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无性


2014/9/3    热度:527   

这是法相宗学说体系中的一个中心思想。“三自性”是通过对其认为是错误认识的列举和分析,得出否定外界的客观实在性,肯定识体实在的“唯识无境”结论,引导人们从世俗认识转变到(五台山)佛教的真理认识。这里的“自性”,指不从缘生而独立永恒存在的实体。“三自性”具体是:
  第一,“遍计所执自性”,又称“遍计所执性”。由于普遍观察思量(遍计),产生虚妄分别,认为有“实我”、“实法”等差别认识(所执)。这是指人们视一切事物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客观实在的世俗认识,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五台山)。
  第二,“依他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引发心识而派生出来(依他起),所以一切现象都是幻化的,不真实的,非有而似有,是假有而不是真有。这是分析“遍计所执性”错误的根源,指出一切现象是相对的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五台山)。
  第三,“圆成实自性”,叉称“圆成实性”。在“依他起自性”基础上,消除了“遍计所执自性”的错误认识,懂得一切现象既无“人我”(主体),又无“法我”(客体),由此显示“真如实性”,这是绝对的真实,是正确的认识。“三自性”的核心是诉人们,对于缘起现象,不应执为实我实法(遍计所执),而应看到唯识真性(圆成实)(五台山)。
  “三无性”是相对于“三自性”而建立的。一、“相无性”,依据“遍计所执性”而立,分析世俗认识把因缘所生法虚妄分别为“实我”、“实法”,而实际上并无实在的“我”和“法”。二、“生无性”,依据“依他起性”而立,说明一切现象为因缘所生,如幻如化,执为实有之性是虚妄(错误),但也不能说全无。三、“胜义无性”。依据“圆成实性”而立。这是由远离世俗认识所达到的佛教真理性认识,亦即“唯识实性”。“三无性”被认为是“密意说”(一种权宜方便之说),并不是“了义说”(根本究竟之说),因为“三自性”中的后二“自性”并非“无”,现假说其“无性”,是为了否定世俗认识所执的那种实性(五台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末法时期,我们的业障太重,所以一定要觉悟生死可怕、轮回可怕。佛告诉我们,不但是言语、动作造业,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造业。你起个不善的心,贪嗔痴慢的心,果报就非常严重!六道轮回是从哪儿来的?是你自私自利的念头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有这一念,轮回境界就现前。从佛法来说,你如果没有这个习性,你就没有六道轮回。人生苦短,一转眼就过去,你要是贪图荣华富贵,不肯忍受这几十年的苦,那好了,你往后是长劫轮回,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佛经里面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一定要珍惜。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