,一定要获得一种无上坛城中的灌顶。

  至于要获得清净灌顶,先应以共通道净修相续。在《释续金刚鬘》中,金刚手向能仁金刚持请问:

  “弟子具何德,成瑜伽续器?”

  是问进入无上坛城灌顶,应具有什么样的功德?回答说:

  “净信敬师长,常住于善业,

  离诸恶分别,多闻圣教法,

  远离诸杀害,救拔有情心,

  正具大精进,具此等功德,

  是大信弟子。”

  是说要先净修,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学修总的菩萨行间的共通道,并生起觉受。在此基础上,尤需对上师及密咒有极大信心。

  虽然希望通过逐章逐句地解释续部中的词义,以便让我们详细地知道一定要依共通道作为前行,这件事对于我们显然是多么的重要!但实恐卷帙浩繁,故尔不录,望有智慧的人仔细推究续部内义,于中获得定解。

  由此看来,依靠暇满之身获取心要的最胜方便,就是具足一切显密道要的上师佛瑜伽。我们理应投以最大的热忱寻找这样的上师瑜伽教授,并作为观修的重点!

  甲三、正式修习教授的情况,分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乙二、座间如何行。

  乙一、正座时如何行,分三:丙一、前行;丙二、正行;丙三、结行。

  丙一、前行,分二:丁一、总的前行;丁二、特殊前行。

  丁一、总的前行,分二;戊一、校正动机;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戊一、校正动机:

  我们修持所在的地方,如《密集根本续》第十二品中说:

  “在静谧的大阿兰若处,各种鲜花珍果等簇拥环绕。寂静的山林能摄集一切悉地,是故应在这样的地方修行。”

  《释续金刚鬘》中也说:

  “花果水丰美,山顶罕人迹,

  摄集众悉地,修行应励力!”

  “在人迹罕至、天人会聚的地方,没有纷扰刺耳的噪音,有着善缘的行者,远离障难、欢喜愉悦,在寂静祥和的园林里,享受着五欲的欢乐,成就密咒的主尊。”

  其它一切续部中,都说在寂静的地方修行非常重要,尤其在《妙臂请问经》中说:

  “曾经诞生独觉、佛陀的圣地,或者往昔诸佛游化的地方,是令身心愉悦的福地,也是诸天及非天等顶礼供奉的对境。或往昔戒律精严的高僧大德们欢喜栖居的地方。但如果找不到这样的静地,其它的地方:如有着清凉宜人的河流、瀑布,或有青莲白莲竞相盛开的湖泊;杳无人迹、远离纷扰;纵横交错着清澈甜美的溪水;没有凶狠的邪魔恼乱;洁净的鲜花、妙果等草木,红绿相映、郁郁葱葱;环境住处无比幽雅清净;虎豹狮子等猛兽隐形泯迹;适心惬意;没有荆棘丛生的平坦地方,是共同传称的成就地。”

  是说诸佛出生、游化及高僧大德居住加持过的地方为首选之处。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宝地,其它的地方如花果、树木茂盛,溪水众多`,人迹罕至,适心惬意,没有恶毒的非人,也没有其它伤及身命的违缘,具备这些条件的林下水边也适宜居住修行。

  另外还说大德们安住修行的地方,佛法兴隆,国王依法治国安民,没有损害身命的外在恶缘,自己感到顺心如意的处所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不可随便地住在城镇等喧嚣之地,定要一处殊胜的寂静处。因为在寂静处,最重要的好处是说,没有喧嚣散乱等阻碍善行,进道幅度大,无论做顶礼、供养等何种善业,在寂静处都有极大威力。

  在如此顺心遂意的静地,或茅蓬,或岩洞……善加洒净清扫,务令幽雅宜人、舒心悦意。还应如各种修法中提到的,去作涂抹五种牛净物[18]及鲜花铺地等事项。

  洒净清扫事项者,如常啼菩萨供养法胜菩萨的因缘故事那样,是有着许多重要意义的。

  牛净涂抹事项者,如《密集根本续》第八品中说:“在洁净、寂静的地方,或者佛陀示现诞生、涅槃的圣地,没有各种外缘恼害身心的禅房,以粪便水等牛净物涂抹,常时殷重地供养佛陀。”

  这是说供养上师及坛城天众时,要在极为洁净的地方,涂敷五种牛净物。

  在禅房的四周,或门前,或门上等随便一个合适的地方,垒四座垛子,观想为四大天王,并向他们委托护持修道的事业,令修道时,违缘息灭、顺缘具足。

  在高高的供台上,只要自己有的话,尽可供奉释迦佛、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等的身像,《般若经》、《续部》等经函。在其面前装饰点缀上美妙的庄严品,陈设清净无谄的供品。

  自己的座铺下,用白土画上右旋的万字图。其上有条不紊、整齐地铺上吉祥草,我们应随念往昔大悲世尊就是在金刚座菩提树下,安住在吉祥草座上,以慈力调伏百千万亿的魔军,而最终证得无上圆满大菩提。由此因缘我们应这样发誓:

  “我要随学世尊的大行,也在这种座上,调伏我执大魔及其眷属,究竟彻底地修持这个甚深道!”这样反复地发誓自我勉励。

  在草上铺一条柔软舒适、后面稍高的座垫。为了长期修持,不致使座位发霉腐烂,可依戒律所说,设置一个有透气格子的木座。若条件不允许,应在座位与地面间留少许空隙。

  坐时姿态,身方面的要点为毗卢七支,另外再加上调息,共有八种要点。无著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莲花戒论师的《中观修次》等论中都说应依此八支去打坐。

  即便到了修习密咒的两种道次第阶段,身的要点也同样如此。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行者安住在舒适的禅座上,两眼端视鼻尖,鼻与脐部垂齐,两肩平舒,舌抵上鄂,唇齿随意而放,呼吸放松,不要用力,渐渐远离急促,进入自然的呼吸状态,金刚跏趺而坐。”

  温萨巴大师把这些身要内涵编成颂词为:

  “手足及腰三,唇齿舌为四,

  头眼肩气息,为毗卢八支。”

  坐姿应具有其中所说的八种要点。

  如毗卢佛的坐姿者:双足金刚跏趺;二手置脐下四指处,左下右上,两拇指尖相抵;双肩舒缓;脊骨端正;颈稍下弯,稍含下颌;唇齿自然而放,舌抵上腭。

  像这些身姿要点对于真心修行者来说,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玛尔巴译师曾说:

  “西藏的一切教授总集起来,也敌不过我——玛尔巴译师单纯的一个坐姿教授。”

  译师所认为的甚深殊胜教授就是宗喀巴大师耳传里的这个身要七支,它实在是应该值得我们珍惜的扼要。

  至于坐姿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又有什么过失?一一又有什么功德?如是等内容,很有必要详细地了解,但在此也无法全部写出来,望从上师口授中了知。

  身姿具如是七要后,到了调息这一要点时,则是通过九节风净化,或者静观气息的流动,令其舒缓自然。

  九节风净化法者:开始从右鼻孔吸气,左鼻孔呼气;然后左鼻孔吸右鼻孔呼;最后同时呼吸,这样各作三次。呼吸的同时,观想自己心中一切罪过呼出去,诸佛菩萨的加持吸进来。

  静观气息的流动,令其舒缓自然者:身具七要后,这样观察自心,看看这个心是随逐于现世的安乐享受去了,还是念及后世,趣入善法品呢?若是随逐现世的荣华富贵,它一定带着贪嗔的念头,先识别它,然后这样思维:这种恶劣的心态,无始生死以来从不间断的祸害我,这次又要想让我浪掷难得一次的暇满人身。现在一定要把这个恶劣的心从迷境中拔出来。

  随后呼气的同时,胜解自己内心中的烦恼及其种子也以黑糊糊的样子呼出去,消融清净;向内吸气的同时,胜解十方佛菩萨的一切加持吸收进来。

  随后呼吸不要发出声音,也不要存在出入息不均匀,以及着力呼吸的急促感等现象,任其自然流畅,慢慢观察吸进、呼出,一呼一吸算一次,七次间尽力持心不散,然后再多持七次,尽其所能令心念,清浊分开,让心住于清晰明了的状态中。

  身体要点这部分,若从道的要点这方面来解释的它的重要性及所具有的极大作用,显然要说的内容还有很多,看来在这里无法完全写出来,某些要点也在《甘丹大手印释文》中写过了。

  这样呼吸自然后,观察自己的内心并校正动机,我们要生起一种殊胜的善心来。

  观察内心并校正动机是一切修法的开首,如经文开篇的梵文。如宗喀巴大师在《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这样问道:

  “一切修法的开首,象梵文那样重要的是什么呢?”

  《善慧笑音答复》中说:

  “无等的大师您是这样认为的:一切修法的最前端,象梵文那样重要的是善加观察自己的内心。”

  宗喀巴大师确确实实也是这样说的,《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说:“把它的内涵切实放在各自的内心上,如这样去作:在寂静处,端身正坐,摄心内敛,善加思维,在这无始轮回深邃可怖的温床里,往昔就曾经常地领受这样种种的猛烈剧痛,你自己心里是完全明白的。以后自己再也不要投生到这样的地方来,若未能达成此愿,我的内心一定是彻底腐烂的了。最初生起这种强有力的感受,犹如肾炎发作般的剧痛,是当务之急。这样虽然很难,但若无这样的感受,则无论上师如何开示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甚深方法,即使自己也明白无误,心领神会,但也只能象冰上的积水那样,最终还是成为以前的样子。例如一个人如果口不渴,当然会悠闲而坐,不会费力地区去喝水那样。”

  如是除掉恶劣的动机后,内心在一片清明的状态中,这样思惟:可悲可叹啊!无始轮回,时到现在,从未间断地受各种痛苦,却丝毫没有刹那的厌倦,依然贪恋着这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险处,你这个恶劣的心呀!定然还会象以前那样,沉沦在无边生死中,饱受种种大苦。

  因此这次由上师三宝的悲心,侥幸获得暇满的人身,又被开示无谬正道的善知识摄受,值遇难遇的圆满教法,复获得少许的智慧力,能分别何为应取、何为应舍。

  而且已经获得了如此甚深的教授,就自身因素来说,若能精进地貌修持它,则在此五浊恶世转瞬即逝的生命中,这种教授就能轻易地施与无上的佛陀宝位。现在又有自由修习这样的甚深佛法,如果没有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努力占据险要之地,此后何时再能得到这样贤善的人身?

  偶一获得的这个人身,却难以长久住世,而要速疾坏灭。因为它一定会死去,何时死又不决定,死时除法之外,其它都无利益。

  死后若堕入恶趣,定要领受寒热饥渴、役使愚昧等难忍的痛苦,正法妙音难得听闻,到了那个地方,又能到何处寻求救护呢?假使侥幸投生到善趣,亦纯为大苦,人中有连绵不断的生老病死,天人有死殁堕落等苦。

  总之,随生六道何处,无不被惑业束缚,全无自主地流转沉沦,唯受痛苦的煎熬。实际上,一切有情也象自已一样,饱受种种痛苦的逼迫,这一切苦恼的有情无一不曾是自己深恩的母亲,没有一位未曾作过自己的母亲,而且无数次地作过。在作自己母亲的时候,也像这世的母亲一样,以无私宽厚的母爱呵护着自己,恩德之大,磬竹难书呀!这些具恩的母亲,虽希望快乐,却颠倒了取舍,唯受着种种大苦,连刹那间的安乐都不曾拥有,是多么的可怜!这些母亲若具有圆满的安乐,远离一切痛苦,该多好呀!

  这样思维,修习猛励慈悲心。

  那么,救度一切有情出离苦海的重担应该落在谁的肩上呢?理所当然地当由我自己承担。虽然如此,但就我目前的状况,不要说救度一切有情,就连一位有情的义利都无法究竟完成。不仅如此,即使获得二种小乘阿罗汉果,除了对有情有少许利益外,无法安立一切有情于圆满的佛陀宝位。究竟谁拥有这种能力呢?看来只有圆满的佛陀才拥有。因此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无论如何要证得圆满的大宝佛果。

  这样思维,修习猛励的菩提心。

  如此以分别慧细细观察并数数思惟,尽力令心发生变动。最低限度也应念诵三遍上面的文字,思惟这些文字的内涵,令菩提心渐渐显现出来。

  如此以对中下士道的略修作为前行,让菩提心明了地显现于心中,以此作为修持任何善行的开端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在此心的摄持下,随修何法都转化为大乘之法。但如果没有此心的摄持,任做何事都不会趣入大乘道。

  因而宗喀巴大师再三宣说,正修开始时明现菩提心极为重要。《噶当修心》中也说:“初末两种事。”是说修何善行,最初的校正动机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考虑到这些内涵,大成就者温萨巴父子所以说:

  “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趣入这样那样的善行。”

  可见这句话是多么地有份量,有智慧的人应对此获得坚固的定解!

  戊二、皈依发心情况:

  明晰观想皈依境者:在自己的面前虚空中,八大狮子擎举着高广的大宝法座,其上种种莲花日月轮垫上,端坐着具恩根本上师能仁金刚持,周边环相簇拥端坐着根本、传承的上师、本尊、佛、菩萨、空行、男女护法众。各自面前圆满庄严的供桌上,摆设着各自所讲的教法,外相为光明的经函形。

  资粮田众尊对自已欢喜悲视,自己也由随念诸尊的功德、大悲,从而生起广大信心,在此状态中,同时观想清楚在自己的周边,有着如同地垢般黑压压的一切慈母有情,然后这样思惟:

  我与这些父母有情无奈地漂泊于生死苦海,饱受着三苦无休止地煎熬……

  思惟这些情形,生起强烈的恐惧感来,然后思惟:

  而从这些痛苦中,能救度我们的唯有上师三宝,再无其他的救怙处。我及一切慈母有情从今乃至无上大菩提间,当至心地皈依三宝。

  如此思惟后,胜解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异口同声地怀着期盼、虔诚的心,慢慢地念诵百千遍的“皈依上师”而求救佑。

  这时观想: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及其周边的根本传承上师身体各部分中,降下体性为上师众身语意的加持,外相为散射着五彩[19]光明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之力,从无始以来积集的一切罪障,尤其损害上师的身体、违背上师的教言、扰乱上师的心绪,以及不敬轻蔑等,一切依止师尊方面的罪障,以烟汁、炭汁的样子从根门、毛孔中排出来,得以净化,消失于无形。身体变得光明莹澈,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上师身语意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自己及一切慈母有情得到上师的庇护。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佛”,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以及欢喜金刚、时轮金刚、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的身分中,降下五彩的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法”,从皈依境各自面前摆设的经函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随后,多次念诵“皈依僧”,菩萨、声闻、缘觉、勇士、空行、男女护法众等僧宝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罪障等等,如上观想。

  其中的差别在于,从诸佛身分中降甘露时,体性为诸佛的加持威力;从法卷经函中降时,体性为断证功德;从僧众中降时,体性为智慧、悲心、威力三种的加持。但它们的外相皆为光明甘露。

  总的罪障,尤其依彼彼等所积罪障为主要的净化所缘境。

  随后,多次念诵: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观想从一切皈依境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无始以来所积一切罪障,尤其依三宝所造的一切罪障得以净化,身体变得光明莹澈,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三宝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有情身心中,从而获得三宝的保佑。

  自己内心立下如此坚固的誓愿:未证大菩提间,永不舍弃三宝!

  发心法者:“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我依靠布施、持戒、修行等所生的一切善根,愿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速疾速疾获得圆满正觉果位。这样是发愿菩提心。

  然后这样发坚固的誓愿:我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无论如何要获得圆满的佛果,因此应如理地学修六度、四摄等一切菩萨大行!

  如此发愿、行两种菩提心后,由此令上师能仁金刚持无比欢喜,化现出同样的一尊融入自己身中,自己也瞬间鲜明地变成上师能仁金刚持。这时,修习佛慢:“上师能仁金刚持就是我!”

  自己所现的能仁金刚持身上放光,遍照十方,净化一切有情的罪障苦厄。其中向下方炎热地狱照射的是无量清凉的光芒,刚触到地狱有情的身上,就息灭了他们一切炎热的痛苦,把他们安立到无比安乐的境界;向寒冰地狱照射的温暖光芒,能消除一切严寒的痛苦;向饿鬼众生照射的是无量饮食性质的光芒,能息灭一切饥渴的痛苦;向畜生照射的是心智明朗的光芒,足以驱散海底、洲间的黑暗,以及各自心中的愚昧,还可息灭各种劳役驱使之苦;向人、天、非天众照射的无量光芒亦息灭了各自的痛苦。

  并且胜解,当无量光芒再次照向十方时,从有顶乃至无间,一切有情内心的罪障得以净化,心转为法身;身的粗重得以净化,身转成相好庄严的金刚持身。

  又应这样胜解,向十方照射的光芒也净化了器世间的污垢,一切器世间转成无央的清净世界。

  如上面所言,修习这种胜解,即胜解净化了情器世间已,安立一切有情于能仁金刚持宝位,还应修习对于如是转化后的欢喜心,以及缘清净能依、所依的有力佛慢。

  据说这种“发心果道”修法是温萨巴大师的不共教授。被往昔的大德高僧称誉为“净化六道”、“永尽轮回”等美名的甚深独特法,就是这个教授。因此如克珠杰大师所说的那样,就自身而言,若能修持,仅此甘丹耳传这一个教授就足够的了,别的再无所求。

  这样稍微住定,修习“发心果道”之法,起定后,应想到:“自己与一切父母有情,从无始到如今,无奈地漂泊在轮回中,受种种痛苦,追根究底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当我们了解到并不是其它有情强迫我们受苦,而完全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我执大魔在作祟,由于它的邪恶力量,使我们产生贪嗔之念,党同伐异,从而积集各种业,由业力的感召,轮回不息,漂泊于生死,无奈地受苦。因此应这样祈祷说:

  “我及一切如母有情,若安住在没有亲疏贪嗔的平等舍中,该多么好呀!愿得以安住,我令安住,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具足安乐及安乐的因素,该多么好呀!愿得以具足,我令具足,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远离痛苦及痛苦的因素,该多么好呀!愿得以远离,我令远离,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一切有情,若不失去无苦的胜乐,该多么好呀!愿不失去,我令不失去,祈愿上师佛加持能这样办到。”

  这样祈祷后,观想一切资粮田身分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无始以来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碍自他一切有情修四无量心的一切病魔、罪障得到净化,身体变得光明莹澈,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自他一切有情皆安住于四无量心中。

  随后,特别发心修法者:为利一切如母有情,我无论如何要速疾速疾获得圆满佛果,因此现在要修持这个甚深道上师佛瑜伽法。

  对此多次思惟,令生起强烈的欲乐心来。

  因为感到,殷重地修习共通道对于现今初机学人是那么的重要,所以前面提到的这些皈依发心修法,结合共通道进行了相应地解释。但如果是对共通道已产生了殊胜觉受,正在专致修习密咒道的瑜伽士,则是自己住于本尊瑜伽中,如是修习不共的皈依发心法:

  由大乐中自成上师身,即此显明之身光焰聚,

  遍照十方情器尽加持,清净广常炽然功德体,

  具足殊妙圆满现转成,从其广大极白善心中,

  我及如空父母众有情,从今乃至菩提道果成,

  上师佛法僧宝永皈依。

  南无古汝拜,南无布达耶,

  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三次)

  一切有情义利故,自成上师功德身,

  乃至父母诸众生,悉令现登师佛位。

  如传统的念诵方式那样念诵,观想情况如上面所述。

  由于弟子智慧深浅的不同原因,对于皈依的修持也有很大差别,详细情况当从上师处了知。

  特别发心广法者,如佛智大师所说的这样来作:我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祈愿即生速速现证上师本尊元始佛果,从而有能力救度一切如母有情永离痛苦,安立彼等于大乐清净的佛地,是故,如今当修持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

  如传统的念诵方式那样尽量多地念诵。

  《上师供养法》正文中说:“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修习皈依发心四无量作为前行。”它的内涵依传承的讲解,正是前面所讲的那些内容——校正动机后的皈依发心修法。

  如《甘丹大宝口传大印根本文·胜者正道》中说:“作为最初进入佛教及大乘之门,并且象栋梁一样重要的,即为皈依发心,故尔不可虚言浮语,应当殷重修习。”所以说,皈依发心修法亦为四大前行引导中的第一大前行引导。

  这里,虽然非常明了地说出了耳传教授,但由于我们是对圆满教法的修持,况且其中的内涵无比广大,适应化机心力的教授肯綮又极众多。因此,希望那些领众薰修的善知识众还需要以觉受讲解的方式,详细地向那些舍弃今世尘劳、欲专修甘丹耳传心要的人士讲解。

  丁二、特别前行,分三:戊一、自生本尊;戊二、净治情器;戊三、加持供品。

  戊一、如前殷重修习皈依发心后,观想皈依境从周边依次收摄,融入能仁金刚持,然后能仁金刚持也化光融入自己眉间,加持内心。这样胜解后,最后观想自己也无所得,如是安住在清净的空见上。在此状态中,胜解自己显现为密集、胜乐、大威德等任何一位本尊身。其中,若主要修习大威德本尊,则观想自己刹那间转成大威德双身,一面二臂,执持钺刀、颅器。

  或者在收摄皈依境后,念诵:

  “嗡松巴瓦休达,萨瓦达玛松巴瓦休多吽,嗡西那雅达加那班扎松巴瓦阿玛果吽。自己与皈依境诸天,乃至其它任何一切法,皆是缘起安立,远离断常等四边,无我清净,自性本空。”

  依随融的收摄次第,修习死有转法身之道用,坚固胜解自己已现证大乐光明法身。从光明中,自己刹那间转成大威德双身,三处三字,安立加持。据说这里具备转三身道用的大致要点。

  若主修密集金刚瑜伽者,从空之中,观想自己刹那间转成忿怒金刚,身色深蓝,黑白红三面,六臂中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佛母为与密集金刚相似的触金刚母,二尊皆佩带着八种珍宝饰品,上披天衣系胸前,下围绸裙飘然舒展。

  若主修胜乐金刚瑜伽者,从空之中,观想自己刹那间转成胜乐金刚,身蓝色,一面二臂,执持铃杵,右腿伸展而立。佛母为红色金刚亥母,一面二臂,执持金刚颅器。

  总之,不管修胜乐、密集、大威德哪一种瑜伽,都要每天四座地修习生起次第广法。因为粗细二分生起次第都要达到究竟的境地,更何况修此上师瑜伽的前行阶段,若随修广、略任何一种生起次第,都是无比殊胜的,还有着它特有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那些生起次第已经究竟圆满、密咒道又达到很高程度的行者来说,是有着以某一本尊瑜伽略法修道的机会,但对于初业行者,修习具备转三身道用扼要的全圆生起次第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有着无边的益处,如守护内外的障碍,迅速获得本尊加持,容易圆满资粮,遮止凡庸的贪著等。

  最主要的还在于它能净化所净事——生、死、中阴三有,成熟可以迅速成办道位三身的善根,实是速疾获得果位三身的最胜方便,因此是无比重要的。

  因而对于具备三身道用扼要的生起次第,它的略修法在此处简述如下:温萨巴大师传授给法救金刚的上师瑜伽教授中,说最初先速修[20]共通道,一定要对出离心、菩提心、甚深中观见三者生起觉受后,对于在彼状态中自己生为本尊之法,这样说道:

  “安住在那样的瑜伽状态中,观想心中有一蓝色光明吽字,心间吽字放光十方,由此一切器世间化光,融入情世间,随后一切情世间也化光,融入自身。上师也化光,从自己顶端进入,最后融入心间吽字。如镜面哈上暖气后,向中间收摄一样,自已上中下身体的三部分也化光,融入心间吽字。吽字下脚钩融入哈字,哈融入哈的顶端,哈端融入月牙,月牙融入明点,明点融入那打,那打无所缘成空。念诵:

  嗡松巴瓦休达,萨瓦达玛松巴瓦休多吽。

  专注地住于收摄一切现象的光明空性中。

  如是空性中,蓝吽、白嗡、红阿三者所生日月红莲座上,排列有嗡阿吽。这一切和合为一处,转成圆满月轮,其上白色的五股金刚杵,嗡阿吽三字标志。复悉转成,报身金刚持,身白色,白黑红三面,六臂中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其身发光,由无量善逝双尊等引所生的不动金刚遍满虚空界,加持一切有情,令获得安乐。复悉摄集一处的聚合球体,自己进入其中,转成化身金刚持,身蓝色,蓝白红三面,六臂中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随后才说上师瑜伽修法。

  如是若修习的是大威德金刚瑜伽法,则是观想,从空之中,出生层层大种、无量宫殿及宝座,从修习中有转报身道用乃至生有转化身道用后,生起面臂圆满的果位金刚持,又从加持三处、生处乃至迎请智慧尊,直至灌顶封印及念诵等的简略修法,当如至尊善慧法幢大师在《圆满次第前行》中所说的那样来作。

  若修习的是胜乐金刚法,则是以三清净瑜伽为前行,生起胜乐金刚,然后修上师瑜伽,如《胜乐上师瑜伽》中所说的那样来作。

  在这里,若也要修一种法,其中具备三身转道用的扼要,则是通过随融收摄次第,死有转法身道用,中有转报身道用,生起为“那打”,然后依次生起全圆的所依能依坛城后,生有转化身道用、以及灌顶封印的简略作法,当如宗喀巴大师在《如意论》中所说的那样来作。

  所言广、略生起次第者,在《密集根本续》第十一品、十二品这二品中,说四支近修为广法,生起四金刚为略法。很多印度大成就者则认为是生起次第详细或简略之称谓。

  不管怎样,自己一定需要一种本尊瑜伽。如果没有,下面所涉及的净治情器世间,加持内供、供品,放射供养天女进行殊胜的内、外、秘密、真如供养都无法去作。不仅如此,下面开示的二次第瑜伽及修持两种道次第,都要在本尊瑜伽的基础上来作。

  另外,无上密咒道究竟修证的果位,是具有七支和合[21]的双运金刚持身。欲修成此身,需要修其同类因——道位双运身,及其不共因——本尊瑜伽,这些道理都是最彻底的密中密扼要,应从上师尊前详细了知。

  修习《上师供养法仪轨》这个阶段,关于加持铃杵的事项,法王僧海亦有所谈及,是因为这样作对于守护、忆念密咒三昧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戊二、净治情器:

  自己处于上师瑜伽状态中,观想自己的一切身分,及和合处放出不可思议的光明,照射到一切情器世间,犹如修成丹术般,一切情器世间的不净污垢刹那间得以净化,一切器世间转成无量宫,一切情世间转成本尊明妃,纯为无边清净的体性。如是坚固胜解。

  此法也是密咒特法四遍净[22]之一,并且与事业最胜定[23]的圆满利他行及身远离[24]次第等相顺。

  自己心间放光,净化情器世间,一切情器世间摄入光中,复回收到自己心间。这样反复收放者,实是令圆满次第道的高深证悟,在内心上迅速生起的最胜成熟方便,因此要格外地珍重受持这些教授。

  戊三、加持供品,分二:己一、加持内供;己二、加持其它供品。

  己一、加持内供,分四:庚一、驱除法;庚二、净化法;庚三、生起法;庚四、加持法。

  庚一、驱除法:若自己住于大威德金刚瑜伽,有净水瓶时,用净水瓶水洒向内供,念诵“亢噶斯噶”咒,同时,观想净水的极微尘皆化成持剑阎摩敌冲向内供,驱除住于内供物品上的魔类。如果没有净水瓶时,念诵“舍则”咒,同时观想自己心间放出无量忿怒,驱除一切魔类。

  庚二、净化法:念诵“松巴瓦”咒,并思惟咒义,于自性清净状态中修。

  庚三、生起法:观想自性清净状态中,样字出生风轮、穰字出生火轮,其上阿字出生新鲜人首三脚灶。其上阿字出生颅器,外白内红,容量宽广,颅器内,东南西北中五处,“哲昂者亢吽”五字出生作为五佛体性的五肉,以各个名字的第一个字“古格达哈那”标志。东南等四隅及中间五处,“拉玛巴达旺”五字出生作为五佛母体性的五甘露,以各各名字的第一个字“布热西玛母”标志。这些物品的上面虚空中,有蓝吽、红阿、白嗡依次向上层叠而住。

  庚四、加持法:观想自己心间的吽字放光,鼓风火燃,颅器内诸物溶化沸腾,勾摄大海等中的甘露,以及十方佛菩萨的智慧甘露,尤其勾摄十方诸佛以三金刚的形相,融入三字。三字依次融入颅器内供物,吽字净化颜色、香味、效力的过失,阿字把甘露变为证悟功德,嗡字令增长无尽。

  如果自己住于密集瑜伽,当如《密集修法瑜伽次第》里所说的那样加持内供。

  若住于胜乐瑜伽者,当如《大乐显明修法》中所说的那样加持内供。

  象这样加持内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内供是无上供的重点;是特别的饮食三昧耶;可迅速地遮止对于凡庸的显现贪著;被赞为守护障难的最胜法;能使内供转成殊胜的采补物,以修成不死金刚身;对于金刚身,专住其扼要,由此令圆满次第的高深证悟迅速在内心上生起,于此有着殊胜的缘起;而且如何生起这样那样的殊胜证悟情况,在这个生起仪轨的表法中都有,因此不可忽视,只是附带地敷衍而过,应在每次修习仪轨时,殷重而行。这样对于两种道次第的殊胜证悟速疾在内心上生起,已经有了极其重要的缘起,望精进为之。

  己二、加持其它供物:

  如前所说,进行驱除、净化后,观想从空之中,阿字出生宽广颅器,数量等同供物数。颅器内都有一个空乐无二智为体性的吽字,它们溶化后,所生出的供物,体性为空乐,外相为供物各自的外相,作用能于六根行境上生起殊胜无漏乐,具备这三种特法。以花等各自的名字与三字更番和合进行加持。

  如果没有时间作广法加持内供、供物,或者喜欢略法者,念诵三遍“嗡阿吽”,如下面所说而行:

  以所有供于资粮田的供物为所缘境,观想这些供物上方,依次下为吽,中为阿字,上为嗡字,层叠而住。吽字放光遍照十方,勾摄一切意金刚天众融入吽字,吽字复融入供物,祛除恶劣的色香味过失后,犹如水晶般莹澈剔透。

  阿字放光遍照十方,勾摄一切语金刚天众融入阿字,阿字复融入供物,由此诸供物转成无漏甘露大海。

  嗡字放光遍照十方,勾摄一切身金刚天众融入嗡字,嗡字复融入供物,令供物增广无尽,成为一切资粮田如何受用,亦是无穷无尽的甘露大海。如是坚固胜解。

  这样加持过的供品,其体性是无二智,外相为各自供物的样子,作用能令一切资粮田六根境上生起殊胜无漏空乐智,具备这三种特点。观想如此内、外、秘密供云誓物之多,目不暇接,不可思议地盈满一切大地、虚空界。

  这些前行法应从上师处听闻了知,因此在《上师供养法仪轨》中就没有广说,只是略示了它的程序:

  “复在殊胜善心状态中,修习皈依发心四无量作为前行,观想自己随具密集、胜乐、大威德等任一本尊瑜伽的身上放光,净化一切情器世间的不净,一切器世间为无量宫,一切情世间为佛父、佛母的自性,纯为无量清净的刹土。以随一种无上仪轨,加持内供、供物,或简略者:念诵嗡阿吽(三次),观想变化出不可思议之内外秘密供养祥云,天所受用三昧耶诸供物皆以智慧为体性,内外供品为相,引发六根行境空乐殊胜妙智为用,遍满一切大地及虚空界”。

  这些内容的深义,皆是依《耳传教授讲解法流》所出而详细地列举如上。

  丙二、正行,分四: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丁二、供七支、曼遮供;丁三、以深切的敬信心祈祷;丁四、通过略修显密圆满道体来修心并求加持。

  丁一、观修资粮田上师佛众,分二: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无分别的作法。

  戊一、正式明显地观想上师佛众:至于所观修的上师所处的位置,总的说来,观修上师所在的地方是不一定的,随顺各自的意愿,有着种种的差别,续部经典中也有许多说法,如观上师与坛城主尊为一体,在面前虚空中修;或观上师为主要的种姓主而修;或观上师以金刚持的行相安住于旃檀尸林等而修;或观安住于行者自己的顶端、心间等而修,如是等多种说法。

  那么,此处该怎么办呢?

  在宗喀巴大师所著劝勉西藏大修行者的《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说:“把上师观在何处而修呢?”

  《善慧笑音答复》中说:“观师住何处?谓随自信解,面前顶心间。”是说当在面前虚空中,或头顶,或心间处修。后两种观修法下面将出现。在明显地观想资粮田的这个阶段,是观在面前虚空中修的。

  那么如何观修上师佛众的住处,又如何观修其上的资粮田主尊呢?如《上师供养法》中说:

  空乐无分广虚空中普贤供云遍布中

  翠叶杂花众果妙严所欲如意宝树梢

  怒狮擎举广严宝座莲花日月为褥敷

  最极难得具足三恩[25]根本上师佛体性

  身披袈裟比丘幢相一面二臂熙怡笑

  右手说法左手定印钵多罗器甘露盈

  具三法衣[26]郁金花色金黄僧冠顶上严

  或者在“佛体性”处下面念诵:

  行相遍主大金刚持一面二臂蓝色身

  左铃右杵抱界王妃空乐俱生受用喜

  重宝奇珍冠佩妙严天衣彩绣裙带齐”

  随自己的心力,结合其中一种。不管哪种观法,随后念诵:

  具足相好百千光明虹影五色周围旋

  足结金刚跏趺坐式清净诸蕴五方佛

  四界四母诸多入处筋脉关节实菩萨

  二万一千毛孔罗汉忿怒明王诸支分

  光即护方药叉密迹世间天众足下踞

  其中的观想情况者,行者胜解自心为大乐性,对于空性之境,如水注水,心境无有分别。在这种空乐无分状态中,自己面前虚空处,密布着浓厚不可思议的普贤供养云。其间有枝叶花果皆为众宝所成的如意树。

  如意树根是黄金,树杆为白银,枝桠为吠琉璃,树叶为水晶,花瓣为猫眼石,花为红珍珠,果为石精。枝桠上垂挂着各种各样的珍宝璎珞、飘带、耳饰、项链等装饰品。从枝桠里随心所欲地出生,华衣美食等净洁的妙欲资具,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显密法要的妙音。如意树的光芒遍照十方,光端上有无量无边的佛菩萨的化身。凡见此树形,嗅其香味,触其树身,乃至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都能息灭身心的热恼,凡心所想,任运成就,犹如《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的珍宝树一般。

  如意宝树冠上,花瓣盛开广大,其上代表四无所畏、八大自在的八大狮子,擎举着的高广宝座。其上有着不可思议的种种莲花花瓣,共十一层。

  最下层莲瓣稍覆狮子座,越向上,莲瓣面积越小,长度越修长。最上端中间有四莲瓣,中心的花蕊上,有代表智慧的日轮,代表着方便的月轮。日月轮上安住着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外相为法王宗喀巴大师,一面二臂,肤色红润,面露欢喜的微笑,右手在心间结说法印,左手等持印,上托甘露盈满的钵盂,二手捏着青莲花柄,青莲花处在左右肩两侧,花朵盛开的上面,右以炽燃的智慧剑作标志,左以具足一切显密教授扼要的心要经函作标志,头戴金黄班智达帽[27],身上庄严地披着三法衣,金刚跏趺而坐。

  其心间为能仁,紫磨金色,头具顶髻,一面二臂,右手镇地印,左手等持印,上托甘露盈满的钵盂,身庄严地披着三法衣,金刚跏趺而坐。

  其心间为金刚持,身蓝色,一面二臂,执持铃杵。明妃为金刚界自在母,身蓝色,一面二臂,执持弯刀颅器。二者皆佩戴着种种宝饰绫绸,相好庄严,光明莹澈。

  三者身中向十方放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安住于五色彩虹交织的光蕴中。

  明显地观想具恩根本上师的顶端有白色毗卢佛,颈部有红色阿弥陀佛,心间有蓝色不动佛,脐部有黄色宝生佛,密处有绿色不空成就佛。胜解上师的五蕴为清净的体性。

  明显观想上师的脐部有白眼母,心间有蓝摩摩母、颈部有红色白衣母,顶部有绿度母。胜解四界为清净的体性。

  明显观想二目各有一尊白色地藏,目门各有一尊白色的色金刚母;左右二耳中各有一尊黄色金刚手,二耳门各有一尊黄色声金刚母;鼻有黄色虚空藏,鼻孔有红色香金刚母;舌有红色世间自在,舌门有绿色味金刚母;心间有红色妙吉祥;杵有绿色除盖障,杵门有蓝色触金刚母;八大关节为八尊绿色普贤;顶髻处有白色弥勒。胜解一切根处、脉筋、关节为清净的体性。

  明显观想右手有黑色忿怒阎魔敌,左手有白色无能胜,口处有红色马头明王,金刚处有蓝色甘露旋,右肩有蓝色不动明王,左肩有蓝色贪欲王,右膝有蓝色蓝杖明王,左膝有黑色大力明王,顶端有蓝色顶髻转轮明王,二足心有蓝色妙害王[28]。胜解诸身支分为诸位本尊的体性。

  观想二万一千毛孔为二万一千大乘阿罗汉的体性,身中所发出的光明为护方神的体性。

  总之,上师的身体遍及十方世界,十方一切佛佛子安住在上师的身体中,即便每一毛孔的刹土中也安住着难以数计的佛菩萨。坚固胜解上师为摄集一切皈救处的体性。

  若结合大威德金刚瑜伽修,喜欢在资粮田主尊心间修大威德金刚者,念诵为:

  胸间世尊大威德身一面二臂执刀颅

  拥起尸母等引而住俱生空乐喜游戏

  忿怒饰品多种庄严眉皱口咧龇獠牙

  威赫忿怒身色深蓝右曲左伸傲然立

  在仲巴达朴巴所著的笔记中,记录着金刚持善慧法幢说可以这样修。

  这种外现披着袈裟的比丘相,内具能仁金刚持的三层勇识修法,其中有着特别的用意,以显示宗喀巴大师耳传中最极秘密的究竟道要。

  但如果乐意修金刚持行相,而不是以外相为着袈裟者,亦无不可,宗喀巴大师在《五次第圆座直授》中即是这样宣说的。

  在这个仪轨中也说:

  “或者:行相遍主大金刚持……”

  提供了可选择的余地。

  如果要这样修上师为金刚持的行相,修法在仪轨中是比较明了的,按那样修即可。

  若修为大威德金刚者,依温萨巴大师所说,明显观想上师为面臂圆满的大威德金刚双尊,其五处有白、红、蓝、黄、绿五种姓的大威德金刚,眼等诸根有愚金刚等,三处有身金刚等。

  若乐意修上师为胜乐金刚行相者,亦依温萨巴大师所说,明显观想具恩根本上师为吉祥胜乐双尊,观想双足分开,悉皆转变成风轮等,而修圆满身坛城;或者观想顶端等处转成二十四境,脉界等转成“卡扎噶巴拉”及忿怒母等二十四尊勇士勇女,而修上师身坛城。

  此上师瑜伽是汇集四续部,尤其一切无上上师本尊瑜伽的教授大海,也是至尊善慧法幢把根本上师观作能仁金刚持、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欢喜金刚的体性来祈祷的修法,因此它显然具备了无边续部教授的秘密之处,望弘扬佛法的大德高僧多加审察。

  金刚持善慧法幢在上师瑜伽的开端,所说的:“空乐无分,广虚空中……”,此颂是发掘续部大海心髓的无上教授。因为一切无上续部大宝的扼要,都含摄在《密集根本续》最初序言里的四十个字里,更进一层含摄在其中最初的“伊旺”二字义中。它乃一切续部的心要,是即身成佛的究竟道,这都已由《金刚鬘》等释续及诸多印度大成就者多方努力证成了的。

  “伊旺”的含义,可归纳有三种:所得的果“伊旺”;能得的道“伊旺”;能引生的相“伊旺”。

  所得的果“伊旺”者,为果位时的上师金刚持及住处,“伊”义为虚空界、狮子座、莲花等,“旺”义为上师能仁金刚持。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

  “伊字密、空界,薄伽、法生、莲,

  瑜伽住狮座,显说胜妙法;

  旺字有金刚,及金刚萨垛,

  金刚怖、自在,黑茹迦[29]、时轮,

  初佛等名号。”

  能得的道“伊旺”者为空乐无分智。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

  “伊字谓空性,如是旺大悲,

  明点和合生,和合最希有。

  遍八万四千,总摄为法印,

  法王大手印,宣于续部初。”

  是说“伊”义是智慧空性,“旺”义为大乐,“明点”义为空乐无分。空乐无分智即八万四千法蕴的心要义,一切道要超不出此义,所以也说为法王手印。

  说明哪里有空乐无分别智的开示,那里面就有在浊时短暂的一生中成佛的方便,否则就没有。

  如彼续中说:

  “宣于诸续首,摄一切续义,

  空悲极坚固,此中示真实,

  伊旺二名字,何处无此二,

  彼中无真如。”

  《摄行》中也引续部说:

  “众生普为五佛性,现似舞者美妙图,

  果时大乐唯一性,唯一泯灭众多舞!”

  是说犹如果位时,由一种能仁金刚持智,可化现出种种庄严,如是道位时,任何现象也应观作俱生大乐智的幻化。

  《秘密成就》中也说:

  “宣于续部首,最胜心中心,

  大乐怙主尊,称为密真如,

  出生佛菩萨,一切有情乐,

  密分别续王,吉祥密集中,

  伊旺清净字,三界普敬礼。”

  还说:“称作虚空界,见如芝麻荚,

  其中遍充满,恒河沙数佛,

  由依字真如,方便将获得,

  诸佛菩萨众,无上妙果位。”

  在这位大成就者的论著首末,不惜笔墨地广赞空乐无二智对于成佛的重要性,若有空乐无二智,则可成佛,否则就难以实现。

  大成就者萨热哈也说:

  “无二为一体,种姓无差别,

  无余三界物,色变一大贪,

  无首端中边,乃至非涅槃,

  殊胜大乐中,无有自与他,

  前后十方处,任见皆彼性,

  怙主今息乱,现不再疑问。”

  是说空乐无分智是一切道的究竟心要,因此任何显现应观作唯是大乐的幻变,对此究竟教授扼要勿庸置疑。《道歌》的首尾处,也多方证成俱生大乐智为道之心要。

  因此要获得果位时的伊旺义——上师能仁金刚持,应在修道位时,励力生起伊旺空乐无分智,此后,随何显现皆为它的幻变。要达到这种境界,还要知道能引生的相伊旺义,这则是由修自己喜欢的本尊佛父佛母瑜伽来显示。

  这个道理是很难明白的,虽然需要详细解说,但此处唯恐文字过多,又是究竟秘密处,也就到此为止了。

  总之,宗喀巴大师再再开示,第一次第时,要具备任何显现皆为天身的要点,第二次第时,要具备任何显现皆为空乐的幻化游戏的要点,是不可或缺的,应竭尽己能而为之。

  金刚持善慧法幢把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说为金刚词句,望珍重受持这些内容。

  仪轨中所言“普贤供云”者,由于《华严经》中,宣说了普贤菩萨幻化出供养云以供养诸佛,及获证广大愿力的情况,因此虽可依普贤行而修,但此处主要开示密咒的修持,所以言“普贤”者应作空乐无分智。

  如在《密集根本续》中,数数讲到“普贤”为胜义菩提心空乐无分智。而且在上面说到加持供品时,也说供品的体性为空乐无二智,外相为各自供物的外相。

  修上师的蕴、处、界为五佛等的体性者,这在《释续金刚鬘》中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其中说到:

  “金刚上师身,佛身依次住,

  初为身金刚,清净住色蕴,

  后虚空金刚,住于受蕴中,

  世尊语金刚,安住想蕴中,

  一切业金刚,安住行蕴中,

  世尊意金刚,清净住识蕴。”

  这里面明白地说明了上师五蕴为五种姓佛的体性。

  修诸界为佛母情况者,彼续中说:“白眼佛母安住于肉等地界中,摩摩佛母安住血液等水界中,白衣佛母安住在暖等火界中,度母安住在不动等风界中!”此中明了地说,上师身中的地界为白眼母,乃至风界修为度母。

  修诸处为勇识者,彼续中说:“二眼根有善逝地藏,二耳根有善逝金刚手,二鼻孔有虚空藏,舌根安住着世间自在,意根安住着善逝妙音。四界自性的集合体,安立为‘身’,祛除一切的盖障,安住着清净的善逝。身体的一切关节有着弥勒善逝!”明了地说道,修上师双目为地藏,乃至一切关节为弥勒。

  此处虽没有清楚地提到普贤,但在此续二十三品中说:

  “诸脉各自相,一切乐胜基,

  一切物自性,此说为普贤。”

  色金刚母等在此也未明说,但在五十六品明白地说道:

  “手印相蓝等,如是色分三,

  召色金刚母,供于地藏前;

  净歌离言音,如是声分三,

  召声金刚母,供于金刚手;

  冰片沉香蔻,如是香分三,

  召香金刚母,亦供虚空界;

  吻吮吸六味,如是味分三,

  召味金刚母,供世间自在;

  莲杵清净合,衣拥抱分三,

  召触金刚母,供除盖障前。”

  此部续中也说到文殊的佛母为法界金刚母。

  修支分为忿怒尊者,如彼续中说:

  “右手腕有阎摩敌安住,左手腕有无能胜,口莲中有马头明王,甘露旋明王安住在密处,右肩有不动明王,左肩有贪欲王明王,右膝有蓝杖明王,左膝有大力明王,自己的头顶有转轮明王,足下有妙害明王。”明了地宣说,观修上师右手有阎摩敌,乃至双足心有妙害明王。

  总之,上师身中安住着一切佛陀,彼续中非常清楚地说到:

  “此身一切处安住着一切佛,所以称其为‘身坛城’。金刚萨垛的身体若生起为无余圆满大觉的佛身,那么,瑜伽士当速得涅槃。哈哈!后世的大勇识,由于普遍惠施你一切善法,因而一切佛陀安住在金刚阿阇黎的身中,若仅见一眼,亦有无比的利益。故当以一切天的供养资具,精进不懈地依止上师。”

  这种道理在其它续部也有,如《金刚四座》中,金刚手启白道:“如何看待阿阇黎呢?”

  “谛听!金刚手!圆满菩提相,

  身为诸佛分,菩萨住肢节,

  头饰五性佛!”

  观修上师身中的毛发为阿罗汉体性,从身发出的光芒为护方神的体性,世间大力天等为足下垫者,如《金刚四座》中说:

  “毛发阿罗汉,世间足下垫,

  药叉密迹光,具此功德身,

  瑜伽士常观。”

  《金刚空行》三十二品中,详细地宣说阿阇黎性相后,当请问如何看待时,其中明白地说到:“身为一切诸佛的自性,肢节为菩萨,毛发则为阿罗汉,顶端有五性佛,世间天为足垫,光芒为药叉密迹等,具有如此功德自性的身体,瑜伽士应常这样看待阿阇黎。有智慧的人知道具备什么样的性相后,应努力地依止这样的上师。”

  《金刚心要庄严续》中也详细地宣说了,依止上师的功德,不依止的过患,要依止什么样的上师,以及上师的性相后,关于如何看待开示无谬正道上师者,彼续中说:

  “恒时恭敬上师的弟子,应这样看待上师,上师等同一切佛,恒常地观为金刚持及宝生佛。他是智慧的大海,能施与稀世摩尼珍宝,因此要执持他的一切功德,不要妄加分别他的过失。如果执持功德会得到成就,但若执持他的过失,反而会使成就消失殆尽。”明白地宣说了应观上师为一切佛陀的体性,尤其观为五种姓佛。

  胜乐金刚的释续《戒源》中说:

  “上师诸佛性,亦为本尊身,

  持铃杵勇士,空行前祈祷。”

  其中也非常明白地说,观修上师为一切佛的体性,以及金刚持的行相。

  《金刚账》中也说:

  “上师等同一切佛,犹如怙主毗卢尊,

  施金刚持上师性,亦如虚空广大海,

  亦如能仁大海法,亦如七尊怙主王,

  如是称金刚上师。”明了地宣说应观上师等同诸佛,为五种姓佛的体性而供养。

  这些只是引用的一部分主要内容,类似的在四续部中多次宣说,所以希望有智慧的人士,广泛地参阅续部经典,对此教授的究竟要点生起坚固定解。

  “世间天众足下踞”者,是如实地依照续部中的词句而说,其内涵则如温萨巴大师所说,观想大梵天、大自在天、帝释天等世间大天擎举着狮子座。

  在上师的讲解中说,其中的意思为,世间大天他们即使希望用自己顶冠的宝珠,触碰到上师能仁金刚持的足莲,都难以实现,只好适于作足下之垫了。

  如果观想的是上师大威德金刚,则观足下踏着的世间大天等是脸朝下匍伏着的。若是上师胜乐,则观足下踏着的是欲界主夫妻。对此解释,是否符合续部义,望精通续义、具有根本注释和合教授的大德细加审察。

  明显观想眷属天众者,仪轨中:

  “周匝次第,亲疏师长,本尊坛城,诸天众,

  诸佛菩萨,勇士空行,护法海众,悉围绕!”

  其中观法者:从具恩根本上师心间向右方放出光芒,在光端种种莲月座上,端坐着至尊弥勒,圣者无著等广大行传承上师众周边围绕;向左方放光,光端种种莲月座上,端坐着至尊文殊,圣者龙树等甚深见传承上师周边围绕;向前方放光,光端种种莲月座上,端坐着具恩根本上师,周边围绕着与自己有直接法缘的诸位上师;向上方放光,光端上重楼式层叠安坐着加持近传诸上师。

  具恩根本上师面前的莲瓣上,有吉祥密集金刚,身蓝色,蓝白红三面,六臂左右初手分别持铃、杵,右下二手持轮、莲,左下二手持大宝、利剑,顶结发髻,宝饰庄严,穿着绸缎上下衣,金刚跏趺而坐。佛母为触金刚母,身蓝色,蓝白红三面,六臂右持杵、轮、莲,左持铃、大宝、利剑,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右边莲瓣上有大威德金刚,身深蓝色,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佛母金刚起尸母,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背面莲瓣上有欢喜金刚,身蔚蓝色,八面十六臂四足。根本面黑色,右面白色,左面红色,上面栗色,左右其余各二面为黑色。每面有三眼,龇着四獠牙,面相多变。红黄眉须快速闪动,发髻上卷,顶端有交杵标志,五骷髅作头饰,五十滴血人头作为项链。十六手持十六颅器,右初手复有白色大象,左初手有黄色地神,二手拥着佛母。右第二手乃至第八手,依次有绿马、噶巴、驴、红牛、灰白骆驼、红人、蓝色兽王八脚狮、黄猫。左第二手乃至第八手,依次有白色水神、绿色风神、红色火神、白色月亮天、红色太阳天、蓝色阎摩、黄色财神。前二足右伸左曲,后二足以半跏趺舞姿而立。蓝色金刚无我母,一面二臂三眼,右手扬起弯刀,左持颅器、天杖,拥着佛父,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左边莲瓣上有胜乐金刚,身蓝色,四面十二臂,根本面黑色,左面绿色,背面红色,右面黄色。每一面有三眼,龇着獠牙。发髻上扬,顶端有交杵标志。头左方有半月标志,五骷髅顶严,悬垂着滴血头鬘,初二手持铃杵,拥抱佛母。其下二手以威吓印张持大象皮,右第三手乃至第六手分别持手鼓、钺斧、弯刀、三尖矛,左第三手乃至第六手分别持金刚标志的天杖、鲜血充盈的颅器、金刚索、四面梵天首。下穿虎皮裙。佛母红色金刚亥母,一面二臂,右持金刚,左持颅器,拥抱佛父,二腿盘在佛父大腿上,能依所依坛城圆满。

  其下莲瓣上有时轮金刚,身蓝色,四面中,根本面黑色,威猛龇獠牙,右面红色现贪相,背面黄色住于三摩地,左面白色极寂静。每一面有三眼,发冠上有交杵及半月装饰,金刚萨垛为顶严,佩戴着金刚摩尼等八种饰品,虎皮裙敞开着。二十四手中左右最初的四手为黑色,次四手为红色,最后四手为白色。右四黑手中依次持金刚、宝剑、三尖矛、弯刀,四红手中依次持火箭、金刚钩、发声手鼓、锤,四白手中依次持轮、矛、杖、钺斧。左四黑手中依次持铃杵、盾、尊胜天杖、盈血颅器,四红手中分别持弓、金刚索、大宝、白莲,四白手中分别持螺、镜、金刚铁链、四面梵天首所饰手中莲。日月罗睺劫火上,踊跃嬉戏,右腿舒展,右足红色,左足白色,踏踩着欲天及大自在天。种种母,身金黄色,从前面右绕,四面分别为黄、白、蓝、红,每面各具三眼,八臂的右边分别持弯刀、钢钩、发声手鼓、念珠,左边分别持颅器、绢索、八瓣白莲、大宝,戴金刚萨垛冠,五印庄严,左腿伸姿与佛父等引而住,身语意天众以及黑敌、红敌等无上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为毗卢佛,身白色,四面白色,二手等持印,捧着八辐*轮,各种宝饰庄严,薄绢上下衣,目光寂静安详,金刚跏趺而坐,无量瑜伽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为明照证觉佛,一面二臂,作等持印,身金黄色,火焰密布,安住于白莲座上,头饰顶髻,身穿薄绢上下衣。其它有无量行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誓言三尊王,身纯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一面二臂,作说法印,炽然光蕴中,金刚跏趺而坐。其它有无量寿佛、十一面观音、金刚不动佛、金刚摧坏等事部天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贤劫千佛、三十五佛等诸佛围绕。

  其下莲瓣有八大菩萨[30]等菩萨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十二独觉等独觉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十六上座等大声闻众围绕。

  其下莲瓣上有二十四境勇士勇女围绕。

  其下莲瓣上,前面为六臂智慧怙主、内外密具誓法王等男女护法众围绕而住。

  大宝法座的四方安住着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

  一切资粮田各自面前精致的桌面上,放着自己所说的教法,外相为光明莹澈的经函。他们的外围向十方随机化现出不可思议的景象。

  一切主眷诸尊顶有身金刚体性的白色嗡,颈有语金刚体性的红色阿,胸间有意金刚体性的蓝色吽。

  如上面所述,资粮田主尊——具三层勇识的上师,以及身坛城天众等的资粮田观想法,是根据续部的密意而正确描绘的。当然,此处并不是仅仅如续部所说而写,如上面已说,这个根本注释结合的续部教授,是由历代大德们一脉相承,更是文殊怙主赐与宗喀巴大师的究竟耳传教授,又由宗喀巴大师亲自授记赐与温萨巴大师、金刚持善慧法幢,依此而叙于文字的。

  宗喀巴大师也在《极白增上心疑问》中写到:“即然一切显密经典,以及密意注释的论著中,广赞依止善知识的道理,尤其诸大禅师又是如此推崇上师瑜伽,那么对于观修上师所在的位置、上师的数量、上师瑜伽的正行修法情况、根本上师与金刚持无分别的道理、收放光明等,又如何去行持呢?”

  《善慧笑音答复》中说:

  “观师住何处?谓随自信解,

  面前顶心间。《阿布达那》云:

  ‘具恩上师尊,手心或心间,

  于身何处修,千佛齐加持,

  云集行者身。’上师之数量,

  瑜伽正修法,观同金刚持,

  光明收放等,如何作次第?

  雪山净饭子,一切智亲传,

  清净耳传法,犹如它处写。”

  戊二:迎请智慧尊融入无分别的作法

  仪轨中:“众圣三门三金刚相吽字放光作钩形

  从本性处迎请智尊融合无分安稳住

  三世圆满安乐生源处根本上师本尊圣三宝

  勇士空行及诸护法众大悲所感祈愿降临此”

  观修法者:一切资粮田,尤其具三层勇识的具恩根本上师心间,向十方遍照光明钩,迎请十方诸佛佛子,皆现上师供资粮田的行相。

  迎请法虽有多种,此处是说从自性法身处迎请。如是迎请的智慧尊降临如前已观想清楚的上师本尊圣众的顶端,念诵:“杂吽榜火。”胜解二者无分别地融合在一起,坚固而住。

  念咒的时候,观想法者:念“杂”时,观想智慧尊到达各自三昧耶尊的顶端;念“吽”时,观想智慧尊融入三昧耶尊;念“榜”时,观想二者无分别地融为一体;念“火”时,观想非常欢喜地坚固而住。

  “三门三金刚相”的意思,依《教授穗》所说,广者是说观修各本尊顶端有身金刚毗卢佛,其心间有嗡;颈部有语金刚阿弥陀佛,其心间有阿;心间有意金刚不动佛,其心间有吽。若略者,如上所说三字安立,三字也称为三金刚。

  于此,迎请智慧尊融入三昧耶尊的用意,在《教授穗》中说是为了遮止凡庸的显现贪著。它的意思是说因为上师能仁金刚持身体遍及一切世界,所以自然也正安住在自己面前,通过无著菩萨修至尊弥勒法的故事,以及往昔许多大成就者修本尊法的公案,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里,总感觉佛菩萨安住在其它世界,为了遮止这种分别,故而迎请智慧尊融入三昧耶尊。

  三昧耶尊(誓言本尊)的意思,从字面上来讲的话,《教授穗》中释为是智慧萨垛来去的地方。

  弥勒怙主大宝上师说:“上师的身体是十方一切佛陀的集会厅。”如果知道审察其中的道理,则会对上师瑜伽生起殊胜的定解。

  观上师与金刚持无分别者,如《幻化网》中说:

  “上师金刚持,勿观为异体。”

  如是等等一切续部及大成就者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再再宣说。

  如甲域瓦的道次第中也说:“如果认为别处还有一位金刚持或本尊,比上师还好,当知这种人心中不会得到任何成就”。其中还讲到印度大成就者芒瓦、玛尔巴译师等过去诸多大德的传记,由于把本尊看得比上师还好,或于上师前先顶礼本尊等事,从而导致缘起错乱的重大失误。

  龙树菩萨的《五次第》中说:

  “此乃天然佛,唯一天中天;

  由悲施教授,上师较彼胜。”

  是说应观上师胜过金刚持。我们应对此等言论引生决定,坚固地胜解上师乃是无上的供养田,是摄集一切三宝的体性。

  丁二、供七支供、曼遮供,分二:戊一、思惟供养上师重要的原因;戊二、正式供养上师佛众的情况。

  戊一、思惟供养上师重要的原因,上师供养法中说:

  “随后怙主龙树的《五次第》中说:

  ‘遍弃一切供,正勤供上师,

  师喜则速获,遍智胜妙慧。’是说供养上师较供其它一切佛菩萨更具意义,对此引生定解后,七支供养者。”

  总的说来,积资净障是无比重要的,尤其是要想速疾成佛,更需要知道一种策略,即速疾积集广大资粮、速疾净化一切罪障的善巧方便。依波罗蜜多乘,要在多个阿僧祗劫中,积集无边各种资粮,而在此无上乘中,成佛的各种资粮,不待如此的久远、辛苦,却要在五浊短暂的一生中圆满具备,这就需要自己住于殊胜的本尊瑜伽,在积集资粮的最胜福田——上师与坛城天众无分无别之前,供献无量广大善供,从而能刹那刹那圆满广大的成佛资粮。

  如《胜乐根本续》中说:

  “行者尽己财,初令师欢喜,

  欲修住等至,竭诚供上师。”

  “安住上师身,受取行者供。”

  “福德卑劣士,令喜亦获益。”是说要迅速获得大手印殊胜成就,则要供养上师,由供养上师,可迅速圆满资粮,从而速疾得到成就。

  “安住上师身……”等后两段经文的意思,如《释续普显隐义》中说,于此五浊恶世,胜乐金刚住于上师的身中,享受弟子的供养;前半生虽是福气低劣之人,但若遇到具相的金刚阿阇黎,并如理地依止供养,诸佛会住于阿阇黎身中,令弟子的福德增长,使资粮速疾圆满,因而在后半生获得殊胜成就。

  《账》中说:

  “菩萨众启问:‘如何看上师?’

  善逝教导云:‘现为上师者,

  诸佛普顶礼,应作如是念,

  为我等父母。’‘云何作是言?’

  善逝复教云:‘金刚萨垛佛,

  金刚法威严,七王诸成就,

  由此不难获。眼药神行剑,

  土行丸飞游,隐身及金丹,

  令智金刚喜,亦可速获得,

  故至上师前,诸佛普顶礼,

  如金刚萨垛,示现上师容,

  为摄化有情,住于平庸身。’”是说金刚阿阇黎也是诸佛顶礼之处,供养祈祷他,会速疾获得共不共成就。

  《文殊口授》中说:

  “于此合义者,我住彼身中,

  受诸行者供,欢喜故自心,

  业障得清净。”是说当弟子如理供养上师时,十方一切佛都会安住于上师的身体中,享受供养。

  《秘密成就》中说:“若谁观待上师和金刚持无二无别,这样就具备了摄集成就的条件,自然会在今生得到成就”。

  “俱修真实义,上师金刚持,

  将会获成就,余虽具真实,

  不堪成就器。”是说观修上师为金刚持,而虔诚祈祷,则将获得大手印殊胜成就。若对上师没有信心,即便精通续部的内容,也得不到成就。

  《智慧成就》中说:

  “船无执桨者,不能达彼岸;

  虽具余盛德,无师漂有际。”是说要想靠船摆渡到河对岸,这时唯观待船夫,若没有船夫,自己则束手无策。同样,要获得金刚持胜位,则从初入道乃至究竟果位间,都要观待上师的加持,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是无法达成所愿的。

  总之,如摄集续部内容的《上师五十颂》中说:“金刚持亲自这样说,成就是依随着阿阇黎的。知道这个道理后,愿供养一切财物,令上师欢喜。”是说要获得的大手印殊胜成就,随逐对于上师的敬信心。如果一位明白理路的人观察这些内容,会令其不由自主地生起对上师瑜伽的殊胜定解。

  例如,常言所谓“烟随于火而有无”者,是说烟的产生唯依赖于火,如果没有火,什么时侯也不会有烟。同样道理,地道果的一切功德都是唯依对上师的信心而产生,若无信心则无法生起功德。

  以分别观察慧细细推究这些道理,乃至未生起见上师功德的信心,以及随念恩德的大恭敬心之间,数数思惟,并精进顶礼供养上师佛众。

  戊二、供养上师佛众的情况者,分三:己一、顶礼;己二、献供;己三、余支作法。

  己一、顶礼,分五:庚一、观上师为报身并赞叹顶礼;

  庚二、观上师为化身并赞叹顶礼;

  庚三、观上师为法身并赞叹顶礼;

  庚四、观上师为摄集无余三宝的体性并赞叹顶礼;

  庚五、把十方一切诸佛佛子观为上师的化现,向一切应顶礼处顶礼情况

  庚一、仪轨中说:

  “谁之悲心使我大乐界,乃至三身胜位刹那赐,

  等同摩尼大宝恩师体,金刚持佛莲足诚顶礼。”

  此在许多大成就者的仪轨中为:

  “谁恩刹那际,令获大乐性,

  如宝上师体,金刚持前礼。”

  可见本仪轨中的这首偈子,除了遣词造句间的少许差别外,即是依据此颂而写的。

  在浊世短暂的生命中,要证得双运位完全依赖上师的恩德。在其他法方面,需要多无数大劫方能修成的胜位,却可赖上师金刚持的恩德,在浊世须臾短暂的一生中获得,由此可知上师是无上的供养境。

  如《胜乐戒源》中说:

  “遍弃一切供,正勤供上师,

  师喜则速获,遍智胜妙慧,

  供金刚萨垛,无上行上师,

  何不积彼福,何不依难行?”是说由如理供养上师,将迅速获得俱生大乐智,因此对于佛菩萨的供养,可以搁置一边,应主要供养上师。龙树菩萨在《五次第》中也完全是这样说的。

  观上师如出生一切希欲的如意宝者,如《大印明点》中说:

  “若谁施与灌顶,就应把他观如金刚萨垛,或者龙王,如火焰般显赫荣光,胜出诸佛,等同如意宝,犹如用各种方法咒术从龙王顶端取走无量摩尼珠,可消灭一切贫困苦厄。”

  《五次第》里《初次第》中说:

  “若人堕自须弥顶,虽不愿堕亦必堕;

  若得师恩利益教,不欲解脱亦解脱。”(如果有人从须弥山顶上掉下来,虽想不向下堕落,也由不得自己;同样,如果获得从上师恩德中流露出的利益我们的教言,我们虽不想解脱,也由不得自己)。其中用形象的比喻说明由上师金刚持的恩典可速得解脱。

  《第二次第》中说:

  “稀有一切空,明净胜妙智,

  由上师恩德,不久当现见。”是说由上师的恩德,当很快显现大乐光明。

  《第三次第》中说:

  “加持我次第,说为世俗谛,

  此由师恩得,非余所能知。

  若未能获得,加持我次第,

  于经续诸教,勤劳全无益。

  若得加持我,一切佛本性,

  即于现生中,成佛定无疑。”[31]是说值遇具相金刚阿阇黎,由彼恩德,即身将获得金刚身。否则,未如理依止金刚阿阇黎,或未被摄受,任此人几许学修显密经典,终不会获得殊胜成就。

  《秘密成就》中一再从各个方面努力证成,即身证得殊胜成就的究竟因——俱生大乐智唯从上师的恩德中产生。

  大成就者萨热哈也说:“如果稍加努力,专注于上师的教言,定会出生俱生大乐智。”

  如是等反复说明,俱生大乐智唯观待上师的恩典方得生起,如果妄想从其它地方找到,那只不过如缘木求鱼罢了。

  《释续金刚鬘》中说,五种道次第的每一种扼要唯观待上师的恩德,若一一引经据典,恐过于繁多,望有智慧者通过参阅这部续典而生起决定解来。

  庚二、观上师为化身并赞叹顶礼者:

  “广博渊深胜者之智慧,随机调伏善巧胜方便,

  身披袈裟比丘相显现,正士依怙足下诚顶礼。”

  总的说来,佛陀有着不可思议的化身大行,如《宝性论》中说:“大悲知世间,普遍观察已,

  法身不动转,化身种种现,

  初受生化身,兜率降世间,

  入胎及诞生,娴熟工巧处,

  嬉戏妃眷属,出离修苦行,

  趋往金刚座,伏魔证大觉,

  广转妙*轮,入无住涅槃,

  如此等大行,乃至轮回际,

  示现诸世间。”[32]

  如《赞云海》中说:“从无边殊胜的福德资粮田中,出生无比端严的您的胜身,于无穷无尽等同虚空的刹土中,向无量众生,如幻术般示现种种的身形,有的诞生,有的成佛……如此等等,即使一切众生都成为遍智者,也是难以尽述的。”是说在此世间示现涅槃,同时,在他方世间,有的示现诞生,有的示现转*轮等,如魔术般同时呈现出来。而且示现种种的化身,皆是随应于所化有情的业及意乐。如《父子相见经》中说:

  “帝释梵天形,或示魔王身,

  作利有情事,世间难了知。

  或现妇女姿,畜生道也有,

  无贪示贪相,无畏似畏容,

  无愚装愚蒙,无疯疯颠行,

  非残残疾态,种种幻化术,

  调伏诸有情。”如此众多无边幻化中,最殊胜的是殊胜化身大行,也就是如我们的大悲释迦佛那样,以相好庄严的人身,外现身披袈裟的比丘行相大转无上妙*轮。

  我们这些平庸的人,虽无缘亲睹相好庄严之身,但有幸值遇身披袈裟、外现比丘形、开示教授的上师,上师示现出如是与殊胜化身大行相似的利生事业,应想到上师有着无与伦比的恩德而顶礼膜拜。不仅如此,诸佛也安住在上师身中,作顶礼供养的福田。

  如《文殊口授》中说:

  “于此合义者,我住彼身中,受诸行者供。”

  《戒源》等许多续部也是这样说的,还说不仅只是一尊佛示现为上师的行相,而是十方无边佛土中的一切佛智摄集成一体,示现为上师的行相。

  如《吉祥密集根本续》第十七品中说:“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毗卢佛等,缘一切金刚持悉地三昧耶,住于金刚三摩地,向一切菩萨教导说:‘你们一切菩萨,望细加聆听,从三世金刚智中出生的十方世尊,若遇密集阿阇黎,也要供养、顶礼这位阿阇黎。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导师,是薄伽梵金刚持,是一切佛陀智慧之主。’那些菩萨向一切佛启问:‘世尊!一切善逝身语意悉地住于何处?’一切佛陀教导说:‘三身秘密身语意,住于金刚阿阇黎的身语意金刚中。’”

  庚三、观上师为法身并赞叹顶礼:

  众恶习气皆已永拔除,无量功德积聚宝库藏,

  出生所有利乐唯一门,至尊恩师足下诚顶礼。

  法身有自性法身、智慧法身两种。自性法身为断除二障罪恶习气的究竟法界。智慧法身是究竟观见二谛真义的智慧,它是一切功德的库藏,所有利乐的生源处。

  因为一切有情尽所有的利乐,唯是从佛的事业中产生,而这一切佛事业的作者,则普遍称之为一切种智,并且一切种智是功德的库藏,这是在《大般若经》广为赞叹的。

  观上师为此二身的体性者,是说在果位时,血肉之躯完尽,由智慧显现所成之身与心二者,体性一如,此理是非常难以明白的究竟秘密处,因为要明白这一切扼要,就要明白第五次第的双运等扼要,而又要明白第三次第中的幻身,第四次第中的光明等扼要,而这些又是难领悟的究竟秘密处。

  观为法身的体性者,在《般若经》有宣示,如《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观佛为法性,导师乃法身,

  由不知法性,不能知世尊。”

  庚四、观上师为摄尽无余三宝的体性并赞叹顶礼者:

  人天导师诸佛之实体,八万四千正法所生源,

  处众圣聚之中极光显,承恩上师众前诚顶礼。

  观上师为三宝体性者,如《释续金刚鬘》中明了地说:

  “佛正法僧伽,上师阿阇黎,

  金刚持弟子,诸相悉摄集。

  无垢心即佛,口宣正法语,

  身形是僧伽,菩萨众齐集。”

  《胜乐释续戒源》中也说:

  “上师即为诸佛,亦为正法、贤圣僧,同样含摄与诸佛和合的一切空行母众,因此希望证得佛果的人士,应让上师欢喜才是。”

  另外如云:“摄集诸佛身,金刚持体性,

  三宝根本处,顶礼诸上师。”

  “上师即佛法,如是师亦僧,

  一切之作者,顶, 礼诸上师。”这些句子除了少许翻译的不同,都出自续部。

  庚五、观十方一切诸佛佛子为上师的化现,向一切应顶礼处顶礼者:

  十方三世安住最上师,最胜三宝一切堪礼者,

  我以深信胜解赞韵海,化身量等刹尘皈命礼。

  佛智大师也曾作过赞叹顶礼的偈子,把上师金刚持、上师大威德等本尊,以及上师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菩萨看作上师的化现。

  金刚持善慧法幢也说过一切佛陀坛城是上师金刚持的体性,如说到:“无央佛陀坛城主,吉祥金刚萨垛尊,

  为利浊世无怙众,随机示现袈裟舞,即为三恩根本师。”

  如是续部及诸大成就者也多有言说。

  顶礼上师佛众时,如何作法呢?

  身语意三门以大恭敬心顶礼,其中身礼者,自身幻化出量等刹尘数的身体,五体投地,以头触足而顶礼;语礼者,每一身体亦宣说上师佛众的种种身语意功德,以及唱诵悦耳的祈祷词;意礼者,至心恭敬,生起再无其它寄托处的期待心来。

  十方诸佛都要恭敬承事开示无谬正道的金刚阿阇黎,作为上师的弟子,顶礼、供养等恭敬承事自己的上师就更不必说了。

  如《上师五十颂》中说:

  “安住十方世界的诸佛,三时顶礼使其获殊胜灌顶的金刚阿阇黎。”其中的内涵亦如《吉祥密集根本续》第十七品中所说:“总之,于十方世界安住休养的尽所有的诸佛菩萨,三时来到彼阿阇黎前,以一切善逝供品清净供养阿阇黎已,复回到各自佛土,口发这样的金刚音:‘我们一切善逝的父亲,我们一切善逝的母亲……我们一切善逝的导师。’”

  《胜义穗》中也说:“令具有功德的弟子摧坏轮回之怖,并且显示自身成为梵天世间的,唯是具德上师,更无余人,无量诸佛亦常时供养他,十方安住的诸佛菩萨也恒常恭敬于他。”

  龙树菩萨在《集经论》中引用《宝蕴经》文,其中也说:

  “阿难!如果菩萨入于大车,以五欲嬉戏享乐,虽没有其它拉车之人。阿难!彼菩萨之车,诸佛亦置之于顶!”

  象这样,许多经续中广为宣说,一切诸佛佛子赞叹、供养宣示无谬正道的阿阇黎之理。虽说到达圆满次第的高深证悟时,有着不必顶礼、供养身语意三依的时侯,但那时也一定要顶礼、供养上师,这在《摄行》、《秘密成就》、《教授穗》等许多大成就者的著作中多有谈及。希望有智慧的人们仔细地思察这些道理,从而对善慧法幢大师所说观视上师胜过诸佛而顶礼供养的道理,生起坚固不变的深信定解来。

  己二、供养上师佛众,分五:

  庚一、与宝瓶灌顶相联系的外供养;

  庚二、与秘密灌顶相联系的内供养;

  庚三、与智慧灌顶相联系的秘密供养;

  庚四、与词句灌顶相联系的真如供养;

  庚五、供灵药及己身为仆从后,受持戒律的情况。

  庚一,分五:辛一、供四水;辛二、供受用乐器;辛三、供妙欲;辛四、供曼遮;辛五、修行供养。

  辛一、供四水:供养上师佛众时,应具有什么样的意乐呢?仪轨中说:“在三轮体空、空乐无分的摄持下而供养者。”是说陈献供品后,应立即进行净化加持是无比重要的。如果没有加持,供养之后就置之不理的话,诸魔会夺走供品的光彩精华,对修行者本人也会作损害。如名为“水晃”的倒引鬼进入功德水中,名为“世间花”的倒引鬼进入花中,名为“黑色”、“独髻”、“食香”、“食朵马”的倒引鬼分别进入熏香、供灯、香水、供馔中。

  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魔类进入供品,夺取啖食它们的香、味、功效,令修行者心猿意马等,施加各种各样的障碍。这在《妙臂请问续》、《胜明续》等许多续典,以及大成就的著作中多有说明,恐繁不录,望从续典及注释中了知。

  供献经过加持的供品时,如前面加持供品时所说,观供境、供者、供物三者现空一体犹如幻化,显现而又性空,性空而又显现,尤其观为皆是空乐无分的游戏而供献供品。

  总之,要学修娴熟一切法呈现为空性的变化姿态。

  如《般若心经》中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色等一切法自性本空,空性复呈现为种种诸法。

  如《入中论》中说:

  “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

  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

  如是等中观论著中广为宣说。

  这些意思,金刚持善慧法幢大师非常明白地说到:

  “由现象无谛实之理可以祛除二边,即现象谛实成就及现象全无二边。能祛除全无边者,是因为现象无谛实的空处——作为有法之现象是有的缘故,以此能除无边。由此等原因,就象从现象中生起空性,又似从空中生起现象一样。”

  “如是,从现象之性空方面来看,现象无谛实性似从现象中生起一样;若从现象方面来看,现象的生灭,又似唯从现象无自性中生出各种现象。世俗谛为方便,胜义谛为方便所生,是因为不依靠名言就难以通达胜义谛,故当从诸法显现的状态中觅得空性。”

  因此,先学修供境及供物等这一切现象,最初呈现为空性的变化。若能呈现后,再学修呈现为与空性无分别的大乐的变化,坚固胜解异彩纷呈的供物,皆是由俱生大乐智化现出的外相。

  这是无上的心中心法,是诸大成就者的修行精髓,是速疾成佛的最胜速疾道。

  象我这样的愚钝之人,不要说在内心上生起,即使心中有所理解已是无比难得的了。虽然如此,曾有教言说,在侥幸值遇一次第二法王耳传教法的此时,且不要自暴自弃,即便仅仅从文字的理解或者胜解方面,也要尽己所能熏染贤善的习气。

  这样思惟后,供四水者:

  无上救怙上师并眷属,种种供云大海作供献,

  善陈妙宝广器遍流光,四种能净甘露徐徐降。

  此中观想法者:从自心间化出无量手捧功德水的供养天女,供到资粮田诸尊的手里,胜解由此令其心中生起殊胜无漏大乐,然后诸供养天女复摄入自心。

  如是依次化出供养天女供献洗脚水、洗脸水、香水,当供完时收摄供养天女入于心中。其中香水是洒身所用。

  这些供养四水的情况,显然是摄集宗喀巴大师在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坛城仪轨中,所说的供四水情况而写出的,如其中说:

  “清净无垢悦心怀,殊胜咒语功德水,

  我以虔诚心供献,享已赐我无边恩。”

  《释续金刚鬘》中也说:“然后,自住本尊瑜伽,供养功德水……供养水花等。”

  供水成份者,《坛城仪轨金刚鬘》中,说修息法时,需要配有青稞、乳汁、白花、吉祥草、芝麻、炒米、甘露等的白香水,这些配料被称为供水七物。

  在增、怀、伏等事业的修法中,其间的差别,以及配制四水的情况,供献时咒印的如何作法等事宜,若一一详细列出,恐过于繁多,应从它处了知,在此就重要的内容稍加解释如下:

  所言“能净”者,有共不共两种。共同者,就外在的水称为“能净”,尤其观想为具有八支功德的天水——恒河水。

  八支功德者,如云:“甘、凉、软、轻、清净、不臭、饮时不损喉、饮已不伤腹。”是指清凉、甘甜、软、轻、清净无染、不臭、不损喉、利于腹八种好处。

  不共者,指平庸的显现贪著得以清净,这乃四续部的共同点。其中无上部不共的清净情况者,是指大乐智的相违品得以清净。所言“咒供水”中咒的意思也是指胜义咒——空乐无分的智慧。

  如是空乐无分智现为供水的样子供养上师佛众时,能令其心中生起大乐智来。在胜义中,虽然上师佛众没有什么应清净的东西,但可观想,在我等业障深重者的显现面前,他们的病痛、垢染等一切污渍稍触甘露即得以净化。其它三水也如是供养。

  辛二、供受用乐器:

  金绕玉树花鬘烂漫散,驰醉妙花大地虚空满,

  幽幽馥香烟缕琉璃蓝,犹如夏日蓝云天路布,

  日月摩尼珍宝灯焰聚,三千世界暗除喜乐陈,

  旃檀龙脑红花香所染,香水汪洋四方来汇集,

  具足百味饮食精华粹,天人神馔妙高山王聚,

  乐器种种差别无边聚,悦耳清明充遍三界声。

  观想法者:自心中放射出不可思议的手持鲜花的供养天女,供养上师佛众。若是身穿报身服饰的资粮田,为其头上供养花鬘。一切资粮田上面天空中,漂浮着由鲜花编成的华盖、花环,美仑美奂。五彩缤纷的花瓣撒铺在大地上,遍及诸方。这些花朵散发着沁人肺腑的幽香,焕发出灿烂的光明。悬垂在空中的华盖、花鬘在微风的轻轻吹拂下,美妙悦耳的法音自然就源源不断地传出来,馥郁扑鼻的香气弥漫着一切方所……如此等等,如《华严经》所说去观想,供养完毕后,把诸供养天女复摄入心中。

  如是供养熏香时,自己心间放射出无量的供养天女。或金银、或蓝宝石等宝物所造的广大香炉中,燃着沉香、安息香等单一的纯香或配制所成的香,氤氲的香气如夏季里的云彩般,密布漂荡,充满整个虚空界,以供养上师佛众。这些馥郁的妙香稍触鼻孔,即能令内心生起殊胜的无漏大乐,由此供养令诸尊欢喜后,复摄供养天女入于心中。

  供灯时,自己心间放射出无量的供养天女,珍宝质地、琳琅满目的广大灯具,流光溢彩,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莹澈的日月、帝青摩尼宝等,不可思议的世间珍奇充满了整个虚空界。皎洁的光明驱除了一切世间的黑暗,即使地下、各洲之间的万劫幽暗也能荡尽无余。一切世间变成光明普照的朗朗乾坤。这些珠宝、供灯各自的光芒,相互间交织在一起,似乎拥抱游戏一样,层层无尽的密集光明网中,呈现出*轮、万字、吉祥结等形状各异的吉祥图像,还有宝伞、胜幢等的形状,令人目不暇接,乍一看到,即能令内心生起殊胜的无漏大乐。这样观想后,复摄供养天女入于心中。

  供养香水时,自己心中放射出无量的供养天女,在广大的宝皿中,由冰片、檀香、红花、豆蔻等妙香配制成的香水似大海般汪洋一片,向上师佛众胸间等处供养涂香水,芬芳的香气弥漫着一切虚空界,依此上师佛众心中生起无漏大乐,法喜充满。这样观想后,复摄供养天女入于心中。

  供养饮食时,自己心间放射出无量的供养天女,无数广大的宝器中,似须弥山一样堆积着人间的上妙美味,如各种嚼啖食物,以及天界的甘露,用来供养上师佛众。上师佛众的舌尖化出光明吸管,享受饮食的精味,心中自然生起殊胜无漏大乐,法喜充满。这样观想后,复摄供养天女入于心中。

  此处啖食是指面粉、米粥、肉等,嚼食是指桃、杏、核桃、葡萄等类,其它词句容易了解。其中所言“百味”者,是指根本六味为甜、酸、涩、苦、辛、咸,每一种又分甜甜、甜酸等六种,共三十六种,这些每一种又分上中下三品,共有一百零八味。

  供养乐器者,自己心中放射出无量的供养天女,手持各种各样的铙钹、琵琶、笛箫及螺贝等丝竹打击乐器,轻歌曼舞,吹打着乐器,悦耳美妙的声音遍布一切虚空界。

  这些乐音激励着上师佛众的大悲心,还可向一切六道众生,随类宣布清凉的法音……如是等等广大游戏的境界,如各种经典中所出而观想思惟,以进行供养,由此令上师佛众心中生起无漏大乐,大乐趣入真如空性,如水注水,无有分别,以此无上供养令诸尊欢喜愉悦,法喜充满。这样观想后,复摄供养天女入于自心中。

  此处每一次供养时,都要收放供养天女者,如《密集根本续》中说:“诵时放金刚,圆满当收摄。”是说有着殊胜的缘起,以期圆满次第的高深道证迅速在内心上生起。

  这些供献供品的情况,如《密集根本续》十八品中,说以花等供养上师佛众。依此义趣,在《释续金刚鬘》中说:

  “迎请妙金刚,坛城众相随,

  请至坛城中,安住各座位,

  清净以供养,依各咒次第,

  供养天花等,及以胜妙轮。”

  宗喀巴大师在《密集大威德坛城仪轨》中也这样说到:

  “艳丽天界花,供奉坛城尊,

  怙主垂悲悯,享受此供品。”

  如是等皆是说供养受用、乐器的情况。

  所言“天花”者,以共通的说法是指天界花,若以不共的说法,则是指了义天——空乐无分的智慧,显现为花的样子。

  在供养受用、乐器时,续部中说应诵咒、结印而供。宗喀巴大师在《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坛城仪轨》中也这样说。而这里却没有诵咒、结印等作法者,完全是为了象我这样愚钝之人容易受持的缘故,而作的略略简易之法。

  但如在殊胜的节庆日子里,以《上师供养法仪轨》作会供时,或讲解二次第期间,以《上师供养法仪轨》作会供等的时候,手持铃杵,同时结着各种受用品的手印,以作念修的传统还是有的。

  此颂所罗列的受用、乐器显然是归纳了密集、胜乐供鬘里的重点内容,还归纳了如上面所说的“供养天花等”的内容。另外,还有:

  “禅定笔描美眉形,容貌丰满赛月皎,

  幼嫩藤蔓杨柳腰,青莲花目红唇艳,

  手持花鬘巧连缀,贪著欲乐多变幻,

  为令坛城诸尊喜,受用天女喜乐献。”

  如是“手持花鬘巧连缀”处,依次可换成:

  “手持浓郁香炉女、手持珠光灿明灯、

  手持妙香弥三千、手持百味天露馔。”

  以及“所发种种美妙音,闻已息灭身心恼,

  乐声齐鸣作供养。”这些内容也包括了进去。

  据说“禅定笔描供鬘颂”是在修建甘丹寺时,三处空行母所唱,由宗喀巴大师把它载入《胜乐供鬘》中的。

  上师佛众已没有任何必要在内心上重新生起圆满的证悟,或者昔未曾有的大乐,但是为了圆满我们修行者的资粮,而要思惟其内心上的殊胜无漏大乐辗转增长。

  前面所说的是供养外在的受用情况,而供养内在的受用情况者,如《释续金刚鬘》第五十六品中说:

  “如是内外俱,一切无所缘,

  色分为三分,供养诸尊天;

  五境决定住,出生五相续,

  幻梦具风动,受用五妙欲;

  任何根以道,行者将获境,

  彼等大悲者,令喜当供养;

  清净欢喜花,金刚日莲生,

  供于鲜花性,三金刚誓言;

  非分别之境,如是由拙火,

  燃烧所生香,供于意金刚。”

  此中的内涵,宗喀巴大师作成金刚韵音为:

  “密轮蓝宝石,极蓝金刚蜂,

  蠕动莲花中,出生鲜红花,

  不动天众前,供养愿欢愉;

  幻轮拙火炽,悦意香冰片,

  芬芳味弥漫,受享意欢喜,

  不动天众前,供养愿欢愉;

  住于*轮中,大乐体吽字,

  如日光明耀,除无知咒炬,

  不动天众前,供养愿欢愉;

  住于大乐轮,净洁如睡莲,

  白香遍涂身,能施胜妙乐,

  不动天众前,供养愿欢愉;

  如梦享美境,从诸根道生,

  食享彼彼境,不动天众前,

  供养愿欢愉;等引嬉戏生,

  不坏字乐声,显为元辅音,

  不动天众前,供养愿欢愉。”如其中所言,宣示了通过专住内金刚身的要处,以此令圆满次第的殊胜证悟在内心上生起的情况。这些道理实在是秘密中最为秘密之处呀!

  辛三、供妙欲:

  捧持色声香味触功德,内外五欲天女满空盈。

  从自心间放射出无量持双面红色宝镜的色天女、持蓝色琵琶的声天女、持小香螺的香天女、持甘露神馔的味天女、持锦衣华服的触天女,供养天女向上师佛众供养这些妙欲后,上师佛众内心上生起无漏的殊胜大乐,随后把诸供养天女摄入自心。

  观想这些供养天女,一面二臂,青春年少,妩媚袅娜,姣容含笑,风情万种,五欲嬉乐,肤色悦意,歌喉美妙,身体柔滑细腻,散发着俱生的幽香,具有无比香甜的上味,皆能令上师佛众心中生起殊胜的无漏大乐。

  《吉祥密集根本续》第七品、第八品中,说以密咒的善巧方便供养受用资具以及内外妙欲,能刹那刹那积聚广大福德资粮,并且能成熟现起圆满次第殊胜证悟的善根,令迅速获得殊胜大成就,有着如是等无边的义利。

  这些供品的殊胜了义之处,在《释续金刚鬘》、《密意授记》等中有广大开示。

  如是供养四水、受用、妙欲之时,不是仅限于供养一二种供品,而是包括实际陈设、意所化现的无量供品,还要用心缘念十方无边世界的供品,以此遍满一切虚空界、不可思议的普贤供云而至心供养。

  供内部妙欲情况者,如宗喀巴大师说:

  “善巧六十四欲技,夺意丽质韶华容,

  具莲等印胜妙色,供令不动天众喜;

  媚目睨视含笑颜,六音歌喉多婉转,

  具莲等印胜妙音,供令不动天众喜;

  天然或配香馥郁,常时身上散清纯,

  具莲等印胜妙香,供令不动天众喜;

  尝之溶化菩提心,频婆罗红下唇露,

  具莲等印胜妙味,供令不动天众喜;

  秘密顶端相结合,受享乐触激拙火,

  具莲等印胜妙触,供令不动天众喜。”

  《胜乐供鬘》中说:

  “无边刹土尽其色,悉皆化生娥眉女,

  姣容姝好身婀娜,供以色金刚天女,

  任何一切显现色,现为色金刚女力,

  祈赐不变上妙乐,祈圆空乐三摩地”。

  如是其中也说了结合其余妙欲而供养。

  以上这些内容不过是依《释续金刚鬘》解释《吉祥密集根本续》第七品的某些颂文而成,如第七品中说:

  “了知色三份,作供以供养,

  彼为诸世尊,佛陀遍照事……”等颂文。

  以及“色声味等法,恒常心结合,

  此乃尽摄集,一切佛密要。”此中依《释续金刚鬘》解释,是说观想一切色为色金刚女等,由此令六根境上的任何显现皆观为天及天女自性,而供养上师佛众,并且滋养自己所现的本尊根识。

  总之,任何显现的一切法都令转为增长大乐的方便,实是无上密咒的究竟心要。因为俱生大乐有几许增长,就有几许领悟真理的定解力亦随之辗转增长。复由空乐的辗转增长,斩断轮回根本及摧坏错乱二现习气的威力也自然会辗转增长,从而使我们速疾趣至佛地。

  因宗喀巴大师洞察此中的奥妙,故尔曾意味深长地说,最低限度也要胜解作意任何显现呈现为空乐的幻化,以此方便努力熏染贤善的习气。

  辛四、供曼遮:

  百千万亿四洲须弥供,轮王七宝扈行七宝俱,

  出生遍喜圆满情器间,天人随欲受用大宝藏,

  殊胜依怙大悲胜福田,由此诚净之心敬供献。

  至于曼遮盘的质量,上等者由金银制作;中等者由青铜、红铜等制作;最下者,由土、木等制作,亦无不可。如果连这种曼遮盘都没条件办到,亦可以圆形或方形的石板、石头来供。往昔宗喀巴大师带着八大清净弟子,遵照文殊菩萨的指示,舍弃尘劳,离事专修,前往“沃卡曲隆”致力于积资净障之时,宗喀巴大师即是在一块质地坚硬、表面平坦的石头上,用手臂擦拭而供曼遮的。印度许多大成就者也是这样做的。当然,这只是为那些资财匮乏、没有条件或者舍弃一切世财、遁世专修的瑜伽士所开的权宜之计。如果有着丰裕的资财,而心又悭吝不舍者,还照本宣科地那样做,或者其中的供堆舍不得用谷米而用碎石代替者,实乃是天大的自欺行为。如博朵瓦大师说:“在污垢的小螺贝中,放上少许劣质的甘松香,却念为‘檀香龙脑众香水’,实在是天生盲人反而妄想蒙骗明眼人。”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供堆最好者为金银珠宝等,中等者为螺贝等与谷物相混,最下者亦需要洁净的谷物。另外如上面所叙,由资财匮乏等因素,若没有谷物,据说以白脂石沙也可以。

  然后,如《尊胜仇敌曼遮仪轨》中说:

  “牛粪水布施,善涂敷戒律,

  净蝼蚁忍辱,无厌修精进,

  刹那住禅定,明显图智慧,

  修能仁曼遮,获六波罗蜜多。”

  忆念此中的意义后,曼遮内部,涂以牛五净物,供堆物用香水及五甘露浸润。供堆虽有二十三堆、三十七堆等种种不一的修法,但其中的二十三堆修法,是班禅那若巴、阿布雅嘎热大师等诸多印度大成就者,以及宗喀巴大师躬身实践过的,而且温萨巴大师也是依照宗喀巴大师的实践而修此二十三堆法。即便在此《上师供养法》中,也是依照二十三堆修法。

  二十三堆者:分别为四大洲、八小洲、七珍宝、大宝藏、日、月及须弥山,共二十三种。

  那么,如何供二十三堆曼遮呢?

  一、   诵“嗡班则布母阿吽”,其义为大自在黄金地基;“嗡班则认客阿吽”,其义为外铁轮围山;这时把香水五露浸润的一握供堆,置于曼遮中间,同时诵“嗡吽思玛达雅梅,热伟那玛”,其义为中间之须弥山;

  二、   放置花堆于东方,同时诵“嗡样布瓦瓦得哈雅那玛”,义为东胜身洲;

  三、   放置花堆于南方时,诵“嗡穰扎布得瓦雅那玛”,义为南瞻部洲;

  四、   置西方时,诵“嗡郎阿巴热果扎雅那玛”,义为西牛货洲;

  五、   置北方时,诵“嗡旺恩达哈热古热旺那玛”,义为北俱卢洲;

  六、   东方的左右两侧时,诵二遍“嗡样俄巴得巴雅那玛”,义为小身洲及圣身洲;

  七、   置南方的左右两侧时,诵二遍“嗡穰俄巴得巴雅那玛”,义为小拂洲及妙拂洲;

  八、   置西方左右两侧时,诵二遍“嗡朗俄巴得巴雅那玛”,义为小行洲及胜道行洲;

  九、   置北方左右两侧时,诵二遍“嗡旺俄巴得巴雅那玛”,义为声不美、声不美月洲;

  十、   然后,放置于各洲内层的东方时,诵“嗡样嘎扎热那雅那”,义为白象宝;

  十一、           置内层南方时,诵“嗡穰我莫热那雅那玛”,义为长者宝;

  十二、           置内层西方时,诵“嗡朗阿夏热那雅那玛”,义为骏马宝;

  十三、           置内层北方时,诵“嗡旺者热那雅那玛”,义为玉女宝;

  十四、           置内层东南方时,诵“嗡样亢嘎热那雅那玛”,义为将军宝;

  十五、           置内层西南方时,诵“嗡穰扎扎热那雅那玛”,义为金轮宝;

  十六、           置内层西北方时,诵“嗡朗玛乃热那雅那玛”,义为摩尼宝;

  十七、           置内层东北方时,诵“嗡旺玛哈乃乃得热那雅那玛”,义为大藏宝瓶;

  十八、           置内二层东方时,诵“嗡思热雅雅那玛”,义为日;

  十九、           置内二层西方时,诵“嗡占扎雅那玛”,义为月亮;

  明现观想供品各自的行相,缘念为普贤供云,并观想为种种大宝充斥的清净世界,尤其胜解自己的身体、受用以及三世的善法资粮,变为种种供物的样子,安置在曼遮上,念诵:

  百千万亿四洲须弥供,轮王七宝扈行七宝俱,

  出生遍喜圆满情器间,天人随欲受用大宝藏,

  殊胜依怙大悲胜福田,由此诚净之心敬供献。

  并胜解供养于上师本尊圣众。

  在单纯地念诵《上师供养法》的偈子时,虽无法如前广作供养咒法,但在念诵这个偈子时,供堆的安放情况却是如前那样作的。

  所言“百千万”者:这个世界的下面有一大风轮,其上为水轮,其上为黄金地基,其上有四大海,其内有四大洲、八小洲,地基中央有四面形的须弥山王,外有七重金山、七香水海间隔分布围绕,须弥山一半没入水下,一半耸入云天,四宝组成,四层台阶上依次住着夜叉持盆、持鬘、常醉以及四大天王,须弥山顶为三十三天住处,中间有尊胜宫殿,充盈着不可思议的天界受用品。这样的四洲、须弥山满千数称为小千世界,千倍的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则有“百千万”个四洲、须弥山。[33]

  所有这些世界,都用心取来置在曼遮上供养。

  不仅如此,还如《入行论》中所说:

  “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

  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是说把尽虚空际的一切世界用心取来,置于曼遮盘上供养。

  七宝者:依次为金轮宝、摩尼宝、玉女宝、大臣宝、白象宝、骏马宝、长者宝。

  其中金轮宝者,千辐金轮,方圆五百由旬[34],非人力所为,乃转轮王福德所感,如日般凌虚行空,日行十万由旬。由此轮力,可使转轮王及四支兵种速至四大洲、四天王处天,随愿任运成就。

  摩尼宝者,质地为吠琉璃,八角外形,放射出绚烂的五彩光芒,令方圆百由旬亮如白昼,热时清凉、冷时温暖,摩尼宝所在之处,自然没有疾疫、夭亡等天灾人祸,由此摩尼宝力,轮王随想何事,任运成就。

  玉女宝者,出身王族,高矮适中,身材匀称,形色殊妙,雍容华贵,观无厌足,从身上散发出檀香、冰片等沁人心脾的香气,口飘青莲幽幽之香,所在之洲没有饥馑、痛苦等不如意之事,稍触其身即可施与妙乐、息灭身心上的种种疾病烦恼,远离女失,具备一切贤淑之德,犹如慈母,呵护一方臣民百姓……有如是等种种功德。

  大臣宝者,不恼害他人,断除一切非法的行为,娴熟一切世事名言,殚精竭虑,没有厌倦,善达王意,不待言说,即便成办,四兵战事,军备防务,叱咤风云,运筹帷幄,总之,能总理国王的一切事务。

  白象宝者,具有七支,身色洁白,体魄庞大,行如雪山移动,力大无比,千倍于它象之力,在转轮王的御使下,一日能围绕南瞻部洲转三圈,身上散发着妙香,即使马尾般粗细的绳子也可随意牵引,行走时,缓缓而行,骑者不感颠簸,不损害其它众生生命,能战胜其它一切的敌人。

  骏马宝者,身色洁白,饰着诸多天界的奇珍异宝,以及吉祥的图腾花纹,守护各种损害,身无疾病等过失,一日能绕三圈南瞻部洲,骑者身不颠簸,甚悦众意。

  长者宝者,即转轮王的管家,以金银钻石等奇珍异宝充满库藏,另外,也使此洲的其它地方充满各种宝物,犹如资财富饶的无尽藏,永不枯竭,心性远离谄诳,不作损害他人的事情,此洲的一切众生敬他如父,仅仅见一面,就能心生极大的欢喜。

  七扈行宝者:分别为宝剑、皮褥、卧具、林苑、宫室、衣服、靴履。

  其中宝剑者,不管如何气势汹汹的外敌来侵犯时,轮王只需亮出此剑,不需要伤害一个有情,对方一看到此剑即偃旗息鼓,俯首称臣。

  皮褥者,是海中大龙的皮,宽五由旬,长十由旬,火不能烧,水不能浸,冷时令热,热时令凉,穿在身上即感无比舒适快乐,具有日月般光明。

  卧具者,无比柔软,压时下沉,起时上浮,在此卧具上观修,可速得禅定,慧力敏锐,若有贪欲等任何烦恼,只要稍坐在此卧具上,即得以息灭热恼,获得清涼。

  林苑者,轮王若到达这个林苑,天界一切受用也随之出生,众多天女吹奏起各种乐器,悦耳的歌声响彻云霄。在此林苑中,唯行各种善业。

  宫室者,轮王到此宫室,夜间也亮如白昼,内外莹澈透明,种种宝物装饰,许多天子、天女作丰盛的供养,此处风水宝地,没有忧悲苦恼,唯洋溢着殊胜的欢喜气氛。

  靴履者,是轮王福德所感的宝靴,穿上此靴,入水不沉,凌波而行,若想远行,可速至百由旬之遥,身体也不会有任何疲劳感。在曼遮盘上,观想清楚这些宝物,而供养上师佛众,诚然是圆满广大资粮的最胜方便。

  曼遮有外、内、秘密真如曼遮三种。

  其中,如前所述是外曼遮供法。

  内曼遮供法者,观想自己的身体各部分变成四洲、须弥山等曼遮上的供堆而供养,如金刚持善慧法幢说:

  “净洁皮肤黄金基,鲜血甘露水洒净,

  血肉花朵束束艳,四肢化为四大洲,

  分支八小洲中央,身躯宝尘层叠顶,

  头首尊胜妙宫殿,双目除暗日月明,

  心脏如意摩尼宝,诸根内脏悉变成,

  人天圆满五妙欲,随欲大海美曼遮,

  敬献历代师本尊,三宝佛菩萨勇士,

  护法海众瑜伽女,悲受赐加持悉地。”

  秘密真如曼遮者,自己现为所修本尊双尊,生起殊胜空乐智,或虽不能生起,但胜解生起,然后观想空乐无分智显现为四洲、须弥山等供物的行相而供养。

  如此供献曼遮被誉为圆满资粮的最上方便,如《密集根本续部》第八品中说:

  “于此世间七珍宝,智者悉令遍充满,

  为获悉地祈赐与,有智之士供每日。”是说要想获得大手印殊胜悉地,应数数以众宝充斥的三千世界供养。

  含摄续部诸义的《上师五十颂》中也说:

  “捧持曼遮花,承事上师佛,俯首礼足尘。”是说每天顶礼上师本尊,供献曼遮亦是密咒的誓言。由此可见其重要的位置。

  诸位上师先哲鉴于此,在作甚深引导的前行中,都另外进行曼遮的讲解。在甘丹大手印四大前行引导法中,作为积集资粮的曼遮引导亦即前面所说的内容。

  辛五、修行供养:

  实陈意显如意大海中,生死涅槃白净诸善业,

  所生千叶妙莲眩夺意,并且世出世间自与他,

  三门众善功德妙花开,普贤供香芬芳十万逸,

  三学二次五道圆满果,为令师喜供此悦意苑。

  是把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积集的尽所有的贤善资粮,观为悦意园林的样子进行修行供养。其中的贤善资粮,不仅包括自己现在内心上存在的戒律等功德,而且也包括现在虽不具有,但在未来将要在内心上生起的共道、不共道——生圆二次第道果等的一切功德,以这些为所缘境,现为形色而供养。据说这有着特别的缘起扼要。

  此中不仅只供养自己的善根,其它一切凡圣的善业,都用心观想取来,现为形色而供养。此实乃大乘善巧方便的万全之策,如《教导波斯匿王经》中说:“陛下!政务繁多,无法昼夜一切时处,学修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因此,陛下!若希欲、信心、追求、发愿无上正等正觉,陛下!无论行住坐卧,饮食醒时,恒时忆念,受持修习。对于诸佛菩萨,圣者声缘,一切凡夫,以及自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所有善根,摄集计度,深生随喜。复对此随喜胜德,等同虚空,等同涅槃,而修随喜。随喜已,复供养一切佛菩萨、声缘圣者。供养已,与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然后,为令一切有情获得一切智,圆满一切佛法,每日三时,回向无上正等菩提。陛下!若如是而行,既可作国王,国事也不会荒废,又可圆满菩提资粮。陛下!由昔圆满菩提心之善业异熟故,虽曾多次生于人、天,生彼之时,享大威势,然今陛下圆满菩提心之善业,亦未见盈亏。陛下!仅一无上圆满菩提之心,由于缘救度一切众生,解释一切众生,苏息一切众生,涅槃一切众生,既能积集无数善根,若谁如彼,多种修持,更待何言?”

  如是,自他诸种善根显现为形色,供养上师本尊圣众,胜解上师本尊圣众心续上生起无量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无上殊胜大乐。虽然诸佛断证功德究竟圆满,不需要重新获得什么功德,但为了修行者自身圆满资粮的缘故,而应观想其心上生起昔未曾有的无量大乐,法喜充满,如是修习胜解之心。此在大乘经典中广为赞叹,如《华严经》金刚幢回向品中,广说缘念三世一切善法,尤其随在自己六根上的任何显现之境,皆观为供物,供养诸佛。紧跟其后,思惟供养已,令诸佛欢喜的观法者,如彼中说:

  “愿以我今所种善根,令诸佛乐转更增胜,所谓不可思议佛所住乐,无有等比佛三昧乐,不可限量大慈悲乐,一切诸佛解脱之乐,无有边际大神通乐,不可思议住无碍乐,最极尊重大自在乐,广大究竟无量力乐,离诸知觉寂静之乐,住无碍住恒正定乐,行无二行不变异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诸佛。”

  如是广说,自己的善根供养给诸菩萨,胜解他们的心续上生起无量大乐,成为迅速圆满地道功德的外缘;供养给声闻后,胜解他们的内心上生起安乐,各自微细的粗重得以清净无余,转趣大乘,成为迅速圆满地道功德的外缘。其中详情在此无法全部写出来,望有智慧的人从经藏中了知。

  另外,简明扼要地说明修行供养情况的颂子,如云:

  “听闻大海浩瀚功德水,功德花鬘戒律熏香云,

  智慧明炬信心香水海,深妙禅定甘露天馔食,

  赞叹韵调乐器传妙音,普缘大悲智慧无畏辨,

  宝伞胜幢飘幡高擎举,庄严美饰我身无量阁,

  心间莲花明点花瓣上,坚固安住法王前供养,

  决定希求心意诚祈祷,祈愿众生上师恒欢喜,

  祈愿无上法王恒欢喜。”

  “清净戒律浩淼大海中,多闻广大经论根本生,

  无垢理路十万枝繁茂,不凭赖它定解花朵艳,

  三主要道花蕊蜜露聚,地金月火地道果美严,

  如是欢喜如意悦意苑,为令具恩师喜诚供献;

  深广清凉七断[35]功德海,净信鲜花馥郁戒香漫,

  听闻明炬布施洒香水,具足轻安禅定甘露馔

  种种三慧乐器齐鸣奏,种种有惭有愧妙欲满,

  种种无不具备供云海,为令根传师喜诚供献。”

  念诵这些颂辞,并观想自己的戒定慧三学、闻思修三事等诸功德现为形色而供养上师本尊圣众,确有着它的无比殊胜之处。或者不诵这些句子,但在念诵仪轨中的“实陈意显如意大海中……”等时,明显观想这些内涵作为供养的所缘亦可。

  庚二、与秘密灌顶相联系的内供养:

  清芳远逸色如郁金花,具足百味功德浓郁茗,

  五股钢钩五炬光明胜,净证增长甘露大海供。

  其中浓郁茗——茶供者,也有把它纳入外供的范畴,作讲解的传统,但我想,把它归纳入内供,亦或并不相违。因为内供的修持所依可以用香茗茶汁,受持大宝甘丹口传道轨的诸位先觉由于无比珍视圣教的根本——别解脱戒,有许多大德就是把香茗茶汁作为内供修持的所依的。

  不管怎样,香茗是属于仙人饮品之列的。在律典中讲到仙人的八种饮料,为往昔仙人倍加赞叹,复是释迦能仁开许的非时浆,分别为苹果汁、芭蕉果汁、枣汁、菩提果汁、邬昙波罗果汁、粗涩树果汁、葡萄汁、柿子汁。

  而且,香茗也是与仙人所赞的那些饮料相顺应的,蕴藏着叶子的精华。饮此香茗能令心智明锐、口齿伶俐、身轻气爽、行如风驰,趣入善业时,思路开阔明晰等。如是等等功德为往昔大德交口称赞,值得一提的是,据说阿底峡尊者曾非常高兴地赞叹,藏地有午后更时可饮用的香茗,藏地出家人的福气真大呀!

  茶供之法,或如普遍传承的那样作,或与此教授相顺,联系密乘的秘密灌顶而供。此处供法者,如佛智大师所说:

  “嗡阿吽!

  大乐普贤茶供海,为令师喜诚供养,

  任运大乐增长际,加持心意融一体。”

  依如是等颂文,观想加持后供养。

  内供作法者,五肉及五露等内供供物通过驱除、净化、生起,以及净、证、增长三者加持后,从心间放射出无数味金刚天女,手持颅器从甘露大海中舀取甘露供养上师佛众,并胜解上师佛众心中生起殊胜无漏大乐。

  之所以五肉被称为“五钢钩”,五露被称为“五明炬”者,是因为五肉、五露经过净、证、增长加持,然后供养上师佛众并且自己受用,能迅速勾摄一切悉地,照亮一切悉地的原故。

  另外,这些殊胜的秘密物,通过密咒加持后再受用的话,则能滋养自己的这个金刚身体,得以长久住世,并且由于此等殊胜物品的加持,使气脉明点等有极佳堪能性。依专住金刚身要之力,可令在此世即可获得甚深的圆满次第证悟。也就是说,五肉五露是这些功德的因缘,所以五肉被誉为“五钢钩”,五露被誉为“五明炬”。

  五钩五炬表五肉五露,如此的名言在《胜乐释续戒源》中也有说到,如其中说:

  “智者当受持,肉油如是血,

  行者欲成就,尽所有五钩,

  此杀言为主,若善获受取;

  黄牛肉马肉,象肉亦如是,

  人肉与狗肉,智者当受取,

  普称五明炬,金刚萨垛言。”

  其中明白宣示了诸物的识别,以及称它们为“五钩”、“五炬”。

  阿阇黎阿布雅嘎热的《教授穗》中说:“这些供物如钢钩一样,能令接近所希望的事情,故称‘钢钩’。五智,为无比清净的智慧等。因此,这些供物能办大利,故为大智。胜解如彼供物行相的智慧体性,为五佛性,即‘五炬’、‘五钩’。”其中也明白宣示了这些供物为五智体性,并称其为“五钩”、“五炬”。

  真实的内供供物——五肉、五露,各种条件虽不齐备,但可以如在《密集根本续》第十六品中,清楚开示的那样,如法作成甘露丸,然后加上内供修持所依的酒等,这样也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条件还不允许,仅用修持所依的酒,或者由于在戒律上遮止而不方便,即便用茶水甚至只是清水也是可以的,这在《教授穗》中有说明。

  不管修持所依是什么东西,胜解为五肉、五露而修即可,如《密集根本续》中明了地说:“虽无肉等物,观想为一切。”

  如是如法修持内供,供养上师佛众是极为被推崇的,如《密集根本续》第四品中说:

  “大小香精血,当供诸天众,

  如此令诸佛,菩萨大称喜。”

  《密集根本续》第八品中供养上师阶段时说:

  “等引主尊印,佛陀坛城中,

  乐欲心佛前,供养触和合;

  住虚空界内,修坛城庄严,

  善逝吾之身,大小香供师。”

  其中明白地讲述了向上师供养内供及秘密供。

  在此仪轨中如何供养的偈子,是依《释续金刚鬘》所说,如《密集坛城仪轨》中的意思而在这里写出的,如《密集坛城仪轨》中说:“五甘露饮食,摄悉地最胜,

  请供坛城众,悲悯垂护念,

  怙主享此供。”

  在二次第的引导期间,或在特别的节庆日子里,我们举行会供时,即是在献内供的这个地方进行的。在印度诸大成就者的坛城仪轨中,会供作法也有许多种说法。但就会供的目的而言,一方面是为了补益衰损的三昧耶戒,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勇士、空行欢喜拥护,迅速获得上师佛众的加持,以及迅速生起上上道的证悟。因此续部及大成就者的著作中,不厌其烦地说要再再地举行会供,尤其《密集根本续》十六品中,宣说了会供的作法,以及如果能如法会供,将速获悉地的内容。对于其中会供作法的内涵,在《释续金刚鬘》中,广为解说。

  在会供的作法中,需要什么样的供物?会供中金刚阿阇黎、事业金刚、会众各自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修法时间,以及如何修持的仪轨等,在《密集释续金刚鬘》、《胜乐释续戒源》、《空行海》等中广为宣讲。

  尤其《空行海》中,说最上者每日进行会供,次者每月一次,最低限度一年内要举行一次会供,此乃三昧耶戒。

  若详细开列,文字恐太过冗长,现就一种常用的会供略法,叙述如下:

  依照仪式,陈设丰盛、洁净的会供供品,获得清净无上灌顶并且如法守护誓言的修行者欢聚一堂,举行会供法会。若是在修这座《上师供养法仪轨》的时候举行会供,由于本尊瑜伽及加持地基等事项已经在前面完成,会供时不再作也没有缺少的过失。或为了明现观想所缘境,作加持地基等事项者,如云:

  “唉马合!智慧大乐戏,地界一切金刚基,

  住处金刚大殿堂,普贤供云海炽燃,

  受用欲乐功德聚,精华实为勇父母,

  不净错乱名亦无,清净广大纯然是。”此为加持地基。

  然后,如加持内供那样,驱除、净化、生长加持诸会供供品。之后会供正行者:

  “合!三昧真言契印之加持,无漏会供甘露大海聚,

  根本上师福田欢喜供,嗡阿吽!

  众德乐欲恰意受享已,唉马合!加持如雨祈降霖!

  合!三昧真言契印之加持,无漏会供甘露大海聚,

  本尊圣众福田欢喜供,嗡阿吽!

  众德乐欲恰意受享已,唉马合!悉地如雨祈降霖!

  合!三昧真言契印之加持,无漏会供甘露大海聚,

  三宝至尊福田欢喜供,嗡阿吽!

  众德乐欲恰意受享已,唉马合!正法如雨祈降霖!

  合!三昧真言契印之加持,无漏会供甘露大海聚,

  空行护法福田欢喜供,嗡阿吽!

  众德乐欲恰意受享已,唉马合!事业如雨祈降霖!

  合!三昧真言契印之加持,无漏会供甘露大海聚,

  如母众生福田欢喜供,嗡阿吽!

  众德乐欲恰意受享已,唉马合!幻相众苦愿寂灭!”

  然后,事业金刚举起头份供品,诵到:

  “唉马合!会供大围轮,承继三时如来业,

  所有悉地生源处,如是知已大勇父,

  虚妄分别尽抛弃,会供围轮常受用!”

  诵毕,供到金刚阿阇黎手中,随后依次献给所有修行者,大家手持供品,这时,阿阇黎诵到:

  “嗡!金刚三无分别体,自性上师身显明,

  阿!无漏智慧甘露供,

  吽!菩提心住不动摇,住身诸天悦受享!”

  诵已,受用会供的供品。

  大众应声唱到:“阿合马哈所卡!”

  会供中有内、外、秘密真如修法,对于这些奥义,我们至少也应以胜解的心加以净修,尽力熏染贤善的习气。

  然后收集剩余的会供供品,放入洁净的铜盆等器皿中,如内供般加持后,迎请具誓护方土地神,诵曰:

  “合!三昧真言契印之加持,无漏甘露大海所余此,

  具誓护方天众令喜供,嗡阿吽!

  众德乐欲恰意受享已,唉马合!瑜伽事业如理成!

  合!所余诸宾眷属等,会供大海奉献陈,

  圣教法流使兴盛,持教檀越眷属众,

  特别我等瑜伽士,无病延年得自在!

  功德美誉及善缘,广大受用悉获得!

  息灭增益诸等业,是诸悉地赐予我!

  愿具誓者勤守护,普作助益众悉地!

  非时横死与疾病,魔障怨害尽消灭!

  噩梦以及凶恶兆,恶劣行径尽消灭!

  世间安乐及年丰,稻谷丰腴法增胜!

  一切祥瑞普降临,凡心所欲普皆成!”

  另外,可随自己的意愿作其它的回向、发愿。

  庚三、与智慧灌顶相联系的秘密供养作法:

  悦意妙龄窈窕诸明妃,六十四项手艺皆精通,

  田生咒生俱生诸遣使,姝丽幻现手印亦供献。

  观想情况者:从自心间,用心变化出不可思议的田生、咒生、俱生[36]诸遣使。其中,更以无量无边的咒生瑜伽母具莲女、具螺女、具象女、具鹿女四种为主。这些遣使,形色姝丽,丰姿绰约、十六妙龄,媚目流盼,珍珠环佩,众宝庄严,不雅词不显示丰满,衣衫松散,下身端美,金刚歌音,动听婉转,身体柔软细腻,散发着俱生的香气,具有蜂蜜般的上味,杨柳细腰,脐理舒广右旋,姗姗而行,袅娜多姿,善巧六十四种欲技。这些遣使,犹如幻师变化出的玉女般,虽然显现在面前,但无纤毫自性,数量之多,充满虚空界。

  观想这一切遣使,都融入资粮田主尊上师能仁金刚持的明妃——金刚界自在母身上,由此因缘,令上师内心相续上,生起殊胜俱生大乐智,欢喜愉悦。由于其它资粮田也是上师能仁金刚持所幻变的,他们同样生起无漏大乐,欢喜愉悦。

  六十四手艺者,一般而言,手艺有众多种,但在律典中谈及的,就有六十四种,是指射箭、剑术等男子不同的技能。

  而此处所言“手艺”者,指的是欲技,如《金刚空行释》中有八种主要技艺,每一种又有八种差别,共六十四种。

  若念:“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非同寻常,这是因为,由瑜伽母的技艺之力,令修行者以多种方式生起殊胜的俱生大乐,随其俱生大乐增长多少,那么,对于远离一切戏论的真如空性证悟的力量也就增长多少,由此,即可迅速地摧坏轮回的根本——我执习气,更加速疾地成就佛果,所以称之为“遣使”。

  这些技艺与世俗的典藉中所说的内容,仅仅在方式和名字上有所相似,其内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世俗中的典藉中所说的技艺,是令生起烦恼的方法,而此处所说则是断除烦恼的无上方便。

  而且在波罗蜜多乘中,在没有具备圆满、成熟、净化三者的力量时,是无法致力于断烦恼的,要着重地励力积集福德资粮。而在此无上乘中,却有着可以致力于断除烦恼的时机,就是因为观视一切轮回犹如炽然火坑,深加厌倦,从而生起猛厉出离心。进而观视量等虚空界的慈母,沉沦漂泊生死苦海,心生不忍,大悲油然而生,无比急切地欲施以救拔,从而生起猛厉菩提心。内心还生起甚深中观见,能摧坏执相之境,不遗尘许。不仅如此,第一次第瑜伽达到究竟,复在第二次第中,达到三远离的究竟阶段。在此阶段,有着可以致力于俱生大乐智而将护的时机。

  这在续部、大成就者多种论著中,尤其五次第释义——《摄行炬》中皆有宣说。如其中说,如诸道的次第决定那样,修各种前行后,对于心远离究竟智,将要现前生起之际,可致力净修俱生光明智慧。

  对于如此道要,没有产生深切理解,只随逐于密咒所说“妙欲转道用”的言词,随肆无忌惮地饮酒、过午食,乃至贪欲行,实是莫大的自欺行为。如此恶劣行径,无非是奋力修集苦趣剧痛的众因而已,当金刚空行母猛励惩罚之际,这种恶人现世就会遭受疾疫、魔害等种种悲惨的祸患,且对于圣教的根本有着极大的破害,有着如是等无边的过失。如《吉祥密集释续密意授记》中说:

  “未来世诸人,崇尚顺世法,

  住于邪见中,纵欲恣意行;

  或耽歌舞技,或嗜嬉戏笑,

  涂香饰花鬘,如是贪YIN行;

  愚人多忿恨,或乐痴憨态,

  或著贪欲事,其它识亦贪;

  蠢人复乐食,鱼肉及其酒,

  粪便精血等;断见者讲法,

  母亲姐妹等,非行处亦行;

  父母亦加害,复害他生灵,

  广说虚假语,尤喜偷盗事,

  欺凌他妻室,复讥毁他人;

  或谤正法宝,如是行无间,

  罪恶积累累,犹希咒成就。”

  其中明白地授记了,在当今时代会有什么样的邪恶见行,如说到有一类人假托密咒而放荡不羁地享受五欲,或贪著YIN行,或诛杀其它生灵,或肆无忌惮地饮酒、过午食,或受持断见,说什么“一切法都是虚妄的显现”等各种丑陋的现象。

  另外,如今出现的各种异端邪说、丑态败象在彼续中多有授记。而且对于假托密咒而作的粗暴恶行,将会导致在现生、来世遭受祸害的情况,其中明白地说道:

  “刺痛毒配毒,难忍病不休,

  交相急煎熬,迫切望息灭;

  愚人欲离苦,复造深重恶,

  偏执诸邪见,投生三恶趣。”

  《秘密成就》中说:

  “清净大宝体,能断一切诤,

  舍弃此善方,违背誓言等,

  它处多恶行,号叫狱烧煮;

  犹如火炽然,复投柴草堆,

  速皆成灰烬,再不生芽等;

  如是诸恶人,无德现异形,

  死后趣地狱,虚空际久住;

  犹如无药咒,愚夫贪耍玩,

  剧烈毒蛇身,欲至阎摩处;

  犹如无垠海,无舟跃水中,

  无依无良策,刹那舍命终;

  如是‘扎’边续,施净却舍弃,

  造作讥谤业,唯向无间行。”

  此中是说,若借口密咒,任意妄为,肆无忌惮地饮酒、过午食以及行不净行等,将会感受不可思议的猛烈异熟,乃至虚空未尽之间,无奈品尝住于地狱等中的苦果。

  这些遣使的身形标志,出生之地,作用差别,以及具何条件等等细微之处,在《胜乐根本续》、《胜乐释续戒源》、《金刚空行》等中明了宣说,亦见于密集耶喜夏派的《文殊口授》、朴派的《摄行炬》等论中。

  庚四、与词句灌顶相联系的真如供养:

  障离俱生大乐深空慧,诸法自性一切戏论离,

  无别任运言诠思议离,胜义菩提胜心奉献汝。

  观想,依前面所供殊胜遣使的力量,上师佛众等的心续上生起离障俱生智慧,以及与真如空性融和一味的究竟无上乐,然后由真如供养令欢喜愉悦。

  并且我们坚固胜解,上师佛众永远不动安住于无上究竟大乐中,还要胜解由上师佛众不可思议的悲悯加持之力,我们自己也获得同样的殊胜俱生智和双运身。

  象这样内供、秘密供、真如供的供养情况,在《吉祥密集根本续》中再再宣说,尤其在供养上师佛众的第八品中这样说:

  “种种五妙欲,供海始供养,

  珍宝衣衫等,希觉常供养;

  殊胜五种供,恒令诸天喜,

  宝源韶华龄,众宝严饰佩,

  为获修成就,当供诸佛前。”

  其中是说,总的要以一切供物供养,尤应用遣使供养。此处“当供诸佛前”,在注释中说,是好好地供养一切佛的体性——上师的意思。

  如果我们好好地思惟其中的道理,定会对上师瑜伽法生起极大的定解。

  内供的供献情况,如在根本续第四品中所说的那样,在前面已引用。当供献秘密供时,观想从佛父佛母的菩提心极微尘中,放射出遍布虚空界的佛父佛母,他们入于等至,俱生大乐令心愉悦无比。也要观想由秘密真如供养同样令他们心生惬意。如根本续第四品中说:

  “放射佛静处,庄严虚空界。”

  “如此令诸佛,菩萨大称喜。”

  《释续金刚鬘》中也说:

  “苗条十六龄,色妙善缘严,

  深蓝目广长,悲心喜清净,

  音雅得自在,尤乐瑜伽续。”

  如是等颂文宣说了多种遣使的性相、种类。更要胜解把这样的遣使供养给上师金刚持,因其中明文清楚地讲到:“当供上师前。”通过这些经论依据,只是让我们略见一斑,实际上,在一切无上续中都不止一次地讲道。

  若欲领悟内、外、秘密、真如四种供养的一切扼要,则需要了知在最初灌顶时,四身的种子如何安置的道理;对何种道有自在权力;有什么相应的不共誓言。然后,还要了知在修道时,在不违越四种灌顶义的条件下,从瓶灌的生起次第,直到第四灌顶的第五次第双运道之间,如何在内心上生起的情况。

  如果对这些内容了然于心,自然会对宗喀巴大师耳传窍诀、金刚持善慧法幢的教授金刚语,获得不共信解,由衷地执为最胜的教授。

  庚五、供灵药及己身为仆从后,受持戒律的情况:

  灭除烦恼四百零四病,种种支分妙善良药供,

  愿充仆使圣心令悦乐,直至虚空臣民愿永作。

  供养一切有情共同的善业所感,能祛除疾病的一切灵丹妙药,尤其把自身供为上师能仁金刚持的仆使,如《释续金刚鬘》中说:

  “金宝锦衣裳,种种鲜花鬘,

  供已住师前,弟子如是言:

  从今我为仆,主尊哀纳受,

  如是令欢喜,尽我普供师,

  师体金刚持,故供清净师。”此中清楚地说到,应把一切供养上师,尤其把自己供为仆从。

  《胜乐根本续》中也说:

  “百千黄金供,种种世珍奇,

  双层布百匹,象马及地域,

  耳饰宝钏镯,项链美戒指,

  金品持为供,贤妻孝儿女,

  仆使姐妹等,当敬礼后供。

  如弟子所言,具慧白上师:

  尽我身所有,如是当供养,

  从今我为仆,供我于师尊。”是说总的一切供养灌顶上师,尤其应把自己供为仆从,一如上面所述。如是,在《戒源》等多部续典中所说内涵与此亦同出一辙。

  下三部续典及显宗经典中也多有开示此类内容。把自己供为仆从的要点,如《入行论》中说:

  “愿以我身心,恒献佛佛子,

  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如《胜乐修法》中说:

  “为拔诸众生,度脱生死海,

  我身刹那间,供养诸佛尊。”

  如其所言,我们把自己供养给上师佛众为仆从后,从此,自己再也没有任何自由,无论作任何事情都要顺应上师佛众的意旨,而上师佛众除了利益众生之外,更无余事可言。因此我们要任劳任怨地承担起上师佛众的责任,刹那不随逐于烦恼邪行,乃至轮回未空之际,永无厌倦地利益有情,矢志不渝。《誓言三尊》中,说供养己身是菩萨戒的关键。

  “烦恼四百零四病”者,是说风、胆、涎、混合病为四种根本病,每一种又分一百零一种,共四百零四种病。导致这些疾病的因有四百零四种恶业。积集这些恶业的四百零四种烦恼,通过滋润恶业而直接生起这些疾病,故尔疾病的缘有四百零四种烦恼。

  如是,对于上师佛众进行内、外、秘密、真如供养,以及供己身为仆从的情况,遵循诸续部义,在含摄续部诸义的《上师五十颂》中,并就其原因一起这样说道:

  “金刚持亲说:悉地随上师。

  知已一切物,普令师欢喜。

  师尊稍爱乐,任何一件物,

  乃至世珍奇,普供于上师。

  供师即成为,恒供一切佛,

  供师大福德,福德获悉地。”

  《秘密成就》中也说:

  “诸物供上师,欢喜无尽时,

  身语意坚固,常令师欢喜;

  惠施清净处,师恩使弟子,

  任运无碍证,无垢真如境。”

  《善巧方便成就》中也说:

  “虔诚三时中,顶礼尊师足,

  亦不顾身命,曼遮前行供;

  三世佛亲宣,无上真如性,

  由上师恩德,弟子任运证。”

  如是等一切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皆言若如彼供养上师,将速证大手印殊胜成就。

  依据师言,在此处受持菩萨戒及密乘戒,所以此处受戒情况者,明显观想上师本尊圣众,以不共皈依作为前行,受持愿、行菩提心律仪者:胜解自己跟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念诵三遍:

  “我今皈依胜三宝,罪堕一切各各悔,

  有情众善尽随喜,大觉菩提意受持。”

  当第三遍念诵圆满的同时,胜解自己获得清净的愿、行菩萨戒。

  据说这种作法,不能令昔未曾获得菩萨戒者最初获得,但可令昔曾获得者辗转增长。

  另外,据说这种受戒情况是馨底巴及阿布雅嘎热等诸大成就者依照续部的意趣,在灌顶时,最初受取愿、行菩萨律仪时,即是以这些词句来受取的。

  《金刚帐》等续部及大成就者的很多论著中,宣说了各种广、略受取愿、行菩提心的仪轨。因此不必拘泥于前面所说的那首颂文。此处所列的这种受戒法,是依照阿阇黎阿布雅嘎热的意趣,适用于那些修道多时的利根行人。

  因此现略示如下:首先善加思惟共不共皈依之理,明晰观想各各所缘、行相,并且发誓乃至未证菩提之间,永不舍弃不共三宝;不仅如此,还需要生起慈心,观视一切众生犹如可爱的独生子;同时看到众生沉沦轮回险处,倍受种种痛苦的煎熬,自己生起难忍的猛厉悲心;进一步,由慈悲二心引发出菩提心,想到:“为了利益这一切如母有情,我要独担救度的重任,把他们安立于大宝佛位,因此我应证得佛果”;缘此菩提心,立誓发愿:“乃至未证菩提之间,永不舍弃菩提心”,如是受愿菩提心;然后,在此愿心策励下,想到:“我当如理学修菩萨六度万行”,而受持行菩提心律仪——菩萨戒。

  其次,受密咒戒情况者,这样祈祷上师佛众垂悲护念曰:

  “上师佛菩萨,恳祈护念我:

  弟子我某某,从于此时起,

  乃至菩提藏,如其三世怙,

  定证大菩提,无上菩提心,

  我今令生起;律仪戒学处,

  摄善法等行,饶益有情戒,

  三者我誓受;佛正法僧伽,

  无上三宝尊,佛陀瑜伽出,

  众戒我受持;殊胜金刚部,

  铃杵及契印,亦清净受持,

  复持阿阇黎;殊胜宝生部,

  悦意三昧耶,每日六时中,

  常施四种施;大菩提所出,

  清净莲花部,外秘密三乘,

  诸法各受持;殊胜事业部,

  具足一切律,清净各受持,

  竭力行供事;无上菩提心,

  我今令生起,为利诸有情,

  我持无余律;未度令得度,

  未脱令解脱,未苏息苏息,

  悉安入涅槃。”如是诵三遍,在第三遍圆满的同时,胜解自己获得殊胜密乘戒。

  作为密乘戒的所依,需要具备清净的菩萨戒,因此“如其三世怙”等四句即是显示受持作为密乘戒的支分——愿行菩提心的情况。如上所说,愿、行菩提心明现生起后,发起如是强烈的欲乐心:

  “因为愿行菩提心是三世诸佛的唯一共行道,所以我应在未证无上大菩提之间,永不舍弃大宝愿行菩提心。”

  同时胜解受取愿菩提心及行菩提心律仪。这样先受愿、行菩提心,而后承许未证菩提之间,永不舍弃,如理守护五部总、别三昧耶律仪。

  受戒时,不可只是鹦鹉学舌般地跟随念诵,应当先了知所要承许的誓言、律仪,缘它们生起不可遏制的强烈希欲心,如所制界,誓死守护。

  五部各自的誓言者:毗卢佛部有六种誓言,乃至未证菩提之间,誓愿承许,永不舍弃,分别为学修三种律仪、皈依三宝。

  不动佛部有铃、杵、手印及阿阇黎四种誓言。

  宝生佛部有四种誓言,即六时学修财施、无畏施、法施、慈施四种布施。

  阿弥陀佛部有三种誓言,分别为受持外在的事部、行部三昧耶,受持秘密的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三昧耶,以及受持三乘正法的三昧耶。总之,是受持三乘四续所包含的一切法。

  不空成就佛部有两种誓言,为守护一切三律仪制戒以及供养三昧耶。

  若详细列出其中的细支末节,虽有无边誓言,但总摄起来的话,则有如是十九种誓言。五部总的誓言者,则有饮食三昧耶、守护三昧耶、依止三昧耶。对于这一切誓言,都要誓愿守护,舍命不犯。至于每条的详细情况,恐文字过于繁多,在此就不解释了。

  依此而行,昔未曾获得密咒律仪者虽不能最初获得,但对于曾获得者,却可令其辗转增长,并且成为最殊胜的修行供养。

  因为上师本尊圣众所思所想,无非是拔济有情超越轮回险怖之处,即便看到一位有情正从轮回深处向上缓缓攀升,他们的心中都充满着无限的喜悦。何况我们现在不仅自己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还至心发誓勇荷重担,独自拯救一切等虚空的有情超越轮回。而且我们还一如誓愿,又承许守护为利有情愿速疾成佛的最上方便——无上的誓言与戒律。试言,我们还有何事较此更令上师本尊圣众欢喜的呢?所以说,依教奉行是最为殊胜的供养。

  这种受持五佛部戒的仪轨源自《金刚顶续》、《金刚空行》、《索布扎》等续部,虽然主要是在坛城灌顶时受持的方法,但阿巴达热等大成就者的论著中,说到在供养上师、坛城本尊圣众时,亦可以此作为受持五佛部戒的方法。宗喀巴大师在《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修法及坛城仪轨》中,也说到供养上师坛城本尊时,以此受持律仪。由鉴于此,在修上师瑜伽的这个时候受持以上两种戒律,大成就者温萨巴父子把它看得是多么重要!

  己三、忏悔等余支修法,分五:庚一、忏悔罪障;庚二、随喜善根;庚三、请转*轮;庚四、请佛住世;庚五、普皆回向。

  庚一、忏悔罪障:

  如是受持戒律后,忏悔罪障者,温萨巴父子说,对照三种律仪的制界,反观自心有没有被那些罪过所沾染,而后修忏悔之法。

  其中对于别解脱戒者,通过开示别解脱戒学处的或广、或略的摄颂,而观察自心是否被那些罪堕沾染。对于菩萨戒者,则是通过《戒律二十颂》以及《根本堕颂》,而观察是否被根本堕罪或恶作罪所沾染。对于密咒学处者,则是通过《上师五十颂》、十四根本堕、八粗罪方面的偈颂而反省内察。根本堕、粗罪方面的偈颂,或依普遍流通的颂文而作,或以佛智大师的《大威德坛城仪轨》中所出的颂文,反观内心是否被根本堕所沾染,如其中说:

  “(1)不谤阿阇黎,(2)不违善逝语,

  (3)如是不怒言,金刚兄弟失;

  (4)何时亦不弃,慈心对有情,

  (5)不舍菩提心,(6)不毁自他宗;

  (7)未熟有情前,不显秘密义,

  (8)不伤自身蕴,(9)不破诸法体,

  (10)常断语音慈,(11)于法不持量;

  (12)不欺具信士,(13)恒时依誓言,

  (14)智慧性妇女,不宣其过失。”

  这些偈颂出自《红阎摩敌续》。粗罪方面的偈颂也和这些偈颂念法相似。这一段偈颂言简意赅、内容清晰。对于致力专修密咒道的人士而言,清净地守护誓言及戒律可以说是未来修道长足发展的基础,因此,如果能这样时常省察自己的身心,尤为难能可贵!

  我们如是反省自心,当知被某某罪堕沾染后,为净治所造的罪堕,当依诸论中所出三种律仪各自的忏法而忏悔过去、防护当来,最低限度也要通过《上师金刚持颂》而对诸堕忏护。

  为净治自性罪,我们要精进不懈于念诵《三十五佛忏堕文》,同时配合礼拜而忏护。

  如《甘丹大宝口传大印根本文·胜者正道》中说:

  “欲见心法性,待积资净障:

  十万百字明,忏堕百礼拜。”

  上地的任何一种胜妙功德,对于我等薄地凡夫,业障深重之辈来说,是那样的遥远,似乎永难企及。看来对于我等而言,切实可行之处,通过《三十五佛忏堕文》净化业障确是一种不容置否的殊胜要点。

  宗喀巴大师父子曾精进于三十五佛的礼忏,由此得以亲睹诸多佛菩萨的圣顔,并且内心也如波涛汹涌般地生起显密殊胜道的证悟。因此,我由衷地祈愿那些真心想修行的人士,应景仰随学宗喀巴大师父子圣洁的懿德贤行。

  本仪轨中所出忏悔文为:

  无始时来不善罪恶等,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类,

  具足大悲面前诚意悔,防护律仪今后不更造。

  其中内涵者:净治罪堕需要具备四力,而通过供养上师的方式,进行具备四力的忏法,即包含在这首偈颂里。

  若具备四力,则能净治重大罪堕,否则不能。因而欲净化罪堕,使之罄尽无余,则一定要具备四力。如《开示四法经》中说:

  “慈氏!若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覆诸恶已作增长。何等为四?谓破坏现行力、对治现行力、遮止罪恶力、以及依止力。”

  此处忏悔文具备四力的情况者:

  “无始时来不善罪恶等,自作教他见闻随喜类”,是说我们从往昔无始旷劫以来,乃至现在,或自亲作,或教他作,或见闻随喜他人恶行类,如是尽其所有的遮罪、性罪,以此作为所缘境,如误食剧毒般生起强烈的追悔心,此乃破坏力。

  “具足大悲面前”具有依止力、对治力两种。因为我们唯寄希望于集摄一切三宝体性的上师能仁金刚持天众,而全身心地皈依他们,再无其它的寄托处,此为皈依;不宁唯是,自己也为了利益有情,希望现证那样的果位。这两点为依止力。

  称叹上师佛众为“具足大悲”者,是激励圣众的大悲而祈祷,此为对治力。

  其后的“诚意悔,防护律仪今后不更造”为遮止力。依照仪轨的表面文字不难理解。

  佛言如果致力于具足四力的忏护,即使定感异熟果的极大罪业,也可令其净化无余,那些不定的微细罪业能得以净化,更何须待说。尤其趣入密咒后,通过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复具本尊瑜伽,进而孜孜不倦于咒道的修持,连四种他胜、五无间等深重的罪堕亦能迅速得以净化,如《密集根本续》第五品中说:

  “有情作无间,如是等重罪,

  金刚胜乘海,于此可成就。”

  其中的上师本尊瑜伽法,对于净治罪堕更具有极大威力。如《大手印明点》中说:

  “如火焚柴薪,刹那成灰烬,

  若令师欢喜,刹那烧诸罪。”

  《金刚手灌顶续》中也说:

  “犹如日月轮,智称世间目,

  如是阿阇黎,许如行者目;

  犹如炽然火,焚烧一切木,

  如是阿阇黎,烧尽无知薪。”

  《文殊口授》中所言“于此合义者”等文,如前所引的那样,是说弟子供养上师时,十方诸佛都安住在上师身中受此供养,由此之力,令弟子的业障得以冰消瓦解。《胜乐根本续》等其它很多续典中所言亦与此同出一辙。

  总之,一切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皆异口同声地大力宣说,若以上师瑜伽为道命,可无比神速地成就佛果。

  所谓“速疾成佛”是说速疾地圆满资粮,速疾地净化罪障。而对于净化罪障,上师瑜伽法有极大威力,这可由教理善加证成。

  我们从往昔大德们的公案中也易明白。据说那若巴不知疲倦地供养、承侍谛洛巴大师,由此迅速净化了业障,最终获得殊胜的大手印成就;仲顿巴用自己的衣服扫除尊者的粪便,由此业障清净,顿时生起大神通,能了知几百由旬内甚至蝼蚁在内的一切生灵的细微思想活动;米拉日巴尊者,上半生用咒术、降雹法杀死许多人以及无数的微小生命,造下极重罪业,但后因值遇玛尔巴上师,精进不懈于承侍上师,终于使那些重大的罪障烟消云散,获得殊胜的证悟。如是等等,在过去高僧大德的传记中,由致力于承侍上师,从而使罪障净化并且证得功德的公案,不知凡几。

  庚二、随喜善根:

  诸法自性远离表显现,虽如梦境一切凡圣善,

  但能显现一切诸喜乐,我等皆以至心作随喜。

  《普贤行愿品》中说随喜五种补特伽罗的善业。五者为佛、菩萨、缘觉、声闻以及凡夫异生。是说我们应对此五种补特伽罗的一切善根皆修随喜。因为除此五种补特伽罗以外,再无其它有情可言,所以所有的善根亦无不含摄在五种补特伽罗的善业里。

  彼中所言五种补特伽罗在此处复摄入凡圣二者中,而修习随喜他们的善业。总而言之,是随喜自他的一切善根。

  如《般若经》中所说,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安住在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世尊,从最初发心无上菩提乃至最后圆成佛果,其间尽所有的一切善根;成佛已,广转无上微妙*轮等尽所有的利生大行;所化有情得沐法雨甘霖,闻思修趣入正法,并依此所生尽所有的菩萨、尽所有的声闻、尽所有的独觉;诸佛示寂后,乃至教法住世、法幢犹竖期间,尽所有的法行佛事;在佛灵骨舍利塔前,人天大众所修尽所有的善根;凡夫异生供养诸佛佛子等尽所有的善根;由此善根之力,所生尽所有的悦意异熟乐果、尽所有的上地妙善功德,如是等出生现前、究竟利乐的尽所有的善根,皆用心摄集度量,修习随喜。

  此处摄集经典中所言的一切扼要,归纳为:

  “……一切凡圣善,但能显现一切诸喜乐,我等皆以至心作随喜。”随喜不要着相,被相所缚,应在三轮清净的智慧观照下,如在《般若经》中广为宣说的那样修习。此处也明了地说到“诸法自性远离表显现,虽如梦境……”。

  如是在三轮清净的智慧观照下,随喜凡夫、圣者的一切善根,由此所积的福德资粮,佛言即令以珍宝充满的虚空界,乃至经劫间,供养诸佛所积的福德犹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般若经》中累篇盛赞,随喜是登地大菩萨的修持要点;对于成就佛果而言,誉其为殊胜的大福德资粮等。

  宗喀巴大师的《证道歌》中也说:

  “不须劬劳积大福,随喜善根最殊胜,

  尤于自己昔造善,若离慢心发欢喜,

  昔善辗转无尽增。为修世尊所宣义,

  复见其它诸多利,心乐随喜诚善哉!”

  庚三、请转*轮:

  殊胜悲智密云千万布,无边众生安乐之林苑,

  为使生长及以久远住,深广法雨唯愿普降霖。

  为了激励上师能仁金刚持本尊圣众的悲心,而如是至诚凄切地祈祷:“无边尽虚空界的一切众生,无一例外,皆欣喜安乐、厌离痛苦。而今生来世一切利乐的源泉,唯是正法。正法又唯赖于宣扬法音的上师。复如《释量论》中所说:‘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37]如果自己尚且不明事理,不知道如何取、舍,更遑论向他人授业解惑了,因此开示取、舍法的一定要是一位了知如何取、舍的人,并且对化机不分亲疏,没有偏颇之心,皆以究竟的悲心开示正法。而智慧、悲心臻至究竟境界的唯是上师能仁金刚持您了!上师啊!为了我等这些顽劣的众生,令善根未生者生,生已永住,辗转增长无尽,祈请上师,永不停息地广转深广两种无上妙*轮。”

  此处复如佛智大师所说的内容,念诵而祈请道:

  “善慧初佛金刚持,普遍内外秘身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在会供等期间,广作时,结合五部的请转*轮也可这样念诵:

  “大圆镜智游戏中,普遍佛部身化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妙观察智游戏中,普遍莲部身化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法界性智游戏中,普遍金刚部身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平等性智游戏中,普遍宝部身化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成所作智游戏中,普遍事业部身现,

  空际悲念诸众生,请转内外秘*轮。”

  此处所言“为使生长及以久远住”一句者,其含义如《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所说,仅从上师处听闻一次教授是远远不行的,而要反复地听闻,尤其在学习五次第道时,为使我们内心生起相应的道证,应先以外、内、秘密及曼遮等供养上师,并至诚祈祷后再听闻教授。

  如果我们仔细地思察这些法语,就会明白其中的内涵是那么的广博,无不开示了道之究竟扼要。

  庚四、请佛住世:

  金刚之身生死本非有,双运自在之王宝箧体,

  如我胜解尽其三有边,但请不般涅槃常住世。

  乃至我们未证无上大菩提之间,我们一定要依止开示无谬正道的上师。若无上师,但凭我们自己,是无法趣入上妙胜道的。思惟此中的道理,让我们以至诚凄切的心祈祷上师:

  “由内心空乐无分的智慧所显现的相好金刚身,是没有生死之相的。愿此金刚身永远坚固地安住在如宝箧般的粗大色身里,而显现在我们这些凡庸之辈的面前。祈愿这个粗大色身亦永不示现涅槃,乃至未证菩提之间,恒常安住,作为我们的依怙。”

  据说“请转*轮”和这里的“请佛住世”二者,我们都要胜解那样祈祷后,上师非常欢喜地答应下来。其中显然有着特别的缘起扼要。

  此处所言的“金刚身”为吉祥密集根本续及其注释的究竟心要。第一次第究竟后,由专住金刚身要之力,可自在收摄极微细的风心,证得喻光明。从喻光明现起第三次第的不净幻身。此身于光明中得以净化,证得清净幻身。清净幻身存在于血肉之躯之外,是一种如彩虹般的身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发光明充满无量无边的世界,化身周遍于无量无边的刹土,随缘赴感,应机示现。即便梵天、帝释等大力天神也难以见其真容,虚空未尽,恒常相续。这种清净幻身即被称为“金刚身”,或为“双运身”。从此身的相续里,将成就具有五种决定性的报身。此处所胜解的是,向具有五决定性的圆满报身祈祷。

  如果我们好好地思惟这些道理,就会深信金刚持善慧法幢把耳传教授书于文字的这些金刚语,确为最殊胜的教授,发掘出了续部大海最究竟的心髓。

  当我们祈请上师永远住世并举行会供时,则连续三遍念诵这个祈祷颂。

  庚五、普皆回向:

  以此所作白净善资粮,回向一切生中永不离,

  三恩至尊上师悲摄受,速疾证得双运金刚位。

  此处观修情况者,如下殷重期切地思惟:“今生我侥幸获得贤善的有暇之身,复有缘值遇上师佛陀,并且有清净的佛法可循之修行。如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光,我应当有意义地度过人生,畅饮上师佛陀慈悲开示的法乳,无论如何都要即生证得上师佛果。因此惟愿以我供养、祈祷上师本尊圣众等的善根之威力,回向未来一切生中,刹那亦不离开上师佛陀,恒常无缺地得沐法雨甘露,复由此之力,迅速圆满一切地道的功德,证得金刚持位。”

  如此回向一切生中被上师摄受的作法是温萨巴大师所传。

  随后,明显观想所缘后,供广曼遮,并在三种大事上作祈请,至诚殷切地祈请:共道及不共道的二次第等得以在内心上迅速生起;遮止一切不顺品,诸如不敬善知识等的颠倒心思;障碍内心生起证德的内外障缘得以息灭,顺缘普皆具足,从而迅速生起圆满道的证悟。

  七支法是大乘修持的大总括。七支复可摄入积、净、增三者中,再摄为积、净二者。至于这七支法一一能净除什么样的障碍?能成办什么样的上上道功德?有何现前与究竟的利乐?如是等细节,虽是那么地重要,意义又是那么深远,但在此也无法全部写出,如广作道次第引导时所说的说法那样,应从中了知。另外,与不共道密咒相联系的特别扼要,亦不胜枚举。

  丁三、以大信敬心祈祷,分四:戊一、通过思惟利益、过患,明显生起信敬心,殷切念诵名号咒策励其心而祈祷情况;戊二、通过随念功德、恩德而祈祷情况;戊三、称诵外、内、秘密、真如功德方面而祈祷;戊四、通过安橛祈祷,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的作法。

  初、《上师供养法仪轨》中说:

  “如《金刚手灌顶续》云:

  ‘应取轨范德,终不应执过;

  取德得成就,执众过不成。’时时保持正念正知,防微杜渐,发誓遮止一切分别上师过失的心。如显密经论、大德法语所说的那样,善加思惟依止上师的功德,不依止的过患。尤应想到这位根本上师,即便仅闻到他的名号也能令恶趣的怖畏荡然无存,即便偶一忆念也能遣除轮回的痛苦。若至心祈祷这位上师,会顺利地赐与一切悉地,这位上师是无欺的救怙处,是三宝的集合体。除此以外,再无其它的指望处,怀着殷切的心情,多番念诵‘米则麻’等而祈祷。”

  其中依止善知识的利益者,经言由如理依止善知识,十方诸佛佛子皆生欢喜;业障迅速得以净化;内外障难不得其便;刹那刹那圆满广大资粮;速获上上道的胜妙功德;来世不堕恶趣;随愿成就等无边利益,最主要的就是速证佛果。

  复如《胜乐根本续》中说:“安住上师身,受取行者供。”是说具誓言的弟子如法供养上师时,胜乐等本尊会不请而来,安住于上师的身体中,享受修行者的供养,令其迅速圆满资粮。

  在前面已引用的《文殊口授》文,也有与此相似的说法,说至尊文殊会来安住于上师的身体里,享受弟子的供养,令其迅速圆满资粮,净化罪障。其它许多续典也是这样宣说的。

  而且,我们不要认为仅是极个别的本尊住于上师的身中,我们要明白,当如理守护誓言的弟子供养开示无谬正道的上师时,十方一切诸佛一定会进入上师身中,如《释续金刚鬘》中,清楚明了地说道:

  “一切佛安住,金刚上师身,

  见者亦获益。未世大勇士,

  以一切有情,天界诸供具,精勤供上师。”

  《时轮》中也说:“尘俗人世间,远离罪障的具德上师金刚持就是我。如果有人对他作损害,这些可怜的生命一定会堕入地狱,又何足怪哉?若令他欢喜,我亦倍感欢喜。对上师的忿怒之火可谓是最邪恶的了。上师悲悯地施予有情寂静解脱的安乐之果,理应成为弟子们顶礼供养的对象。”是说由如理依止上师,将会令诸佛欢喜,速得成就,但如果依止法颠倒错乱,自身无疑会遭受种种不虞之灾。

  《智慧明点续》中也说:

  “导师怙主师,师亦金刚持。

  由师亲传恩,将得殊胜处,

  即世定获得,大印胜悉地;

  十地自在主,由恩亦易得。

  岂有余导师,更胜此上师?”是说由如理依止上师将速获大手印殊胜成就,更没有胜于上师的其它供养境了。

  这些只是代表性地写了些,略示其端倪,而在四部续典中,所作的广大开示,不一而足。

  龙树菩萨的《五次第》中说:

  “加持我次第,说为世俗谛,

  此由师恩得,非余所能知。

  若未能获得,加持我次第,

  于经续诸教,勤劳全无益。

  若得加持我,一切佛本性,

  即于现生中,成佛定无疑。”是说若如理依止上师,赖其恩德,我们方了知双运身的修法,从而即世有望证得。若不依止明眼的上师,任我们如何辛苦地闻思显密经典,皓首穷经,学贯三藏,也不会有成办胜果的方便。

  圣天菩萨的《净化心障》中说:

  “当持其功德,永不观过失。

  上师天中天,精勤修供养。

  金刚持王尊,今现平庸身。

  犹如净水珠,澄清一切浊,

  如是净信珠,净化心珍宝。”

  其中用形象的比喻清楚地开示了若如理敬信上师,会迅速生起证悟。

  《秘密成就》中也说:

  “一切誓言中,供师最殊胜。

  佛宣于宝箧,密集或他处。

  非持非言诠,普住诸有情,

  身语意之乐,无分别无住,

  清净无体性,菩提心当念。

  由师尊恩德,将迅速获得。”

  “上师金刚喜,普施妙悉地。”

  “故尽一切力,恭敬供上师。”是说由如理供养上师,将迅速生起俱生大乐智;若不依止上师,就没法获得,因此应努力地供养上师。

  《智慧成就》中也说:

  “谁具上师恩,彼成真如塔;

  否则凡夫辈,恒为愚痴恼。

  上师为佛法,亦为诸僧伽,

  由师恩了知,故是三宝体。”

  《无二成就》中也说:

  “三界更无他,胜于阿阇黎,

  蒙其恩润泽,证众多悉地;

  金刚萨垛体,诸佛亦顶礼,

  供师无上行,当竭力为之。”

  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不遗余力地多方证成上师是一切贤善资粮的根本,尤其在趣入密乘后,要想即身成就大手印的殊胜悉地,则唯观待上师的恩德,更无它方。

  总之,宗喀巴大师说:“能令学者相续之中,下至发起一德,损减一过,一切善乐之本源者,厥为善知识。故于最初,依师规理,极为紧要。”

  “总一切乘,特于此乘中,不衰损上师誓言,观为佛陀而供养之,竭力以一切方式令师欢喜,摒弃不悦,显然为关键所在。”

  通过上面的种种开示,我们应从内心深处引生对依止利益坚不可摧的定解。

  不依止的过患者,在显密经典中亦不止一次地广为宣说。作为我们的善知识后,若依止法颠倒,如一切显密释论中数数宣说的那样,今世即要感受病魔的损恼,后世又要堕入恶趣,万劫难脱,假使从恶趣中侥幸逃脱出来,亦由于等流果的因素,难得值遇善知识等,饱受如是甚可怖畏、凄惨难言的重大异熟。

  如果错乱了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法,无论如何辛苦地闻思显密经典,坚毅地修各种苦行难行,精进不懈地修习本尊瑜伽等,也不会生起上上道的证悟。如《密集根本续》中清楚地说道:

  “至心谤上师,纵修亦无成。”

  其相应的注释《明炬》中,说衰损誓言者亲近的朋友也不会得到成就。其义是说如一只癞蛤蟆般,同时会秧及自己亲近的一切朋友。

  如是,我们要用分别观察慧仔细地观察其间的利益和过患,权衡利弊,数数思惟,定要让我们生起坚固的定解。如果没有引生定解,那么所言信敬、供养、祈祷上师,也仅仅是言词上的饶舌或人云亦云而已,自然所得的加持亦不过如此,能不慎哉?

  据说,通过思惟过去大德的传记,对于这些道理也有着很重要的启发性。昔常啼菩萨观见上师超过一切诸佛,虽亲见许多佛陀金身,犹不以此为足,仍毫不顾恋身命、受用,虔心依止、供养圣者法胜善知识。由此功德,在数年内,常啼菩萨就从资粮道渐次证入初地,否则,以其他方式,则需要许多大劫的修持。

  仲顿巴曾说过较其它方式的任何祈祷,祈祷尊者的加持力最大。甲域瓦精进不懈地侍奉京俄大师,做背水、生火、扫灰等各种杂活。有一次,他用衣襟兜着灶灰去丢弃时,正走在楼梯上,顿时进入三摩地,亲睹许多本尊圣颜,证得广大无碍的神通。后来,甲域瓦大师教导他人的时候,曾感慨地说:“现在的善知识们似乎并没理解到当初我承事上师即是佛法呀!”

  还说:“若认为另有比上师更好的金刚持或本尊,当知此人得不到什么成就。”如是等等,甲域瓦大师一再郑重其事地指出菩提道次第的一切证悟,唯从上师恩德中获得。

  萨迦班智达也曾说过,他本人也是由不知疲倦地侍奉卧病在床的扎巴尖参大师,而亲见上师即文殊的化现,一切共不共诸悉地亦由彼威神,任运获得。

  温萨巴大师说:“总之,内证量的高低皆是由修习信心的强弱之力所致。因此对于一切悉地的生源——具恩上师,我们唯应忆念他的功德,不可刹那分别他的过失。我们应把此作为教授的要点。我衷心地希望如此的誓愿能够顺利无碍地达到究竟。”此中指出一切功德唯依靠对上师的信敬心而生起。

  续部及诸大成就的论著中盛赞上师瑜伽为殊胜的道命,我们也要在引生定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这个道理。否则,我们仅靠“观师为佛”的只言片语,或稍似用功于少许的所缘法类,是不能领悟此道的扼要的。如宗喀巴大师说:

  “世遍赞说尊长瑜伽者,应知即是如前所说。若一二次,修所缘境,全无所至。”

  如是数数思惟依止善知识的利益,不依止的过患,净修强烈的敬信心,尤应想到这位根本上师,即便仅闻到他的名号也能令恶趣的怖畏荡然无存,即便偶一忆念也能遣除轮回的痛苦。若至心祈祷这位上师,会顺利地赐与一切悉地,这位上师是无欺的救怙处,是三宝的集合体。除此以外,再无其它的指望处,怀着殷切的心情而祈祷。另外,我们可念诵《甘丹大手印加持近传上师祈祷文》及《忆念师恩祈祷文》等日常功课而作祈祷,尤其可依九句“米则麻”祈祷文,念诵百来遍:

  “成就之源牟尼金刚持,无缘大悲宝库观世音,

  无垢智慧帝王妙吉祥,摧伏魔军无余秘密尊,

  雪顶智严善巧宗喀巴,三宝总持能仁上师前,

  身语意三恭敬作祈请,自他成熟解脱求加持,

  赐与共及不共诸悉地。”

  这时观想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心间进行甘露降净,亦从其它资粮田身上进行甘露降净。

  即是观想从上师及本尊圣众身体各部分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无始以来积集的一切罪障,尤其伤害上师的身体、不遵言教、扰恼师心、不信侮蔑等等,总之由依止上师方面产生的一切罪障,以碳汁、墨汁的样子从一切根门毛孔排泄出来,得以净化无余,身体变为晶莹剔透的光明体,一切寿命福德教证功德增长广大,尤其具德上师身语意的一切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

  宗喀巴大师的名号咒祈祷文与续部中所宣甚深密咒有着相同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策励上师本尊圣众,可加持息灭病魔罪障,增长福寿教证功德……成办息增怀伏无量广大的事业,以及普降甘霖,守护霜雹,修持宝瓶旺盛地气等无边作用。即使到现在,甘丹大宝耳传的高僧大德们仍然在实践发挥它的作用。可以这样说,雪山丛中一切众生的福祉亦端赖于这个祈祷文的威神之力,谁曰不然?

  尤其,文殊怙主赐给宗喀巴大师的不共教授,如云:

  “涤尽不净除无知,身广、语明、种子速,

  标帜甚深、经讲说,剑辩、经剑善著述。”[38]如其所言,据说这种开发智慧的殊胜教授亦是在此处修持。

  据说在这些时候,上师能仁金刚持心间种子为共称的“吽”字,而宗喀巴大师心间不共的种子以“玛吽”标志。其中原因者,符合《文殊根本续》中授记宗喀巴大师的句义,如其中说:

  “具慧初字玛。”是授记名号咒的最初字为“玛”。据说,主要以名号咒祈祷文策励上师圣众的上师瑜伽法,乃是宗喀巴大师亲自分别秘密地传授给大成就者文殊海、克主杰、瓦索法王的,后来还亲自传给大成就师法金刚。

  总的说来,宗喀巴大师在此北方弘扬圆满教法的事业,犹如释迦佛再来,有着无与伦比的恩德。如《文殊根本续》的授记及普遍共称的那样,宗喀巴大师即是至尊文殊示现为人身的法身大士,而且还是观世音、秘密主二者的体性。因而在《噶当教典》中,明确地说他是三类怙主的集合身。因此,名号咒祈祷文有外相似、内功德、秘密与三本尊无二无别如此三种情况,由此而有外修、内修、秘密修三种修法,每一种又分三种,总有不共的九种修法。

  另外,还有如《文殊法类》中所说的“寂静洁白持白莲”等多种特别事业聚,详细情况当从善知识处了知。

  戊二、通过随念功德、恩德而祈祷的情况,分二:己一、思惟功德,净修根本信心而祈祷;己二、随念恩德而祈祷。

  己一,分三: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庚一、思惟戒律中所说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多闻宝藏积聚善充盈,

  身披袈裟第二能仁主,持律上座师尊诚祈请。

  《毗奈耶三百颂》中说:

  “具戒、知戒规,悲悯患病人,

  近侍咸清净,财法勤利生,

  观机应时教,赞叹为上师。”

  如毗奈耶中所说,作为一切功德的根本——戒律,上师持戒精严;复于三藏教法,广博多闻,尤其对于开遮止持的界限,成竹在胸,并如法如律地付诸实践;怀着利益弟子之心,对于患病孤苦之人,更是悲悯相助;近侍清净;善于观机逗教等。我们从上师具有如是等功德方面思惟,净修信心而祈祷。

  所言“上座”者,指受具足戒后无间缺地守持达十年之久,善巧毗奈耶,依戒行事等五种功德具备者方称之为“上座”。如律典里的中间偈颂说:“十年持善巧”等文。

  所言“第二能仁主”者,依照释迦佛亲口如何赞叹持律上座的那样而说。如律典中说:“持律之补特伽罗有五种利益:一者四众受教于前;二者教授教诫,不依赖他;三者守护三世诸佛之内在库藏;四者为诸比丘、婆罗门恭敬顶戴;五者为住持正法,学修正法,勤于利生事业。”

  “一者善护、隐藏自所具戒蕴;二者四众现前迎请;三者成为忧恼众生之导师;四者处僧众中,威严无惧;五者依法摧伏邪说异论。”

  “持律者所在之处,吾见其遍布光明;持律者所在之处,吾无复忧虑;持律者所在之处,吾见其充盈非空。”

  律典中说作为堪布、教授师的条件要具备五种功德才行,而其中依止(戒严)、善巧两种功德更是不可或缺。律典中所说的关键之处皆含摄于“功德生源戒海广复深”等这首偈子里。若详细解释的话,内容可就太多了。

  持律者乃圣教之主,如阿底峡尊者说:“我印度中,凡有大事或忽然事,即集诸受持三藏法师,问三藏中不曾遮耶?既决择已,于此安住。我毗迦玛拉希拉(超岩寺)诸师,则于其上,更须问云,菩萨行中不曾遮耶?不违彼耶?安欲根本,随持律转。”

  如是毗奈耶中所说的上师条件,仅戒律清净这一条还不行,还说要具备精通三藏,幢相庄严,熟悉羯磨仪轨等诸多功德。

  因此,我们最初寻找上师时,不能随便找到一位即率尔依止,应寻找一位具相的上师,向他启求戒法、教授,随后恒时观为导师,若从对我们开示教授方面考虑,其实他的恩德犹超过佛陀。我们应数数思惟律典中所说的这些殊胜功德,特别在这样的五浊恶世,我们还能值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具备律典中所说的各种功德,我们的福德因缘真是太殊胜了,以难以抑制的信心殷切祈祷。

  庚二、思惟共通大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堪能宣说善逝之正道,成就十种胜妙之功德,

  所有诸佛血统绍隆主,胜乘知识足下诚祈请。

  如《经庄严论》中说: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

  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大乘善知识条件者,应具备三学,其中调伏为戒学,静为定学,近静为慧学;教证功德超过学人;有大精进,成办二利;于三藏广博多闻,即教富饶;通达诸法真实性;善于向化机宣讲教授;对于一切有情,尤其对弟子心怀慈悲;毫不厌倦地利益所化有情,如是等十种功德。于此恐繁不录,详细情况请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了知。

  仲顿巴尊者说:“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亲友集》中亦云:

  “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

  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

  我们须依止一位较自己功德超胜的师长。其中也不是仅仅在于微不足道的一两种功德超胜,而应是从各方面讲,功德都超胜的一位上师,最主要的是珍重戒法,有大乘圆满道体的教授,且致力于实践修持,这几条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若值遇不懂大乘道要,却信口雌黄,胡乱开示邪道的恶知识,我们自己将会由此堕入邪道,沾染各种恶行,招致种种祸损。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乃法尔如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可知道,盛蒜等恶臭的容器自然就散发着臭味,而盛放冰片、红花等的容器自然散布着芳香。

  开示无谬全圆大乘道体的上师是一切诸佛的血统绍隆人,是诸佛事业的继承人。因而,如前面已说的那样,十方诸佛亦要承侍这样的上师,更遑论上师的弟子。

  因此,我们最初善加现察,多方努力寻找一位无谬开示大乘道的具相善知识,然后不知厌足地启求大乘法乳之恩,意乐加行如理依止,珍爱上师胜过自己的身命,尤其数数思惟弥勒怙主所宣讲的善知识的条件,生起震憾心灵的觉受,修习强烈的信心而祈祷。

  庚三、思惟金刚乘的上师功德而祈祷:

  三门善护慧忍而正直,谄诳俱无咒续善了知,

  二十真实绘画讲说巧,持金刚主上师诚祈请。

  如《上师五十颂》中说:

  “坚稳调柔慧,忍直无谄诳,

  知咒续配制,具悲通论典,

  遍知十真实,善巧绘坛城,

  无碍解密咒,极信根调柔。”

  金刚乘上师的条件者,如其中是说身语意三安住于正念,善加守护;智慧渊博;具有对于损害、难行、甚深法义的三种安忍;对于一切众生心怀正直;远离谄诳;能利用咒术及续典所说的方法配制药物以遮止魔难;悲悯有情;精通一切明处,尤通内典三藏;具内外各十种真实;善巧用线、彩沙绘画坛城;流利地向弟子讲解密咒道;对大乘,尤其对密乘有着坚固的信敬心;恒以正知正念,守护根门,寂静调柔。具有这些功德的方堪为金刚乘的上师。

  如《金刚心要庄严续》中说:

  “二种回遮轨,秘密及智慧,

  分离、和合法,抛食、金刚诵,

  修习猛厉轨,开光、修坛城,

  十种内真实。坛城、等持、印,

  坐、立姿、念诵,烧施、供、事业,

  复摄诸行相,十种外真实。”

  内外各十种真实者,其中十种内真实者:善巧修习护轮而回遮障难;或以绘护轮佩于身上等方式回遮障难;善巧宝瓶、秘密灌顶;善巧智慧、句义灌顶;善巧分离怨敌与其守护神的配合;善巧抛食仪轨;娴熟意念诵、金刚念诵、誓言念诵、轿念诵、明王念诵、忿怒念诵、丸念诵等各种念诵法;若如法修持却未成就时,复善巧于猛厉法迁识仪轨;复善巧开光仪轨;修供坛城,如是共十种。

  十种外真实者:善巧绘画坛城以及内修坛城之法;善巧最初和合等三摩地;善巧手印;善巧右伸、左伸、直、圆、平齐等立姿;善巧金刚跏趺、菩萨跏趺等坐姿;复善巧念诵;烧施;供养仪轨;事业加行;送圣等复摄法,如是共十种。

  其中作为下三续部的阿阇黎须具备十种外真实。作为无上部的阿阇黎须具备十种内真实。

  《释续金刚鬘》第六十五品中说:

  “娴熟息等业,知咒瑜伽轨,

  广学二十仪,赞其为上师;

  净戒施无吝,安忍具胜进,

  日夜乐修持,博慧善工巧,

  种种功德聚,称为具德师;

  内乐密集法,外护声闻行,

  教授随次第,引导众弟子,

  说其为导师。”是说作为密集的金刚阿阇黎,要学修广大佛子大行,戒律清净,而内心修持将护密集二次第瑜伽。

  《金刚帐》第八品中说:

  “具相阿阇黎,其所宣密咒,

  具坚稳深法,行者修得成;

  善巧诸明处,知烧施坛城、

  咒术及开光、抛食达究竟,

  明了十真实;外护声闻行,

  内敬密次第,形色见者喜;

  绘坛及念诵,摧毁根本堕,

  以咒续配制,普济世间乐;

  依如是师已,谁亦不应轻。”此中是说金刚阿阇黎要具备前面所说的条件,尤应不被密咒根本堕罪沾染。

  “三门善护慧忍而正直”等这首偈子所说的金刚上师的条件,显然是依照《上师五十颂》而写的,而《上师五十颂》则是摄集了《幻化网续》、《金刚心要庄严续》等许多续典内所说的金刚阿阇黎的各种条件而写。这首偈子除了词句的排列次序有所不同之外,基本上是按续部的词句,照本宣科。如果我们要想洞悉这首偈子的全部含义,则需要对于诸续部的说法以及诸大成就者又是如何解释的内容,也要了然于心,由此可见其中的内涵是多么的深广。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进入密咒时,应如《释续金刚鬘》第六十五品中所说:

  “犹如磨宝石,淬炼黄金等;

  如是弟子者,观察十二年,

  故尔相互间,一切时观察。”我们不要象饿狗碰到肉一般草率行事,最初应善加观察,于一位具相的上师前祈请摄受。

  又如《胜义穗》中说:

  “诤时上师德过掺,罪过悉无现稀有,

  余德犹应善察已,孩儿当依如是师。”

  由于方所、时运的原因,完全具备续典中所讲的性相之师,我们虽难以找到,但也要寻找具有最低限度的上师。如《释量论》中说:“了知取舍性,及其诸方便,

  许彼为定量,非了知一切。

  随能见远否,要见所欲性。”[39]

  此中是说依止的上师,定应是一位能无谬开示三戒取舍制界的上师。否则,即便传言有如何如何离奇的神变、神通等,亦不足为信。

  《上师五十颂》中说:

  “具慧徒莫依,无悲多忿师,

  不节贪傲心,虚伪好自吹。”是说至心希望趣入密咒的具慧弟子不可随便依止一位上师,尤其不可依止不守清规戒律、放任自流的人。在其它许多续典中亦是这样宣说的。

  因此,虽然有无边思惟上师功德的方式,而在此教授中,但就具备三戒的功德方面思惟,确是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的。

  如《大日如来经》、《秘密总续》等许多续典中说,若欲进修密乘,则要依止一位具足别解脱戒者。

  《释续金刚鬘》中说:“若谁了知如是二十种仪轨的羯磨,他即是众生的上师,称之为比丘金刚持。”此中是说由比丘金刚持担任灌顶阿阇黎。

  《时轮灌顶洛注》中引用的:

  “遍知十真实,三者上比丘,

  中等为沙弥,最下居家士。”

  其中是说比丘金刚持最为殊胜,还讲到举行时轮灌顶时,比丘、沙弥、俗人三者所坐灌顶法座的高低差别事宜,以及正式灌顶时,广略的差别等事宜,说其间的胜劣差别极大,判若云泥。

  《无垢光大疏》中说有比丘金刚持的地方,居士金刚持不能主持灌顶、开光等佛事活动;比丘金刚持不可顶礼居士金刚持等。其中广泛地阐述了对圣教根本——别解脱戒珍重爱惜的情况。其它诸多续部也有如是宣说,就暂且不提了。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师宣示阿底峡尊者的殊胜时,着重地讲了三戒清净的殊胜。有智慧的人士若好好地思惟这些道理,定会对全圆道体的扼要生起极大定解。

  如是我们数数思惟前面所讲的金刚阿阇黎的功德,生起坚固的深忍信心,而猛厉祈祷。

  己二、随念恩德而祈祷:

  “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等文是说往昔无数诸佛应化世间,都没有调伏我们,尤其于此贤劫中的五浊恶世,其它诸佛由于畏难而放弃,如此无依无怙的我等暴恶的有情面前,为我们开示如来贤善圣道的上师,他的恩德和悲心实超过一切诸佛。这样思惟后,我们以大恭敬心殷切祈祷:

  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背道难调浊世众生中,

  如来圣道如实作宣说,圆满大悲依怙诚祈请。

  往昔因地,贤劫千佛在宝藏佛前发心,并选择摄化各自的化土时,其它诸佛对此诤时人寿百年的五浊恶世,谁亦无力教化而无奈舍弃时,而当时受生为婆罗门海尘的释迦牟尼,悲心不忍,发起大心说:

  “我愿独自调伏这些诸佛舍弃的暴恶众生!我愿成佛于人寿百年的诤时!”并立下五百大愿,后随愿应化世间,普度众生。

  虽然我们无缘亲见大悲导师,而我们的大悲救怙主上师,摄集了一切诸佛的大悲之心,为我们开示全圆的无上显密道次第,即使诸佛再现于世间,所讲的法也无过于此了。我们这位上师的恩德与悲心,更无他人所能与之相提并论!这样思惟,乃至未生起身毛竖立、热泪横流的感受前,修习信敬。

  然后诵:

  能仁教日末世转沉西,但于皈投无处诸有情,

  世尊事业广弘能成就,圆满大悲依怙诚祈祷。

  对于我们这些顽劣的众生,大悲释迦牟尼佛亦无能为力,化缘方尽即示现涅槃。再后来,佛所授记的二大车[40]等数不胜数的班智达、大成就者应化世间,我们又没有被教化的因缘,孤独无助地被遗弃在这个浊世中的浊世里。而我们的大悲救怙主——至尊的上师为了我们这些刚强难调的众生,荷担起诸佛的利生事业。诸佛事业中最为殊胜的当为语事业,而大悲上师正是为我们倾囊相授诸佛所宣的一切显密道要。此恩此德,我们什么时候能报答得了呢?

  如是思惟,生起大恭敬心而殷切祈祷。

  随念恩德而修恭敬心时,宗喀巴大师曾说过,可依照往昔善财童子随念上师恩德的祈祷文而作,如云:

  “我此知识说正法,普示一切法功德,

  遍示菩萨威仪道,专心思惟而来此;

  此是能生如我母,与德乳故如乳母,

  周遍长养菩提分,此诸善识遮无利,

  解脱老死如医王,如天帝释降甘雨,

  增广白法如满月,犹日光明示静品,

  对于怨亲如山王,心无扰乱如大海,

  等同船师遍救护,善财是思而来此;

  菩萨启发我觉慧,佛子能生大菩提,

  我诸知识佛所赞,由是善心而来此;

  救护世间如勇士,是大商主及怙依,

  此给我乐如眼目,以此心事善知识。”

  把颂中的善财换成我们自己的名号,歌咏唱诵此颂,乃至热泪盈眶,竭力生起随念善知识恩德的恭敬心。

  在此仪轨处,虽没有直接讲到念诵这些颂子,但在祈祷时,也应思惟这些意思,而生起随念恩德的恭敬心。

  又如金刚持善慧法幢所说的内容而思惟:

  “过去诸佛无奈舍,现在诸佛亦无奈,

  安乐住于十方界,难调孤苦无依怙,

  我等浊世众生前,成办遍智佛事业。

  善慧法幢名号我,随念深恩诚启白:

  为求一偈正法语,无畏跃入烈火坑,

  千颗锐利钉刺身,往昔能仁多难行!

  如今不待多辛劳,经续深广正法乳,

  赖父尊恩轻易得,深恩难酬,一切智!

  因而乃至菩提藏,三门受用众善根,

  为令师喜悉供养,祈垂大悲喜纳受!

  经于无量劫至今,父尊悲悯数将护,

  , 从今复至菩提藏,再无他依,上师尊!

  无论达到何境地,贫儿苦乐善恶等,

  至尊上师您悉知,祈垂悲钩永摄受!

  师尊行为如何现,不生丝毫邪分别,

  甚深上师瑜伽道,愿成夙愿达究竟!”

  然后,仪轨中颂曰:

  供养上师乃至一毛孔,胜过十方三世一切佛,

  赞为我辈无上胜福田,圆满大悲依怙诚祈请。

  诸佛的断、证等功德没有高低之别,皆臻至最圆满的境界,就功德来说,再也没有超过诸佛的了。而对于我们积集福德的福田来说,上师的一个毛孔亦超过十方一切佛。如是思惟修习信敬心。

  如果我们自己能虔诚祈祷上师,他的加持力会超过十方一切佛。即使需要无数大劫成办的佛果,也可由大悲上师的威力速疾成就,因此上师的恩德与悲心是无与伦比的。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作为弟子积资的福田,上师的一个毛孔亦超过一切佛者,如《吉祥密集根本续》第十七品中说:“善男子,譬如十方尽所有之诸佛世尊,诸佛世尊身语意金刚所生尽所有之福德聚,犹不如阿阇黎一毛孔之福德殊胜。何出此言?善男子,菩提心者,为诸佛智慧心髓,为诸佛智慧生处乃至为一切智之摄持处。”

  《桑布扎》亦云:“十方诸佛亦供养具慧阿阇黎,皆因观见圆满大觉及菩萨之福德不及阿阇黎一毛端许,故尔看到诸佛供养菩萨阿阇黎。”

  在《桑布扎》其它译本中说:

  “诸佛菩萨见,上师一毛孔,

  胜过十方佛,及菩萨福德,

  是故供上师。”其相对应的注释《教授穗》中说,无谬开示正道的金刚阿阇黎,尚且是诸佛的供养处,更何况作为他的弟子呢?另外,许多续典中也有类似此种宣说。

  戊三、称诵外、内、秘密、真如功德而祈祷,分四: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己一、称诵外功德而祈祷者,为“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这首偈子。诸位上师对此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从“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到这个偈子间,是称诵外功德而祈祷的情况,“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这一偈子是称诵内功德的祈祷文,“一切智智嬉处所出生”这一偈子是称诵秘密功德的祈祷文,“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这一偈子是称诵真如功德的祈祷文;

  有的认为,从“无数诸佛出现未就驯”到“供养上师乃至一毛孔”间的三个偈子为外功德,“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到“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间的二偈子为内功德,“一切智智嬉戏所出生”这一偈子为秘密功德,“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这一偈子为真如功德;

  有的认为,“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以上的偈子为外功德,“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与“一切智智嬉处所出生”二偈为内功德,“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一偈为秘密、真如两种功德的祈祷文。

  虽有如此多种说法,但就弟子随各自的胜解而祈祷方面上讲,意义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智慧广博的人,通过这些不同的划分法,会使其从不同角度,生起对整个显密道,尤其对二种密乘道次第扼要的理解来。

  不管怎样,此处的祈祷情况者:为了摄受我等五浊恶世中无缘亲见如来金色身的业障众生,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随我们的根性,化现为凡夫的身形,为我们开示圆满的教授扼要,巧施方便,渐次把我们引至究竟的佛地,悲心之切,岂有限量?

  如是修习恭敬心,并诵:

  从于如来三身庄严轮,方便善巧光艳幻网中,

  凡夫身现众生作引导,圆满大悲依怙诚祈请。

  其中所言“如来三身庄严轮”者,诸佛现证菩提时,同时任运成就法、报、化三身,代表这三身的为身金刚种子嗡,语金刚种子阿,意金刚种子吽,以这三个种子字庄严身体。而且到无上密续时,从最胜秘密中所宣“语金刚作为报身”等说法,亦有多种,在此也不便多讲。

  此处的“如来三身庄严轮”文,与“三身无尽庄严轮”、“身语意秘密不可思议”,三者意义相同。

  其中身秘密不可思议者:往昔持力菩萨,从东方“伏敌”世界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并听如来说法。

  持力菩萨为了能看到如来的身量及顶髻端,把自己的身体化现为高八万四千由旬的身量看时,而如来的身体又变为六百八十万由旬,还是看不见如来的身量、顶髻端。

  于是,持力菩萨运起大神变,向上方飞去,经过百千万恒河沙数的佛土,最后到达一处名为“莲花”的世界,定睛看时,而这时,如来的身体更为广大,犹如虚空,他还是看不见顶髻端,不知道身量到底有多高?于是无奈地请问那个世界的莲花王藏佛:“如何才能看到释迦牟尼的身量及髻端呢?”

  莲花王藏佛说,虚空未尽之际,永远无法看到,并且还广为宣说:

  “虚空量几许,佛色亦如是;

  世依怙顶髻,等同虚空界;

  虚空所遍处,身亦如是遍,

  身所遍及处,语遍意亦遍。”等

  语秘密不可思议者:目犍连尊者为了观察如来的梵音究竟能覆盖多大范围,便到达须弥山顶、外铁围山等处,再听时,听到的声音还和原来在跟前的一样。

  于是尊者运用神力,向西方穿过九十九条恒河沙数的佛土,到达光明幢世界,再次聆听时,还是与在灵鹫山坐在如来面前听法一模一样。

  光明幢世界有光明王佛,身高约一由旬,菩萨众身高约半由旬。目犍连正好在那些菩萨的钵沿上走走停停。菩萨众用手抚摸着目犍连,非常惊奇地请问光明王如来:

  “这样微小的生命,却有着比丘的外相,正徘徊在钵沿上,是怎么回事呢?”

  如来说;“这位就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神变第一的声闻弟子,万不可小看他!”

  随后,目犍连亦示现神变,一跏趺坐,即遍满光明幢世界,乃至他又祈祷释迦佛回到这个世界等的详细情况,可参阅《秘密不可思议经》。

  意秘密不可思议者:恒河沙数世界里的一切草木,皆焚烧成灰烬,然后倒入恒河沙数的大海中,经过千年的搅拌,最后捞出来,取出任一灰尘,若请问如来,此一灰尘是出自何方世界?何方区域?乃至是何种草木时?

  世尊即刻以无碍智全部现量观见,能毫不混淆地指出这些一一微小的灰尘,出自某世界,某地方,某草木,以及出自某根,某茎,某枝,某叶,某果……。

  这只是世尊自己在经典中解释智慧的情况时,所列的一个比喻,我们不可认为仅限于此。如《赞应赞》中说:

  “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

  除尊余一切,唯所知宽广。”

  因为佛的智慧顿时周遍三世一切所知法,所以仅形象地比喻佛的智慧等同于所知量、相似于虚空际。而实际上,包括天人在内的一切众生,谁也不能说出佛智的定量标准来。佛的一切种智,周遍一切所知法,即便诸大声缘阿罗汉、地上大菩萨亦不能现前证知,无法测出其量的大小。

  总之,如宗喀巴大师所说:“您身语意秘密的行径,即使大地菩萨、声缘圣众如何观察,也总是一片茫然,更何况梵天帝释等世间众呢?”

  如是身语意秘密不可思议的功德,不仅超出我们的想象,即使在业障清净的异生面前,或境界更高的有情面前,所显现的相好庄严的殊胜化身,我们这些多障众生亦无缘见到。为了我们这些多障众生,诸佛普运无量悲心及善巧方便的幻化,随机示现为如此平凡的血肉之躯,来教化利益我们这些忧苦众生。

  如是思惟,修习信敬心而祈祷。

  这与《释续金刚鬘》中所说的“外护声闻行”义相符合。

  诸佛在浊世示现为凡夫身普度众生,在《二观察续》、《金刚帐续》等许多续部,以及《父子相见经》等许多经部中有宣说。至于其中如何宣说的情况,人多耳熟能详,并且篇幅很大,就不再列举了。

  对此道理,我们也应通过往昔的传记生起定解。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随应所化有情的意乐,也多次示现平凡的形相。如为了调伏指鬘,释迦佛示现为一位普通的比丘;为了调伏葛波那王,释迦佛变化成转轮王,目犍连变化成大臣;为了调伏乾达婆王极喜,释迦佛化成一位普通的乾达婆……如是等等现为平凡的样子作利益有情的事迹,于诸多经典中俯拾皆是。

  己二、称诵内功德而祈祷:

  汝之蕴处界与诸支分,五方如来父母菩萨众,

  忿怒之主自性等皆是,三宝体性恩师诚祈请。

  这位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在我们这些愚昧者的世俗眼光里,虽现出和我们相差无几的平凡样子,但就其内在的蕴处界而言,却并不平凡,集摄了五方佛父佛母、八大菩萨、十大明王等一切三宝的体性。

  这样思惟修习信敬心而祈祷。此中详细情况已在明观资粮田中解释过了。

  己三、称诵秘密功德而祈祷:

  一切智智嬉处所出生,曼达轮围俱胝众体性,

  百部遍主执持金刚王,最初双运依怙诚祈请。

  若依秘密而言,这位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是四续部中所说尽所有的一切坛城的主尊、一切坛城的幻变者以及一切坛城的体性。总之,这位上师集摄了十方无边刹土中一切佛菩萨的悲心智慧,故安其名为“遍主金刚持”。

  这样思惟,令生起强烈的胜解恭敬心而祈祷。

  修成“最初双运依怙”之法者,如克主杰大师说:

  “持命极细水晶宝,清净光明虚空游,

  皎洁月光围绕身,顶礼最初双运怙。”

  是说由专住金刚身要,根本及支分风[41]收摄并融入中脉,渐次显现出喻、义光明;由俱生大乐智及其乘骑成就双运身。又从此双运身的等类相续中,获得称为“双运最初依怙”的报身,具有五种决定性。再从报身的内心游戏中,显现出百部种姓。

  “百部”者,毗卢佛部、宝生佛部、阿弥陀佛部、不空成就佛部、不动佛部,每部又分二十种,如是共有百部。

  百部复摄为五部,五部又可摄为三部秘密,这三部秘密又可再摄为一部大秘密,即金刚持。

  这些道理是秘密中更为秘密之法,是密集的心髓,故尔说此祈祷为秘密祈祷。

  己四、称诵真如功德而祈祷:

  无障俱生喜乐自受用,无别情与非情极遍体,

  远离初边后际之普贤,胜义菩提心汝诚祈请。

  此处又被称为“了义上师”修法,其中内涵者,如克主杰大师说:

  “二现戏论分别融法界,截断三有轮转风流动,

  一切空性俱生胜欢喜,大乐法身之前诚顶礼。”

  我们若欲详细地洞悉其中的奥妙,则需要对下面相关的道理也要明了无余,首先我们要知道轮回的根本是我执,而欲遮止它,则需要证悟真如的智慧,通过持续地修持这种无我慧,并且不与相关的支分脱节,由此就可证得解脱,对此道理应引生非仅虚词浮言的定解;而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知道无上部的不共之法,风息作为轮回涅槃一切法的根本的道理;还要知道要斩断轮回的根本,就要收融能催动分别心的风息,通过截断这种风息的流动,从而使我们能证得一切智的风息得以成办,及由彼力成就大乐法身的道理等。

  这些道理为一切续部桂冠上的明珠,为吉祥密集根本及注释的心法,为六边四理隐含的奥义,为究竟的精华。因此,我们要想领悟这个最极秘密处,就要对一切无上续部,尤其对密集根本及注释的内容,非常熟悉。

  观上师为法身,不仅在密乘中,即在《般若经》中也是这样宣说的,如前面所引的《金刚经》文,就非常清楚。而且,这种说法亦见于多部经典中。

  大成就者温萨巴父子再再称“法身上师”、“了义上师”,并非是师心自用,随欲杜撰的,而是依据如来在显密经典所说的意趣。

  如《般若经》中说:“须菩提,当观般若波罗蜜多为诸菩萨摩诃萨之善知识;须菩提,当观六波罗蜜多为诸菩萨摩诃萨之善知识。何以故?六波罗蜜多者为导师;六波罗蜜多者为大道;六波罗蜜多者为光明;六波罗蜜多者为灯炬;六波罗蜜多者为光芒;六波罗蜜多者为救怙;六波罗蜜多者为修行;六波罗蜜多者为处所;六波罗蜜多者为善友;六波罗蜜多者为洲屿;六波罗蜜多者为慈母;六波罗蜜多者为尊父;六波罗蜜多者,为令了知、证悟无上正等正觉而住世。”

  《般若经》付嘱品中说:“总之,阿难,正如吾为汝之导师,般若波罗蜜多亦为导师。”如是等等广为开示。

  我们不仅把果位般若波罗蜜多——一切种智观为上师,即使道位时的六波罗蜜多也应观为我们的上师、导师。如各种般若论典中普遍称它们为“内在的总持经师”。而且“了义上师”、“了义本尊”等的说法,随处可见于《吉祥密集根本续》及其注释的六边释里。

  言“俱生大乐智是一切情非情世间的主尊”,或言“俱生大乐智周遍一切情非情世间”等语,我们是极难窥其堂奥的。但我们若没有领悟,又极难以登堂入室,对于无上部的道命,永远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反之,我们若能领悟,则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由于这是续部究竟的心要义,非常需要作一下清楚明了地解说,以便遣执荡疑,可是象我这样一个愚钝之人,在此稍微所作的解释,也只不过是跟随上师的言语,鹦鹉学舌而已,光靠我个人的力量,岂能分辩此中的秘密处呢?因此,权为抛砖引玉,希望那些洞悉续部奥义的高僧大德们,进一步详细地分析阐述这些金刚词句。

  如此秘密之处,我们若仅依靠引用几部经典,或思辨理路的善巧是无法略知一二的,唯由依赖上师的恩德才能了知。如《二观察续》中说:

  “俱生非他诠,何处亦不得,

  由依上师尊,我由福了知。”

  金刚持善慧法幢也说:

  “俱生大乐非他诠,何处亦未曾获得,

  由依师足听尊言,现前了知恩无比!

  至尊善慧法幢我,诚心忆念大恩惠,

  三门净信勤祈请:离障俱生空乐智,

  加持令我速生起!”

  戊四、通过安橛祈祷,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的作法:

  三次殷切祈祷:

  汝是上师,汝是本尊,汝是明妃护法尊,

  从今为始,乃至菩提,终不舍师求余依,

  今生中有,乃至未来,愿以悲钩恒摄受,

  度二怖畏,赐诸悉地,作毕竟友护障碍。

  此时观法者,我们观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为摄集无余三宝的体性,再无其它的寄托处,全身心地投入祈祷。

  据说,这时我们可观想自己紧紧地抓住上师的脚,放在我们的头顶上而祈祷。如是怀着凄切至诚的心祈祷道:

  “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啊!您摄集了十方一切诸佛的大智大悲为一体。您为了救拔可怜的我,脱离轮回、恶趣的险怖深渊,并把我引导到解脱、一切种智的康庄大道上,随机化现为上师的形象,出现在我的面前。从今以后,乃至未证菩提之间,除了您,我再也没有其它的寄托处了,祈愿上师您一路引导,直至令我到达究竟的佛地。

  您的本来面目为三宝的体性,只是权现为上师的相貌,因此祈愿您速速地救护我,远离一切轮回、寂灭的两种怖畏。

  您摄集了一切本尊的体性,因此祈愿您速速地赐与我,殊胜共通的一切悉地。

  三处一切的勇士、空行,亦无不是上师金刚持您大乐智慧的幻化。您是空行的主持,摄集了一切空行的体性。因此祈愿您在我未证菩提之间,作我速速进修圣道的善友。

  八大寒林、二十四境的男女护法,亦是上师金刚持您善巧方便事业的幻化,您摄集了一切护法的体性。因此祈愿您在我未证菩提之间,守护内外的一切违缘障碍。

  总之,不管在今生,还是在来世、中阴界的一切时处,我再无其它的寄托处,更胜于上师金刚持您了,祈愿您用悲悯的钢钩牢牢地抓住我,加持我永不舍离上师您的摄受。”

  这样三次至诚安橛祈祷后,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之法者:

  以此三返至诚祈请力,从于上师身口意三处,

  甘露三种光明白红蓝,次第及依顿时入我身,

  我身三处渐次及顿浸,四障涤除清净四灌顶,

  成就四身化出师第二,欢喜宛若融会求加持。

  观修情况者:我们三次凄切至诚地祈祷后,上师能仁金刚持深生欢喜,从顶端嗡字降下白色甘露流进入我们的顶部,由我们的身门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平庸显现的贪著心得以净化,我们获得宝瓶灌顶,并胜解我们拥有了成就化身的力量。

  从上师颈部阿字降下红色甘露流进入我们的颈部,由我们的语门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执着风咒异体的贪著心得以净化,我们获得秘密灌顶,并胜解拥有了成就报身的力量。

  从上师心间吽字降下蓝色甘露流进入我们的心间,由我们的意门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碍任何显现皆为空乐的垢染得以净化,我们获得智慧灌顶,并胜解拥有了成就法身的力量。

  从上师的三处三字同时降下白红蓝甘露流进入我们的三处,净化我们三门共同的一切罪障,我们获得词句灌顶,并坚固胜解拥有了成就双运果位的力量。

  若简略言之,可如上所述。

  若为了明了四种灌顶各自的含义,稍微广作的话,如前三次殷切祈祷后,我们应想到,我们若希望由趣入密乘道速获双运身,定应祈请四种殊胜灌顶以成熟双运身。

  尤其观想,我们内心殷切地祈请宝瓶灌顶时,从上师能仁金刚持心间发出光明遍照十方,迎请十方一切佛父佛母降临面前虚空。当上师能仁金刚持示意作灌顶时,安住虚空的慧眼母等明妃,在我们自己的上空,撑持伞幢,轻歌曼舞,丝竹箜篌,天乐齐鸣,芬芳天花,降若雨下,她们倾斜地持着白色宝瓶,瓶内盈满菩提心甘露,进行灌顶。色金刚女等唱诵起吉祥的歌曲,忿怒明王守护在四方四隅,驱赶各种妖魔。并诵咒曰:

  “嗡萨瓦达塔嘎达阿布克嘎达萨玛雅喜耶吽。”

  水从我们顶部汇流而入进行灌顶,甘露充满身体,从无始生世以来,身门所积的杀生、偷盗、不净行等一切罪障,尤其执著身体为凡庸的显现贪著方面的一切垢染得以净化,身体成为晶莹剔透的光明体,并且非常清晰地显为本尊身。剩下的水从顶端溢出来,形成以上师为体性的不动佛,作为顶严。

  由此,我们获得宝瓶灌顶,最主要的是净化了我们过去所积的三种身业垢染,并使我们生起以后再也不作的防护心;还洗涤了我们总是执着身体为凡庸的贪著垢染,从而净化了身金刚;并且使我们有了自在修持生起次第以其支分的权力;拥有了成就果位化身的特殊力量。

  我们这样观想后,最后胜解灌顶天亦融入我们的身体里,加持我们的内心。

  然后,我们再次向上师能仁金刚持,怀着强烈的胜解恭敬心作意祈祷为我们作秘密灌顶。由此,从上师金刚持与金刚界自在母的和合处及心间发光,遍照十方,迎请十方的佛父佛母,从上师顶部进入,融化成菩提心,从上师金刚持双尊和合处降下无量白红甘露,从一切身分中降下甘露流,融入我们的身体,身体被甘露充满。尤其无量白红甘露进入我们的颈部,由此无始以来语门所积的妄语、离间、恶语、绮语等一切罪障,特别是显现风、咒为异体的贪著垢染得以净化,身体成为晶莹透明的光明体,尤其通过加持气、脉、明点,我们有了自在修持净不净两种幻身的权力,拥有了成就果位圆满报身的特殊力量,得到秘密灌顶。如是思惟修习欢喜心。

  然后,我们向上师能仁金刚持,以殷切的胜解恭敬心作意祈祷为我们作智慧灌顶,由此从上师金刚持的佛母金刚界自在母身中现出同样的第二尊佛母,融入我们自己所现双尊中的佛母中,与其等持而住,渐次获得喜、胜喜、殊喜、俱生喜[42]。在俱生喜时,遮止了分别心及能动的风息,专心等住于息灭一切戏论的真如空性中,坚固胜解我们现证了大乐光明法身。

  能于一心上修成色、法二身的无上不共道,即世成就双运的殊胜近取因,即是大乐光明。因此,宗喀巴大师曾说,修习此道时,若能生起俱生喜最好;次者,若能生起生起次第的溶乐,亦可在此基础上修习;如果还不能,至少也要在文字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内心变动的觉受,对于甚深密乘道尽力熏染贤善的习气。

  如是,我们获得了智慧灌顶,由此无始以来,我们意门所积的贪、嗔、邪见等一切罪障,尤其障碍任何显现为空乐的垢染得以净化,有了自在修习光明道的权力,还拥有了成就果位大乐法身的特殊力量。如是思惟修欢喜心。

  然后,我们向上师能仁金刚持,以强烈的胜解恭敬心作意祈请为我们作第四词句灌顶。这时上师能仁金刚持为我们介绍第四灌顶双运的含义说:

  “你在获得第三灌顶时,自身显现为本尊的同时,又有着内心俱生喜对于真如义的定解,二者共同存在。由串修这种境界,最终现证身心二者体性无二无别的智慧双运位。何种身心二者双运呢?一者为由风心成就的智慧圆满报身与其所现的明妃共相和合的身体;二者为俱生喜与空性趣入一味的一切空性光明心。智慧双运位就是实际意义上要得到的第四灌顶。”

  上师能仁金刚持无比欢喜地化现出第二尊相同的身体融入我们的身体,由此之力,从无始以来我们所积的一切三门罪障,尤其二现错乱的习气得以净化,进入光明空性中。然后如鱼瞬间跃出水面般,从光明中刹那现起双运本初怙主身,坚固胜解上师能仁金刚的身语意与我们的三门无分别地融合为一味。如是尽力在这种定境中等持而住。

  这样我们获得了第四词句灌顶,三门罪障习气得以净化,有了自在修持双运道的权力,拥有了速疾成就果位双运金刚持的殊胜力量。如是思惟修欢喜心。

  如前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的广法,是住于胜乐、密集、大威德三尊合修瑜伽而修的,要不然,也是共同的修持法。

  如果是专修大威德金刚瑜伽,资粮田主尊又是大威德金刚的行相,我们则要观想从上师大威德身体五处安住的五部大威德中,分化出相同的五部大威德进行宝瓶灌顶等。此中受取四种灌顶的差别,我们应当了知。可依温萨巴大师在《大威德金刚上师瑜伽法》中所说的方法而作。

  如果资粮田主尊为不动金刚,专修密集瑜伽者,受取四种灌顶的情况,或如上面所说,或如《密集坛城仪轨》中所讲的不共受取法而受取。可依金刚持善慧法幢在《密集上师瑜伽》中所说的方法而作。

  如果资粮田主尊为胜乐金刚,受取四灌的不共法可依温萨巴大师在《胜乐上师瑜伽》中所说的方法而作。

  这些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法,是宗喀巴大师的耳传教授,只是由温萨巴父子把它编叙成文字,因此我们应当深信这些实为宗喀巴大师的教言。

  通过上师瑜伽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之法,一直受到宗喀巴大师乃至温萨巴父子的高度评价。我的恩师亦一再教导说,它对于在密乘道上熏染贤善的习气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可或缺,我们应反复地修持,最低限度也要每天一遍,不可间缺。

  如是受取四种三摩地灌顶后,我们自己变成双运本初怙主——金刚持,在这种状态中,持诵咒语;

  或者,明显观想上师来到我们的心间,与极微细风心无二无别,在上师金刚持的心中日轮上,吽字周边围绕着咒鬘,右旋而立,如灿烂明亮的灯焰排列一般,并发出朗朗的咒音。咒鬘及吽字放光,遍照十方,光明普照一切器世间,净化了一切不净垢染,一切器世间转成无量宫。再次放光照到十方六道一切有情,净化了他们各自的罪障,使之皆转成金刚持身,我们自己和其它有情显现为本尊的心间咒鬘收放光明,并观想降下诸佛佛子的加持,在这种状态中持诵咒语。

  所念的咒语,最初为上师的名号咒。我的恩师这样说,开始念“嗡阿古汝舍玛底扎那舍得吽吽”,并向弟子开示此中的观想情况。而且不仅仅在正修期间,即使在座间也要念诵此咒。然后,尽量多地念诵释迦牟尼的心咒“嗡牟尼牟尼麻哈牟尼也莎哈”。然后,念金刚持的心咒“嗡阿班者打热吽吽”。最后念“嗡阿吽”。

  其中念诵上师的名号咒有着极大的加持力。如佛智大师说:

  “称诵、祈请上师的名号咒比祈请一切佛的加持力都大。”

  另外,在往昔大德的法语或公案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随处可见。

  当然,上师名号咒加持力的大小,还依赖于弟子自己的信心。如果弟子方面,毫不造作地至心看待上师乃一切诸佛的集合体,这时,就上师方面,不管其证量高低,这位弟子都可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祈祷上师会较祈祷诸佛更快地产生加持感应。

  但如果弟子没有信心,上师即使是古佛再世,也不会有什么加持,如博朵瓦《蓝色手册》中说:

  “上师加持力的大小,并不在于上师,而唯依赖于弟子自己。如果弟子没有感恩心、深信心,即使文殊、观音大士亲现其身,对他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但弟子如果怀着深信、恭敬、报恩的心,即使上师的功德并不圆满,也会得到极大的加持。”

  过去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婆,对一位已圆寂的阿罗汉很有信心。后来某一天,有个人送她一枚犬牙,却说是那位阿罗汉的牙齿,老太婆亦毫不疑问地接受下来,并恒时供养并一心一意地祈祷。最终感应道交,有一天,这枚牙齿大放异彩,瑞相纷现,涌现出许多舍利来。老太婆也证得很大的成就。

  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如果我们仔细地思惟过去这样的故事,也能令我们生起定解来。

  佛经言若能念诵一遍释迦牟尼佛的陀罗尼咒,亦能净化许多万劫所积的罪障。《密集根本续》及其各种释续中,广赞金刚持陀罗尼咒是修成殊胜成就的最上方便。“嗡阿吽”三字是诸佛身语意的心要,有着四续部中尽所有甚深陀罗尼咒的威力,能成办其它一切陀罗尼咒所成办的息增怀伏事业。不仅如此,《密集根本续》第十品中这样说,如果生起次第的瑜伽士,修息增怀伏事业时,虽经多方努力还未成功时,则可通过这三字策励诸佛佛子,定能成功。向内殊胜专注的圆满次第瑜伽士,不仅通过这三个字能成办一切息增怀伏事业,还可修习由此三字与风息结合的金刚念诵,由此之力,即可迅速证得大手印殊胜成就。因此,这个密咒王——三字金刚念诵法,在《密集根本续》第十三品中被广赞为随欲赐与胜共悉地的如意宝念诵法。据说此乃上师瑜伽的心要,上师应详细地开示诸种教授扼要。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温萨巴父子以及善慧法幢大师的法语,其中显然有着许多殊胜的教授扼要。因而,在此我衷心地期愿,那些愿以文殊怙主耳传教授为毕生修持心要的人士,不可仅满足于知道如何念诵《上师供养法仪轨》而已,也不可只是为了满足猎奇的心理,一味贪著地寻找究竟的教授扼要在何处,而应努力地通过教理生起坚固的定解,然后心无旁骛地修持。

  恭敬顶礼无缘大悲的至尊上师!祈愿哀愍摄受!

  丁四、净修显密全圆道体并祈求加持,分二:戊一、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理;戊二、依止后,如何修心之理。

  戊一、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理者:

  我们处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如理依止开示正道的善知识,会使我们迅速获得佛位,现前没有病魔的侵扰,心想事成……有如是等等佛所说的无边利益;反之,若依止法颠倒错乱,愚昧地造下诋毁上师等罪行,经言其惨烈异熟犹超过无间重罪,死后,要无尽期地漂泊于痛苦的恶趣,现世也会遭受种种病魔的侵害……有如是等等殃及现后二世的无边祸患。

  我们对此应反复思惟其中的利益、祸患,务必生起坚固定解,发起精诚的欲乐心如理依止善知识。然后,我们再数数地思惟亲眼所看到的上师的功德,比如信戒定慧等,或者经中所说的种种功德。尽力令我们的心执持上师的功德。总之,我们应想到,我们的上师是大觉世尊为了引导可怜的我们,权现为善知识的样子而来到我们身边,万不可产生观察过失的心,用多种方法务令生起思惟功德的心,乃至我们未生起净信之间皆应如是修习。

  然后,我们思惟如经中所说,上师过去未来对我们施与的种种恩德,乃至未生起大恭敬心之间,皆应如是修习。如宗喀巴大师说:“如是能生,若现若后,一切善乐,最胜福田。于其四季,一切时中,常恒无间,堪种一切,善乐种子。复应于此,如经说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极堪惜!”

  又说:“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43]

  我有幸值遇如此的殊胜福田,却没有植下现后二世利乐的根本——善法的种子,而不知珍惜地漠然弃之,纵观这种麻木不仁的行为,我实在是太愚痴了,心智已可悲地腐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一切利乐的沃土,一切善乐的根本,一切功德的基石,就是古佛再来的善知识啊!我当以身体承侍、语音赞叹祈祷、财物供养、依教奉行令善知识欢喜。祈愿大悲上师您在我未证菩提之间欢喜摄受。

  我们这样思惟后,殷切祈祷:

  福田正士至尊上师前,诚谨供养作白祈请力,

  愿汝利乐之本依怙尊,喜怡自在摄受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的身体各部分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从无始以来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阻碍意乐加行如理依止善知识的罪障得以净化,身体变成晶莹透明的光明体,一切福寿教证功德得以增长广大,自他一切有情相续上生起观上师为佛的信心,随念恩德的恭敬心以及能以三种方式令师欢喜的殊胜证德。

  戊二、依止后如何修心情况,分二:己一、以共通道修心;己二、以不共金刚乘道修心。

  己一、以共通道修心,分三:庚一、共下士道修心;庚二、共中士道修心;庚三、学修上士道。

  庚一、共下士道修心,分二:辛一、生起追求后世的心;辛二、开示后世安乐的方便。

  辛一、生起追求后世的心:

  在这里,暇满与无常的两类所缘,合为一处修习,是依照文殊怙主传授给宗喀巴大师的不共教授而作的。文殊怙主把一切教言摄为三主要道而教导宗喀巴大师,是说出离心、菩提心、甚深中观见三者含摄了一切佛经的内容。

  其中修出离心的方法分两种,一种为遮止现世贪著的方便,另一种为遮止后世贪著的方便。

  其中遮止现世贪著的方便者,如云:

  “暇满难得寿短促,串修能遮现世贪。”[44]此中即是把暇满和无常二者合于一处修习的。

  而在广略道次第中,暇满的所缘在前面另外单独提出者,是因为,龙树菩萨所造的《集经论》,以及寂天菩萨所造的《集学论》、《入行论》这三部论著,把一切教言归纳入一个修持体系上循序修习,而在这几部论中,暇满的所缘类都是在前面另外单独提及的,广略道次第只是随顺这些大车的论著而作的。实际上两种说法并不相违,着眼点是一致的,道次第广论中就明确地说到二种所缘类合修的情况。在本教授中,金刚持善慧法幢作了二种所缘的合修法。我们由《觉受道歌》也可了知,这就是宗喀巴大师的意趣,如其中说:

  “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

  难得易失似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徒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

  瑜伽士我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这些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当然不是指“暇满义大”、“速疾坏灭”难理解,而是指对于道之数量、次第以及由修各个所缘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极难了知。

  为了对金刚持善慧法幢的不共教授生起深切的信心,在此稍示拙见,以达抛砖引玉之效,望有智慧的人士进行更深一层的思索。诸位善知识亦当广为开示其中的精微之处。

  正修所缘法者,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无始旷劫以来,我无奈地漂泊于三界轮回,尤其无尽期地沉沦于三恶趣等无暇的黑暗险处。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得到贤善的人身,复值遇显密圆满的圣道。这次由于上师的悲心,我侥幸获得这样殊胜“暇满”的身体,有智慧明了善恶的取舍,有闲暇修持清净的正法,是谓“暇”,又圆满具备修法必需的内外顺缘,是谓“满”。这样的身体有着极大的意义,不仅暂时的人天身,以及尽所有的轮回富乐由它能修成;即便究竟的解脱及一切智的胜位,也可由它成办。依此暇满具足的身体,即可在短暂的一生中成就双运金刚身,哪怕以如意宝充盈的三千大千世界也难以形容它意义的深广。

  如今在偶一得到人身的这个大好时机,若我不努力受取心要,浪掷光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何日复能得此?人身难得,比起把芥子叠立在针尖上、撒大豆沾附在水晶墙面上还要困难啊!以此比喻说明了,从三界六道中,我再也不可能获得这样修法顺缘具备的身体。

  而且经言要获得这样的身体,其主因是清净戒律,还需要其它的多种因素。凭我自己的能力状况,尚且不能生起清净的意乐心希望严守戒律,更何况戒律的清净无染呢?因此,在如今侥幸获得一次暇满身体的时候,我若不好好把握,凭我此身行素,以后是万万不可能再获得了的。这样思惟尽力令心变动。

  偶一获得的暇满具足的金刚之身,我刹那间也不应虚度,而应依之受取心要。而受取心要之法者,首应永远依止上师佛,专心致志地修持他所开示的胜乘教授心要,即生即世一帆风顺地证得无上佛果。如是思惟生起强烈的欲乐心。

  然而,若不从现在当下就努力修持,这个身体却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定会死亡。而死亡一旦到来,内外任何因缘都无法遮止。况且,我的寿量没有额外的增加,却刹那刹那迅速地衰减。即在白驹过隙般短暂的生命光阴里,内外种种的散乱又令我无暇修习佛法。尤其在此南瞻部洲,寿命极其不定,死缘众多,活缘稀少,身命危脆,犹如风中残烛。或许今天我就有死去的危险,如果今天死去,亲友、身体、财产对我又能有什么好处?临终时唯一能帮助自己的,那就是佛法啊!因此现在我要修习一种清净的佛法。而且这种法要集摄一切心要,所以我应当通过修持甚深道上师本尊瑜伽法,以受取胜乘教授的心要,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作到。

  如是思惟并殷切祈祷:

  偶一获此有暇十圆满,最极难得速灭如实知,

  现世无义所作不唐捐,愿取具义心要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体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罪障,自他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辛二、开示后世安乐的方便: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圣众的状态中,如是思惟:

  我这个偶一获得的暇满身体,会迅速地坏灭,而死后何去何从,自己没有一点自由,完全是在黑白业力的支配下去投生,这可是佛金口所说。但看我现在的行为,将别无选择地投生恶趣。如果堕入三恶趣中,犹如钻入痛苦炽烈的火坑,寒热饥渴,劳役驱使等无边的痛苦,让我何堪忍受?在那个充满险怖的地方,想找个救护处也难以觅到,到处弥漫着无助与悲哀。因此,我现在就应当寻找一位救护处,能从那些怖畏中救护自己。而除了三宝能拔济自己脱离轮回之外,在此轮回旷野中,是不会有其它的救护处的。

  因此,我至心地皈依期待上师三宝,再无其它的指望处,无论我未来的际遇是顺是逆,唯您是从,唯您知晓。皈依后,我当舍命守护学处,尤其我明白,如果不遵照世尊教言,不努力于黑白业的取舍,是无法从恶趣怖畏中解脱出来的,因此我应三门恒常安住正念,如理精进地止恶行善,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修行。

  如是思惟后而殷切祈祷:

  由怖恶趣痛苦炽烈火,一心皈投三宝救护尊,

  诸恶断除众善资粮修,精进不懈能作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庚二、共中士道修心,分二;辛一、生起追求解脱的心;辛二、学修解脱道。

  辛一、生起追求解脱的心: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圣众的状态中,如是思惟:

  我皈依了三宝,并谨依世尊的教言,努力于黑白业的取舍。依此,我虽能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出来,获得善趣的身体,但由于没有从轮回中究竟解脱出来,仍没有超出痛苦的自性。因为不管你生于有顶乃至无间,只要是三界轮回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处于惑业的控制范围里,就会无奈地被苦苦、坏苦、遍行苦三苦不间断地煎熬,任作何事都超不过痛苦的性质,因此,我应当如牢狱中的犯人迫切希望从中逃脱那样,对浩淼无际、深不可测的轮回苦海,深生厌倦,生起强烈地追求解脱的心。

  对苦苦的厌离心,愚昧无知的畜生也会生起。外道仙人也有对坏苦——有漏之乐受的厌离心。仅有这样的两种意乐还不是够量的希求解脱的心,还需要一种厌离心,真切地厌倦被惑业主宰的舍受,看到有顶的等引之心亦不出苦性,一切轮回犹如炽烈的火坑,生起希望从中解脱的强烈心愿,方为具量,祈愿上师本尊加持自己得以生起。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业及烦恼惊涛狂翻覆,三苦众鲸恒时相侵扰,

  无边惊怖生死汪洋中,猛利解脱心生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体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辛二、学修解脱道: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我由思惟轮回苦性,从而产生内心变动的觉受,生起强烈追求解脱的出离心。那么,如此纯然苦性的轮回之根本,究竟是什么呢?

  如《释量论》中说:

  “有我则知他,我他分执嗔,

  与此等相系,生一切过失。”

  原来,这一切轮回的痛苦是由惑业之力引生的,而惑业的究竟根源则是俱生我执,因此应生起如是的定解,追根溯源,轮回根本就是我执呀!而要遮止我执大魔,就应当生起领悟空性的智慧,把我执的执著境连根拔除。而要生起这样的智慧,又需要心能专住一境的坚固三摩地。坚固三摩地,它又依赖戒律的清净。要想戒律清净,则要严加关闭产生罪堕的四种大门,即无知、不敬、放逸、烦恼炽盛四门;由正知、正念、有惭、有愧,时刻提防,刹那不让烦恼盗贼劫持戒律的财宝,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修行。

  如是思惟后,殷切祈祷:

  犹如难忍牢狱轮回此,视若晏居林苑倒见断,

  三学圣法财藏正受习,擎举解脱胜幢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此处“三学圣法财藏正受习”中的“三学”已说。

  其中的“圣法财”者,是指信、戒、闻、施、惭、愧、智七种圣法财。它们各自的内涵,以及如何付诸实践等事宜,虽有着很多重要的地方,但由于要说的过多,就不广解了。

  开示共中士道的这两个偈子,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宗喀巴大师的究竟意趣,开示了思惟苦谛轮回的过患、集谛轮回流转次第的方法,还开示了为获得灭谛解脱,学修道谛的情况,其中涉及到三学的次第、体性,以及现阶段主要学修戒律的情况。

  如果详细解释,内容非常广博,书不尽意,暂且搁笔。

  庚三、学修上士道,分二:辛一、发菩提心;辛二、发心后学修菩萨行。

  辛一、发菩提心,分四;壬一、生起大乘的根本——大悲心;壬二、由修心七义广释自他等换修法;壬三、增上心、菩提心修法;壬四、受取愿心、菩萨戒法。

  壬一、生起大乘的根本——大悲心:

  菩提心教授的法主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拥有两种大车轨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教授,即七因果修心法及自他等换修心法。我们不管以哪种方式修习,佛在多部经典里,一再唱言大乘道的根本是大悲心,如人的命根一般,大悲心是大乘道的命根。还说一切大乘道住于大悲,以大悲为根,若无大悲,任何大乘道皆无立足之地。

  如经中开演的那样,龙树菩萨也在多部论著中说到这种观点。月称论师也在《入中论》中,说大悲心对于趣入大乘道来说,初中后三个阶段都无比重要。可以说,一切大车轨师无不认同这一观点。

  而要生起大悲,一定需要悦意慈作为前行,在这一点上,一切大车轨师亦皆认同。但用何种方便生起悦意慈呢?则有两种不同的教授。

  《般若经》中是说把有情观修为亲人,令生起悦意慈。随行此经的月称论师、月宫论师、莲花戒论师等,通过观修一切有情为自己的母亲,念其恩德,而令生起悦意慈。尤其在《中观修次篇》中,莲花戒论师广为解释如何在内心上生起的情况。

  《华严经》中,则开示了通过多方面思惟我爱执的过患,他爱执的利益,以修成悦意慈,从而令生起大悲的情况。随行此经的寂天菩萨,在《集学论》、《入行论》中,着力提出来广为阐释。在《中观宝鬘论》、《菩提心释论》、《如意宝梦漫言》中,龙树菩萨也有所开示。

  在这个上师瑜伽教授里,金刚持善慧法幢,把两种大车轨教授融合为一体进行修持,开示了最初依靠知母、念恩、报恩三者令生起悦意慈及大悲心;然后通过思惟我爱执的过患,他爱执的利益令生起更坚固势强的悦意慈、大悲心,并以多种方式修自他等换;最后由这些所缘法类的力量修成增上心、发起菩提心。

  世尊的密意,经由诸大车轨师的阐释,所开显的那些圣道的密要,我们是极难通达的。而由金刚持善慧法幢,在宗喀巴大师耳传教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掘出诸大车轨师的究竟教授扼要,进行全方位地教导,我们对此情况若获得定解,定会生起对此上师瑜伽教授的不共的深切信心。

  那么,在此我们修习所缘行相的情况者,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我通过思惟暇满难得、死殁无常、深信业果以及轮回过患等内容,生起了对一切轮回的厌离心。在此出离心的策励下,如果我如理地学修三学,虽然我能从轮回中独自解脱出来,但眼睁睁地看着无始以来慈恩呵护自己的母亲,蹒跚受苦于轮回的险谷,我却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只是独善己身的话,那么,扪心自问,任我如何地证得解脱,也只是可羞可耻的下流之辈。况且,就我本人而言,也只会堕入小乘,不会证得永尽诸过、万德庄严的佛果。以后,无论诸佛悲心的光明如何策励,我也很难进入大乘。由此看来,不管从自利,还是利他哪个方面考虑,我都应最初进入大乘道,而且应当从现在就进入大乘。

  大乘的入门是大宝菩提心。要想生起此心,则需要生起大悲心为基础。依次类推,还需要生起悦意慈,修一切有情为亲人,因为最亲的人当推为母亲,所以还要生起知母的心,它又依赖于生起等舍心,由此看来,我最初当修等舍心。

  有多种道理可令修成对一切有情的等舍心,如观同为亲友而修,思惟亲怨不定而修,以及思惟一切有情贫苦相同的情况而修等方法。

  而在这个上师瑜伽教授中所言:“一切贫苦有情”的颂文,说的主要是通过思惟贫苦相同的方法以成办等舍心。

  如《集学论》中说:

  “烦恼疯狂愚痴盲,险崖重重崎岖道,

  步步踯躅颠扑者,自他恒为忧恼逼,

  一切众生苦相同。”是说思惟众生贫苦的情况,不应怀着远近亲疏的贪嗔之心,当平等地对待一切有情。

  在自己周边明现缘念的一切有情,且请看看他们的处境,无始以来所积的浓厚愚痴翳障,遮蔽着他们的慧眼,无所适从,不知前进的道路究竟在何方。他们又被烦恼魔附身,疯狂迷乱,没有正念,一步步迈向深不可测的悬崖险处,遭受着多百种痛苦的交相煎熬。

  自己思惟他们如此可怜悲惨的情形,若对他们心怀偏私,有些执为亲人,有些执为仇人,贪嗔不舍,党同伐异,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我的内心应当没有亲疏地等舍而住。

  如是思惟而修等舍。心住等舍后,随后应想到,我不应舍弃这些有情,只因为他们并非不是我的任何亲人,而尽是我慈爱的母亲呀!可通过教典证成,如经言:“众比丘!无始以来,无一有情,未曾成百次地作过汝等之亲人,未曾成百次地作过汝等之父母。”

  而且还可通过轮回的上限没有始际这个理路,让自己明白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慈母。而且无始以来,这些慈母有情还曾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母亲,每次作母亲的时候,都象这世的母亲一样,用无限的慈恩将护自己,对自己有着无比的恩德。因此,我要把这些恩情深重的母亲,从可怖的轮回险处拯救出来。

  如是思惟修习报恩的心。

  据说这样修习了等舍、知母、念恩、报恩后,我们自然地会生起对一切有情没有亲疏之别,极为珍爱怜惜的悦意慈心,犹如母亲如何地疼爱、怜惜可爱的独子那样。当我们生起这种慈心后,再次数数地思惟有情沉没轮回受苦的情形,自然也就会生起大悲心来。

  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在内心上生起。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一切贫苦有情皆我母,当思念及屡受养育恩,

  犹如爱怜独子慈母意,无伪悲心生起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体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此中所言“爱怜独子”、“无伪悲心”显示了生起慈心、悲心应具有的量。如《修次》中清楚地说:

  “希望一切有情永息痛苦的悲心不假造作,任运而起,犹如面对病痛缠身的爱子时,所怀的那种心情,此时方为圆满。”

  宗喀巴大师说:“祈愿加持我能了知一切含识都曾是我恩深难酬的慈母,想到她们被痛苦逼迫的可怜情形,加持我厌弃自己唯求一己安乐的狭隘心态,生起没有造作的大悲心。”

  壬二、通过修心七义,修习自他等换:

  如果依照七节各自的内容科判详细地解释,文字恐过于繁琐就不那样详细地写了。现在,仅顺着这个教授的根本颂文,又不缺少修心七义的精髓,略加解释如下:

  这个修心教授,是寂天菩萨以文殊怙主的教授为基础,汇集、编排了《华严经》等许多大乘经典的内容,从中着力发掘出来的自他等换修法。

  为了寻求这个教授,阿底峡尊者乘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沐雨栉风,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金洲。在十二年的时间里,阿底峡尊者跟从金洲大师听闻这个教授。金洲大师亦尽己所知倾囊相授,阿底峡尊者如饥似渴,全部领悟。

  后来尊者辗转到达西藏,秘密地传给仲顿巴。此法被称为噶当派先觉的秘诀。后来伽喀巴大师受命广弘此法,他把主要内容分为七节,大力弘传,即是广为人知的“修心七义”。

  七节内容分别为:(一)开示前行法,(二)正式净修二种菩提心,(三)恶缘转化成菩提道,(四)总结开示一世的修持,(五)修心的量,(六)修心的誓言,(七)修心的学处。

  其中(一)最初的加行法者,即是思惟暇满难得、死殁无常、深信业因果、轮回过患,这四种被称为加行四法。此中的情形如在中下士道已说的那样理解。

  (二)正式修二种菩提心时,在过去的许多修心法中,依照《中观庄严论》的说法,首先是修胜义发心,随后是修世俗发心,因为少许大乘种姓利根者,可以先行修习正见,然后修习慈心、悲心、菩提心。但是如今的所化有情,如果开始没有坚固的方便分,而直接修习正见的话,不仅难以领悟,且有很大的危险,找不到扼要的契入点。因此阿底峡尊者在《道炬论》中说:

  “故应具方便,修慧度瑜伽。”

  《修心七义根本颂》中说:“坚固当密行。”就是说首先在方便分坚固后,才可修习真如空性。

  《入行论》中,也是首先对暇满乃至静虑获得坚固后,在六度的智慧品时,才广说修习正见的情况。

  宗喀巴大师也说应依照这种次第而修。

  因此考虑到这层含义,在此教授里,没有最先宣说修习正见之法,而是先开示了各种方便分,在后面方说修习正见的情况。

  其它几节的内容,随着本仪轨的文字渐次会明显起来。

  自他等换修法,有自他平等修法、自他交换修法两种。最初修自他平等者,为“痛苦乃至极微皆不喜”这首偈子。

  自他平等有世俗中平等及胜义中平等两种道理。在《集学论》、《入行论》中,这两种道理都有说明。《现观庄严论》中,数数地说明了胜义中平等的道理。顶加行阶段也有世俗中平等、自他交换的道理。《现观庄严论》讲了五种自他平等的道理,至于详情,恐繁不录。

  此教授里的修法,集摄了诸大车轨师承许的要点而成。观修情况者如下,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明晰缘念自己周边的一切有情,这样思惟:

  我及一切慈母有情无不希望安乐、厌弃痛苦,在这点上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非常颠倒迷乱的梦境中,我及一切慈母有情也同样是根本不愿遭受痛苦,而是一心希望获得安乐。痛苦再怎么细微都要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而对于安乐,从来就没有满足的时候。虽然这些慈母有情如此地欣乐厌苦,然而由于愚痴烦恼魔的作崇,心狂意乱,不知修积安乐的因缘,反而孜孜不倦地造下无边痛苦的因素。想到她们的这种处境,我即使见到慈母有情哪怕一点点善因乐果,也要发起无比欢喜的心啊!一切慈母有情,若具足一切安乐及安乐之因,该是多么好呀!祈愿上师本尊加持能够这样具足。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痛苦乃至极微皆不喜,快乐虽多无有厌足时,

  我与世人差别何曾有,见他受乐心喜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证德。

  然后,我们修习自他相换法,最初当思惟我爱执的过失。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如《释量论》中说:

  “若彼见有我,当常著于我,

  由著爱于乐,由爱障众过。

  见德而遍爱,我所彼成取,

  故贪著于我,尔时当流转。”[45]

  这个我执大魔,从无始到如今,给我带来了无边的痛苦。如果我还随逐于这个大魔,仍只会在无边的轮回中饱受艰辛,因为轮回中的所有痛苦,唯是从我执的力量里产生,今世中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亦唯是这个我执大魔在暗地里作祟。

  总之,我爱执这个自私自利的心,招来了一切的罪业苦果,还令一切善根,如掺毒的美食佳肴一样白白地浪费。我只要受控于这个恶劣心态,任如何勤勉地积集善根,也只会转成漂泊轮回之因。即使我生起厌离轮回、追求解脱的心,也会由于我爱执的毒液,把所修善根转化到小乘道上。因此,过去的大德把我爱执这种恶劣的心态称为“作祟的猫头鹰”。

  如今我要发下坚固的誓愿,今生乃至来世一切时处,刹那也不让这个祸害心放任自流,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办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自我爱执难愈沉疴此,非所意愿苦因即见已,

  执持忿心摧彼怨恨彼,灭除我执大魔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的身心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了如是如是的证德。

  然后,我们当思惟他爱执的功德,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现前究竟的一切安乐,都是从珍爱有情的心中产生的。因此,我以后再也不要受我爱执的摆布,而要珍爱这些慈母有情胜过自己的生命。

  若念一切安乐是如何从执爱有情中产生的呢?

  例如,我们现时的善趣身,唯由依赖有情的恩典方能获得;饮食等一切受用资财,亦唯依赖有情的恩典;至于长寿、权势、形色端严等一切轮回的荣华富贵亦复如此。

  所以说,如果我们造下杀生等损害慈母有情的事,则会堕入地狱;即使从中逃脱出来,再得到人身,也只会领受寿夭多病、命运多舛等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反之,如果我们慈心不杀,积聚下护生放生的善业,将来自会投生善趣,享受寿命绵长、形色殊妙等幸福的乐果。

  同样的道理,如果偷盗成习、悭吝不舍的话,则会堕入饿鬼;即使再得到人身,也是穷困潦倒,愁苦度日。反之,如果我们乐善好施,常以财物利益慈母有情,则将会感得资财富饶、受用无尽的幸福安乐。

  由诋毁有情将投生为畜生,复得人身,也只会投生为种姓低贱,遭人欺凌、羸弱猥亵之辈。反之,如果令有情心生欢喜,对他们修习忍辱,将感得形色端严、种族高贵、势力强大、他人敬仰等福德果报。

  总之,一切轮回的痛苦皆由轻弃有情、执爱自我的心产生,一切轮回的荣华富贵皆从有情的恩典中获得。不仅如此,即使无上的佛果亦须依赖有情方得产生,最初缘慈母有情,发起菩提心,继而学修布施等佛子大行,最终成就佛果。如果我们舍弃有情,要想成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由鉴于此,《入行论》中说:

  “有情与诸佛,同能生佛法。

  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46]

  龙树菩萨在《菩提心释》中也说:“如果我们依靠有情,都可以顺利地获得无上佛果,那么,所说在三界之中,不论人天的受用,还是梵天帝释、大自在天,或者国王的地位,无不是由利益有情而引发的。这种说法还有什么令人稀奇的呢?”

  因此,这些慈母有情给与我现前、究竟的一切安乐,比起如意宝珠还要稀有珍贵,犹如我的上师本尊一样。

  对这些慈母有情,我应生起极为珍爱怜惜的心。如龙树菩萨说:“这些慈母有情犹如摩尼宝珠,亦如大藏宝瓶、如意宝牛,我们应象依止上师本尊一样去依止她们。通过教理多方面观察,把一切有情视若己身的大德们,不久将会得到一切的善乐。”

  朗日塘巴大师的修心中说:

  “我于一切有情众,视之尤胜如意宝,

  依彼能成究竟利,愿常心怀珍爱情。”

  因此,我应当珍爱一切慈母有情胜过自己的生命,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办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珍爱母众给与安乐意,视为无边功德之门已,

  即便众生皆为仇怨敌,爱彼胜于生命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体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心中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如是由多方面思惟我爱执的过患、他爱执的功德,从而对一切慈母有情生起了强烈的慈心、悲心,我为了拯救这些慈母有情永离轮回,还需要生起自他等换的意乐心来,但这种心量能不能生起来呢?如果不能生起,即使我如何努力也终是徒劳无功。如果能生起,我就应该令它生起来。

  我们应当这样思惟,进行一番观察。因为只有愚痴的人才会一听到“大利益”的字眼,就毫无考虑地随波逐流。而只有智慧之士,无论他作任何事情,都不会受道听途说的摆布,反而会详加审察,做这个事情有没有好处?若有好处自己能不能办成?然后才开始付诸行动。

  如果我们通过慎重地观察,就会知道我们一定能生起自他等换的意乐。例如,自己以前有个不共戴天的仇人,偶尔听到或见到他,自己的内心都会有很大的痛苦,后来和好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会儿见不到他,都会坐立不安,生起极为牵挂、怜惜的心。这样的情况可由我们各自的经历极易明白。

  “自他相换”的意思,不是交换自他的身体,也不是交换自他的心,而且这样作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它的意思是,执爱自己的心和轻弃他人的心,这二者位置调换一下,而生起轻弃自己和执爱他人的心。

  总之,我等大悲导师,久远以来,由修持自他相换之法,证得如是最圆满的自他二利。而我们这些愚夫由轻弃他人、执爱自己,仍滞留于无边的轮回中,倍受无尽期的流转痛苦。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也能如大悲导师那样,从现在开始,修习自他相换。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总之愚夫唯执自利益,能仁唯于他义作精勤,

  功德过患明确分辨心,自他交换之力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此理在《入行论》中这样说:

  “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我们这样思惟自他相换的利益、不相换的过患后,有了强烈的欢喜心修习自他等换。当我们又看到,如果串修这个意乐,我们定能生起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不可遏制地生起一定修习自他等换的欲望。若能如是,我们在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我希望安乐、厌弃痛苦,而一切痛苦的源泉是我爱执,一切功德的基础是执爱有情。现在,我刹那间也不让盘踞在我心中的仇敌——我执大魔放任自流,当迎头痛击之。我爱执未生者不令生起,已生起者截其相续。执爱一切慈母有情的心,未生者令其新生,已生者令辗转增长。我要把这种自他相换的瑜伽作为修行的心要,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办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我爱执持一切众苦门,疼惜众母一切功德基,

  此故自他相换之瑜伽,奉为修行心要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这些道理即如《修心七义根本颂》中所说:

  “众过归于一,修众皆有恩。”

  我们这样思惟后,珍爱怜惜慈母有情的悦意慈,就会变得更为强烈、坚固、广大。我们又由思惟慈母有情沉沦轮回、凄惨悲苦的情形,悲心之势力更为强劲。

  那么,我们应想到,自己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些慈母有情从轮回的苦厄中拔济出来呢?

  就有情方面而言,她们极难生起一丝善良的心,似乎永无出离轮回之期。现在,我应受取一切有情的痛苦,令一切慈母有情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为此我当修习取舍之法。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办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复次唯愿大悲至尊师,如母有情罪障诸痛苦,

  所有此刻于我皆成熟,凡我善根安乐施彼故,

  有情具足安乐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自他相换的意乐是大乘修心的心中心法,我们要想生起它,应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殷重修习。为了让我们明白到这一点,这首偈子的初句先恳切地呼唤敦请上师发大悲心,然后祈愿加持圣道的心要能在内心上生起。据说这首偈子至少要作三遍祈祷。现在那些住山专修者还有三遍祈祷的传承作法。

  那么,这时修习取舍之法者,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明晰缘念自己周边围绕着一切慈母有情,然后这样思惟:

  我的这些慈母有情,为众苦交相煎熬,是多么地可怜啊!

  我们在如是强烈的慈悲心的驱使下修习取舍。但是由于我们以前从没有串修过,现在连自己的痛苦都不堪忍受的话,又如何能取受他人的痛苦呢?对此我们或许会生起恐惧的心来。为了串修加强我们的心力,我们可以最先取受自己未来的痛苦。

  这个方法者:我们若是在上午,则观想把下午自己要受的痛苦取到上午现在的心上来受;明天要受的痛苦取到今天来受,就这样把本月、本年、余生乃至未来的一切生世要承受的痛苦,都取到现在当下的内心上。

  这样串修后,我们的心力会渐渐增大。然后,最初把今生的母亲观想到面前,对她修习取舍,方法如下:

  观想自己的右鼻孔缓缓呼气的同时,自己内心上所有的安乐善根以白色光明的样子进入母亲的左鼻孔,由此母亲具备了一切安乐及安乐的因缘。

  如是思惟而修欢喜心。

  观想自己吸气的同时,母亲内心上的一切罪障痛苦,如利刃剃发一样,黑乎乎地从母亲的右鼻孔取出,被风带着,从自己的左鼻孔进入,降落到自己内心中我爱执的上面,摧毁了我爱执,母亲由此远离了一切痛苦及痛苦的因缘。

  如是思惟而修欢喜心。

  我们这样修习娴熟后,再对父亲等其它亲友,如前那样修习取舍。然后渐次增广,对一切等虚空的有情修习取舍。

  然后,观想自己的身体、受用、三时善根,以白色光明的样子顿时施给等虚空的一切有情,把一切有情的罪障痛苦顿时取过来,这些有情由此从一切罪障痛苦中解脱出来,成就无上的佛果。

  然后,观想施给器世间,受取器世间的一切过恶,一切器世间由此得以净化,皆转成清净庄严犹如极乐世界的净土。现在,我就能救度一切有情出离轮回,该是多么值得欢喜庆贺的事情呀!

  如是思惟而修大欢喜心。

  这些内容只是摄集心要而列出的极少一部分。通过稀有珍贵的自他相换意乐,修习取舍法是内容无比广大的教授。其中有多种观法的扼要,例如通过这种方式供养佛菩萨的作法,祈请上师长久住世的作法等,有许多极为重要的教授扼要,均在《修心七义释文》中言讫。

  如前所说的取舍修法,即如《修心七义根本颂》中说:

  “取舍间杂修,取次从己起,彼二御风修。”

  (三)修心七义中的第三节内容,为恶缘转为菩提道。我们在修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且看看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不仅外在的器世间处处充满着十不善业的增上苦果,而且情世间的有情,所思亦无非烦恼,所作亦无非恶业,因此那些欢喜黑法的天龙妖魔势力猖獗,以多种方式穷凶极恶地损害修法的人,特别是对进入大乘法门的大乘行者,更是耍尽伎俩地作种种阻挠。在这个恶缘会集、纷至沓来的五浊恶世,如果我们没有修持这样的修心法,就很难达到究竟的地步,往往半途而废。若通过这个修心方法,即可转一切违缘为顺缘,一切障碍为助伴,观一切为害者犹如策励自己修法的善知识。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如何转恶缘为道用,也就象所说的一切恶缘都现为成就菩提的助伴。由此可见,知道恶缘转为道用的修持是多么地重要!

  恶缘转为助伴,有意乐转变、加行转变两种方式。意乐转变复有以菩提心方式转为道用、以正见方式转为道用两种。其中以菩提心方式转为道用者,则是想到,自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损害及痛苦,都不可怨天尤人,把过错一概推诿到他人身上,要知道这完全是我执大魔背地里搞的鬼。而且自己也不用唯恐避之不及,因为这一切都是宿世恶业所感的苦果,正是消尽自己恶业的方便,且由上师的悲心,为了关闭自己投生恶趣的大门,加持令自己在今世报尽恶业的苦果,免去了来世恶趣的痛苦。

  或者,这样思惟修习取舍:像自己这样正遭受着损害、痛苦折磨的有情,无量无边,愿他们的一切损害及痛苦,成熟在我的内心上。

  或者,这样思惟修习取舍:这些对我作损害的人与非人,皆是我宿世恩德深重的慈母,由于我所造的恶业的驱使,令他们对我作种种的损害,由此反而让他们堕入地狱。

  他们警觉策励我努力修学善行,成为我证得功德的助伴,他们并没有损害到我,我反而让他们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才是事情的真实面貌呀!

  这些慈母有情多么值得悲悯,愿他们的一切罪障成熟到我的身心上,愿我所有的安乐善业让他们尽情地享用。

  或者,观想把自己的整个身体施给作损害的非人,然后对他们这样说:“我的这个血肉之躯,作为一切有情的替身,尤其是所有的修行者,特别是作为具德上师的替身,施舍给你们这些非人。你们中间喜欢吃肉的,就请吃肉,想喝血的,就请尽情地喝血,爱啃骨头的,就随便啃吧!总之,想要什么,都尽管拿去!”

  我们毫不吝啬地用心全部施舍,然后语重心长地说:

  “如今你们这些非人,前来作为我修习菩提心的助伴。太感谢你们了!还希望把一切有情遭受的损害及痛苦,也取来成熟到我爱执的上面!”

  另外,我们随生何种痛苦,不要观为过失,而应观为功德,在《入行论》中广为宣说,如云: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悯生死众,羞恶而喜善。”[47]

  我们思惟如上所说的这些道理,尽己所能,把一切恶缘转化为菩提道的助伴,

  以正见的方式转为道用者,如至尊善慧法幢说:

  “从无始以来乃至今天,魔鬼一直盘踞在我的心中。它在无我的境上执著为我,用眼前的蝇头小利欺骗我,无数次地把我抛入地狱中,倍受痛苦煎熬。如今由上师的恩典,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怨敌——我执大魔的过错,我看到了远离戏论的心的本来面目。当自然智的英俊王子遇到光明法界境的美丽公主,如此的法界、智慧难舍难分,方便、智慧完美地结合,成为再也没有聚散的良友。”

  “依靠因缘生起的一切法,只不过是幻化的游戏显现。由见到这种现象,执拗的束缚得以松开。”

  因此,我们对于苦乐、优劣等的任何现象,都应观为没有纤毫谛实性,犹如幻化一般,尽己之力把任何现象,都观为缘起的幻化。

  总之,如所说:

  “寿夭贫富及苦乐,或复赞毁称讥等,

  何现皆为师加持,啊哈哈!我心生欢喜!”

  我们不管遇到善缘,还是恶缘,都应知道把它转化为善行的策励者以及修法的助伴,如此一来,任何善缘、恶缘都不能伤害到我们,而且在大乘道的修行上,一路凯歌,所向披靡。

  以加行的方式转为道用者:如“方便善巧具足四加行”等文所说,四加行分别为积集资粮、净化罪障、供魔施食、向护法托付事业。

  如何以这四种方式转恶缘为道用者:比如,当病魔等恶缘出现时,我们应想到犹如上师在暗示我们:“如果你真正地厌弃痛苦、希望获得安乐,就请你脚踏实地地积集安乐的福德资粮吧!。”

  并在上师本尊圣众前,供养曼遮、物品,遮止患得患失的心理而祈祷:“如果疾病对我有好处,祈请您加持我有病!如果痊愈对我有好处,祈请您加持我痊愈;如果死亡对我有好处,祈请您加持我死亡。”

  以净化罪障的方式,转恶缘为道用者:当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应想到犹如上师在暗示我们:“如果你不希望痛苦,那就断除痛苦的罪因吧!”我们这样思惟后,努力于四力忏护。

  以供魔施食的方式转恶缘为道用者:我们向魔类布施食子后,这样思惟:我由于迷恋散乱于今世的声色犬马,反而把修习正法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你们及时地痛下钳锥,令我幡然醒悟,进而修诸善行,恩德是何其地深广!还望你们把一切有情的不如意事,皆成熟到我内心的我爱执上。乃至菩提之间,愿你们时刻提醒我修诸善行,我亦会施诸美食报答你们的恩泽。

  托付事业于护法者:陈献供品、食子后,如前所说祈祷上师本尊圣众的方式,遮止患得患失的心理,进行祈祷托付事业。

  如是通过意乐、加行两方面,转恶缘为道用的修法,如果我们还没有修持习惯,或由于心力太小,无法如前所说那样修持的话,我们可以先了知一切善缘、恶缘皆是业力所感,然后努力于积资净障,并祈祷修法时不要产生任何障碍等。

  恶缘转为道用的这个教授,深受往昔雪域大德们赞誉,称之为“一味教授’”、“八法平等教授”、“苦乐道用”、“随缘道用”等,集许多美妙的赞誉于一身。

  因此,那些至心希望修持宗喀巴大师耳传教授的人士,应对此教授树立起坚固的深信心。

  (四)修心七义的第四节内容,为总示一世的修持。如云:

  总之善恶之相任显现,皆以诸法心要五力修。

  此处分一世修持、临终修持两种。临终修持在下面会讲到。一世的修持概括为五力,分别为:牵引力、串习力、善法种子力、破除力、愿力。

  初牵引力者,谓数数发誓,从今乃至菩提之间,尤其是未死之前,特别是在今天的昼夜间,我刹那也不随逐于我执大魔这个怨敌,专心致志地修习两种大宝菩提心。

  串习力者,谓对于阿底峡尊者及宗喀巴大师的全圆道次教授,我们在获得深切信心后,并于一切时中串习修心。

  善法种子力者,为令大宝菩提心未生者生,已生者渐次增长,我们要精勤地积资净障。

  破除力者,铲除与大宝菩提心不相应的我爱执。

  愿力者,谓我们任作何种善行,都回向发愿,使之成为增长大宝菩提心的因。

  把此“五力”说是“一世修持吽教授”者,意思是说从今以后,除了这样圆满道体的教授之外,我们再也找不到其它的教授了,我们应当一心一意地修持它。

  (五)修心七义的第五节内容者,为修心后达到的量,如云:

  转为增进菩提二心道,炽然欢欣修行求加持。

  此亦如《修心七义根本颂》中所说:

  “诸法归一要,二证取其主,

  常怀喜悦心,散能即修净。”

  略而言之,我们由如理地修持大乘修心,任何善缘、恶缘都不能动摇我们的心志,一切时处,都不会退失修习菩提心。

  如《宗喀巴大师传记》中说:

  “不管他人对我如何地敷设柔软华丽的座垫,如何地恭敬承事我,在这样的时候,我不用特意地思惟,自然就会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想到这一切都是无常变换、不可信赖的,如同美丽幻化的诱惑,而把它观为世间的喧嚣尘劳。我的内心反而会生起更深刻持久的变动。而且这种心境从最初就自然而有。”其中是说修心后达到的量,不管苦乐、顺逆何境现前,我们皆应不待励力,自然地转为修心的助伴。

  “任遇何事随即作修习”是依《修心七义根本颂》中的内容而写,如其中说:“境毒善各三,威仪尽持诵,遇缘即修习。”它的修持法,虽然可以体现在以四加行方式转恶缘为道用的修法里,但依照《修心七义根本颂》及本教授二者的意趣,它的修持法者:

  不管是内心的贪等烦恼,还是外在人非人的损害,如是等内外任何的善缘恶缘,当它突然发生时,我们刹那都不被它所转,能尽力把它转为善行的助伴,特别是能把它转化为增长爱他胜己大宝菩提心的方便与助伴。

  其中我们若乍遇悦意之境,内心会不由自主地生起贪心。这时,我们应立即察觉它,并且如下思惟而修取舍:

  这个世界上,受贪心的奴役摆布,从而倍受痛苦煎熬的一切慈母有情,愿她们尽所有的贪心及由此引发的一切痛苦,成熟在我的内心上,愿我的一切善根安乐施给慈母有情。

  或他人突然无端诬骂我们,当这样的不悦意境现前,我们已生起嗔心或感到将要生起时,我们应克制自己,刹那不被外境所转,同时修习取舍,把尽虚空一切慈母有情的嗔心及痛苦取到自己的心上,自己的一切善乐施给慈母有情。

  或缘不关痛痒的平常之境,我们痴痴呆呆地随逐不明真理的愚痴而去时,当机我们就应修习取舍之法,取来一切尽虚空有情的愚痴及痛苦,将我们的一切善乐施给他们。

  如是,不论突然发生什么样意料之外的事故,我们皆把它转成增长菩提心的助伴。意外恶缘转为菩提道的情况者,我们应如《八千颂》中所说的那样,披坚忍甲,发宏誓愿:

  不管是病魔饥馑的天灾人祸,还是身处险境的猛兽围攻,如是等任何一种意外恶缘现前时,我都不要畏缩恐怖,应勇于面对承担。在这个尘世间,充满了无量无边诸如此类的意外伤害。愿其它一切有情的伤害与痛苦由我的伤害与痛苦来代替。我本是希望学修广大的佛子行,现在这个身体即使被猛兽吃掉,又何足惧哉?我应当欢喜地施舍给它。愿我未来成佛的刹土,根本没有猛兽、饥馑、悬崖等缺憾。愿我一定能够成就一处具足圆满功德的情器世界。

  如上只是摄集了经中所说的主要内容,我们当从彼经中详细了知。

  行走坐卧一切威仪,也不要被碌碌无为地浪费了,我们应尽力依靠善巧方便的口诀,转为增长菩提心的方便。威仪口诀者在《威仪普净经》中比较详细。

  《宝云经》中也这样说:“于佛塔像,若华若香,而设供养,皆悉回向,愿诸众生,远离破戒,臭秽之气,愿诸众生得于如来戒定慧等芬馥等气;

  若以扫洒,供养佛时,愿诸众生,皆得端正,威仪具足;

  若设幡盖,供养三宝,悉皆回向,令诸众生远离一切烦恼蒸热;

  若入寺舍,愿诸众生,入涅槃寺;

  若从寺出,愿诸众生,出离生死,困厄牢狱;

  若开门户,愿诸众生,开善道门;

  若闭门户,愿恶道门,悉令闭塞;

  若坐息时,愿诸众生,坐于道场;

  若右胁卧,愿诸众生,无住涅槃;

  若起立时,愿诸众生,摆脱烦恼束缚;

  若入厕时,愿诸众生,得入大士步法;

  若坐厕时,愿诸众生,悉排出贪嗔痴毒;

  若洗浴时,愿诸众生,离烦恼垢;

  若受水时,愿诸众生,离诸臭秽;

  若洗脚时,愿诸众生,离烦恼障;

  若用杨枝时,愿诸众生,除诸不净;

  出入动止,愿我此身,但为利益安乐六道一切众生;

  若礼佛时,愿诸众生,速成佛身,一切人天之所恭敬。

  善男子,如是菩萨善解回向满愿具足。”

  如是等等,广为开演,望从彼经中详细了知。

  (六)修心七义的第六节内容,为修心的誓言,共有十八种:

  一、修心不违戒;

  二、不现怪诞;

  三、不堕党类;

  四、内怀关爱他人之心,外在的身语行为与同法道友和合而住;

  五、不讲他人过错;

  六、虽见他过,亦不挂怀;

  七、先对治粗重的烦恼;

  八、断除一切自利的思想,如以修心为资本,而贪求名闻利养等;

  九、修善行时,不掺杂执相、我爱执的剧毒;

  十、不怀恨曾伤害过自己的人;

  十一、不相讥骂等;

  十二、不伺机报复;

  十三、不伤害其他有情的身心;

  十四、自己的过失责任,不推诿他人;

  十五、舍弃损公肥私的意乐、行为;

  十六、修心不要仅仅希望利益魔鬼;

  十七、莫由于修心而怀着我慢矜夸之心;

  十八、断除损人利己的邪恶心态。

  (七)修心七义中第七支内容为修心的学处,有二十二种:

  一、学习唯以利他之心,修习饮食瑜伽等一切瑜伽;

  二、学习以自他等换的意乐祛除障碍、发挥威力;

  三、学习作任何善行时,首先以菩提心发起,结束以回向印证;

  四、学习苦乐顺逆,皆持为修心的助伴;

  五、学习舍命守护一切誓言,尤其修心的誓言;

  六、学习在烦恼生起时,无间即能依止对治法,截断它的相续;

  七、学习修法的主因——依止上师,令心堪能,成办修法所必须的顺缘;

  八、学习不退失对上师的信敬,不退失对修心的欢喜,不退失守护三戒学处;

  九、学习三门不离善法;

  十、学习对一切没有偏执地修心;

  十一、学习任何显现皆用来修心;

  十二、学习特别地专缘自己的敌人等,修习慈悲心;

  十三、学习不待善恶缘,恒时修心;

  十四、学习修持摄尽心要的重点内容;

  十五、学习断除没力量修习善行却勤苦于现世俗务等的六种颠倒;

  十六、学习恒时修持,不作间歇;

  十七、学习毫无疑惑地专心修习;

  十八、学习数数伺察,断除烦恼;

  十九、学习不炫耀功劳;

  二十、学习对少许的恶言,心胸不要狭隘;

  二十一、学习修法不为沽名钓誉;

  二十二、学习持重坚稳,不可朝秦暮楚。对于善行,不要开始风风火火地感到好奇,稍作一点随即又舍弃,行为要常时不变、矢志不渝。

  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通过自他等换而修习取舍法,由修心的七节内容使修心达到究竟的境界,令此偶一获得的暇满人身不被白白地虚耗,并拥有殊胜的价值。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实现。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情器世间充满罪业果,非爱众苦犹如密雨降,

  见为能尽恶业果报因,恶缘取为道用求加持;

  总之善恶之相任显现,皆以诸法心要五力修,

  转为增进菩提二心道,炽然欢欣修行求加持;

  方便善巧具足四加行,任遇何事随即作修习,

  修心誓言学处取修行,有暇大义不虚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壬三、增上心、菩提心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我由如前修习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悦意慈;再由多方面思惟我爱执过患及他爱执的利益,生起犹如摩尼宝般地珍爱怜惜一切慈母有情;更复想到她们的处境,生起难以忍受的大悲,由修取舍之法,令心不由自主地笼罩在慈悲的光环里。我誓愿救拔一切慈母有情,出离有寂的所有衰损,安立到无上的佛位上。

  如是思惟修增上心。

  那么,若问:“你有没有能力把一切有情安立到圆满佛位上呢?”实际上,就现在而言,我连一个有情也不能把她安立到佛位上。不仅如此,即使我证得两种阿罗汉果,也只能利益少数的有情,没有能力把一切有情安置到佛位上。

  到底谁才有这种能力呢?只有无上的正等正觉才有这种威力。佛身功德,为明显圆满的相好庄严;

  语功德,具六十四支妙音,不待励力,每一音声能使一切有情随类得解;

  意功德,现观尽所有性、如所有性的一切所知境;对一切有情,大悲恒转,远离亲疏,犹如慈母疼爱独子般,刹那不超越度脱众生的时间;

  利生事业不待励力,任运成就。身语意的每一丝光明,皆能安立无量有情于一切智位。

  总之,具备了一切种功德,远离一切种过失者,唯是圆满的大觉世尊。因此我要想使自他二利都达到究竟完美的境界,就应获得这样的佛位。故尔,为了利益一切慈母有情,无论如何我应当速疾速疾获得圆满大觉世尊的宝位,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实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驾御取舍之风幻行者,修行慈与大悲增上心,

  生死大海解脱有情故,菩提之心精熟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壬四、受取愿心、菩萨戒法。

  我们通过七因果教授及自他等换修法,对菩提心产生强烈变动的觉受后,这时我们应以仪轨受取愿心。

  我们祈请一位具相的大乘善知识,尽己之力陈献供品,以不共皈依为前行,后受取誓愿菩提心。

  如何受取的仪轨情况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非常清楚,各种仪式如我们平时见过的那样,不可缺少。

  受持愿心后,为增长我们对发心的欢喜力,(一)随念发心的种种利益;为正增长发心,(二)昼夜六时发心,(三)不舍有情,(四)积集两种资粮,学修如是令现世发心不退的四因。

  同时,我们还要学修愿心的八种不共学处,谓断舍四黑法,依止四白法。此乃后世仍不舍离菩提心,使菩提心现行的八因。

  如阿底峡尊者说:“我们要想进入大乘法门,那么,对于犹如杲日皎月般,驱除黑暗、息灭热恼的菩提心,即便我们花费经劫的时间精进修习方得生起,也是万分值得的。”

  大宝菩提心乃是大乘道的栋梁,是策励佛子大行的殊胜动力,是无上甘甜佛果的不共硕种子。我们应竭尽全力,精勤地令此大宝菩提心永不退失,辗转增长。

  当我们的菩提心力越来越强大,有能力荷负佛子戒担时,我们就应当受取菩萨戒,如理学修其中的学处。

  受取菩萨戒有多种广略不同的仪轨。《菩萨地戒品》中有广的受法。《入行论》则归纳为两个偈子来受取。在《道炬论》中,则记载了《宝积经》中所说,文殊菩萨往昔生为虚空王时发心的仪轨。另外,圣境印度的许多善巧成就师也有多种广略仪轨。这些仪轨除了词句的差别外,内容是相同的,皆说要发誓学修尽所有的菩萨学处。因此我们亦以诸佛佛子作证,这样发誓受取菩萨戒:

  “过去的诸佛菩萨如何学修一切菩萨行,未来的菩萨如何学修一切菩萨行,现在十方的菩萨如何学修一切菩萨行,我亦效法诸佛菩萨,为速疾救度一切慈母有情,从今为始,学修一切菩萨大行。”我们受菩萨戒后,还要殷切祈祷:

  “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理学修菩萨戒学处,不被十八根本堕、四十六恶作所染污。一切佛子大行总摄为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种。我当发大精进学修一切佛子大行,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而行。”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三世诸佛唯一解脱道,清净菩萨律仪范身心,

  大乘三聚律仪正修行,虔诚精进受学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那些希望进入大乘法门的人士,不管是从显密哪一种门进入,都一定要受菩萨戒。三世诸佛亦无一例外地先要受此菩萨戒,然后学修菩萨学处,最终才能成佛的。因此在此教授中也说它为“三世诸佛唯一解脱道”。

  这个菩萨戒内容无比广博,据先辈说应阅读大乘经典而从中学习。因此,慧力深厚者当闻思大乘经典及其注释,来了知此中学处。若无能为力者,定应参阅学习宗喀巴大师所造的《戒品释》。

  辛二、发心后学修菩萨大行,分二:壬一、总的佛子行学修情况;壬二、甚深中观见学修法。

  壬一、我们如前虽发起愿、行二种菩提心,但若不学修佛子大行,亦不会成就佛果。不仅如此,我们请诸佛菩萨为证人,发愿为了迅速救度一切众生,信誓旦旦地愿如诸佛菩萨那样学修菩萨大行。而后我们却置之不理,反而把学修佛子行的事抛到脑后的话,这真是一种非常下劣的行为。如《入行论》中广为宣说舍弃学处的过患:

  “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

  佛子大行虽有无量无边,含摄起来,可总结为六度。在《经庄严论》中,弥勒怙主详细地说明了六度数量的决定。

  寂天菩萨说,一切菩萨行可含摄于十二种里面,即身、受用、善根三种,每一种又分舍、护、净、增长四种,如是共十二种[48],这十二种其实为六度的修持法。

  在这个教授里,一切佛子行摄为六度。我们应详细了知每一度中复有六度及具有六殊胜等的情况。在大乘教法无比衰微的此时,不少人误认为这个教授的词义是如何如何地简单,不屑一顾,犹如看他人射箭,以为轻而易举一般,而我们一旦依照大车轨师解释的经义,教导他们说,要这样学习全圆道体时,又大都变得懈怠、畏缩。因此我衷心地希望,诸位持教大德广大地弘扬这些大乘教授的心要。

  癸一、布施学修法:

  如是我们引生定解后,若趣入布施的修持,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应迅速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要如理学修三种布施的修持实践。

  布施的实践,不是仅由断除悭贪,或给他人一些财物就能圆满布施度的,而是乐于布施的心力究竟圆满,方为布施度圆满。

  因此,我应学修增长舍心的教授。所言“舍”者,有舍身、舍受用、舍善根三种。

  其中舍身者:是把自己的身体变成如意身,随顺一切有情的愿望,从如意身中变化出无量无边的东西而施舍。我们这样净修施舍的胜解心。

  我们还观想如意身向炎热地狱的有情,降下清凉的甘霖,变化并施给锦衣玉食,琼楼金阁等,驱散了一切有情的痛苦,狰狞恐怖的阎摩王也成了和善的朋友,炎热地狱有情的身体变得庄严圆满,享受着种种胜乐。

  如是观想从如意身中随欲变化出无尽的东西,布施给寒冷地狱的有情,以及饿鬼、畜生、阿修罗、天、人,消除了他们各自的痛苦,使他们有着圆满的身体用于修习正法。

  然后,舍受用者:观想自己变化出无量的财物、受用,随有情各自的希望而施给,令一切有情心满意足。

  然后,舍善根者:观想把自己三世的一切善根,施舍给一切六道众生,由此六道众生各自的一切罪障、习气得以净化,心得解脱,成就法身。

  这些情况,即如《入行论》中所说: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财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与其死方舍,何若生尽施?”

  据言这些里面亦具足三种布施。舍身、舍受用为财施;观想息灭各自的怖畏痛苦,为无畏施;舍善根为法施。

  《菩萨地》中说:幻变出无量受用施舍给一切有情,是聪慧菩萨修行的善巧方便布施。

  《集学论》、《入行论》二论,亦极为赞叹这种施舍修法,称之为迅速圆满佛子大行不可或缺的口诀。

  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依靠这样的窍诀,增长施舍之心,迅速地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身与受用三时善资粮,变为各各有情所乐物,

  无贪舍心增长之口诀,施波罗蜜多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证德。

  癸二、净戒学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我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愿速疾证得圆满大觉,因此我要如理学习三种戒律。

  三种戒律分别为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中律仪戒又有别解脱律仪戒、菩萨律仪戒、密咒律仪戒三种。

  其中别解脱律仪戒者,为七断及其从属[49]。沙弥应如理守护律仪所摄三十六种学处,及其相应的罪过;比丘则应如理守护律仪所摄的二百五十三条戒,以及关于十七事[50]所摄无边粗细堕罪方面的止持、行持、开许三者的制界;菩萨则应守护律仪所摄十八根本堕、四十六种恶作,以及佛所说三种戒律的不顺品——无边的粗细罪过;密咒戒律则如下面所说的那样。

  如是,对此三种律仪戒的制界,我当如理守护,宁舍生命亦不舍戒地净守律仪戒;我当如理地学修六度,净守摄善法戒;我当愿如佛所说,缘十一种事利益有情,净守饶益有情戒。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理学修这三种戒律,速疾圆满净戒波罗蜜多。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别解脱戒菩萨密咒戒,虽遭命难而亦不弃舍,

  摄持善法饶益众有情,戒波罗蜜多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癸三、安忍学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速疾证得圆满大觉,因此我要如理学习三种安忍的修持。

  三种安忍者分别为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思择法忍。

  我们若修习这些安忍,应先善加思惟安忍的胜利及嗔心的过患,从而发起大欢喜心修习安忍。

  安忍的胜利者,现前能获得殊胜的善趣身,形色殊妙,种族高贵,众人喜乐等,可以说善趣中大多数的圆满,是从安忍而来。果位佛身,相好庄严,观无厌足,瞻无不顺亦是由忍力生。若无安忍的修持,我们就无法令广大的佛子行达到究竟完美的境界。

  嗔心过患者,我们若随猛烈嗔心所转,则易被病魔所乘,由此导致寿命短促,福德渐衰,死入地狱,有如是等无边过患,尤其会令我们的大宝菩提心退失,由随逐于嗔心,会导致学修佛子大行的动力消失殆尽。

  通过思惟这些道理,我们应想到,修习安忍是成就佛果不可或缺的因资粮,从而使我们发大欢喜,即使三界一切有情都敌视自己,詈骂、讥讽、威胁,乃至凌迟处死,割肉如指甲大小许,用种种残酷的手段欧打致死,我亦不起刹那的嗔心,对有情的慈悲心亦毫不退却,仍有着持久的欢喜力去修证菩提。若能如斯,那么,对于细微的损害及痛苦,当然更不会生起嗔恨心了。

  我们这样思惟,发大雄心,遮除嗔心,修习安忍。

  对我们作损害的对象修习安忍,并不是仅仅强迫自己“不要嗔恨”,而且这样作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我们应当依靠一种善巧方便,使我们发起强大的心力,当我们的身命资财遭到任何一种损害时,我们应这样思惟:

  假如自己的母亲被病魔所乘,心意迷乱,无端地伤害要帮助她的亲人,打骂一向疼爱的儿子,这种情况下,自己不但对她生不起嗔心,还会生起无限的悲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母亲摆脱病魔的缠缚。

  而现在损害我的这些有情,亦皆为我的慈母,在烦恼魔的唆使下,不由自主地做出这样恶劣的行为,我怎么可以生起嗔心呢?尤应住于悲心中,想着用何种办法才能让这些慈母有情,摆脱烦恼魔的煎熬,而努力地用这种方法利益她们。

  另外,由百般损害我,让我受种种痛苦,亦是在消除我宿世的恶业,我理应当忍耐这些损害及痛苦,迅速地圆满我的菩提资粮。如此看来,这些伤害实际上,成了我净化罪障、圆满资粮的方便。这些现似伤害我的有情,亦或就是上师慈悲的化现呀!不管怎样,他们一定是我的善知识了。他们利益着我,我却恩将仇报,反而伤害了他们。

  我们如是思惟而修。

  这些修法,即如《四百论》中所说:

  “虽忿由魔使,医师不嗔怪;

  能仁见烦恼,非具惑众生。”

  月称论师也说:

  “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

  智者善观已,不嗔诸有情。”

  《本生论》中说:

  “若有不思自法衰,为净我恶而行损,

  我若于此不堪忍,忘恩何有过于此?”

  如果我们遇到了有损名闻利养的事情,我们不仅不应嗔恨,而且还应想到,它是前来为了给我解开名闻利养的束缚,是使我迅速从流转轮回中解脱出来的善知识,对我有着无比的恩德。

  如是思惟而修,此即如《入行论》中所说:

  “故若有现前,坏我誉等者,

  彼岂非于我,救护堕恶趣?

  我为求解脱,无须利敬缚,

  若有解我缚,我何反嗔彼?

  我欲趣众苦,如佛所加被,

  闭门而不放,我何反嗔彼?”

  我们这样思惟后,然后:

  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对任何慈母有情,刹那间亦不生起忿恨心,无论她们对我作什么样的损害,我都倍加珍爱,犹似如意宝,观为善知识,勤加供养,转复利益,以德报怨。我愿把一切慈母的罪障痛苦取到自己的内心上,自己的一切善乐施给慈母有情。如往昔释迦牟尼佛如何对待五位夜叉兄弟那样,我尤应珍爱对自己作损害的有情,从各方面利益她们。将来我成佛时,首先施给她们正法的甘露。如是我当发起越来越强烈的饶益心及雄心壮志,迅速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实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三界九生无余作恚怒,讥骂胁迫乃至命根断,

  不报不斗仍要利益彼,忍波罗蜜多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此处所说“三界九生”者,过去有些大德认为,从欲界投生到色界、无色界、欲界有三种方式,同样,从色界投生到三界,从无色界投生到三界,亦各有三种,如是投生方式共有九种,故称“三界九生”。

  或者解释为,三界轮回,犹如旋火轮、水车轮般,从无始以来,无休无止地漂泊,无休无止地受生。所言“九生”,极言其多。

  在这个教授中,着重说明了发起佛子强大的心力,修习安忍的情况。其中虽没有直接说明三种忍的数量、名称,但其内涵都隐含在里面了。

  其中的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比较明显。思择法忍者,为生起对三宝功德、黑白业果、佛菩萨殊胜威神力的胜解心。在上面所述修持法中也都具备这些含义。

  癸四、精进学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速疾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应如理学修三种精进的修持。

  三种精进分别为: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

  一切功德,皆随逐于精进,如果懈怠行事,连今生的事情都办不好,更何谈学修广大菩萨行,并使之达到究竟呢?

  我们这样思惟其中胜利、过患,发大欢喜,修习精进。

  正式修法者:如果以一千大劫为一昼夜,以这样的昼夜一直累加到百千俱胝倍的三大阿僧祗劫,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即使为了祛除一位有情的痛苦,我唯住在有情地狱中方能成佛的话,我亦为证得圆满菩提,生大欢喜,发起精进,发精进已,终不弃舍,更何况时间较其短暂,痛苦又极微细的情况呢?

  我们这样发起披甲精进。此乃《菩萨地》所说发起披甲精进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可如《无尽慧经》中所说,如下思惟:

  假设从无始生死以来,到现在以前的时间,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经十万年,始发一次菩提心,见一尊佛。如是经恒河沙数年长的时间,始知一位有情的思想行为。我亦为了了知一切有情的思想行为,不生刹那怯弱,始终精进如一,臻至胜境。

  如《摄波罗蜜多论》中说:

  “设等生死前后际,成为极长大昼夜,

  集此为年成长劫,以尽大海水滴量,

  发一最胜菩提心;须以此相渐集余,

  一一资粮悲无厌,无诸懈怠修菩提。”

  我们应如此中所说的那样,披意乐甲,发大雄力。

  如果我们对此感到太过艰难或岁月太过久远,就无法令我们的心力达到究竟,反而会生长推延懈怠或畏惧怯懦之心。在成佛的道路上,我们应怀着轻车熟路、闲庭信步的想法,犹如干渴难耐的大象跃入清凉的莲池那样,内心发大欢喜,豪气干云,并且感到历劫的岁月,不过如弹指之间短暂。

  如《摄功德宝论》中说:

  “不善巧的菩萨计算着俱胝劫的时间,感到太过久远,要经受无量辛苦,方能证得菩提。由此他们感到若修清净正法,就要长时间受苦,从而使他们产生懈怠怯懦的情绪,最终难以究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因此,这些懈怠的菩萨,应看看那些善巧的菩萨,他们以气冲霄汉的魄力,认为从最初发起胜心乃至无上菩提之间的岁月,不过昼夜之间,如此他们自然会发大精进。假设有人说:‘粉碎须弥山后,将证得大菩提’,如果有的菩萨,连刹那刹那生起的心念长短,都考虑在内的话,他就会变得懈怠起来;如果有的善巧菩萨认为,这有何难?我要发心刹那间粉碎须弥山。从而发大精进,自然不待久远,这位菩萨将会证得无上菩提”。(藏文一百八十页)

  我们应生起此中所说的那种气冲霄汉的壮志。

  当然,如果在实际修行中,确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要受种种难行、痛苦的话,自然会变得推延懈怠、畏缩胆怯。然而,事实上,我们要知道,在成佛的道路上,并不会产生痛苦,只会由衷地生起大乐欢喜。

  如《入行论》中说:

  “骑菩提心马,从乐而趣乐,有智谁退曲?”

  《宝鬘论》中说:

  “重苦虽时短,难忍况久远;

  无苦而安乐,无边时何害?

  此中身无苦,意苦从何有?

  唯悲世间苦,由此而久住。

  故谓佛久远,智者无退屈,

  为尽过集德,恒勤修资粮。”

  如果我们决定生起这样的大雄心力,自然就没有痛苦,只会法喜充满,而且这种法喜渐渐增长,当我们证得初地时,证得一种“诸法遍乐”三摩地,这时,任何显现唯是安乐。

  如《入中论》中说:

  “且如佛子闻求施,思惟彼声所生乐,

  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

  此中是说,初地以上菩萨,即使有人向他求取头颅,仅由此使他内心生起的安乐,亦超过声缘入灭尽定。

  我们这样披精进甲,发大雄力,精进修行,还需要依靠口诀并具备善巧方便诸支分。如果没有口诀扼要,又不具备方便的支分,唯一向精进,亦不会有什么进展。

  例如,当我们认为调心对于修行特别重要时,从而作出非常努力的样子,但由于不知道提防愚昧烦恼,不了知三种律仪的制界,反而会被罪堕腐蚀了心续。

  因此,犹如国王用兵打仗,装备起四种军队,既要能消灭对方,又要能保护己方的身命,对这两点,绞尽脑汁地周密布署,以防不测。同样,诸位菩萨发起精进时,也要发起四力,谓胜解力、坚固力、欢喜力、暂止息力,伺机消灭懈怠、嗔心等烦恼,而不被某种微细的烦恼及罪行寻隙伤害。如果在具有这两种方便的情况下,诸位菩萨发起精进,那时,内心的大欢喜自会遮止推延懈怠、畏缩怯弱的心,大悲恒运,永无厌倦地利益有情,为了成办无上菩提的一切因资粮,专一精进,迅速圆满精进波罗蜜多。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办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即使一一有情利益故,无间狱火若需劫海住,

  大悲无悔勤求胜菩提,精进之度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此处文字上,着重提出发起佛子广大心力的情况。其它二种精进,在文字上虽未明显说明,但已隐含在里面了。所言“摄善法精进”,是为了圆满无上菩提的因资粮,而发起精进。其中“饶益有情精进”的意思,说得更为明显。

  颂文中还有许多重要难懂的内涵,如由欢喜心、悲心二者,遮止推延懈怠、耽著恶事懈怠、畏缩怯弱懈怠的情况等。此处恐繁不录,望有智慧之士,结合大车轨师的论著,对于本教授中的含义,务必了然于胸。

  癸五、静虑学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速疾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要如理地学修一切菩萨静虑。

  修静虑的地方以及身体有什么样的扼要等内容,在前行中已讲过。佛陀虽说了多种静虑的所缘境,总结起来,有如所有性所缘、尽所有性所缘两种。而且三摩地的所缘境,不可一概而论,缘任何一种境都可以。但有一种条件,必须缘显现在内在意识上的所缘境,而不是以摆在眼前的木石等为所缘境。因为三摩地是心所——正念的体性,是由缘内在的意识之境而生的,三摩地的所缘境,是不会显现为根识之境的。

  此处所修三摩地的所缘境是真如空性。这种空性不是由心造作出来的空性,也不是片面性的空性,而是一切法谛实空的真如。缘此所缘境真如而修三摩地,应具两种特法:一者为专一而住的无分别;一者为具有最极明亮的力量。对此二者的生起,沉掉二者从中作障。掉举障碍专一而住的无分别,沉没障碍具有最极明亮的力量。在具有明亮力量的状态下,一心专注空性修持时,若某时,虽有安住分,但明亮的力量稍微减弱,这时为细沉出现;若某时,明亮的力量完全消失,虽有微弱的澄清分,但由于没有了明亮的力量,这时为粗沉出现。若连澄清分也没有时,则是极大沉出现从中作障。

  掉举者,如《集论》中说:

  “云何掉举?净相随转,贪分所摄,心不静相,障止为业。”

  此中是说,掉举为贪著色声等悦意妙欲,而驰散的一种心所。

  《辨中边论》、《经庄严论》、《瑜伽师地论》等多种大车轨师论著中,开示了遮止沉、掉二障,以修成清净三摩地的道理。

  宗喀巴大师也在广略道次中,开示了这种道理。

  而金刚持善慧法幢,在这个教授中,说“沉掉动摇不定过”,在沉掉外,又讲了散乱这种过失,显然是代表性地开示了文殊怙主传授给宗喀巴大师的不共教授——甘丹大手印的住心修法。其中将护住心时,强调了遮止散乱驰散的情况。

  那么,遮止掉举与遮止散乱驰散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掉举既然属于驰散,除了掉举,还有什么驰散呢?

  我们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掉举虽是驰散,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驰散,驰散包括的内涵很大。

  另外,掉举如前所说,属于心所——贪的一部分。而驰散不仅驰散于贪境,还可以由嗔心、慢心、嫉妒等因素而驰散,况且除由烦恼而驰散外,也可以驰散于善境、无记境,或者驰散于六根境,总之,驰散的种类五花八门。

  这一切都障碍着清净的三摩地。我们应了知它们的对治法,这些内容存于甘丹耳传不共教授——甘丹大手印中的修住心阶段。

  宗喀巴大师也一再简略地提示了这些情况,在《菩提道次广论》中,讲到如何识别掉举的结尾处,这样说:

  “问:由余烦恼,从所缘境,令心驰散,及于所余善缘驰散,是否掉举?答:掉是贪分,由余烦恼,驰散非掉,是二十随烦恼中散乱心所。于善缘驰散,随其所应,是善心心所,非一切散,皆是掉举。”

  《极白增上心疑问》中如此设问道:

  “掉举与驰散,是否为一种?若不是一种,又有什么差别?”

  《善慧笑音答疑》中清楚地说:

  “掉举与驰散两者,并非一种。如《集论》中所说,掉举属贪分,令心不寂静。而驰散比掉举内容要广大得多,因为也有嗔恨等的驰散。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掉举与驰散两者,不仅障碍止修,还障碍观察修。”

  遮止驰散的不共口诀,已记录于《甘丹大手印释文》中,此处就不赘述了。

  如是,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要断除一切沉掉、散乱,以具备三种特点的正念,一心专注于真如空性中,渐次由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境及平等住,如是九住心次第,辗转增上,渐入佳境,迅速圆满静虑波罗蜜多。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实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断除沉掉动摇不定过,恒于诸法谛实性空中,

  心一境性等住三摩地,静虑之度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静虑有身心现法乐住静虑、引发功德静虑、饶益有情静虑三种。

  就自性分,有世出世间两种。就品分,有三种。此处没有说出这些静虑数量差别。

  在此教授中,只是开示了静虑的不共体性。身心现法乐住等三种,是修持这种静虑的作用。世出世间两种静虑的分法,是就修三摩地的瑜伽士,有没有获得圣道上来说的,这两种静虑是无法由一位瑜伽士同时修的。

  癸六、智慧学修法,分二:子一、根本如虚空的空性修法;

  子二、后得如幻化的空性修法。

  子一、根本如虚空的空性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应趣入止观双运三摩地的修持。

  一心缘诸法真如空性,而修三摩地之法,如前所说,“依止八行因,断除五过失”,即是依靠八种对治行,断除定障——沉掉等五种过失,如理修习,渐次成就九住心,最后成就身心轻安的殊胜三摩地。

  这种殊胜的三摩地,只是缘于空性的寂止,仅此还不能斩断轮回的根本,我们还需由观察慧观察思择,以成办胜观。

  如果我们只进行观察,则会导致心向外散乱,就破坏了前面的安住分。若我们不重新获得安住分,就会从寂止中退失下来,不会成就止观双运。

  反过来,如果我们唯一心安住于空义,虽保持了前面的寂止,但没有了成办胜观的方法,任如何长时安住在寂止上,也不可能成办胜观,自然也成不了止观双运。

  因此,我们要修成止观双运,就应在前面所得安住分未退失的状态中,用观察慧观察真如空义,犹如鱼儿畅游于寂静的碧水中。在观察后,所得坚固定解的执持状态中,我们稍微安住,然后我们再观察。这样,我们对于止修、观修二者,间杂而修。

  如是保任,持续修习;后来,由观察它自身的力量,就能引生安住分;再继续修下去,由观察的力量不仅能引生安住分,同时,还能引生轻安时,这样一种具有殊胜身心轻安的三摩地,即被称为“止观双运三摩地”。

  若知道这样的止观双运修法,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如宗喀巴大师的《悟道歌》[51]中说:

  “若唯修习专住定,终不能断轮回本;

  若离寂止但修观,亦不能除诸烦恼。

  故须通达真实慧,乘以无动寂止骑,

  执持离边中观剑,破除一切边执阵。

  如理观察广大慧,通达真实令增长。”

  “非仅专住能引定,即由如理正观察,

  亦见能引真实义,无动坚固三摩地,

  故诸智者应精勤,止观双运最希有!

  瑜伽士我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因此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由修习根本定如虚空瑜伽,迅速地成就如宗喀巴大师所赞叹的那种斩断三有根本的究竟对治法——殊胜的止观双运三摩地。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如此实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各各观察空性之智慧,引发轻安大乐不分离,

  胜义等至虚空之瑜伽,慧波罗蜜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子二、后得如幻的空性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地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要学习现空二聚的如幻修持。

  根本定中,显现方面如虚空般空灵,连尘许般的世俗法亦不可得;决定方面,有着决定了知一切法无谛实的坚固定解。根本定是在这两种状态聚合的境界中修习。

  当从根本定起后,看到山河大地、房舍人畜等内外的任何现象时,这一切现象会自然呈现出虚假如幻的境界,或者不是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学习呈现这种境界。

  虚假如幻,在经中有多种比喻,如幻化、阳焰、寻香城、谷响、影像、梦境等[52]。在这个教授中,提到幻化、梦境、影像三喻。其中的梦境、影像二喻更为重要,因为既然是比喻,那么在比喻的上面,我们应有所体验,才好理解蕴含的真义。在我们藏地,幻术并不流行,我们除了听听上师的解释外,自己根本没有幻化的东西如何显现这方面的体验,而梦境、影像就不同了,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种比喻的感受而去思惟虚假如幻义,自然会容易生起。

  在《入中论》、《四百论释》等多部论著中,月称论师更为赞叹由影像喻思惟,以引生对现空二聚的定解。

  宗喀巴大师也说影像喻有着它的特别之处。由鉴于此,金刚持善慧法幢也在本教授中重点地说明了影像喻。

  一切内外诸法,犹如清泉池中的月影一样,不可否认地显现出来。当我们观察月影如何显现的情况时,它并非如显现的那般真实。就是说,虽然显现,但并不真实,而是虚假如幻化一般,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对此获得定解,究竟圆满如幻三摩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外内诸法悉如幻化梦,亦如清泉池中映月形,

  虽其显现无实了知已,如幻三昧圆满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壬二、甚深中观见学修法:

  我们在修习上师本尊的状态中,这样思惟:

  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要寻求无谬的究竟甚深中观见,然后如理地修习。

  如《入行论》中说:

  “此一切支分,能仁为慧说。”

  世尊所开演的八万四千法蕴,皆是为了令弟子领悟甚深缘起真理的方便。如“诸行对治法,宣相应法蕴”所说,八万四千法蕴是八万四千烦恼的对治法。而一切烦恼的究竟根本则是谛实执愚痴,若摧毁了愚痴,其它一切烦恼自然会泯迹于无形;而其它的烦恼中,即使消灭其中一个,也不会殃及另一个,比如贪心的对治法不能对治嗔心,嗔心的对治法不能消灭贪心,此乃《显句论》中所说。

  如果修愚痴的对治法——缘起,则能摧坏一切烦恼,如圣天菩萨说:

  “犹如身根遍及身体的一切部位,愚痴则遍覆一切烦恼。因此消灭了愚痴,也自然会消灭一切烦恼。”

  因此,一切经典和论释都是令我们领悟甚深缘起真理的方便。大悲世尊在般若经中,以无边理路开演了甚深的缘起真理。但由于其中的内涵深广难测,故尔世尊说,若能领悟此理甚为稀有难得。

  在许多的显密经典中,世尊多次授记的龙树菩萨,他能一如世尊的密意,如理诠释此中的甚深义。因此我们只有依靠龙树菩萨的理路,寻求般若深义,除此之外,再无其它方便。如月称论师说:

  “出离龙树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脱。”

  如果我们依从与龙树菩萨宗规不相顺的教授,那么,不管这种教授如何如何地玄奥,如何如何地名闻天下,我们亦无法依之领悟胜者的究竟密意——甚深的缘起真理。如《极白增上心疑问·善慧笑音答疑》中说:

  “大悲的怙主,您依照月称菩萨观点,教导我们说:‘总而言之,若是违背了龙树菩萨的善规正见,不管它是何种见解,得到如何的赞誉,说什么具有百种圆满的功德,而实际上,不要说依之能证得一切智,即使解脱也是办不到的。’我虔诚地合掌称叹,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话语!”

  龙树菩萨在解释般若深义时,开示了观察体性的离一异之理,观察因的金刚屑之理,观察果的有无生灭之理,如是等无边理路。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理中之王——缘起之理。

  依赖缘起之理,决择远离一切戏论边的真如空性,深为智者赞叹。若对现象的缘起之理引生定解,由此获得对因果的深信心,会使我们特别地精进于方便分。若对空性引生定解,由此任何相执之境就难以束缚我们。不仅如此,若我们对现象缘起引生了定解,远离断常等一切戏论边的空性,自然地会呈现出来。若我们对空性引生了定解,亦自然地就会呈现为现象缘起。这样一来,自然会生起,空性呈现为缘起,缘起呈现为空性,由现象破除有边,由空性破除无边的境界。

  我等父尊宗喀巴大师向文殊菩萨供献了无量的内、外、秘密供养,并且殷切恒时地祈祷,最终感得文殊菩萨亲现慈容。文殊菩萨教导了一切显密道要,尤其在龙树菩萨理路的基础上,开示了甚深究竟的中观见——现象破除有边、空性破除无边的甚深缘起真理。宗喀巴大师亦心领神会,把文殊菩萨所教授的正见扼要,作成偈颂为:

  “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不虚诳,

  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欢喜道。

  现象缘起不虚妄,离执空性二了解,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不复轮替而同时,甫见不欺缘起已,

  定能普灭所执境,彼时见观察圆满。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空性除无边,

  若知空性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三主要道)

  另外,如《缘起赞》中说:

  “世间所有诸衰损,其根乃为无明暗,

  由何观照能还灭,是故宣说缘起法。

  尔时具足智慧者,如何由心不了知,

  世尊圣教之心要,即诸殊胜缘起道。”

  如是等颂,是宗喀巴大师从甚深缘起的道理方面,对世尊作了广大优美、令人心驰神往的赞颂。

  在《般若经》中,世尊广为赞叹缘起与空性相辅相成地无违显现。龙树菩萨也说:

  “了知诸法皆空后,因果又是那样地相顺而成,此乃稀奇中最为稀奇,殊胜中最为殊胜的了。”

  “若谁说缘起,不生亦不灭”等颂。

  “空性缘起理,中观道同义。

  宣无等妙语,世尊前顶礼”等。

  其中是把宣示缘起的语功德,赞为能仁的一切功德中最胜、最上、最为稀有的。

  因此,我们纵观轮回、涅槃诸法,没有尘许的自性,但在不观察的条件下,呈现为无欺诳的缘起诸法。这并非心造作出来的或片面的空性,而是从色法乃至一切种智间的一切法,同为谛实空,同为名言有。现象与空性互不相违,互为助伴。如是龙树菩萨依佛密意所释的甚深究竟的中观见,祈愿上师本尊加持能在我内心上迅速生起。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生死涅槃纤毫自性无,缘起因果如此不虚诳,

  二不相悖为伴龙树义,旨趣密义通达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如此甚深的中观见是极难通达的。若没有通达中观见,不论我们处在显密的哪个阶段,都没有把握住道的命脉,任我们如何地学修广大行,亦如无眼之人,举步维艰。

  在这个教授里,只是在六度的后面,另外提及一下有这样一种甚深义,是龙树菩萨所诠释的世尊密意。至于如何寻求这种正见,找到后又如何修习之理就没有明白地说明,显然是金刚持善慧法幢大师考虑到他已在《甘丹大宝口传大印根本文·胜者正道》中明白地开示了究竟的正见口诀,它就是结合此处的《上师供养法》教授而修习中观见的方法。

  如是,从依止善知识法,乃至止观或者中观见的诸种道要,我只是依靠这个教授中的颂文所能表达的主要内容,以及师长的口诀亲训,用简单的文字叙述下来的,至于这些正道的详细扼要,望从照亮三种世间的唯一光明大法炬——《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了知。

  己二、不共道金刚乘学修法,分三:庚一、令成为堪修甚深密咒道的具器弟子;庚二、成密器后,净守誓言、戒律;庚三、两种道次第修法。

  庚一、令成为堪修甚深密咒道的具器弟子:

  此后金刚持佛大商主,殊恩引导渡越续部海。

  我们由净修依止善知识法乃至止观之间的共通道,观一切三有犹如炽燃火坑,即在梦中,亦不希愿帝王的荣华富贵,厌倦了轮回的一切圆满,昼夜无间地生起强烈的希求解脱之心。

  我们复观尽空际的一切有情皆为自己的慈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慈母有情的处境,看到这些慈母有情,被困在三有牢狱中,遭受着无量难以忍耐的痛苦煎熬。我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被大悲牵动,爱他胜己的菩提心越发增盛,誓愿学修一切佛子大行。

  我们从自己这方面,虽有雄心壮志,即使为了一一有情,要在地狱中住无量劫的时间亦毫不退缩,不舍精进,但从有情方面考虑,她们却无法在痛苦中,等待这么长的时间。为了拯救她们,我们急于成佛,刹那间也无法等待。因此,我们为了救度一切慈母有情脱离轮回苦狱,当趣入速疾速疾成佛的最胜方便——金刚乘。

  无上乘的不二门是清净灌顶,所以我们应从具相的金刚阿阇黎处获得清净灌顶。如果我们没有灌顶,那么,任我们如何地闻思续典义理、勤修二种次第等,不仅得不到殊胜成就,还会因为没有获准,而任意窃用密咒甚深秘密的罪过,令堕入无间地狱中。这在许多续部及大成就者的论著中多有提及。

  而要获得清净灌顶,则需要一位具相的金刚阿阇黎。因此,最初,我们应多方努力寻找一位具相的金刚阿阇黎。例如,某一天,我们要到一个可怕的地方去,还要全方面地观察护送自己的人值不值得信赖,更何况要寻找一位把我们从一切有寂的怖畏中解救出来、导引到佛地的上师,岂可随随便便?自不待言。

  因此,犹如大海寻宝的人,应依靠一位善巧方便、熟悉地理、意志坚韧、值得信任的船长。同理,我们要从绝密的续部大海中寻取双运摩尼宝珠,应依止一位加持传承未断、熟悉密咒次第、有殊胜口诀、对自己有大悲心、一切情况下不会欺诳自己、值得信赖的金刚阿阇黎。

  我们找到这样的上师后,如法依止,更超胜于前面共通道时的依止法,并向上师祈祷灌顶。

  金刚阿阇黎亦应善加观察弟子是否具器,若见堪为密咒之器,即以摄受,最初传给《上师五十颂》教授。弟子听闻背诵其中的词句,思惟其中的义理,努力于其中所说的依止善知识法。

  然后金刚阿阇黎进行灌顶,首先令弟子进入坛城,受取菩萨戒、五部誓言,弟子并答应遵守誓言、戒律。

  弟子进入坛城后,通过宝瓶灌顶,有了修习生起次第道的自在权力,获得了成就果位化身、刹土、眷属等的殊胜力量。

  然后由下面三种灌顶,渐次使弟子有了修习全圆的圆满次第道的自在权力,获得了成就果位报身、法身、自性身或双运身的殊胜力量。

  另外,在四种灌顶阶段,能清净弟子的重大业障,息灭内外各种障难,降下诸佛佛子的加持,令弟子有大福力修习两种道次第,还安排下了两种道次第扼要迅速在弟子内心上生起的一切缘起。

  因此,我们不要认为灌顶仅仅是修道的加行法,而要知道,在灌顶时,要奠定下两种道次第及果位一切扼要的基础,即是说,我们需要一种灌顶,从最初开启密咒之门乃至最终成佛的一切道要,都可从这种灌顶中得到。

  我们这样获得清净灌顶后,以如理地守护誓言戒律作为基础,进而闻思续部的内容,寻求两种道次第的扼要。

  两种道次第的扼要所在的地方,以密集为例,为《吉祥密集根本续》。其中虽具备了两种道次第的一切扼要,但由于被六边四理,加印密封着,若不依赖上师的口诀,即使珍宝般稀有的上根弟子亦无法从《根本续》中觅得道要,更遑论其它的所化弟子。

  因此为启开《根本续》的神秘大门,明白开示两种次第的扼要,世尊亲自宣示了《后续》、《金刚鬘》等释续。

  虽然如此,后世的弟子虽趣入释续,仍是茫然无措,不能获得诸种道要,所以唯应依赖能依靠释续讲解《根本续》的耳传口诀。

  因此看来,若是一种殊胜的耳传口诀,则由净修这个口诀,便能令我们对佛所说的显密经典,以及诠释其中密意的大车轨师论著,生起强有力的定解。反之,若使我们误认为,在佛经及大车轨师的论著之外,另有一种独特的口诀,只存在于上师的口传中;或者狂妄地认为,这种口诀虽然相违于佛经释论,却最为殊胜稀有。

  那样的话,不仅我们不能趣入贤善的圣道,而且也是湮没圣教心要的最大因缘。因此,希望有智慧的人士,永远也不要迷惑于那些有悖佛语却冠以“口诀”的修法,而应依靠一种结合根本文、注释的上师口诀,把一切佛语执为最胜教授。

  如宗喀巴大师说:

  “若人仅把续部及诠释其中密意的诸大论著,看作决断外在戏论的靠山,而误认为另有佛陀隐蔽未说的甚深教授。那么,此人自然不会看重诸法的究竟处,从而障碍他生起对密乘诸大论典的恭敬心,这些论典也难以显现为教授。这种观点,实是迅速湮没这些论典的最大因缘。我们应像剧毒一样把它舍弃,而依靠上师正士的口诀,努力于诸大论典显现为教授的方便”。

  “究竟的甚深处来源于大宝续部的根本续。我们要想理解它,则需要上师为我们指点迷津。作为上师,亦不可信口雌黄,而应是一位根据各种释续,知道讲解根本续的上师。

  “因此,所言‘口诀’是一种方便,它可以根据释续无倒地讲解根本续的内涵,达到拨云见日之功,令弟子顺利地生起领悟。所言‘亲训’,也应这样理解,而不要误认为,某些内容,世尊不舍得把它写在续典里,而须由耳传渐次传下来。

  “因此若是殊胜的教授,在我们长时净修后,当再参阅续部等具量的论典时,会让我们对许多续部的内容生起更深的定解。但如果我们依着某种教授观察续部义时,不能让我们产生任何定解,则只说明了一点:或者我们的内心,或者教授的内容,出现了问题。

  “不管显密何种法,犹如赛马先要指示跑马道一般,我们首先由闻思了知所要修持的内容,然后修持所决择的内涵。但时至今日,法运式微,衰象已现,至心想修行的行者研习密乘大论,反被视为嘲笑的对象;多方研习续典和未曾研习续典的两种人,在修持上,却一般无二。还望那些希求解脱的人士,以缜密的智慧善加观察!”

  宗喀巴大师又悲心切切地劝告西藏的大修士们,“要修行需一种无谬正道”,在所作的《极白增上心疑问》中说:

  “有悖于佛语那些所谓口诀,我们应如何对待呢?”

  《善慧笑音答疑》中说:

  “一切佛语以及诠释其中密意的善巧成就者的论典,对于它们的内容,我们在梦中亦不愿舍弃。因此,所言口诀,如果符合经典,当然非常好;如果不符合时,我们就应当决然舍弃那些假冒的所谓口诀。”

  因此,那些至心希望修学无上密乘道的人士应依靠如下这些殊胜的教授,如能使我们依靠释续,顺利获得根本续精髓的究竟口诀——龙树菩萨所造开示生起次第的《概要》、《和合》,以及开示圆满次第的《五次第》;圣天菩萨所造的《摄行炬论》;月称菩萨所造的《密集明炬释》等;以及涵盖上述论典中的一切扼要,并且适应现今的化机,通俗易懂,三世间[53]绝无仅有的大法炬——《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宗喀巴大师的密典大著。

  在此教授中说,就像那些不釆得摩尼宝誓不罢休的人,应该依靠熟悉地理的船主方才泛舟入海那样,若我们确实希望寻找甚深两种道次第的珍宝,就应依止善巧续典的上师,泛闻思舟,趣入极密续部大海。如云:

  此后金刚持佛大商主,殊恩引导渡越续部海。

  这句话开示了两种要求,一者:我们应依靠具相的金刚阿阇黎,获得可信续典中所出的清净坛城灌顶;二者:我们应依止善巧续义的上师,闻思二次第的扼要,消除心中的块垒。

  由此可见,金刚持善慧法幢的这些金刚句中,每个字亦开示了广大的正道扼要,对于如何落实到宗喀巴大师耳传口诀上的这些道理,我们应当获得坚固的定解。

  庚二、成密器后,净守誓言、戒律:

  悉地根本三昧耶诸戒,保爱甚于生命求加持。

  我们以共通道净化了我们的内心,复进入密乘,获得清净灌顶,就应努力净守悉地的根本——誓言、戒律。如果我们如理地守护誓言、戒律,则定能获得成就。如《十四根本堕》中说:

  “若咒师断彼,定将获悉地。”

  佛言,若弟子通过清净的誓言、戒律来修道,不待长时,最胜者即世成佛,中等者中阴成佛,最低限度,也定会在几生内能成佛。即使这一生没好好地修习两种道次第,但若如理地守护了誓言、戒律,令无衰损,十六生中定可成佛。

  如在《佛顶经疏》中,萨热哈引用的《神密库经》中说:

  “若正授灌顶,生生得灌顶,

  由此七生中,不修亦成就。

  若具足修习,住三昧耶戒,

  业故今不成,后必得成就。

  若犯三昧耶,人身且难得,

  况云得悉地?”

  《第五誓言》中也说:

  “若未犯诸罪,十六生必成。”

  解脱月大师也说:

  “无罪纵未修,十六生必成。”

  许多续部及大成就的论著中皆作如是说。

  如果不如理守护誓言、戒律,而轻弃故犯者,不仅得不到成就,今生来世还会横遭祸殃。如《十四根本堕》说:

  “若毁犯誓言,将被邪魔侵,

  尝受无边苦,倒悬入地狱。”是说若毁犯誓言,今生遭遇诸多邪魔、倒引鬼等伤害,受种种痛苦煎熬而迅速死去,死后又会堕入无间地狱。

  毁誓之人虽向本尊供献无量供品,亦不被纳受。如《月密明点续》中说:

  “若欲咒成就,当勤守誓言;

  否则密咒师,不成咒等义。

  本尊亦不受,违誓者供食,

  今生受大苦,来世入地狱。

  违越誓言行,愚人获是罪”。

  若人轻弃誓言、戒律后,任如何精进于密咒的修持念诵,也失去了令本尊、护法欢喜的方便,而且还会受到许多空行、夜叉的伤害,本尊圣众亦无能为力,不作救护。如《胜乐根本续》说:

  “毁誓恶劣行,无忌杀梵志,

  罪行愚昧人,欺诈性卑贱,

  空行母残食,我不施救护。

  密行者中住,彼人同蠢畜。”

  《阎摩敌续》七品中也这样说。

  《教授穗》中说,若未如理守护誓言而修密咒者,犹如名叫“根曼”的果实,外表虽然靓丽可人,内部却已腐烂不堪了。

  扎那吾德大师说,没有如理地守护誓言、戒律的人,虽修各种各样的密咒事业,犹如麻疯病人已被病菌充满,外面却用华贵的衣服、饰品打扮一样,诚为可羞可耻之处。

  在一切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不守誓言受到百般呵斥,又百般赞叹如理守护誓言的功德。我们应对此道理生起深深的定解,珍爱誓言、戒律,超过自己的生命。如《戒源》中说:

  “若欲胜成就,宁舍弃生命,

  亦宁赴死期,终恒护誓言。”是说宁舍生命也要守护誓言、戒律,较自己的生命,还倍加珍爱地守护。

  如果我们不清楚誓言、戒律,当然无法守护。因此,我们应如理地依止善巧续义的上师,然后依之了知密咒的誓言。

  这里简单地说明一下誓言、戒律的意思:金刚持制定了多种制戒,约束进入密乘的修行者,身语意三门的行为应当这样或那样作,以及不应当这样或那样作。如何防止违戒的罪过发生,断除违戒的罪过为“戒律”。不去违背金刚持制定的各种制戒,则为“誓言”。戒律、誓言二者实为一体两面。

  誓言,有五部[54]总的誓言、各自的誓言两种。五部总的誓言,虽有无边分类,但可略摄为根本、支分两种誓言,或者略摄为饮食、守护、依止三种誓言。

  此处以三种誓言来解释,其中饮食誓言者:把一切饮食,胜解为五肉、五露,进行加持后,供养本尊,自己受用,并如续部所说的饮食瑜伽而作等事宜。

  守护誓言者:守护并断除违越十四种根本堕、八种粗罪等密咒学处的一切罪过。首先我们要识别各各的罪过,依靠防护心,于六座时,观察是否被这些罪过沾染,尤其对于那些由于时运环境的原因,容易发生的罪过,我们应时时保持正知正念。

  不被罪堕沾染的作法者,如《十四根本堕》中说:

  “故尔摧我慢,无谬知体性。”

  我们应紧闭四种产生罪堕的大门,谓无知、不敬、放逸、烦恼粗重四门,严阵以待。

  依止誓言者:指恒常携带着作为密咒士的标志——铃杵、念珠、手鼓、天杖、颅器、漏勺、宝瓶、六饰品等续部中所说的三昧耶物。我的大宝恩师说,如果能全部携带着实物的话最好,最低也应有实物的铃杵、念珠,其它的三昧耶物可画为图形,但也一定要带着这些图形。

  五部总的誓言中最根本的誓言,为断除十四种根本堕罪,这在开始时非常重要。根本堕罪是斩断密咒戒律的他胜罪,因此在我们获得灌顶后,即刻就应无比谨慎地不被它沾污。

  如《上师五十颂》中说:

  “次授真言等,令成正法器;

  读诵并受持,十四根堕戒。”(第四十九颂)

  《十四根本堕罪》也说:

  “若欲善待己,咒师勤受持。”

  其中是说,我们不愿被根本堕罪沾染,万一被沾染了,我们也应立即忏悔,重新受持戒律。

  根本堕罪之中,最初我们尤应注意,不违犯诋毁上师的根本堕,因为一切誓言中,上师的誓言最为主要,而且一切悉地的根本即是上师,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竭尽全力,如履薄冰,且莫错乱缘起。

  如《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

  “如说宁舍身命,当护律仪及三昧耶,应如是行。尤以犯根本罪,损坏身心,功德难生,故当勇猛策励,莫为彼染。亦应励力,不犯余罪。设有毁犯,应当忏悔防护,如法出罪。”

  “经论数数宣说,师长即是悉地根本。依此,昔诸先觉说,修师长瑜伽,是为修道初门。广说第一根本罪类,也纳入了《上师五十颂》的三昧耶中,此即诸学处中最重要者。”[55]

  五部各自的誓言,虽有无边分类,但以律仪,归纳为十九类,在前面受持律仪时已说。

  守护五部总、别誓言中的重点内容,在此《上师供养法》教授中,都已具备。例如,最初皈依发心守护了下面的几种誓言:一、皈依的学处,六时皈依;二、毗卢佛的誓言,受持三宝;三、愿心的学处,六时发心;四、五部戒中受持发心的誓言。

  然后,修四无量心中的舍心、慈心,成办宝生佛誓言里所言四种布施中的无畏施及慈施。财施与法施二者,在六度中的布施中出现。

  然后,自己生起成本尊双身、手持铃杵者,是不动佛的铃杵印三种誓言的守护法。

  然后,修习上师金刚持,是不动佛的誓言受持阿阇黎,以及《上师五十颂》中主要誓言的守护法。

  然后,三门顶礼、供养上师本尊圣众,是皈依的学处,每日供养三宝;愿心的学处,由顶礼供养等积集资粮;五部中不空成就佛的供养誓言的守护法。

  然后,由受持律仪来总结五部的誓言。

  然后,由总结三种律仪各自的学处,来总结不空成就佛的誓言、菩萨戒学处,尤其根本及支分的誓言。

  由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来成办《入行论》中所说的菩萨学处,如云:“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56]

  向上师本尊圣众供献曼遮,是《上师五十颂》中所说,向上师本尊,供献曼遮的学处,如云:

  “合掌持花曼陀罗,供养承侍上师佛。”

  由忆念功德、恩德而祈祷者,是依照续部及《上师五十颂》中一再说应祈祷上师的内容而作的。

  劝请转内外秘密*轮,修习四续本尊众,对于三乘四续所摄的全圆道体修心者,为阿弥陀佛誓言的守护法。

  由学修三种戒律,以守护菩萨戒,成办毗卢佛的誓言——学修三种戒律。

  由修真如空性,主要成办意誓言,还成办不令第十一根本堕罪沾染等许多密咒的誓言。

  誓言的主要守护法,是把誓言、戒律看作一切胜共悉地的根本,发誓较生命还要珍爱地守护它,并祈愿达到究竟。

  此教授中,具备了密乘道的诸种扼要,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广为赞叹的重要内容无不涵盖在这里面。洞悉续部奥妙的大德们,若观察到这些道理,定会生起稀有难得的感觉,深切的信心自会油然而生。

  前面所说的那些内容,是于六座守护的密咒誓言中,就部分主要内容而讲的。如续部中所说,五部总、别誓言的守护法,乃是宗喀巴大师在此雪山丛中,所开辟的前所未有的大车轨;亦是享誉西藏的各种“金法”,所无法比拟的;亦是此口传教授的不共口诀。

  《上师供养法》教授的始终,无不是开示菩萨学处、密咒誓言,全面地显示了各种扼要。若在此一一进行介绍,详尽地解说守护誓言的情况,当然对那些希望通过此教授之门,进入密乘道的人士,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恐文字过多,只好就此而止了。

  望有智慧的人士,依靠宗喀巴大师的法语,结合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对此教授,不要仅仅停滞于胜解上面,而要由教理获得一种坚固的定解。

  总之,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获得圆满佛果,因此我应当依止具相的金刚阿阇黎,获得清净灌顶,对于在灌顶时所承许的誓言、戒律,较生命还要珍爱地守护。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这样实现。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此后金刚持佛大商主,殊恩引导渡越续部海,

  悉地根本三昧耶诸戒,保爱甚于生命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庚三、两种道次第修法,分三:辛一、两种次第正修法;辛二、虽然修持,若未至要处时,迁识修法;辛三、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以及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法。

  辛一、两种次第正修法,分二:壬一、生起次第学修法;壬二、圆满次第学修法。

  壬一、生起次第学修法:

  生死中阴胜者三身转,乃由幻化次第初瑜伽。

  获得清净的灌顶,并清净地安住于誓言、戒律的修行者,需学修两种道次第,方能成佛。若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证得殊胜的成就。

  而且首先我们应修习生起次第,在达到究竟后,方才修习圆满次第。若未以生起次第为前行,虽有修习圆满次第之心,也只可能现起微细的相似证悟,圆满次第的究竟证悟却不会现起。

  最主要的圆满次第即是道位三身,若没有以生起次第的转三身道用作为前行,就无法成办道位三身。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应先修生起次第,然后修圆满次第。如是道理,龙树菩萨在《五次第》中说:

  “善住生次第,欲得满次第,

  佛说此方便,次第如梯阶。”

  其中非常清楚地说,犹如登梯时,应先从最下层依次上攀,两种道次第也应如是依次而行。

  在《摄行》中,圣天菩萨最初说“佛乘”者,是指学修依止善知识乃至止观间的共同道;当产生觉受后,又说“一念”者,是指学修粗分生起次第;然后,又说“恒常瑜伽”者,是指学修细分生起次第;最后才学修身远离乃至究竟双运位,应这样渐次地进修胜道。其中还引用教理详细地说明,若没有前前道,则无法进修后后胜道。

  《修法概要》中,也这样说应渐次学修,并称生起次第为“初业者三摩地”。

  因此,在这个教授中,生起次第被称“次第初瑜伽”,我们对此“初”字的作用,若细加品味,定会对道之次第生起极大定解。

  总的说来,道之数量、次第这些内容是极易误解、难懂的地方,当如《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广说的那样去了知。

  如此看来,两种次第中,最初应修生起次第。而且,并非仅生起一位本尊身相,就可称之为生起次第的,我们应相顺于所净基——情器世间如何成坏的次第,了知能依所依圆满的本尊坛城生起的情况。

  最初,相顺于情器世间坏空的次第,通过收摄次第修空性,修习转死有为法身的道用,转中有为报身的道用,转生有为化身的道用,并使之确切地落实到内心上。

  相顺于情器世间形成的次第,生起全圆的能依所依坛城,灌顶、印证、供赞、念诵等都要具备。此有广略两种。其中广者,在《密集第十二品》中,宣说了以四支近修法,修习生起次第的广法;略者,如此品中说:

  “或以四金刚,坚固禁行修。”

  其中是说以生起四金刚的方式,为略的生起次第。

  生起次第有着无边胜利,如使诸佛佛子加持相续;一切生中,本尊摄受等,在前面的前行阶段,已稍微讲过了。

  另外,以无量内外秘密真如供养,供于无二无别的上师本尊,可圆满广大的资粮,使甚深圆满次第道在内心迅速生起。而且由内外秘密真如供养的等流果,使修行者本人在未来学修圆满次第时,有着任运成就内外秘密的缘起。

  最重要的是在圆满次第时,需成就道位三身,依此能真实地将生死中阴转化为三身。而要成办道位三身,则需要生起次第的转三身为道用的修习达到究竟,生起次第时的转三身为道用,只是在心境中,将生死中阴三者转化成三身。

  生起次第时,所净能净的缘起充分组合后,在心境中,定要对三身的行相产生觉受,由此将会迅速地成就圆满次第的三身。最初的生起次第,自己生成所意愿的佛父佛母,以坚固的我慢、光明,修习秘密供养等,从而生起坚固的空乐胜解,则能迅速引生圆满次第的殊胜俱生空乐。

  生起次第时,遮除凡庸的现象贪著,对于清净的能依所依圆满的坛城,以坚固的我慢、光明达到究竟。则在圆满次第时,辗转增上,最后成就双运位,现起圆满的能依所依坛城而究竟成佛。

  以上内容,只是依顺这个教授中的文字,稍微谈了一些方面,以期众人依此获得更深广的悟解。至于两种道次第的数量决定、次第等详细情况,希望从宗喀巴大师所著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了知,其中的奥义,即使金刚持亲临讲法也无过于此了。

  总之,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证得圆满佛果。因此,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努力修习将生死中阴转化为胜者三身的最初次第瑜伽,由此令诸佛菩萨的加持进入内心;加持我息灭障碍生起甚深密乘道的一切内外违缘;加持我成熟善根,使圆满的圆满次第在内心上生起;加持我一切器世间皆现为无量宫,一切情世间皆现为佛父、佛母的幻化,遮除一切凡庸的现象贪著。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生死中阴胜者三身转,乃由幻化次第初瑜伽,

  庸常显执垢染悉清净,随现皆为天身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壬二、圆满次第学修法:

  为“心间八瓣清净莲叶中”等句。

  在不同的续部,圆满次第有各种不同的法。由此诸大成就者亦有种种或多或少的归纳法,或摄为五次第;或摄为四瑜伽;或摄为四喜、六支等等,不一而足。但其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一致的。

  在此教授中,开示了密集圣规[57]的五次第。

  五次第者:如《密集根本续》第六品中说:

  “缘咒身语意,策励心欢喜,修成胜悉地。”

  此中说明了圆满次第的五种道次第。

  这些金刚词句是极难剖析的,平常人的语言,对于其中广博的内涵,不过是管窥蠡测。因此世尊亲自在《释续金刚鬘》中,详细地开示了五种道次第的认识等。依此释续,龙树菩萨造《五次第》论,清楚地开示了圆满次第的修持法,被普遍传称为“密集圣规五次第”。

  其中所言的“五次第”者,分别为金刚念诵次第、缘心次第、自我加持次第、现觉次第、双运次第。这五种次第,在此教授中全部提及。

  金刚念诵次第即是“语远离次第[58]”。据说“语远离次第”是就“命力”之名的一分而安立的。

  “语远离命力次第”者,由“心间八瓣清净莲叶中,安住依怙足趾所出生”二句显示。“语远离命力次第”为由专住心间扼要而修圆满次第之法。其中“心间扼要”、“所缘境扼要”二者,在此教授的句子中都已明白地提及。

  “光明幻身双运趣入道”显示后面的四种次第。

  光明有喻、义两种光明。心远离喻光明生起法为缘心次第。幻身为自我加持次第。义光明为现觉次第及双运次第两种。可见这句话清楚地开示了五种次第。

  圣天菩萨的《摄行炬论》中,另外还提到身远离次第。这是为了容易生起语远离命力的证悟,先于专住下门扼要而修身远离,然后专注心间修。

  有些本教授的上师先哲,依照《摄行》密意,说先修下门的微细分而学修身远离,然后再进修心间的咒明点。这种观点与圣规总体的次第是相顺的。从细分生起次第进入圆满次第之法,由于二者相互间联系密切,又易生起等多种因素,那样作虽然很好,但在此教授中,没有明文叙述先缘下门,况且依照明文叙述,从最初即专住心间扼要而修,亦未尝不可。

  温萨巴大师通过上师瑜伽法修圆满次第时,也说了这种从最初即修专住心间扼要之法。密集智足规的圆满次第也这样说。铃尊者在胜乐五次第的圆满次第中,也说了最初专住心间扼要。依靠这些口诀,获得成就者,犹如大地的微尘那样多。

  因此,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口诀中,虽说了多种不同的专住身要的方式,但它们一切的本意都在于开启中脉之门,收摄左右二脉的风进入中脉,由此生起空乐俱生智。从这种智慧及其坐骑中,修成光明、幻身双运身。不管有多少种专住身要的方式,一切的究竟要点都会落到这里。

  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皆可现为教授,对一切续义,获得无畏的勇气。

  如宗喀巴大师说:“在身体的脉轮中间,或中脉下端等身体的诸大扼要处,缘想字或明点等而修的不共修法,若得以了知后,并付诸修持。若能摄心于这些扼要处,由于风心同转的关系,虽没有直接修风,也成为纳风入中脉的方便。若明白了此中的原由,就会明白许多堪为依据的圆满次第论著中的扼要,并对它们获得定解。”

  专住金刚身扼要的方式,虽有多种,金刚持善慧法幢在此教授中所说的专住心间扼要,在所有开示专住金刚身扼要的方便中,是最为究竟的一种。

  因为,圆满次第道是以善巧方便把基位怎样的情况转成胜道,使迅速获得殊胜成就的方法。在基位形成有情的身体时,最初在心间形成,从此处渐次生长出身体的肢节,最后死时,也是风识摄入心间而死亡。由死有光明成办中阴身,中阴受生粗大的身体。

  如基位怎样的情况,在道位时,圆满次第虽有多种不同所缘方式,但都要专注心间。进而由心风摄入心间现起光明,由光明成办幻身,由幻身受取粗大之身。如是将基位三身转化成道位三身,并在自己的内心上体认三身,令在五浊恶世短暂的一生中修得殊胜成就。如此教授,是龙树菩萨诠释续部密意的究竟口诀,开发出了宗喀巴大师的心髓。

  如《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说:“以是圣派,专住身要之要穴,厥为心间脉轮之中心。当知此是最重要义。其将因位生死中有三鬘回环之轮转,变为死有法身、中有报身、生有化身之究竟权巧方便。及彼方便教令认识有情本具之出入息。此命力王乃龙猛大金刚持指示三身之教授。”[59]

  此教授中,专住心间扼要法者:自己明显地现为大密一部金刚持佛父佛母,身体端正直立,中间有着犹如中柱般的三脉,左右二脉与中脉的缠结处都有一个脉轮。顶端有三十二脉支的大乐轮,颈部有十六脉支的受用轮,心间有八脉支的*轮,脐部有六十四脉支的幻化轮,观想清楚如此四大脉轮。若广的话,上下两面小的脉轮也应观清。这样数数观想三脉四轮,直到明显地显现出来。

  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多数论著中,说在生起次第究竟后,进入圆满次第时才如此修。那么,在这个阶段,即是以上师瑜伽为道命,专注进修圆满次第的所缘,但现今的大多数化机,难以如量地生起两种次第的证悟。因此,希望于密咒道薰染贤善习气的修行者,据说可以上半座修生起次第,然后以上师瑜伽法略修圆满次第所缘。

  据说,这样观想脉轮后,若稍得明现,即应寻求所缘境的扼要。如《五次第略论》中说:

  “境、时、身、风要,当知有四种。”是说修圆满次第应具备四要。

  如果没获得所缘境的扼要,则没有修圆满次第的基础。境要即是在心间八支*轮的中脉中间,持心住于上师金刚持身。洛桑耶喜大师传给顿云克智大师的传承中,说于一佛身持心而住。在传给洛桑热卓大师的传承中,则说于心间安立一短阿字,于此持心而住。

  总之,只要所缘扼要不错乱,据说对于字、身、明点哪种上面,持心都一样。对于短阿字持心,温萨巴大师也曾说过,亦为《摄行论》的密意。因此,宗喀巴大师也在这个阶段讲到于短阿字持心。此中的关键应从上师处详细了知。

  这样持心后,左右鼻孔风息的流动得到遮止,入、住、融于中脉。入相为二鼻孔的风息同时平行流动,力量相当。住相为二鼻孔的风息流动遮止。融相[60]者,产生如阳焰、烟、萤火虫、灯焰[61]的现象,然后,由明、增、得[62]三者渐次融入,出现白、红、黑三种现象。据说,一切空[63]若摄为大空得,则为近得的下部分,若另外安立,则在近得无念清醒后,现出如虚空般的一切空,远离三种污染缘。在这样光明空乐的境界中,尽力等持而住,从光明中起时,应胜解自己现起称为“自我加持身”的幻身,于此等持而住。从此身复受持粗分身,并努力修习九种合修法,谓醒时三合修、睡时三合修、死时三合修。

  如是若对咒明点获得能力,脉结稍微松缓之后,再学修密集圣规的究竟口诀命力王——风咒无分的金刚念诵法。由精进修持产生良好的觉受后,据说若再努力于两种收摄次第及遍行风的金刚念诵等,就可如基位的死殁次第一样,真能把一切根本、支分的气息收摄入心间不坏明点。

  如是一路精进修持,临近成就心远离喻光明时,尤应精进于上师瑜伽,以会供等法供养上师,听闻教授,学修它的因资粮,由此可成就喻光明。

  据说从此光明起后,由第五光明风作近取因,俱生大乐识为俱生缘,犹如基位从死有成办中有那样,真实地现起道位报身——第三次第的幻身。又犹如中有受生粗大的身体那样,如此的幻身复进入原来的蕴身,修习上师瑜伽、收摄二次第等心法。

  如此修来,据说若看到快要成就义光明的徵兆时,即向上师供养会供轮及内外秘密供养,听闻、学修光明的教授,犹如云翳消融于天空般,一切的内外相执的现象荡然无存,外现觉的同时,现证内现觉第四次第义光明。这时一切的二现戏论得以净化,瑜伽士获得现见究竟心性的智慧。由此智慧即可根除轮回的根本我执及其种子,故尔亦称之为“清净智慧瑜伽”。

  从胜义光明起定后,现为清净幻身,此幻身再等引入光明时,即可说,获得了身心一体的双运。

  这样的幻身如《密集根本续》中说:

  “百多由旬内,炽燃金刚光,

  众饰遍庄严,清净体显现。

  梵天大自在,不能瞻尊颜。”

  此清净幻身,为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形好功德庄严,光明显赫,遍及一切世间,以无量无边的化身作利益众生的事业。

  获得此身后,除了将护保任其同类相续外,不必重新成办其它的身体。如龙树菩萨说:

  “住双运禅定,无事可学修。”

  由串修其身同类相续,将会出现快要成就无学双运的徴相。《索布扎》等许多续中说,这些徴相就如往昔,释迦牟尼佛降伏魔军时,一切魔界震动,慑服诸魔等的徴相。

  然后,徴相出现后,由修证无学双运的不共近因——诸心法次第,与殊胜的外现觉同时,证得佛果,成就具足七支和合的双运金刚持身。此身永不动摇,法语无间,安住于五决定[64]中,幻变出百千万亿的化身。

  这些五种道次第的扼要,是秘密中最为秘密的秘密,是极密续部大海的心髓。愚蒙如我之人,若单凭自己的绵薄之力,即便这一切究竟秘密处的冰山一角,也是无法表述出来的。幸运的是,凭藉宗喀巴大师、温萨巴大师的与日月同辉的不刊之论,以及上师的法语甘露,我权且在此得以略示端倪,那些究竟的秘密唯赖上师的恩德方能了知。如《释续金刚鬘》中说:

  “故尽一切力,虔敬应学修,

  师传诸口诀。传承教周遍,

  传承次第住,上师瑜伽母,

  亲传胜真实,精进应学修。”

  龙树菩萨《五次第》中说:

  “《胜集密续》中,印封此诸义,

  当随释续行,从师语了知。”

  是说应从上师处了知那些究竟的秘密之处。

  因此,我至诚地希望那些明了续义、悲心无量的大德们详细地向至心愿以修行为心要的人士开示此中的道理。

  在此教授中,直接开示了五种道次第。“此生现证成就求加持”这句颂文,虽说表面上是发愿证得高量的圆满次第,实际也隐含地显示了现证果位的情况。

  如是由清净灌顶令堪为甚深密乘道之器,然后如珍爱生命般,如理守护誓言、戒律,以此为基础,修习两种道次第及其支分,依此最终现证果位的情况,是归纳一切续义而教导的。在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续义的归纳方法虽说有许多种,但宗喀巴大师看到其中的《智慧金刚集论》所说的这种归纳法非常稀有,因此用这样的续义归纳方式,把一切续部摄为一补特伽罗成佛的条件而引导教授弟子。这个道理是宗喀巴大师的究竟意趣。智慧之士若好好地思考这个道理,定会对善慧法幢大师的这个教授,不由自主地生起神往的信心。

  此续义归纳法是宗喀巴大师的密意。如《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说:“如是归纳道次第的方式虽有多种,且以其中任何一种皆无不可,但在此处,依照《智慧金刚集论》的密意来解说”。

  “归纳诸道的总纲,是一切清净续部及其释论现为最胜教授的方便。因在各续部中,由于需要的不同,前后次序颠倒而说的一切续义,皆可知道组合为一补特伽罗成佛的条件。因此知道归纳一切续义摄入各自相应的部分而组合为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证得圆满佛果,因此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由初次第成熟相续后,进修第二次第,勇猛精修上师本尊瑜伽,祈祷并专注修持心中的上师本尊;依靠策励上师心续的甚深究竟念诵——金刚念诵之力,令风入住融于中脉,产生喻光明,由此光明证得第三次第的幻身,并依次证得第四次第的光明、第五次第的双运,从而即生证得双运金刚持位。

  如是思惟并殷切祈祷:

  心间八瓣清净莲叶中,安住依怙足趾所出生,

  光明幻身双运趣入道,此生现证成就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辛二、虽然修持,若未至要处时,临终迁识修法;

  为“正道未入即至命终时”等文。

  往昔诸位上师虽宣讲了多种迁识的类别、名称,但归纳起来,可以说为两种,一为共通的大乘修心临终修持法;二为不共的密乘迁识修持法。这两种修持法是本教授的意趣,因为其中既宣说了五力方式的共通迁识修持法,又宣说了在五力修持的基础上,上师本尊瑜伽方式的迁识修持法。

  如是两种临终修持法中,大乘修心的临终修持法,对于现今大多数的化机来言,会更有利益。如《修心七义论》中说:

  “大乘迁识法,五力重威仪。”

  此中说的就是以五力修迁识之法。

  修法情况者:(一)白法种子力:当我们临命终时,尽自己所有的资具供养上师僧众,务必使自己对任何东西不再有贪恋之心。

  (二)愿力:然后,长养自己的誓言、戒律。在自己的面前明显观想上师本尊圣众,并供献七支供及曼遮而发愿:“愿我临终之际,以及中阴,乃至未来一切生中,都能净修两种菩提心,现前修习上师瑜伽,永不忘失,一切生中得到上师的永久摄受。”

  (三)拔除力:从无始到如今,我爱执令我遭受无边的祸殃,如果还受着它的奴役,来世它定会把我抛入恶趣之中。这样思惟后,把我爱执看作仇敌而竭尽全力地断除它。

  (四)牵引力:发誓一切时处,永远不离修习上师瑜伽,不离修习两种菩提心。

  (五)串习力:竭尽自已的一切心力,串修两种大宝菩提心。

  在此五力的状态中,以慈心、悲心、菩提心,修习取舍法;并思惟:一切诸法,唯心安立,没有尘许谛实性,具有这种空见的决定解。应在这两种境界中迁识。

  这时的威仪如何作呢?右胁而卧,右手托腮,右无名指堵着右鼻孔,左脚伸展置右脚上,左手放在左腿上。心中应随念:“往昔大悲世尊即是以这样的威仪示现涅槃的呀!”据说由随念世尊传记之力不会堕入恶趣。

  总而言之,共通道修持的核心,为出离心、菩提心、甚深中观见三者,我们应该在修持这三者的状态中死去。

  若果能如此,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因为上下对法二论[65]中,都说临命终时,若微细的善心现前,死后不会堕入恶趣,更何况在如此广大的意乐中死去,岂会堕入恶趣?依此等流果亦定能投生为殊胜的修道之身。

  其中特别是,若在强烈的大宝菩提心的状态中死去,来生不仅一定会获得殊胜的身体,而且对于大乘道的习气也一定会迅速地苏醒。如《本生传》中所说,往昔释迦佛曾投生于地狱中,名为“大力”,虽已经堕入恶趣,亦由忆念菩提心的威德,即刻从恶趣中解脱出来。更何况有人临终时,若强烈地忆念着大宝菩提心,他岂会堕入恶趣?不仅如此,他反而会成为人天众生顶礼的对象。

  如《入行论》中说: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

  谁令怨敌乐,皈敬彼乐源。”

  如是等等,诸佛佛子不厌其烦地广加赞叹菩提心的功德。

  以不共的咒瑜伽方式修迁识之法者:若由净修两种道次第,获得自在,虽不需要这样修。但在未获得自在的情况下,若死相显现时,则需要修此迁识瑜伽。

  首先我们要了知各种死的徵兆,如果出现了徵兆,我们应作禳解法遮止。在《戒源》、《金刚空行》、《四座》等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宣说了多种观察死兆的方法,例如身体的种种外相、形状的观察法,影子的色等观察法,心绪观察法,以及梦兆观察法等。但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观察气息的徵兆。

  《戒源》中宣说了,从每个月上弦起,左右两鼻孔气息流动的差别情况。我们应明了这些情况,若一旦气息徵兆出现紊乱,应努力于禳解法。如果虽经努力,也不能回遮,死相决定显现时,我们应依照上师的口诀,清楚死亡的时间,修迁识法。如果时限未到,而提前修迁识法,罪过极大,如《金刚空行》中说:

  “时至修迁识,非时为杀天。

  由杀诸本尊,狱中定烧煮。

  故于死徵兆,智者当励知。”

  如是等等,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多有开示。

  若时限已至,修迁识法:诸位上师先觉为之起名曰“法身迁识”、“报身迁识”、“化身迁识”。意思即是,以转法身道用的方式,修和合法;以本尊瑜伽的方式,修往生至净土等的所缘。

  其中以转法身道用的方式,修和合法者:若是已修习生起次第,并对圆满次第获得觉受的瑜伽士,命终之时,通过风收摄次第现证三空后,尽己之力,将护修习母子光明和合的三摩地,起定之时,或真实现起道位报身,或者胜解现起,受生空行等殊胜的身体。

  如果没有圆满次第的觉受,而曾修习生起次第者,命终之时,认清二十五粗分[66]的隐没次第,尽力将护修习空乐所缘;其后的明、增、得三相依次显现时,应想到:“迅速会现起光明”,而生大欢喜心,在此三相时,尽力住于空乐中;随后,光明显现时,应尽力住于空乐的境界里;从定起时,胜解现为本初怙主;其后,受生为修习密行的殊胜身体。

  这些修法只是假名为“迁识”,实际上是修习转三身道用及和合之法。

  以本尊瑜伽的方式,实修迁识之法,详细地出自《戒源》、《金刚空行》及《金刚四座》,亦出自密集智足规的《文殊口授》。

  这些续部对迁识法深加赞叹,如《金刚空行》中说:

  “竞日杀梵志,造作五无间,

  盗劫YIN欲行。由此道能净,

  不为罪业染,远离三有过。”

  《四座》等其它续部中亦这样说。

  《文殊口授》中说:

  “若有众生造作五无间罪,愚痴地杀害婆罗门,亦可依此仪轨令他无不成办。因此若得到殊胜教言,又能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则一定会成就三身。假使没有成就,也会成办持明士[67]的主尊,渐次成就大手印”。

  此中是说,若谁依靠了这个迁识瑜伽,五无间等重大罪业也不能对他造成伤害,并且关闭了恶趣之门,使他获得殊胜的善趣身,依此身渐次修道,终成大觉世尊。

  迁识作法,如前所说,依五力的修持法而修,尤其使上两种戒律清净无瑕,心中没有任何贪恋,以一种欢喜的心情,殷切祈祷顶端的上师。如果希望往生到比如极乐世界的清净刹土,就数数观想净土情、器世间的种种功德,并修习希愿迅速到达彼方净土的强烈欲乐心。

  其后,正式迁识往生时,依续部说,有九种离识之门[68],因此除了开启顶端的金门,其它的八门都应善加关闭,应从金门修习迁识往生法。

  如果平时没有修习纯熟的人士,在临终时,是难以把握住这么多的所缘境的。因此,金刚持善慧法幢把迁识引导说为勇士上阵,依照此说,明观身体中间的中脉,开启顶端梵净穴,令身体其它方向没有任何孔穴,在自己的心间,观想清楚自己的心识,或为本尊行相,或为明点的行相,于此专注,执为所缘。最好的情形能持宝瓶气[69],由气的力量实现迁识,最低限度,亦应以欲乐力实现迁识往生,这就需要有强烈的往生欲乐。

  然后观想上师心间的光明钢钩,从自己的梵净门进入中脉内,用铁钩抓住本尊或明点行相的心识,以“哈嘎”咒与引风向上的加行等方式,迁入上师的心间,然后迁往极乐世界。其中的关键还应从上师处详细了知。

  如果希望往生到兜率天,它的迁识往生法,可从金刚持善慧法幢另外所传的口诀中了知,并付诸实践。

  总之,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愿迅速证得圆满佛果,因此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能依此暇满具足的金刚身,修行两种道次第,并达到究竟;假使我修行未到要处,死亡猝然降临时,当由共不共迁识瑜伽法,受生为空行持明的身体,或者往生净土,或者具足梵行三学的暇满人身,再依靠这样的身体,究竟修持两种道次第。

  如是思惟而殷切祈祷:

  正道未入即至命终时,强力成佛上师之迁识,

  即此清净五力之教授,往生清净刹土求加持。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五彩缤纷的甘露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净化了如是如是的障碍,自他一切有情内心上生起了如是如是的殊胜证德。

  辛三、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以及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法,

  分二:壬一、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后供献食子;壬二、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

  壬一、一切生世愿上师摄受,后供献食子:

  为“总之生生世世一切中”等文。

  如前我们对全圆道体,以快速略修的方式薰染贤善的习气,并殷切祈求上师悲心加持。然后我们如下思惟:

  假使在这一生中,我没有圆满修持这些正道,我也应在下生,或三生,或七生,或者最长的十六生内,证得佛果。在此期间,祈愿上师本尊加持我,刹那亦不离开上师佛陀,并向我无间地开示甚深的教授,依此之力,速疾圆满一切地道功德,速疾证得金刚持果位。

  恩德深重的上师能仁金刚持!您虽然早在无量劫之前,就已成佛了,但依然在轮回未空之际,绵绵不断地作着各种利生的事业大行。同一时间内,在有的刹土示现涅槃,有的示现降生,有的示现出家,有的示现成佛……如是等等,每一刹那,都示现于无量无边的刹土中。无论您在哪个刹土示现成佛的大行时,祈愿您加持我,亦生为您最初的眷属,成为受持您身语意三密的心子。

  如是思惟并殷切祈祷:

  总之生生世世一切中,依怙于我不离随摄受,

  身口意三三密并摄持,能成您之长子求加持。

  随于依怙何处成正觉,愿我能成最初之眷属,

  现时究竟所求无余遗,不劳任运自成吉祥赐。

  观想上师本尊圣众身中降下不可思议的甘露流,进入自己的身心中,由此无始以来积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违背上师身语意誓言的一切罪障习气得以净化,一切生中成为师尊的长子。

  我们应坚固地胜解得到了这样的加持。

  随后的这个阶段,供献供品、食子。显密二者皆赞叹,食子对于息灭障碍、如愿成办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无上续部及诸大成就者所著的修法中说,不管作什么事,定需食子。

  据说最好的情况,是在每座的始、末二时,供献食子。若没有这个能力,则在每座结束时供献。若还没有能力办到,则在最后一座结束时,不可推缷地一定要供献食子。

  至于食子的原料、器皿,生起仪轨的作法,供养世出世间宾客的作法,并可结合大多数无上部的修法,如此的供献食子广法,在阿阇黎阿布雅嘎热的《鬘》、《教授穗》两论中有详细说明。至于各个本尊不共的特法,可依照各自续部及修法中所出而作。

  若以密集为例,密集不共的内供、食子的生起仪轨及其所缘者,即可编排、依照《密集后续》、《释续金刚鬘》中所说的重要内容而作,或者依《修法瑜伽清净次第》中所说而作。

  据说父续、母续都有着几处各自不共的殊胜表法,如果把一种修法勉强与其它的相结合,那么就把各自的不共特法及表法搞得混乱不堪,因此不可随意结合。

  因此,如果住于大威德金刚瑜伽者,则依大威德的仪轨进行加持内供、食子及供品。如果住于其它的密集等法者,则应依照各自仪轨而作。据说迎请的宾客则不一定,若自己住于大威德瑜伽,可以向四续部的一切本尊,供献食子、供品。这一点由各自修法中内供的供献情况也可了知。

  在此教授中,不管自己住于胜乐、密集、大威德何种瑜伽,即以那种方式,加持内供、食子、供品,然后供献于所观资粮田中的上师、本尊、佛、菩萨、空行、护法海众。

  供献食子词句的广略,可随机而定。

  另外,由于修行者证量高低的参差不齐,供献食子及生起宾客的情况等,亦有许多差别,在此恐繁不录。

  这样供献食子后,祈祷并付嘱事业:

  以上师本尊瑜伽之门修习全圆道体的一切障碍永不发生,并使修行究竟圆满。

  壬二、为加持内心,收摄资粮田法:

  如此启白无比胜师尊,为作加持欢喜降我顶,

  复入我之心间莲蕊中,足趾光明凝然愿安住。

  如前所说,向上师能仁金刚持本尊圣众,供献内外秘密真如供,殷切祈祷各种胜道在内心上生起。

  然后,我们尽力鲜明地观想上师本尊圣众,修习强烈的敬信心,由此具恩根本上师能仁金刚持心间放光,照射到周边无量无边的或忿怒相或寂静相的诸尊身上,诸圣尊渐次化光,融入具恩的根本上师,上师能仁金刚持非常欢喜地降临到我们自己的顶端,通过中脉融入自己心间的识中。上师、本尊、自己的心识三者无二无别,我们尽力等持住于如此坚固的我慢境界中。

  然后在此境界中,进修甘丹大手印,或者甚深圆满次第瑜伽。此处还有,相顺于圆满次第的随融收摄次第中收摄资粮田的殊胜法。这种收摄法是秘密中最为秘密的秘密,是一生中即可成办双运位的究竟诀要,当从上师处详细了知。

  往昔,班禅一切智·善慧法幢大师在传授上师瑜伽甚深引导时,一再语重心长地这样说,圆满具足显密道要的上师瑜伽法,是续部的心要,是诸大成就者修持的重点,有着极大的加持威力。如前面已经讲过的那样,从宗喀巴大师一脉相承而来,历代现证此道的大德绵延不断。尤其宗喀巴大师亲自现身,传授给大成就者法金刚无边的显密口诀,特别是传授了这种三层勇识的上师瑜伽法。法金刚大师也把此上师瑜伽作为修持的心要,即生现证金刚虹身。善慧义成大师亦是依靠此上师瑜伽法而证得双运身。

  这是我亲从获得大成就自在的恩师处听说的。

  丙三、结行时,如何作法:

  若是法会中共修《上师供养法仪轨》时,收摄资粮田后,念诵《甘丹大宝口传大印根本文·胜者正道》;若独自专修所缘、行相时,则如前所说而作。

  不管是独自专修,还是法会共修,结尾时,我们皆应为了现前、究竟的希愿处,以《普贤行愿品》、《密集发愿文》、《甘丹大手印愿文》等回向文,怀着强烈的欲乐心广作发愿、回向。

  若略者如下:

  愿以此修洁白纯净善,回向三世诸佛菩萨众,

  所行之愿无余能成办,及能秉持教证正法因。

  亦因此力一切生世中,令我大乘四轮不相离,

  出离菩提之心清净见,二种次第道证皆究竟。

  我等从今乃至菩提间,积集已作当作诸善根,

  回向此刹至尊师色身,犹如不变金刚恒坚住。

  一切生世不离上师尊,无厌受用甘露正法乳,

  一切地道功德圆满已,愿速证得金刚持胜位。

  金刚持善慧法幢在此处所作的回向发愿是无比广大的。经典中虽说了无量的回向、发愿之法,而其中最为殊胜,含摄百千万佛子一切大愿扼要的,即是普贤行愿。

  在《入中论自释》中,月称菩萨说,含摄普贤行愿一切扼要的又是其中的这两个偈子: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在此教授中,代表普贤行愿心要的这两个偈子,又被归纳为:

  “愿以此修洁白纯净善,回向三世诸佛菩萨众,

  所行之愿无余能成办”。

  另外,如宗喀巴大师说:

  “‘诸菩萨愿恒河者,摄于受持正法愿’。

  是故所集诸善根,一切回向弘圣教!

  善思此理计策妙,至尊智藏恩大哉!”[70]

  一切回向、发愿中,受持正法的回向、发愿被赞为最殊胜的,所以,在此教授中,也作了这样的回向发愿:

  “及能秉持教证正法因。”

  又一切显密教言,皆可摄为一补特伽罗成佛的因素,并发愿修持、尅期取证者,更超胜于其它一切愿,诚是令诸佛佛子深心欢喜的发愿。在此教授中,也说到这种发愿:

  “亦因此力一切生世中,令我大乘四轮不相离,

  出离菩提之心清净见,二种次第道证皆究竟。”

  其中“四轮”者,如龙树菩萨说:

  “安住顺适境,依止大德师,

  善愿广积福,汝具四大轮。”

  因此,金刚持善慧法幢的每一个金刚词,亦能开释出一切显密的内涵,有智慧之士应对此获得坚固的深信心。

  乙二、座间如何作法:

  在此教授仪轨正文中说:

  “一切威仪之中,观任何现象皆为空乐的自性、皆为佛父佛母的游戏等,如是生、圆二次第的双运瑜伽,与对于道次第或大乘修心的全部扼要修心二者,不相分离地精进修持!”

  对菩提道次第的心要——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三者,我们应恒时保持正知正念,在正知正念的观照下,精进守护根门,饮食知量,醒觉时精进于禅修,睡眠时如法而行,以及沐浴、饮食瑜伽等,当如《菩提道次第引导》中所说而作。

  我们以如理地修持这些共通道作为基础,进而趣入无上密乘,此时座间的不共修法者:

  我们由精进地修持共不共两种道次第,身心若感疲倦时,当修持休息及滋养身体的瑜伽,如《密集根本续》中说:

  “一卡虚空上,顶端观轮围,

  观嗡住中间,五彩甘露降。

  此金刚加行,刹那显威容,

  身语意乐住,无须少分疑。”

  此中是说自己鲜明地现为本尊,顶上高约一卡[71]的虚空中,旺字现为月轮,光明皎洁,圆满无缺。从月轮下出生一光明的白色嗡字,头朝下。月轮及嗡字放射光明,遍照十方,迎请十方诸佛菩萨、五部佛父佛母融入月轮嗡字。月轮嗡字降下无量甘露,从自己顶部进入,从顶到足全身充满,得到佛父佛母的灌顶加持,由此身心生起殊胜安乐,精力充沛,福寿教证功德得以增长广大,并且获得不死的长寿悉地。如是思惟后,稍持和合宝瓶气。

  若经常这样串习,据说有着肌肤柔嫩,韶颜乌发,精力充沛,欢喜向善,身无疲倦,益寿延年等许多好处。

  另外,据说在饮食稍微消化后,若稍微持一下脐间和合宝瓶气,则有利于消化饮食,并使百病不生,恒时串修,则有益寿延年等许多利益。这些只是在我们专一修善时,调养身心、令无疲劳的方便。

  座间主要修持的不共守护根门法者:

  自己住于大密一部金刚持佛父佛母的佛慢中,遮止一切凡庸的现象贪著,学修于六根境的任何现象皆呈现为空乐、本尊的行相。其中,我们最初学修任何现象,呈现为空性的变化;经过串修,再学修任何现象为大乐的变化;最后学修任何现象为空乐智及本尊的游戏。

  任何现象呈现为本尊的学修法者,如《密集根本续》中说:

  “色声香等法,咒师修为天;

  或者修习彼,现为种姓相。”

  其中是说学修把任何色的现象观为毗卢佛,呈现为这位本尊的行相。如是,学修声为宝生佛,香为阿弥陀佛,味为不空成就佛,触为不动佛。

  其中还有详细的分支——百种姓学修法,于此恐繁不录。

  或者有时,我们把六根境上的任何现象,观为供养天女,自己现为金刚持,胜解对自己作供养。我们观任何一切色的现象为色金刚女,一切声为声金刚女,一切香为香金刚女,一切味为味金刚女,一切触为触金刚女,意境中的任何现象为法界金刚女,对自己所现金刚持的眼等六根作供养。如是观想而修以保任增长自己的空乐觉受。

  宗喀巴大师再再宣说:这些道理是秘密中最为秘密的密法,是无上的心要,是诸大成就者的修行重点,即使没有那样高的觉受证悟,亦应在获得无上灌顶后,发愿修习这样的甚深道。

  另外,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不可令其随逐于凡庸,应以无上的善巧方便把它转为修道的机缘:自己住于坚固的大密一部佛慢的境界中,行住坐卧的任何威仪,呈现为手印的行相,一切言语呈现为咒语,如此尽力学修。若这样串修,当我们达到高深证量时,一切身语的行为自然会转成咒语、手印,如密集同类的《金刚心要庄严续》中说:

  “若住平等处,身体任何行,

  口发何语句,转为咒语印。”

  不共饮食瑜伽作法者:把任何饮食加持为五肉、五露,胜解供养自己所现的本尊。如《修法概述》所说,净化、加持自己的舌头、颈、心脏,观想手为漏勺,饮食为护摩物品,以内部护摩的方式受用。最重要的是,观想把任何饮食供养给心间的上师本尊而享用。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说如果能这样作到,不仅可以净化由于享用信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令此信施不成债务,还可以把享用任何饮食,转成积集福德资粮的方便,有如是许多功德。

  如是我们穿衣时,亦应胜解供养上师本尊。

  下三部称之为“三享用瑜伽”,这是四续部共同的修法。在此处,先了知结合无上部生、圆二次第的不共瑜伽后,再去修习。

  若这样串习,由善巧方便,把许多由于饮食等原因,虚耗岁月的生活琐事亦转为修道的大好机缘,令有意义地度过。

  因此,那些希愿以修行为心要的人士,应把金刚持制定的这样修法执为重点。

  不共睡眠瑜伽者:由二十五粗分的融入次第,收摄种种现象,胜解自己住于大乐光明的境界里,修睡时合修法。

  不共起定瑜伽者:胜解在诸位心瑜伽母婉转悦耳的金刚歌韵及手鼓声等的催唤下,自己从光明中现为本尊身。

  不共沐浴瑜伽者:胜解慧眼、色金刚女等天女,唱诵着吉祥的歌曲,弹奏着扣人心弦的乐曲,用宝瓶水灌顶沐浴。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这些座间修持法,前提条件必须以对三种戒律的正知正念,尤其对密乘誓言、戒律的正知正念为基础,这些座间修持法只不过是些支分而已。

  如果我们不珍重誓言、戒律,仅仅希望本尊的明现及佛慢,犹如舍本逐末,修道上不会有大的进展。

  虽然我们努力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但是由于烦恼粗重等原因,使我们的誓言、戒律产生衰损。这时,我们应立即努力于长净的方便。

  如果犯了根本堕罪,先应忏悔,然后祈祷上师求灌顶。或者由于时境因缘,无法办到时,则应以自入[72]法长净。

  若违犯了饮食、守护、依止等其它的誓言,续部及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说了多种还净方法,如通过供养修持坛城、勇士宴会、食子仪轨、念诵甚深般若经典、沐浴、念诵甚深陀罗尼咒、勾离恶趣仪轨、罗刹空行护摩法、金刚萨垛修诵法、誓言金刚念诵法等,净化罪障,长养誓言。

  据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后三种方法及修供[73]坛城净化法。若以金刚萨垛修诵法,念诵十万遍百字明,亦能净化根本堕罪,若念诵二十一遍,则能截断罪堕的增长。

  誓言金刚念诵者,《密集根本续》及许多论著中,称不空成就佛为“誓言金刚本尊”、“勾摄誓言本尊”、“定成誓言尊”等,深加赞叹不空成就佛是能净化誓言衰损的本尊。

  誓言金刚念诵法:自己所现本尊的心间,杂色莲花[74]月轮上,“哈”字转成宝剑,剑柄上复以“哈”为标志。然后,悉转成誓言金刚双尊,身绿色,三面六臂。加持三处迎请智慧尊融入,灌顶尊佛父、佛母,分别由不动、不空佛印证,其心间月轮上,交杵中部绿色哈字,有咒鬘围绕。

  这样观想后,随力念诵百千遍咒语:

  “嗡阿扎加得嘎哈吽。”

  观想咒鬘及种子字降下甘露,充满自己的身体,一切誓言衰损从根门、毛孔中黑乎乎地流出。身体变为晶莹剔透的光明体,无漏的大乐令心惬意无比。

  罗刹空行护摩法,如我们平常见过的仪式而作。

  另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积资净障;参阅开示本教授道要的经典释论;从开示此道的善知识处,数数听闻教授;恒时与修持此道的殊胜道友相伴;舍弃不信此道、违背加持近传上师誓言等的恶友……如是等极为重要的内容,只要是令此道在内心上生起的一切因资粮,我们皆应精进为之。如善知识铎巴说:

  “若附带着积资净障、祈祷上师本尊,复以极大的坚忍力殷重思惟,虽然感觉似乎一百年也不会生起来,但是由于有为法是不会一成不变的,最终还是会如希望的那样生起来。”

  如文殊怙主传授宗喀巴大师这个教授时,教导说:应把祈祷无二无别的上师本尊、精勤于广大的积资净障、思察大车轨师的论著三者结合起来,恒时地修持。而且这个传承的诸位大德也是这样付诸实践的。

  因此,那些希望受持甘丹耳传善规的人士,也应对这些道理,寻求并获得不赖他人的决定解,随学先觉们的高洁大行,且不可随逐于个别的西藏禅定师,说什么“若要修行,除了调伏自心外,何必多此一举,还要研教阅藏等的戏论事干吗?”他们只是把圣教的心要——诸大车轨师的论著看作外在的文字戏论,而未现为最殊胜的教授,故尔成为游离于宗喀巴大师传承之外的邪分别。

  另外,希愿以此教授为修持心要的行者,在座间,也要学修一切现象呈现为上师本尊三密的游戏,任做何事,由心中的上师本尊作为证人,一切现境皆转为供养上师的方便等,把当下日常的生活转为正行时修习上师瑜伽的助伴。

  如上所说的内容是金刚持善慧法幢所著如金刚词般的仪轨——《上师供养法仪轨》口诀的广解,若归纳起来,简述如下:

  依止正士怙主,最初净修共同道,一定要在内心上产生觉受;然后,在大悲心的催动下,迫不及待地要急于成佛时,祈求并获得一种清净灌顶;并以清净地守护灌顶时所承许的誓言、戒律为基础,若进修密咒速疾道,则需要把上师瑜伽作为道命;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修习共不共的皈依、发心,一定要令内心变动;然后,修第一次第瑜伽,加持情器世间及供品。

  明显观想资粮田,坚固胜解资粮田为含摄一切三宝的体性,供养七支供及曼遮。这些阶段,观任何现象皆为空乐的自性,在如此的境界中,对于一再出现的无上不共的殊胜了义,尽力薰染习气;然后,向普摄三宝体性的三恩根本上师,以《百颂祈请文》等的方式殷切祈祷,并通过思惟上师的殊胜功德、随念上师的恩德,殷切长时祈祷,请求四种灌顶加持;然后,长时修习激励师心的名号咒念诵法。

  接着,在修习上师本尊圣众的状态中,对于全圆的显密道体,进行快速略修:

  其中,最初以速修的方式,对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法生起强烈的敬信心,建立起胜道之根本;然后,思惟暇满义大、难得、速疾坏灭的道理,令心厌离今世的贪著;然后,思惟皈依、业果,精进于后世的义利;然后,思惟整个轮回的痛苦,令心厌离一切三有,通过三学道,学修趣入解脱的方便;然后,为令我们生起一切大乘道的根本及栋梁——珍爱他人胜过自己的大宝菩提心,应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努力修习;在此大宝菩提心的策励下,学修含摄一切伟大佛子行扼要的六种波罗蜜多,尤其是其中的甚深中观见,我们应殷切地发愿使之在内心上迅速生起。

  然后,以清净灌顶使我们堪为修习密咒道的法器,并以清净地守护誓言、戒律作为基础,学修第一次第瑜伽,成熟我们证悟圆满的圆满次第的善根;进而渐次学修五种道次第,直至双运位,并殷切地发愿速疾在内心上生起这些胜道。

  据说这样的道次第,是如大宝般的化机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即身成佛的完美方便。即使不是那样殊胜的化机,也不可自怨自艾,一定要在此圆满的殊胜道上,发愿并尽力地薰染贤善的习气。

  在《瑜伽师地论》中,大车轨师无著圣者就再再地宣说,不要满足于微细的支分道,应学习圆满道体的道理。尤其阿底峡尊者及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师,二者意趣的核心,即是学修这种圆满的道体,且莫浅尝辄止。如仲顿巴大师说:

  “能知以四方道,摄持一切圣教者,谓我师长。”

  此中是说,这种全圆道体的学修法,唯赖阿底峡尊者莅临藏地的恩德。

  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中,也一再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如在《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讲完从依止善知识乃至双运果位中间的诸种道次第后,这样说:

  “对一种全圆道体,生起很好地悟解并付诸实践,即是奠定了趣入圆满道的坚厚基础,与其它迥然不同。”

  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完整地宣说了从最初修道乃至现证双运果中间的情况后,这样说:

  “最初净修共同道,后适合修习密续时,首先令上师欢喜,受取一种熟悉的能成办甚深道法器的清净灌顶,并受取誓言、戒律。珍爱在各个阶段受取的三种戒律,并以如理守护作为基础。次以四座瑜伽,修习第一次第,成熟殊胜圆满次第证悟的善根。然后渐次证得殊胜的圆满次第,直至成就双运身。如是一切显密经典的要旨皆将转为一位补特伽罗成佛的因缘,对此获得定解后,自己就可受持全圆的能仁教法,并能广为宏扬。”

  《悟道歌》中也说:

  “如是因果二大乘,胜道所须共行道,

  如实生已依导师,趣入续部广大海。

  修习圆满正教授,得此暇身不唐捐,

  瑜伽士我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因此,即使我们有幸亲自向宗喀巴大师乞求口诀,大师也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法,再无其它可说的了。

  金刚持善慧法幢所传的这个教授,显密圆融,道体完善,是阐发出宗喀巴大师心髓的秘诀。有智慧之士应对此深信不疑。

  金刚持善慧法幢大师本人也对此教授作了高度的评价,在此教授的结尾部分,这样说:“若这样每天作为日常功课,修此瑜伽,实为修持了显密的一切心要,坚固了今生、来世一切美满幸福的根本。”

  “经续秘诀香乳海,智慧须弥山搅拌,

  昔无善说甘露味,善缘天众甘美馔。

  犹如明炬舒祥光,尽除弟子心愚暗,

  亦如钢钩速勾摄,一切世出世乐善。”

  其中是说,此教授收摄了一切显密扼要,如果知道了其中的关键,并付诸修持,实为修持了一切显密道,是速疾中最为速疾地引至佛地的最胜方便。

  对这样的道次第,我们最低限度也应以发愿来努力薰习。

  如《释续金刚鬘》中说:“瑜伽士当精进于此。”

  密集智足规的论典《文殊口授》中也说:

  “胜性最秘密,下至发愿修,极用功成办。”

  据说学修这些圆满道次期间,修持下下道时,应越发希望证得上上道;听闻上上道时,应越发希望修习下下道。

  另外,修持此教授时,如《修心七义论》中说:

  “伺察令究竟,先治重烦恼。”

  我们应机敏地数数观照自己的内心而修持,如果发现自己不怎么恭敬善知识,若放任自流,这样就断了一切安乐的根本,尽管我们作出精进于善行的样子,也不会有什么进展。因此,我们应通过随念功德、深恩的方式,殷重祈祷,特别着力地修习上师瑜伽。

  如果我们由于贪著故土亲友、衣著饮食等,而贪著今世的享乐,则应主要地用功修习暇满无常的道理,映蔽消除贪著今世的心。若我们随逐于现世的贪著,自然想不起来世,生不起希望修法的清净心来,也不会有表里如一的信心、全心全意的皈依、至心如理地止恶行善,那么,岂有方便使我们生起上妙的功德?

  据说,即使在修习下下道的时候,也不要舍弃上上道的所缘,至少也应以速修的方式,薰染习气,祈愿能迅速地在内心上生起来。

  以上面所谈的几点为例,总之,当我们修持一切上上道的所缘时,对于令我们不堕入相似或片面道,能够结合圆满的道体修持,有着重要意义的许多内涵,如修道时,过失、功德是由什么情况产生的,这时,应如何地遮除障碍,更好地发挥作用等要旨,我们当从善知识处详细了知。

  这样专心致志地修习圆满道体的上师本尊瑜伽,每天或四座、或六座,至少也应一座,恒时修习,令我们产生变动的觉受,实在是依暇满身获取心要的最胜方便。

  如是,我们如法地修持甘丹耳传大宝教法后,也应向那些有缘的弟子广为传扬。

  无量刹土无等伦赞如白莲浊世众生一救怙释迦尊

  无量难测四续部无余坛城组成身分遍类主金刚持

  无量诸佛摄一智北方法炬文殊怙主法中王善慧称

  无量诸佛总体性恩师足趾光明皎洁常永驻心莲蕊

  经续大海无涯底,难见少分深义珠,

  智慧眼盲修低劣,如我岂获胜道宝?

  可怜蚊蝇弱翅力,却欲翻转大海水,

  愚钝如我析深义,诚为方家嘲笑事!

  佛言:若获佛加持,无心树木传法音,

  平庸人天亦无滞,探讨甚深法性义;

  吉祥智慧教法日,加持普照法语光,

  绽放我心莲花蕊,酿出新洁善说蜜。

  善慧教典如意苑,传承正士加持露,

  萌生耳传口诀树,教理枝叶极蓊郁。

  圆满正道花盛开,善说如意随欲树,

  希求解脱蜂喜筵,教法欢喜园中严。

  现今雪域慧蜂群,畅饮耳传甘露味,

  嗡嗡善说韵音声,愿传十方悦耳轮!

  长时祈祷师本尊,堪信教典无垢理,

  善加观察著此文,若有过错师前悔。

  犹如爱子误邪途,悲悯父母不舍弃,

  大悲库藏师本尊,愿施清净错谬因。

  值遇无谬圆满道,依然贪恋今生乐,

  无心如我师悲视,加持余生不唐捐。

  短促人生何事妙?今后难获此贤道,

  世尊赞叹寂静林,无散修行愿究竟。

  精进此理所积集,纯洁善业若螺莲,

  久远恩养慈母众,愿由此道熟解脱。

  乃至杲日舒光芒,普照世间光明现,

  愿此善说播威光,示导众生贤善道。

  速作怙主具誓王,密主护法多闻子,

  三处勇士空行众,刹那不散护法业。

  无余利乐源生处,善慧金刚持显密,

  光显遍及诸时方,众生享乐吉祥来!

  人天众生的导师、一切种姓及坛城的尊主——班禅一切智·洛桑华丹耶喜(第六世班禅善慧吉祥智1738-1780)大师曾劝勉我说:

  “希望你对温萨耳传口诀的心要——《上师供养法·空乐无分颂》,作一详细的解释,开显出口诀的扼要来!”

  依此因缘,我本人也想到依教奉行是最殊胜的供养,也就欣然地接受下来这个任务,撰写了这部《上师供养法广解——开显密要耳传教授宝藏》。

  有幸被大师欢喜摄受,又从依赖此道证得殊胜成就的恩师处获得此法耳传口诀的比丘——耶喜坚赞(智幢),在这部书里,以恩师所传的口诀为基础,复详细地参阅了这个教授的根本来源——《密集根本续》及其释续等续部,并结合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以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以翔实可靠的依据,成书于尼泊尔与西藏的接界处芒隅,吉仲林间吉祥禅院。

  时为丁亥年(1767年)九月上弦第二法王日。

  最后复愿以此善根回向释迦能仁大宝教法成为永不湮灭的胜幢,飘扬光大于一切方所!

  二OO二年冬日译于浙江龙翔寺

  二00四年秋日第一次校订于青海隆务寺,复于二00五年春节略校于龙翔寺

  --------------------------------------------------------------------------------

  [1]能仁金刚持:金刚持佛。释迦牟尼佛讲演密续时所现之身相。

  [2]无央:六十位数目中一大数目名。喻广大无边。

  [3]胜者轮:诸佛坛城。

  [4]龙树父子:龙树菩萨与其弟子圣天菩萨。

  [5]萨热哈:婆罗门种姓,龙树菩萨的上师,系印度大乘密法宏扬者。

  [6]如云“细色与轻触,周遍正得性,极明性坚固,自在性如意。”有大自在收放情世间,谓“细色”;能收放器世间,谓“轻触”;瑜伽师能收放彼等,谓“正得”;随意所想即至,谓“周遍”;为一切众生供养处,光明威德皆能胜他,谓“极明”;有权治罚摄受诸有情类,谓“自在性”;随欲能变诸功德,谓“如意”;随所欲得,即如是能得,欢喜而住,谓“坚固”。又涅槃经卷二十三,以大般涅槃有常乐我净之四德,其我德以自在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我: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五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

  [7]遍智:佛之一切智。

  [8]如所有性:胜义谛、法性真如。

  [9]尽所有性:世俗谛,缘起法。

  [10]不了义:由于时节因缘,而作的权巧方便之说,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更待阐述的密意。相对的了义,则是直述本怀,不必再作其它的解释。对于释迦佛一代时教,判教是了义或不了义,有两种判法:(一)为依《解深密经》的判法;(二)为依《无尽慧经》的判法。详见宗喀巴大师所造《辨了义不了义善说藏论》。

  [11]四续部:密乘的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常被称为下三部。无上瑜伽部常被称为无上部。

  [12]誓言:梵音译作三昧耶。如所应允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词。

  [13]洛扎·玛尔巴:西藏佛学大师玛尔巴·却吉洛卓(公元1012——1097),他三赴印度,求学佛法,回藏后创立藏传佛教噶举派。

  [14]甘丹寺:“甘丹”即喜足的意思,梵音译作“兜率”,或“睹史多”。甘丹寺,或为噶丹寺,是格鲁派前藏三大寺之一。在拉萨东达孜县境内。公元1409年明永乐七年己丑,宗喀巴大师倡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寺。宗喀巴大师法席的继承人即为甘丹赤巴。“赤巴”者,法台义。

  [15]珠穆神山:在后藏江孜县南面的绰摩地区,与不丹联界。

  [16]五浊:五渣、五浑,即寿浊、烦恼浊、众生浊、劫浊和见浊。

  [17]四灌顶: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四灌顶或第四灌顶。

  [18]五种牛净物:黄牛尿、粪未堕地者,以及乳、酥油、酪三种,总名五净。

  [19]五彩:白、黄、红、绿、蓝。

  [20]速修:或称略修。是对于要修习的法,依次忆念观想,迅速简洁地修习。

  [21]即佛的七支果位,分别为:圆满受用报身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无缘大悲支、利生无间支及永不涅槃支。其中的无自性支,分两个方面:一者为诸法如幻显现,毫无自性;二者为现证空性之智慧。如阿阇黎阿旺扎巴说:“受用圆满和合及大乐,无性悲遍无间不涅槃。”

  [22]四遍净:佛土、佛身、受用、事业四种遍净。

  [23]事业最胜定:密乘生起次第中三种等持之一。坛城圆满生起后,诸尊净化刹土的行为,等同如来妙行,故名事业最胜。

  [24]身远离:对于自续所摄的蕴处界等,以空乐智印证后,远离平庸的显现,而呈现为清净本尊的行相。

  [25]三恩上师:显乘指授戒、传经和讲经的上师;密乘指灌顶、讲密法和传授口诀的上师。

  [26]三法衣:祖衣、七衣、五衣。

  [27]班智达帽:又名通人冠。帽顶尖长,左右有飘带。班智达,即佛学大家,精通五明的佛教大德。

  [28]此为十大明王。

  [29]胜乐金刚。

  [30]八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大势至)、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和普贤菩萨。

  [31]所言自我加持次第,是显示世俗谛的道理,只可由上师的恩德方能获得,否则是不行的。若谁未获得自我加持次第,那么,任此人如何闻思显密教典都是徒劳无功的。而得到自我加持次第最主要者,是观上师为一切佛的体性,到这时,即身成佛是勿庸置疑的了。

  [32]见《究竟一乘宝性论》身转清净成菩提品第八。

  [33]见《俱舍论颂疏》分别世间品第三之四。

  [34]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名,约合二十六市里许。

  [35]断除身三语四之七种不善。

  [36]依《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言,田生,是指在生起次第,并获得明妃加持者;咒生,是指在圆满次第,证得三远离和幻身成就者;俱生,是指获得胜义光明次第以上者。依《野风送遗珍》所言,田生,是指肉身久留二十四圣地的人;咒生,是指证悟生起次第的人;俱生,是指证悟圆满次第胜义光明的人。

  [37]见《释量论》成量品后半段,全颂为:具悲摧苦故,勤修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

  [38]七智修法:一、广大智慧,观想从大师心间流出的甘露为金色,每一滴甘露化为文殊菩萨身像,融入己身,成就广大智慧,能刹那间决择诸法应作非应作,颂中以“身广”说明;二、明了智慧,观想甘露为金色,每一滴甘露化为五字咒轮,融入己身,成就明了智慧,对于大小显密诸法,一见即了,无一错乱,颂中以“语明”说明;三、迅速智慧,观想每一滴甘露化为种子“底”字,融入己身,成就迅速智慧,对于诸法疑惑,刹那间,不待人教,能自了解,颂中以“种速”说明;四、甚深智慧,有三种观想方式,观想每一滴甘露化为经函,或者宝剑,或者经函与宝剑,随一皆可,融入己身,成就甚深智慧,对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无不通达,即使他人不知不解者,而我能知能解,颂中以“标帜深”说明。以上四慧为四根本慧,系利己者,犹有利他三慧:五、讲说智慧,观想每一滴甘露化为经函,融入己身,成就讲说智慧,即讲经说法的智慧,颂中以“经讲说”说明;六、辩论智慧,观想每一滴甘露化为六辐剑轮,柄内锋外,融入己身,成就辩论智慧,能破一切邪说外道,颂中以“剑辩”说明;七、著述智慧,观想每一滴甘露化为经剑两种,融入己身,成就著述智慧,此慧含讲辩二慧,更以著书利益他人,颂中以“经剑善著述”说明。

  [39]见《释量论》成量品第二。若谁现前了知应取应舍的法及其方便,就可承认他是具量的士夫,并不必了知一切。至于能不能见到远处的东西都无所谓,只要看到追求解脱者所希望的真实就可以了。

  [40]大车:是以比喻而安立的名字,古时候,在只有人行道的地方,开辟出可以行大车的开路人称之为“大车”。此处两大车即两大开山祖师,指开创甚深派(中观)与广行派(唯识)的两位大师龙树和无著。言“甚深”与“广行”两派喻如车行的轨道,此轨道由龙树和无著两位大师所开,众皆随行。“大车”确切的定义为:不依赖他人的注释,于此世间,由自己的慧力显明宏扬释迦密意的菩萨圣者。大车与“开大车轨者”、“大车轨师”、“开山祖师”同义。大车轨,即是某宗某派的意思。

  [41]根本及支分风:五根本风,分别为持命风、下行风、上行风、等住风和遍行风。五支分风,分别为行风、全行风、正行风、极行风和定行风。或称之为龙风、龟风、蜥蜴风、天授风和财王风。

  [42]喜、胜喜、殊喜、俱生喜:无上密乘圆满次第中,由气入中脉及拙火炽燃,熔化菩提,引生上降下固四喜。菩提自顶下降为喜,降至喉轮为胜喜,降至心轮为殊喜,降至脐轮为俱生喜。此为上降四喜。菩提自下逆行,由密处经脐、心、喉乃至顶轮四处,所生四喜,为下固四喜。

  [43]见广论皈依三宝中一一二页。

  [44]见《三主要道》文。

  [45]见《释量论》成量品后半段。

  [46]见《入行论》安忍品。

  [47]见《入行论》安忍品。

  [48]如〈掌中解脱〉“第二十天六度总说”中说:“与身有关的四法是:(1)增长舍身之心;(2)时际来到之前,应保护自身远离违缘;(3)不利用身体作不善业,而使之清净。以上为‘舍’、‘护’、‘净’三法,再加上(4)‘增’,以此身为因,将来获得具足八种异熟功德的人身。与受用有关的四法:(1)实际施舍或增长舍心;(2)未遇殊胜田之前,加以保护;(3)不为邪命与罪恶所染,使之清净;(4)修习布施增长将来的受用。与善根有关的四法:(1)至诚施于有情;(2)不为嗔恚所坏,而保护之;(3)不为希求现世快乐,或只为后世不堕恶趣等自利的不良动机所染,而清净之;(4)以随喜增长之。

  [49]七断及其从属:声闻别解脱戒者,谓七断及其从属,即断除身之三不善,语之四不善,以及所属一切所断身语之戒律。

  [50]十七事:出家学处,概括为三科:(一)未得戒如何得戒,出家事一;(二)既得戒后如何守护,守护学处事九;如有违犯如何依律还净,犯已还净事七。

  [51]即《菩提道次第摄颂》。

  [52]佛经所说有十二种虚妄不真实的比喻,分别为:幻化、阳焰、寻香城、谷响、水月、梦境、魔术、彩虹、电光、水泡、双影(眼花时所见一物二重象)、影像。

  [53]三世间:天世间、龙世间、人世间。

  [54]五部:即五部佛,分别为不动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和毗卢佛。

  [55]见《密宗道次第广论》明须二种次第双运修大菩提品第十一。

  [56]见《入行论》第五品护正知。

  [57]密集金刚有两种传承:一者为圣者龙树所传,称之为“圣规”;一者为智足所传,称之为“智足规”。

  [58]语远离次第:圆满五次第中第一次第。简而言之,语之根本——极微细风,远离平庸的流动,风的流动音调现为“嗡阿吽”的音调,风咒一体。

  [59]见《《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第四卷壬二依此宣说专住身要之理

  [60]死亡的过程中,随着四大及脉风的收融,有八种意识现象产生,分别为阳焰、烟、萤火虫、灯焰、明、增、得及一切空八种相。气融中脉时,也会产生这八种相。

  [61]临终之际,地界融入水界时,会出现阳焰的意识现象,水界融入火界时,会出现浓烟的意识现象,火界融入风界时,会出现萤火虫的意识现象,风界融入识界时,会出现灯焰的意识现象。

  [62]明增得:明相,又名“空”,由于心间上方左右二脉的风从中脉上端进入,依此打开顶端脉结,从而产生如秋夜晴空,月光满天,唯白茫茫一片空明而别无所有的微细意识现象;增相,又名“极空”,由于心间下方左右二脉的风从中脉下端进入,依此打开下端及脐部的脉结,从而产生天空日光映射,一片空明红霞,别无所有的微细意识现象;得相,又名“大空”,由中脉的上下风摄入心间中脉,从而产生如秋夜晴空被黑暗笼罩般,一片黑暗空灵的现象。

  [63]一切空:又名“死光明”,即真正的死亡。这时,没有丝毫的粗分二现分别,如清净的秋空,没有月光、日光、黑暗的杂染,似黎明虚空的本来顔色,极为净朗空灵,就象现证空性的等引境界,但并不是真正的空境。

  [64]报身所具有的五种特法:处决定,永住色究竟天密严刹土;身决定,相好庄严圆满报身;眷属决定,唯有圣者菩萨围绕;法决定,但说大乘教法;时决定,住世乃至轮回未空。

  [65]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与世亲菩萨的《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66]二十五粗分:分别为五蕴、四界、六处、五境以及基位五智。

  [67]持明士:修持密宗,证得成就者。明谓密宗本尊大乐智慧。深入修持此智慧者称为持明士。

  [68]九种离识之门:顶部、眉间、耳、鼻、脐、眼、小便道、口、肛门。由此分别投生到无色界、色界、非人、罗刹、欲天、人、畜生、饿鬼、地狱。

  [69]宝瓶气:下体气息往上提,上体气息往下压,留住脐间如宝瓶封口的一种气功。

  [70]出自宗喀巴大师的《证道歌》。

  [71]拇指尖至中指尖伸开的长度。相当于十二指宽。

  [72]自入:自受灌顶。自己进入智慧坛城之中,观自己与本尊无二无别,接受灌顶。

  [73]修供:密乘为本尊而进行修习、供奉、颂赞的仪式。

  [74]八瓣莲花四方的花瓣为红色,东南和西北两瓣为黄色,西南一瓣为绿色,东北一瓣为黑色。

  +10

  智慧好文~恭敬礼赞!

  --------------------------------------------------------------------------------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开心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豆瓣淘江湖更多 3

  上一篇:大手印口授(帝洛巴)

  下一篇:成就谛实语贤法入遍智大城愿文(智悲光尊者)

  三十忠告论  大手印瑜伽法要

  智慧决定本来清净解脱见  止贡噶举大手印五支圆满道——密续教授精髓修法

  修心日光论(虚空祥尊者造 释法音译)  大手印口授(帝洛巴)

  了义炬  关于忆念上师功德的偈颂(至尊吉美林巴尊者)

  实相宝藏论本颂  心经 [藏译]

  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辨法法性论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  掌中佛法(米旁仁波切)

  蒋贡公珠闭关法典(节录)  菩提道灯论

  《乐道》六加行  成就谛实语贤法入遍智大城愿文(智悲光尊者)

  上师五十法颂略释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真正了解因果、相信因果,不敢起一个恶念。恶念都不敢起,他怎么会做恶事情?那不可能。因果比仁义道德还有效,道德是教人不好意思作恶,规范人心;因果是教人不敢作恶,你作恶,你要受报。所以,因果禁止别人作恶那个效果的力量最大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