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皈依修学手册 六、皈依的学处 二、奉行学处
2014/9/4   热度:330
济群法师:皈依修学手册 六、皈依的学处 二、奉行学处 奉行学处,是敬佛、敬法、敬僧。 首先是敬佛,包括一切泥塑木雕的佛像,皆应视为佛宝一般恭敬,切勿妄加评论。凡夫往往看到什么都想发表高见,甚至对佛像也不例外。这个问题看来很小,其实不然。须知,当我们评论佛像时,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佛菩萨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失去对佛菩萨的清净心,进入染污的凡夫心状态。由此,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佛法的接受。 关于这个问题,阿底峡尊者处理得极为善巧。《菩提道次第论》记载,有人携一文殊像请尊者过目:您看这尊像到底好不好?阿底峡尊者立即将文殊像高举顶戴,答说:文殊像没有不好的,只是这尊像的做工有欠缺。从这个回答上,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尊者对于佛像的恭敬之心。 既然佛像都是好的,那么我们对所供之像不必进行选择吗?对于某些年久破损或做工质地简陋的造像又该如何处理呢?这也是信众们经常问起的问题。供养佛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生起恭敬心。如法、庄严的佛像,对生起清净心有极大作用,为修道助缘。所以,恭请佛像作为日常礼拜供养,应尽己所能选择如法、庄严、质地精良的造像。若所供佛像年久破损,当以恭敬心作妥善处理,于高处焚化后将香灰置于净地。若以虔诚心做这一切,并非对佛像不敬。因为凡夫是很着相的,尤其是尚未信佛者,往往会以世俗眼光看待佛像。为避免使佛菩萨形象受到影响,避免他人造作口业,我们可以本着恭敬心对破损、脏污的造像进行处理。 同时,切勿将佛像作为装饰品、工艺品而随处摆放,这恰是现代人极易违犯的问题之一。佛像,不仅作为佛菩萨的象征为信徒供奉,本身也往往是佛教艺术精品。但不少人只看到艺术,却忽略了佛像最重要的内涵和作用。随着现代工艺的发达,佛菩萨造像成了工艺品的重要题材,数量大大增加。得到一尊佛像不再是难事,因而不少人将之作为点缀居室的装饰品。这样做,非但不能起到供佛的效果,反而存在诸多问题:不仅摆放处所多不如法,更严重的是,一旦习惯性地将佛像视为工艺品,今后很难对佛像生起真正的恭敬心和清静心。 还应注意的是,不能以买卖佛像谋利。或许不少人感到疑惑:现在很多寺院也在流通佛像,是否如法呢?关于这个问题,应以发心作为考量标准。所谓买卖,是指商人将佛像、佛经作为货物进行贸易并谋利,这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而非赢利,那么,流通佛像与不能买卖佛像并不存在本质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是以发心来衡量,一方面是从效果来考察。凡夫心非常微妙,容易得到的往往不加珍视,花钱请到的却恭恭敬敬。我觉得,对于佛像和佛经的普及,关键不是在采取赠送或流通的方式,而在于我们自身的发心,更在于实际操作中的效果。若发心正确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即使流通也无妨。但若发心不正,即使采取赠送方式,一样是不如法的。 敬佛,并非佛菩萨需要我们恭敬,因为诸佛世尊已彻底断除我相,毁誉不动如须弥。既然如此,为什么敬佛,乃至将佛像视为佛陀真身般恭敬?或许在某些人的眼中,这么做无异自欺欺人,明明是泥塑木雕,为何看作真身并虔诚礼拜?须知,敬佛正是我们自身修行的需求,通过恭敬达到净化内心的效果。当我们处于极度恭敬中,心必是清净无染的,是与法相应的。这种恭敬,本身就是极好的修行。 其次,应恭敬法,恭敬佛经等一切法宝。我们要象敬佛那样,将经典视为佛的法身。切勿将佛经当作普通书籍那样随意放置,尤其是不洁处,也不要将其他物品(包括佛像、念珠等法物)置于经书上。不少信徒对佛像非常恭敬,却不懂得珍视法宝。须知,诸佛世尊皆因法而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宝又以法为尊,这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藏传佛教在这方面非常重视,每拿到一本佛经,先高举头上顶戴受持。这决非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事实上,通过对佛经的恭敬,能有效强化我们对法的信心,从而依教奉行。因为信心也需要因缘的滋润,需要通过一些外在形式来唤醒它、加强它。 有一分恭敬,得一分佛法受益。学佛如此,任何世间法的学习也是如此,若对传业师长不恭敬,对所学知识不重视,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所以,从修行意义上说,恭敬佛经的意义极为重大。这不仅影响到今生对法的受持,还将影响到未来的法缘。若不恭敬法和法师,是坏智慧之因,会使我们将来无缘亲近佛法,乃至投生于不闻佛法的边地。 敬法,根本在于依教奉行。《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从利益众生到不离菩提心,都是行佛所行,是对佛陀教导的切身实践,也是对三宝恩德的最好回报。《金刚经》也告诉我们:“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此处虽然校量的是福德,但也充分说明,依教奉行远胜于世间一切善行。 对法的恭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修学并实践佛法。如此,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是真正的佛子所为。 第三是恭敬僧宝。佛法能够在世间得以流传,正是因为有僧宝这一重要桥梁。僧宝是佛法的实践者,也是正法的住持者。我们应时常忆念僧宝恩德,因为他们对佛法的住持和弘扬,我们才有机会亲近僧团、听闻正法、走向解脱。同时,在家居士也有责任护持僧团发展,或随缘乐助寺院建设,或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行四事供养,或身体力行地参与各项弘法活动。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皈依僧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宝,故应对所有僧众一视同仁地恭敬,切忌以凡夫心妄加批判,说僧过恶,造作极大罪业。尽管现实中的僧团也是由不同素质的人组成,未必尽如人意。但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除了在抉择善知识、依止师时需要仔细考量,对于其他僧人决不可妄加评论。 恭敬僧宝的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培植出家解脱之因,使未来能早日成为真正的僧宝。像佛陀那样,以出家相证菩提,得自在,度众生。 敬佛、敬法、敬僧,是每个佛弟子必须做到的。不仅要发自内心地恭敬,更要将这分恭敬体现于一言一行中。切勿像某些好高骛远的学人那样,知道些禅宗皮毛,开口便是不著相。作为凡夫,如果不把佛法放在心上,那佛法还能对他产生作用吗?虽然众生本具佛陀那样的品质和智慧,但现有心行基础仍是凡夫心。若欲转变这一生命状态,必须从恭敬外在三宝开始,逐步成就内在三宝。
---------------------------------------------------------------------------------------------------------------- 更多济群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禅的本质是使人的生活充满安详真实情趣,使人们摆脱心理和情感的困扰,看到我们自在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以最真实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世事和享受我们拥有的真实自然的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掺杂挑剔的,更没有必要为自己寻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无人而不自得。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