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
2014/9/3   热度:573
这是天台宗的基本教义,属于止观修习的理论和实践,是指对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世界真实体相(实相、真性)的认识和体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今天的社会,人与人都讲究利害,有利就是朋友,可以往来;没有利就对立了,就是敌人。这在佛法里面讲,这是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这不是人法界。人法界,佛讲得很清楚,人人都能够修行五戒十善,这是人法界。佛经上讲真正发大菩提心,舍己为人,为一切众生服务,那是菩萨法界、阿罗汉法界。所以作为佛的学生,我们自己想想,是不是真的学佛?你真的是佛菩萨的学生,那你就得学佛菩萨,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佛法是爱的教育,慈悲的教育。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更好,要感化他,把恶人变成好人、把坏事变成好事。绝对不是说这个人不好,我们就不要他、开除他,这不是教育。怎么样把不善变成善,把迷惑变成觉悟,这才是教育。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
“一心三观”之说的提出和完善有一个过程。据《佛祖统纪》卷六等书载,北齐慧思在读到《大品般若经》把佛智分为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三智”时,联系《大智度论》对 三智的解释,认为“三智”可由“一心”中得,由此提出“三智一 心”的命题。慧文再习《中论》,认为此论中“三是偈”所释的“空”、“假”、“中”三者就是因缘法的“实相”,他称之为“三谛” (三种真理)。在慧文看来,事物由因缘(条件)所生,故为假有 (假谛);虚幻的存在不真实,故为真空(空谛);“空”与“假”两者不可割裂开来,即为中道(中谛)。他认为这“三谛”也可于“一心”中得到,叫做“三谛一心”。’把这个理论运用于止观实践,就叫做“一心三观”,即于心中同时观察、认识和体悟此三者。
智颉对此说有所发展。据《摩诃止观》等书载,他提出具有不可思议性质的“一心三观”,强调不历次第而于心中瞬间同时观悟空假中三谛。他认为,真如随缘形成一切现象,皆不实在,故为假,对此的观察冥思则称为“假观”。一切现象既然皆为真如的显现,没有独立的实体,故为空,对此的观察冥思则称为“空观”。一切现象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性质,称为“中道”,对此的观察冥思则、称为“中道观”。此三者于一心中交融不可分开,同时观照,观假即是观空和中,观空即是观假和中,观中即是观假和空,是谓“一心三观”。
智颉在“一心三观”基础上又提出“三谛圆融”,使天台宗的止观学说完全成熟。他认为,止观修习要求认识主体(观照)必须处于虚寂状态(空),借助(资成)佛教所说的义理暇),去认识特殊事物的真性(实相),这种“真性”是“假”与“空”的统一,所以叫做“中”。这样,“中”就变成了最高的实相,变成了联系三谛的枢纽,从而调和了有与空、世间与出世间的矛盾。由于三谛是同一对象(实相)的三种表现或三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不能在观法上将其割裂对立,所以称“三谛圆融”或“圆融谛”。按照天台宗人的看法,如果能这样观察和分析世界,就能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把握佛教的绝对真理,获得佛的智慧,达到解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