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


2014/9/3    热度:276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南大学,国文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
  【文章作者】林湘华
  【指导教师】张高评
  【文章页数】212 页
  --------------------------------------------------------------------------------
  【中文关键词】 禅宗|味外之味|悟入|平淡|活法|参(禅)|诗论|宋诗
  【英文关键词】 Chan|essence beyond flavors|awakening|plain|enlightenment of method|commune with|poetics|Sung poetry
  【中文摘要】 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的“关系”,本质上是宋代诗人对诗歌美学的认识,而禅宗在其中扮演了方法学意义上的诠释和认知的进路。也就是:诗人站在诗学立场上,藉助禅学的语言,阐释并探索不同于以往的诗歌美学的认识。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诠释:禅宗的思考架构和理论内容,在诗歌理论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个“关系”,环绕着以“味外之味”的极致价值为中心,呈现出宋代诗论在创作、风格论、方法论等各个面向上的特殊观念。两种学术交会的关系,必须在整体的意义下,才能获得确定和解释。本文即是经由诗学和禅学本身整体特征的“呈现”,凸显两者内在相应的特质,从事对这些观念的诠释,并发抉其中隐含的诗歌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英文摘要】The Relation Between Ch''''an And Poetics In Sung Essenti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Ch''''an and poetics in Sung is the poets'''' aesthetic view about poetry, within which Ch''''an play a role of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interpretation and cognition . In other words, it is up to the poetics'''' criterion (but not Ch''''an''''s criterion ) poets interpret and research the advanced knowledge of poetics.
  For the reason, the essay intends to research these new ideas of poetics on the same standar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whole spirit of Ch''''an and poetics , we can interpret these ideas, and reveal the implication of poetics and aesthetic in them.
  --------------------------------------------------------------------------------
  【论文目次】
  第壹章 前言─研究目的与方法1
  一、 研究价值1
  二、研究现况2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4
  (一)对象性质4
  (二)研究方法6
  1、本文立场6
  2、方法与进11
  四、本文架构15
  第贰章 诗禅关系的外缘─禅宗与士人文化17
  一、禅宗思想及其发展17
  二、禅宗与士人文化20
  (一)士人与禅僧的交往21
  (二)佛典的阅读与禅学的流传23
  (三)禅宗与理学24
  三、结语25
  (附录)27
  第参章 诗禅关系的内因─禅宗与诗歌本论29
  一、禅宗与诗歌本原论29
  二、禅宗与诗歌极致价值─“味外之味”的审美意识41
  (一)诗论“味外之味”41
  (二)禅宗与“味外之味”49
  (三)结语57
  第肆章 禅宗与诗歌分论(一)─创作论61
  一、随机性─一切现成的诗材与诗思62
  二、直证之悟─直观的审美观照和“超出情识之外”的构思70
  三、主观性─主体的自由─“自得”和“离境”77
  四、整体性─美感的统一与心灵状态的整一82
  五、不死于句下─“言”“意”关系与“胸中活句”86
  六、不拘泥法式─“活法”与“无法”92
  七、结语99
  第伍章 禅宗与诗歌分论(二)─风格论101
  一、禅学境界论与诗歌风格论─从“味外之味”到“平淡”风格103
  二、禅宗与宋人“平淡”观─禅宗和“平淡”风格的内涵108
  (一)“平淡”与“无物不真”的解脱心境110
  (二)“平淡”与“繁华落尽”的解脱工夫116
  (三)结语129
  第陆章 禅宗与诗歌分论(三)─方法论133
  一、禅学方法论与诗歌方法论─从语言的地位谈起133
  二、诗歌方法论139
  (一)学诗方法论─“学诗如参禅”139
  (二)鉴赏方法论158
  三、结语162
  第柒章 宋代诗论与禅宗特有的表达模式165
  一、“二道相因”的表达方式166
  (一)禅宗“二道相因”的思维方式166
  (二)诗论“二道相因”的表达模式175
  二、“三句”的表达方式184
  (一)禅门“三句”式184
  (二)诗论“三句”式186
  三、诗论与禅学相关模式的内在对应195
  (一)诗论“技进于道”的要求与禅宗“理事不二”的精神195
  (二)诗论的美感观照与禅宗实相无相的境界论198
  (三)诗论方法上的反省与不执一端的方法论199
  四、结语202
  第捌章 结论203
  参考书目207
  --------------------------------------------------------------------------------
  【参考文献】
  专书部分:
  (一)
  1.宋.普济 五灯会元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6.05
  2. 大正新修大藏经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
  3. 大藏新纂卍续藏经 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影印
  4.丁福保 六祖坛经笺注 台北:新文丰出版 1993.12
  5.杨曾文 校写 敦煌新本六祖坛经 上海:上海古籍 1993.10
  6.周绍良 敦煌写本《坛经》原本 北京:新华书店 1997.12
  7.蓝吉富主编 禅宗全书 台北:文殊出版社 1988.04
  8.吴汝钧编着 佛教思想大辞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05
  9. 佛光大辞典 台北:佛光出版社 1995.05
  (二)
  10.宋.苏轼等 仇池笔记(外十八种)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7
  11.宋.洪迈 容斋随笔 长春:吉林文史 1996.03
  12.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台北:长安出版社 1978.12
  13.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 台北:世界书局 1992.09
  14.郭绍虞校释 沧浪诗话校释 台北:里仁书局 1987.04
  15.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 台北:华正书局 1981.12
  16.郭绍虞 宋诗话考 台北:汉京文化 1983.01
  17.清.何文焕辑 历代诗话 台北:汉京文化 1983.01
  18.丁福保辑 历代诗话续编 (上) 台北:木铎出版社 1983.09
  19.程毅中主编 宋人诗话外编 北京:国际文化 1996.03
  20.吴文治主编 宋诗话全编 南京:江苏古籍 1998.12
  21.黄启方编辑 北宋文学批评数据汇编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8.09
  22.张 健编辑 南宋文学批评数据汇编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8.12
  23.林明德编辑 金代文学批评数据汇编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79.01
  24.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释 台北:里仁书局 1984.05
  25.孔凡礼点校 苏轼文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6.03
  26.宋.任渊 山谷诗内外集注 台北:学海出版社 1979.10
  27.徐中玉 艺术辩证法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93.10
  28.徐中玉 神思.文质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95.12
  29.徐中玉 本原.教化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97.02
  (三)
  30.侯外卢主编 中国思想通史卷四上册 中国史学社 1959.12
  31.牟宗三 佛性与般若 台北:学生书局 1977.06
  32.吕澄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 台北:中华书局 1979.08
  33.魏道儒 宋代禅宗文化 郑州:中州古籍 1979..
  34.霍韬晦 绝对与圆融 台北:东大图书 1986.04
  35.何国铨 中国禅学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04
  36.阿部肇一 中国禅宗史(关世谦译) 台北:东大图书 1988.07
  37.高纪言主编 禅学研究(第一辑) 南京:江苏古籍 1992.08
  38.汤用彤 理学.佛学.玄学 北京:北京大学 1992.10
  39.杜继文魏道儒 中国禅宗通史 南京:江苏古籍 1993.08
  40.陈沛然 佛家哲理通析 台北:东大图书 1993.10
  41.洪修平 中国禅学思想史 台北:文津出版 1994.04
  42.方立天 佛教哲学 台北:洪叶文化 1994.07
  43.印顺 中国禅宗史 台北:正闻出版社 1994.07
  44.葛兆光 中国禅思想史 北京:北京大学 1995.12
  (四)
  45.龚鹏程 江西诗社宗派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 1983.10
  46.龚鹏程 文学批评的视野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0.01
  47.龚鹏程 诗史本色与妙悟 台北:学生书局 1993.02
  48.蔡镇楚 中国诗话史 长沙:湖南文艺 1988.05
  49.王梦鸥 古典文学论探索 台北:正中书局 1991.10
  50.张高评编 宋诗综论丛编 高雄:丽文文化 1993.10
  51.张高评 宋诗之新变与代雄 台北:洪叶文化 1995.09
  52.第一届宋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成功大学中文系所主编 1995.05
  53.张高评主编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号) 高雄:丽文文化 1995.03
  54.张高评主编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二期) 高雄:丽文文化 1996.09
  55.张高评主编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 高雄:丽文文化 1997.09
  56.曾枣庄 论西昆体 高雄:丽文文化 1993.10
  57.曾枣庄 三苏文艺思想 台北:学海出版 1995.08
  58.赵齐平 宋诗臆说 北京:北京大学 1993.11
  59.黄保真等 中国文学理论史 台北:洪叶文化 1993.12
  60.袁行霈等 中国诗学通论 合肥:安徽教育 1994.12
  61.张毅 宋代文学思想史 北京:中华书局 1995.04
  62.郭英德等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北京:中华书局 1995.11
  63.韩经太 宋代诗歌史论 长春:吉林教育 1995.12
  64.张少康等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北京:北京大学 1996.04
  65.顾易生等着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 上海:上海古籍 1996.06
  66.程杰 北宋诗文革新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6.12
  67.周裕锴 宋代诗学通论 成都:巴蜀书社 1997.01
  68.张健 沧浪诗话研究 台北:五南出版社 1989.05
  69.黄景进 严羽及其诗论之研究
  (五)
  70.巴壶天 艺海微澜 台北:广文 1971.10
  71.杜松柏 禅与诗 台北:明文出版社 1980.04
  72.杜松柏 知止斋禅学论文集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11
  73.曾祖荫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台北:丹青图书 1987.04
  74.孙昌武 佛教与中国文学 上海:上海人民 1988.08
  75.孙昌武 诗与禅 台北:东大图书 1994.08
  76.孙昌武 禅思与诗情 北京:中华书局 1997.08
  77.锺优民 陶学史话 台北:允晨丛刊 1991.05
  78.莫砺锋 杜甫评传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9.李淼 禅宗与中国古代诗歌艺术 高雄:丽文文化 1993.10
  80.周裕锴 中国禅宗与诗歌 高雄:丽文文化 1994.07
  81.周裕锴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1997.03
  82.童庆炳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台北:万卷楼 1994.08
  83.张国庆 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94.11
  84.皮朝纲 禅宗美学史稿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1994.12
  85.张伯伟 禅与诗学 台北:扬智文化 1995.01
  86.王向峰 中国美学论稿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96.01
  87.朱刚 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7.10
  (六)
  88.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台北:学生书局 1966.02
  89.周英雄 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 东大图书 1983.03
  90.傅伟勋 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 1990.07
  91.傅伟勋 学问的生命与生命的学问 台北:正中书局 1994.01
  92.刘若愚 中国文学理论 台北:联经出版 1993.11
  93.海德格 林中路(孙周兴译) 台北:时报出版 1994.07
  94.王梦鸥 文学概论 台北:艺文印书馆 1994.12
  95.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 台北:日臻出版社 1995.02
  96.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 台北:台湾开明 1996.07
  97.朱立元 现代西方美学史 上海:上海文艺 1996.01
  98.龚鹏程 文学散步 台北:汉光出版社 1997.09
  99.孔恩 科学革命的结构(王道还等译)台北:远流出版社 1998.02
  单篇论文:
  1.龚鹏程〈知性的反省─宋诗的基本面貌〉,收入《中国文化新论 文学篇二 意象的流变》页261 — 316,联经出版公司,1982.10。
  2.陈庄、周裕锴〈语言的张力─论宋诗话的语言结构批评〉,《四川大学学报》页59 — 65,1989.01。
  3.洪修平〈禅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文献》季刊,1989.04。
  4.洪修平〈略论宋代禅学的新特点〉,《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1期。
  5.孙昌武〈略论诗与禅〉,《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9.04。
  6.孙昌武〈黄庭坚的诗与禅〉,《社会科学战线》,1995.02。
  7.柯庆明〈中国古典诗的美学性格〉,收入《中国美学论集》页187 - 257,南天书局,1989.05。
  8.徐宏力〈论禅宗悟性的美学价值〉,《河南大学学报》1989年2期。
  9.张晶〈宋诗的“活法”与禅宗的思维方式〉,《文学遗产》1989.06。
  10.王琦珍〈论禅学对诚斋诗歌理论的影响〉,《辽宁大学学报》页3 — 7,1992年第5期。
  11.张伯伟〈禅学与宋代诗学〉,《禅学研究》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08。
  12.廖栋梁〈滋味:以味论诗说初探〉,收入《中国文学批评》第一集,学生书局,1992.08。
  13.皮朝纲〈马祖道一─洪州宗禅学及其在禅宗美学思想史上的意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卷2期,1993.04。
  14.皮朝纲〈云门三句与禅宗美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3.09。
  15.皮朝纲〈沩仰宗风、圆相意蕴与禅宗美学〉,《西北师大学报》31卷1期,1994.01。
  16.皮朝纲〈临济禅法、无位真人与禅宗美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1卷2期,1994.04。
  17.皮朝纲〈黄龙三关与禅宗美学〉,《西北师大学报》32卷1期,1995.01。
  18.皮朝纲〈大慧宗杲看话禅与禅宗美学〉,《四川大学学报》22卷3期,1995.07。
  19.程杰〈宋诗类型特征、诗意本质及其历史内涵〉,《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08。
  20.张博颖〈禅宗对宋元写意美学思想的促成〉,《文艺研究》,1995.04。
  21.汪洪章〈海德格与庄子艺术论之比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页296-302,1997.12。
  22.周裕锴〈悟入:文字形式中的抽象精神〉,《文艺理论研究》页24 — 27,华东师范大学,1998.03。
  23.康云山〈朱子《四书集注》与华严宗理事无碍法界论的关系〉,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第七届所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05页1 — 30。
  24.张高评〈从会通化成论宋诗之新变与价值〉,《汉学研究》16卷1期,页235-265,1998.06。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菩萨眼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他没有布施,只有供养。他用最恭敬的心、最虔诚的心、最清净的心,对人、对事、对物,所以他不叫广修布施,叫广修供养。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