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吼音·开示集:上师、善知识应具备的功德特质


2014/9/4    热度:214   

狮吼音·开示集:上师、善知识应具备的功德特质

 

  日期:2008/06/27

  在经典和续典当中讲到许多上师应具备的功德,然而大家都公认能够引导次第,并且符合一般修行者的条件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这里要讲一讲归纳出的十种上师应具备的功德特质。

  这十种功德特质里面的第一个是心性调柔。一切佛法都是为了调伏、转化心性。佛陀的教法里,分为能诠的文字,及所诠的意义。不只戒、定、慧三学的修持能调伏自心,其实每一个增上学,也都有调伏自心的方法。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皈依,而皈依的本身,因为有皈依戒,所以便是属于三学中戒增上学的一部份。透过戒律的受持来调伏自心,是比定学、慧学的修持要容易的。为什么呢?因为戒律的修持,并不只是靠着自己的力量,而是靠着借口。比如说,当我们想要杀一只小蚂蚁,或者是想要偷一个小东西的时候,你会想到,佛陀说不可以杀生、不可以偷盗,因为是佛陀不准许的事,因此不可以去做。由于这种想法,使我们不至于去做一些不好的行为。这是因为有个说法、有个借口。但是像智慧的修持,所有对治的方法是要自己去生起的,是直接面对烦恼的。而戒律的受持,只要有正念、正知,因为佛陀不准,因为佛陀制订,所以我要重视。这就好像有一个推诿的对象,似乎可将一些责任推给佛陀一般,因此说,不是靠着自力,而是有着借口。

  我以前也觉得,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伏自心是很难的。但是后来因为自己很尊重、敬佩、相信某些上师,于是当生起烦恼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位上师曾经对自己的教导。一想起这些教导时,也提醒自己不要生起烦恼,因为是自己尊贵的上师曾经说过,所以就有点将借口放在上师身上的感觉,于是就不光只是靠自己的力量,也能透过别人的力量来面对烦恼。

  又或者当我们的眼睛、耳朵等五根接触不如法对境的时候,欲望也会生起,这个时候,当下马上要去阻止,就好像是勒住一匹野马一样,这种方式好像有些勉强,但是用戒学的方式来调伏自心,就是要勉强一点。这样的方式,也就是属于用戒学的方法来调伏自心。

  第二种上师的资格是定学,也是一种调伏,但是这种调伏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清静」,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将烦恼制伏,所谓的制伏烦恼,就是当心向内安住,五根不会接触不如法、颠倒的对境,就像把野马关住一样,那时,不用太担心身、语的过失,主要关注于如何消除昏沉、掉举、垢染等情况,找寻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佛法止观当中,止的修持。

  这种调伏的程度是比第一种方法更深,但是也只能在上座的时候修持,下座了就很难。因为需要把心向内安住才有力量,心若不能往内,就没有这种能力了,于是,又需要第三种方法,就是慧学的方式。

  因此,第三个上师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慧学的调伏方式。这种调伏方式又有另一个名称叫做「寂静」。为什么呢?因为慧学是真正对治烦恼的,能够将烦恼真正的断除。所以也叫做寂静的调伏。就好像去训练那一匹野马,把野马驯服成一匹良马,这就是慧学的调伏方式。

  因此,上师需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也就是三学的修持。

  有些大师说,讲到定学、慧学的修持,不光只是修持而已,是要在定学上达到“止”的成就,在慧学上达到“观”的成就。虽然这么说是很殊胜,然而却很难具备。真正有禅定成就的人,是很难找到也很难具备,因此,能够有类似的三学成就,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可以算是有三学的功德。

  总归来说,凡是有戒学的调伏、定学的清静,以及慧学的寂静,这三种功德的上师,我们就能够去依止。

  上师要具备的第四个条件是功德要比自己还殊胜。上师的功德不应该与自己同等或是比自己还低下,他必须是一个能让我们向上看齐的人。第一世蒋贡仁波切,据说他依止很多上师,其中许多上师不如他有功德,有些是乡下的老人、老菩萨,连字都不会认,但是因为他们持有一些特殊的口传或是珍贵的口传,所以蒋贡仁波切需要去拜见他们并接受那些口传的传承,但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所以蒋贡仁波切必须先念几个字给他们听,让他们跟着念,往往几百页的经典,都要用这种方式得到口传,很辛苦的获得口传。所以,虽然这样的上师不如蒋贡仁波切有功德,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说为了获得口传或是传承,让这法脉能够不间断的弘扬,因为有这特殊的情况,具备特殊的因缘与功德利益,因此,那位上师虽然没有具备比自己还大的功德,但是仍然能够去依止。

  第五个功德是精进。精进的意思不是勉强,有些人认为精进是不管喜欢不喜欢,勉强去做就是精进,其实不是。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对于利益众生,特别是利益弟子的时候,有一种坚定的欢喜心。就是很喜欢去做利益弟子或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但也不是说一般的喜欢不喜欢,而是一种坚定的欢喜心,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能利益到弟子和众生,他都会很欢喜的去做。我看到许多上师都具备有这种欢喜的精神,他们日日夜夜都在忙着利益众生、利益弟子的事情,又不吃饭也不睡觉,却也不累,你可以说是欢喜吧!要不然就是疯了!(众笑)所以好像是,上师因为具德弟子的信心所醉倒,然后就什么都不管的,带着坚定的欢喜去做一切能利益的事,这就是第五个条件。

  第六个功德是精通教法,也就是精通三藏,熟悉各种不同的法门以及各种不同的逻辑思辩,能将颠倒见转成正见,所以精通教法是很重要的。

  第七个功德是证悟实相。最好的上师是具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境界,若没有,再次等一点的上师,也要依照经教与哲理而了解空性与实相的意义,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刚刚提到“止观”的修持,“止”以下的修持可能不需要具备证悟实相的功德,但是“止”以上的修行,求法的上师需要具备证悟实相的功德,不然就不能教导“止”以上的修行,当然最好的情况是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境界,不然至少也要透过经教哲理而了解空性,这是很重要的。

  第八个功德是善于说法。上师针对不同的弟子根基则有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修行次第。虽然究竟果位是一样的,但是现前的修道方法却不一定相同。因此上师需要会说法,能针对不同的根器,帮助弟子得到究竟的果位。上师也能正确无误地将经教思想传予弟子心中。有些上师在讲空性时,若上师自己无法讲得善巧,无法讲说清楚,弟子因而误解「空性」即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有时候这种错解是跟弟子的思想有关,但有时也是取决于上师的说法,如果上师会解释,善于空性的说法,那么就比较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善于说法是很重要的。

  第九个功德是悲心,这是很重要的部分。因为即便具备了以上所有的功德,但是没有悲心,就不会真的去利益众生。这个悲心是不贪求恭敬与利益而去帮助无福苦难的人。就像我认识一些不是真正上师的人,我问他们:为什么你们喜欢去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现在还有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而不去西方弘法呢?他们回答说,因为西方没有红包,所以不想去,即便嘴上说的是为了教法、为了寺院、为了修建禅修中心,但实际上是为了利养。

  所谓「无福苦难」的人,是我看到很多没有福报的人,根本就见不了上师,没有机会亲近上师之外,连一封信都呈不上去,其实应该对那些无福苦难的众生要给予更大的慈悲心。所以第一世噶ma*杜松*巴曾经说过一些有关于悲心的教导,他说:“若没有悲悯心,则自己产生少许的痛苦,便会觉得不能度化弟子而产生许多忧伤;或者在帮助顽劣有情时,虽然向对方以法对待,却可能得到的是诸多粗言恶语的响应,那时,若不具悲悯心,就可能会觉得如此辛苦地为弟子说法,而这恶人却不听劝,继而生起了舍弃之心;而若是悲悯心微小,当弟子有痛苦时,也可能连一点忙也帮不上。因此,对于自己关注的弟子,要具备即便牺牲自己性命,也不让弟子去恶道的大悲悯心。”

  总结来说,有弟子的人,要具备一种个性,也就是『即使舍自身性命也不要让弟子去恶道的悲悯心。』这是第一世**法王对于上师的要求,总之,尽力而为吧!

  第十个功德是不厌倦。例如,即使要长时间地说话也不觉得厌倦辛苦,有些弟子会老是去见上师,那时会让人觉得有点烦,但是一位上师,仍然能够不厌倦,不嫌烦,能够忍耐弟子。这就是第十种功德。

  以上就是上师所需要具备的十种功德,或说是十种资格。并不是说每位上师都要具备完整的十种功德,主要是我们自己觉得在十这种功德中,哪几个是对我们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己需要的,在知道重点之后,才能够去找寻符合自己需要的上师,如此的寻找上师会比较好。

  有些学佛的人,一开始并不知道上师需具备哪些功德,甚至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哪些功德是自己比较需要的,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是从外在去找上师,这样的情况是几百年都找不到上师的。

  上面讲了十种功德,接下来总结的讲一下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上师应具的三种功德。

  第一、断除对此生的贪着;第二、以大智慧引导他人入道;第三、以大悲悯而不舍弃弟子。这是冈波巴大师自己觉得上师应该具备的功德,所以你们自己也要想一想,将来你们要有上师的话,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你们要去想一想。

  虽然现在是末法时代,然而并不表示能够具备这十种功德的人一个也没有。仍然会有人具备了这十种功德,因此,最好我们能找到具备了十种功德的上师,或者中等来说,至少具备五种,下等的话,可能是一半再一半的功德,总之,上师的优点要多于缺点,最起码他要常常教导弟子佛法比世间法重要,来生比今生重要。因为有些上师并没有功德,但是他们有热心,或是类似的慈悲心,虽然他帮不上弟子什么忙,也不能引导弟子或教导弟子如法地修持,他只是常常的教导弟子,就像妈妈一样,有些妈妈并没有智慧,自己也不知该怎么做,但是妈妈很关心、很爱子女,于是常常教导子女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虽然自己也做不好,但是因为有爱心,所以她会教导子女不要做坏事,要做好事。总之,你们要自己去判断。

  接下来要谈到如何依止上师。不管上师距离有多远,要避免对上师有不好的想法,不要去看上师的缺点,要看上师的优点而生起信心,常常忆念上师的恩德,并且依教奉行。这就是真的依止上师,不然即便是在上师的面前,也不算是依止上师。

  不让自己忘记上师的方法是什么?就是观想上师在头顶等等的『上师相应法』,『上师相应法』就是不忘上师的办法,它并不只是一种仪式,或是仪轨,主要是透过观想的方法永不忘师,如果心不忘记上师,即便口不念诵也无妨,不修上师相应法也行。主要是不要忘师。

  密勒日巴大师曾说过,他在众人中也会想念上师。当我们在很多人的时候,大家一起聊天时,我们都会忘记上师,但是密勒日巴大师在很多人聚集的情况下也会想念上师,他说,当我想念上师时,把上师观想在头顶上,真诚地去祈请,这也是不让自己忘记上师的方法。

  这两天的开示,今天就要结束了,我准备得不是那么的完善,说法以及在各方面的准备上一定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请大家多见谅。这次开示的主要目的,不只是我要多嘴说法,最主要是我想跟各位多见面,平常我们没有办法多见面,于是准备这课程开示,我能看到你们,彼此见面,这比开示还重要。

  最后也要谢谢翻译们,有英文的、中文的以及韩文的翻译,我前面讲了这么多上师的功德,其中没有提到翻译者,不过我想,在二十一世纪,对不同语言的弟子来说,翻译是第二位上师了,将来我们要找上师时,先要看上师的功德有没有具备之外,接下来要看看他有没有翻译,有翻译就能依止,没有翻译的话就只能远远的合掌了。所以要谢谢翻译们。

  还要特别感谢智慧林的僧众以及帝洛普的阿尼们,因为我要来这里的消息是最后一刻才转达的,她们肯定很辛苦也很紧张,所以要感谢她们。

  不再多说了,本来在即将分别时,要说些感伤的话,不过今年我还有很多课程,在年底有为华人开的课程以及为西方弟子开的课程,另外我也有机会去了一趟美国,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见面,所以在这里就不用说分别的话了,大家就快快乐乐的回去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这个世间,有一些愚痴的人,觉得人生太痛苦,活不下去就自杀了,他以为这一死,什么都了了!殊不知自杀比活着还要苦,还要可怕!为什么?凡是自杀的,都要找替死鬼,找不到替死鬼,他没有办法投胎,每七天他那个自杀要重复一次。自杀很痛苦,每七天他要那么痛苦一次,那个日子更不好过,所以自杀是没完没了,不能解决问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