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大师:好婚姻·靠修行 独处不孤独,共处不厌倦
2014/9/4   热度:589
智光大师:好婚姻·靠修行 独处不孤独,共处不厌倦 如果,我们是因为孤独而相互走近,这样的婚姻必定会彼此约束,让对方感到厌烦。对方厌烦了,两个人就要分手,分手之后又会孤独。因为孤独而继续寻找,结婚之后又会感到厌烦,从而彷徨无助。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心态在发挥作用。为了便于应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首先要了解心理变化的规律。 有的人明明知道依赖对方不对,却还是忍不住依赖对方,于是感到痛苦。之所以产生依赖心理,那是因为自己的羯磨,谁都无能为力。我们不能受制于依赖心理,不能过于沉湎其中。受这种心态摆布的结果,最终只会束缚自己。 当然,并不是这样想想,“依赖心理啊,你不要出现”,就能避免依赖的。它形成于潜意识,仅凭我们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心态。 当我们追随依赖心理的时候,也就等于束缚了自己,这点必须牢牢记住。 家有这样的两面性。家能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舒适,同时也有可能变成监狱。父母也是这样,虽然会照顾子女,却也可能成为唠叨鬼。 如果因为讨厌监狱而想逃离家庭,就会成为流浪者。流浪久了又会感到孤独,于是重新回家。回家就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活,于是再次逃离。逃离之后又感到孤独,于是再次回家。 一个人孤独,两个人厌倦。这样不行,那样也不行。这就是我们彷徨的人生。 若想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我们就应该做到独处不孤独,共处不厌倦。 只有自身变得完整,那么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孤独,两个人在一起也不会厌倦。因为对于对方没有期待,所以也就不存在烦心事。一个人也不觉得孤独的关键,在于对任何人都无所求,感觉不到缺憾。一个人生活也好,两个人生活也好,选择起来非常自由。 仔细观察自己,如果是喜欢依赖别人的性格,那你要么按照自己的羯磨生活,要么努力做到越孤独越不依赖别人,独立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做到越孤独越不依赖别人呢?在这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思考一个问题——孤独究竟来自何方? 孤独的产生,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别人。孤独来自我们心灵之门的关闭。如果心生厌恶,即使夫妇同床共枕,相拥而眠,依然会感到孤独。如果没有厌恶之心,身居深山独处十年的僧人也不会感到孤独。 孤独,不仅出现于你为分分合合苦恼之时,如果关闭心灵的门,孤独就会来到你身旁。哪怕你周围有很多人,孤独也在所难免。 相反,只要打开心灵之门,即使身处深山也不会孤独。昆虫可以成为朋友,鸟也可以成为朋友;田鼠可以成为朋友,夜空的星星也可以成为朋友。 只要睁开眼睛,夜里也看得见。如果闭上眼睛,青天白日也什么都看不见。 孤独是因为关闭了心门 孤独是因为自己关闭了心门,孤独的人就好像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闭着眼睛喊“天好黑啊,为什么这么黑”。如果有了这层认识,自己就可以摆脱孤独了,也就不需要再因为孤独而寻求安慰了。 通常没钱的人会找有钱的人,孤独的人会找可以安慰自己的人。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心态,不是吗? 如果怀着自私心理和别人相处,注定要遭受因果报应。也许这样的选择是人之常情,只要我们提前做好遭受报应的心理准备就好了,然而问题在于人们做选择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报应紧随其后。 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这点,当我对对方失望的时候,问题不在对方,而是我的期待过高,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不要这样祈祷:请让我遇到好的丈夫(妻子)。 祈祷是没用的,首先我们应该修炼自己。让自己具备即使独自生活,也能够幸福的能力。其次,我们还要认真审视自己常常因为独处而孤独,因为共处而厌倦,从而陷入无穷无尽的矛盾的心理。 我在这里所说的不是要不要结婚的问题,而是说结了婚就应该努力经营幸福的婚姻生活。 幸福与婚姻本身无关。
---------------------------------------------------------------------------------------------------------------- 更多智光大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修行,在念佛或者念经、念咒时,不要去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是要做到如理如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如理如法,如理指的是要遵循大慈普渡、真实平等之佛理;如法指的是能够正确的理解佛经,按照佛经正确的修行。 如理如法,二者不能相违背,应当一致。 我们念佛或者念经、念咒,不能是为了自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去念佛念经念咒,这样就违背了佛理。 学佛修行,应当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所以呢,念佛念经念咒要发心为所有一切众生而念,愿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凭借念佛念经念咒的功德,得以脱离苦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这才是正确学佛修行,也就是符合了大慈普渡之佛理。 真实平等,是让我们不要再去执著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虚妄、无常、生灭的事物,全心投入到学佛普度众生利益众生中去,这样就做到了真实平等。 心不执著于虚妄、心不执著于生灭、心不执著于无常,这样的心就是真实心。 心不再随着生灭而生灭,就是不生不灭。 因此,如理如法的修行最重要。 违背佛理,追求念佛念经念咒的数量的多少,都不是正确的学佛修行,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