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金刚经灵验记之研究
2014/9/3   热度:368
明清金刚经灵验记之研究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修行人说,他无论怎样用功,功夫还是不得力。凡是功夫不得力的,都是修行没有尽力,没有依教奉行。如修行人还搞名闻利养,还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他功夫怎么会得力?佛劝导我们,要功夫得力,首先要建立信心。信心怎么建立?读诵大乘、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依教奉行。信心建立之后,你才能真正懂得和尝到佛所说的一切经教的意思和法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我们才知道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得幸福美满。我们有许许多多同修,他嘴里口口声声说要了生死、出三界,可是他心里还贪恋五欲六尘,还搞名闻利养,这些人从来没有发过了生死、出三界的心,这就难怪他功夫不得力,他就免不了生死轮回!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 作者:何佳玲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 年
【文章标题】明清金刚经灵验记之研究
【文章作者】何佳玲
【指导教师】郑阿财
【文章页数】198 页
--------------------------------------------------------------------------------
【中文关键词】金刚经|灵验记 |感应| 明清|佛教
【中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探讨明清《金刚经》灵验记的问题,《金刚经》在中国得以盛大的流行,与其相关的译本、注疏、抄本源源不绝出现是重要的因素。在唐宋以后,历代皇帝及高僧对《金刚经》的推崇及持诵,吸引广大佛教徒对此部佛经的注意,并且专心受持此经,因此,佛教徒持诵《金刚经
》而获得延寿愈疾、脱难还阳等灵异果报的事迹,因其充满神奇灵异的情节受到庶民的喜爱,因此也就成为文人刻意搜罗的题材,文人以仿效六朝志怪小说的笔法加以辑录这些故事,终至促成《金刚经》灵验记的出现。本文所使用的材料是以明代王起隆《皇明金刚新异录》、清代王泽泩《金刚经感应故事分类辑要》、周克复《金刚经持验目录》这三本灵验记专书为主,因为佛经灵验故事有“共相”存在─即这些故事经常是“前有所承”地被众人传抄辑录,因此,本文研究的角度先以灵验故事的内容、年代、源头作一统整分析,以见出这些故事所承之源头。再者,自六朝以后,中国佛教灵验故事的创作,已形成固定的形制,所以,本文进一步从艺术表现来描述明清《金刚经》灵验故事的形式结构、叙事模式、语言风格等面貌,发现明清时期的灵验故事所呈现出来的单线情节结构、全知观点、顺叙手法、史笔撰文几乎都是延袭六朝以来的固定模式在进行。而卷首序文及卷尾论赞的内容普遍较唐宋作品为博大,从此可看出明清文人在编纂《金刚经》灵验记时其警醒世人的用心。透过明清《金刚经》灵验记文学体制上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金刚经》信仰在明清流播的情况,并见出《金刚经》在宗教、社会、心理等层面所造成的影响。而明清时期在三教合一更融合、禅净双修之风更盛的宗教氛围下,居士专研《金刚经》的风气蓬勃兴起,使得《金刚经》的流传更普及于庶民生活。而在持诵《金刚经》可得无量功德的诱因下,鼓舞更多信众来受持此部佛经。因此,除了佛教徒之外,道教、无为教等民间教派的弟子,亦纷纷对《金刚经》展开积极的持诵,进一步造就明清《金刚经》灵验故事内容的多样化,而产生佛道用语共存的现象。另外,一心念佛归向西方净土的思想,在明清禅僧的倡导下,于明清《金刚经》灵验故事中亦以量多的方式来呈现这股流行趋势。再者,明清时期的《金刚经》灵验故事中,可见到持经者的功德果报竟可使冥府鬼魂及禽畜生物同时受益,应证了《金刚经》所强调“众生皆有佛性”的意涵,以上种种,就是明清《金刚经》灵验故事所呈现出来的特色。经由对明清《金刚经》灵验记的研究中可以获得一个结论:明清的《金刚经》灵验记有其传承自前人的固定模式,但亦有专属于此时期的宗教思想表现,新旧相融并蓄,这就是明清《金刚经》灵验记所显现出来的真正面相。
--------------------------------------------------------------------------------
【论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绪论 p.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p.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材 p.3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p.6
第四节 研究成果的回顾与评述 p.7
第二章 明清以前《金刚经》与《金刚经》灵验记 p.9
第一节 《金刚经》的出现 p.9
第二节 明清以前《金刚经》的译本及注疏 p.12
第三节 明清以前《金刚经》的流布 p.20
第四节 明清以前《金刚经》灵验记的流布 p.31
第三章 明清《金刚经》与《金刚经》灵验记 p.49
第一节 明清《金刚经》的注疏 p.49
第二节 明清《金刚经》的流布 p.53
第三节 明清《金刚经》灵应记的流布 p.61
第四章 明代王起隆《皇明金刚新异录》研究 p.67
第一节 编者生平简介 p.67
第二节 编选动机与体 p.68
一、《皇明金刚新异录》的编选动机 p.68
二、《皇明金刚新异录》的体例 p.75
第三节 故事内容的分 p.77
一、故事分类 p.77
二、所录故事的年代 p.88
三、所录故事的出处 p.90
第四节 小结 p.93
第五章 清代王泽泩《金刚经感应故事分类辑要》研究 p.95
第一节 编者生平简 p.95
第二节 编选动机与体例 p.96
一、《金刚经感应故事分类辑要》的编选动机 p.96
二、《金刚经感应故事分类辑要》的体例 p.99
第三节 故事内容的分析 p.101
一、故事分类 p.102
二、所录故事的年代 p.110
三、所录故事的出处 p.112
第四节 小结 p.120
第六章 清代周克复《金刚经持验目录》研究 p.122
第一节 编者生平简介 p.122
第二节 编选动机与体例 p.123
一、《金刚经持验目录》的编选动机 p.123
二、《金刚经持验目录》的体例 p.125
第三节 故事内容的分析 p.131
一、故事分类 p.131
二、所录故事的年代 p.138
三、所录故事的出处 p.144
第四节 小结 p.151
第七章 明清《金刚经》灵验记综论 p.153
第一节 故事统整分析 p.153
第二节 故事来源追索 p.160
第三节 艺术形式探究 p.168
一、形式结构 p.168
(一)篇幅普遍简短 p.168
(二)单线情节结构 p.169
二、叙事模式 p.170
(一)叙事角度 p.170
(二)叙事手法 p.171
三、语言风格 p.172
(一)通俗浅显 p.172
(二)铺排渲染 p.173
(三)论赞评议 p.174
第四节 明清《金刚经》灵验记的特色 p.179
一、持经功德观 p.179
二、佛道用语共存 p.181
第八章 结论 p.183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依照类别及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一、专书
(一)古籍
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收录在《大正藏》第7册,台
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收录在《大正藏》第8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收录在《大正藏》第8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收录在《大正藏》第8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收录在《大正藏》第8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义净译:《佛说能断般若波罗蜜多经》,收录在《大正藏》第8册,台
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智顗:《金刚般若经疏》,收录在《大正藏》第33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83年1月
吉藏:《金刚般若疏》,收录在《大正藏》第3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83年1月
智俨:《金刚经略疏》,收录在《大正藏》第33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83年1月
窥基:《金刚经论赞述》,收录在《大正藏》第33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83年1月
知恩:《金刚经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卷上》,收录在
《大正藏》第8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傅翕:《梁朝傅大士诵金刚经》,收录在《大正藏》第85册,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1983年1月
僧肇:《金刚经注》,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94年5月
慧净:《金刚经注疏》,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慧能:《金刚经解义》,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道川:《金刚经注》,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94年5月
善月:《金刚经会解》,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徐行善:《金刚经疏刻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洪莲:《金刚经批注》,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曾凤仪:《金刚经宗通》,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曾凤仪:《金刚经偈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真可:《金刚经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94年5月
德清:《金刚经决疑》,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广伸:《金刚经鎞》,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94年5月
林兆恩:《金刚经统论》,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大韵:《金刚经正眼》,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如观:《金刚经笔记》,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智旭:《金刚经破空论》,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智旭:《金刚经观心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观衡:《金刚经略谈》,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元贤:《金刚经略疏》,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圆杲:《金刚经音释直解》,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王起隆:《金刚经大意》,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无是道人:《金刚经如是解》,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徐昌治:《金刚经会解了义》,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行策:《金刚经疏记会编》,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菩提流支:《金刚般若经偈会本》,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
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通理:《金刚经新眼疏经偈合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
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徐发:《金刚经郢说》,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仲之屏:《金刚经注正讹》,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翁春∕王锡管:《金刚经浅解》,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大璸:《金刚经疏记科会》,收录在《卍续藏经》第39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窥基:《金刚经论会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74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慧能:《金刚经口诀》,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昙应:《金刚经采微科》,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昙应:《金刚经采微》,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昙应:《金刚经采微余释》,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觉连:《销释金刚经科仪会要批注》,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
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屠根:《金刚经批注铁鋑錎》,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韩岩∕程衷懋:《金刚经补注》,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龚概彩:《金刚经正解》,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性起:《金刚经法眼悬判疏钞》,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性起:《金刚经法眼注疏》,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行敏:《金刚经如是经义》,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行敏:《金刚经注讲》,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存吾:《金刚经阐说》,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徐槐廷:《金刚经解义》,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谢承谟:《金刚经易解》,收录在《卍续藏经》第92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建基:《金刚经科仪》,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29册,台北:新文丰出
版公司,1994年5月
孟献忠:《金刚经集验记》,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台北:新文
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段成式:《金刚经鸠异》,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佚名:《金刚经感应传》,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台北:新文丰
出版公司,1994年5月
王起隆:《皇明金刚经新异录》,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王泽泩:《金刚经感应故事分类辑要》,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周克复:《金刚经持验目录》,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5月
戒显:《现果随录》,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4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
公司,1994年5月
唐临:《冥报记》,收录在《卍续藏经》第15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
司,1994年5月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3刷
张读:《宣室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道宣:《续高僧传》,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6月
通慧:《宋高僧传》,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10月
如惺:《大明高僧传》,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1988年11月
蓝吉富:《禅宗全书》史传部十八,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蓝吉富:《禅宗全书》史传部二十九,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蓝吉富:《禅宗全书》史传部三十,台北:文殊出版社,1988年
杨式傅:《果报闻见录》,收录在《笔记小说大观》三十九编,台北:
新兴书局,1988年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2年6月
道宣:《广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
李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6月
(二)今人论著
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钞》,台北: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年10月
宇井伯寿着╱李世杰译:《中国佛教史》,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
份有限公司,1970年6月
丁福保注译:《六祖坛经笺注》,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9年
顾俊编:《中国佛教总论》,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1月
贾文昭?徐召勋:《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欣赏》,台北:里仁书局,1984年
8月
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汤用彤:《隋唐及五代佛教史》,台北:慧炬出版社,1986年12月
陈祚龙:《敦煌资料考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七月二版
王锺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11月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化》,台北: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12月
蔡可园编纂:《清代七百名人传》,台北:广文书局,1990年4月再版
鎌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史》,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
公司,1991年12月
加地哲定着╱刘卫星译:《中国佛教文学》,高雄:佛光出版社,1993
年7月
竺摩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话》,高雄:裕隆印务局,1993年
方立夫:《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4月
印顺:《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七月八版
薛克翘:《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10月
黄大年:《中国佛教大观(二)》,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5年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台北:里仁书局,1998年1月15日
弘学:《佛学概论》,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8月30
日
刘熙载:《艺概》,台北:华正书局,1988年9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台北:九大文化公司,1990年5
月
冉云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年8月
张勇:《傅大士研究》,台北:法鼓文化有限公司,1999年1月
童鹰:《金刚经大观》,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谈锡永:《金刚经导读》,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2月
周庆华:《佛教与文学的系谱》,台北:里仁书局,1999年9月15日
野上俊静等人着╱释圣严译:《中国佛教史概说》,台北:台湾商务印
书馆,2000年11月二版四刷
周绍贤:《佛学概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
月增订版四刷
二、单篇论文
龙池清:〈明太祖的佛教政策〉,《中国佛教史编集(六)明清佛教史
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11月
能度:〈禅宗与净土〉,《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70册,台北:大乘文
化基金会,1980年10月
平野显照着∕张桐生译:〈《金刚般若经》普及考〉,《唐代的文学与
佛教》,台北:业强出版社,1987年5月
罗颢:〈简述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历程〉,《佛教与中国文化》,
北京:中国佛教协会,1990年6月
郑阿财:〈敦煌写卷《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研究〉,《全国敦煌学
研讨会论文集》,嘉义: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1995年4月
蓝吉富:〈讽诵在大乘佛教中的意义〉,《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印
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4月
蓝吉富:〈金刚经与中国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集(上)》,新庄:中华民国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研究委员
会,1995年7月
中村元:〈《金刚般若经》解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台北:如实
出版社,1996年7月
王国良:〈《金刚般若经灵验记》探究〉,《隋唐五代文学研讨会论文
集》,嘉义: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1998年3月
郑阿财:〈敦煌佛教灵验故事综论〉,《佛学与文学─佛教文学与艺术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衣川贤次:〈唐玄宗御注《金刚经》的复原与研究〉,【二十一世纪敦
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11月2日
释永有:〈敦煌遗书中的金刚经〉,《敦煌佛教艺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三、期刊论文
释圣严:〈明末的居士佛教〉,《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台北:中国
学术院佛学研究所,1981年12月31日
杨白衣:〈金刚经之研究〉,《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台北:中国学
术院佛学研究所,1981年12月31日
吴梦麟:〈房山石经本《唐玄宗注金刚经》录文─附整理后记〉,《世
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2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释圣严:〈明末中国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华冈佛学学报》第七
期,台北:中国学术院佛学研究所,1984年9月
王新:〈翻经泰斗?义学须弥〉,《佛学研究》第二期,北京:中国佛教
文化研究所,1993年
吴汝钧:〈《金刚经》研究〉,《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中坜:圆光
佛学研究所,1993年12月
方广锠:〈敦煌文献中的《金刚经》及其注疏〉,《世界宗教研究》,
1995年第1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志夫:〈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台
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5年7月
王月清:〈中国佛教善恶报应论初探〉,《正观杂志》第4期,南投:正
观杂志社,1998年3月25日
释大睿:〈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中华佛学研究》
第二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年3月
何峰:〈从《金刚经》写本特色浅谈写本断代问题〉,《敦煌学》第二
十一期,嘉义:敦煌学会,1998年6月
孙昌武:〈唐代文人的“统合”三教思潮〉,《中国佛学》第一卷第一
期,台北:南海菩萨杂志社,1998年10月15日
洪修平:〈明代四大高僧与三教合一〉,《佛学研究》第七期,北京: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8年
释道昱:〈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以梁《高僧传》为中心的探
讨〉,《圆光佛学学报》第三期,中坜:圆光佛学研究所,
1999年2月
李富华:〈佛教典籍的传译与中国佛教宗派〉,《中华佛学学报》第十
二期,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1999年7月
王月清:〈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佛学研究》第八期,北京:中国
佛教文化研究所,1999年
释印谦:〈白莲宗析论〉,《圆光佛学学报》第五期,中坜:圆光佛学
研究所,2000年12月
杨惠南:〈《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四期,
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2001年
四、学位论文
何慧俐:《敦煌佛经感应记研究─以《普贤菩萨说证明经》、《金光明
经》、《金刚经》为研究范围》,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
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6月
林淑媛:《慈航普度─观音感应故事叙事模式及其宗教义涵》,台北:
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