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二、莫存顺逆


2014/9/4    热度:318   

圣严法师:心的诗偈·信心铭讲录 二、莫存顺逆 

 

  二、莫存顺逆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若要至道、佛道现前,就不该存有「顺」「逆」两种心。何者是「顺」? 何者是「逆」呢?「顺」是指喜欢的心,「逆」是指不喜欢的心,有此喜欢、不喜欢的两种心,佛道就会现前。修行时不该心存爱憎、患得患失。有人打坐 很得力,自认快开悟了,于是就在那里等开悟。其实,自觉快开悟时,心已散乱了,又如何能开悟?

  曾经有位参加禅七的人在开始时非常努力用功,因此心理状态产生某些明 显的转变,当他察觉到时就惊慌了,心想:「现在的我很好,如果变得连自己、连朋友都认不得了,那该怎么办?」这样一想的结果,那次禅七打得一塌糊 涂。这种矛盾心态经常影响修行者。参加禅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自己,有所转变时却又担心害怕。其实,修行能使自己变得更成熟、沉着、稳定,更像一 个人,绝不会变得更鬼里鬼气。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大修行人经过一番修持之后,都变得更踏实、更有智慧。因此,既然来修行,就不要害怕转变。

  这种既希望得到又怕得到,希望进入又怕进入的矛盾心态其实也是正常的 反应。记得我年轻刚出家时也是如此,想到自己能够出家就觉得很兴奋,真正上山要剃度成为出家人时却又心生恐惧,不知道将来在寺庙里会遇到什么事, 心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有一些相信天堂的人也可能害怕死后升天堂,因为不知道真正上了天堂之后会有什么结果。

  一般人这种藏在内心深处的「我爱」平常并不明显,在修行时就容易暴露 ,当弱点暴露时就表示修行有了障碍。我把这种情况告诉诸位,希望各位一旦 出现这种恐惧的时候,及时察觉,不使它成为修行的障碍。

  顺与逆是相对的,因为有所喜欢就一定有所不喜欢,喜欢之物得不到就 变成不喜欢。这种冲突的心态对于平常人是病,对于修行人更是大病。因此,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但要认清它,更要治疗它;毛病消失时,便是见道处。 所以,修行是来治病的。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如果掌握不住前面几句的深意要旨,不管多么用功终究徒劳无益,也不可 能得到安静。因为这并不是真正在用功,而是前念与后念不断冲突斗争,在这 种情况下心又如何能安静呢?

  其次就是憎恶散乱、喜欢清净,于是念念之间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散乱, 不要散乱……」这也可以使念头逐渐安静下来,但心里却又在想:「我得到宁静了,这正是我所要的……」结果对于自心的宁静生起执着。以这种心态来修 行,第一,不容易得到安静心,第二,纵然得到安静心,也属于执着于安静的心而已。虽然如此,也已经很不容易了,总比心里一直自我挣扎要好得多,但 还不是很好,如果停留在这种情境下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扰,比方说,什么都不要,只想宁静修行。独处时也许能保持这种心境,若不得不与人来往,可 能就会有事情烦扰。孩子的吵闹声、朋友的来访、工作的压力……都可能困扰你。诸位中有一位打坐时会往后倒,我警告她不要倒下来,怕造成脑震荡。她 回说:「正好让我什么事都不知道,那该有多棒!」我说:「你倒好,但谁来照顾你?谁来照顾你的先生、孩子?脑震荡是生病,不是开悟,你的问题依然 没有解决。」连修行与愚痴、智慧与无明、烦恼与清净都分不清,这种修行人只是糊涂虫。

  所以不该只求维持在宁静的境界,那会堕于消极。如果心定不下来,不要 觉得憎恶。对于不愉快的事不要排斥,对于愉快的事不要执取。把愉快的境界 误认是开悟,会给自己招惹麻烦。如果愉快的境界升起,不要执着于它,只要 继续修行。

  有一次禅七,有个人连坐四支香。我看他的情况「太好了」,就用香板打 了他几下。他气得抓住香板要打我:「我的定都被你打掉了,你知不知道?」为什么我要打他呢?因为修行禅法的人不能贪着,而且禅也没有要人入消极性 的定。你既然能安定下来,要更进一步能随时安定随时起动,而在动中还能够安定,安定以后要起来随时可以起来。禅是活活泼泼的修行,静中得静。不稀 奇,必须训练出动中能静的本事像这位禅众的例子,我必须用很大的心力放在他身上把他打出来,之后再仔细调教。我现在已很少用这种方法了,因为让人 有稳定安静的体验也很好。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前两句告诉我们正确的态度和情况。「太虚」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无所 不有;它没有个别的存在,只有整体的、普遍的存在。对于修行人而言,未达到「至道」之前先要练习拋弃爱憎的心态,因为有欣求、有厌恶就会带来困扰 ,因为你所讨厌的正是你所喜爱的,只是一体的两面而已。

  从前有位大地主必须找许多人帮忙种田。他很欣赏他们努力工作,却很讨 厌他们的饭量那么大,心想这些人如果只做不吃的话就太好了。其实,他的喜 欢和不喜欢根本是同一件事,既然是同一件事,就不必高兴得到了喜欢的东西 ,说穿了,得到的也正是厌恶的东西;反之亦然。

  有些人花了许多时间、精神谈恋爱,好不容易地追上了女友,婚后过了一 段快乐的日子,可是好景不常在,太太基于爱恋丈夫,便限制先生的行动,不 能随心所欲,想回到单身,却为时已晚。

  所以,修行人要时时刻刻练心,不追求什么,也不讨厌什么,因为一切好 、坏原本是一体。当我们认为得到时,其实并没有得到;认为失去时,也并没有失去──既然是整体,就无得无失。当我们见到佛法的智慧时,看到的一切 都是完整的、现成的,没有一样心外之物,全都是自心的显现。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有所拣择、取舍,因而觉得有欠有余。无取无舍则一切现成、圆满。 因此,修行时不要贪求好现象,也不要讨厌坏境界,只有不拒不求,才能无欠无余。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他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为什么?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求保平安,都为这个。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不懂得什么叫佛法,神佛不分,认为自己常常到庙里面去烧香、去许愿、去供养,这就叫学佛,这个错了!佛法是师道,这要清楚,你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一定要知道,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就是经教!我们遵从经典上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就是佛菩萨保佑,这就是佛菩萨加持。佛教里头没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决定得真实的利益。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