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归与五戒


2014/9/3    热度:452   

三归与五戒,是四众弟子进入佛门的基础。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先归依三宝,待条件具足,再受持五戒。方成为名符其实的优婆塞与优婆夷(男居士与女居士)。三归五戒的内容,大家都了解,但要全面认识三归五戒之含义,恐怕就不多了,本文就此一命题,略予诠解,为有意受三归五戒者,提供参考。
  一、三归的含义
  先说三归,三归即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什么是归依?印光大师说:“归者,归投。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者,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之中,若不归依三宝,则无法出此大苦。若肯发志诚心,归依三宝,如法修行,则即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脱死矣。”“譬如人失足堕海,狂涛汹涌,有灭顶之忧,在此千钧一髮生死存亡之际,忽有船来,即便趋登,是为归投义。既知自性中有一体三宝,人人本具,皆堪作佛,从此克己修省,吃素念佛,求住持三宝加被,则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即生成办道业,永脱生死轮回。譬如获救登船,安坐到岸。昔日凶险已脱,现在得庆重生,无限利益,由此而得,是为依托义。”
  二、一体三宝与住持三宝
  归依三宝有归依一体三宝(又称自性三宝)和归依住持三宝之别。若不明白其中道理,或者执相昧理,或者执理废相。这是归依三宝弟子所必须明瞭的。
  何谓一体三宝?此一体三宝,是自性清净性中本来具足的。藕益大师说:“现前介尔心性,本是竖无初后,横绝边涯,十方虚空,并不出于介尔心之分际。此现前介尔之心,体大,即法宝。相大,即佛宝。用大,即僧宝。大师又进一步解释说:“介尔心,圆具三大理性,总名法宝,觉此三大之智,名佛宝。理智不二,名僧宝。是为一体三宝。能证此一体三宝,即是十方佛,诠(阐明)此一体三宝,皆名十方法。修此一体三宝,名十方僧。”在朝暮课诵《授居家二众三皈仪规》中说:“所言一体三宝者,以实相慧,觉了诸法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双忘双照,三智圆觉,是自性佛宝。所觉法性之理,三谛具足,是自性法宝。此觉慧与事理和合,是自性僧宝。”根据上引二种解释,归纳起来,简单地说:现前一念介尔之心,观照实相理之智慧,觉而不迷,即是佛宝。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法尔具足三谛之理,即是法宝。现前一念理智和合,不一不二之心,即是僧宝。我们归依三宝,必须归依一体三宝,此乃根本,也是一切贤圣所归依处。然后从性起修,方称无漏。一切法门,皆是如此,无一例外。
  何谓住持三宝?即此佛法僧三宝,能流传、维持佛教于后世,故称住持三宝。印光大师说:“住持三宝者,释迦牟尼佛在世则为佛宝。佛灭后,所有范金、合土、木雕、彩画之神像,皆宜尊重如佛宝。佛所说离欲清净诸法,凡三藏十二部诸经,皆为法宝。出家受具,修持清净行者,皆为僧宝。”
  一体三宝是理体,住持三宝是事相。事依理起,理成事造。若无一体三宝,住持三宝也无从建立。藕益大师说:“若无一体三宝,则无以建立住持三宝。若非住持三宝,则无以显发一体三宝。”我们归依三宝,是一体三宝与住持三宝同时归依的。
  三、三归为一切戒法基础
  三归是一切戒法之基础,准律部所说,有五种归依。一、翻邪三归,二、五戒三归,三、八戒三归,四、十戒三归,五、具足戒三归。今是第一种翻邪三归。
  何谓翻邪三归?就是翻邪法归正道的三归。即是说归依三宝之后,即为佛门弟子,不可以再去归依天魔、外道等邪教。印光大师说:“既归依佛,当以佛为师,自今以始,至于命终,虔诚顶礼,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法,当以法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当以僧为师,不可再归依外道徒众。”所以翻邪三归,也是走进佛门第一重戒法,印光大师说:“处此生死大海,众生当以三宝为船,既得归依,鼓棹扬帆,不懈不退,自能径登彼岸,永臻安乐。”大师告诫净宗学人:“若既归依三宝,而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则虽常日念佛修持,亦难得真实利益,以邪正不分,决无了生死希望之故。”
  四、受持五戒的意义
  次说五戒。学佛之人,既归依三宝,欲得佛法殊胜利益,还要受持五戒。《大智度论》说:“譬如大地为生长一切万物依处,戒亦如是,为生长一切世间、出世间善法依处。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于天上。上品清净持戒,可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无上菩提佛果。
  五戒为一切大小乘戒法的基础,一切戒法均从此产生。《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何以故?是为沙弥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无上菩提而作根本。”
  五、五戒的戒相
  五戒的戒相,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YIN、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分述如下:
  一、 不杀生。若受不杀戒者,一切有生命物,皆不得故杀,乃至一切蠢动含灵,皆不得加害。应常起慈悲心,痛念一切含灵之物,好生恶死,与我无异,何忍害彼生命,充我口腹、服彼身分(指毛、皮)印光大师说:“一切众生,原属同伦,轮回六道之中,各随其善恶本业,形体万殊,升降浮沉,了无尽期。我与彼等,在多劫中,亦曾互为父母、兄弟、子女、眷属,如是一思,亦何可杀生。”又应念同体大悲皆具佛性,于未来世,皆堪作佛,不敢杀生。楞严经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穷未来际,互相来啖。”印光大师说:“我辈今生为人,乃前生善果,永宜保此善果,使之发扬光大,继续永久,不可杀生。如其广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此扑彼起,无有尽期。欲免轮回之苦,而求生西方者,又何敢稍造杀业乎,故需首重戒杀。”
  二、 不偷盗。若受不偷盗戒者,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盗,乃至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前人不与,不得自取。或借人钱,推故不还。或共同财物,应平均分与,故意多取。或前人寄存之物,本人下世,不肯归还继承人,甚至偷税、漏税,贪污、行贿、受贿、索贿,巧取豪夺,皆属偷盗之列。印光大师说:“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非予不取也。此事凡稍知廉耻者,皆能不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盖私欲一起,则易为情迁。若大利当前,能避之若蛇蝎,狂奔急避者,亦不易见也。且所谓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类于盗者,亦即为盗。如假公济私,损人利己,恃势取财,用计谋物皆是。”
  三、 不邪YIN。若受不邪YIN戒者,除己妻子(或己丈夫)馀诸男女,皆不得行YIN。虽是己妻,亦应避免非时①,非道②,非处③行YIN。印光大师说:“不邪YIN者,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生男育女,教养成人,上关国家,下续宗嗣,故所不禁。若非正配,苟合私通,即为邪YIN。此乃悖乎正义,乱乎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既出地狱,再为雀鸽等YIN物。既得为人,亦多夭贱,妻女YIN邪,其报至酷亦至显。至如夫妇相交,原非所禁,荒YIN亦犯。”
  四、 不妄语。若受不妄语戒者,即是要言不妄发,发皆信实。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之别。大者,如未得谓得。如妄言得上人法,得禅得定,得三昧解脱。未证谓证,如妄言我得须陀洹果、须陀含乃至阿罗汉果。此罪极重,必堕大地狱,永无出期。小者,如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闻,闻言不闻,欺哄于人皆是。又:此妄语戒并摄两舌、恶口、绮语。以此三亦非质直诚实之语故也。
  以上四戒,属于性戒。谓不杀等四戒,持之属本性之善,犯之属本性之恶,不论受与不受戒,犯之均得罪。本性自尔,故言性戒。印光大师说:“以上四事,名为性戒,因性当戒故。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与否,犯者皆有罪过。未受戒,按事论罪。已受戒者,于按事论罪外,再加犯戒之罪。”
  五、 不饮酒。若受不饮酒戒者,一切能醉人乱性之酒皆不得饮,乃至不得一滴沾唇。酒是放逸根本,是引发其他一切恶行之媒介。《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馀四戒。是故过去诸佛,制不听饮。”不饮酒,属于遮戒,惟遮受戒者不得饮,未受戒者饮之,无罪。印光大师说:“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性,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不规之事,故凡修行者绝不许饮。要知一切妄念邪行,多由饮酒而生,以是需兼戒酒,此为遮戒,已受戒者,饮之,得犯戒罪。未受者无罪。但总以不饮为是。”
  --------------------------------------------------------------------------------
  -- 作者:知归子
  -- 发布时间:2005-9-13 19:32:10
  -- 三归与五戒
  此五戒与八戒(八关斋戒)不同,此须尽形寿受持。若已受五戒的优婆塞(夷),应一生恭谨奉持,不得毁破。若破五戒中重戒,以后永不得受八戒、十戒(沙弥戒)和比丘大戒。《报恩经》云:“若破五戒中重戒,而受八戒、十戒、大戒、无漏戒(菩萨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已,欲舍五戒,更受十戒者,无有是处。若破五戒,更受五戒,亦无有是处。”
  若已受五戒者,遇破戒恶缘,实不能持者,宁可舍戒已方作,以后还许重受。《四分律》云:“无论对出家人、在家人但对一人说:我先受五戒为优婆塞,今舍却作在家白衣,一说便成舍。”
  人们常说受戒容易持戒难,这是事实,但也不必视五戒为畏途,不敢去受。因为杀盗YIN妄是性罪,即使未受戒者去作,亦有罪过,亦会堕落三恶道,不过少一重破戒罪而已。俗谚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等不能因噎废食,不肯去受五戒。
  已受五戒的优婆塞(夷)欲远离破戒恶因缘,有一个绝妙办法,就是至诚心多念弥陀万德洪名,则能远离障道魔障。《优婆塞戒经》云:“善生白佛言,菩萨已受优婆塞戒者,若有内外诸恶不净因缘,云何得离?佛言:应修念佛心。若至心念佛,是人则得离内外恶、不净因缘,增长智慧。”
  若犯此五戒,结罪有轻有重,轻者可通忏悔,重者不通忏悔。其相各各不同。具如《优婆塞戒经》说,今略加引述:一、杀生戒。若杀人,无论自杀(自己动手杀人)教人杀,遣使杀,(雇用杀手)若被杀者命绝,即犯本戒,得不可悔罪,并失戒体。此戒具五缘成犯,一是人,二人想(杀时,头脑清醒在杀人)三有杀心(意中有绝其命恶念)四作方便(杀人前作周密计划,如置办凶器,毒药,及手足踢打)五被杀者气绝。若五缘不具足,如打伤未死,食毒救活,犯方便罪,可忏悔。杀动物命由于不具五缘,可以忏悔。若前人欲自杀,不加阻止,反劝自尽,致彼自杀身亡,亦得不可悔罪,以与教人杀无异故也。
  二、盗戒。《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告诸比丘,优婆塞用三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用心者,发心思惟,欲为偷盗。用身者,用身分等(即手足等)取他物。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着馀处。”
  此戒具足六缘成不可悔罪,并失戒体。一、他物(他人之物),二、他物想(心知是他人之物)三、盗心(生起盗心)四、兴方便(采取种种方法),或自取,或教人取,或遣使取,冒领、强夺、受寄不还等。五、所盗为值钱之物。(值五个金钱以上)六举离本处。若六缘不具足,属可悔罪。下列七种,虽取他物无犯。一、己想。(于所取物,误认为己)二、同意。所取之物,物主与己亲厚,知己取用,必然同意。三暂用。(暂时取用即还)四、无主物。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后三种并是心神错乱下而取他物)
  三邪YIN戒。此戒具足三缘成不可悔罪。一、有YIN心,即行YIN时起爱乐心,如饥得食,如渴得饮。二、是道。(是男女交媾处)三事遂。(交合事成)若受戒已,与非妻子(或丈夫)发生关系,已遂者,犯不可悔罪。若与已婚婢女、仆妇、乳娘发生性行为,犯不可悔罪。若与妓女、三陪女行YIN。不与嫖资,属不可悔罪,以与强奸同故。若出嫖资,犯可悔罪。若优婆塞自受八关斋戒,此日行YIN者,不论邪YIN和正YIN,犯不可悔罪。若己妻受八关斋戒日,共彼房事,亦得不可悔罪。
  若仅有邪YIN之心,未与对方交合者,事属未遂,犯小可悔罪。若二身已上床,正欲交合,强制自己而不YIN者,犯中可悔罪。
  若男女居士自未受五戒。破他佛弟子梵行者。虽无犯戒罪,但以后永不得受五戒、八戒、及出家具足戒。
  四、妄语戒。《优婆塞五戒相经》云:“佛告诸比丘,吾以种种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者,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此中犯者:若优婆塞不知、不见过圣人法,自言我是罗汉、向罗汉者,犯不可悔罪。若言我是阿那含、斯陀含、若须陀洹,乃至向须陀洹,若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若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若得无色定、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皆犯不可悔罪。若优婆塞,人问言,汝得道耶!若默然(默认)若以相示者(如点头)犯中可悔罪。若向人自言得道,犯不可悔罪。”若狂乱失心,胡言乱语下说之,无犯。
  此大妄语具五缘成不可悔罪:一、所说对象是解义之人。二、说时清楚是对人说,(指不是精神错乱向人说)三、欺诳心(明知己在说大妄语),四、说重事。是说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之事。五、听者解义。(听者明白所说意思)
  五、饮酒戒。《优婆塞五戒相经》云:“诸比丘,优婆塞不得饮酒。酒有二种,榖酒、木酒。榖酒者,五榖、杂米作酒。木酒者,草木根茎、叶、花果种子、药草作酒。饮能醉人,是名为酒。若优婆塞尝饮者,亦名为饮。若饮榖酒等,皆随饮随犯。若啖酒糟,若饮酒淀(沉淀物)随饮随犯。若饮似酒(属酒一类)能令人醉者,随咽随犯。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馀饮(饮料)皆不犯。”为治病故,馀药不瘥,以酒为药者,不犯。颠狂、心乱,不知觉者,饮之不犯。此酒戒,惟是遮罪,为防护过患,故与四性戒同制,属可悔罪。
  此酒戒具三缘成犯:一、有醉性,饮之能醉人。二、酒想,(即清楚知是酒)三、入口,(入口尝饮)。
  注① 非时,指妻方有娠时,哺乳时,行经时,及妻持八关斋日,或雷雨、闪电大作时。
  注② 非道,指口与肛门。
  注③ 非处,指寺院、道场等处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叫邪见?只要是知见,都叫邪见。为什么?清净心里面没有知见。诸位读《楞严》就明了了,富楼那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无明从那儿来的?佛告诉他,“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有知见,那就是无明的根本。《般若经》里面说“般若无知”,“无知”就是佛之知见,就是清净心的本体,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佛心清净,一念不生,面对着大众许许多多的分别、妄想、执着、苦恼,佛一一为我们解答、为我们破除,那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般若智照,这才叫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是从一心不乱里面得来的,换句话说,是一心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