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苑蒙求卷之中


2014/9/3    热度:274   


  --------------------------------------------------------------------------------
  禅苑蒙求卷之中
  能仁双趺
  (《传灯》一)
  梵云释迦,此言能仁。《涅槃经》:“尔时迦叶与诸弟子在耆阇崛山入于正定,于正受中忽然心惊举身战怀,从定中出,见诸山地皆大振动,即知如来已入涅槃。于是将诸弟子寻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满七日,至拘尸那城右绕宝棺七匝,盈目流泪说偈赞叹。其偈云:‘世尊我今大苦痛,情乱昏闷迷浊心。我今为礼世尊顶,为复哀礼如来肩,为复敬礼大圣手,为复悲礼如来腰,为复敬礼如来脐,为复深心礼佛足。何因不见佛涅槃,唯愿示我敬礼处。’世尊大悲,即现千辐轮相出于棺外,回示迦叶。从千辐轮放千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然后还自入棺,封闭如故。”


  达磨只履
  (《传灯》三) 初祖
  自付法传衣之后,凡九载,示有涅槃,葬于熊耳山吴坂。后三年,有魏使宋云奉使西域,还见祖于葱岭。手携只履,语宋云曰:“汝主已厌代,我归西国去。”云初不解。既归,帝果崩。遂闻奏,后魏孝庄帝。帝乃令发塔,但见一履,遂奉来取于少林寺供。自开元十二年,被窃去台华严寺中,后亦失所在。


  卢能卖薪
  (《传灯》五)惠能大师
  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其母守志鞠养。及长,家尤贫[大/?/女]。师樵采以给。一日鬻薪于市中,闻客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悚然有省,直抵黄梅,东山五祖见而器之。


  懒融负米
  (四祖法嗣 《会元》二)
  牛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口*(衔-金+缶)]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祖问:“在此作甚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楼何所?”
  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
  祖曰:“何以问他?”
  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
  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师曰:“因何降此?”
  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
  遂引祖至庵前。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
  师曰犹:“有这个在。”
  祖曰:“这个是甚么?”
  师无语。
  少选,祖却于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视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
  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唐永徽中,徒众乏粮。师往丹阳缘化去,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往暮还,供僧三百,二时不阙三年。
  (《会元》二:“璨大师者,三祖也”)


  黄檗吐舌
  (《会元》三)百丈
  大智再参马祖,祖见来,竖起拂子。
  丈云:“只触此用,离此用。”
  祖以拂子挂旧处。良久,云:“汝以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
  丈亦竖起拂子,
  祖云:“只触此用,离此用。”
  丈亦挂旧处,
  祖便振威一喝。
  丈大悟,直得三日耳聋。
  后黄檗来参,举此遂,闻吐舌。


  丹霞掩耳
  (《传灯》十四)邓州丹霞天然禅师
  初参石头,因缘相契,躬执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刬佛殿前草。”至来日,大众与童行各备锹钁刬草,唯师以盆盛水洗头,于和尚前胡跪。石头见而笑之,便与剃发。方与说戒法,师乃掩耳而去。后谒马祖,入僧堂骑圣僧项,众皆惊呼。祖见之曰:“我子天然,下来!”师下作礼,曰:“谢赐名。”


  龙牙行拳
  (悟本法嗣 《传灯》廿七)龙牙
  僧问:“十二时中,如何著力?”
  师曰:“如无手人欲行拳始得。”


  俱胝竖指
  (天龙法嗣 《传灯》十一)务州金华山俱胝和尚
  始以庵居,以尼实际激厉其志,方有慕大之心。俄然天龙至庵,因是具陈实际到庵之缘,扣之。天龙竖一指示之,师即领悟。将示寂之秋,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奄化。


  提婆赤幡
  (《碧岩》二)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
  初得法已,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许之既久,大士乃执长幡入彼众中。其幡八尺竿长丈二,于彼而立更不移步。
  外道曰:“汝何不前?”
  曰:“汝何不后?”
  外道曰:“汝似贱者。”
  曰:“汝似良人。”
  外道曰:“汝解何法?”
  曰:“汝百不解。”
  外道曰:“我欲得佛。”
  曰:“我灼然得。”
  外道曰:“汝不合得。”
  曰:“元道我得,汝实不得。”
  外道曰汝:“既不得,云何言得?”
  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故,自当得佛。”
  彼既辞屈,乃问曰:“汝名何等?”
  曰:“我名提婆。”
  外道素闻其名乃,悔过致谢。
  梵曰“提婆”此云天。


  玄沙白纸
  (《会元》七)
  玄沙令僧驰书,僧上雪峰,峰上堂开缄,见三幅白纸,乃呈示大众,云:“会么?”
  良久,云:“不见道:君子千里同风。”
  僧归举似玄沙,沙曰:“山头老汉蹉过也不知。”


  茂源掩鼻
  (性空法嗣 《传灯》十五)天台平田普岸禅师
  尝访歙州茂源和尚,源才起迎,岸近前把住,云:“开口即,闭口即丧,。去此二途请师别道。”
  源以手掩鼻。
  岸放开,云一:“步较易,两步较难。”
  源云:“著甚死急。”
  岸云:“若不是师,不免诸方捡点。”


  石霜咬齿
  (《传灯》五)石霜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乃咬齿示之,僧不会。
  后问九峰,曰:“先师咬齿,意旨如何?”
  峰曰:“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又问云盖,
  盖曰:“我与先师有甚么冤仇。”


  汾阳六人
  (《会元》十一)汾州太子院善照禅师
  天下道俗慕仰,不敢名,同曰“汾州”。并汾池苦寒,师罢夜参,有异比丘振锡而至,谓师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言讫升堂而去。
  师密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


  洞山三子
  (云岩昙晟嗣 《碧岩》九)
  洞山曰:“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时便打,坐时便捶,分付心王子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
  神鼎諲曰:“古人与么道,神鼎则不然: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时即往,坐时即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招庆煎茶
  (道闲法嗣 《传灯》廿二)
  王太傅入,招庆煎茶。时朗上坐与明招把茶铫,朗翻却茶铫。
  太傅见,问上坐:“茶炉下是什么?”
  朗云:“捧炉神。”
  太傅云:“既是捧炉神,为什么翻却茶铫?”
  朗云:“仕官千日,失在一朝。”
  太傅拂袖便去。
  明招云:“朗上坐,招庆饭了,却去江外打野榸。”
  朗云:“和尚作么生?”
  招云:“非其人得其便。”


  云岩拂地
  (药山俨法嗣 《传灯》十四)
  云岩扫地次,道吾曰:“太区区生。”
  师云:“须知有不区区者。”
  吾曰:“恁么,则有第二月也。”
  师竖起扫帚,曰:“是第几月?”
  吾便行。
  玄沙闻,云:“正是第二月。”


  禅鉴符谶


  青州应记
  (大阳玄法嗣)(下卷在青续太阳处)
  《和补》曰:
  《僧宝传》第十七云:投子义青禅师,本社人,李氏子也。移住投子云云……。
  初开山,慈济有记曰:“吾塔若红,是吾再来。”邦人偶修饰其塔,作玛瑙色。未几,青领院事。


  首山纲要
  (风穴法嗣 《僧宝传》三)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曰:“咄哉拙郎君【汾阳注曰:素洁条然】,巧妙无人识【运机非面目】,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著靴水上立【尘泥自异】。咄哉巧女儿【汾阳曰:妙智理分融】,撺梭不解织【无间巧不立】,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争功不自伤】,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不露头角】。


  明安宗旨
  (梁山灵观嗣 《僧宝传》十三)
  明安曰:“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


  法华赴斋
  (《僧宝》二十)
  法华志言大士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啄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上夜焚香默祷,曰:“翌日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清旦,上道衣凝立次待。俄驰奏,言:“法华自右腋门径趋至寝殿,侍卫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请而来也。”有顷,至辄升御榻,跏趺而坐。受供讫,将去。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侵寻晚暮,嗣息有无,法华其一决之。”师索笔,引纸连书曰:“十三十三”凡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其后英宗登极,乃[跳-兆+仆]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前言也。


  德普预祀
  (夹山善会嗣《僧宝传》廿九)禾山德普禅师
  元祐五年十二月廿五日,谓左右曰:“诸方尊宿死,丛林必祭,吾以为徒虚设。吾若死,汝曹当先祭。”乃令从今办祭。
  众以其老又好戏语,复云:“和尚几时迁化?”
  曰:“汝辈祭绝即行。”于是帏寝堂坐。
  师其中置祭、读文、跪揖、上食,师饫餐自如。自门弟子下及庄力日次为之,至明年元日祭绝,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时晴忽雪,雪止,师安坐焚香而化。


  长沙猛虎
  (南泉法嗣 《传灯》十)
  湖南长沙景岑禅师与仰山玩月次,山曰:“人人尽有者个,只是用不得。”
  师云:“恰是请汝用。”
  山云:“汝作么生用?”
  师拦胸一蹋蹋倒。
  山起来,云:“你直下似个大虫。”
  自此诸方号为“岑大虫”。


  百丈野狐
  (《会元》三)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
  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
  师云:“汝问。”
  老人曰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法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
  师曰:“近前来向汝道。“
  檗近前打师一掌。
  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沩山举问仰山,仰云:“黄檗常用此机。”
  沩云:“汝道天生得?从人得?”
  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
  沩曰:“如是,如是。”)
  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
  座撼门扇三下。
  司马曰:“大粗生。”
  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汾阳师子
  (《会元》十一)
  汾州上堂谓众曰:“汾阳门下有西河师子,当门踞坐。但有来者,即便咬杀。有何方便入得汾阳门,见得汾阳人?若见汾阳人者,堪与祖佛为师;不见汾阳人,尽是立地死汉。”


  江西马驹
  (《会元》三)
  马大师,讳道一,生汉州什仿,姓马氏。六祖谓南岳曰:“向后佛法从汝边去,生一马驹子,蹈杀天下人。”师道行江西,时人称之为“马祖”。


  紫胡狞狗
  (南泉法嗣 《会元》四)衢州子湖岩利踪禅师
  一日上堂云:“子湖有一只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拟议即丧身失命也。”
  僧问:“如何是子湖一只狗?“
  师曰:“嗥!嗥!”


  三圣瞎驴
  (临济法嗣 《会元》十一)临济
  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
  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
  济云:“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
  三圣便喝。
  济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
  言讫端然示寂。


  懒安白牯
  (百丈海法嗣 《传灯》九)
  福州长庆大安禅师,号懒安,郡之陈氏子。受业于黄檗山,习律乘。尝自念言:“我虽勤苦而未闻玄极之理。”乃孤锡游方。将往洪井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谓师曰:“师往南昌,当有所得。”
  师即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来识佛,何者即是?”
  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
  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
  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同参祐禅师创居沩山,师躬耕助道。及祐归寂,众请接踵住持。
  上堂:“汝诸人总来就安,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家走,如渴鹿趁阳焰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卅年来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诠,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不去。”


  佛嶴花奴
  (马祖法嗣 《传灯》八)温州佛嶴和尚
  僧问:“如何是异类?”
  师敲碗云:“花奴,花奴吃饭来。”


  南山鳖鼻
  (《传灯》十六)
  见前象骨铁枷之处。


  东海鲤鱼
  (《云门录》)
  见前干峰一路之下。


  国师塔样
  (六祖法嗣 《会元》二)西京光宅寺惠忠国师
  以化缘将毕,涅槃时至,乃辞代宗。代宗曰:“师灭后,弟子将何所托?”
  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
  曰:“就师请取塔样。”
  良久,曰:“会么?”
  曰:“不会。”
  师云:“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知此事。”
  师灭后,代宗诏应真入内,举问前话。
  真良久,曰:“圣上会么?”
  曰:“不会。”
  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资福袜模
  (如宝法嗣 《禅林类聚》十五)
  《和补》曰:
  鸽湖禅师初开堂日,资福令人送袜模与师。师书“火”字封还。资福开封,见,皱眉,久不语。鹿苑和尚画一圆相,福云:“拘尸那国亲行此令。”


  盐官索扇
  (马祖法嗣 《会元》三)杭州盐官镇国海昌禅院齐安禅师
  一日唤侍者:“与我将犀牛扇子来。”
  者云:“扇子已破。”
  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
  者无对。


  仰峤呈珠
  (《传灯》九)
  东邑因仰山来参,问云:“汝何处人?”
  山云:“广南人。”
  邑云:“广南有镇海明珠,是否?”
  山云:“是,明!”
  邑云:“此珠作何形?”
  山曰:“白月则现,黑月则隐。”
  邑曰:“汝将得来否?”
  山云:“将得来。”
  邑云:“何不呈似老僧?”
  山云:“昨到沩山亦就。惠寂索此珠,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
  邑云:“真师子儿,作大师子吼。”


  长庆淘金
  (雪峰法嗣 《会元》七)长庆
  僧问:“众生淘金,谁是得者?”
  师曰:“有伎俩者。”
  曰:“学人还得也无?”
  师曰:“大远在。”


  伏牛下书
  伊阙伏牛山自在禅师与大寂送书与忠国师。国师问曰:“马大师以何法示徒?”
  对曰:“即心即佛。”
  国师曰:“是甚么语话。”良久,又问:“此外更有甚么言教?”
  师曰:“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国师云:“马大师即恁么。”
  “不审和尚此间如何?”
  国师曰:“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
  师后隐于伏牛山,此二句心字也。


  惠然透网
  (《传灯》十二)镇州三圣院惠然禅师
  问雪峰云:“透网金鳞,以何为食?”
  峰云:“待你透出网来,即向你道。”
  师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


  希运捋须
  (《会元》十一)见前黄檗一掌之下。


  传明散众
  (船子法嗣 《传灯》十五)
  夹山会禅师谥“传明大师”,散众之事,见船子得鳞处。


  慈受弃徒
  (《会元》十六)东京惠林怀深慈受禅师
  祝发后四年访道方外,依净照于嘉禾资圣。照举良遂见麻谷因缘,问曰:“如何是良遂知处?”师即洞明。
  出住资福屦满户外,蒋山佛鉴勤禅师行化至退,师引巡寮至千人街坊。鉴问:“既是千人街坊,为甚么只有一人?”
  师云:“多虚不如少实。”
  鉴云:“恁么那。”
  师赧然。

  偶朝廷以资福为神霄宫(道士宫也),因弃往蒋山,留西庵。陈请益鉴曰:“资福知是般事便休。”师云:“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鉴举“倩女离魂”话反覆穷之,大豁疑碍。呈偈曰:“只是旧寺行履处。等闲举著便誵讹。夜半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鉴拊几曰:“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

  未几被旨住焦山。


  三峰玉管
  (《会元》十一)
  临济行脚时到三峰平和尚处,平问:“甚处来?”
  济曰:“黄檗来。”
  平曰:“黄檗有何言句?”
  济曰:“金牛昨夜遭涂炭,直至如今不见踪。”
  平曰:“金风吹玉管,那个是知音?”
  济曰:“直透万重关,不住青霄内。”
  平曰:“子这一问,太高生。”
  济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琉璃。”
  平曰:“且坐吃茶。”


  大哥金锄
  (青林虔嗣《会元》十三)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京兆人也。
  初问青林:“如何用心得齐于诸圣?”
  林仰面良久,曰:“会么?”
  师曰:“不会。”
  林曰:“去!无子用心处。”
  师礼拜,乃契悟。
  更不佗游。遂作园头。
  一日归,侍立次。林曰:“子今日作甚么来?”
  师云:“种菜来。”
  林曰:“遍界是佛身子,向甚处来种?”
  师云:“金锄不动土,灵苗在处生。”
  林欣然。
  来日入园,唤:“蕴阇梨。”
  师应诺。
  林曰:“剩栽无影树,留与后人看。”
  师曰:“若是无影树,岂受栽耶?”
  林曰:“不受栽且止,你曾见他枝叶么?”
  师云:“不曾见。”
  林曰:“既不曾见,争知不受栽?”
  师云:“只为不曾见,所以不受栽。”
  林曰:“如是,如是。”

  初住南岳兰若。未几迁夹山,道由潭州时楚王马氏出城延接。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意。”
  师云:“好大哥,御驾六龙千古秀,玉街桃仗出金门。”
  王大喜,延入天册府,供养数日。

  方至夹山,僧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曰:“玉玺不离天子手,金箱岂许外人知。”
  问:“不落机关,请师便道。”
  师曰:“湛月还机无可比,君今曾问几人来。”
  曰:“即今问和尚。”
  师云:“好大哥,云绽不须落九尾,怒君残寿速归丝。”

  师以蛮夷作乱遂离夹山,至襄州,创石门寺再振玄风。
  僧问:“月生云际时如何?”
  师曰:“三个孙儿抱华鼓。好大哥,莫来拦我毬门路。”
  师应机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德山行棒
  (《传灯》十五)朗州德山宣鉴禅师
  凡见僧入门,便棒。
  ○《和补》曰:
  《传灯》第十五云:“师云:‘寻常遇僧到参,多以拄杖打。’临济闻之,遣侍者来参:‘德山若打汝,但接取拄杖,当胸一拄。’侍者到,方礼拜,乃打。侍者接得拄杖,与一拄。师归方丈。侍者回举似,临济云:‘从来疑遮个汉’。”


  临济下喝
  (《人天眼目》)临济
  凡见僧入门便喝
  ○《和补》曰:
  《人天眼目》云:“师谓僧曰:‘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僧拟议。师便喝。”


  赵州布衫
  (《传灯》十)赵州
  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普化直裰
  (《传灯》十)普化
  一日于街市中,就人乞直裰。人皆与之,师俱不要。临济令院主买棺一具。师归来,济云:“与汝做得个直裰了也。”师便自担去绕街市叫云:“临济与我做直裰了也,我往东门迁化去。”市人竞随看之。师云:“我今日未,来日往南门迁化去。”如是三日,人皆不信。至第四日无人随看,独出城外自入棺内,倩路行人钉之。即时传布,市人竞往,开棺乃见全身脱去,只闻空中铃响隐隐而去。


  佛日茶篮
  (《会元》十三)杭州佛日本空禅师
  行脚时到夹山。夹山一日普请次,维那命师送茶。
  师云:“某为佛法来,不为送茶来。”
  那云:“和尚令请上座。”
  师云:“和尚即得。”
  师乃将茶去作务处。见夹山,遂撼茶碗作声。山不顾,师云:“酽茶三五碗,意在钁头边。”
  山云:“瓶有倾茶势,篮中几个沤。”
  师云:“瓶有倾茶势,篮中无一沤。”便倾茶。
  大众俱以目视之。师云:“大众鹤望,乞师一言。”
  山云。:“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来。”
  师云:“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
  山召大众:“已有人也,归去来!”
  乃住普请。


  道者酒榼
  (《林间录》下)
  宗道者,不知何许人。往来舒蕲间,多留于投子。性嗜酒,无日不醉。村民爱敬之,每饱以醇醪。居一日,方入浴。闻有寻宗者,度其必送榼至,课而出,得酒径去。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作。
  尝散衣下山,有逆而问者:“如何是道者家风?”
  对云:“袈裟褁草鞋。”
  “意旨如何?”
  曰:“赤脚下相城。”
  陈退夫初赴省韪过宗,戏问曰:“瓘此行,欲作状元得否?”
  宗熟视曰:“无时即得。”
  莫测其言也。而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时彦作魁,方悟无时之语。
  宗见雪窦而超放自如,言法华之流也。


  香林一灯
  (云门法嗣 《传灯》廿二)益州青城香林院澄远禅师
  僧问:“如何是室内一盏灯?”
  师云:“三人证龟成鳖。”


  贤女三物
  (《会元》一)
  七贤圣女姊妹同游尸陀林。一姊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在甚处?“诸姊谛观,悉皆悟道。感帝释雨花,赞叹曰:“诸姊有何所须,我能给施。”女曰:“我家四事七珍具足,唯要三般物。一无根树一株,二无阴阳地一片,三叫不应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此三物,我实无之。”遂同往白佛。佛言:“我诸弟子不解此义,。唯诸菩萨乃解此义。”


  石头碌砖
  (青原法嗣 《传灯》十四)南岳石头希迁禅师
  于唐天宝荐之衡山南寺,寺之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
  僧问:“如何是禅师?”
  云:“碌砖。”
  问:“如何是道?”
  师云:“木头。”


  云门屎橛
  (《云门录》)
  僧问云门:“如何是佛?”
  师云:“干屎橛。”


  二僧卷帘
  (《传灯》廿四) 法眼
  因僧斋前上参,师以手指帘。
  时有二僧同去卷帘。
  师云:“一得一失。”


  三老玩月
  (《会元》三)
  马祖与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祖曰:“正当与么时,如何?”
  堂曰:“正好修行。”
  丈曰:“正好供养。”
  泉拂袖便行。
  祖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南泉独超物外。”


  惠满二针
  (《传灯》三)相州隆化寺惠满禅师
  志存俭约,唯畜二针。冬则乞补,夏则舍之。自云:“一生心无怯怖,身无螽虱,睡而不梦。”常行乞食,住无再宿,所至伽蓝,破紫制履。


  古德三袜
  (《会元》三)
  《和补》曰:
  药山惟俨禅师
  一日,马祖问:“子近日见处作么生?”
  师曰:“皮肤脱落尽,唯一真实存。”
  祖曰:“子之所得,可谓协于心体,布于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去。”


  演师礼字
  五祖法演禅师
  在受业寺,逐字礼莲经。一夕遇“屎”字,欲唱礼,遽疑。乃白诸老宿曰:“如何‘屎’字亦称为法宝?某礼至此,疑不自解。”老宿曰:“据汝所问,可以南询,汝正是宗门中根器也。”祖遂南游。


  行者唾佛
  (《会元》六)
  有一行者随法师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
  法师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
  行者曰将:“无佛处来与某甲。”
  无对。


  东坡解带
  (东林弟子《会元》十六)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
  一日与学徒入室次,适东坡居士到面前。
  师云:“此间无坐榻,居士来此作甚么?”
  士曰:“暂借佛印四大为坐榻。”
  师云:“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道不得,即输腰下玉带子。”
  士欣然曰:“便请。”
  师云:“居士适来道暂借山僧四大为坐榻,只如山僧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居士向甚么处坐?”
  士不能答,遂留玉带;师却赠以云山衲衣。
  士乃作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会当乞食歌姬院,夺得云山旧衲衣。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锦袍错落犹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裴休纳笏
  (黄檗弟子《禅林类聚》十七)石霜诸禅师
  裴相国来,师拈起裴笏,问:“在天子手中为圭,在老僧手中且道唤作甚么?”
  裴无对。
  师乃留下笏。


  舜老民衣
  (洞山聪法嗣 《僧宝传》中)
  云居舜老夫住栖贤,郡将贪墨,师不忍以常住物结情固位。寻有赞于郡将,民其衣。乃寓太平庵。仁庙闻其道行,复以僧服宠银钵盂,再领栖贤。入院有偈曰:无端被赞枉遭迍,半载有余作俗人。今日再归三峡寺,几多道好几多嗔。”


  芙蓉束发
  (投子青法嗣 《僧宝传》中)
  《和补》曰:“
  芙蓉道揩禅师
  大观元年,开封尹李孝寿奏楷道行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即赐紫伽梨,号“定照禅师”。(云云)。后遭罪著缝掖束发。
  ○楷焚香谢恩罢,上表辞之曰:“伏蒙圣慈,特差彰善合祗候谭[袖-由+真]赐臣‘定照禅师’号及紫衣牒一道,臣感戴睿恩,已即时焚香升座仰祝圣寿。讫伏念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常发誓愿,不受利名。坚持此意,积有岁年,庶几如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法。令虽蒙吴恩,若遂霟冒,则臣自违素愿,何以教人,岂能仰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祗受。伏圣慈,察臣微悃,非敢饰词,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上报天恩。”下下闻之,以付李孝寿,躬往谕朝旌善之意,而楷碓然不回。开封尹具以闻,上怒,以付有司。有司知楷忠诚,而适犯天威。问曰:“长老枯悴有疾乎?”楷曰:“平日有疾今实无。”又曰:“言有疾即于免罪谴。”楷曰:“岂敢侥幸而求脱罪谴乎。”吏太息。于受罚著缝掖编管溜州都成。道俗见者流。


  思大吞佛
  (北齐惠文弟子《会元》二)
  宝志令人传语与思大曰:“何不下山教化众生,目视云汉作甚么?”
  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有何众生可度。”

  大士讲经
  (《传灯》廿七)
  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
  大士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
  武帝愕然。
  志公问:“陛下还会么?”
  帝云:“不会。”
  志公云:“大士讲经竟。”


  老卢幡动
  (《会元》七)六祖
  自传衣之后,至仪凤。初,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祖寓止廊庑间。因风扬刹竿幡动。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数回,曾未契证。祖云:“可容俗士预高论不?”僧曰:“试为说看。”祖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僧于言下大悟。印宗窃聆此语,竦然异之。


  僧伽铃鸣
  (《会元》十一)
  伽耶舍多初见十七祖僧伽难提时,持一宝鉴趋迎于前。难提问云:“汝持圆鉴,意欲何为?”舍多童子乃以偈答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父母以其与难提应对有异,遂使之出家。难提受之,携还精舍。他日,风撼其殿之铜铃,铛然发声。复问曰:“铃鸣乎?风鸣耶?”答曰:“非风非铃,我心鸣尔。”


  麻谷振锡
  (马祖法嗣 《传灯》五)
  麻谷持锡到章敬,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敬云:“是!是!”
  麻谷又到南泉,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
  谷云:“当时章敬道‘是’,和尚为什么道‘不是’?”
  泉云:“章敬即是,是你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普化摇铃
  (《传灯》十)
  镇州普化和尚者,不知何许人也。师事盘山,密受真诀而佯狂,出言无度。暨盘山顺世,乃于此地行化。或城中、或冢间,振一铎曰:“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
  一日临济令僧捉住,曰:“总不恁么来时,如何?”
  师拓开云:“来日大悲院里有斋。”
  僧回举似济。
  济曰:“我从来疑著这汉。”
  凡见人,无高下,皆振铎一声。时号“普化和尚”。或将铎就人耳边振之,或拊其背,有回顾者即展手,曰:“乞我一钱。”
  师尝于阛阓间摇铎唱云:“觅个去处不可得。”
  时道吾遇之,把住问曰:“汝拟去甚处?”
  师曰:“汝从甚么处?”
  吾无语。
  师制手便去。


  隐山晦迹
  (马祖法嗣 《传灯》八)
  潭州龙山禅师,亦名隐山。洞山价禅师初游方,与密伯师者偕行。经长沙龙山之下,见溪流菜叶。价回瞻,峰峦深透谓密曰:“个中必有隐者。”乃并溪而进十许里。有老僧臞甚,以手加额呼曰:“此间无路,汝辈何自而至?”价曰:“无路且置,庵主自何而入?”曰:“我不曾云水。”价曰:“庵主住山几计时?”曰:“春秋不涉。”价曰:“庵主先住耶?”曰:“不知。”价曰:“为什么不知?”曰:“我不曾人天来。”价曰:“得何道理便尔住山?”曰:“我见泥牛斗入海,直至而今无消息。”价即班密之下而拜之,问:“如何是主中宾?”曰:“青山覆白云。”又问:“如何是主中主?”曰:“长年不出户。”又问:“主宾相去几何?”曰:“长江水上波。”又问:“宾主相见,有何言说?”曰:“清风拂白月。”价再拜,求依止。老僧笑云:“三间茆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于是自焚其庵深入层峰。


  洞山除名
  (昙晟法嗣 《传灯》十五)
  洞山将圆寂,谓众云:“吾闲名世,谁为吾除得?”
  众皆无对。
  时沙弥出曰:“请和尚法号。”
  师曰:“吾闲名已谢。”


  卢陵米价
  (《会元》五)青原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云:“卢陵米作什么价。”


  偃溪水声
  (《会元》七)
  因镜清来参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个入处。”
  沙云:“还闻偃溪水声么?”
  清云:“闻。”
  沙云:“从者里入。”
  清忽大悟。


  大士侧坐
  《双林传》云:善惠大士受武帝请,于重云殿讲《三惠般若》。王公贵人或见大士坐不正,问曰:“何不正坐?”答曰:“正人无正性,侧人无侧心。”


  道者横行
  (德山远法嗣 《会元》十五)
  庐山开先善暹禅师,临江军人也。操行清苦,遍游师席,以明悟为志。
  参德山,见山上堂顾视大众,曰:“师子颦呻,象王回顾。”
  师忽有省,入室陈所解。
  山曰:“子作么生会?”
  师回顾曰:“后园驴吃草。”
  山然之。
  后至雪豆,豆与语,喜其超迈。目曰:“海上横行暹道者。”遂命分座,四方英衲敬异之。


  智岩悬囊
  (牛头融法嗣 《会元》二)
  牛头山智岩禅师者,曲河人也,姓华氏。弱冠智勇过人,身长七尺六寸。隋大业中为郎将,常以弓挂漉,泸水囊随行,所至汲用。累从大将往讨,频立战功。唐武德中年四十,遂乞出家。


  惠忠挂铛
  (牛头智威嗣《会元》二)惠忠禅师
  平生一衲一铛,常有供僧谷两廪,三虎为之守。灵异甚伙,度人亦甚众。


  佛日豆爆
  (云居膺法嗣 《传灯》二十)
  佛日禅师参夹山。山问:“什么处来?”
  师曰:“云居来。”
  山曰:“即今在什么处?”
  师云:“在夹山顶上。”
  山曰:“老僧行年在坎,五鬼临身。”
  师上阶礼拜。
  山问:“阇梨与什么人同行?”
  师云:“木上坐。”
  山曰:“何不来相看?”
  师云:“和尚看他有分。”
  山曰:“在什么处?”
  师云:“在堂中。”
  山相共下堂,师乃取拄杖掷山前,曰:“莫从天台得来否?”
  师云:“非五岳之所生。”
  山曰莫:“从须弥山得来否?”
  师云:“月宫亦不逢。”
  山曰:“恁么即从人得也。”
  师曰:“自己尚是冤家,从人得堪作什么!”
  山曰:“冷灰里有一粒豆爆。”
  唤维那来,明窗下安排著。


  典座虫生
  (《传灯》十五)
  石霜诸禅师初造大沩,愿藉名役,作勤劳杵臼间甚久。
  祐见之簸处,曰:“檀信物不可抛撒。”
  曰:“不敢。”
  祐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抛撒者耶?”
  师拟对之,祐曰:“勿轻此一粒,百千粒从此粒生。”
  曰:“即如是,此粒从何生乎?”
  祐为大笑。
  明日升座曰:“大众,米里有虫!”


  惠可了了
  (《传灯》三)
  初祖初居少林寺九年。为惠可说法,只教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师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祖只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
  师云:“我已息诸缘。”
  祖曰:“莫不成断灭去否?”
  师云:“不成断灭。”
  祖云:“何以验之去不断灭?”
  师曰:“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
  祖云:“此是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瑞岩惺惺
  台州瑞岩彦禅师
  一生常坐,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著!向后莫被人欺瞒。”
  后有僧到玄沙举似,沙云:“一等是精灵,也甚奇怪。”沙复云:“何不且在彼中?”
  僧云:“已迁化了。”
  沙云:“而今唤应否?”
  僧无对。
  沙云:“苍天!苍天!”


  慈道罐破


  文悦盆倾
  (大愚守芝嗣《僧宝传》下)
  云峰文悦禅师坐后架,架下东破桶盆自架而堕。忽开悟,顿见芝从前用处。走搭伽梨上寝堂,芝迎笑云:“维那且喜大事了毕。”师再拜汗下,不及吐一词,而去。服勤八年。


  官人千众


  惠安单丁


  清凉十愿
  (华严第四之祖)
  《和补》曰:
  清凉国师澄观,字大休,会稽人,姓夏侯氏。即以十事自励曰:休不损沙门之表,心不违如来之制,坐不背法界之经,性不染情碍之境,足不履尼寺之尘,胁不触居士之榻,目不视非义之彩,舌不味过午之肴,手不释圆明之珠,宿不离衣钵之侧。云云……
  见《六学僧传》。


  达磨四行
  (《传灯》三十)
  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之行。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知,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受”,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传;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真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也。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长髭功德
  (《传灯》十四)
  长髫旷禅师初参石头,头问:“甚么处来?”
  曰:“大庾岭头来。”
  曰:“岭头一铺,功德成就也未?”
  曰:“成就了,只欠点眼。”
  曰:“莫点眼否?”
  曰:“便请。”
  石头垂下一足,
  师便礼拜。
  曰:“见什么道理礼拜?”
  曰:“如红炉一点雪。”


  黄梅佛性
  (《传灯》十三)五祖大满禅师
  因有一居士姓卢名惠能,自蕲州来参。师云:“汝自何来?”
  曰:“岭南。”
  师曰:“欲须何事?”
  曰:“唯求作佛。”
  师云:“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
  曰:“人有南北,佛性岂然?”
  师知是异人,乃呵曰:“著槽厂去。”
  能礼足而退,便入于杵臼之间服劳。


  善财采药
  (《会元》二)
  文殊令善财采药,云:“是药采将来。”
  善财拈起一枝草度与文殊,
  文殊接得,示众云:“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大慈识病
  (百丈法嗣 《会元》四)杭州大慈寰中禅师
  示众云:“山僧不解答话,只是识病。”
  时有僧出,
  师便归方丈。


  马祖展足
  (《传灯》八)
  邓隐峰一日推车次,马祖展脚在路上坐。
  峰云:“请师收足。”
  祖云:“已展不缩。”
  峰云:“已进不退。”乃推车碾损祖脚。
  祖归法堂执斧子云:“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
  峰便出于祖前,引颈。
  祖乃置斧。


  大觉引颈
  (《禅林类聚》十七)
  《和补》曰:
  魏府大觉禅师
  僧问学人:“仗镆鎁剑拟取师头时如何?”
  师便引颈,
  僧云:“斩!”
  便打。


  灵祐踢瓶
  (《会元》九)百丈海禅师
  因司马头陀自湖南来,谓丈曰:“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处。”
  丈曰:“老僧住得否?”
  陀曰:“非和尚所居。”
  丈曰:“何也?”
  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居徒不盈千。”
  丈曰:“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
  陀曰:“待历观之。”
  时华林觉为第一座,丈令侍者请至,问曰:“此人如何?”
  陀请謦欬一声行数步,陀曰:“不可。”
  丈又令唤灵祐禅师,师时为典座,陀一见乃曰:“此正是沩山主人也。”
  丈是夜召师入室,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
  而华林闻之曰:“某甲恭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
  丈曰:“若能对众下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
  即指净瓶问曰:“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
  林曰:“不可唤作木揬也。”
  丈乃问师,师踢倒净瓶便出去。
  丈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也。”师遂往焉。

  是山峭绝,夐无人烟;猿猱为伍,橡栗充食。经于五七载,绝无来者。师自念言:“我本住持为利益于人,既绝往还,自善何济?”即舍庵而欲他往。行至山口,见蛇虎狼豹交横在路,师云:“汝等诸兽不用拦吾行路,吾若于此山有缘,汝等各自散去;吾若无缘,汝等不用动,吾从路过一任吃。”言讫虫虎四散去,师乃回庵。未及一载,安上座(即懒安也)同数僧从百丈来辅佐于师。安曰:“某与和尚作典座,待僧及五百人。不论时节,即不造粥,便放某甲下。”自后山下居民稍稍知之。率众共营梵字。连师李景让奏号“同庆寺”,相国裴公休尝咨玄奥,繇是天下禅学辐辏焉。


  寂子扑镜
  (仰山名惠寂 《传灯》十一)
  仰山因沩山送一面镜来,接得,上堂云:“且道是沩山镜?仰山镜?若道是沩山,又在仰山手里;若道是仰山底,又是沩山送来。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三问,众无对,遂扑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乘愿再来!他发什么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凡夫是业力在作主,佛菩萨是愿力作主。为什么我们的愿力作不了主?我们有业,业力大过愿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