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特别在哪里?试解印祖《净土指要》
2014/9/3   热度:334
净土法门特别在哪里?试解印祖《净土指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净土法门,不管是男女老少,不管是聪明才智,或者是愚钝卑贱,都可以修学,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个法门真正是易行道,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能于此地直接通达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保证我们圆满证得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称为妙门。这个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能把烦恼伏住就行了。伏烦恼,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断烦恼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这个法门真正是易行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迥。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
请问;净土法门为什么是特别法门?特别在什么地方?祖师为什么说“末世众生,根机陋劣”?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 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答案就在这里!祖师一再强调了两点:
一、有无真信愿是往生与否的关键。“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二、仗佛力了生死是净宗的特别之处。“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为什么祖师在下面只谈“信愿”并没有提戒与菩提心呢?是它们不重要吗?绝对不是!!!可以说再怎么强调持戒和发心的重要性都是应该的,但请师兄注意:祖师在这里非常明确地说:“信愿为往生之前导”。何为前导?是针对净宗行者的前提和导向,也就是说,修学净土法门的学子应该首先在这方面深心思维,祖师还告诫道:“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把握了净宗的宗旨之后,死尽妄心,安心不移,然后才能谈到增上的问题。如是已经安心净土的行者,为报佛恩,为早度众生,必定会去学持戒,从持五逆重戒、四重禁戒、五戒、十善法戒,资粮具足者就能够实发菩提心和大乘愿,相应的往生品位也能够一步步增上。
相反,如果对净宗的宗旨没有真正了解,或者用通途法门来解释净土法门,结果可能是丧失了往生的真实利益。持戒也吧,发心也吧,都需要落在实处,而净土法门的落实处就是表现在信愿行这个宗旨上面。为什么净宗的祖师都是以业重凡夫自居呢?是他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低吗?还是一种心态的柔软呢?
对密乘行者来说,菩提心是修密的前导,没有菩提心是无法进入密乘。但这个标准不能套用,因为一个法门有一个法门的因缘和机法,望师兄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