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禅修入门功法


2014/9/3    热度:383   

修禅入定是喇嘛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密宗中身、语、意三密的修持,特别是其中对于观想的修持完全是为了入定。而禅修与养生实是二而一的问题,密不可分。本章分别介绍了禅修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养生者不可不知。
  修禅入定是喇嘛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密宗中身、语、意三密的修持,特别是其中对于观想的修持完全是为了入定。
  佛家禅定修身法有显著的养生保健意义。藏传佛教修禅方法可以调理身心,根据《大般涅槃经》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禅定的内容:“此是如来最后说法。如是世尊进入初禅,出初禅进入二禅,出二禅进入三禅,出三禅进入四禅,出于四禅进入空无边处,出空无边处进入识无边处,出识无边处进入无所有处,出无所有处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出非想非非想处遂进入灭尽一切想与受处。”
  禅定为修道的不二法门,证悟之惟一梯航。经中所谓初禅,是指摈除世间种种欲念,由“离”生乐。如果断除觉、观,不见身境,无念内净,喜悦更增,便是达到了二禅。舍却二禅时获得的喜乐,进入更深的定境,得到世界上最高的喜悦,并由定生慧,达到正念、正知阶段,从而进入三禅之境。忘却物我,超脱苦乐,不苦不乐,心极寂定,就是四禅。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乎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
  1.暖身运动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还有行走、站立和躺卧等方法,就是所谓的坐禅、行禅、立禅、卧禅。
  在坐前和坐后也需要有运动及按摩做辅助。我们的身心若要健康,必须动与静并重兼顾。运动及按摩是为使血液循环通畅、气脉运行活泼、肌肉和神经松弛,才能使身体舒适,即所谓气和而后心平。
  若身体缺少运动,生理机能便易于老化和感染疾病,运动使生理机能,由紧张而松弛,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补给及休息的机会。禅者的运动,讲求心念集中,气息和顺。禅者的运动本身,就是修行禅定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对调身的方法,是要求运动与打坐并重的。
  我们所教的运动,只需两公尺见方或一个人身的长度,乃至仅容身体坐下及站立的一小块空间,也就够了;且不论男女老少,健壮衰弱,都可以安全地练习。
  早上起床后,未活动前勿打坐,应先做一套简易的暖身运动,让筋骨松软后再打坐。
  2.头部运动
  每次坐禅之前,不论有否做上述之暖身运动,均需做下述的头部运动。
  坐下蒲团后,先将两手平置于左右两膝,勿用力,身体坐正,再做头部运动的四个步骤:
  ①头向下低,再往后仰;
  ②头向右倾,再往左倾;
  ③头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
  ④头顺时针方向,向前、向右、上仰、左转,再逆时针方向,向前、向左、上仰、右转。每个步骤身
  体不动,肌肉和神经放松,各做三次。动作缓慢柔软,眼睛睁开,自然呼吸。头部运动的目的,在使头部血液减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动力;使头脑清新,渐渐宁静。
  做完头部运动,把左右手掌放在丹田(脐下约三指)处,双手两拇指相触,成一倒三角形,深吸一口气,接着慢慢吐气并向下弯腰,双掌压小腹帮助把气吐出,直至气完全吐完,连续做三次深呼吸。做深呼吸的目的在使体内的浊气排出,换取新鲜带氧的空气,使血液循环顺畅。
  3.七支坐法
  做好预备动作,便可开始坐禅了。正统的禅坐方法,是七支坐法。所谓七支坐法是:
  (1)双足跏坐——此有二式:
  ①如意吉祥坐——通常是以左脚在下,右脚置于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置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
  ②不动金刚坐——将右脚在下,左脚置于右大腿上,再将右脚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这两种坐法,对于年长及初学的人,很难做到。
  初学的人如无法双盘,可改为单盘的半跏坐,只要将一只脚置于另一边的大腿上即可。左脚在右小腿下或右脚在左小腿之下均可。
  对于无法双盘及单盘的人,开始时还可以采用更简易的坐法,如散盘等方法,但以舒适为度。
  以上各种坐法,仅坐姿及手姿略有不同之外,其他仍采用七支坐法规定的标准。功效最大最快且能经久稳固的坐姿,仍系最难的跏趺坐。因此,初学的人即使无法双盘,至少要多练习习惯于单盘。
  (2)背脊竖直——腿盘好之后,挺起腰干,勿挺胸部,头部自然挺直,下颚内收,颔压喉结。注意:不可过分用力。
  (3)手结法界定印——两手圈结,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轻轻相接结成圆圈形,轻轻平置于丹田下的腿上。
  (4)放松两肩——将两肩肌肉放松,自觉如无肩无臂无手的状态。
  (5)舌尖微抵上颚——舌尖抵在门牙上龈的唾腺处,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则缓缓咽下肚去。
  (6)闭口——无论何时,只用鼻息,不可张口呼吸,除非有鼻病。
  (7)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处的地上的一点,不是要看什么,只因睁大了眼睛,心易散乱;闭起了眼睛,则易昏沉。如果睁眼过久觉得疲劳,不妨闭上一会儿。
  打坐的目的,是求得心境平稳,而心情与呼吸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调心,必先从调息入手。不论道家、瑜珈、密宗、天台宗等,谈及修行禅定的次第,必定重视呼吸与气的调适问题。
  人体的生理及心理的动静,与呼吸的气和息,有着依存的关系。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钟十六次的出入息。禅修者的呼吸在渐渐的缓慢深长微细之时,称为“息”。由息的力量,推动血液制造能源,由能源产生赋活生理机能的作用,称为“气”。当禅修者感受到由气所产生的作用时,称为“觉受”,有觉受经验的人,便会觉得坐禅,确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快乐了。
  4.放松身心
  一般的圆蒲团,不宜整个坐满,看各人情况可坐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利于腰干挺直;腿下置硬软适中的方垫。打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所以身上尽量不要戴项练、手表或眼镜等物品,最好穿宽松的衣裤,腰带放松,让身体完全无压力负担。
  坐好之后,开始把身体放松,在心里依序告诉自己头部、眼球、脸部肌肉、颈部、肩部、双臂、背腰、小腹、腿部一一放松,把重心放在臀部,把气沉到丹田。任何部位甚至皮肤都要完全放松,只要有压力就会紧张,紧张便会影响神经系统,乃至于消化及分泌系统。
  身体完全放松之后,眼睛微张约二三分,眼球不要用力,头脑不想任何事,脸部肌肉放松略带微笑,心里要有喜悦感,舌抵上颚、下巴内收、腰椎挺直,两个手在脐下结法界定印,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双手两个大拇指相接。之后便不再注意身体,将重心放在臀部和坐垫之间,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此时把身体交给蒲团,把心交给方法。
  如果有瞌睡或昏沉的现象,把眼睛睁开睁大,等精神好了再微闭。坐久了,容易昏沉或胡思乱想,脑中妄想纷飞。为了避免昏沉散乱,可以修炼数呼吸法。
  5.数呼吸
  数呼吸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昏沉,提起正念。常用方法有两种:①数呼吸(数息法),②念佛号。这些方法同样是要达到心无二用,令心念专注之目的。
  先练习数呼吸,注意呼吸之出入。一般人呼吸,出息时间较长,入息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数呼吸时,只数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时候数一个数目,到了吸入的时候,仍停留在该数字上,到下一口气呼出的时候,才换下一个数目。
  平常人每分钟呼吸大约十四至十六次。不能故意控制呼吸,否则胸部会不舒服。
  当打坐经验相当丰富之后,呼吸自然会逐渐慢下来,到每分钟四至五次,那已经到了要入定的程度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钟十次,心已经相当安定、平稳。
  如果呼吸急促必然是非常烦闷、恐惧、急躁、兴奋的现象。呼吸和脉搏是息息相关的,呼吸有问题,脉搏必然也会有问题;脉搏快,呼吸也一定有问题,所以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数息法是在每一个出息时数一个数字,从一数到十,然后重回到一再数到十,周而复始,反复地数。数息的时候,一旦起了妄念或杂念,无论中途数到多少,都得重回到一数起,因此往往无法顺利从一数到十,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而不自觉。开始数息可能觉得新鲜,等数了一段时间后也会觉得无聊,所以要练习对于每一口气的每一个数目,经常保持新鲜感。
  念佛号:有些人不数息,呼吸很正常,一旦数息,呼吸便急促不自然。如果是这样,可试试念佛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圣号。
  6.调心方法
  调身、调息、调心的调,就是调整的意思。打坐时候的动作、姿势与调身有关;调息则与呼吸的出入有关。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会平静下来。心息相通,心能平静,各种胡思乱想,种种心理活动及冲动,自然也会稳定下来,是
  为调息、调心。
  念佛与呼吸无关,与调心有关。心绪非常昏乱,念佛可以念得急促,心绪相当平静,念佛就当缓慢。念佛数数也是从一数到十,再回头重复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变成机械式的数数,即口在数数,而脑子在胡思乱想,数目仍数不好。我们从小就已会数数,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数息时一不小心,一数就数到一百、二百,并认为数到二百比数到十还容易。
  每十个数字要回头一次很麻烦,但我们的目的不在数数,是要使我们的心随时随地专注在一点上,不离开这个范围,亦即心不离开我们用功的方法。数息不离呼吸出入的感觉,念佛不离佛号,也就是把心收回来摄在一点上。其目的是希望达到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肯定的功能。
  若对自己的心念活动不清楚,即表示对自己是不够了解的;若对自己的了解愈深刻,则对自己的信心便愈坚固,能发挥的能力也愈强大。对自己愈不了解,愈容易做错事、说错话,那是因为心不由己地胡思乱想,口不择言地胡说八道,身不由主地轻举妄动,这些都显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无法掌握自己。
  想避免发生这些身不由己、心不由己的现象,就必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对自我了解愈清楚,发生错误的机会就愈少;相对的,自我的思考、判断及言行举止,也会愈正确。当我们对自己的心念愈能掌握,对自己的信心便愈加强,就能达到从自我认识而自我肯定而自我成长的目的。
  佛法是教我们要放弃自我、要无我的,但在达到无我之前,先得要建立自我;先要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当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如何放得下呢?
  7.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打坐结束,要起坐(出定)之前,心要先动,告诉自己要起坐了,身体跟着慢慢摇动,双手合掌,双手放在膝盖上,将身体做较大幅度的摇动,把每一个关节都摇动后,把腿放开,然后做全身的按摩。
  按摩的顺序是先搓热两掌,用拇指背轻轻按摩双眼眼眶,并用搓热的手掌心敷压眼球;再用双掌按摩脸部、额头、后颈、两耳、双肩、两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尤其是两臂腋下多淋巴结处、后腰肾部及命门,多多按摩有益健康;接下来右边大腿、膝盖、小腿,左边大腿、膝盖、小腿,再轻柔转动双足脚踝。
  打坐的人,后腰非常重要,应多按摩。
  9.打坐注意事项
  当脑子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极乐世界没苦?苦是一种果报,有因就有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造苦因,过去生中虽然有恶业的种子,西方世界没有缘,纵然有因,没有缘,它也不结果。西方世界永远没众苦,原因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