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公案100 并却咽喉唇吻
2014/9/4   热度:149
圣严法师:公案100 并却咽喉唇吻 百丈怀海上堂要求大众说:「并却咽喉唇吻,速道将来。」沩山灵佑云:「我不说,请和尚说。」百丈答:「不辞与汝道,久后丧我儿孙。」 这师徒二人在讲什么呢?师父要弟子舍言语而说话,弟子很聪明,师父既然要求他不用嘴巴,他也就不说了,反转请求师父自己说吧。百丈便答了一句:「这是跟你说不得的,如果我说了,将来我的儿孙就要受害了。」儿孙是指禅宗的后代弟子。 这段对话所透露的消息是无法可说的真理,在佛经中叫做不可思议,也可说是绝对的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一定的话要说,也没有一定的道理要讲。用言语讲出来的道理已经不是道理本身的事实,顶多能以旁敲侧击的方法来说明;然而,真实的现象或现象的真实面,永远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完整透彻地表达出来的。 我曾经手持一朵白色的花给听众看,说明这朵花和莲花、含笑花、山茶花、茉莉花各有什么类似之处。接着我又说:「但它都不是这些花,而且我所形容的跟我手上拿的,是否完全一样?如果由你们自己来说明这朵花,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说法。」可见与其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说明、解释、比喻、推敲,不如以实物示人。但眼见之后加以形容,也很难贴切,而且别人跟我说的一定不一样。因为彼此的生活经验不同,感受反应不同,所用的语汇也不同。 因此,对于真正的道理不如不说;纵使说了,千万不要把你所说的当成金科玉律,也不要把自己的所思所言强人接受,最好叫他自己去认识、体会、判断。各人有各人的想象空间,同样的一朵白花,在诗人手中会化为优美的诗句;在文盲手中,一朵白花就是一朵白花,甚至是跟一片叶子一茎草差不多。又如一盆稀珍的金线兰,只有养兰、爱兰、赏兰的人才知其身价不凡,不懂兰花的外行人见了,则跟见到一丛金针菜的叶子差不多。 总之,若想表达最高的真理,最好不讲话;一旦表达出来,那就不再是真理。有了这项认知之后,对他人所说的意见会予以尊重,对他人所用的语言会加以欣赏,不会以批评、对立的态度看待。因为对方应该有他自己的想法和说法,他的内心世界可能就是这个样子,也可能他讲出来的话并不就是他的内心所体会的那样,自己又有什么好烦恼的。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读经,每天听经,不能开智慧;不但不能开智慧,反而天天增长你的所知障。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就会开智慧了,那是《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的秘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们今天对着经本,这是相,师父在那里说,我们在听,是相,这个相接触,接触怎么样?不执着。我看经,不着文字相,我听讲,不着言说相,心里面不打妄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你听经,“这段讲得不错,那个讲得很好”,那就糟糕,你着了相。你要是着了相,你永远开不了悟。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教我们三个原则:不着言说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我们无论是读经、听经,第一要“离言说相”,不能执着言语;第二要“离名字相”,不要执着这些名词术语;第三要“离心缘相”,心里面不要想这些道理。这里头没有道理,你才能够体会,你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一起心动念统统叫妄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