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与书画
2014/9/3   热度:208
说禅理与书画,自当阐明禅理与书画之关系。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是学觉悟,我们皈依三宝,第一个就是皈依觉,觉而不迷,觉就是佛。怎么觉?放下就觉了。《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什么是迷?不放下就迷了。由此可知,觉跟迷定义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禅即是佛。佛即是觉者,即是明心见性,彻见真如的人。禅理就是教人觉破无明,断灭妄念,证得真如,回归本来面目的方法与途径。
说禅也好,叫佛也罢,其实只是名相,暂借此意,以示说明真本和相用理与事的种种关系和道理。
佛教之所以有各派之别,或禅或净或密,只上佛广度有情而设诸多法门而矣。明心见性后,学子当勤除五盖,财、色、名、食、睡,一受不受,水到渠成。如是之意,只教学人,安住当下,正见、正念,前念生,后念觉,顿时扫空,绵密保任,时时觉照,日久功深,大道乃成。至于修行法门,根器不同,因人而异。书画亦可以为门径,于书画创作之中假以佛法,体会书画创作之中所蕴含的种种禅机,勤奋修习,同样可证大道。书画如同吃饭穿衣,行动坐立皆是禅事。
书画之事,存迹有相,但从佛教本体上讲是空。书画作品是作者无心之迹,随缘现形生相。禅门讲真空妙有两不相碍,互为因缘,故佛门学子作书作画当以无常之心,无我之法,做无相之字为宗,切勿心落俗事,妄起贪念,争名逐利,招致苦果。
佛子创作书画理当如是。
书画创作中,时时刻刻,各个层面,行笔用墨,点划线条,经营构成,气息韵味,皆可见与禅意相通处,可谓“时时处处有此身,尽现禅机浑不觉”。其实,书画创作也好,念佛修禅也好,从禅家实践层面上说,是高度统一的,即安住当下。试从书画创作的几种不同层面与禅理的契合角度看佛教书画创作。
技法
技法是创作之基础,如同修习佛道,修行方法理当为先。技法是长期训练后对笔墨把握与驾驭的能力和技巧,技法与执着是互为条件。没有执着,难得技法,技法因执着而娴熟;没有技法,执着不生,执着是技法中之执着。此时执着,去除妄心妄念,当下安心于技法,念念均在当下笔端,成败不思,好坏不想,不因执着而生烦恼,此意执着亦非执着,是名执着。作者在纯熟的技法下,可以体味线条的流动和墨色的变化无常,体会笔触的行进与痕迹的产生,都在无言说法,人生之意,宇宙之大莫不纳于点划,此时安住于斯,当下成就,书画之技亦如世事,或能感悟,点画间岂不尽是人生诸相,正是书画为抒胸臆之最好表达。如:素师草书长卷《自叙帖》,技法嫌熟,点划精到,气韵清纯,笔笔安住当下,笔笔可见素师修为。
经营构成
书画作品之经营构成即是作品之成形构思。作品选材当广,不泥于“佛之要求”,世间万象皆是法,“山河及大地,尽露法王身”。世界万有皆是本性之所显现。有学人因学佛
而自固思维,这不能画,那不能取,真是错解圣教教义,坠入魔道而不觉。创作手段当以言情达意为宗旨。画面构成要合于理道,讲求气韵生动,用能用之法,现真实思维。创作时不思善,不思恶,经营构成不生妄念,画仕女不思YIN秽,画山水不思乐往,安住当下笔墨,心之动,笔之行,墨之迹,此亦不修而修,是谓真修。
画面构成当力求丰富,此于禅家追求简而约并不相抵。修禅当以见性为旨,真如本是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动不止。书画之生动恰显真空妙有之理,体用圆融之道。形式丰富是思维广阔之相显,只要不住于斯,不妄生执著,也合禅理。画面构成若是单一,必影响作者思维表达。艺术之理诚如佛理,有如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之艺理。学佛也有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不知之道,正如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之典。
如石涛作品能各具面目而不同,取材广泛,表现多样,构成别有心意,能于大处见精微,小处见神采,布局自然,不着于心,于无心处又见有意。
气息
所谓作品气息即是作者真性写照,是一个人假借有相之水墨笔触,显现自己无相无我之真如,本是非有,因缘现相,以真空不碍妙有故。
若技艺完备,构成讲究,可现作者心怀。若不论技法,也不求经营,亦可现,作者本心。盖创作者,创作之时,心无妄念,安住当下笔墨,只管直指本心,作品时无杂染故;作者于佛法,于文学都有心得,贪念不住于心,丝丝不缚于性,斯得愈广,其胸愈大,作品所现作者心性愈实愈清。此为真气息也。
气息者有静穆、宏大之分。世人常以祥和静穆为佛家气,并以此为标,合者日好,不合日乖。其实有误,山水平湖能显禅意,如同作品之求静穆;海涛雨雪也露真机,如同作品之求宏大;此其一也。静‘修参禅可证大道,如同作品之求静穆;棒喝直指,更是直接,如同作品之求宏大;此其二也。修禅者对境多生分别,又未能彻透本如,不知静穆宏大原无二致,而生此对彼非,只是迷雾重重,难见真如,此其三也。
只要作品凝结纯粹,妄念空如,即是好作品。此亦不以技法论好坏,不以丰富生动论优劣之理。
故此,禅家书画,若以笔触技法、经营构成和作品气息论,当以气息为最上,只是要在求证佛法上更加巧善方便,实无最上,是名最上。于气息处着眼,即禅与书画均以当下为正念,于艺于禅尽,可早证大道。
居士书画
借此机缘略述几句在家居士书画之事。书画圈居士颇多,因中国书画与禅学渊源深厚,书画大僧,代代层出,究其理,是艺理正合禅理故。再者佛法博大,广度有情,以书画家多有悟觉故。但信者多,知者少,更难窥堂奥。虽于禅理难证,但若知见一二,于为人处世,于书画艺术,不无补益。
一、参悟禅理,开阔心胸
修习书法绘画,当先悟其理。理若不明,如盲人摸象,徒劳费力。居士则当认清书画之理与佛理之契。参悟明心见性,真性空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理。书画之事诚如烟云,实空非有。但其毕竟存在,随缘现相,学人当不执于有,亦不执于空,认清本空,正视实有,如此心中不住于斯,亦不斥于斯,心胸开阔,安住当下,精心翰墨,品其乐事,不逐非缘,禅机尽现。
二、修炼技艺,脚踏实地
技艺者,书画之基也。点划不精,构思不妙,难是佳作。之于居士学习书画,点划、线条、章法构成是重中之重。此无他法,需学人选对方向,耐住寂寞,执着练习,定能有所提高。练习过程中也可结合习禅,心用于笔墨,不做他想,安住当下,心行迹现,莫强为之,亦不可因此难成而往生烦恼,更不可以“不执着”为由而不用功夫。
三、看破放下,为艺从容
书画必定是有受众所看,是大众视觉艺术,观者必然会有喜与不喜,爱与不爱之分,必然会触动人之贪念,不论是欣赏,还是想拥有,皆依贪念而起。而之于作者则有名利和自娱可得。此时正须正见!看破名利自娱是本空非有。需放下贪心执着,清净本心而为艺。当然看破需要智慧,放下需要勇气。
关于名利者,有实名利与虚名利之别。无论实虚,本性皆是空无。只是阶段随缘现相罢了。于此问题在家者处理名利之事,难于出家。但退而求其次,在家居士总要实至名归,才能心安理得。因在家居士,多有诸缘,诸缘落谢,名之曰有心,有心则强说安心。明;名利方可安心。所谓名利者,乃诸缘福报,聚之成相,名之曰“名利”也。是作者所做诸事,皆合正法,事事因缘,有所福报,福报既多,聚起成相,与作者合,曰“实至名归”。至于虚者,事事乖合,处处用心,本无福德,强之曰有,聚空称有,相亦非显,强名之曰“虚”。若学人以虚谋虚,终是空落烦恼,又违正道,只失无得。
既知名利之实,书画学人于名利处又有何可粘着不放的呢!书家既识真体,大可放开怀抱,不住不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观万象之妙有,感天地之无常,觉悟人生,从容为艺,信可乐也!
字与画,都是小道;能教人真,善,美的。亮人心扉的东西,乃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