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故里 禅学盛会——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2014/9/3    热度:179   

六祖故里 禅学盛会——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赵川东
  粤西古城新兴,历史悠久,风物甚多。境内一山殊异,盘绕拱抱,状若卧龙,古称龙山。山腹清泉潺流不息,山下平展有池,曰龙潭。此地草木繁盛,风光秀丽,实乃一方宝地。
  有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300多年前,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著名示法诗,从一介樵夫而成为佛门第六代宗师,并独树中国一代禅风的唐代高僧———六祖惠能,就降生并圆寂在这里。
  时值9月末,荔树如盖,蕉叶滴翠。来自海内外的70多名禅学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六祖惠能思想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考察六祖故里诸多古迹。龙山之麓,龙潭池畔,一时名流云集,盛况非凡。
  此次研讨会,是为纪念六祖惠能大师圆寂1288周年,由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澳门佛教总会、广东省历史学会和广东新兴县龙山禅宗六祖文化景区等联合举办的。会上,专家学者就六祖惠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六祖惠能与禅学、六祖惠能与岭南文化、《六祖坛经》版本研究等问题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探讨,并提交了50多篇论文。研讨会筹委会主席、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苏树辉先生说:“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学术论文质量相当高,学术研讨气氛很浓。通过研讨及考察,对今后六祖惠能思想的研究无疑将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六祖惠能(公元638年—713年),是富有传奇经历且颇具中国特色、影响深远的一代名僧。他生于岭南新州(现广东新兴县),3岁丧父,家境贫困,后随母迁居龙山结舍打柴。一次偶然听到寺内和尚诵佛经,闻经开悟,感悟佛道。24岁离家北上,到湖北黄梅东山寺拜见五祖弘忍大师,并以那首流传千古的佛偈,赢得五祖赏识,承接五祖衣钵。此后他隐居山林16年,于唐仪凤元年(公元676年)重出羊城,在光孝寺剃度受戒,正式成为佛门第六代宗师。从此,惠能恪守“佛传心印”,不再传接祖位,使禅宗至今法脉不绝,流传于世,遍及十方,六祖因而成为绝代宗师。
  六祖毕生潜心修持,弘法不倦。他创顿悟学说,主张人人皆有佛性,提倡人的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次飞跃。他勇于创新,把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大众化,使之符合中国国情。他还主张佛教要为现实社会服务,提倡“农禅并重”的修持方式。这种独树一帜的禅风,其实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佛教革新,所以他被视为中国式佛教的始祖,禅宗真正的创始人。
  六祖圆寂后,其门下弟子将其一生讲经说法,记录整理成一部内容精深、见解独到的《六祖坛经》。学者认为,《六祖坛经》创造性地把外来佛教的禅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家思想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禅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六祖惠能创立的“东土禅宗”,在中国佛禅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其禅法一直备受世人推崇,并远播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及欧美、澳洲等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流传于海外的《六祖坛经》外文译本已有十多种。近年来,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前来参拜六祖故里、寻根问祖的各界团体和信众络绎不绝。其中,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3次组团来龙山参观、交流和联谊,并在其协会内成立了“弘扬中国禅宗六祖文化联谊会”,六祖禅宗文化已成为沟通两岸同胞心灵的桥梁和纽带。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考察了六祖旧居遗址、六祖圆寂地国恩寺、六祖手植千年古荔等,对新兴县积极保护和开发得天独厚的禅文化资源予以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研究员说:“六祖惠能及其禅学思想有很强的凝聚力,人们至今对岭南这位伟人怀有追慕之心。海内外学者广泛研究其禅学思想,增进学术交流,这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香港佛教联合会名誉顾问、香港东普陀寺住持了知法师,以75岁高龄与会,并与众人一起种下一棵“佛荔”树。他说:“六祖大师的禅学思想在海外影响很大,我们要把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共同心愿。”
  相传六祖当年亲手栽种的那棵古荔树,历经千年,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果实芬芳,其嫁接的第二代“佛荔”也已扎根龙山。这次禅学盛会的召开,也预示着六祖禅学思想这棵极富生命力的文化巨树,将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根深茎壮,并绽放缤纷之花,结出甜美之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10月18日第四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般若经》上一再跟我们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为什么还要坚固执着“我”?诸佛菩萨为什么敢讲真话?他“无我”。换句话说,他没有利害,所以他讲真话。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痴、是无明,我们的损失太大了,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我们损失大在哪里?明心见性损失掉了,你看看这个损失多大!所以我们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你肯定会随顺佛陀教诲。现在的社会,妄语成了风气,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如果要想在这一生成就道业,一定要永离妄语,否则的话,我们就决定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