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讷净土思想的诸问题


2014/9/3    热度:827   

知讷净土思想的诸问题
  郑舜日
  一、引言
  知讷(普照国师,1158—1210)所生活的12~13世纪的高丽时代,是武臣的政变连续不断的混乱时期。他所活跃的时期,相继有妙清之乱、李资谦之乱、郑仲夫之乱,死后不久又有蒙古的侵入,这些肯定对他的活动和思想有直接的影响。
  当时的高丽佛教,禅门与教门之间的葛藤与反目日益加剧,僧侣从事经商等活动,有不少不守僧伽本分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一般民众之间,末法意识与净土往生思想一起广泛流行。
  因此,知讷提倡顿悟渐修和定慧双修的实践思想,开示了惺寂等持·圆顿信解·看话径截三种法门,确立了独自的思想体系。他又以修禅社为中心,推行定慧结社,建立了禅宗的新传统。此后,修禅社国师辈出,达十六位。在思想方面,他为禅教一致而尽心竭力,在韩国佛教的传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知讷留下了很多著作,即《劝修定慧结社文》、《修心诀》、《真心直说》、《圆顿成佛论》、《看话决疑论》、《法集别行录节要并入私记》、《诫初心学人文》、《六祖法宝坛经跋》、《华严论节要》、《牧牛子法语颂》等,主要是与禅有关,特别是组织了修禅的集团实践运动团体“定慧结社”,展开了修禅运动。
  与同一时代的了世的白莲社以念佛修行为中心相比,知讷的思想中,净土称不上是中心。但是知讷并非不关心净土,他的著述之中散在有许多与净土有关的资料。①
  并且,他有一部称为《念佛要门》的与净土有关的卓越著作,广为人知。不过,关于这个著作是否他的亲撰的议论,尚未了结,而且有人强烈主张是伪撰。②
  所以,本文打算通过知讷著述中所表现出来的净土观,来分析一下《念佛要门》是否与他的思想相通,以此来就是否知讷亲撰的问题,聊申所见之一端。
  二、《定慧结社文》的净土思想
  1对净土的批判
  知讷的著述中,言及与净土有关的内容的代表性的著作,可以说是《定慧结社文》。据此可知,他的净土批判的构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末法论的批判。对于“时当末法,正道沉隐,如何能以定慧为务。不如念弥陀,修净土之业”这样的疑问,知讷回答道:“时虽变迁,心性不变”③,从心性不变的角度来反驳末法思想。此即通过否定末法意识来强调定慧禅修的妥当性。
  其次是对根机论的批判。对于“佛道甚难,而今欲令末世众生观照自心而成佛道,若非上根,则未免怀疑和诽谤”的疑问,知讷强调“众生心即佛”,认为那样的态度是由于行者执著于自己的见解而生。作为与末世意识有关的内容,这是知讷在指摘当时的人将自己的根机定为下根的卑屈态度。④
  其次是对净土实在论的批判。对于“今时的行者,多是道力未充,所以若不求净土而止此秽邦,恐不能堪诸苦难”的疑问,知讷论述了自己的净土观。
  他说:“〔净名经云〕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寿禅师云〕识心方生唯心净土,着境只堕所缘境中。〔如上佛祖所说〕求生净土〔之旨〕,皆不离自心,未审离自心源,从何趣入”⑤,专以心为重点,主张不可能离心之外而求净土。这归根到底,说的是念佛往生不如悟心,可以认为是对称佛名号往生净土的专修念佛的批判。作为同样的主张,还可见到有如下的内容。
  即,“执着名相,是因为不知佛于明净性品之中建立本愿,方便而现身与国土,然而如来圆满觉悟之心,同于虚空,此如来之心,遍于法界,含众生心,故众生之心,本体虚明,与十方诸佛同一智慧海,同一法性。”⑥
  2净土的接受
  知讷虽然批判净土,但并不都是批判。即亦把净土容受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其接受净土的方法如下。
  首先可以举出“正助的理论”。他经常意识着净土念佛这一时代的大潮流,为定慧结社的过程中的根机浅的人开示了念佛修行的道路。
  知讷在《真心直说》中,将成就真心的修行论分为正行和助行。对“妄心若止,真心则现,但是,万一妄心不能止时,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可以治此妄心呢”这样的疑问,认为,“正行与助行不同,以无心来止息妄念为正行,以修一切善为助行”⑦。
  正行的以无心止妄,相当于自利利他的自利,而助行的礼佛、看经、波罗蜜、念佛等等,行一切善行,则相当于利他的行为。
  其次,可以说是根据根机而设阶段。在接受净土这一点上,知讷所考虑的根机论是,最上乘、上根、悲愿重者、净秽苦乐欣厌心重者、最下根之五种。知讷据此五根,论述了与其相应的净土法门。其中,净土作为具体的方法论所适用的根机是第四净秽苦乐欣厌心重者和第五最下根。不过,这当然是以定慧双修的方便净土为目的的⑧。这样可知,知讷的净土观,虽然是为了根机浅的人而接受了念佛法门,但是,为了不致于远离究明自心这一根本,他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还是有所统筹兼顾的。
  三、《念佛要门》的净土思想
  1《念佛要门》的构造
  直接论述净土思想的《念佛要门》,是一个不分卷数的短篇。若分析其构造的话,大体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首先是缘起的部分,力说末世众生念佛修行的必要。其次是念佛障碍的部分,论述成为念佛修行的障碍的五停心、五障、五浊。再其次是念佛修行的部分,论述念佛修行的阶段,有十种念佛。最后是劝修念佛的部分,开示念佛修行的次序、功德等等,劝进流通。
  2净土往生与十种念佛
  《念佛要门》说,净土往生必须克服五念、五障、五浊。特别是末世的众生根性混沌,欲习浓厚,所以必须有师友的帮助,才能克服五念、五障、五浊,登上九品莲台。主张,五念不息则五障不通,五障不通则五浊不清,所以必须以十种念佛三昧之力而入其门。
  关于念佛的定义,他说,“此十种念佛,皆由一念真实觉悟而发,必须成就其念,极尽其功。念的意思是守,守真性而养之,珍重不忘。佛的意思是悟,返照真心,常悟不昧”,所以,以无念之一念而悟,了达圆明,以圆明断绝思念,是名真实佛。⑨
  十种念佛是,戒身念佛、戒口念佛、戒意念佛、动忆念佛、静忆念佛、语持念佛、默持念佛、观想念佛、无心念佛、真如念佛,将此等念佛分为十个阶段,做了具体的说明。
  据此可知,十种念佛即是强调净身、口、意三业,将动静语默之间的念佛打成一片。但是,所讲的前七种念佛,都有一个特征,即是坚持不离自性的立场。那么,再看看后三个阶段。第八观相念佛是知佛身充满法界,佛光常照己身,知此而常不昧。第九无心念佛,讲的是调顺念佛之心,次第而得无心三昧,是无为自然的念佛。第十真如念佛,说的是念佛之心已至究极,性品不动,圆觉大智朗然独存。
  《念佛要门》之中,强烈地批判了当时的念佛者。说,不除十恶八邪,不守五戒十善,而修愿生西方净土之念佛,是不可能的。真愿念佛之人,应当解消这些,以十种念佛为业。
  四、结语
  现在,《念佛要门》的全文作为附录载于《普照全书》的末尾。这反映了学术界的认为把《念佛要门》作为知讷的著作尚有问题的现状。
  《念佛要门》又称为《念佛因由经》或《念佛因有法门》。朝鲜时代的直指寺的同《金沙论》和刊的《念佛因由经》和震虚捌关的《三门直指》的念佛门中所载的《念佛因由经》,都没有说是知讷的著述。但是,出现了一部认为是普照国师所撰的写本。即,松广寺的宝鼎所撰的《念佛要文科解高丽曹溪山普照禅师述》。10 1939年,日本学者小野玄妙认为《念佛因由经》是知讷的著述而将其全文引用于自己的著述之中,从此遂发生了是否是知讷真撰的议论。11关于此书的真伪与否,认为是伪撰的高翊晋与认为是真撰的李钟益之间的论争长期持续。金浩星反驳了高翊晋的认为“知讷没有接受净土”的论旨。12
  有鉴于此,笔者想围绕着如上所述,就以下几点略表所见。
  首先,从知讷的思想来看,净土并没有被置于整个思想的核心,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他应当对净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他虽批判净土,但同时净土也包含在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所以,不得不说高翊晋的认为“知讷未接受净土”之说,有牵强之处。
  其次,从《念佛要门》的内容来看,不能说它与知讷的基本思想有相异之处。反而可以说,它与作为知讷思想中心的禅思想相调和,从他的思想走向来看,认为是他的作品也是自然的。忽滑谷快天在《朝鲜禅教史》中表示了“以上十种念佛,发自一念真觉,一念真觉即是顿悟,十种念佛即是渐修,由浅至深,当知禅观与念佛无有二致”13的见解,笔者也同样认为《念佛要门》的思想与知讷顿悟渐修的禅观是相调和的。
  其次,如果把《念佛要门》看做是知讷的著述,那么,可以推定它是知讷晚年的作品。即,在比较早期的《劝修定慧结社文》等著作中,他否定了当时的具有末法意识的民众的他力净土往生,对净土的接受是消极的。这可以理解为,在定慧结社的初期,作为相对于正行的助行,他消极地接受了念佛。但是,在《念佛要门》中,他积极地论述了核心性的净土观。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在他的晚年,在以他为中心的门徒之间,在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之后,修行了与禅观相调和的净土。
  象这样的知讷的禅净一致的净土观,与当时的天台的念佛结社——了世的白莲社——一起,代表了高丽时代的净土观。知讷说:“古今之达师,虽求净土,然因专修禅定和智慧,而不离真如。”14他的禅净一致观点,可以说被今天的以禅与念佛为主要修行方法的韩国佛教所继承和坚持。
  (译者注:此文所引知讷所说,皆非原文,而是原文之取意,所以,译文亦照样而译,未取原文。唯注⑤之《劝修定慧结社文》的引文,因文义的关系,取的是原文,其中“〔〕”括号中的文字,据原文而加。)
  注释:
  ①权奇综,“高丽时代普照禅师的净土观”,《韩国净土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所,1985,pp.120-121.
  ②参考李钟益著《韩国佛教之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1980.pp.98-104),高翊晋“韩国禅脉的净土思想之容受”(《佛教学报》23,东国大学校·佛教文化研究院,1986.pp.229-243)。高翊晋认为是,自知讷死后在朝鲜时代的西山以前这段时间之间,由念佛行者所伪撰,但金浩星在“对普照接受净土的再考察”(如山柳炳德博士花甲纪念论文集刊行委员会《韩国哲学思想史》圆光大学出版局,1900)中对此进行了批判。
  ③知讷,《劝修定慧结社文》(《普照全书》,普照思想研究院,1989)p.8.
  ④上揭书,p.16.
  ⑤上揭书,p.24.
  ⑥上揭书,p.26.
  ⑦《真心直说》,《普照全书》,p.62.
  ⑧金浩星,“对普照接受净土的再考察”,《韩国哲学宗教思想史》,pp.457-460.
  ⑨《念佛要门》《普照全书》pp.413-414.
  10宝鼎撰,题为《念佛要文科解高丽曹溪山普照禅师述》的手写本(1922),这是对《念佛因由经》所作的科释。
  11小野玄妙,《佛教的美术与历史》,pp.1213-1218.
  12金浩星,前揭论文。
  13忽滑谷快天,《朝鲜禅教史》,东京,名著刊行会1969再版,pp.192-193.
  14《定慧结社文》,《普照全书》p.28.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读过《了凡四训》的人就会知道每一个人一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用不正当手段夺得来的,依旧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没有,你试试看,你去抢,你看看你能不能抢得到?你命里头没有,你还没有动手,已经被警察抓去了。换句话说,你能够偷得到、你能够抢得到、你能够霸占得到,甚至能够通过受贿到的,全部都是命中所有,然后你不用这些手段你也能得到,那你何苦去偷去抢去霸占去受贿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