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


2014/9/4    热度:213   

达真堪布:要学济公的精神,而不是行为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现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圆满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这样,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没有智慧的人,还跟着跑,“他现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这样想,就有问题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层次,真正成就了,他不仅要修行,而且会更精进;不仅要持戒,而且会更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做:第一,是为了给众生表法;第二,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开心快乐,做起来没有难度。

  我们现在要精进修行有难度,是因为还克服不了烦恼,烦恼一上来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们严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脱,行住坐卧都修行,有难度。但是对那些佛菩萨再来、成就者而言,精进修行,严格持戒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没有什么难度。

  有的人一听说济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着学。我们不是要学济公的行为,而是要学济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一切都放下了。这也是在给我们表法。我们在内心当中也应该这样,但行为上不能没有分别、取舍。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都是那么精进,持戒非常严格。

  很多大德高僧严格地守持戒律是对的,济公活佛那样做也是对的,这两种表法都是我们的榜样。一切随缘而做,见解上不能堕入两边。针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表法。

  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让舍利子、目犍连去度化王宫里的人,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派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在王宫里,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只用一种方法,只说一个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种方法,讲各种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众生。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有一个是“恒顺众生”。必要的时候,恒顺众生才能度化众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犟你也犟,很难感化、度化他们。现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这样来的。

  十种善业里,其中的一个就是化解怨恨。我们作为修行人,与任何人之间的怨恨都要尽量化解,这就是善业。我们不是要跟众生生烦恼、造恶业,而是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进来。度化众生的时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进来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几步,然后再把他接引进来。只要你自己不糊涂,不能忘掉自己的发心,不跟他走远了就行。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读《安世高传》,安世高的同学,出家人,明经好施,死了以后堕畜生道,作龙王去了。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人家供养的饭菜不合他胃口,他心里有点不高兴,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他堕落在畜生道。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我们的嗔恚心、分别心、嫉妒心、执着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他修的福报大,还能作龙王,想想我们将来会堕落到哪一道,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惕的。 要知道,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没有爱好?还有没有嫌弃?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生嗔恚心,这就造业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