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人间世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秽土化为净土


2014/9/4    热度:157   

圣严法师:人间世 第一篇 新时代宗教观 - 秽土化为净土

  佛教的修行其实是相当积极的行为,因为它能够改变过去所造的业力,净化身心,将秽土转化为净土。

  但是,许多人认为佛教的修行是消极和厌世的,这种看法源自于宋朝以后,儒家对佛教的曲解,而佛教徒自己也甘于和社会脱节,消极的避居到山里修行,自然给人消极和逃避现实的印象了。

  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并非如此,他为解救众生之苦而出家修道,在他成道之后,并没有逃避现实的人间,仍然留在世间弘化了四十多年;佛陀当时的阿罗汉弟子们,也多半是以游化人间为主要工作的大宗教家。但是后来的演变,让一般人对佛教有很大的曲解,而这种曲解到了二十世纪初,因为佛教界的几位大师,特别是太虚大师,开始提倡「人成即佛成」的「人生佛教」及「人间净土」,佛教徒们才开始渐渐回归到佛陀的本怀。

  我们法鼓山所提倡的净土思想中,就包含了「人间净土」的思想,这和《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一样:修净土不是只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就好了,也不是一直躲在西方极乐世界。而要在尚未往生之前,在人间勤修三种净业、福业,即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还要倒驾慈航,再到人间来度化众生,然后才能成就佛道。

  修三种净业、福业,是为了净化我们过去所造的种种业。「业」大致上可分为定业、不定业,共业、不共业,轻业、重业等。如果是定业多半不容易转,但也并非完全不能转;靠着先天带来的福报与业报,如果经过后天的修行,是会有所改变的。历史上就有像袁了凡那样的人,因为精进努力修行,再加上有善知识指导,结果寿命延长、功成名就、家庭圆满的实例,这都说明了业报和修行的因果关系。

  但有人会怀疑,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都在做坏事,总是钻法律漏洞,造了很多恶业,却子孙满堂、事业顺利,甚至还能寿终正寝?而有的人一生做了诸多善事,救了很多人,但却没有寿终正寝,反而是招致横死、惨死?

  对于这个问题,总是不断有人来问我,我的回答总是说:你只要相信,人有无量无数的过去世与未来世,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如果你不相信有过去世的业、有未来世的果,这些问题当然就会困扰你。

  其实,这都和过去世的种种业力有关。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这一期的生命只是冰山一角,是短暂的、是一闪而过的过程。然而我们却不知道,在过去无量无数的时劫里,曾经造了多少恶业、善业,等到业力成熟时,自然会受报。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因果不可思议」,也是一生之中,为何有人受恶报,有人受福报的原因。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与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的差距,实际上是福报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脉的差距,实际上是人品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气质的差距,实际上是涵养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实际上是心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人与人都差不多,内心境界却大不相同,后者决定命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