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宗玄奘弟子传略


2014/9/3    热度:227   

瑜伽宗玄奘弟子传略
  王恩洋
  瑜伽宗玄奘弟子传略玄奘法师以后有窥基、圆测、慧沼、智周等众弟子,他们对朝鲜、日本唯识学之宏传及其在现代之复兴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今将他们的事迹生平略述如下:
  窥基法师奘公门下群贤济济,而神、嘉尚、普光、窥基,尤为后起之杰。就中窥基法师智慧宏深,英姿骏发,特为翘楚。窥基,字道宏,姓尉迟,京兆长安人。父敬宗,伯父敬德。他幼而不群,《宋高僧传》说奘公于陌上见他眉目秀朗,举措疏略,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得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请于其父,父曰:"伊类粗悍,那胜教诏。"公曰:"此之器度非将军不生,非奘不识。"父因许诺。以真观二十二年入大慈恩寺就奘公学,年二十五,应诏译经。通讲大小乘经论,创意留心,勤勤著述,造疏计可百本。奘公逝后,弟子相继取基为折中,视之如奘在焉。永淳元年十一月十三日长逝,年五十一,葬于樊村,附于奘公之墓。执绋会葬者,盈山谷,凡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真"。又说他"魁梧堂堂,有桓纠之气(桓石虔救桓冲于苻坚数万军中),而慈祥之心,诲人不倦,自天然也。"
  窥基法师在瑜伽的最大功绩,首先是建议奘公糅译《成唯识论》,并由他一手成书。他在《唯识枢要》中记此事曰(金陵版木刻本第4页):
  护法菩萨果成先劫,位克今贤,随机利见,春秋二十有九,知息化(涅?)之有期,厌无常以禅习,誓不离菩提树,以终三载之年。禅礼之暇,注裁斯释(《唯识三十颂》)。......时有玄鉴之士,识凤(音??ā?,凤类鸟,《庄子·秋水篇》,南方有鸟其名)之敛羽,委鳞龙之潜迹,每罄所资,恒为供养,深诚固志,物竭(竭力)积年。菩萨诱掖多端,答遗兹释,而诫之曰:"我灭之后,凡有来观,即取金一两,脱逢神颖,当可流通。"终期既近,奄绝玄导。......五天(印度)鹤望,未辄流行。大师玄奘......闻斯妙理,殷俯谛求,居士记先圣之遗言,必今贤之是属,乃奉兹草本并《五蕴论释》。大师赏玩,犹睹圣容。......自西霏玉牒,东驰素象,虽复广演微筌,赏之以为秘诀,及乎神栖别馆,景阻炎辉,清耳目以渊思,荡心灵而绎妙,乃曰:"今者方怡我心耳"。宣尼(孔子)有言曰:"我有美玉韫藏之,谁为善贾,我将沽诸"。基夙运单殊,九岁丁艰,自尔,志托烟霞,加每庶几缁服,浮俗尘赏,幼绝情分。至年十七遂预缁林,别奉明诏,得为门侍,自参预三千,即欣规《七十》,必谐善愿,后承函丈,不以散材之质,遂得随伍译僚,事即操觚,冫食受此论。初功之际,十释别翻,日方尚光基四人同受,润饰执笔,捡文纂义,既为令范,务各有司。数朝之后,基求退迹。大师固问,基殷请曰:"自夕梦金容,辰趋白马,英髦间出,灵智肩随,闻五分(无著所造五大论)以心祈,揽八蕴而遐望,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淳粹。今东出策赍,并目击玄宗,幸复独秀万方,颖超千古,不立功于参糅,可谓失时者也。况群圣制作,各驰誉于五天,虽文俱传于贝叶,而义不备于一本,情见各异,禀者无依;况时渐人浇,命促慧舛,讨支离而颇究,揽殊旨而难悟,请错综群言,以为一本;楷定真谬,权衡盛则"。久而后许,故得此论行焉。大师礼遣三贤,独授庸拙。此论也,括众经之秘,苞群圣之旨。......虽复本出五天,然彼无兹糅释,直尔十师之别作,鸠集犹难,况更摭此幽文,诚为未有。......
  他既在奘公的讲授指导之下,糅成了《成唯识论》,更就其所闻于师者,源流本未,旨趣异同,大义微言细节奥理,凡为本论所不及详者,皆条举目张,以示后学,共为《成唯论述记》60卷。又作《唯识枢要》《唯识别抄》、《唯识料简》诸述记。未尽之义,均引申而详说之。大义微言美且备矣。他这样殷勤审慎地弘扬正法,算得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窃谓唯识之学无奘公固无能总结十师之学大成以归一本,无基师亦无"能畅演奘公学业之所蕴藏!"发扬并显,使之光大流通。赞宁《宋高僧传》有言:"奘苟无基,则何能祖传其学,开天下人眼目乎!二师之功与言俱不朽也"。可谓定评。
  基法师第二功绩在阐述因明。奘公在印学因明极深博,带回梵本有36部之多。且又多有创见,曲女城会更以三支比量,摧破异宗,可谓精通当行,施用于实际论战者。回国翻译,只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天主的《因明入正理论》,此外别无著述。但基师作了《因明入正理论大疏》,内容极为宏富,并存奘师之口说,精微义理,得以流传。又他在《成唯识论述记》中每对各部偏执诸师异义,辄自立比量以摧邪显正,这不但增强了阐扬正法的力量,且为从来的注疏中所未有。并且使读他的书的人无意中也习惯因明的实际应用而娴于立破轨则。更当知道,中国的逻辑学除先秦诸子曾一度有名辩思想的发展,随因国家统一,思想统一而论战不起,名辩思想亦随之以消沉。自印度佛教传来中国,论辩之风始再起;直至玄奘法师自印度传来极其完整的因明之学,这是逻辑学在中国之重兴。奘师门下治因明者颇成风气,神泰、靖迈、明觉,并有解释,当时曾引起吕才、惠立、柳闻、明浚等的反复辩论。惜其著作均失传。唐疏今存者基疏外,有大庄严寺沙门文轨疏,通称《庄严疏》。《庄严疏》颇谨严明当,但自不如基师《大疏》内容之宏富,因之治因明者仍以基师为主,慧沼、智周继有阐述,在中国的逻辑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基师作《法华玄赞》大弘五种姓之说,此亦为佛教内部极其重大的事迹。佛教破一因共因不平等因,而建立众因缘生法的依他起性,主张一切有为法种子本有,待他缘生;一切有情各有种姓,互作增上;诸法所以染净差别,有情因果所以各自成流。而主张法界真常遍生诸法者,即法界众生界染净差别,因果差别皆不能成立。瑜伽立五种姓,即诸有情种姓自有,非一因生,流转非从一真法界来,还灭不从一真法界去。一真法界者,无作无为,无生无灭之真理,亦即诸有为法缘生性空无我之空理。种种非常非一无边法界者,生灭有为,种现因果历然无尽之实事。混事于理,则有为误作无为。混理于事则无生错作生生。既理事各有不同,就事来说,有情种姓,自各差别。然而如来说一切有情皆有佛性,《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授记声闻皆得成佛者,此就理法界说,不就事法界说。又为不定种姓声闻说,不对定姓声闻说。无著菩萨《摄大乘论》,彼〈果智分〉颂云:"为引摄一类,及任持所余,由不定种姓,诸佛说一乘"。此是瑜伽一宗与他宗尤其是与中国自己成立的诸宗不同处,然正由此引生不断争论,虽理自真常而情多障隔,此亦法门中至不愉快之事,基法师所以招致许多无谓的毁谤者,应根于此。
  基法师的重要著作除上述以外,还有《二十唯识论述记》、《杂集论述记》、《瑜珈略纂》、《辩中边论述记》、《百法明门论注》、《大乘法苑义林章》、《说无垢称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心经略赞》、《大般若经理趣分述赞》、《观弥勒上生经疏》、《阿弥陀经通赞》、《西方要诀》、《异部宗轮论述记》等,其他目存而书亡者尚多。惜其享年仅51岁,对所作《瑜伽略纂》、《杂集述记》均不及整理,且未成全书,殊为遗憾。我十多年前,曾就其《杂集述记》删繁补缺,文义调整成《杂集论疏》、《瑜伽论疏》亦成六卷,而人事纷纭,辍而不续,益叹基法师之精进;愿力猛厉无前,为不可及。他不但对本宗教理有充分的发扬,对般若、净土诸宗在中国盛行者,亦多所抉择。他的著作既宏富,又精到,他为教义的渊海,法门的城堑。赞宁称他"将家来为法将,千古一人而已",是适合他的身分的。
  圆测法师基师同门以学说著作传世的,迄今尚存者,普光有《俱舍记》,法宝有《俱舍疏》,道兴有《法苑珠林》,惠立作《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余均不存。而圆测法师在当时更为知名,他著有《解深密经疏》及《仁王般若经疏》,今并存,更作《唯识疏抄》今逸。《疏抄》持义多与基师《述记》相违,因是奘公门下治唯识者,略成二系。宗基师者有灵泰《疏抄》,智周《演秘》,道邕《义蕴》,如理《义演》,皆解释《述记》者。道证、慧观、义寂、憬兴朋从测师者也。惜其书均失传。但在当时实不失为有力量的一系。别有太贡作《唯识学记》,杂采诸家之说,简约扼要以为一本,足供参考。欲知两系当时之论争尤不可不读慧沼的《了义灯》。
  慧沼法师《高僧传》说他少而警慧,诵习赅通,入法修身,不违戒范。自玄奘三藏到京,恒窥壶奥,后亲大乘基师,更加精博。他先后参加义净和菩提流支的译场,释译一切有部毗奈耶藏及《大宝积经》等,为证义多所刊正。以其住淄州大云寺,又戒律严峻,时彦共称为淄州沼梨云。他既历事奘公基师,所以造诣精博,著述甚多,计有《唯识了义灯》、《能显慧日中边论》、《大乘法苑义林章补缺记》、《金光明最胜王经疏》、《法华玄赞义诀》、《劝发菩提心章》、《因明论续疏》、《因明论义断》、《因明纂要》等。《唯识了义灯》是为批评驳斥圆测一系的思想,同时也是专为维护其师窥基法师的主张而作的。他抉择深细,持论精确,立破严正,先师欧阳先生称他:"折冲御侮,披拓见真,大将词锋,一门强干",可以知其价值了。治唯识学者不可不读此书。治唯识学史者尤不可不读此书,先师所谓:"此书原意,不过自顾其家,观兵列敌。而诸家学说如圆测、普光、慧观、玄范、胜庄、义寂、道证、景兴本籍已亡,悼难知概,反复因兹旁,引略见其涯。"至如《能显慧日中边论》也是继《法华玄赞》而作。它在《援真破执章》中(破定时因,破定时教,破定权实,破妄通经,破行性遍,破定显密,破缘正佛性)共有七破。在《引鉴除谬章》中(标彰五姓谬,种姓不同谬,本性位姓谬,五妙唯新谬,真如为种谬,通经法尔谬,漏生无漏谬,说教前后谬,增寿非了谬,说妄通经谬,通释外难谬)共十一除。在《依文显正章》中(明佛性不同,自无差别,明阐提类异闻声有殊,二死不等,明佛三身,常无常异杂抉择)共至七显。此皆当代佛教思想上宗派异见水火矛盾,南北分歧的炽烈论战,治佛教史者,尤当留意。而他那种明晰的思想,锐利的词锋,段豁医衍《显扬圣教》的论著,也是上承龙树、提婆、天亲、护法,近承玄奘、窥基,而为有力的后殿,深是令人景仰。
  智周法师慧沼法师知名弟子有义忠,有智周。义忠著述存《百法论疏》,为世所重。智周著述有《唯识演秘》,《法苑义林章抉择记》、《大乘入道次第章》和《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后记等。而《宋高僧传》无传。但就其教授培育异国佛徒,弘此学日本,存诸论重要疏记于今日来说,其功绩极为宏远。于此当知有唐一代不但国力强大,而且佛教文化发扬尤为黄金时代。据《新唐书》、《旧唐书》日本国部份记载,其来唐使节不下六、七次(其它资料收集为十三次),其中有僧人与留学生同来,唐诗中有送僧归日本的佳句:"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苍海远,去时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表明了僧人来自天边的大海,归时经卷满载,法舟轻快,在夜里送行的人,望见船上的灯影,火光是那么明亮,反映出僧人当时在中日文化交流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异国来学者比肩接踵,朝鲜及日本其尤著者。来中国学唯识法相者则有圆测、胜庄、大贤、元晓、义寂等,皆新罗国人。日本则有道昭、智通、智述、义渊、寂渊、玄等。日本岛地生田得能与人合著《三国佛教略史》日本部分中说:
  白雉四年,元兴寺沙门道昭入唐就玄奘三藏学法相宗,归国后弘之于元兴寺。
  第二次日僧沙门智通、智达奉敕入唐谒玄奘三藏,学法相宗,兼学俱舍,既而归朝,住观音寺以事弘通。
  玄奘后沙门义渊、寂渊,初学唯识,继入唐见智周传法相诀,归朝后盛唱法相宗。
  七年沙门玄,自唐归朝,献经论章疏凡五千卷及佛像等,且传法相宗。
  同书又云:法相宗总有四传,一道昭传弘元兴寺,谓之南寺传。二智通、智达两师入唐,就玄奘及慈恩(窥基)学,归朝弘传。三其后55年文武帝大宝三年时新罗僧智凰、智鸾、智雄三师奉敕入唐学于濮阳大师(智周)归朝弘传。四其后13年当元正帝灵龟二年,玄入唐,亦学于濮阳,归朝弘于兴福寺,谓之北寺传。就中以北寺传为相宗之正义。尔后数百年,本宗独荣于南都,以对峙山之天台、野山之真言。而中兴以后,渐行衰颓,名阁巨蓝,杳焉绝迹,维新后再兴之,以现今法隆寺、兴福寺为本寺。寺院凡存25所。
  总观以上史料,从道昭至玄百年间,日僧之入唐学法相唯识学者先后四次,历事奘公、基师和智周,影响之大尤以濮阳为最。玄之学于濮阳者十余年,归日本后带回经论章疏五千卷,这五千卷中自然有《唯识述记》、《瑜伽论记》、《因明大疏》等极重要的章疏,皆为中国后来散失而被保存者。并且日本之传法相者,南北两传以北传为正义。力量又雄厚,历传至数百年,维新仍得复兴,即在彼未曾断绝。因之濮阳智周的功绩是宏伟的。他在中国的弟子有如理作《成唯识论义演》,又作《成唯识论演秘释》,而《宋高僧传》无传,不能详事迹。自此以下,宗承系统便不得而知了。
  玄奘法师以大力宏愿九死一生求来正法,他是望法统流传,慧灯不熄的。但数传之后,即无知名之承继者。尤可痛心的是经唐末五代之乱,历宋元明清千数百年间,不但继起无人,连本宗重要的疏记著述亦尽散失。明清两代亦有发心弘扬者,惜乎唐疏既亡,奥义难窥,如《相宗八要直解》等作,类同摸象。王船山先生为明末杰出的大儒,曾有《相宗络索》等作。现比非量之谈,可谓难得。亦以问壁虚构触摸影响而已。黄梨洲先生有弟曰泽望,博学能文,笃信佛教,遍通三藏,为《瑜伽师地论》注,及《成唯识论》注,惜书不传,难以测其高下。自海运大通,世界一家,西方科学哲学,风骤云起,而后沉寂,空疏颟顸笼统之思想界,佛学界恍然于思辩抉择精微分析之不可已,然后唯识法相之学始再见重于世。清末杨仁山老居士继之,专弘瑜伽一宗之学,先师欧阳开办支那内学院,毕其一生精力于弘法教人,一时兴起者不少。欣欣然瑜伽一宗有再兴之象,国内僧俗有识之士,多有研究唯识法相者。新中国成立,文化学说重开拓,亦重承继,社会建设,重物质不遗精神,和平悲智之佛教,思辩抉择之瑜伽宗,是当会发挥其所有的潜力以贡献于伟大的文化事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回向,你所修的福报、功德是有范围的、有限的。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变成无限的。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则功德无量。一切善根悉皆回向,供养功德才能圆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