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网文摘:财富 幸福 惜福
2014/9/4   热度:285
佛网文摘:财富 幸福 惜福 很多人将全部的生命和时间都用于追求财富,这样做值得吗? 范卫平:现代社会中,追求个人财富的同时,也在替社会创造财富,所以追求财富是值得推崇的行为。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从对权力的追求转到对财富的追求,应该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方应看: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怎么花钱,其次在于赚钱的途径。光明正大地赚钱,花到该花的地方,挺好。 王一蘅:不把全部时间用在这上面,就会用在别的上面。人活在世上总得做事,追求财富应该是正经事。 邓兰:将全部时间都用于追求财富是不智的。财富的作用体现在使用上,如果不能善加使用,财富再多亦是无益;如果为此而牺牲人生中更有价值的亲情、友情等等,则更不值得。 见明:人生百年,转眼即逝。除了追求财富还有更多事情值得去做,若一生致力于此,最终还是空手而去,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 净印:财为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是不会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求财的。在现实社会中,首先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身边具体的小事做好,财富自然就来了。 果菁:那是目光短浅的行为,他们不了解无常终将剥夺他们执着追求的一切。 徐冉:就他们而言,肯定认为值得。虽然我认为不值得,但也拦阻不住。随缘劝导,能听则听,不能听也无法。 李亚琴:财富毕竟身外物,再多也不能换回生命和时间。我们用财富供养这个色身,是为了凭借这色身闻法修行,直至极乐彼岸。若用全部生命去追求财富,无疑是拿着如意宝珠去换一个盒子,盒子有了而宝珠没了,是何等悲哀的事呵! 刘腾亮:财富决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这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多数人还是深陷于自己的贪心。所以,任何事都应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要走极端。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范卫平:幸福的标准就是个人被社会的认可程度。从心理上来说,往往是希望拥有,而目标快要达到的时候最幸福。 王一蘅:幸福就是满足的感觉,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一般说来,无灾无病、家庭和睦便是幸福了。但这种幸福是农耕社会的幸福。在信息发达的社会里,人知道得越多,要求也越多,幸福就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完全不比较也不可能,所以,幸福还意味着与社会一般状况保持相对平衡。 邓兰:自个儿觉得开心就是幸福。至于条件,吃饱穿暖,有蔽身之所就可。不过有时饿肚子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福,锦衣玉食的人却未必有这样的感觉。 刘昆:幸福简单来说就是乐,我们一生都在“找乐子”,但好像没几个人找到真正的“乐子”。尽管这样,我们还在拼命的找,至少想找出一个标准来。有人觉得有了很多钱可以消费,那就幸福了;有人觉得儿女事业有成,那就满足了;有人觉得当上众星捧月的公众人物,才是********的滋味;也有人觉得老来能有一大堆影集回忆青春,也就不枉此生。但等到目标实现的那一天,幸福的感觉往往无影无踪了。所以说,我们要追求大乐、永乐、真实之乐,而不是这种短暂的、似是而非的幸福。 乐伦:心灵不再流浪就是幸福的标准,外在条件是家庭与事业都具足。 夏莲:在我看来,幸福就是轻安、自在、法喜充满,最重要的是具有智慧。 见明:我觉得幸福就是心想事成。 明静:幸福是心灵的微笑,能享受幸福的心灵往往是纯朴宁静而不是喧嚣扰攘的。幸福生活也许有很多样式,但获得它都需要智慧、勇气和爱心。 震邦:世人得到财富会感到幸福,沐浴情爱会感到幸福,事业成功会感到幸福。但这种幸福都是短暂而虚幻的。追求真理的人,向真理迈进的每一步都会感到幸福:得闻正法、得遇善知识、得尝法喜、得解惑、得成就等等。 若莓:我认为人生幸福应是在和睦的家庭中,拥有宁静的心灵,远离浮躁、有一份精神信仰,并对社会有所奉献。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包括:安定的环境,一定的物质基础,工作之余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蒙卫芝:我的标准是快乐安祥,不论发生什么都能好好解决;同时有能力帮助别人快乐安祥。至于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首先是能遇到善知识,至少有机会看到古圣先贤的著作,不然会活得很迷茫,空过一生;其次是有信仰,这样才能为自已和他人营造幸福生活。 果菁: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安祥自在。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就是了解幸福的内涵,包括智慧和能力两个方面。 徐冉:幸福的最高标准就是常乐我净。现实生活中,能具备暇满人身,得闻佛法,得成净业,将来回入娑婆,广度众生皆不退转,是为幸福,所谓“悲心始遂开颜笑”是也。 李亚琴:我认为“幸福”可以这样来定义:具有品质的生活,即使在逆境下仍能保持高度理智。幸福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主要是精神的。首先明白人为什么活着?若不能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从来没有想过,那只是生活在梦中,所谓的幸福也不过是梦幻泡影。在我的概念中,闻知佛法的人是幸福的;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这样的人不会因个人境遇而随波逐流,因为他是生命的主宰,就象勇敢的舵手不为风浪左右,最终驶向幸福的彼岸。所以说,幸福来自于能创造幸福生活的人。 刘腾亮:对我来说,身得轻安,心得清净就是最大的幸福。它的必要条件就是解脱,包括身解脱和心解脱,最难的是心解脱。记得《红灯记》里有这样一句台词,鸠山问王连举:“你为什么自己打自己一枪?”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因为没有智慧,常常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所谓“作茧自缚”。所以,幸福的本质在于心灵,如果内心一片智慧光明,必定是幸福快乐的。 惜福的传统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范卫平:生存的前提是能保证富得稳定,即小富能安。现今社会保障系统几乎没有,生老病死样样得自己操心,摊上其中一样,足以让你从小富打回到贫穷潦倒。所以惜富应该是人人遵守的准则,要把艰难困苦看得实在些。 方应看:惜福是最重要的一条人生法则,与知足常乐有相通之处。 乐伦:现代人面对经济利益很现实,但使用财富的方法却华而不实,惜福可以让人脚踏实地生活。 夏莲: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但也造成了更多罪业。为贪一时口福而杀生无数,想想真令人伤心。我愿人人懂得惜福之道,克勤克俭,社会就会好很多。 震邦:就算以世间法教人,也应当爱物惜命。当今,世人因自然的报复而认识到环保,也是传统观念体现出的现实意义吧。 菡萏:现代人只知及时行乐、奢侈浪费,最终福减祸临。所以惜福的传统观念在现代尤为重要,应大力提倡。 蒙卫芝:惜福这个观念在现代只是换了种说法,涵义也更广些:像环境保护、能源保护、水土保护等等,都可以说是惜福的新诠释。 果菁: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惜福无疑是一剂清凉药。惜福就是爱惜自己的福德因缘,宇宙之间,一滴水都有它无穷的功用,都值得我们珍惜。 徐冉:地球资源到2010年前后即达临界点。所以惜福是珍惜资源,正与大众利益符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亚琴:我觉得福报就象银行中存的钱,取用越多,存得越少,一旦用尽即为无源之水。但自己究竟存了多少福报?谁也难料,所以挥霍乱用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古人就知“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惜福有福”的因果之理,传至今日是一份无价之宝,永具现实意义。 刘腾亮:现代人很大的问题就是不知惜福。从轮回的角度讲,我觉得生命存在一种“振荡”。今生福报很好的,大多是过去修行所累积的。我观察了许多腐败的高官,他们都声称信佛,并常常到寺庙拜佛。我想他们这么有佛缘,很可能在前世是修行人,今生福报所致而身居高位,结果因为不懂得惜福,爬得高却摔得惨。佛陀说,众生在苦海中“头出、头没”,应该就是指这种可怕的“生命振荡”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常存布施的心,布施的心意,一分钟一秒钟都不间断,你就是菩萨。菩萨法没有别的,自始至终,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什么?布施而已。我们要常存布施的心、布施的意念、布施的行。我所有的,无论是财、是法、是无畏,只要遇到缘,就尽心尽力去做。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