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应可皈依处,须具如何德相?


2014/9/4    热度:142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应可皈依处,须具如何德相?

  【第六一则】

  问:应可皈依处,须具如何德相?

  答:一、须自己解脱一切怖畏。自若未解脱一切怖畏,如自尚陷泥淖中,不能救出其他陷泥淖者。佛为自己解脱一切怖畏者,如成佛时,降可怖魔军,又调伏疯狂群象及毒龙,又化害佛大坑为莲池等,广如经论。

  二、又有令他解脱怖畏之方便善巧。如贪欲甚重之阿难陀,患痴甚重之周利盘陀伽,及千骨(鬓的上部+曼)沙弥,与食人之罗刹,皆为佛所调伏,导以善道,而证阿罗汉。又如诸阿罗汉无法摄受之施主伯吉,年将近百,衰老龙钟,佛令出家而度脱之,广详经论。

  三、对一切行大悲,无亲疏之分。如佛於其子罗(目+侯)罗及仇怨提婆达多,无怨亲之分。提婆达多服药王童子所造胜药,体不能胜,痛苦万状。佛往观之,佛说:“我视汝如罗(目+侯)罗,若真具此平等舍心,应手而愈。”言已果然。

  四、於佛有恩无恩者,佛皆为作义利。此与世道相反,世人於自有恩者,始作义利。如经说,佛度恶相女,及具十馀恶相子,又如列翁全无福报,佛亦调夫之,令其辗转生福,出家证果。以上四德皆具,何以称为应皈依者?因成佛由於法,而於法作助伴。作看护者乃僧众,虽未具四德,而於可以成佛之法,作饶益助伴,故应皈依。而释梵等神无斯德,故不应皈依。

  又依上师教授要诀说:“须知现前能说法者,上师即佛。法为所说菩提道次第之教义。僧为能依菩提道次第如法修行之良伴。”

  生起一种怖畏,但皈依一境(或佛、或法、或僧)亦可解脱(此种公案经论中甚多)。然欲解脱生死,则应皈三宝,如患重病,非有良医、良方、良看护不能治愈。以此堪皈依唯三宝。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一心向道,天天念佛,求了生死,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果报是自自然然的,不是我们起心动念去求得的。念到一心,西方是净土,此地也是净土,因为你在一切境界里头都不染着,所以无有一处不是净土。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全是净土,那我何必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起这一念,那就证明你没有证得净土,为什么?你还有彼此之分,你这个妄想分别执着并没有打掉。我们一天到晚,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想佛念佛,这也在造业,造什么业?造净业。这个业还算不错,造净业将来往生是生西方极乐世界。迷念佛这个法门,能了生死、出三界;迷在一句阿弥陀佛,能带业往生,好处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