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勉励「万行菩萨」都受菩萨戒
2014/9/4   热度:453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勉励「万行菩萨」都受菩萨戒 勉励「万行菩萨」都受菩萨戒 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 好多人,因为读了我写的《戒律学纲要》,便发心受了菩萨戒。 好多人,因为读了《梵网菩萨戒本》,所以不敢贸然求受菩萨戒。 好多人,因为只知受菩萨戒有大功德,却不确知菩萨戒的真实内容是什么?便受了菩萨戒。 我为适应此一现况,曾经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纽约东初禅寺,举行了一次传授在家菩萨戒的仪式。目的不在教人根据某一菩萨戒本逐条受持,而是着重鼓励信众发起菩萨誓愿,那便是我们常念的四弘誓愿,以及菩萨戒的总纲「三聚净戒」。我在举行受戒仪式之前,先让信众自由参加,听我讲解大乘佛教的三宝弟子对于受菩萨戒的重要性,以及菩萨戒的内容为何?然后让大家自由决定,受戒或不受戒,结果决定受戒的人数,超过了预先报名登记的好多。 由于这样的菩萨戒,既能使人欢喜地发起菩萨誓愿,种下修行菩萨道的正因,却不会给受戒者带来犯戒破戒的罪恶感的心理压力,所以已经皈依了三宝的人,多会乐意接受。 今天,我们法鼓山的信众,都被称为「万行菩萨」,大家以神圣庄严而又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禀受菩萨戒,不仅名正言顺,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择定于公元一九九三年二月中旬,在农禅寺举行第一届传授菩萨戒大会,来成就大家的善根。由于场地的限制,除了法鼓山的发心菩萨之外,暂不接受外来菩萨的报名。 由于菩萨戒的本质,是在使人发起无上菩提心,菩提心的基本原则,即是我们经常唱诵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在我传授三皈依时,已让三皈弟子们接受了的。 至于三聚净戒,乃是菩萨戒的特色,也是菩萨戒的总纲: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利益众生戒。由这三条戒,涵盖了全部大乘佛法的精神,那就是: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止恶、行善、利益众生,也正是我们三宝弟子已做、正做、当做的分内事。 四弘誓愿及三聚净戒,是一受永受,直到成佛时为止,因为《菩萨璎珞本业经》说,受了菩萨戒,「有犯不失」。该经又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大阿僧祇)劫生死之苦。」「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这是说,一旦受了菩萨戒,便已进入诸佛国土的菩萨数量之中,因为若发菩萨誓愿,并受菩萨戒者,即是初发心的菩萨,虽然常犯戒,仍算是菩萨。若不发菩萨愿,不受菩萨戒,虽然无戒可犯,也不是菩萨。 受持的功德是:若持一条戒,即于一切众生分上,永远有持戒功德,若于某时犯某一条戒,仅于某时对某一众生或若干众生得犯戒罪。譬如当你受了菩萨戒而犯杀生,即使天天杀,时时杀,也不可能杀尽一切众生;杀一众生,仅于一个众生身上得犯戒罪,却于其它一切众生身上不失持戒功德。所以要说,一旦受了菩萨戒,虽然「有犯」,还是「菩萨」,如若未受菩萨戒,根本无戒可犯,所以不是菩萨。譬如杀生,不论有戒无戒,本来即是罪行,不会因为未受戒就不受报。若是受了菩萨戒,犯了戒会忏悔,可重受,渐渐地便越来越清净,越来越精进。若不受菩萨戒,便无警惕心,常起恶念,常做恶事,越做越多,尚不自知。因此《华严经》要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梵网经》则说:「微尘菩萨众,由是(菩萨戒)成正觉。」 我们传授的菩萨戒,仅以四弘誓愿及三聚净戒为基础,再以净化身口意三业的十善法为准则。因为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持,受戒后不必担心犯戒,也不可尚未受戒便准备犯戒。事实上,受戒之后,就有多方善缘,自然助你持戒,纵然犯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通俗观念吓倒,凡夫地位的初发菩提心者,是婴儿行的菩萨,就是要在七倒八起或九倒十起的情况下努力向上。凡夫菩萨,应以圣人做模范,却不要将凡夫菩萨当作圣人来要求;佛法的因果报应,纯属自作自受,别无神明给你惩罚,却有护法龙天及诸佛菩萨给你加被援助。虽然,罪分两类:1.是性罪,2.是戒罪,性罪是不论受不受戒,作恶必受恶报。戒罪则犯了戒而得罪,轻者忏悔即无罪,重者比照性罪受报。 万一不能将菩萨戒的十善法及十重戒全部禀受,乃至仅受其中一条,也是一戒菩萨。此在《优婆塞戒经》卷三说:「若受三皈并受五戒者,名满分优婆塞,亦可于受三皈后,分受一戒、二戒、三戒、四戒,名少分及多分五戒优婆塞。」不过,菩萨戒既是「有犯不失」,我还是鼓励大家来满分受,宁可受而犯,不要怕犯而不受,道理已经说过了。 目前许多人最重要的疑虑是:不杀生,是否必须吃素?不饮酒戒,能否不受?我的说明是: 不亲手宰杀,不教人宰杀活物作为给你自己享用的食物,并不等于严守素食,但为增长慈悲心起见,能够素食最好。 今日的社交场合,已渐渐容许戒酒的人,他人饮酒时,戒酒者可用其它饮料代理,万一不可能戒酒,此条可以暂时不受。 其实,以三聚净戒,作为菩萨戒的基准而言,富有极大的弹性,能适应不同的层次及不同时地的菩萨行者。我为厘清此一观点,曾于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九日,在中华佛学研究所假台北市圆山饭店召开的第二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中,发表了一篇论文〈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适应〉。原因是中国佛教号称大乘,多数三宝弟子却不知要受菩萨戒,受了菩萨戒的人,竟又无法把握菩萨戒的根本精神:止恶、修善、利益众生。所以我也在同一会议的开幕典礼中,发表主题演说--「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做了这样的呼吁--「戒的功德,在清净与精进;律的作用,在和乐与无诤。这不正是我们今日世界每一个家庭及社会所需要的吗?如以净化身口意三业的十善法,再加上大乘菩萨的三聚净戒: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利益一切众生。以无染的智慧,消融贪瞋等烦恼;以清净的戒行,导正社会的风气;以平等的慈悲,接纳一切众生。在众生群中成就菩提心,也助众生发起菩提心。」 总之,以三皈、四愿、三聚、十善组成的菩萨戒,乃是人人容易受持,人人应该受持的菩萨净戒。我不敢更改菩萨戒,也无能发明菩萨戒,我仅参考了汉传及藏传的菩萨戒内容,配合现代的社会人心,来提倡实践菩萨戒的精神,鼓励授受菩萨戒的风气。 例如一九九二年春天,达赖喇嘛到纽约市,在传授时轮金刚大法之前,即为参加的全体听众,先讲寂天论师的《入菩萨行》,并且普授菩萨戒。可见要学菩萨行的大乘佛法,禀受菩萨戒,乃是理所当然的事。《入菩萨行》的菩萨戒,便以三聚净戒为纲领。 (本文为一九九三年二月农禅寺传授第一届菩萨戒会而撰)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弘法利生,不是普通的慈善事业,修的是大福报,要随缘,不能攀缘;稍有一点攀缘,我们心不清净,纵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间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的福报。有许多人听说佛门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万利,舍一得万报,大家都到佛门捐钱。捐了之后,自己也没有发财,也没有升官,就认为这个钱财白白地丢到水里去了,这是什么?这是用不善的心去做善事,所以他的果报很小,微不足道。心量大,修善决不求果报,果报来得特别快,也特别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