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观心铭·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4 修悟六原则


2014/9/4    热度:202   

圣严法师:禅门修证指要 观心铭·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4 修悟六原则

 

  4 修悟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遗。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覆第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若,般若为习气所熏,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着其心,私谓玄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比前?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

  第二、不得将心待悟

  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抢起惑造业。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亡根株。待至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

  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治红垆,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勤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第四、不可自生疑虑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新证,退失故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计较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破,则决定直入,无复顾虑。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加精釆,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第六、决定信自心是佛

  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无欠无余。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今之做工夫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专只与作对头。如小戏灯相似,转戏转没交涉,弄久则自生怕怖。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捉了,拋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涉,费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日久,信心日疲,只说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堕之。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作法耳。者里切须透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撇田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参话头,着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以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其所行覆,可以日劫相倍矣。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者里透过始得。

  圣严识 憨山德清(西纪一五四六——一六二三)是明末四位伟大高僧之一,七岁时即起生死去来之疑,十九岁出家受戒,听华严玄谭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后阅<物不迁论>而悟,作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峯禅师问其何所见,答曰:“夜来见河中两泥牛相门,入水去,至今绝消息。”又一日粥罢经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圆镜,山河在地影见其中,既觉,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说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徒起灭。”

  上面所录第二篇,原收於《憨山大师梦游集》卷第二,也即是全集的第一篇文章,原作无标题,乃是<为答郑昆岩中丞>的法语。从其内容看是一篇开示修悟法门的好文章,故曾被近世禅宗广泛的重视而收在《禅门日诵》之中,题为<禅宗法要>。本书将之加上今题并增列子目,以便阅读者一目了然。

  至於憨山大师的傅记,则有<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今亦被收在《憨山大师梦游记》卷五十三及五十四,另有<憨山大师傅>,则被收於同书卷五十五。他被称为明末四大师之一,是一位教理及禅观并重的高僧,教理重於华严,禅定重修实悟。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好事让别人,辛苦自己承担,这个消业障、增福慧,比什么都快。一切人事物的磨难,都是在帮我们消业障;我们要欢欢喜喜地承受,绝对不起嗔恚心。吃亏是福。肯吃亏,以前的业障就消掉。这一生中,绝对不得罪任何人,绝对不与人结怨;业障消除,才能往生。你真正懂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才是真正消业障。欢欢喜喜地接受一切业障,临命终时,就没有病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