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家庭文集: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2014/9/4   热度:421
佛化家庭文集:婚姻、家庭在修行中的四种层次的对待 学人:请问婚姻、家庭、孩子以及婚姻内在的行为,这些东西在修行的过程中,是否要故意的拒绝。请老师开示一下。 净明山人:众生为什么是众生?就是因为无始以来的无明执著和种种贪爱,产生了内外的分别,人与人的差异,互相间又有了一种利用,或者说一种执著、染污等的关系,形成了对立面。任何一个对立面,都是从分别和执著产生的矛盾中转化派生出来的,但它的本身是性空的,是因为缘起,一种不好的烦恼、执著的缘起。 从大的道理上讲,既然有了这样一种烦恼、执著的缘起,人有了欲望,就需要一个外缘的对立方:饿了,需要吃东西;生理的需要,需要男女的性;需要阳光、空气;还需要房子、衣服等等。这些,都是人的需要。 那么,人为什么有需要呢?因为他内在里有一种不满足,有渴望。这是人性的弱点。人是有弱点的,人没有名与势力,他可能被人欺负,他要追求名与势力。没有金钱,可能会很穷,难以过日子,他要追求金钱。这些都是人性中的弱点。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无明、贪执的关系,造下了业,有共业和别业,就要受报,有正报和依报。受了报,在这个报当中,他不得自由,受自身因素的制约和客观环境的制约,他摆脱不了这种制约。摆脱不了的时候,一方面他受制于自身的条件,自身的智力、福报,他们的不平衡性,内心欲望的扩张,等等。另一方面又受制于环境,外部环境不断地制约他,引诱他。外部引起内在的不平衡性,内在的不平衡又需要得到外在事物的补充。于是产生了欲望、追求,向外的东西。不断的需要推动社会不断地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几万年以来的发展。 一 破 回到男女的问题上。《楼碳经》讲,原来人都是无性的,因为某个人生了病,一个朋友对他特别关心,给他烧饭,抚摸他,结果呢,时间一长,那个被爱的人,就变成了女的,她要感受到温暖,她需要安慰,渐渐地她变成了异性。这样就有了男女。这说明男女是烦恼性的,执著性的。佛教在这层次上讲是要“破”的,经中说男女性欲是堕落的,男的看女的是毒蛇,是猛虎,是妖惑人心的,使人无法修行的。其中的真义是使你把欲望这种向外追求的心转移到道上来。《圆觉经》上讲众生有爱欲,所以众生要造业,系缚于三界轮回当中。如果世界上还有第二种象男女的爱一样重的欲的话,那就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了。爱欲是以贪为本的,没有贪就没有爱,贪身体的柔软、贪声音的好听,所以说从一开始就要破的。要做一些观想,观男女的染污性、危险性、堕落性,明白它是众苦之因,使你清醒过来,这是第一层次。 二 立 第二层次,从人的角度讲,是正常的。家庭、夫妻是维系社会安定,人类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子孙,人类不可能延续。没有家庭,社会不可能成为社会。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孩子,通过夫妻的恩爱,对家庭的责任,社会才能成为社会,才能向美好的、幸福的方向发展。家庭、夫妻是社会的基本要素,这是非常正常的,符合道德、伦理的,非常好的事情。没有这件事情不可能有子孙,没有子孙,怎么有出家人,就没有人可以修道了。活佛也是人生的,佛祖也有母亲啊!所以在这个层次上讲,佛教是肯定夫妻关系的,性生活是美好的,是要立的,是社会必然的东西。 第一层次的破和第二层次的立是同时成立的,在修道的本质上讲要破,在人乘上讲要立。 三 用 第三层次,同时存在破和立。有一些修行的居士,他们已经懂得欲望的危害性,这是烦恼的根本,但同时他们不可能离开家庭、夫妻、社会、工作、人际关系,所以他们用智慧,以清净的心,行于世道。在工作中干好工作,在家庭中照顾好家人,在朋友中照顾好朋友。在社会上不妨有地位,不妨有金钱,只要用好你的地位,用好你的钱。将两者结合好,自己是清净的。 夫妻生活也照旧,不贪著。他不是以欲望来的,不是以执著心而行事,在需要的当中不执著于这个需要,不是以需要为最终目标,心里是清净的。自己超越需要的同时满足对方的要求,使对方慢慢地明白,渐渐地也超越出来。这个转变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 如果是出家僧人,则完全离欲清净,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修证佛道与弘法事业中去,以自心的解脱无碍去摄受一切有情。 如是独身的居士,则身居红尘其行清净,也与出家无异了。 四 超越 最后,通过修证,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达了世俗、通达了众生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现象,对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显现。他非常明白你是怎么一个人,有怎样的需求。他自己成为一片空、一片明朗、一片观照、一片慈悲,他内在的需要没有了。到这时他可以超越睡眠、饮食等生理的执著,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的。在超越的同时,他又在这世上做游戏,来接应众生,教化众生。这是第四阶段,道的阶段。 道的阶段,男女都是妙用,也是度生的方式之一,一般人是到不了的。密宗里的双修,就是这个阶段的产物,这不是可以随便提倡的境界。 以上四个层次,既可以分开,也可以融和,四个就是一个,这取决于你的智慧,最终这四层次都要超越的。要在波浪中还能清净,那才是真正的清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迷是病、不觉是病、烦恼是病、邪见是病、染污是病,太多太多了。佛法把这个病归纳为三大类: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个病不轻!无始劫以来,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害了大病,到现在这个病是愈来愈严重,所以一定要自己觉悟,我们确确实实是有病。我们想想我们现前,一切时中常生烦恼,这就是有漏。有漏是凡夫,无漏是圣人;有漏是迷惑颠倒,无漏才是觉悟不迷。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起不起烦恼?起烦恼就是凡夫,就是病态,就是不健康,自己一定要觉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