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郭巨埋子、“空”怎样理解、《弟子规》


2014/9/4    热度:504   

大安法师:郭巨埋子、“空”怎样理解、《弟子规》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有诗赞曰:“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问: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孝》。可是我听说里面有个郭巨为了孝养母亲,却要活埋、坑杀自己的亲生儿子,难道这也算孝道吗?尤其是现在一些佛教徒亦把这个《二十四孝》推崇备至。是否应当辩证看待,请法师开示。

答:《二十四孝》是我们中国传统国学当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先秦以来,我们中国的圣人都强调以孝治天下,具体体现在《孝经》。《孝经》有一千七百九九个字,在《十三经》当中是最短的一部经。但是这部经却有500多家的注解,而且唯一的有一位皇帝——唐玄宗,为《孝经》做注解。可见我们中国社会是多么重视孝道。这一千多个字,主要是在理论上阐释孝道的:孝通神明,天之经,地之义——这样的道理。然后到了元代——《二十四孝》是元代出现的,用个案的形式,更多用形象、情感配合《孝经》来传播孝道文化,应该说这部《二十四孝》是我们传统启蒙教育一部重要的书。基本上家家都有《孝经》,每个小孩子都读过《二十四孝》。

那么从虞舜的孝道、曾子的孝道,一共二十四个,其中就有个“郭巨埋子”。郭巨埋子这个孝的个案,可能站在现代人的观念觉得不可理解。在饥荒年代,家里粮食不够,只能供养一两个人,所以在这个选择当中必须要有一两个退出,这个郭巨是一个孝子,就选择了他的小孩退出,要孝养——让他的母亲活下去。这里他是一个二难选择:如果有粮食,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这个粮食只够一个人吃,但是有两个人,你选择谁活下来,谁不活下来。是这样一个严峻的选择。在这样的一个选择当中,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的评判放在当时的背景当中去看,不能放在现在来看。

放在当时的背景上看,第一,对父母的孝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在法律上不孝都要判极刑的,而且整个社会认为孝道就是人最崇高的一种道德。那么我们设身处地想,郭巨他是个孝子,在面临着儿子和母亲只有养活一个人的情况下,他选择母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般的在传统社会,它不是人人价值平等的观念。一般在传统社会有一个观念:妻子和小孩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妻子和小孩可以归属于自己——实际上家长是有权利处理妻子和小孩问题的。所以这个郭巨就想到小孩是归属自己的,他一定是牺牲自己来保全他的母亲。我感觉到他选择埋子——放弃他的儿子,是他纯孝心法尔自然的一种选择。他不可能有第二个选择。正因为他纯孝之心——为什么孝感神明——他一挖坑的时候,竟然挖到一坛金子,这样他的儿子也不需要死了,他的儿子也保全了。这可不是一件很美丽的一个孝道文化的个案吗?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呀?我看了是觉得很感动。所以你不要以为它是迷信,不能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待它。

问:平时我们把没有、没得到、没达到目的,以及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叫做“空”。那么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是指事物的多变性吗?是指万法唯心造吗?

答:世间人把什么得不到的东西、不切实际的东西说(是)“空”,这是一个世俗的说法,跟佛法的真理毫不相干,我们诸法的实相真理就是空。它的空是怎么理解的?我上午实际上说了这个问题,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条件聚在一起的产物。不仅这个缘起的东西是空的,就是那个缘起的要素它也是缘起的。所以归到最后,没有一个实体可言。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大陆的众生来说,可能觉得认知上有很大的障碍、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了一种观念——是唯物主义,认为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那么这个观点可以说跟现代的自然科学,跟圣人所证到的法界的真理,是不相应的。物质世界没有它的客观性,都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法,就是空的。所以要在诸法真实的这个本体上,我们认证空的真理。

但这个空不是断空,不是顽空。不是断灭空,它是包含着“有”的空,一切有。正因为有空,才会缘生宇宙万有的现象;虽然有万有的现象,它当体即空。所以要了解空有不二、空有一如。中道的正见双照两边,承认空和有都存在;又能够双遮两边——非空非有。实际上空和有都是我们凡夫认知外界的一个名相符号。我们说离四句,我们离不开四句:一句是空,一句是有,一句是即空即有,一句是非空非有。但是在诸法的实相上,是离开这四句的,说它有也不对,说它空也不对,说它断灭空也不对。离四句绝百非,这不是我们的语言所能把握、所能诠释的。所以只能用我们有限的语言来勉强描述:那个诸法的本质相状就是空,但是又不要执著这个空,空中生有,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才是我们这个佛法真相。空是不动的。假有是多变的,是无常的——由于它是等待条件才有;当然条件不具备,它也就没有。这叫“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相待法都是无常的;绝待的才是不动的、永恒的东西。

问: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规》的话,往生净土就会落空。还说把《弟子规》和佛教戒律放在天平上去,两边一样重。请教法师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我等净土学人应当怎样对待?

答:哎呀,现在真是奇谈怪论太多了。

弘扬《弟子规》也是个好现象。由于我们中国大陆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边缘化,使得这些小孩子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洒扫应对——起码的行为规范。学一学,是有好处;但是不能把话说过头了。《弟子规》就是对世间青少年的一种行为规范,你不能等同于佛的戒律。完全不能划等号。划等号是对佛戒律的极大误解。为什么?佛陀制戒有一个最核心的观念,就是道宣律师讲的“为道制戒”。佛无论制五戒,还是出家人的沙弥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于菩萨的这种千佛大戒,都是为了解脱法,为了求证无上正等正觉来制作戒律的,这叫为道制戒。不求世福——不求人间的福德:要了解这样的本怀。所以佛的戒律博大精深,开遮持犯唯有佛才能制定。也只有佛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才有因缘听闻到佛陀的戒律,不是世间圣人所能够制作出来的——指向的是出世间法。那么《弟子规》是世间的善法——世间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指向出世间法的,不是指向大道的。这是起码的一个分别。所以你把《弟子规》和佛教戒律放在天平上,它完全是不能等同的。怎么会两边一样重呢?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如果说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这更是无稽之谈了。往生净土不在于读不读《弟子规》,往生净土完全就在于是不是具足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条件,唯有信愿持名,不加任何附加的条件。没有学过《弟子规》的人,只要具足信愿持名,绝对往生。如果把《弟子规》学得烂熟,他不具足信愿,照样不能往生。所以《弟子规》跟往生有什么关系呢?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师讲于秦皇岛
 

----------------------------------------------------------------------------------------------------------------

更多大安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观察他人的过失对自己的解脱没有帮助!多观察他人的功德才能照顾好自己的净业!才能离苦得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