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法师华严文选(5)


2014/9/3    热度:523   

  华严莲社成立四十周年纪念特刊序

  佛说:“万法因缘生,缘具事成就”。华严莲社之创立,亦因缘所生法也。

  先师祖上南下亭老和尚,于三十八年春,应宝岛弟子群之虔邀,奉其恩师智光太师祖以俱来。曾三易其居,持久作客,诸多不便,南公为尽弟子奉养师长之职责,乃于四十年春,从信货款购屋,定居于新生南路一民宅,以便晨昏定省,嗣以左右邻居逼近,喧闹难堪,无法度其静修生涯,乃于四十三年迁至今址,方始安定,遂命此居名华严莲社,此创立莲社之最初因缘也。

  另一促使华严莲社成立之因缘,为信徒酷爱华严大教而成立,盖宝岛沦为异族统治者五十余年,信徒渴求大法,苦于无处问津,幸有政府八年抗战获得胜利,台湾光复,大陆高僧,陆续来台弘法。及至闻得焦山智光大师,泰州光孝律寺南亭和尚,宣讲华严、法华等大乘经典,如饮甘露,如餐醍醐!唯以二老依人为生,居无定所,无法广开经筵,遍弘大教,是为遗憾。乃思建立道场,延请智、南二公长期说法,迨闻南公有购屋安师之意,遂乃共发大心,鼎力促成,得此助缘,莲社乃能顺利成立也。

  综此莲社成立之二大因缘,实各具深意,南公购屋安师,大孝也;信徒为法促成,助弘大法,足以净心社会人心,大智心。二者均含重大觉世济众之无上意义,尤其影响深远,功德难以计量。良以莲社成立以后,智南二公分别宣讲法华、华严、楞严、金刚、起信等诸大乘经论,政府各级首长、夫人,中央多位民意代表、社会各界善信男女,纷纷从听经闻法,而皈依我佛金莲座下,给社会贡献出无心之安定力量。由于信徒日增,护法者众,乃进而发展社会教育,创办智光商工职校,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及以华严专宗学院,储备佛门弘法僧才。举办冬令救济,照顾民间低收入户,金门劳军以鼓舞士气,启建仁王法会以护国安民,成立大专奖学金,诱掖智识青年学佛,空中布教,翻印浅显佛书,普向社会介绍佛法真理,使迷信妖鬼邪神之民间崇拜,一转而为而信佛徒,于不良风俗之改善,起莫大之净化作用。于桃园眷村成立讲堂,接引军眷学佛,于海外成立华严分社,广度侨社善信皈依,综上种种弘化事业之建设,财法二施之功德,皆南公一念孝心,诸信徒一念诚心,有以促成之者,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实无法估计矣!

  前人发心,创此基业,高则高矣!美则美矣!我等后人,承此基业,当何所为?曰:守成之!曰:发展之!必如此,方不负前人之所付托!创业之南公,圆寂既十载矣,一以猥才,蒙其顾命,时怀临深履薄之心,率诸徒众,努力经营,于彼所遗事业、法业,一一勉力维持,虽无重大突破,幸未有所陨越。今者,莲社度其四十生辰,合社僧信大众,咸望做一庆典,出一特刊,以资庆祝。并盼写一序文,著之刊首,以用介绍。一以驽骀之材,承斯艰巨,实愧乏善可陈,谨将创社因缘及先人所作各项弘化事业,简述如上,一以表达庆贺之忱,一以告乎来者,莫忘先人创业之艰辛,并期有以发扬而光大之。是为序。
  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脱稿于莲社之退居寮

  怀念我最尊敬的应慈座主

  按:应慈老法师曾领导华严疏钞编印会,重新整理出版《华严疏钞》。

  为弘扬华严思想,不断地宣讲三种译本的《华严经》,并同同时流通,悲愿无量,福泽后学。

  悲愿无量众生得离苦

  尊敬的各位领导、诸山长老、居士、法师、佛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刚才我们听了何全刚局长的讲话,我个人也有点浅近的感想,现提出来给各位参考、并请指教。刚才何局长谈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两句话是佛陀释迦世尊在大《华严经》里讲的。这两句话确实如何局长所说,是我们佛教的中心思想,也是我们佛教徒工作的正确方针与修行的重要指针。我们中国,过去曾被称誉为是世界第二佛教祖国,这是战前的话。这两句话在当时来说,我们当之无愧。因为刚才何局长也说过,跑到世界各国去看看,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有规模的寺院,那么多的出家众,尤其是那么普遍的信众,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我们在一九八四年的时候,我率团到欧洲,出席了全欧洲佛教第二次大会,那一次的大会,是联合国文教组织发动的,我们去参加了那次大会。也有邀请我们亚洲佛教国家代表的,包括日本的、韩国的,还有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在当时的会议程序上有一个节目,就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都要提供一个为世界祈求和平的节目。那次,与我一起去的二位法师,我们三个男众,十多位女众。事前商量了一下,他们既然要请我们参加一个祈祷的仪式,我们就把中国佛教僧伽的服务,整整齐齐的穿起来,我们三位法师穿的是黄海青、披的是红祖衣,比丘尼穿的是咖啡色海青、披的是黄祖衣。上台以后,我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祈祷世界持久和平。我们唱念做完后,有一位当地的法国比丘跑来,一把抱住我说:法师!你们这个团体太好了,你们要常常来,我们这里很需要你们来,像这种庄严的仪表,悠扬的梵唱,真的太好了!因为这是他们没有听过的梵呗。所以凭著我们这个唱诵,凭著我们的服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中国佛教在世界上是很受重视的。尤其是在唐代,唐太宗统一中国后,文化发展,宗教也跟著发展,那情况跟现在我们中国差不多。我常说佛教的发展也要靠国家的太平。所以我们佛教徒,我们的先辈在为我们留下的早晚功德本里,都有为国家祈祷的词句。我们佛教徒向来一直是很重视爱护国家的。我们讲要报四重恩,其中就有报国家恩的一项。所以何局长刚才说,我们应该要养成爱国的思想,爱教的思想和爱众生的思想。这三个思想能够做得好、做得实在、做得成功,那我们佛教也就很好,国家也一定很好。现在国家太平了,我们很安定,有地方可以求学,更有机会来发展我们对佛教的抱负。

  沉香阁感念先人恩

  这话怎么说呢?我们虽是来自海外的,但开放探亲以后,我就回来了。我是江苏泰州光孝寺的法系人,我对沉香阁也有一段感恩的历史。因为今天我们开会纪念的应慈老法师,他老人家当年在这里讲经,我的先师祖南亭老和尚,他是应慈老法师的学生,他从安庆佛教学校毕业后,就跟随在应慈老法师身边。应慈老法师创办的第一个佛学院是在常州清凉寺,然后迁到上海来,以后又在常熟兴福寺办过法界学院,成立华严学会。先师祖南老人始终是追随的。当应慈老法师到沉香阁来弘法时,我的先师公仍然追随在他身边。当时,我也常来沉香阁听应老讲经,来看看老和尚和我的师公。有时也跟他们一起打打坐。应慈老法师是禅宗和华严宗同时并修的,因为他是禅宗的传人,是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的传法门人。他与清末民初弘扬华严最积极、最成功的一位大师-月霞老法师是同参,他们同在天宁寺得法,得法以后,由于应老年纪较轻,月霞老法师一直很重视他。虽然他们是法兄弟,但却多次向冶开老和尚要求,说应老虽已在这儿受记、传法,但年纪还很轻,希望能跟自己学华严,因为应老的智慧比较高。冶开老和尚接受了这一要求,就把应慈老法师交给月霞老和尚,跟他学华严。由于应慈老法师很聪明,佛经一听就懂,也不把学佛之事看得很重要,有时甚至漠不关心,月霞老法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常常想用一些办法来鞭策他、鼓励他。有一次开了他一个小小的玩笑,让他去讲经。当时月霞老法师被人邀请去讲经,有很多信众来听经,还有许多年轻的佛学院男女学僧。有一天,月霞老法师从年轻的听众中叫出两位出家同学来,问他们是否都听懂了?他们回说不大懂。月霞老法师就说,你们听完经后,去请应慈法师来为你们复讲一遍就懂了。年纪轻轻的应慈法师,本来没有把听经当作一回事,所以听得不很实在,马马虎虎。结果月霞老法师使出这一招,要两位青年学僧去请他复讲时,应慈法师著慌了,他红著脸说:我刚才听经时没有注意你们提的这些问题,等我研究一下再告诉你们吧。话虽然这样说了,但仍觉得很惶恐,很不好意思。从那以后,应慈老法师开始认真学习了。这是月霞老法师接引后进的一种方便,他并不是故意用这种方法去出应慈法师的洋相,而是用此方法去激励他。从此开始,应慈法师也就很认真的去研究佛法了,最后终于成为一位名闻中外、名符其实的华严座主,一生中三种《华严》都不断地讲,并把三种《华严》同时流通,悲愿无量。这些事迹,我们听了都很感动,觉得应慈老法师是真正的佛教的导师。所以我们今天要举行研讨会来纪念他老人家。这是很有深长意义的!

  召开研讨会意义深长

  记得今年春天,我接到真法禅法师的来信,先诉我要为纪念应慈座主圆寂三十周年开学术研讨会的消息,并说是还要出一册纪念集,让我写篇文章,我想到,我没有随付好久就离开了应慈老法师,而我要报答他老人家的法乳深恩,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有机会能写篇文章来纪念他老人家,我觉得这正是我想做的事,应做的事。所以我就根据常州天宁寺的志书(因为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应慈老法师的历史)摘要地把他一生伟大成功的历史介绍出来。另一方面,也把我参学老法师、听他讲经的法乳深恩,一直想要报答的这一心愿说了出来。所以,我这次来这里参加研讨会,主要地就是为了这件事。真禅法师的八十大寿,我当然也是很重视的,因为真禅大和尚跟我有法亲关系。他是镇江竹林寺的传人,镇江竹林寺佛学院的创始人霭亭老和尚,是我的大师公,我们算起来有这么个法亲的关系。因为这两件大事我觉得都很重要,所以我就特别抽出一段时间到上海,参加真禅大和尚的寿庆活动和应慈老法师的佛学思想研讨会。在这个时间里,又意外地遇到了一件事。我出家的小庙,是在江苏泰州东乡,叫做海安的一个地方。它原来是泰州的一个区,现在,地方政府把东台划出二个区,如皋划出二个区,泰州划出二个区,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县,叫做海安县。我是营溪乡的人,我出家的庙叫观音禅寺。观音禅寺在清朝末年被当时的住持搞得很有气派。那个庙确实是相当不错的,有很多房屋,周围有二十八个村庄的信徒,也有八十多亩山田,三进殿堂。头山门进去是弥勒菩萨像,两面四大金刚像。中殿是观音殿,中有大观音菩萨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后进是大雄宝殿,殿中供三尊大佛: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边是二十四诸天像。是一个很整齐、很有气派的寺院。可惜在战争期间被毁了。我在第一次回来探亲祭祖时,曾试探地向有关部门问了一下,我出家的这个寺院有没有可能恢复?当时地方领导回答我说:不大可能。当时我感到很失望。到去年,我忽然听到一个好消息,说是有希望恢复,因为有关方面说一个县可以恢复三间寺。本来恢复佛教寺庙,是优先考虑城镇上的寺院,而我们这个营溪的观音寺原来就在乡下,这样就希望不大了。可是我们乡的乡长、乡亲们都很热情,他们为了纪念我们那间寺的第一代祖师玉师老和尚,所以极力争取恢复这间寺。玉成老和尚在清末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人物,他曾被满清政府封为泰州僧正司,他奏请光绪皇帝,平息庙产兴学的风潮中作出过贡献。所以他是一位对国家、对佛教,都有贡献的人物,因而乡里人都很怀念他,想方设法把他所修建的庙争取恢复。所以,明天我还在这里一天,后天就要回到苏北家乡去,动土奠基复建这间观音禅寺。这次我是为了这三件大事而回来的。当然,第一件大事还是为了参加纪念应慈老法师的这个研究会。今天上午,我有缘也有幸参加了真禅大和尚隆重盛大的祝寿典礼,现在又能与大家一起在这里共同研讨我最敬仰的一代宗师应慈老师的佛学思想,所以我感到十分高兴。

  应老弘扬华严贡献大

  应慈老法师很不简单,他老人家把华严思想弘扬起来,很有贡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华严疏钞》重新整理出版。《华严疏钞》本来是与《华严经》分开来单独流传的,疏是疏,钞是钞,经为经,这样读起来很麻烦,要三种书对著读。后来有人把三者合起来,但合得并不理想。对日抗战期间,上海有几位大居士,在应慈老法师领导之下,共同发起成立了华严疏钞编印会,请应慈老法师出来领导进行,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成功的。除此以外,他老人家为了弘扬华严,把三种译本的《华严经》都印出来流通。这样,《华严经》、《华严疏钞》、《华严经》的注释、注解都有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拿来作参考,就可以很顺利地讲《华严经》。现在我也因为有疏钞参考,在学著讲《华严经》,所以我确实是时时刻刻感念他老人家的功德的。今天,我有这个机会,有这个缘份,能参加这个盛会,能把我自己学法、得法时,他老人家对我的恩德,向各位报告,供各位参考,这是我感到最荣幸的大事!

  彻知万事万物方能成佛

  另外,我觉得刚才何局长讲的话不错,我们要记住,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学问,都是从前人的经验中学来的。真如《华严经》中讲到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其中讲到文殊师利菩萨鼓励善财童子的一句最重要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你要学佛,你要多多参访知识。善知识是我们修学佛法的第一因缘。”即第一个重要条件,没有善知识的指导,你想一个人乱摸,或只是在佛学院听几门课,还是不够那么深入。善知识能把他学佛的经验告诉我们。所以善财童子接受了文殊菩萨的开示后,跑遍了一百一十个城市,拜访了五十三位当时各行各业的学术领袖,善财童子佛法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个上面的。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我们学佛法要去拜访各行各业的领袖呢?这里有句重要的话,佛陀在《阿含经》里讲过,《俱舍论》里也提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修学佛法,想要完成佛果功德的这件大事,除了我们念佛拜拜佛修学佛法以外,世间的学问,我们也要能知道。不但要知道,而且要彻底弄明白。佛陀说的这句话,我们听了可能要吓一跳。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对世间、出世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件没有能够正知、能够遍知、能够作证,就不能成佛。”“作证”,即自己去体验过,等于到化验室里去做过实验,那样学问才是真实的,不是随便谈谈的。如果你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件没有彻底弄明白,你就不能成佛。佛陀对学佛之人的要求,就是这样的严峻,所以参访善知识,接受前人的经验,是修学佛法不可少的一种有力的资源。由此可见,何局长讲的话,确实是经验之谈。我也很幸运地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宝贵的指示。

  我知道的很少,就提供这样一点自己的感想、经验,供各位参考,并请指教!最后,祝各位福德增长,智慧增长,佛法功圆。谢谢各位!

  痛悼上海玉佛寺真禅和尚

  宗门痛失法将

  真禅和尚的突然示寂,一时真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相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正当大陆佛教在起步复兴之际,而我华严宗法门正在待学养深湛的宗门法将振敝起衰,这时怎堪折损一员大力法匠呢?

  真禅和尚是我们苏北同乡出家大德中,一位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他虽曾在我求学的母院光孝佛学院读过书,他同时也是镇江竹林寺我霭师公的传法门人,但因局势关系,又先后不同届,我们从未见过面。

  直到政府开放探亲以后,我第一次回上海玉佛寺拜佛,到他室见面时,才知道我们还有同学之谊及法亲关系。从那次以后,我每到上海,必去玉佛寺看他,也曾蒙他多次热情招待。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我接到玉佛寺一封征文信,为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出纪念特刊,要我写一篇文章。去年三、四月间,又接到一封信,说是真禅大和尚八十大寿,要我参加海外诸山送一块祝寿匾。随后又接到一封正式邀请函,才知道真禅和尚是十一月十三日过大寿,应老是十一月十三日过周年,希望我回去参加。还提到,应老的纪念文已收到了,真禅和尚的祝寿匾也做好了。

  与此同时,我又接到俗家侄儿王兴存的来信,说我出家的营溪观音禅寺的复建申请,已获得批准。乡政府已帮我们征得位于孙庄河南新筑的海王公路边一片地(约十亩余),也已办妥征收手续,并决定十一月十五日举行动土典礼,要我回去主持。我本在禁足期间,不便外出,但这三件大事一时集中,况且恢复祖庭是自家事,不容不出席,因而只好向佛菩萨请假一星期,带领明度、能度、妙果、恒果等徒子徒孙返乡一行。

  我在十三日上午,参加了真禅和尚寿庆,下午出席了应老圆寂三十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晚上回到旅店,翻看了真禅和尚的自传,一时使我对真禅和尚的为人、为法、为国家、为社会,乃至为佛教所做的一切贡献,真觉的感到:真禅和尚太伟大了。

  当我收到真禅和尚圆寂的讣告后,除随即撰有“宗门待复兴,那堪据折法匠;众生盼拯济,祈愿早返慈航”挽联一幅寄沪,以示哀悼外,并就他的崇高行谊,以追念、惋惜、哀痛的心情,略述一二,以扬其令德!

  好学不倦

  真禅和尚六岁出家,七岁启蒙,读四书,学《禅门日诵》。八岁习《法华经》,十四岁应赴经忏,十六岁习《毗尼律仪》,十七岁入三昧寺启慧佛学院,十八岁至扬州宝轮寺听应慈老法师讲《楞严经》,十九岁入竹林佛学院,二十二岁随刘步青秀才学《左传》、《诗经》、《易经》、《礼记》、诗词等古文学,二十七岁入泰州光孝佛学院亲近南亭、苇宗二师学《华严》,中间曾至海安居士林听绍三法师讲《地藏经》,二十八岁听圆瑛法师讲《楞严经》,二十九岁至福慧寺听摩尘法师讲《法华经》。

  真禅和尚自二十二岁起,就分别在各地佛学院担任教职,但从未对自我的学习稍有松懈。凡有名德讲筵,皆参与听讲。其好学精神广受称道。

  卫护佛教

  真禅和尚爱教护教的精神,真可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来形容。一九四九年真师与应慈老法师相约,决定留在上海。追随应老各处传戒、讲经,并参与各级佛教协会的工作。

  应老于六五年圆寂。文革开始,真师所居的玉佛寺受到冲击。乃与僧众五人坚守寺中十年,以糊纸盒度日,并千方百计,保护寺庙建筑及佛相,使玉佛寺未受破坏。文革结束后,玉佛寺恢复业林制度,领众度其弘法、修持生活。

  弘法度众

  真禅和尚的弘法工作,随著大陆宗教政策开放的脚步而日趋繁忙。尤其自八二年后,更是竭尽全力。当年主持了玉佛寺建寺百周年纪念法会,佛像重新装金,讲演《般若心经》,办学戒堂,招收学员剃度出家,传授佛学基本知识及日常课诵,宣讲三宝实义;并且进行筹备创设上海佛学院,次年正式成立。翌年,并于慈修庵成立尼众班。

  真禅和尚年近八十高龄时,还不断的奔走各地,启建各式法会、演讲经典。不下数十次,同时应邀在国内佛教名刹道场讲经弘法,其所讲经论最多的是《心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世主妙严品〉、〈净行品〉、〈十地品〉、〈三昧品〉,另外,《地藏经》、《无量寿经》、《药师经》、《阿弥陀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其间曾受聘到过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启建水陆法会,讲《劝发菩提心文》,并出任住持,使古刹重光。总之,自文革之后,真禅和尚的弘法足迹和受法喜加被的信众,每日都在不断增加。

  爱乡土 爱和平

  真禅和尚注重社福,关怀残障,爱国、爱教。五一年,主持了圆明讲堂及玉佛寺“祝愿世界和平法会”的法务工作,各四十九天,将香金收入开支之余,捐赠沪上各慈善机构。亦被聘为上海普陀、静安两区,伤残病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之后,上海的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儿童福利院、普陀街道敬老院、教育卫生奖励基金会、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儿童世界基金会,上海慈善基金会等机构,便经常受到法师的捐赠。其中于于残疾儿童的捐助基金,前后超过百万元(人民币)。此外,并全力配全上海弗协所举办的慈善活动。自己并在家乡设立了真禅教育基金会,提倡教育,鼓励家乡子弟就学。尽管曾经过著极度艰苦的生活,但都咬牙撑过,一切尽其在我,无怨无悔。

  正是由于法师善名远播,先后被推举为上海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董事、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理事、福利院名誉院、慈善基金会副会长等职务。并另行设立了真禅法师残疾儿童福利基金会。

  国际交往

  上海玉佛寺为中国名刹。真禅和尚既住持玉佛寺,自难免要肩负起国际交往的工作。自五四年至九五年,先后接待过来访的宗教团体、社会团体及总统、政要,几乎普及各洲各国及地区,包括:日本、印度、锡兰、尼泊尔、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密克罗尼西亚、圣马力诺、印尼、缅甸、马来西亚、意大利、巴基斯坦、孟加拉、斯洛伐克、葡萄牙、英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

  而应邀出外访问所到过的国家则有:日本、印度、泰国、美国、韩国、墨西哥、加拿大、法国、挪威、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菲律宾等国。所到过地区则有香港、台湾等地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对加强国际交流,贡献卓著。

  流通法宝

  真禅和尚于七九年在玉佛寺首次恢复举行浴佛典礼。八一年正式展开各项宗教活动。八三年起,印经出版工作便开始大力推行。首先是镌刻明华亭董其昌楷书《四十二章经》、行书《释迦如来成道记》。接著就重刻应慈法师《正法眼藏》,雕刻唐、宋、元、明、清名家绘印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宝像等。八九年出版《玉佛丈室集》,九○年开始,出版玉佛寺丛书。计先后出版有《玉佛丈室集》九集、《玉佛禅寺简史》、《玄奘求法之路巡礼记》、《般若心经讲义》、《天竺纪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华严经与华严宗》、《地藏本愿经浅释》、《九华山弘法讲经记》、《真禅禅藻集》、《玉佛寺画册》、《美法澳弘法记》、《台湾弘法记》等,均大量发行。

  企之、盼之,乘愿再来

  真禅和尚于整修复建寺院,创办佛学院,培育僧才外。行有余力,不忘写作。尤以《玉佛寺丛书》、《玉佛丈室集》、佛经讲记等,阐扬华严大教,丕振宗风,继绝启后,为宗门添加了新生命,给僧团树立了新典范,功德无边无量。如今其摄化功圆,驾返华藏,固是菩萨度生常轨。然众生待度,如大旱之望云霓,企之、盼之!但望真师,早日乘愿再来!(原载台湾《万行月刊》一九九六年三月号)

  华严一乘净土观

  净宗祖师大德们,往往在纠正浅识者流,轻视净土念佛法门时,提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有力引证。意在说明普贤以等觉之尊,尚且引导修学华严十大愿王的大菩萨们,归向弥陀极乐净土。我们都是薄地凡夫,岂可轻视大菩萨们所修、所学的净土念佛法门呢?

  大华严经十地品中,初地至九地菩萨,于利他作业中,皆以念佛为第一要务。经云:“菩萨住此(第九)地,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一切智智。”可见念佛法门在本宗,也是菩萨利他行中重要的修行课业。

  华严经内章门等新孔目章十种净土章云:“依小乘义,无别净土,依三乘义,有别净土,略准有四:一、化净土,谓化现诸方所净土,二、事净土,谓诸方净土众宝所成,三、实报净土,谓诸理行等所成,谓三空为门,诸度等为出入路,四、法性净土,所谓真如,谓以衣无住本,立一切法。一乘净土,依准有十:为此娑婆世界中,诸四天下,教化一切。一有种种身,二有种种名,三有种种处,四有种种形色,及有种种长短,五有种种寿命,六有种种诸得及以诸人,七有种种诸根,八有种种生处,九有种种业,十有种种果报。如是种种不同,众生所见亦异。问:欲明净土,何故乃辨众生分齐,不同?答:佛土自融,与法界等,无别可别。何以故?由是佛土,称法界故。若欲取别,知其分齐,依众生心,业行增减,定水升沉,清浊差别,印成佛土,大小多少,染净差别,云何得知,分齐同异?答:一乘净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具如地论广释。”据此段经文看来,华严一乘净土之种种分齐,唯依众生心,业行增减,定水升沉,清浊差别,即此印成佛土差别,无别可别。所以文殊师利,亦只肯定佛土深异,寄彼众生,而成相貌也。因为一乘佛土,称法界性而成,法界性者,众生心也。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乘起信论云:“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从这几段经论文字看来,可以意会到,华严一乘净土观的大概了。从此之理念以思,也可以探知,华严一乘净土观的中心思想,是要华严一乘行人,大家共同发心建立大乘佛净土,并不称极鼓励学者,往生他方佛净土。这是华严大教净土观独特的地方,不可不知!

  七十四年华严佛七开示录 
  七十四年一月十二日 星期六 上午十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是本莲社一年一度的华严佛七开始的一天。首先我要向各位说明参加佛七的意义,和法会期间应注意的事项。我们要知道,这次法会是莲社每年年终特别规定,让信众来加强修持的一次法会,也是过去佛门丛林生活,留下来的特有修持风范。

  修学佛法的人,首先要修,次则要学。修学的方法,在净土宗讲念佛,禅宗是参禅,还有密宗的持咒。在中国流传最广泛的,则以禅、净两宗为最普遍,禅宗是仗自力来反观自性、悟明自心;净宗则仗他力念佛圣号,求生净土。此二大宗派,在大陆上具大规模的道场甚多。这些大道场平常一天二十四小时皆定有常课,生活规律也较为严谨,旨在要使参学的人得到成就。假使一年下来,认为在功行方面进度还不够理想,就在入冬以后,年节之前,举行加香的佛七来加功用行,希望在佛七当中修行有所成就。念佛的人必要念到一心不乱,参禅者则希望在香头上得到一点消息,希望能够开悟。禅宗的主要目的是叫人开悟。悟到自性,自然就得到解脱。所以先太师祖上智下光太老人以及先师祖上南下亭老和尚,自创建莲社以后,也就本著这种遗规,除了平时定期的共修法会以外,年终也要举行一次加香佛七。

  这是一个著重修行的法会。修行有集体的修行与个人的修行。这中间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家的信众,平常俗事粉忙,不容易把心定下来,也难得腾出时间来修行,念一个时间的佛或者拜一个时间的忏。因此,莲社每月规定有几次常课共修,让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诵经或者礼忏。但是这个功夫还是不够的,因为真正要达到一心不乱或者是明心见性的目的,一定要自知佛性,必须朝于斯,夕于斯,诚诚恳恳地修下去才行,不过这在居家之士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希望在这个年终的时候,大家放下一切,把心定下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分善根,能够在这七天当中,将佛号念到一心不乱,或者是参究自性,由观心的功夫上得到个落脚处。这才是我们举办这次佛七的主要意义。

  既然有这一个崇高的要求,所以希望来参加佛七的各位,在这七天当中,把一切的俗事尽量放下,将整个身心投入佛号之中。在佛堂里,除了规定的几支香念佛以外,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也尽量少话家常琐碎杂事,实际地念佛观心,这样才能够达到参加佛七的实质目的。为了这个目的,希望大家在念佛的时候,认真地念;静坐时,会观心的人,自己好好内观自性,看看自己起心动念的泉源,在什么地方。古人把这个功夫,叫做看话头。

  我们平常心是散乱的,想东想西,没有一时一刻的休息。即使在睡觉时,也梦想纷飞。如果我们要把这生死之流切断,就要用佛号,使一切妄想、妄念,从心里头排除掉,这样真心才能透露。真心透露以后,才能见到自性。而这个自性到底是什么呢?自性就是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过去的祖师说:“每一个人心上都有一尊自性天真佛。”这尊自性天真佛,虽然每个人都有,但是能让他出来放光的很少。所以现在念佛,就是要把烦恼、是非、妄想,一层一层地剥开。等到把满空的浮云吹散,当然就是日照中天了。

  佛陀初成正觉的时候,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一切众生,莫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祗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若能除去妄想、执著,则一切智、无师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皆能现前。”祖师说:我们各人心上皆有一尊自性天真佛,就是从佛陀悟道时的这句话来的。这是佛陀觉悟到,众生佛性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人人本来具有佛性,具有成佛的本能。

  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探究其原因,就是有妄想、有执著。妄想、执著把我们的佛性盖住了,因此就不能成佛。那么我们有没有妄想、执著呢?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而且妄想很多,执著也很强烈。每个人都执著这样是我的,那样也是我的,甚至要想方法,能把别人的变成我的──这些都是妄想、执著。又认为我最尊贵,不容许别人来轻慢。为了维持我的尊严和财富,想尽方法来达到目的──这些都是妄想、执著,也是很愚昧的想法。其实我们的生命是很短暂的,而我们日常所需要的也是很有限的。真正需要的祗不过是日食三餐、夜晚一宿而已。
  寒山大师有诗云:“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放不下呢?为什么还要去苦心经营呢?到头来什么也带不走呀!而自己的本分事不去重视,这多么可惜呢?这就是佛教所要教人觉悟的真正道理。这个说法,在普通的人听起来是消极的。如果执著,有一万,想十万,有十万,想百万,想千万,这好像就积极的。实际上,你有千万,有亿万,又有什么用?到最后,一分也带不去。这个说法不是一般人所愿意愿的,可是它并不因你不愿听,就不存在呀!我们就因为不懂这个佛法道理,所以才把宝贵的时间、精神,浪费在那妄想、执著上面,而不能够参悟到清净光明的自性真理。

  其实要真正把自己的佛性,参悟到转凡成圣、成佛,才能够永久而真实地雍有这个世界的一切。没有成佛以前,认为财富很好,拼命地挣取著,其实都是妄想。要觉悟,就要用功,把宝贵的光阴、精力,放在修持上面。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够真正地把人生问题,悟到一点消息。这样的人生,就变得有保障、有价值了。所以我们要举办佛七法会和平常共修,让大家能有机会悟到自性。在这七天当中,希望大家尽量地发心,努力地策励自己,在这七期之间,尽量抽出时间来参加,不要缺席。

  另外,人与人相处,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误会或不礼貌,容易动烦恼。在这七天当中,尽量避免这一方面的烦恼,不要让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应该像弥勒菩萨那样开口笑、少说话、放大肚量。既然有缘来此学佛共修,就是有缘人,所以要相敬相亲,这样就能够身安、心安了。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养,但是大部分的人很少注意这个问题,因此容易起烦恼。起了烦恼,功夫就用不下去,或者一生气,就回家去了。这损失可就太大了。所以参加佛七,要把排除自己内心的妄想,列为第一重要,不计较这些人际的困扰因素,列为第二重要。

  有人问起:“打佛七,为什么要限定七天?六天或者八天不可以吗?”这个限定是有道理的。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字。不论中外人士,都对此七字很重视。因为很多自然生态,都以七天做为一个循环。医学上的说法是,人类体内的细胞生命,也是以七天为一期。中国古书易经复卦有“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之句。西方人以七天为一个星期,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而定的。一个是生理的循环,一个是物理的循环。我们希望在七天当中,从今天开始,把体内染污的细胞变成干净的细胞,以心理影响生理,以期达到转凡成圣地步。这也就是佛法中“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的道理。把心理上的清净和生理上的清净,真正地修养成功,显露出来,这样就做到转凡成圣的境界了,所以要用七天为度。这是一个说法。

  还有一个说法与佛学的理论有关。唯识学说,我们人有八个心王、五十一个心所。这八个心王,前面的六个,叫做眼识心、耳识心、鼻识心、舌识心、身识心、意识心,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意识。我们的眼睛能够看东西,因有一个眼识心;耳朵能够听声音,因有一个耳识心;乃至心能思想,因为有个意识的原故。那么普通不知道内容的人,就会说:“这六识心应该有个依据呀!它的依据是什么呢?”在我们心理作用当中,有一种执著坚持的心。这是个什么心理呢?那就叫做第七末那心。还有一个八识心,叫做总报体,又叫做藏识心。它就像仓库一样。我们平常所想的、所讲的、所做的,不管是好的、坏的,一举一动,都有一个影响的力量。这个影响的力量,就是由那个第七识心搬送到第八识心里面去收藏起来。所以第七识又叫做传送识,第八识叫做含藏识。第七识心的特性就是执著自我,产生“我”的观念。成佛所要破的,就是这个现有的执著心,也就是我们的烦恼根本。所以打七就是要将这个第七识心打散、打死、打破,然后转凡成圣。转过来以后,就不叫末那识,而称为平等性智。所谓转八识成四智,就是转前五识成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八识而为大圆镜智。识转成智,就是成佛了。所以把第七识的我执心转变过来,叫做平等性智,是很有意义的。不过这个理论有很深的内容,是不常听得到的,祗能简单地提示到。总而言之,打七就是有这些重要的意义。了解之后,就能够排除烦恼妄想,进而悟明心地,这就是参加佛七所要著力的地方。把这功夫绵延不断地用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成佛的。今天就讲到此。念佛,回向!

  七十四年一月十二日 星期六 下午二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下午,要讲的题目是“我们所念的佛菩萨圣号”。我们佛七期间,所念的佛号跟人家不一样。大家一定感到很奇怪,不是吗?人家打佛七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我们念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要告诉大家,普通佛七只念佛宝或法宝,我们是三宝齐念。“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法宝,“华严海会佛”是佛宝,“菩萨”是僧宝。同时持念三宝,这是我们华严宗的一个特色。因为佛教以三宝为中心,而华严教是圆教,不以念一佛、一法、一僧为限制。念佛,即念一切佛;念法,则念一切法;念僧,即念一切僧。因为华严圆教的修行理论,讲的是法界缘起,所以早上念的是祝祷文“遮那妙体,遍法界以为身”,毗卢遮那如来的身相,是遍法界以为身的。这个法界,也就是指我们的清净心体。清净心体,就是在时间上没有开头的时候,也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叫“竖穷三际”──过去过去无始,未来未来无终,超越了我们的心量所知道的三世时间,同时也超越了我们心量所知道的空间。我们心量所知道的空间是所谓十方。十方,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再加上方、下方,就是众生心量所能够知道的这个空调。而佛的法身是超越这个空间的,所谓无始终、无内外。那么根据这样的一个原理,我们就知道佛有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在时间上有三世诸佛的不同,在空间上也有十方诸佛不一样。假定我们念一尊佛号、一尊菩萨圣号,便不能圆。念现在佛,不能念过去、未来佛;念此土佛,不能念他方佛。但所谓十方世一切佛、法、僧三宝,都在我们现前一念之间具足。所以我们这一声佛号,就是包括了十方诸佛、十方诸法、十方贤圣僧,也包括了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一切尊法、现在一切尊法,未来一切尊法;过去一切僧宝、现在一切僧宝、未来一切僧宝。这是我们念法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原理。我们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华严海会佛菩萨”,就是晓得这个关系。三世诸佛、十方诸佛在一心中,所以我们一念就是十方三世佛、法、僧三宝。三宝是佛教的中心,三宝也是我们归依、学习的对象。我们依三宝来学,才能够成就我们的法身。三宝的定义,相信归依过的人都会知道,师父在为你归依的时候,都有解释过。恐怕你们有的忘记,或者有的人还没有归依过的,所以我再把三宝的定义解释一下。

  “佛宝”,平常我们是指教主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应该包括一切诸佛。“佛”,印度话叫做“佛陀”,中国话翻译为“觉者”。“觉”就是觉悟。大觉大悟的一位圣者,就是佛陀。怎样才叫做大觉呢?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同时自觉、觉他,都做得圆满无缺,是为“佛陀”。人现在是凡夫,但我们原有本觉自性,如上午所说:无始以来的妄想、执著,使我们的心不易觉悟,不能成佛、沦于迷执。不知道我们一念具足三宝的功德,所以不能成就。我们听到佛法以后,能够了知佛性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也知道我们一念当中具足三宝的功德,这就是“觉”。依照这个道理去修,自然能够完成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三觉。完成了三觉,就是完成了佛果。佛宝的意义就是这样。

  “法宝”,就是佛陀给我们开示的一切佛法。在这里面又包括著宇宙万有的真理,以及让我们转凡成圣的修行方法。对于宇宙万有的生起,佛教与其他宗教在基本上有不同的说法和看法。因为佛从大觉海中证悟到宇宙万有的生起,祗是因缘和合而已,是缘起而性空的。无论大小,一切事物的生起,都是集合各种不同的条件因素而成功。所以佛教不承认什么东西都是上帝造的,或者什么东西都是天生的、神造的。事实上,一切诸法的生起,都是众缘和合而起,也就是要具备一切所需要的条件,才能够生起。这就是一个很合乎科学的真理。以上是约“空间”方面的说法。若由“时间”方面来说,一切诸法的成就是因果的关系。有什么因,就得什么果。稻种子生起来的是稻苗,结起果来的是稻子;麦种子生起来的是麦苗,结起果来的是麦子。因果是一类的。这万有缘生的真理是佛法。万法缘起,佛也不例外。法华经说:“佛种从缘起。”所以缘起法,也包括了修行的方法。佛说,每人都平等地具有佛性,原来就是佛,祗是因为一念昧不觉,所以就轮转生死。现在我们了解了,就依照佛说的方法来修行,就路还家。上根利智的人,也许听到这个真理以后,即能一念回光返照,马上就能够证悟到清净本然的这个法界心体而成佛。不能了解的人,就要经过各种修行方法──所谓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依照这些方法来修行,一步一步、渐渐地具足功德,无不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这就是佛所说的法宝。

  “僧宝”,是依佛的制度来出家修行,或者依佛的制度做到上求佛法大觉真理、下化一切迷昧众生的修行者。这些都叫做“僧宝”。“僧”是和合的意思。和合有“理和合”和“事和合”。理和合就是同以佛法的真理来了解、来证悟;事和合就是同以佛法的律仪来生活、来修行。这就是僧宝的意义。

  三宝的功德、意义,解释起来,是深广无边的。如上就我所知道的给各位简单地介绍。然而仅就上面所介绍这一点价值来说,也就等于是满世间的功德力了。所以我们依照三宝的指示来修、来学、来证悟,这是绝对正确的一个修行方法,也是转凡成圣的不二法门。因此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就是念三宝的因德、念三宝的真理、念三宝的胜义,把我们的自性三宝显露出来。从我们绵绵密密、不断持念当中,来完成这个功德。这是华严佛七期中,所念佛号的意义。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接著唱华严字母。

  七十四年一月十三日 星期日 下午二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昨天我曾说过,这句佛号里面,包括了佛、法、僧三宝。三宝是佛教的中心。佛修世、出世法,解脱以后,圆成大觉,是为佛宝;佛陀一生四十九年当中,曾有三百多次讲经、说法,所遗留下来的遗教叫做法宝;佛在世时,乃至后来一直到现在,依佛制度出家、修行、研究佛法、化度众生的这些出家的法师、师父,是为僧宝。这是三宝的简单定义。三宝的存在,是相互为主导的。有时佛宝领先,因为没有佛,就没有法和僧;有时法宝领先-佛法是成佛的路径,假定没有佛法,也就没有佛宝和僧宝;僧宝是弘扬佛法的使者,佛陀不常住在世间,佛经自己不会讲话,它能够留传千古、为世明灯,是僧宝的功德。假使佛陀涅槃以后,没有他的弟子们结集三藏,没有历代祖师研究宏扬,这佛法老早就在这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三宝有时分别来起主导的作用,同时也是互相依存的。故三宝是佛教的中心。

  身为一个佛教徒,应懂得三宝的意义。昨天说的自性三宝,今天说的是住世三宝。现在把自性的定义再说一遍:自性三宝是指我们人人皆可成佛。每个学佛或不学佛的人,乃至一切有生命的众生,都平等地具有佛性,都能成佛。这佛性,谓之自性佛宝。既能成佛,也就能说法,并且自性本身具备一切佛法,所以是自性的法宝。自性僧宝乃指理事融通,性相和合,万事万法和合无碍、缘生无性,即是自性僧宝。

  什么是住世三宝呢?雕刻、绘画、五金铸造、相好庄严、引起众生信心的佛像,就是佛宝;三藏教典、贝叶灵文、卷轴珍藏,或书本流通、诠释教理行果,诸理性事相的经书,就是法宝;剃发、染衣、现出家相、绍隆佛化、为世福田的比丘、比丘尼,就是僧宝。这就是住世三宝,也叫做住持三宝。因归依住世三宝,乃能引生个人之自性三宝。

  现在再来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也就是我们所念的佛号。

  “南无”二字是印度话的译音。有人直接照字面念成“南无”,那不可以,不合原来的音韵,因此念“那谟”。也有的地方译成“奈麻”,此乃地方乡音的不同。总之,这只是个音译,如美国总统,我们翻做“雷根”,原来的音是Reagan,香港人译成“李根”,美国华侨翻成“列根”。叫出来的字音有轻重,也就有所不同,但这有所不同,但这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只要晓得这念法是个原音、这是音译,就可以了。南无的义译就是归依或恭敬、尊敬。“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们归依的对象,因为这句经名里包括三宝在内,就把这一句经名冠上“南无”二字。

  “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句经名,可分四段来解说它的意义:“大方广”三字就是法;“佛”就是人;“华严”就是譬喻;“经”是这本书。“大方广”是法。什么法呢?是心法,是法界心的一个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平等、清净的一直法界心。这个心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它具有一切的功能、清净的一直法界心。这个心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它具有一切的功能、一切的智慧,能成就一切功德。就因这心具有这些特别的意义,所以“大”字是形容我们的心,是超越一切间时、空间的。“大”者,普遍也,包博也。遍一切处,无所不包,所以叫大。毗卢遮那如来的义译,就是光明遍照。也就是说,这句话是形容我们心体之大。我们这个心,怎么大法呢?从时间上看,我们不到它开头的时候,故叫“先天地而生”。将来到什么时候会结束,也没有一定的时间,亦可说是“后天地而灭”。它的存在是无始无终的。从空间上看,它是无量无边、无有边际的。譬如靠著心的想像力,我们可以想像地球以内、甚至太空之中所有的事物,有时我们也可以想到超太空以外的事情,所以说这个心“广”、“大”。楞严经上也说,我们的心体,是一个空性。这个空性比虚空还要大;虚空在如来大觉心海中,犹如大海中的一个水泡一样。我们从这个譬喻,就可以晓得,我们的心体是如何地广大了。

  “大方广”这三个字说明了我们心的体、相、用三大。心既有如此大的意义、功能、不可思议的潜力,所以才要修行,用修行来把这个心弄明白。念佛、参禅,就是要了解这个意义。要知道,这是一切法之根本。把心法弄明白了,就一切法都懂得了。这心法在什么地方呢?就在我们内心。所以我们要修这个心;佛也教我们要明这个心。

  “佛”,印度话叫佛陀,中国话叫觉者。佛陀是大觉大悟的一位圣者。他觉悟什么呢?觉悟了心之自性。所以佛能够演化出一切佛法,把他所觉悟的宇宙万有的真理宣演出来,把转凡成圣、了生脱死的方法介绍出来,把他所证验过的一切法说出来。他觉悟:每个众生都有佛性,都可成佛。此乃佛陀的创觉,故称之为大觉圣者。佛陀是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佛教以佛陀为教主,这也是应该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所创觉的。那我们现在为何不念释迦成尼佛,要念毗卢遮那佛呢?因佛有三身:毗卢遮那佛是佛陀清净庄严的自受用报身,卢舍那佛为他受用报身;佛还有清净法身,那是理性身。这种自身用报身庄严无比,所谓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他受用报身是用来摄化众生的,让众生能够见到佛的相好,生恭敬心、供养心、归依心、信仰心,从而得度。所以我们念了毗卢遮那佛,也等于念了一切诸佛。这是一切诸佛的本尊佛。一切诸佛都有这样的清净法身,我们亦有这样的清净法身。我们常常念毗卢遮那如来的清净庄严身,引发我们每人自性的清净法身,这是念佛最大的作用。至于释迦牟尼佛的丈六金身,那是随类显现的化身佛。

  第二个“方”就是形相。这个心的形相怎么样呢?世间一切的成就是我们心形相的表现。世间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为众生心的描绘、变现,所以华严经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五蕴”是一切有情世间,“无法而不造”的“法”是器世间和智正觉世间。

  外道说,什么都是神或上帝造的。那是一种原始说法。人类智识未开,不晓得这个宇宙间万物变化的道理。实际上,佛陀所觉悟世间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譬如现在最时髦的尖端知识──电脑、电子──这许多东西,是神或上帝造的,还是人思想出来的呢?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发明出来的,与神或上帝没有关系。这就是心的相。一切世间都是心所造的形相。假如没有众生心,也就没有一切世间。所以大乘起信论说:“言相大者,具足无量性功德故。”这是说明心的“相”。

  第三“广”,这是心的用。心的用是能够成就世间、出世间的善因果。世间的善因果是人天果报,出世间的善因果就是诸佛、菩萨的修证。我们这颗心,迷昧时,就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众生不是自然有的,也不是神或上帝造的,是我们心的迷昧、起惑造业而感得的。诸佛、菩萨亦非天生,是我们觉悟了,依法修行而成就的。所以说,心的用不但能够成就世间一切依正的庄严,同时也能够成就出世间清净的佛果。这就是心的用之大。

  “华严”两字是譬喻。“华”字,应念为“花”,有感果之义。开了花,就会结果。只畏我们有一分功德修行,就会得到一分果报;功德圆满,我们就成佛。华也有严饰之义。什么东西上面平平淡淡的没有意思,要有花纹、花彩庄严起来,才好看。因此华也是佛万德庄严的表征,所以用华来形容我们的修行功德,拿它来庄严我们的法身,及感得我们的佛果。“严”是一种严饰。把东西美化起来,叫做严。华是因,严饰是果──以万行的因华,来庄严一乘的佛果。

  现在再来解释“经”字。经有含摄之意,能含摄一切佛法的义理;也有贯穿之义,能把佛所说的佛法贯穿起来,不令散失;也是一种常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佛都是这么说。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晓得了经名的含义,就明白全部经的内容。整部八十卷华严经,就是要说明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名,就等于念了全部的华严经一样。今天就介绍到这里。接著唱华严字母。

  七十四年一月十四日 星期一 下午二时

  各位大德!各位同学!大家好!

  昨天已经讲过“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这句佛号的含义。我说它包括了佛、法、僧三宝,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句经题,又句括了人、法、譬喻。自古以来,在安定一部经的名字时,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单以一个人喻立名,一种是单以一个譬喻立名,一种是单以一个法立名。或者以法和喻合起来立一部经名,或者以人和喻合起来立经名,或者以人和法来立一部经的名字,或者以人、法、喻三种合起来立一部经的名字。华严经的经名,就是人、法、喻三件事合拢起来安立的。“大方广”就是法,“佛”就是人,“华严”就是喻。“大方广佛华经”七个字,不仅是这部经的名字,实际上也涵盖了整部八十卷华严经的内容大义。所以念这七个字的经名,等于把这部华严经的意思都念到了。在这里面有佛、有法、也有僧,僧就是“华严海会佛菩萨”。“华严海会佛菩萨”,就是佛陀在说华严经的时候,听众多得不可算数,所以叫做“海会”。这“海会”二字,用来形容无量无边的数字。

  佛在说法华经的时候,法华会上的听众有所谓百万人天。这百万人天虽多,还是有数字的。说华严经的时候,当时与会的大众是没有一个相当的数目字可以表达的。即使有,也是勉强安立的一个数字,如说十佛刹微尘数的菩萨大众。“佛刹”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地球、一对日月、一座须弥山、一个四天下-这样的组合叫“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叫做“大千世界”。因为累进三次,三次都是千数,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那么每一尊佛,都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他的教化区。一般人祗了解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娑婆世界,印度的迦毗卢卫国里,甚至依照历史上的考据,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地方,差不多都在恒河两岸,好像从来没有出国印度,没有来过中国,也没有去过美国。实际上,这是众生依有限的心量、有限的眼光说的。佛陀真正说法的地方是没有限制。根据佛经的记载,佛说法,时而天宫,时而龙宫,时而此土,时而他方。他说法是这样迎合众生的,众生有感,诸佛就有应,所以叫做“随缘赴感靡不周”。因此三千大千世界、这样一个世界组合单元,就是佛的教化区。

  一个佛世界、十个佛世界、一百、一千、一万、十万、亿、兆、无量数、不可说不可说,这些数字都把它用尽了,还不够。而这个华严经中的华严世界,是把佛的一个教化区的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一粒佛刹微尘就有一个世界,所以叫做“佛刹微尘数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在说法的时候,就是遍及十佛刹微尘数的世界。那些世界的众生都在听说法。而“十佛刹”的“十”字,不是刚好指的十个刹土。华严经上常常读到十什么、十什么的,这“十”并不是一个有限量的个数,而是个圆满数。所以常说毗卢遮那如来在说法时,有十个佛刹微尘数的听众,就是华严海会。海者,形容听众众多,阵容广阔如海。

  华严海会里面这些听众,在世主妙严品上,就其族类分做四十一个单位。从执金刚神到日光天子,其中主山神一众,主地神一众、主夜神一众、主昼神一众、主空神一众、主力神一众,乃至诸菩萨众。每次开大法会,就有四十一单位的代表参加。这四十一单位也是有所表示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是这四十一单位所代表的位次。妙觉为什么没有?因为妙觉是佛果位。佛最基本的听法众就是这四十一众,是十佛刹微尘数的华严海会。华严海会里有佛,有同生类之菩萨,有异生类的天、龙八部及诸神众。佛──我们可以说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是主,而这许多听法的菩萨及诸天、龙、神鬼等众是伴,主伴圆融。

  所谓“僧宝”就是华严海会佛菩萨.“佛”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而“菩萨”的意思有很多种。很多人弄不清楚,甚至于不晓得菩萨是什么神,也不知佛教里有菩萨,祗晓得有菩萨这个名字。因此把菩萨的名字随便去安。就像中国人所崇拜最多的土地公,有时也叫他土地菩萨;还有催生娘娘,也是菩萨。就是这样随便乱用!其实,菩萨的解释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狭义的菩萨,就是指导迦牟尼佛座下许多帮助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大弟子,如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等。这些大弟子多数有在家身分,有的也现天人身。

  广义的菩萨,就是凡发了上求佛觉、下化众生这种菩提心的人。因此菩萨不限于在家众,出家众也有。尤其是到了中国佛教的传说,出家众除了受比丘、比丘尼戒以外,还要受菩萨戒,所以中国的出家众,也可以说是出家菩萨。

  那么“菩萨”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印度话“菩提萨埵”,翻成我们中国话,有九种翻法。有的翻做“大心众生”,就是发了大心的人;有的翻成“觉有情”。觉就是佛陀那个大觉的觉,有情就是众生。对自己来说,菩萨是已觉悟的有情;对他觉悟的对象来说,菩萨能以佛法觉悟一切有情,所以叫自觉、觉他,叫做觉有情。能够具备这样的条件,又有那么好的德行,发了菩提心的人,就叫做菩萨。菩萨之所以还要觉习,是因为觉行还没有圆满。他的自觉还没有圆满,而觉他也没有圆满,所以叫觉有情,不叫佛陀,也不称大觉。由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凡是发了菩提心,能够自己觉悟佛法,又能用佛法来觉悟众生的人,可以称做“菩萨”。这就是菩萨的定义。
  华严海会当中,都是菩萨。华严这种大教,一般凡夫人固然听不懂,就连修声闻乘的、缘觉乘的小乘圣者也听不懂。所以参与这个华严法会,听佛陀讲华严经的这些听众,都是菩萨众。因此叫“华严海会佛菩萨”。这就是僧。“僧”本来含有“大众”的意思,印度话叫做僧伽或僧迦,翻成中国话就是“众”。叫“多少众”,就是“多少人”的意思。而四十一类、十佛刹微尘数的菩萨,都在华严会上听讲华严经。

  这华严海会菩萨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说法是指毗卢遮那如来成佛的时候,来听讲华严经的那许多菩萨。广义的说法,就是今天我们只要讲华严经的地方,就有听讲华严经的大众,或者有念华严经的道场,或是打华严佛七的法会,能够发心来参加的,我们都可叫做“华严海会佛菩萨”。所以能够发心来诵华严经,或者发心来参加华严七的,都是有深厚善根的,于佛法当中也具有深厚的因缘。如金刚经上说:“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要小看自己。

  我们都是于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所,种了善根的人,所有才有资格来参与华严诵经法会,或者华严佛七法会,或者华严讲经法会。那是不简单!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要自己庆幸!自己更加坚定信心,精进修学,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善根、很深厚的基础了。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让这些善根早一天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样也就不辜负我们过去发心学佛的因缘。所以我们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有这么多的意义、这么深的道理。

  再说,我们念佛的目的在那里?如我们的回向偈,不是“愿生西方净土中”,而是“愿生华藏世界中,大宝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修净土,也是有广狭的不同意义。修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是以念一尊佛的名号,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是一个比较狭义的说法。而我们念的是所有的佛,连带念到华严海会佛菩萨的名号,也就是就,不专门念一尊佛,而是所有的佛都念到,所有的菩萨都念到。这是非常广阔的一个境界,所以我们往生的净土叫“华藏世界”。我们所熟念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包含在这华藏世界之内。

  华藏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在华严经上说,世界的组合是这样的:在无边香水海里面,有一朵大宝莲华。这朵大宝莲华上面有轮围山、有铁围山、有七重宝山重重围绕。当中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南边叫做赡部洲,须弥山的北边叫俱卢洲,须弥山的东边叫胜神洲,须弥山的西边叫牛贺洲。这须弥山的四面有四个洲,就是大地,这就是一个世界种,而大宝莲华里更有无数世界种。每一个世界种是一个中心,然后向十方发展。各有二十重华世界围绕。而这二十重华藏世界,每一个世界又是一个中心,每一个世界的四周十方,也各有十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围绕。这样叫做“华藏世界”。这世界是无穷无尽、没有边际的,是我们毗卢遮那如来亲证的境界。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应该是有的。我们稍微注意一下现在的天文知识报导,就知道了,现在的天文学家已经探测到,在银河系里面有四十五万到五十万亿的星球。每当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仰起头来看那天空,已可以看到,银河系里有亮亮的、一片一片的亮云,那就是银河里许多星球的光集合起来的。我们没有办法去看清它那一个个的星球,那是肉眼没法看得清楚的,祗能看到星球结合起来的一片光芒。那就是无量无边世界的说明。
  上面可以看到世界是如此,下面也一样地有。在我们下方世界的众生,他们从下方看上来,我们的地球也是他们看到的星云,在银河系里的一个星球,所有上方世界的星球,在他们看起来也是那么地多。所以在这太空里面的世界是无穷尽的。佛陀的觉悟很了不起。经文把它计算,就可以证明,所谓“十佛刹微尘世界”、“华藏世界”不是凭空的构想,可能是真实的情况。

  总而言之,就是世界无边。那么我们要生到那一个世界呢?还是要生到很多世界去呢?假如在很多世界当中,选择极乐世界,那也很好啊,因为极乐里实在太好了!所谓七宝行树、七重罗网四面围绕;还有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而其中充满诸上善人。一旦往生,则能得不退转!这世界是比较殊胜,是很理想,但其中祗有药,没有苦,没有一个比较。我们的华藏世界就有了比较,其中有世界可能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也不一定。

  那么统统好的,没有坏的,也不行。要有比较,才会上进。娑婆世界众生为什么晓得修行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有苦、有乐。苦的太苦,而乐的又不见得怎么圆满。娑婆世界的乐是短暂的,而且是苦的因,所谓“乐极生悲”。因此我们去寻求解脱,去学佛修道。当我们知道修行时,也应该知道有所比较。例如华藏世界和极乐世界这两个大目标,对我们发心修道,有一种具体的诱导作用。

  菩萨发了心以后,不只是要到极乐世界去,也应该到娑婆世界去,要去度众生啊!所以我们发愿往生,也随我们自己的志愿。这是我们念佛的目的、念佛的目标,也是念佛的作用。今天就到此结束。接著唱华严字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 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生要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沉得住气,是睿智的彰显,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标志。弯得下腰,是做人要低调,要谦卑,忍人所不能忍。抬得起头,就是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行人所不能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