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天津仁波切:长养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2014/9/4   热度:475
噶玛天津仁波切:长养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尊贵的 洛本天津仁波切开示 时间:100年4月27日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谈谈,有关于大乘显密二宗所重视的菩提心。何谓「菩提心」?如何长养菩提心?以及菩提心的功德利益究竟为何?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菩提心。菩提心,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成佛之心,然而要真正了解,何谓成佛?以当今世上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来讲,我个人以为,就是《宝性论》「七金刚句」说得最为透彻。现在我就引《宝性论》中的第五个金刚句,有关于「菩提」,来跟大家共同分享。 《宝性论》七金刚句:「佛」、「法」、「僧」、「如来藏」、「无上菩提」、「佛的功德」,以及「佛行事业」。第五句「无上菩提」所说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分享的「菩提」。何谓菩提?在《宝性论》中有特别提到,菩提具有八大功德。是哪八大呢? 第一个、就是清净无垢。 第二个、依道证得。 第三个、远离所应舍。 第四个、圆满自他利。 第五个、所依具十力。 第六个、深广。也就是法报化三身。 第七个功德是,时数直至轮回尽,意思是无量无劫。 菩提的第八个功德是,通达真如、安住真如。 以此菩提八种功德,而来认识菩提。另外,菩提也具有八种意义。 所谓「八义」指的是指: 第一义、体性的「体」。 第二义、原因的「因」。 第三义、果报的「果」。 第四义、事业。 第五义、相应。 第六义、示现。 第七义、恒常。 第八义、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就来谈谈,什么是菩提八义之中的,第一义:「体」。 「体」者,「如来藏」也。「如来藏」,即是诸佛善逝之体性。其体性本来清净,所以名为体。何谓清净?所谓的清净就是,远离一切的染污。然而,当我们提到清净,会经常的误以为,没有染污就叫做清净 。如果染污不见了,但事实上清净也不存在了。所以说,「清净」究竟来讲,亦是不可得。但为了方便让大家了解清净,因此会特别提到染污。 第二个,菩提的第二义:「因」。 什么是菩提的因呢?「因」者是说,佛性本来清净。诸佛究竟身, 也就是法身,未曾有遮障,但染污一时伴随着。所以我们应当要舍离这个染污。舍离染污的对治方法有二法:第一个,就是出世间的「无分别智」。这个智慧只有在「正定」之中,才能具足。第二个,是世间的智慧,这一个智慧是在「后得定」之中,才能证得。这二种智慧,也就是证得菩提的因,也是证得菩提的种子。 第三义:「果」。 「果」是从依正道而证得,所谓得证故有「果」。什么是「果」?「果」,无疑说的就是「菩提果」。什么是「菩提果」呢?能够远离一切所应该舍弃的,最后剩下的,就称之为「果」。简单的说,成佛就是菩提的果。 「果」也可以分为二种:一为「舍离烦恼障」、二为「舍离所知障」。如是次第圆满自他二利,则名为「事业」。事业之所依,就是「相应」。菩提所具有的十力功德而有「示现」,所示现的便是法报化三身,所以名为「深广」。佛的三身恒常住世,直到轮回空尽为止,所以名为「恒常」。这是第七义。最后,菩提第八义所说,就是「不可思议」。菩提示现法身、报身与化身,而来利益无量众生,故名为「不可思议」。 好了,现在我们将菩提的八种功德,与菩提的八种意义,来做一个对照: 第一、菩提的八义,「体」所对照的是,菩提八种功德之中的「清净」。 第二、「因」,所对照的是,两种智慧。 第三、「果」,所对应的是,离两种障碍。 第四、「事业」,所对应的是,自他利益。 第五、「相应」,相应所对应的是,十力功德。 第六、「示现」,示现所对应的是,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化身。 第七、「恒常」,恒常所对应的是,三身常在。 第八、「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所对应的是,三身的显现名为不可思议。 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来讲,菩提心就是利益众生,所愿成佛之心。方才说过,菩提心分为:「愿菩提」与「行菩提」。在《入中论》之中也提到,菩提心是佛子因。寂天菩萨在菩提心中,特别提到了六种譬喻来譬喻菩提心。在这里,我举出其中几种譬喻,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种譬喻就是,「转劣为胜」,譬如冶金术能够点石成金。当然这是古代的一种传说。以现代来讲,就是将金矿提炼为纯金。发菩提心的功德,也正如冶金术一样,可以将粗重的凡夫之身,转化为尊胜之身。何谓尊胜身?所谓尊胜身,是能够战胜一切贪瞋痴无明之身。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人会说苦啊!我们所具有的这个身体,就会受到生老病死的折磨。但是以密续的观点,我们这个身体,不再只是有漏之躯,也就是有烦恼的身体,不再只是一副臭皮囊;密续反而是将我们这个身体,视为极为殊胜稀有,更胜摩尼宝。为什么?因为唯有依赖此身才能修行,这一身之所以稀有难得,是因为这一身,用这个身体,可以修行成佛。所以欲得,想要获得这个身体,我们应当要坚固的来持守菩萨戒、长养菩提心。 在这个人世间,珠宝最为稀有;而在轮回之中,菩提心则最为珍贵。《大方广》这部经中也提到了,一切珍宝中,无有更胜其他最为稀有;若值三世诸佛住世,天神、人、声闻、缘觉,等一切有漏、无漏之善业,不能与菩提心功德较量。这个就是菩提心功德的殊胜! 能够舍离世间,并非佛陀教导我们要放弃一切,而是要看透自己的心。只要能够见到自己的心如摩尼宝者,这样子的人,才懂得舍离世间的拥有,或是失去世间的执着、烦恼,这才是真正的舍离。 《瑜伽师地论》在这一部论中,也提到了,菩提有两种「应断」与两种「应证」。所谓的「应断」,指的是指,要断「烦恼障」与「所知障」;「应证」,是要证得烦恼障已断,故究竟离垢,一切烦恼不能够束缚本具的智慧,故称为「清净智」。第二个,「所知障」已断,所以能够证得一切无碍的智慧,简称「一切智」。「清净智」指的就是指,我们本来就具有的智慧,这个智慧不是由外而得,是本来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就已经具足了。虽然本具的智慧,一时伴随染污,但只要我们能够将染污清净,本具的智慧,就能够显现。一切智,所说的是,「如所有智」。 智慧啊,一般人都误将以聪明才智,当做成佛的智慧。诸位大德,其实,世间的智慧、常识,是无法成佛的。但世间的智慧,是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轮回的本质,进而可以在禅修之中,来开启我们本具的智慧,特别是离开禅修之后,如果心也能够安住在寂静之中,以经验、以世俗的智慧,来对照眼前所发生的烦恼困惑,而不再执着、难过、痛苦,如是,我们便能够在生活之中,获得「后得定」,也就是「尽一切智」。 菩提心的功德,要说它,实在是三天三夜说不尽。如果做个譬喻──满愿树。菩提心的功德,就像是满愿树一样,果实累累,不可尽、不可数,具有菩提心的众生,也就是受了菩萨戒的戒子们,你们就是记名的菩萨。首先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真正想要利益众生,而不是只有不吃肉而已。当你了解了菩提心的无量功德,进而想要来持守菩提心,单单只是「想要」,这个就叫做「愿菩提」;能够具有「愿菩提」的众生,无论未来往生何处,也都能够具足稳定的人格特质,不会受到无明烦恼的干扰;善业无时不刻都在增长之中,就算是在睡觉、作梦善业也都能够增长。特别是当一个人的修养,是在白天表现出来温文儒雅,事实上,这还不能够完整的说明您是具有菩提心的;真正具有菩提心者,就算是在睡觉作梦,梦里面,梦见了自己的仇敌,仍然能够以宽爱、保护的心来包容他。如果诸位能够在梦中,有此梦境的显现,那就要恭喜大家了,您真正生起菩提心。 愿、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离一切的造作、刻意、有所求,唯一只是要证得菩提而已。什么是造作呢?造作就是扭扭捏捏,很刻意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而「离造作」的意思是说,就像是口渴了, 很自然的想要喝水一样。想到众生、看到众生,特别是看到了很辛苦、很痛苦的众生,在我们内心深处,就会很自然的流露一种慈爱,这种善良慈悲,就是菩提心的本质,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不是做给人家看的。一切操之在我。而能够快乐的当一位佛教徒,很快乐的来行六度波罗蜜,自然而行,一点都不刻意,这个就是「愿菩提」。 何谓「行菩提」呢?当我们能够完美的领受菩萨戒,并且了解菩萨戒,同时精进来积聚两种功德福慧资粮,而且非常有兴趣的来进入菩萨道,这个就名为「行菩提」。 世人在人间上,完全是依赖六根、六根识与六尘之相应感受而取舍。因此我们久习轮回之中,所以常常有人一时之间不能够领受菩萨戒。因此作为一位戒子,我们应该要懂得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由自身作起,而来影响家人、周遭的朋友,让所有一切与您有因缘的人,都能够因为您的影响,而来受菩萨戒、发菩提心。如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能够充满安详、和乐、平安。死亡对我们来说,再也不是一种恐惧,而是一种幸福、一种解脱。因为我们都活在佛陀的保护之下、慈悲之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之人是学佛而不是搞佛学,佛是真实平等即如来藏。要将平等性知安住自心真实受用,什么叫平等?就是冤亲平等,好坏善恶一样看待,粪便与黄金一样不落两边,真性不变,不动就是真智,辩别正邪即是智慧。善能分别诸法相而作一切利益门,就是分别智、菩提心的相貌,就是清净生产自救慈悲正觉,方便而为菩提就是成佛度众生之心,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佛者心也,真心妙用也。佛的四大菩萨就是四大班首,四位教授各授一方,来成全你的佛果。学地藏菩萨大愿,发愿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学习大智慧文殊菩萨用大智慧断除一切生死无明烦恼,尽除无余。学习大行普贤菩萨行愿之,为落实十大愿王无我无私心,尽除业障,恭敬真诚,尊重赞叹诸佛如来功德之利,成就诸佛如来世功德。于一切众生,一切僧、法、师能作世间照明者不生嫉妒,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法久常住世,能度一切众生之苦,所修一切善法功德都要回向无上真正法界性,而且以这功能消除众生一切罪业障,念念都在佛道,不退转广渡众生而无私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成就佛果,成就普贤不思议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知众生心应所知量,千手千眼三十二应广渡无边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方便度之和合大慈大悲大誓愿、大行愿、大智慧于一心就是大菩提心种性。所以要成就佛法要与佛相应,就是心与佛相应,远离嫉妒、障碍、贡高傲慢,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