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一笑 ——读《江西禅宗文化》


2014/9/3    热度:301   


  灵山会上如来拈花示众,众人皆默,只有迦叶破颜而笑,如来于是将此“不立文字”之法传给迦叶,这个“不立文字”的心法就是禅法。从表面看,禅法重内容而轻形式,重心法而轻语言,但实际上是扩大了修炼佛法的形式,把传授佛教心法的形式从单一的口语推向了形体抽象语言。《江西禅宗文化》一书分禅脉、禅意、禅趣三篇,分别介绍了禅法在江西的发展和传播过程。
  上篇编者把东土禅的源头追溯到魏、晋时期慧远的“念佛禅”,从而确定了东土禅的诞生以及活动空间——江西。由于念佛禅的产生和传播,为西域禅法的传入,作好了硬件和软件的双重准备。公元526年,达摩祖师从印度东来,在中国广东登陆,从此,东土禅宗诞生,达摩也就是东土初祖。而六祖慧能的《坛经》标志着“纯粹中国佛文化”的真正起步。慧能下开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自此,江西禅宗文化揭开了序幕。《江西禅宗文化》一书清晰地梳理了自马祖道一开始直到今天的江西禅文化发展过程,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中篇名曰禅意,介绍江西禅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影响和推动,是全书重点。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文化主要是以儒家入世文化为主,道家出世文化为辅的格局。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国文化出现了“三教”并列的文化现象。这三种文化从分离到并存直到兼容的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中国文化发展史。而《江西禅宗文化》一书介绍的就是这个大历史背景下,江西的禅宗文化自身的形成,进而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及其作用。书中从思想和文学两方面切入,举证了朱程理学、象山之学、阳明之学与禅宗文化的关系,并介绍了江西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审美思潮的影响。本篇篇幅虽小,却写得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下篇名为禅趣,介绍了禅宗文化里一些著名的公案,这也是读者最希望了解的。禅法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如来打上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记。然而,禅法非但不排斥语言传播作用,而且强调语言符号的多种功能综合使用,微笑、眼神、形体动作这些抽象的语言符号都是传播佛教心法的传播媒介。
  在禅法中,语言的能指是任意的,而所指却是固定的。比如二祖找到达摩老祖,请祖师为自己安心,达摩祖师把手一伸说:“把你的心拿来,我帮你安心。”慧可对祖师说:“没心。”师祖就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心。”故事看似简单,但充满了机锋!这里慧可所说的心是“妄心”也就是凡人心,这颗凡心随身而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杂念,所以慧可请求祖师为自己安定这颗妄心。这里的心是语言的能指,是任意的,也可以用心情、心思、心绪等词任意替代。但最后一句,祖师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心——这最后一个“心”字变了,不再是语言能指,而是语言所指!这个“心”字就是指佛家苦苦追寻的那颗清净妙明之心!
  本书通过对江西禅三个层面的介绍,把这一让人望而生畏的深邃思想简洁化、明白化、趣味化了,这是编者的功德。(信息来源:江西新闻中心 罗翠兰)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莲池大师在世的时候,他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自己念“阿弥陀佛”,人家觉得奇怪,就问他:“这是什么原因?”老法师说:“我这一生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四个字,我依教奉行。别人未必肯发心求往生,所以叫他念六个字,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南无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由此可知,“南无”两个字是客气话,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那是废话;然而,对没有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说,“南无”这两个字非常重要!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