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灵秀普陀山
2014/9/3   热度:221
普陀山四周被水环绕,拜见它只能走水路。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的修行不在庙里,不在深山,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我们要在修行中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工作、生活、学习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拜佛、念佛,可是修了好多年,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踏浪远行,在“蓬莱仙境”的幻想中系着一颗仰慕已久的“海天佛国”心。平缓行进中,分不清船在动还是形似苍龙的普陀山在遨游,也分不清这幅山水长卷是否在海风吹拂下微微卷起了一角,待这一角刚好落下稍稳当时,我便弃船登岸,此时我晓得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幅画卷中。
步入山门,山林深邃,古寺幽幽,禅音袅袅,大自然赋予这里的神秘感觉顿时涌来,地脉龙绵,禅房花香,紫竹摇曳,山势充满灵秀与禅意。这里曾是传说中观音普法之地,借观音名人效应,虽为一小岛,却与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齐名,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这些寺庙像佛珠一样分散在小岛上,或在林木深处,或在高山之巅,或在岩石海边,幽静的小路成了国画里的线条,这些线条还迂回曲折地把奇石、宝塔、沙滩、佛洞等景点搭配起来,串在了一起。一片片的树海、竹林、池塘,甚至海滩,都可挥毫泼墨,多一笔少一笔都无碍勾勒一幅国画的轮廓。
进入这幅意境幽深的国画里,犹如进入亦真亦幻的梦境,在普济禅寺主殿大圆通殿,宽敞雄伟,百人共入不嫌宽,千人齐聚不觉挤,“活大殿”里蕴涵幽深的空灵意镜,想必画匠时刻不忘把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融进其中吧。在这样的意境中洗却纤尘是件很超脱的感觉。在庙宇的每方土地上,在威仪的佛像前,双膝自然支撑一颗虔诚的心。
小岛虽不大,但迤逦不尽,能让人常游常新。普济禅寺是观世音的道场,殿内观音菩萨洁白无暇,色泽搭配溢出安祥和谐的氛围,只觉此地神圣不可侵犯;不肯去观音院黄墙飞檐起伏,墙色靓泽而温暖,暖色调让眼睛挪不开贪婪掠视,使人愿坠入其美学意境汪洋恣意畅想;古铜色的正法讲寺,黄灿灿一片天地,微风吹来,风铃清脆悦耳的响声,让人感觉不到色彩的古板,反觉富丽堂皇;莲花洋铺垫着南海观音巨像,祥云中日光下金光闪闪,佛相庄严慈祥,游人云集瞻仰。在高大的观音铜像前,似乎不觉得海的宽阔,潮音阵阵,似乎一切都在他佛法的覆盖之下。
还有那九龙壁的古朴青灰,殿堂屋脊的飞扬彩塑,殿内佛像的炫目金黄,放生池的莲映天色,百步沙的碧水白沙……在天然和精心的彩绘中,心绪也被染上了五颜六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是观音宏扬佛法的灵性仙基,钟鸣鼓罄隐身山坡沟壑中,此彰彼抑,浑然天成。香火点亮了殿堂,蒲垫整列于佛前,诵经犹如天籁音起,仙乐飘飘,随木鱼的叩击直逼人的灵魂深处,游客默默双手合十……
普陀山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山石林木、寺塔禅院、梵音香火,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禅意其实就是普陀山国画的画魂。
置身于青山碧水、景色幽雅的佛寺梵宫中祈求福泽平安时,在经声佛号,晨钟暮鼓,悠悠清磬中,卓尔不群的普陀山袅袅升起禅意渐渐包裹着人们,你会“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的,即便心灵被滚滚红尘蒙蔽了,也能换一张画纸,汲取禅宗的超越精神的精髓,画一幅“万里晴空,一朝风月”。
普陀山被写意成经典的国画。站在山颠我才完全看出画面的布局,不妨把视野再开阔些,如果把舟山群岛看作一幅大国画,那么普陀山处于这幅国画中的生动位置。意犹未尽中,我在寻找国画中一个锦上添花的位置,我终于发现,东南面的洛迦山,与小岛隔海相望,从大处看,洛迦山就是一枚生动的闲章,落在了生动的位置。
这是一座玄机与禅意充满的山,无论纯粹的看风景,还是拜佛祈祷保平安,在普陀山获得的是感性和理性的双重享受。刚才还在寺门处沉浸禅意中,跨出面朝大海的法门时,只需要看一眼山下的跨海大桥,就很容易把古老和现代联在一起,看到那些游动的车、船,就感到回到了现实中,再回头就又回到了禅意里,这或许就是“传统活在现代里,禅宗走进生活里”和谐相处,互动相映的生动写照吧。
普陀山被禅意萦绕,四周又被朝拜的心环绕,看来,水路并不是到普陀山唯一的道,这条道之外还有一条捷径———禅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