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原理:种善因得善果 (第五讲)
2014/9/4   热度:255
因果原理:种善因得善果 (第五讲)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这个题目,就用‘种善因,得善果’。大家从《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节录这几条很好。我把这个大意说一说,不必依照这个文去念。照文念,就显得很呆板。佛在经中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众生,万事万物的关系,它确确实实是一个整体。这个理很深,事也非常的广泛。佛告诉我们: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 这个说法,世间一般人很难接受。因为是我们世间人见不到的思想,也没有办法想像得到的。这是佛与大菩萨们现量的境界。如果我们从佛的教训,细细的去思惟,假如我们能够肯定有六道轮回,那么一切众生的受生,一定有父母。尤其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两类除外。胎生跟卵生的这些众生,占的比例很大,决定有父母。 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我们在六道里头流转,那父母就不知道有多少?想到这一桩事,佛讲的也就有几分可以相信了。一切众生不但过去与我们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这种亲属的关系,将来修行证果,也必定成佛。所以佛家讲三世诸佛,过去佛,我们清楚;现在佛,还有未来佛。未来佛是谁呢?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未来佛。大师说了,我们要杀害众生,把众生杀来吃,你要想到一切众生,与我们过去是家亲眷属的关系,将来他们是佛菩萨,你还能吃它的肉吗?你还能忍心下 ?所以他说,如果了解这个事实,你决定不肯吃一切众生肉。 可是佛教导众生,确实是善巧方便,循循善诱。众生那里会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就劝大家,纵然不能完全断肉食,也要戒杀,所以吃三净肉。三净肉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个讲的过去。可是三净肉这个说法,是佛的善巧方便;换一句话说,减少众生造这个恶业,并没有断恶。我们要体会佛的大慈大悲。最好能够长素,我们不要说长斋,诸位要懂得,斋跟素不一样。斋的意思是清净心,叫斋心,日中一食叫做斋。我们现在讲的是持午,持午是斋。与素食意义大不相同。譬如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出家人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们生活是要靠托钵的。托钵要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换一句话说,施主供养什么,就吃什么。施主也不必为出家人特别去预备,他吃肉就供养你肉,他吃鱼就供养你鱼,不必要另外去麻烦别人。另外麻烦别人,这就错了。所以总而言之,是一切顺著众生,以他们的方便为方便,这就对了。日中一食,这叫斋,可见得斋与素食是两回事情。佛彻底了解这个真相,讲经说法的时候,时时点出来,希望众生自己觉悟,自己发心吃长素,不吃众生肉。 而中国佛门里面,素食非常普遍。最早提倡素食的是梁武帝。听说梁武帝读《楞伽经》,佛在《楞伽经》里面劝导大家不要吃众生肉。梁武帝读了这一篇经,深受感动,于是自己发心吃长素。他以帝王之尊,又是佛门的大护法,于是乎带头提倡素食运动。最初是在佛教里面,物件是出家人,以后慢慢延伸,连在家学佛的也吃长素。这是一桩好事情,是一个好的运动。而素食现在被科学家证明,对于健康有一定的帮助。我们近代在欧美,看到许多人吃长素。你问他,他不学佛,也不懂得佛法,为什么长素呢?为了健康的原因。由此可知,素食对于健康有好处,已经被现代人所肯定。这无论是在理、在事上,我们听听佛的教诲,听听欧美一般人士的意见,选择素食是最好的。 世间人对于饮食注重卫生,生是生理,可是我们知道,人生除了生理之外,还有多方面。譬如性情,很少人注意到这一桩事情。性情的善良,不能说与饮食没有关系。所以佛家在饮食里面,虽然不勉强人一定要断肉食,但是佛劝导人要戒五辛。五辛不是肉食,葱、蒜(大蒜)、小蒜(我们也有人叫椒头)、韭菜、洋葱。洋葱是以后才进入中国的。佛法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这个地区还没有洋葱,这个五辛里头只有四种—大蒜、小蒜、椒头跟韭菜。以后,洋葱才进口到中国来。这五种东西都是属于蔬菜类,为什么佛要禁止?佛懂得保护善良的情绪,所以劝学佛的人不要吃这五样东西。《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五样东西生吃,刺激我们的生理,容易动肝火、发脾气,容易动 恚心。熟吃,这五样东西特别能够增进荷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是因为这两个理由,佛才劝修行人,修行人最重要是修清净心,常常吃这两样东西,生理上受到刺激的时候,你很难平静,为了这个原因。这个并不是杀生。所以严格的禁止。可是药用除外。做为佐料、香菜,佐料用的时候,这个也是例外。 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明理,佛为什么要教给我们这个作法。特别是对于初学的人,因为烦恼习气重,你没有定力,你克服不了烦恼。那么对于外面的助缘,能够避免的,就应当要避免,这是正确的。所以寺院里面,当然避免讥嫌,人家看到,讽刺你,你们怎么吃这些东西,佛禁止的,所以寺院里决定不吃。在家居士,这几样东西做为配料用,切一点葱花,做一点蒜末,这有没有妨碍呢?没有妨碍。为什么呢?这个量少,起不了作用。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生活就很自在了。譬如有很多人谈到吃素,如果吃素,素菜里头,连这一些佐料都不能配,这个素菜多难吃。如果这些东西可以作佐料的话,那素菜味道也不错。明白这个道理。 尤其世尊在《华严经》上,那是讲到究竟圆满了,讲到无障碍的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吃五辛还有障碍,那不就有障碍了,怎么能叫无障碍呢?诸位要晓得,无障碍的法界是对什么人说的呢?对有定功、有智慧的人说的。他们这些东西吃了,决定不起作用,他的功夫能够伏得住烦恼,那就变成无障碍了。但是我们初学凡夫,烦恼习气很重,这些刺激会对我们产生障碍,我们就要避免。到你功夫成就,没有妨碍的时候,那当然可以了。 在我们佛教里面,有许多同修们知道,密宗的这些上师,他们对这个毫无忌讳。于是一般人一窝蜂就学密去了。密宗用这个号召,他不断这个。但是你要晓得,密宗是什么人修的?如果我们在大乘经里面,以大乘经作为标准,真正学密宗,密宗班的正科生,是八地菩萨。八地是不动地,这个是正科班的学生。如果是预科生、预备生,或者我们讲旁听生,那应该是什么人呢?圆教初住以上,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入了这个境界。清凉大师说,他们入的境界是四无障碍的境界—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这是学密的同修,不能不注意。如果你自己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你要想学无碍,没有不堕落的。我自己学佛,最初接触的指导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是真正善知识,他把这里面情形,详详细细告诉我。然后劝我持戒、研经,他叫我从这下手。不能躐等,这是真正善知识。 密是佛法里面最高级的佛法、无障碍的佛法,但是一定要有基础。譬如世间的学校一样,密法是博士班,你一定要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硕士班,才能进入博士班。这个里面没有天才的,要循序渐进。即使是藏密,藏密十年的显教,你有没有认真修学?可见得密宗不是随便承传的。十年的显教,有这个基础了,经过严格的考核。现在在西藏,考核通过了,有一个学位,叫格西。拿到这个学位之后,才能够接受密法的承传。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接受密法承传的,那个承传是假的,不是真的。而且密法的修学,非常困难,难在那里呢?难在不离开污染里面得清净,这个难!所以净土宗比它容易,净宗的清净是离开一切污染得清净,这就方便多了。密宗不离开,真正入染净不二的法门。所以它那个是真清净,比净土宗的清净纯度要高出太多太多了。这些佛学常识,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我们对于密法,实在是非常的尊敬。自己能不能学呢?回头想想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资格修学。我们对它只是佩服,只是尊敬,晓得将来我们一定要学的。到那里学呢?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纵然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根没有断,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神通道力可以与八地菩萨看齐,你就入事事无碍的境界。你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行!在这个世间修行,常讲、常说得要修满两个阿僧祇劫,才有资格修学密法。这两个阿僧祇劫,都是法身大士修的。你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你那个修学的时间都不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起开始算。第一个阿僧祇劫修满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修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两个阿僧祇劫修满,再往上去,这就是八地菩萨,就是密宗的正科班学生。这个常识不能不懂,否则的话,我们一无所知就学密,好像连幼稚园都没有念,就想念博士班。那个博士班的老师也很慈悲,你到我这念,我的博士帽子就给你,就戴上了,你也觉得自己是个博士了,可是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承认。就像现在托儿所一样,我们看到托儿所毕业了,戴个方帽子,博士帽子戴上了,小博士,托儿所毕业的,社会上不承认你的学位。大概现在密法的承传,学密的,都是托儿所戴方帽子,都是这种情形。理跟事,我们都清楚、都明白、都了解。 那么第二段,节录大师这几句话的开示,也是很有道理。他说我们世间人,都有个愿望,希望儿女好、子孙好,孝子贤孙,儿女有福有慧,都有这个愿望。有这个愿望,这是个好的愿望。如何能达到?必须从【大积阴德】中,才能求到。积阴德已经不容易了,大师说:‘大积阴德’。种善因,才有善的果报。那么什么叫阴德?做了好事,不要让人知道,这个叫阴德。你做好事,没错,你所做的好事,社会上给你一表扬,这报纸上一登,传播一表扬,你的福德就报掉了。诸位要晓得,名就是福,大家对你尊敬、赞叹,说你好人,就报掉了,你来生变成没福。所以懂得修福的人,修福决定不能让人知道,这个叫阴德,你后面的果报就殊胜。 正因为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我们有过失,造作罪业,希望人知道的越多越好,为什么呢?这个人骂你一句,那个人瞪你一眼,报掉了,你的业障就消掉了。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自己业障在佛菩萨面前偷偷的忏悔,没有用处,消不了。多少人造作罪业,不敢让人知道,在家里拜《梁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拜什么样的忏,也忏不了。所以佛教给我们发露忏悔,露是显露在外面,没有隐藏,社会大众都知道。这样你的业障消除的才快。你不要看世间造作罪恶的人,报纸天天登他,每一个人看他都骂他,他报掉了。如果这种人能够回头,能够有机会闻到佛法,改过自新,他的成就很快,我们不能瞧不起他,往往他的成就超过我们,为什么呢?我们造作的罪业还藏在那里,没有人知道,没有消掉。我们修的那一点福,早就报光了。他的罪业都报掉了,他也有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 所以诸位细细的去观察,你才了解事实真相。这样才不至于冤枉人,才不至于高估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要想家庭美满,子孙贤慧,一定要积功累德,特别著重在阴德,这是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他也举了例子,他说如果我们要想转回天心,这意思就是改造命运。改造命运,一定要从真实改过迁善,就像明朝时代袁了凡先生,踏踏实实的去做。人要真正这样做,没有不得感应的。诸佛菩萨、天地鬼神都保佑他,都护念他,这是必然的道理。一个人不怕过失,改过自新,这个人就是圣贤。什么人不相信因果呢?印光大师说,愚人,愚痴到了极处,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罪福报应。这个是愚痴,烦恼、习气深重。能不能叫他回头呢?必须得有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要有长时间去帮助他。不但要劝导他,而且要做出好样子给他看,使他见了、听了,慢慢的感动,慢慢的回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叫大慈大悲。 我们在大经,最近所讲的《华严经》,几乎每一位善友,对善财的开示,都讲到这些。所以学佛,学佛能得受用,学佛能够有好的效果,一定是从因果开始。佛法到中国,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好的发展?诸位要明了,在过去两千年前,印度的佛法是向四面八方去弘扬,并不是对中国独厚,没有这个道理,佛法是平等法。四面八方弘扬,结果都失败了。纵然有短时期,往后都没落了。唯独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开花结果。成就远远的超过了印度,这个原因在那里?从形式上看,固然是得力于过去帝王,社会的知识份子,我们现在叫知识份子,古时候叫士大夫阶级。他们的大力护持,这个有关系。而实实在在讲,中国自古以来,特别是儒家,就讲因果报应。中国的学术,大家都推崇《易经》是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易经》讲的什么?《易经》讲的就是因果报应。所以因果报应之说,在中国是普遍的深植在每一个人观念当中。以这个基础来接受佛法,就太容易了。 今天佛法宣扬困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现在人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印光大师出现在民国初年,他是我们净土宗一代的祖师。但是他宣扬净宗,远不如宣扬因果用的功夫深。全心全力在宣扬《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安士全书》,几乎用了全部的力量来做这个工作。我记得,在他老人家文字里面看到的,清朝末年,他那个时候住在普陀,定海知县对他很尊敬、很仰慕,邀请他到定海去讲经说法。他没有去,他派个人去。他本身没有去,在我们想像是有原因的,他是山西人,家乡口音很重,定海是浙江,恐怕他讲的话,人家听不懂,那效果就达不到了。所以他派个代表。去讲什么呢?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不是讲佛经,讲这一篇东西。我读了这一篇文字,我很惊讶。所以以后想一想,老法师弘法利生著重在契机。这个地方人没有闻过佛法,弘法必须先要培养佛法的气氛,先要做好佛法的基础。佛法基础是什么?这四样东西是佛法的基础。所以没有弘法之前,先讲这个东西,很有道理,他不是不讲经说法,他有道理在。他给佛法定基础,好像盖房子一样。他为什么没有盖大楼?他在做地基。他没有错。地基深厚了,大厦才能盖的出来。所以我们现代这一些人,就没有老和尚这一种智慧,没有老和尚这种见地,那里请我们讲经,我们就搬一部大经去讲。讲来讲去,讲了几十年了,还是效果不彰,不知道毛病出在那里。反而一句话塘塞过去,‘这个地方众生没有善根。’不晓得过失在自己,还怪别人没有善根,你说糟不糟糕?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总是怪别人,这是很大的过失。 我们弘法利生的人,不能不知道。特别是对印祖一生专修专弘,我们要留意,要细心的观察,要细心去体会,这里面有大学问,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自己要想把自行化他的工作做好,印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所以对于初学佛法的人,一定要跟他讲因果报应。先在这个上面定基础,告诉他怎样求福,你就得到福报;怎样求慧,你就得到智慧;怎样求好儿女,你就真正能得到好儿女。乃至于像了凡居士,真是有求必应,求长寿得长寿,求什么都能得到,没有得不到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当年学佛,章嘉大师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嘱咐我认真努力去做,一生都是佛菩萨安排,自己不要操一点心,你说多自在!世间人苦,苦在样样得自己操心,没有人照顾他,比不上学佛。学佛在家、出家四众弟子,你只要如法去修学,都得佛菩萨的照顾。 昨天晚上讲经的时候,跟大家介绍,新加坡的傅居士。菩萨商人,得佛菩萨的照顾。真的是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他这么自在。我们这一次到大陆访问,也发现一个菩萨商人,也是得三宝加持的。东北一个崔居士,这不是假的,事实摆在你面前,要紧的是‘信佛’。归根结底,还是这两个字。不能相信自己,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你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你就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阿罗汉得成正觉了,可以相信自己意思,没有错。没有得到正觉,我们都是愚迷众生,我们的想法、看法都错了,你怎么能相信自己呢? 深信佛法,决定要发愿求生净土,这才叫究竟了脱,这才叫做真实圆满,求人天福报就错了。人天福报,确确实实可以得到,但是你享福,你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且还免不掉轮回。享福很容易造业,造的业往往比一般人造得多、造得重,自己并不能觉察。这些事情,我们无需要细讲,诸位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思惟,你就懂得了。 《安士全书》是一本好书。它是用文言文写的,虽然是很浅显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人,文字成了障碍。因此这些东西还是要好好的把它细讲一遍,再做出讲记,才能帮助现代人。这个讲记可以翻译,原文不需要翻译,原文翻译困难。特别是佛经,翻讲记容易。这样可以帮助外国人,把它翻成各种文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明了因果的道理,都能认清因果报应的事实,每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晓得收敛,自自然然都能够奉行四好,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有救。世界虽然很大,只要我们有心,尽心尽力去做,一定能有影响,一定能有帮助,那我们这一生的事业,就很有价值、很有意义,没有空过。积功累德,来生决定得生净土。下面节录的这一段也难得。印祖说: 【但求不饥不寒,何思财发巨万。】 人一定要守本分,一定要认识清楚,明了事实真相。我们一生的生命是很短暂的,身体非常脆弱,怎样利用这个脆弱的身体、短暂的生命,真正做到积功累德的效果,这是一个聪明人,这是一个高度有智慧的人。所以对自己只要衣食足,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知足常乐。如果有多余的,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累积,是真正的累积。 所以累积不是说我买了有多少田地、多少房屋给我的儿孙,这个想法错了。说到这个事情,我想到我学佛那个时候,当初我还在工作,还在上班,没有出家。我喜欢读书,在那个时代,台大有一位教授,颜一平先生开了个书店,叫艺文印书馆。好像在西门町这一带,那一条街上,我一下忘掉了。生意做得很不错,于是他就把工作辞掉,不教书了,专门作生意。经营得很不错,大概有个五、六年,他买公寓的房子,我听说买了五十多间,发了财了,买了五十多间公寓。大概好像过了不到十年,他过世了,一栋房子也带不去。不知道为社会,不知道为众生,完全都想到个人的利益、一家的利益,这个错了,不晓得积德给子孙。当时卖的这些书,卖得都很贵。实在讲,我们收入非常的微薄。我在他们家里买了两部大书,一部是《资治通鉴》、一部《十三经》、一部《二十五史》。以后我这些书捐给慈光图书馆,我是民国四十七年到慈光图书馆,把这些藏书捐赠给它。所以这些人都是醉生梦死,不认识这个事实的环境。古人教给我们: 【遗子黄金满 ,不如教子一经。】 这个话很有道理。你以再多的财宝留给后代,不如教育你的儿女,教他读经。经,是真正的学问;史,是人生的经验。你有学问、有经验,我们常讲有史实,你在这个社会上,自然能够立足。这一点很重要。不必留财产给儿女,儿女得到很多财产,懈怠、懒惰,财产花光了,他的生活就可怜。所以不如给他有德行、有学问,他在社会上受到大众的尊敬、爱戴,这个比给财产不晓得要好多少倍。 底下有一条,说世间人为了子嗣这个问题操心。没有儿女,没有传宗接代的。不过这个观念,现代人比较淡薄了。过去人对于这一桩事情,非常重视。儿女少,怎么办呢?就娶姨太太,所谓是三妻四妾,在过去这种情形很多。印祖说,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促成自己早死。印祖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他说这是人: 【速死之法,非求子之道。】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子孙在人生当中,是一桩大事情。《安士全书》,周安士居士他也求子,你看看他是怎么个求法?积功累德。在佛菩萨面前,祈求好儿女。如果过去生中,恶业、习气太深重的,他就求不要生到我家里来。厚植善根的贤孝之人,他求这样的儿女,他真求到了。我们再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命中没有儿女,这是孔先生给他算的,他五十三岁寿命就终了,可惜没有儿女。他受了云谷禅师的指导,改造自己的命运,他求儿女就得到儿女,他以后两个小孩都非常之好。他没有求寿命,他寿命延长,活了七十多岁。原本算命,他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延寿二十多年。可见得断恶修善,确确实实能改造自己的命运,这个一点也不假。 下面一段,祖师讲: 【圣贤之学,未有不在起心动念处究竟者。】 这个开示,我们要重视。圣贤是指世、出世间圣贤。从那里做起呢?在起心动念上做起。他非常感叹,近世读书人,读古书的人,大多数都在文章、诗词、歌赋上下功夫。文章可以写得很美,写得很华丽。但是对于正心、诚意,毫不讲究,完全做一些外表的功夫。虽然说是读圣贤书,不知道做圣贤事,不知道存圣贤心,这个就是口之所言,跟身之所行,与圣贤不相应。这是大师给我们的警惕。 我们今天学佛,学佛最重要的,也是从心地上下功夫。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前面三位善知识,代表的是佛法僧三宝。吉祥云比丘代表佛宝,我们细细从他开示里面去体会,无一不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海云比丘代表法宝,现在我们正好读到。妙住比丘代表僧宝。这都是法身大士,为什么用比丘的身分呢?代表初学,初学是比丘身分。法宝里面,传法之前,先说菩提心。那一段文说得好!十一句解释了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传授法门,教我们观察大海,用大海来作境界。从这个境界里面,回归到法海、慧海、大悲海,再观察六道众生生死苦海。详细的开导,依旧是发心。弥勒菩萨教我们发十种心,海云比丘也是教善财发十种心。从心地上下手,要真正觉悟。你看他讲的这十种心,第一个就讲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要发这个心,不是叫利益自己。利益一切众生,就真正利益自己;完全是利益自己,到后来真的是害了自己。 譬如我们就以颜先生这一桩事情做个例子,教书,台大的教授,很清高,受社会人尊敬。为了利,把这个清高的行业舍掉,去作生意。不错,赚了钱,为自己。天天在打算盘,那个心多苦!从前是作学问的,头脑天天想的是学问,现在天天想的是钱,钻到钱眼里面去了。你说他的生活怎么会快乐?在这个里面,天天有得失,患得患失。死了以后,到那里去?贪心是饿鬼道,嗔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还有那一个地方可以去?人道是要讲仁义道德,他要不作生意了,每一天想学问,怎么样把学生教好,他将来纵然不相信佛法,他是人天两道,有福!改变这个行业,现在好像眼前这个利益看到了,说老实话,给你眼睛看看而已,你还能得到什么?你每一天还不是吃三餐饭,还不是穿著一件衣服。吃的好一点,穿的华丽一点,除此以外,你还能得到什么?可是一口气不来,三恶道去了,得不偿失。 这个道理,这些事实,几个人懂得?几个人有这个警觉?现在不但是在家人不懂,没有这个警觉,连出家人都没有。打著佛教的招牌,依旧搞名闻利养,依旧搞各人享受。所以谚语常讲:‘地狱门前僧道多’,不是没有道理。他这个贪嗔痴慢,享受五欲六尘,这种烦恼、习气没有断掉。甚至于还有一些出家人,为什么出家?为了贪图享受出家的。出家人钱财来得容易,又不要工作,坐在那里接受人家供养,可以作威作福,可以来享受。孰不知,这个享受依旧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享受完了之后,就到地狱去报到了。你所享受的,要记住,是你前生的福报。还有很多出家人,生活过得很苦,他为什么不能享受?前世没有修福。不懂因果报应的人不晓得,你这一生所受的,前世培植的;你这一生所作所为的,来生的果报。所以佛在经上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这一生所作所为,就是来世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金刚经》记载, 释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萨道,在山洞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暴君歌利王遇到了他,把他凌迟处死。“好,你忍辱!我拿刀一块一块把你的肉割下来,看你能不能忍?”割了之后,歌利王还问他:“你生不生气?”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嗔恚心。”忍辱仙人他能忍受,不但没有报复的念头,一念怨恨的意念都没有,这是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现象!最后,忍辱仙人还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就是憍陈如。歌利王就是憍陈如的前世,释迦牟尼佛就是从前的忍辱仙人。所以我们 一定要修忍辱!对人要忍,对事要忍,对修行也要忍,不忍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