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临济禅宗灯系溯源


2014/9/3    热度:436   

贵州佛教丛林,可说是临济禅宗的天下。而临济禅宗除梵净山一系外〔1〕,大多为圆悟及其嗣法门人破山大师传下的弟子。 圆悟大师佛法继承临济宗风,为临济三十一代正宗传人。临济乃禅门五宗之一,追源溯流,则当从禅门第一公案说起。
  禅本是梵文“禅那”(Phyana)的简称,意为静虑,指专注一境,心澄志静,精神妙乐,从而进入证悟境界(慧)——对终极实在有所体悟,与实相本体契合如一的境界。通常的方法是止观双行,定慧双修。相传一次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只有大迦叶破颜微笑,于是释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加叶。”又有偈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后来禅宗遂以此为依据,视为宗门传承的滥觞。而心心相印。佛祖密传的说法,尽管缺乏实证,仍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流传广泛的禅门第一公案。
  一祖迦叶以后,自阿难至菩提达摩,这一教外别传的佛祖“心宗”,据说在西土一共传了二十八代。梁武帝普通年间(公元520—526年,佛历1064—1070年);一说南朝宋末(公元420—478年,佛历964—1022年),印度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从南天竺航海抵东土,遂又为中国禅宗初祖。他在高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其禅法主要是“二入四行”,二入即“理入”和“行入”,是入道或悟道的两种途径;行入又分“报怨”(逢苦不忧)、“随缘”(得乐不喜)、“无所求”(有求皆苦无求即乐)、“称法”(称法而行,无心而行)四项内容,称四行。特点为“藉教悟宗”,既要契合于佛理,又要将佛理付诸实践,二者统一,同是禅的过程。达摩禅法直承拈花宗旨,并为后世宗门教义所本。
  达摩弟子慧可断臂求法,因得其所传安心法门。由达摩而慧可、僧璨、道信、弘忍,递传至六祖慧能,历时二百五十年,恰与盛唐开元年间同时而稍前,乃禅宗成为一大宗派的初期。达摩传法慧可,慧可传法僧璨,俱付《椤伽经》四卷,以为师徒授受心印。道信住黄梅双峰山(破头山),稍变重视《楞伽》之风,倡导“一行三昧”禅法。弘忍继承道信法统,在双峰山东面的冯茂山另建东山寺,时贤称他和道信的禅学为东山法门,他有神秀、慧能两个大弟子,分创北宗与南宗。慧能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受弘忍印可而传衣钵,南往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宏化禅风,开直显心性的顿悟法门,即所谓“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敦煌写本《六祖坛经》第三节)。本性自有般若正智,当用直觉顿入观照,不必假借文字。又主张在家修行清净亦是西方,不能舍离世间而另觅菩提。慧能禅的平民倾向影响后世很大,远远凌驾于北宗之上。自此以后,凡言禅者,无不以曹溪为归,以chè@②澄心源为旨。弘忍、慧能都阐扬《金刚经》奥旨,故又常以般若宗称禅宗。
  慧能嗣法弟子四十余人,著名者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等,都自成一家,各振禅风。其中南岳下数传衍为临济、沩仰二派禅系,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禅系,形成了禅宗五派法流(南宋时临济之下又有杨歧、黄龙二派,总称五家七宗)。弘传之盛,别开生面,一派璀璨,为禅宗的发展期,当唐宋间。
  怀让执侍慧能左右十余年,得传授心印后,住南岳般若寺,弘化曹溪教旨达三十年。入室弟子九人,而以马祖道一为翘楚。马祖为四川什邡人,于江西龚公山举扬禅风,以“自心是佛”为说,随处接引,深广含畜,机锋峻烈,开扬拳竖拂,棒喝交驰的禅风。
  百丈怀海作为入室弟子中的首座,尽得马祖心印。他在洪州百丈山创建禅刹,折衷大乘戒律,以劳作入禅,自力谋生,订立禅院清规,在劳动作务上入悟境,奠定农禅并重的丛林制度。流播寰宇的“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之语,即表现了他的以劳作为禅法的经济伦理精神。百丈门下得“正眼”者有黄檗希运,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兼以打、棒、喝等为接机方便。黄檗法嗣有临济义玄,遂传承为临济宗,而宗之名号亦自此始。
  临济宗创始人羲玄(?—867),俗姓邢, 曹州(山东菏泽)南华人,在黄檗门下时,以“行业第一”闻。曾三次参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次均遭打,而未领深旨,遂礼谒高安大愚,大愚说:“黄檗与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义玄于言下大悟。后还黄檗,受其印可。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至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往临济寺, 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禅法接引徒众。他接化学人,每以喝叱示宗旨,以棒打显机用,独脱无依,单刀直入,勇猛奋迅,机峰峻烈,世称“德山棒,临济喝”。一时学徒奔凑,门风光隆。清代黔灵祖师赤松和尚仰其高风,有偈颂云:“婆心太切岂知恩,黄檗门下月黄昏,不是大愚为照彻,那知棒眼即拳痕。”(《黔灵山志》卷五)。唐咸通八年四月(公元867年,佛历1411年),义玄示寂,敕谥“慧照禅师”, 塔号“澄虚”。
  由临济第一代义玄传首座弟子兴化存奖,存奖(830—888)传宝应慧yóng顒(?—952),慧yóng顒传风穴延沼, 延沼(887—952)于汝州(河南临汝)风六山授徒,聚讲禅法,大振诸方,汝州遂成临济禅风的中心。延沼传首山省念,省念(926—993)重戒律,常修头陀行,倡念《法华经》,为天下法席之冠。省念传汾阳善昭,善昭(947—1024)历参七十一善知识,皆妙得其家风, 后投首山谒省念,大悟言下。住汾州(山西@④吉县)太平寺,倡导行脚广学,磨练机锋,寓禅于言,别开新境。善昭传石霜楚圆,楚圆(986—1039 )法今严肃,方法险绝,晚年弘扬禅法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临济宗活动地域随之南移。楚圆门徒以杨歧方会、黄龙慧南为最著,两人各立门户,分别形成杨歧派和黄龙派。
  方会(922—1049),初随石霜楚圆习禅, 后住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未久被道俗迎至袁州杨岐山(江西萍乡县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佛历1590 年), 住潭州云盖山海令寺, 皇祜元年(公元1049年,佛历1593年)示寂。他接化学人,勘验锋机,善入游戏三昧,有古尊宿之风,门庭繁盛,蔚成一派,为临济正宗,乃义玄法系第八代。嗣法弟子十三人,白云守端为上首。守端(1024—1072)得方会所传临济正脉,大为云门僧人圆通居讷赞叹,嗣法弟子十二人,其中五祖法演最有成就,法演(1024—1104)常住湖北黄梅县五祖山(即黄梅山),应机接物,孤峭径直,嗣法弟子二十二人,著名者为佛眼清远、佛鉴慧勤、佛果克勤,人称演门“三佛”。三佛中克勤(1063—1105)最得真髓,先后住持成都昭觉寺、澧州(湖南澧县)灵泉院、湘西道林寺、京城天宁寺,一生辗转南北,久历丛席,遍参知识,大振法道,在禅林影响极大。克勤下有虎丘绍隆、大慧宗杲,分别称虎丘派和大慧派。南宋时南方著名临济宗禅师大多出此两家门下。绍隆(1078—1136)随克勤习禅二十年,晚年常住苏州虎丘,禅风孤峻,道声远播,得法弟子应庵昙华(1103—1163)、法孙密庵咸杰(?—1186),都能继承师门,怀广宗风,遂使虎丘一派大为兴盛,影响甚至凌驾于大慧派之上。〔2〕
  咸杰有弟子破庵祖先和松源崇岳。祖先(1136—1121)谒密庵得彻悟,乃亲侍五年,分座训徒。后辞归四川夔州(今奉节)卧龙寺,寻赴吴越,住荐福等多处寺院。祖先弟子无准师范(1175—1249),四川梓潼雍氏子,九岁出家,深好禅法,乃出川遍参名宿,后到灵隐寺待奉祖先,卒得其法,历住江浙一带多处寺院。师范传下有断桥妙伦、雪岩祖钦等。妙伦(1200—1261)谒师范于雪宝。师范问他:“从何处来?”答:“天台。”问:“还进得石梁桥么?”答“一脚踏了也。”自是人呼断桥,住持祗园、瑞岩等多处寺院。传黔灵禅系者则为雪岩祖钦。祖钦(1215—1287)初参天目礼不契,乃依师范得悟,历住龙兴、仰山等寺院,入元后阐扬道法,声名益加彰著。日本僧人圆尔辩圆、无关普门入宋求法,曾分别嗣法于师范和妙伦,回国后开创东福寺派、南禅寺派。而元代南方弘扬临济宗的著名禅师,亦多为祖钦一师范门下禅系。
  师范、祖钦法嗣先后有高峰原妙、中锋明本师徒二人,都为时人所推重。
  原妙(1238—1295)初习天台教义,年二十转慕禅法,乃投断桥妙伦,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话头,胁不至席,口体俱忘,精勤几达二年,仍茫然如在迷途。更转依雪岩祖钦,参“狗子佛性”公案之“无”字,依然无所获,忽夜梦想起妙伦说法,其中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头,于是大得悟入。后祖钦命寻安身立命处,遂至龙须结茅,深居隐修,遗世孑立,苦行九年,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德yòu祐元年(公元1275年,佛历1819年),元兵南下,他危坐自若,独修如故,无人敢犯。南宋覆灭后,入杭州师子岩,居石洞中,号为“死关”,枯槁身心,足不出户,守志不改。而净侣追至者,前后达数万人。乃请开堂,适祖钦派人送衣拂至,遂于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佛历1831年)开法。原妙弟子中最著者为中峰明本,被许为难以限量的异日大材。
  明本(1263—1323),十五岁出家,习头陀行,二十四岁跟随原妙,苦参十年,大悟得受衣钵,原妙寂,乃四处游方,踪迹遍布江南。晚居天目,不应召聘,寂后惠宗赐号普应国师。明本反对当时盛行的公案诠释风气,力倡大慧宗杲看禅的临济宗风,同时结合禅与念佛法门,亦即主张禅净合一,力求践行兼修。明本为重开元代禅风的巨擘,影响甚至播及边陲滇南。滇僧慕名前来求教者有无照、照本、圆护、普通等。其中元照玄鉴受法返归时,中途病逝,遂由随行弟子普福等摹明本图像回乡弘法,并在云南易教为禅,奉明本为“南诏第一祖”。此为临济禅宗之最早入滇。
  明本传下有千岩元长。元长(1284—1357)七岁出家,初到武林灵芝寺学律,偶遇明本,明本以禅接之,遂服膺,乃往灵隐山习禅,跏趺危坐,苦心参究“无”字话头,胁不沾席三年。后闻鼠翻猫食,恍然开悟,得明本印可。元长曾重建金华府伏龙山圣寿废寺,长居三十年,接引四方学徒,倡导看话禅,名倾朝野,誉隆一时。嗣法弟子万峰时蔚(1313—1381),元长称为“堂中第一座”,时蔚教人就“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上大起疑情,而最终穷源彻流,以破疑情。开后也参禅做工夫,并发疑情之风。晚住邓蔚山圣恩寺,禅侣四集,室不能容。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佛历1925年),时蔚寂,弟子宝藏普持继圣恩丈席。普持座下龙象辈出,嗣法弟子以虚白慧@⑥为最著。 慧@⑥(1372—1441),十四岁出家,广参各方名宿,谒普持得法。普持寂后,隐于安溪,三十年不出,而四徒慕名奔赴,遂成丛林,赐名东明寺。慧@⑥传海舟永慈,永慈(1395—1466)奋志禅寂,觅求心法,遍历广参,俱少契遇,后得慧@⑥接引而道合,获受印记,乃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佛历1981年)开法金陵(今江苏南京)翼善寺。其徒宝峰智xuān瑄(或作明xuān瑄,?—1472)少穷,业木工,受雇于翼善寺,闻僧叩笑,有所感悟,遂礼永慈出家,司掌造饭。一次煮粥偶燃须眉,照镜大悟。得永慈印可,乃住金陵高峰寺。门下天奇本瑞(?—1503),早年随父经商,后忽厌俗情出家,遍谒耆宿以求禅法,而终得智xuān瑄心印。明代中叶,禅宗宗门颇乏大匠,偶尔一二高士,亦深韬岩穴,名闻未著。本端禅法以看话为主,徒众数百人,惟无闻明聪能传持宗门正脉,历百年而法系绵延不坠。明聪初修止观,兼治唯识,后转慕禅法,乃博参远访,遍叩名宿,辛苦备尝,于金陵得本瑞接引,大悟获其心传。嗣法弟子笑岩德宝(1512—1581),早年听讲《华严》,犹如梦破,遂出家习禅,十年寒暑,千里跋涉,四方参请,必期悟真。终在明聪门下,彻悟大法。明聪问他:“人人有个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德宝以偈作答:“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为问今何在,分明呈似师。”明聪以为“只此一偈,堪绍吾宗”(《笑岩集》下)。德宝幼丧父失学,而悟性慧解过人,弘教传禅,随缘开化,参话头与解话头结合,杜口默切同出声数念并重,历主圆通、南禅、鹿苑、慈光、善果等诸刹,一时名重海内。嗣法弟子幻有正传(1547—1614),二十二岁出家,赴京师参见德宝,得法后入五台山潜修十三年,就常州(今江苏常州)龙池山禹门寺住持。又数年返归京师,学侣趋之如鹜。明神宗时因妖书案牵连入狱,未几查明无涉得免。乃返归龙池,四众闻风,门庭兴隆。禅宗后期因德宝、正传一系而重新活跃,临济禅林亦因德宝、正传一系而宗风再振。明末清初大德高僧多出德宝、正传门下,其中最著名者则为法嗣密云圆悟,法孙破山海明。
  圆悟(1566—1642),字觉初,号密云,俗姓蒋,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八岁时不经人教,即能自诵佛号。二十六岁偶读《六祖坛经》,大省宗门向上之事,乃于二十九岁诣龙池山,投幻有正传习禅,三十三岁始得剃落,翌年掩关本山千日,誓明大事。正传屡次勘验,虽酬答应对,当机不让,终不许可。至三十八岁,一日过铜官山顶,忽情与无情焕然等观,觉觅纤毫患失不可得。四十岁入京省觐正传,侍正传于普@⑧寺二年,复南游金山双径、天台等地。万历三十九年,传以衣拂付授圆悟。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佛历2158年),正传示寂,圆悟心丧三年,遂继龙池之席开堂说法。后迁浙江天台山通玄禅寺、金栗山广慧寺、福州黄檗山万福寺等,凡九坐道场。因晚年住持宁波天童寺,而黔中禅宗临济子孙,多为圆悟禅师一系,其中尤以三世法派赤松和尚传下灯系卓然最盛,故清康熙年间周渔璜称:“密云中兴临济于天童,而师(赤松)中兴密云于黔灵,自宗教言之,则天童祖而黔灵孙。然而西南戒山水,自岷山跨夜郎,界大江,中走楚粤,盘结于吴越之间,则天童之脉自黔灵出也。故以胜概言之,则黔灵祖而天童孙。山亦自为祖孙焉,教亦自为祖孙焉。”(《康熙黔灵山志》序)
  “野衲横身四海中,端然迥出须弥峰。举头天外豁惺眼,府视十方世界风。”这是圆悟和尚的山居偈语。他总结自己的悟入:“山僧出家将及四十载,别也无成得甚么事,只明得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著子。”(《密云禅师语录》卷三)密云启悟后来,以棒喝为要密,开人正眼,脱人情解,学者莫不望风而靡,以为临济再来。赤松题其像赞云:“执免角权,击涂毒鼓,闻者先聋,见者尽瞽。临济中兴,五家宗祖。呵呵!云飞碧汉本无心,zhān@⑨濡随处成甘雨。”(《黔灵山志》卷五)圆悟剃度弟子三百余人,阐教黔中者有破山悟卓与灵药慧宗,嗣法门人为一方宗主者十二人,除破山海明外,木陈道忞、汉月法藏、浮石通贤俱传灯于黔。木陈道忞(1596—1674)在黔弟子有法孙行之显笃,开建贵阳黔明寺。嗣法汉月法藏(1573—1635)者有贵州赤水卫(今毕节赤水河)人利根继庆,方册藏经第一次刊刻实即完成于利根和尚之手。又有云庵智量在黔开发习安狮子林寺,为法藏四代孙。浮石通贤(1593—1667)有嗣法弟子山晖行浣,先后在贵州平越(今福泉)开圣寺、黄平长松护国寺、瓮安万寿寺和圣恩寺弘教,说法广以老庄,觉以孔孟,棒喝接人,明畅捷简。
  临济法乳在贵州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者,为天童圆悟传一破山海明一系。海明(1597—1666),又名通明,字万峰,号破山,世称破山祖师,四川顺庆府大竹县人,俗姓蹇。因双亲去世,忽省身世无常。十九岁时见壁间有志公禅师劝世歌,读至身世皆空处,不觉泪如雨下,遂于本郡佛恩寺披剃,跟从大持律师。次转邻水县延福寺随慧然法师,听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一“真心”,请益未决,孤身离蜀东游,遍参名宿不契,乃住黄梅破头山,草衣木食,研习禅宗语录三年,并仿高峰原妙,猛力苦参,以七日为限,终堕岩损足有悟。以后再次出游,参密云和尚于金粟山,任维那职,机语契合,得付法衣。三十二岁住嘉禾东塔广福禅寺,三年之间,远近观光,罔不悦服,道风大振于江南。三十五岁返巴蜀,历主万峰、凤山、祥符、无际、蟠龙、佛恩、双桂(今名双桂堂,因寺内两株古桂而得名)等九刹,重倡马祖之道,宗风远播,朝参暮请之众盈万人。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佛历2184年),张献忠占领四川,刀兵横起,杀人如麻,破山禅师在李立阳营中,劝其止杀,李云:“和尚吃肉,我即不杀人。”破山和尚遂吃肉数片,回护群生,求免杀戮,苦心卫法,活者亿万,时人以为圆悟克勤再世,得天童之衣钵。康熙五年(公历1666年,佛历2210年)三月,无疾坐逝于梁山双桂福国院(今四川梁平双桂堂),世寿七十一。寂前有偈语一首云:“屐声滑滑响苍苔,老去寻山亦快哉!回首五云堪一笑,淡然潇洒出尘埃。”(《揞黑豆集》卷六)。弟子印正等为其编《破山禅师语录》二十卷传世。
  破山和尚继承圆悟风格,倡导棒打启悟禅风。自谓“万竹山中无剩言,拟开口处便还拳,连连打彻自家底,胜遇诸方五味禅。”(《破山明禅师语录》卷十四)法门以参禅与念佛、参禅与学教、参禅与持戒并重,在看话禅基础上,将禅、净、教、戒统一。嗣法弟子遵义文雪和尚称赞他:“九坐道场,风清日皎,触着磕着,令人便饱,棒下翻身,无处寻讨,六十年来料掉不少。收拾群机,雷奔电扫,恶辣钳chuí鎚,万国无闻,弦琴曲只一操”。(《丈雪语录·本师老和尚像赞》)剃度弟子百余人,嗣法弟子八十七人,其中有录者三十四人,止有名号录无者五十三人,子孙蕃衍,遍布西南,诸如敏树如相、象崖性tǐng珽,丈雪通醉、燕居德申、灵隐印文、半云如慧、密行寂忍、圣可德玉,两生真从、莲月印正、明然如泰、雪臂峦、云幻宸、竹帆波等,都或在贵州各有临济灯系,或直接阐教于黔中。临济禅系因黔中弟子的活跃而大振家声,溯源则当以密云、破山为中兴功臣。时人评论说:“西来一宗,自天童(密云圆悟)中兴,济下儿孙遍天下,可谓盛矣。然未有如双桂(破山海明)之尤超于诸方也。”(《双桂破山明禅师年谱》)。赤松和尚为他撰像赞云:“破头山上破家私,走向天童陷铁围。不料儿孙遍天下,西方佛日庆重辉。”(《黔灵山志》卷五)今弘福寺大殿尚悬有破山一联云:“悬佛日于中天光含大地,耀心珠于性海彩彻十方。”可见其影响。
  敏树如相(1603—1672)为临济三十二世,破山和尚嗣法弟子,四川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王。二十五岁自愿出家,师本境鉴空tì薙染,自看五蕴皆空究竟义,复阅《楞严经》有省,乃往谒破山和尚习禅。破山和尚示参狗子无佛性话头,一日偶闻钟板轻悠之声,忽觉浑身有如木桶箍子爆断,@①④地一声脱口而出。傍有僧问道:“各人珍重”。乃趋见破山禅师,破山深肯之,遂为之印证。敏树和尚先后住贵阳大兴寺、石阡三味禅院,来往黔蜀,开法行化,数十年不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佛历2216年)示寂于四川慈云堂,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五。示寂前谓弟子:“吾欲与众别矣。汝等不可向士大夫处索取塔铭,窃彰名位。”又说偈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来去自由,纵横无碍。”有《敏树如禅师语录》十卷,由嗣法弟子赤松刊版入藏,今尚有传本。赤松有像赞称他:“潼川贵族质尤奇,遁迹山林世罕知;七坐道场功业大,谬蒙付托强撑持。”(《黔灵山志》卷五)
  石阡三昧敏树传下赤松和尚,即黔灵开山之第一代。沂流溯源,师资代代相承,如长江之后浪前浪。由临济第一代义玄至赤松,松当为三十三世传人,由东士初祖达摩至赤松,松则为七十世传人。佛法心灯,匪师弗传,匪传弗觉,赤松之承上启下亦可谓大事因缘也。敏树禅师嗣法弟子除贵阳黔灵赤松道领一系外,尚有石阡中华天隐道崇、思南中和天湖正印、思南安化颖秀真悟、安顺长寿天语怀、遵义虎丘大冶道况,江口香山圣符道越、贵阳兴国禄藜觉甫、贵筑华光圣圆道行、偏桥云台净空性明、偏桥福云天机道通及天吼廊等。而赤松一系法脉瓜瓞绵绵,维系临济宗风不坠,道振黔中,冠映西南,乃是最为兴隆,最具影响,亦最有功于临济禅宗的清代佛教灯系。
  注释:
  〔1〕梵净山佛教,宋代即已传入,惜宗派不明, 仅“有辟支佛遗迹”而已,清康熙间明然如泰曾受具足戒于破山和尚,为明代妙玄传下第五世梵净山住持。七世住持海阔和尚,亦为破山法嗣,有塔铭“传临济正宗破山明祖下第三世”可证。破山嗣法圆悟,故严格说至少在清代,梵净山亦为圆悟禅,惟追溯源头,当另有所本也。
  〔2〕大慧派以为世间法的磨练亦有助于解脱, 倡导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在当时极有声势。
  【责任编辑】何祖岳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般下加木
  @②原字为彳右加撤的右半部
  @④原字为阝右加显
  @⑥原字为日下加山
  @⑧原字为火右加刍的上半部下加口
  @⑨原字为雨下加沾
  @①④原字为囗里加力
  (原载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1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不见他人过?因为他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自己守戒,每个人自己都守戒,这就「戒和同修」,佛法是这样要求人的。『身和同住』,大家共住在一起。『口和无诤』,没有争论。『意和同悦』,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利和同均』,衣食住行,大家是平等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