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一)
2014/9/3   热度:1068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赵亮杰 著
地藏经唯识观三版序
本书自民国五十七年初版,蒙海内外大德暨学术界垂青,大批请购分赠亲友者有之,学术研究者有之;以致初版四千部,旋即告罄,仍有大德继续发心,敦请再版;故于民国五十八年再版二千部,在一年以前,全部售清;由于原出版者,狮子吼杂志社,业务繁忙,无暇兼顾,读者欲购无门,屡有电话向余查询;余以读者欣乐佛法及爱护笔者之盛意难却,遂与广定法师商妥由佛教出版社出版流通。
本书第二版未及改正的错字,仍有六十余字,今已全部更正,使错字减至最少数,以减少读者文字上的障碍!佛法大意深入人心。
本书出版,笔者不取任何报酬;但不反对狮刊及佛教出版社保留版权;凡未经笔者同意,请勿擅自翻印,以保障出版者权益。
民国六十七年岁次戊午孟秋
赵亮杰序于台北寓所
序
如来说法,有从「空」说,有从「有」说,有「空」「有」俱说。也就是随情说法,随智说法,随情、智说法。从空说者,乃随智说,显发宇宙之究竟义也。从有说者,乃随情说,说明法界缘起之因果律也。空、有俱说者,乃随情,智说,指示众生即俗见真,即相见性,性相圆融,法法真实,故曰一切法皆是佛法。例如般若经者,乃从空说;地藏经者,乃从有说;楞严经者,乃空、有俱说者也。
又,随智说者,乃从细说;随情说者,乃从粗说;随情、智说者,性相俱说者也。故楞严经者,亦曰大佛顶经,大佛顶者,法报冥一,显密超乘,不住生死,不滞涅槃,是为诸佛无上顶法。证此无上顶法,在佛为大佛,在菩萨为大菩萨,以其位无等等,妙应群机,随缘自在故也。二乘不能随缘,凡夫随缘流转,皆不自在。故知诸佛显示无上顶法,求其谛理圆融者,都是空、有俱说。是故善说「空」者,不坏诸有,以防其落于顽空及断灭也。善说「有」者,不碍于空,以防其执相碍性,隔碍难通也。隔碍难通不易生信,则地藏经虽从有说,余在不坏诸相的原则下,(存其因果),亦不碍空,始能显发因果正义。
所以者何?「空」有二义:一者相空,二者性空。相空者,诸相缘起,幻有非实;性空者,法性清净,非此非彼;譬如刀剑(相),依于钢铁(性)因缘幻现,何故谓幻?以此刀剑,离开钢铁,无实际故;何谓清净?以此钢铁,为刀为剑,叠相更替,而此钢铁的实际,仍然非刀非剑;何以故?此刀剑相,因缘幻变,此钢铁性,不生不灭故。由此可知,一切众生,由于善恶因缘(因)依于法性,幻现六道(果);此六道形,离开真如法性,无实有故,故曰相空;而此真如法性仍然非天堂非地狱,故能不生不灭,常清净故,故曰性空。诸佛菩萨证此胜义,故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烧,一切刀剑所不能伤;何以故?幻相不坏实性,犹如刀剑不坏钢铁;是故观音、地藏诸大菩萨,化身无量百千万亿,入诸地狱,救度众生,地狱猛火所不能烧;所以者何?不离四大即真如性,犹如不离刀剑即钢铁性;地水火风、相有差别,相生相克,性本无二,不生不灭;众生随相流转,故有可坏;诸佛菩萨,不随相转,故不可坏;地狱众生,业障重故,不闻此法,若能得闻,地狱重罪,顿时消灭。
若明乎此,则知三界六道唯识所现;而其依、正二报的差别,皆由众生共业(依报)和别业(正报)所感;当知业由惑生,惑因识有,识依无明,无明依觉;今不言无明所现,而言唯识者;盖无明如土壤,识如种子;仅有土壤,没有种子,仍然是个死的宇宙,故曰宇宙万法,唯识所现;可是光有种子,没有土壤,则种子无依;犹如画依纸存,离纸无画,是故又曰识依无明。又纸可画,即具「无明」,若不可画,犹如净镜,物来则现,物去则寂,则无「无明」,上根利智,但破无明,则识心无依,犹如净镜,不粘不滞,则三界六道不破而破,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此者,则缘起界一切法,顺自然业,能作如来胜妙功德,成就实报庄严之清净国土。
若不如此,依于无明识心,则起惑造业,幻现六道,业感差别,则六道升降,一切众生,无始劫来,随善恶业,死此生彼,轮转不息;然善少恶多,众生皆然,故三途易堕而难出,人、天难升而易降,人、天众生尚可苟安于一时,三途众生受苦无量!尤其是无间罪报,一日之间,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笔者每读此经,热泪盈眶,虽未目睹,不忍耳闻,可惜世人讥为迷信,以为老太婆经,为智者所不取,不知作是语者,执理废事者也。吾今依「唯识观」解说此经,俾知识分子了然自知,三界幻业,犹电光影,虽曰如幻,色声俱在,能使迷罔众生,悲欢离合,惊恐怖畏!身心俱受逼迫!这就是由幻心、幻境所构成的幻受,好像有人带著黑色眼镜(喻幻心),则见天昏地暗(喻幻境),而生怖畏(喻幻受)!当知吾人视觉,没有色彩,故能红来见红,绿来见绿,皆见实色。妙觉明心,本无诸相,心若著相,犹如眼睛挂彩,应物失真;由失真故,妄生幻受,受有苦乐,及诸怖畏,六道众生,若苦若乐,如是而已。
是义深邃,微妙难知,今再举例,以证万法唯识。譬如前面有一座山,这是不可否认之事实;可是若以光学和生理学来讲,吾人所见的山,是由太阳表面的原子分子,剧裂震荡,击动以太,传达到地面,地面物体受之,因其震荡频率的差别,吸收其某部份,反射其余,遂显出色彩、形状、明暗(山)。
以上是就光学讲吾人所见的山;下面再以生理学讲能见的感觉。吾人之所以能见山者,乃此山反射的波动,向各方推进,遇我目中凸镜,曲折而聚于网膜为倒影,其色彩、明暗、形状,均与目前之山无异;网膜上之紫色素和摄入的倒影起化学作用,刺激视神经端之圆椎体;再由视神经将此刺激力传达至中枢神经,就是我们能见的感觉。
光学的频率与生理的构造,各各不同;因此能见所见,皆有差异。譬如狗眼色盲,只见明暗,不见色相,在狗眼里是没有红灯黄绿青蓝紫诸杂色相;又如饿鬼,饥渴所逼,见水是灰,或为浓血;不但人与鬼畜有所不同,就是人与人,鬼与鬼,狗与狗,也是大同而小异;譬如吾人所用之望远镜与显微镜,必须依照每一使用人的眼睛自行调整度数,始能生效,这就证明我们每一个人生理上的差异;如此说来,我们能见的感觉,和所见的境界,那有个实在标准呢?所以说:能、所皆妄,唯识所现。或有人问,宇宙万有,究竟如何?曰:宇宙万有是个谜,博士状元也说不出个究竟来;所以者何?诸法如幻,幻何究竟?若有究竟,则不名幻,是故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色无实性,色性即法性)无碍,心(识)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又曰:「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知所见像,随想主故,乃至虚空毛端量处,一切诸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我若分别,即见于佛,若离分别,即无所见。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庵摩罗识)。」
诸善知识!一切众生,心(识)缘地狱,则堕地狱,乃至心缘诸佛,则生佛国,此即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故念佛法门,是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的最胜方便,也就是说,一切方便,无胜于此者。所以者何?九界众生,在未证佛果以前,皆有识想,有识想者,不缘四圣,则缘六凡,不缘人、天,则缘三涂,即便八地以上的法身大士,尚且缘于诸佛圆满报身,实报庄严国土,何况吾等凡夫,能无所缘乎?即使降伏诸识,入无想定,报生无想天,也不过如以石压草,如夹冰鱼,当知此天,最为愚痴,是为外道不明佛法者所修,此无想定,不是如来涅槃境界。十法界中,唯有诸佛,依于实相般若,照破识想,不缘十界,住常寂光。何以故?心无所缘,则法住法位,本自涅槃(常寂光土),犹如吾人不迷恋(缘)刀剑之幻相,则不离刀剑之本位,本自钢铁,不必灭相方名涅槃,亦如不必破坏刀剑方名钢铁,至此方为了真实义,得见宇宙万有之究竟义也。否则依于众生识心,观一切法,犹如带上有色眼镜,各随其业(色)见有差别;科学再进步也道不出个所以来;只有各随其业,幻作幻受而已!如其幻受三涂,何如幻受人、天?如其幻受六道轮回,何如幻受西方极乐?此即众生未离识想(未证佛果)以前,欲脱众苦,念佛菩萨圣号,是一种胜妙方便也。是故经中屡叙礼佛菩萨像,称佛菩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何以故?菩萨神力与众生业力(意业),二俱不可思议;以此二不思议力,故其功德汪洋浩瀚,远非吾人识想所可企及。
曰:万法唯识,业已闻矣!可是前所举喻,能见的感觉,人与狗不同,此乃生理上的差异,与那无形无色的识心,有何关系?答:业识因也,生理果也;是故吾人此身亦名「业报身」;此业报身,犹如机器,业识者,产生机器之因素也;惟人与狗,业识不同,故其感果有异,智者见果知因,举根以验识也。
吾今以「唯识观」释此经者,是依诸大乘经论,透视万法唯识。以此经乃如来从「有」说法,从「情」说法,经中尽属三界因果,为俗谛理。唯识观者,是依「观照般若」观察三界因果唯识所现,非以识心能观唯识也。若以文便,应当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观唯识」,今依外国语文上的习惯,曰唯识观。
至于解说方法,即将经文译成语体,中间依「唯识观」串插己意,俾使读者一气读下而贯通之,以免顾此失彼之感,但已不存经中原文,不得复名地藏经,以义立名故曰「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岁次戊申季春鲁东赵亮杰序于台北寓所
地藏菩萨本愿经唯识观
一、略释经题
无论是讲经或注经,先释经题,次释经义,俾使听者或读者能够一纲举万目张,执大象天下往。因为每一部经的经题,都是全摄经义而立名,故在释义之前当先释题,俾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此经凡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一名「地藏本行」,一名「地藏本誓力」。本经采用第一名,因为力出于行,行本乎愿,愿切行专,力在其中,故举第一,已赅二、三,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也。
地藏者:地为大地,藏读ㄗㄤ,梵音「乞叉底檗沙」,义译「地藏」。
菩萨者:梵语「菩提萨埵」,此方从略,简称「菩萨」。菩提者,义译觉悟;萨埵者,义译众生,唐译有情,合起来说,叫做觉悟的众生,亦可称觉悟众生者,是故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者,梵语叫做「菩提萨埵」。
地藏菩萨者:以德立名,言此菩萨依般若智圆满六度,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曰地藏。又如大地,含宏光大。什么叫做「含宏」呢?藏蓄于中者,叫做含;到了含藏的无所不备叫做宏。什么叫做「光大」呢?发露于外者,叫做光,到了它的光华无所不被叫做大。地藏者,犹如地德含宏;菩萨者,依于含宏而发扬光大也。言是菩萨犹如地德之含宏光大,所以他在无始劫来,广度众生,数如无量恒河沙等;一切众生若有善根,一毛一发,一沙一尘,而是菩萨都把他们度脱三恶道苦;这真是所谓「含宏光大,品物咸亨」了。含宏光大者,菩萨自度也;品物咸亨者,广度众生也。
又,是菩萨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亦称与愿金刚。在金刚界示现南方宝生如来之幢菩萨。在胎藏界则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萨埵也。
而是菩萨于过去久远,说都说不清那么多的劫以前,他是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子,那时候,世上有一尊佛,叫做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位长者子看到彼佛相好光明,千福庄严,就向彼佛请问道:「世尊呀!像您老人家这样的福德庄严,应当修何行?立何愿?才能得到这样的相好呢?」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诉他说:「你要想获得这种福慧具足清净庄严的身相,应当发愿久远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那时候,这位长者子,听到了佛陀的话,就发愿说:「我今尽未来际,不可用数字计算的劫,为这些罪苦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三恶道苦,而我自身方才成佛。」
地藏菩萨从此久远劫前发是大愿,久经劫数,业已度生无量,忉利天宫来集会者,以文殊师利的无碍智,千劫测度,不能得知;以佛眼观,尚且数不清楚,如是久远数都数不清的劫,度生无量,其愿弥坚;以愿坚故,其行益切;以行切故,有大誓力;而曰「本愿」「本行」「本誓力」等,言其因地发心,非偶然耳。
一切经名,有通有别,通者,凡佛菩萨说法,皆名为经;别者,言此经非他经也。本经前六字为别名,末一字为通名。别名已经释完,次释通名。经者,梵语「修多罗」,直译为线,以其贯穿文义,如线穿珠,与汉文的「经纬」相似;又兼此方圣人遗教皆名曰经,故义译「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言经中含义,上契佛理,下合群机。何以故?佛陀说法,有两原则,一者,顺性而说,二者,随机而说。顺性说者,譬如中央政府,一切政令所自出也。一切现象界,依于法性因缘起故,是故如来顺性说法,则能统摄一切法,三世诸佛而莫越,恒沙星际不能易,故曰上契佛理;随机说者,譬如有人,欲诣京都(政府所在地),求善知识指示正路;是善知识,在城南者,指其向北;在城北者,指其向南,说法虽异,目的则一;如来说法,亦复如是,一切众生机感不同,如来说法因人而异;故曰下合群机。是故吾人研究佛典,应当首先明了这两原则,不可得到一知半解,就说佛陀认为如何如何?佛教主张怎样怎样?当知作是说者,是为毁佛谤法也。何以故?法自法尔,无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都是如此,任何人也主张不得。您看!狗吃屎,人不吃屎,是谁主张的?假若有人认为粪有营养,主张人类吃屎,我们只好说:「先生!请便吧!恕不奉陪。」可见我们「认为」的事,都是错觉,凭著自己的主观有所主张,怎能适应群机?这「主观」佛教叫做「我见」,亦名「俱生我执」;众生之异于诸佛者几希,惟有此「我法二执」从中作梗;二执若破,众生即佛,是故我说若言佛陀有所主张,是为谤佛。当知佛所说者,一者如理,二者如事:如理说者,如实而说也:如实说者,如辐射热,圆融行布者也。如事说者,从权而说;从权说者,城南指北,城北指南,方便善巧者也。合起来说,就是如来说法,如其理,亦恰如其事,没有半点认为,也没有丝毫主张,故能恒古今遍恒沙而不易也。以是之故,凡佛说法,皆曰契经。
唯识观者,是余解释此经的规矩,吾人若能透过唯识,观察三界,不但谛信不虚,且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能了知三界幻有,唯识所现,以因缘差异故,三界六道十二类生各各不同,又有谁能抹煞因缘果报的因果律呢?不过悟人了知如幻,不随相转,便能随缘自在。迷人执幻为实,如梦中人,随境转移,故有苦乐诸境恼乱身心。但是不管迷人也好,悟人也好,以因缘故,果报不爽。不过悟者自知,迷人不觉,可是此「因果律」,知,如是;不知,亦复如是。是故吾今以唯识观反覆详释,俾使智者了知三界如幻,不著于有;因果不爽,不落于空,空、有不著,则圆融中道;中道不移,则成等正觉。更愿各善知识,悟是理者,辗转相传,俾使智者,信乐佛法,愚者见苦知畏,则功莫大焉。
二、译者略历
此经是唐朝时代,西域有个于阗国的三藏沙门,名字叫做实叉难陊所译的。
唐是李渊建国的国号,简非陶唐,亦非后唐和南唐。因为李渊初居晋阳。晋阳为陶唐氏故都,李渊在此封为唐王,到了受隋禅让以后,他统一了天下,称为唐朝。到现在约有一千三百余年。
于阗是西域的国名,在新疆省的天山南路,义译地乳,传说他国王的始祖,是饮地乳而长大的,相传那时地涌甘泉,状如乳浆,那时王与人民同饮此乳而生。
三藏沙门,是说这位译经的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沙门者梵语,义译勤息,是说出家修道者,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印度无论佛徒与外道,为出家修道之总称也。
实叉难陊是这位沙门的名字,译义学喜,唐朝武后圣历二年(民前一二一二年),于阗国王听说武后喜欢佛法,敬重经典,即请该国沙门实叉难陊,把华严经和地藏经送到中国;武后受了这部经典,即请实叉难陊译成汉文,从此这部经典流通中土。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佛陀生下来以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即行逝世。以佛母故,生在忉利天上。到了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为报母恩,升到忉利天宫,以神通力,召集会众,说此经典。一者,当看十方诸佛及大菩萨天龙八部一切众生面前,宣扬赞叹地藏菩萨的大愿、大行、大力、大孝,俾诸众生,见者闻者,效法地藏菩萨,在修行路上,应先发愿。为什么?一个人若是没有愿力,不但不能学佛成佛,学什么也是一曝十寒,永远没有成功的一天。何以故?没有志趣和愿力的人,犹如无舵之舟,无缰之马,永远无目的地奔驰漂荡著!这样的人,学世间法,尚且不会成功,怎能修学佛法呢?故在学佛之前,必须先发四弘誓愿,愿力切实而不虚浮,行为专一而不间断,才能自利利他有大力用。所以我们要想学佛,就必须行菩萨道,要行菩萨道,当发地藏菩萨愿,行地藏菩萨行。又诸佛子,无论是修人、天道,或修菩萨道,都要修诸善法,不过前者著相,属「有为法」;后者不著相,属「无为法」,当知一切善法以孝为第一,而孝又莫如引导父母及一切众生归依三宝,可是娑婆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又必须发长远心,以「四摄法」循循善诱,才能生效,千万不可心性急躁,强行化导,对方不听,就唉声叹气的说是众生难度!当知菩萨对于众生,犹如慈母对于爱子,良医对于病者,是永远有希望,永远有把握,永远是乐观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不信佛法去信了耶稣,我们也不可骂他孺子不肖;只要我们相信佛理靠得住,自己的行为靠得住,好像医生相信他的医理和医术一样,虽有一时的不良现象,不妨欲擒之,故纵之;放长线,钓大鱼,早晚他会倦鸟知归的,千万不可拉过来打他两耳光;这是菩萨度生的方便智,因为欲度刚强众生,非如此不可。故佛宣扬地藏菩萨久远劫来所发的大心和大行,以作我们的楷模。
二者,佛陀将入涅槃,把我们这些将度未度的众生,在弥勒未成佛以前,向地藏菩萨托孤,也叫我们在这佛前佛后的众生,有所归依。故佛在此法会上谆谆咐嘱,地藏菩萨承担佛旨,也三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不有虑。」这是佛陀在忉利天宫以神通力,召集这个大法会,宣说这部经的重点所在。
忉利者,是梵语的音译,具足叫做「怛利耶怛利奢」义译三十三天,是欲界天中由下至上的第二重天;此天在须弥山顶,以其未离地面,与下界之四天王天,同称地居天;此天的天人,身高一里,寿命一千岁;我们人间百年,为该天一昼夜,天寿一千岁,为我们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他(她)们的身体虽然有一里那么高,可是他(她)们所穿的衣服却像蝉翼那么轻,全身服装不过六铢重;十粒黍子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这样算起来,他们的衣服仅有四分之一两;穿起来该有多么轻松!我们的科学再进步,恐怕也到不了这程度。
又该天帝,释提桓因(以下简称帝释)所居之城,叫做喜见城,其城高广八万由旬,就是忉利天宫所在处,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召集这个法会的所在地。
又,须弥山顶之四方,各有山峰,广五百由旬,每峰各有八天,帝释居中,统领诸天,故称三十三天。据说这位天帝释在迦叶佛时代,本是一位很平凡的女居士,佛涅槃后,她便发心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还有三十二位女道友和她同时发心,做她的助手,以此善因,她们寿命终后,报居须弥山顶,她做了忉利天王,好像中国上古时代的皇帝,那三十二位女道友,分领四方,好像上古时代的诸候。可见造塔塑像,是修人、天道中最好的投资方法;但必须以直心和善心修诸善法,用自己的财物和力量去做,不可心行谄曲假貌为善。当知诸佛菩萨既不收红,也不吃黑,世间法可以以官养官,可以用贪污的钱去买官做,因果律中此路不通,如此信者,是为正信因果。若再以善心和直心修一切善不住于相,即由人、天道,进入菩萨道,从此走向成佛的康庄大道矣。何以故?修诸善法,是福业,不住于相,是慧业,有福无慧是凡夫,有慧无福是二乘,福慧圆满具足就是佛。
在上面把忉利天王和他所依止的环境介绍完了,下面略释「神通」的意义。神通者,是诸佛菩萨六通之一,它是一种能量,并非希奇古怪,一切众生,六根门头,皆有通力,不过因为造业差别,果报有异,故其通力有大有小有优有劣。例如蚂蚁和警犬的嗅觉,我们人类也有天眼通者,皆是其例;可惜我们都被情识所障,自筑藩篱,由心理影响到生理,以致器官陋劣,不能显发胜用;是故科学界,可用仪器补助感官之不足,例如收音机、电影、电视机、望远镜等,这些东西都是直接补助我们感官的不足,能使我们不见者见,不闻者闻;诸佛菩萨,业尽情空,没有半点障碍,生理组织也随之起了变化,因此六根优胜,故能三明六通一时齐发。因为佛能我不能,我们就疑惑、惊怪、或者不信,可见我们都是少见则多怪!例如盲者,不见太阳,只是感官发生了障碍,不能说是视觉毁灭了,这好像一台自动机,它的动力本是电能,机器坏了,不能动转,不能说是电能灭了;又机器可以不断的革新,新旧机器的性能,有千万倍之差别,而此电能自无始劫来乃至尽未来际,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当知吾人之感官犹机器也,六根通力犹电能也,机器有优有劣,电能本无差别。是故说一切众生齐等佛性。准此,则盲者不见太阳,不必怀疑视觉,也不能否定太阳。也好像机器坏了,不必怀疑电能;机器陈旧,生产力弱,也不能否定新式机器之优胜也。这正好像盲者不见,当信有眼的人;感官陋劣,当信感官优胜者也。这样才能补救自己的不足,改良自己的弱点;当知科学能够改良机器,佛法则能刷新六根;若明乎此,则见诸佛菩萨的三明六通,不惊不奇,不以为怪;也正好像学科学的人,见到科学界惊人的发明,不惊不奇,不以为怪;若是愣头愣脑的大惊小怪,是人应当重上小学,因其没有科学常识,故生惊怖。学佛法者,亦复如是,莫谓此经浅显,若不契般若,不达第一义谛,不知万法唯识,则三界六道因果轮回之说,其谁能信耶?能不吐舌惊怪者几希!所以在未入正文之前,不得不把这「忉利天宫神通品」的品题作一个扼要的解释,以期读者诸君,阅读此经,能够因文了义,不生惊怖或疑惑心;再进一步,深乐佛法,深信因果,则读者与作者都算没有白费工夫。
前面把品题已经解释完了,现在要释正文,下面是集经人阿难尊者的自序,从「如是我闻」到「为母说法」,是为通序。从「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乃至「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是为别序。通序者,是指人、事、时、地、物也;人,是指说法者,释迦牟尼佛,和与会的听众而言,有了人,随之而来的就是为什么事?此处的事,就是「为母说法」;既然为母说法,当然要有个时间和地点。佛所说法,天、人共尊,不能以某一国某一处的历法来记载,祗得说「一时」了,就是说者听者因缘会聚的时候,至于地点就是在忉利天宫,这一切的因缘都具足了,所成就的物,就是这部经典。诸经都如是序,所以叫做通序。至于「别序」,就是说这部经典的缘起和含义与他经不同,所以叫做别序。
阿难尊者说:「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从佛闻,在说法主释迦牟尼佛,和与会的听众,机缘成熟的时候,佛陀升到忉利天宫,为母说法。
在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与十方诸佛心电交感,犹如我们的广播电台,一音演出,十方俱闻;诸佛菩萨的感应力,亦复如是。故能口不出音,身无动作,只是于法性中意念一动(法性随缘),浪传十方;法性周遍,故能十方诸佛,同时受请。于是十方无量世界,说都说不清那么多的佛,及大菩萨,接受邀请,各各组成了娑婆访问团,从虚空中,如流星般的纷至沓来!啊!霎时之间!这广大的忉利天宫,冠盖云集。
诸佛菩萨各就莲华宝座,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示现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的大智慧神通力量,调伏这些「我法二执」的刚强众生;是等众生,著于法相,喜欢刺激如水触物,潺潺作声,美其名曰,欣赏艺术,是故彼等以苦为乐。释迦世尊能以不可思议的大智慧神通力量,摄伏这些刚强众生,令其破除执情,沐浴法喜,才能知道何者为苦?何者为乐?是故诸佛异口同音,齐声赞曰:「大哉释迦如来!善能摄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于是各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曰:「我土如来,问讯世尊,少病少恼,众生易度否?」
在这时候,释迦如来身心愉快,面含笑容!放出百千万亿大光明云。云何为光?光者,觉照为义,明相所自出也。云何为明?明者,光之反射,若无物体的阻力,使其发生反射作用,则无明相可说。是故日光照于大地,以其有大地面之阻力,和大气层之辉映,才有明相可说。故知大地光明,彼太空中依然晦昧。何以故?日光虽有辐射作用,彼太虚空无反射力仍然渊深黑暗。所以凡夫二乘同具「无明」,凡夫著于「法相」,其心察察(反射的妄明);二乘著「非法相」,其心闷闷(无反射的晦相);若离法相,不著非法,常寂光中,无明暗相;本不可以见相见之,那有云相可说呢?
所谓光明云者,云为气体,物质之极微者,今见如来放种种大光明云者,当为大乘菩萨依其修习所见,非凡夫二乘所见也。何以故?识心著相(包括法相与非法相),则起惑造业(包括有为和无为);识心离相,则为观照般若,虽云离相,仍为识心;故初发心菩萨,道心不坚,时著时离,于其观照之功,时进时退;必须使此观照的功夫,绵绵密密,不间断故,功夫尽处,能观之理智,和所观之理境,顿时俱泯,了然自知,一切诸法,本自如义;观如是,不观亦如是,非因观有,非不观无。读者当知。所谓「著相」「离相」者,皆依识心而说;识心若无,谁著谁离?故知识心尽处,著、离俱遣,方为实相般若,方为阿耨菩提。此时能见所见,没有丝毫迹相可说。何以故?诸相幻有(包括种种大光明云),性(寂光)无彼此,如来净眼,不但一切幻相所不能蔽,且见即幻即实,犹如即刀剑之幻相,即钢铁之实性也。是故佛说:「不离魔业即佛地业。」
魔业者何?著相昧性,执幻为实者也。佛业者何?即相证性,即幻即实者也。如是圆信、圆解、圆修而未圆证者,以其识心未泯,如来常光,透过圆教菩萨的识心,犹如阳光透过大气层,互相辉映,则见如来放出大圆满光明云。
又是菩萨修习慈心三昧,以其识心未泯,则见如来放出大慈悲光明云。
又是菩萨修习甚深般若,以其识心未泯,则见如来放出大般若光明云。
又是菩萨修习三昧正定,以其识心未泯,则见如来放出大三昧光明云。
又是菩萨圆修本度万行,则吉祥、福德、功德,悉皆圆满,以其识心未泯,则见如来放出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
又是菩萨全性起修,是则归依法身如来,以其识心未泯,则见如来放出大归依光明云。
又是菩萨饱餐法味,沐浴法喜,以其识心未泯,则见如来放出大赞叹光明云。众生识心,无量差别,则见如来放种种光,犹如种种有色眼镜,同一阳光,见种种色。识心迁流,菩萨亦有变异生死,故于如来常寂光中,见是佛光有放有收。好像吾人所立的角度不同,随著时、空迁流,则见月亮有圆有缺、有出有没;实则月体常圆,无出无没,无盈亏故。菩萨以识心见,故见如来放是光明云已。
又是菩萨见佛放光已毕,又听到如来出种种微妙之音,以其修习六波罗蜜识心未尽故,则闻如来放出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又修四无量心,听到慈悲音,喜舍音。又修解脱行者,则闻解脱音。修无漏智者,则闻无漏音。修智慧者,以其悟解深浅,则闻智慧音,大智慧音。宣扬佛法,昂首挺胸,状若狮子!以其法有权、实,从权说者,方便善巧,如狮子吼;如实说者,并吞万象,如大狮子吼;故闻如来放出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狮子一吼,震撼山谷,音波如云,其响如雷,故闻如来放出云雷音,大云雷音。菩萨依于识心,得闻如来种种音已。识心若尽,则动静一如,虽然音声历历在耳,心无味著。心不作意,则所谓「般若波罗蜜音,即非般若波罗蜜音,是名般若波罗蜜音。」凡夫著于法相,则闻般若波罗蜜音;二乘著非法相,即非般若波罗蜜音;菩萨不著法相,亦不著非法相,以其空、有不著,故不坏缘起之相,是名般若波罗蜜音。
所以者何?凡夫肯定法相,便著有边,二乘否定法相,便著空边,菩萨观之是名法相,是故两边不著。何以故?因缘生法,名,是假借而立;相,是因缘幻聚。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不肯定缘起之相,以其无实义故;也不否定缘起之相,以其有言说故。「无实义」空也,「但有言说」亦空也;以其空故,使不应著。不落于空,即缘起界,以见妙有,是为菩萨的艺术境界;不著于有,了其无实义故,以见真空,是为菩萨退藏于密的境界。退藏者隐也,隐其缘生的现象界,悉归如义。不,一切诸法本自如义,犹如刀剑本自钢铁,不必破坏刀剑方名钢铁。然则所言隐者,其义云何?曰:隐有二义,然此二义,不离一法。云何为二?一者动词,以般若观照之功,隐其识心取相之猫爪脚。二者静词,以待证得实相般若,了然自知,一切诸法,本自不可见,不可取;何以故?若有可见,便有可取;若即刀剑之幻相,见其即非刀剑之钢铁;不坏刀剑之幻相,即见(悟)其不可以相见,不可以相取之实相也。
菩萨仅以识心观照如此,非如实而证,故于如来常寂光中,见种种大光明云,闻种种微妙之音,皆因修习菩萨业未证实性,暂得如此,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楞严经中,佛有明训。盖佛放光、说法、显神通,皆依众生识心而得缘起;如摩尼珠,随方映色,众生识心若尽,则见诸佛惟一寂光;如摩尼珠,若无诸方,珠本无色。以是之故,若言如来有所放光。说法,显神通,是为谤佛;如言摩尼有诸彩色,非真摩尼。准此。这里的光相和音声,皆演「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大智慧」,「大狮子吼」,当知这是菩萨依于法性,修菩萨业,唯识所现。
众见如来出是音已,接著就是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士,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也都赶到忉利天宫。
一、欲界六天
四王天:若诸众生,不求如来常住真心,未能舍离妻妾恩爱,可是于非正式夫妇之邪YIN,不但身不犯,而心亦不流逸,此人命终之后,报生此天。天身高半里,衣重十二铢,天寿五百岁,人间五十年,为该天一昼夜。
忉利天:(义释三十三天)若诸众生,不求如来常住真心,可是于他自己的妻妾,YIN欲微薄,惟于清净独居的时候,尚有念起,此人命终之后,报生此天。天身高一里,衣重六铢,天寿一千岁,人间一百年,为该天一昼夜。
焰摩天:(义译时分)若诸众生,逢欲暂交,去后更无回忆留恋,于人间世,动念少而静念多,命终之后,于虚空界,朗然而住。前此二天,未离须弥,名地居天,此天以后,名空居天;彼空居天,无有日月,天身自有光明,以莲花开合为一昼夜。此天身高一里半,衣重三铢,天寿两千岁,人间二百年,为该天一昼夜。
兜率天:(义译知足)若诸众生,动静之间,已伏YIN念,可是若有异性追求,未能无心,犹顺彼意,命终之后,生知足天。此天不接下界诸天人境,所以劫坏三灾不及。天身高二里,衣重二铢,天寿四千岁,人间四百年,为该天一昼夜。
化乐天:若诸众生,已无欲心,但为顺从异性要求,亦有交感,可是虽然随著对方应触,而了无欲味,犹如嚼蜡一般,命终之后,报生此天。此天身高二里半,衣重一铢,天寿八千岁,人间八百年,为该天一昼夜。
他化自在天:若诸众生,没有一念世间情欲之心,但应异性权设行事,而于交感之时不但全然无味,且在心灵上了然超越,命终之后,报生此天。此天者,诸欲乐境,不劳自化,全由他化而其自身自在受用。此天身高三里,衣重半铢,天寿一万六千岁,人间一千六百年,为该天一画夜。
以上二天,异性交感,仅以眉目传情,相视为YIN,故益胜下天,此六欲天,由下至上,静念功夫,一层深一层,他(她)们虽然不放逸,心迹尚交。自此以下,由人世间,至阿鼻狱,总名欲界。
二,色界十八天
梵众天:若诸众生,不假般若修诸梵行,但能制身不行YIN欲,于一切时,想念不生,身心俱洁,不生爱染,于六欲天,业已绝缘;无缘不生,是人命终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此天身高半由旬(二十里),天寿半个中劫。
梵辅天:若诸众生,欲习既除,定心湛然,于五戒十善,随顺戒法,身心轻安,是人命终应念生于梵世,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此天身高一由旬(四十里),天寿一个中劫。
大梵天:若诸众生,身心妙圆,戒律清净,由于戒定,而生智慧,堪为梵主,是人命终应念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此天身高一由旬半,天寿一个半中劫。
以上三天,虽非正修真三摩提,可是他们清净心中,欲习已伏,一切苦恼所不能逼。是名初禅。
少光天:若诸众生,圆满梵行,澄心不动,湛寂生光,心光尚劣,未极其量,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天身高二由旬,天寿两个大劫。
无量光天:湛寂功深,从前少光,更增光耀,能映十方世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天身高四由旬,天寿四个大劫。
光音天:无量净光,出微妙音,阐扬梵行,不待言宣,如是一类,名光音天。天身高八由旬,天寿八个大劫。
以上三天,虽非正修真三摩提,清净心中,粗漏已尽,一切忧郁所不能逼,是名二禅。
少净天:如是前天天人,虽以圆光成音,显发妙理,然有喜心,犹障净乐。此天依诸妙理,成精进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天身高十六由旬,天寿十六大劫。
无量净天:依于少净,六识既伏,净空现前,而乐心愈寂,如是行发净空无量,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天身高三十二由旬,天寿三十二大劫。
遍净天:前天寂乐,遍于己身,此天胜进,有情无情一切圆净,净德成就,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天身高六十四由旬,天寿六十四大劫。
以上三天,虽非正修真三摩提,安隐心中欢喜毕具,故名三禅。
福生天:初禅离苦,二禅离忧,三禅离喜受乐;今至四禅,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何以故?苦乐相因而有,久必坏生;此天胜进,于苦乐受,俱时顿舍;粗重的坏相已灭,苦乐双超,则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天身高一百二十五由旬,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福爱天:前天初舍,尚未圆融,此天毫无乐念,故能于舍心中圆融自在;于圆融中,从心所欲,得妙随顺,如是一类,名福爱天。又诸天之福,此最可爱,三灾不及故。天身高二百五十由旬,天寿二百五十大劫。
广果天与无想天:从前福爱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直线上升,趋广果天;若不如是,走迂僻路,趋无想天。何谓广果?由「舍俱定」所发净光,无量光中,发「四无量心」,熏禅福慧,离下地染,广福所感,如是一类,名广果天。何谓无想?若由前天(福爱天),及厌苦乐,穷搜细索,精研舍心,圆穷舍道,身心俱寂,若夹冰鱼,是人以无想定,但伏第六意识,不知仍有生灭细流;彼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以其未识真不生灭,携外道种,来生此天;习定半劫,始得灭想;以待天报将尽,最后半劫,想心复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此二天身高五百由旬,天寿五百大劫。
以上四天,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又为前三禅天的水火风三灾所不能及。可是他们所修的禅法,心虽不动,如石压草,尚属有为,实非第八圣位所证真不动地。何以故?他们有所得心,有得即有失,有生便有灭,所以他们便有劫数和寿命,故知彼等苦乐不动,全由习惯功用纯熟,非真不动,此即凡圣之别,且勿以凡滥圣也。如是之类名为四禅。
前初至四禅,皆是凡夫外道所居,至此以后,尚有五天,为小乘三果圣人所居,叫做五不还天,亦曰五净居天。若于下界九品习气,同时灭尽,苦乐双亡,下界人间天上,与其绝缘,无寄生处,但于舍心清净念中,有胜、劣故,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众同分中,安立居处,以有五品,故曰五不还天。
无烦天: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天身高一千由旬,天寿一千大劫。
无热天:前天斗心不与苦乐境交,尚有交之余地,此天犹如弓、矢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天身高二千由旬,天寿二千大劫。
善见天:前天但除心境交地,此天心地澄清,遍能照见十方世界,无有尘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天身高四千由旬,天寿四千大劫。
善现天:前天天眼圆澄,不堕尘识,此天胜进,精见现前,应用无碍,一切习气,陶冶净尽,如是一类,名善现天。天身高八千由旬,天寿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前天见境无碍,此天穷境之性,精研群机,穷色性于极微,而复微之性,将入无色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三果利根者,不入四空,于此使出三界,证阿罗汉果。天身高一万六千由旬,天寿一万六千大劫。
此五不还天,须「阿那含」果人,深修无漏圣定,非修有漏凡定者所可得生;所以下自六欲天乃至四禅,虽具天眼亦不能见;独有钦闻其名,不能知其受用;何以故?以众天所见,虽有深浅,唯穷舍心;此天所见,穷色性性。是十八天,一味禅定,超越欲染,独行无偶;但尚有色质,未尽形累,自此以还,名为色界。
三、无色界四天
空无边处天:从是色究竟天,升入色与无色之边际处,其间复有二种歧路,云何为二?若有利根阿那含者,于舍心中,研穷色性,求见真空,以此因心,发无漏智,慧光圆通,便出三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若钝根者,在舍心中,穷尽色性,欣上厌下,生无色界,以定力故,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无边处天。天寿两万大劫。
识无边处天:前天诸碍既消,此天无碍之无亦灭,惟留第八阿赖耶识及末那识之半分,何以故?因末那识乃六识至八识之中间路线,六识既伏,外无所缘;只有内向缘第八识之见分为自内我,故曰半分,实非斩掉一半,如是一类,名识无边处天。天寿四万大劫。
无所有处天:前天尚有末那半分缘自内我,此天更进一层,伏其末那半分,末那既伏,独留赖耶,不起现行,犹如吾人,孤掌难鸣,此天在错觉中,以为识心全无,如是内外都无所缘,则十方寂然,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天,天寿六万大劫。
非想非非想处天:前天末那现行全伏,惟存种性眠伏于阿赖耶内,幽深莫测。此天见识性不动,于无尽性(法性)中,误以为尽;其实识依「无明」,「无明」依觉,觉性不断,若是「无明」不破,识亦无尽;不过前七识全伏,内外不缘,不起现行,好像是尽了,其实非尽;由于他厌恶「识无边处天」,故入无想,又厌「无所有处天」,故入非无想,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天。天寿八万大劫。
此四空天,自初天穷色归空,次天灭空归识,三天灭识归无,四天穷识归于尽性。如此穷空,不能得尽二空妙理,皆由妄想之所修证。此四空天,虽属妄想修证,然亦有圣有凡,钝根阿那含,从五不还之顶天,穷空而至此天,然其八识田中尚有佛法气氛,候其八万劫满,断尽思惑,而出三界,如是一类,名不同心钝阿罗汉。此等虽无成佛之心,亦无轮回之日;倘能遇佛回心,亦得成佛。若是凡夫外道修者,亦有二种,一者,由广果天,用有漏智,伏惑入空,来生此天。二者,从无想天,受报满后,若起谤法之念,即堕恶趣。若不谤法,只是不满夙愿,奋力穷空。进入此天。以上二种凡夫外道,迷有漏空,作无漏解,以待八万劫满,便入轮回。此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名曰四空。
四、诸神来会
以上诸天纷纷来集忉利天宫,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的海陆空神,亦来集会。是等诸神,各有所司,亦有名号,今各依经介绍于下。
海神:叫做海若,专司海事。
江神:叫做江伯,专司江事。
河神:叫做宓妃,专司河事。
树神:专司森林之事,千年古木,往往有神驻扎其中做司令部,令人不敢砍伐。
山神:专司山事,中国五岳,皆有山神,晋公子申生死后亦封为山神。
地神:叫做坚牢,专司地面上和土壤之事。
川泽神:川是小溪,泽是水聚的湖泊,也都有些小神管著。
苗稼神:专司百谷成长之事。
昼神:专司白天人类所做的善恶。
夜神:专司夜间人类所做的善恶。
空神:叫做舜若多,专司大气层以内空中的事。
天神:就是大天神,他能伸手取大海水,自己灌沐,化现一切珍宝来供养佛。
饮食神;专司饮食,如同家庭中的灶神,庙宇里的伽蓝神等。
草木神:专司草木药材之事。
以上这些神也都乘佛威神,来集忉利天宫。
五、诸大鬼王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的诸大鬼王,亦来集会。是等鬼王各有所司,及其形状,又以形命名,闻名知形,今各依经介绍于下。
恶目鬼王:他的眼睛凶狠,目光炯炯逼人。
啖血鬼王:为吸血鬼,专吸动物鲜血。
啖精气鬼王:为吸精气鬼,专吸动物精液。
啖胎卵鬼王:为食胎卵鬼,专吃动物胎卵。
行病鬼王:为打灾鬼,专门在身心不健全的人身上打灾。
摄毒鬼王:是为善鬼,专门摄伏毒物,使其不来害人。
慈心鬼王:是慈心鬼,专门协助人家令其离苦得乐。
福利鬼王:是福利鬼,犹如人间所供之财神。
大爱敬鬼王:是为善鬼,专门敬重善人与佛弟子。
以上这些鬼王也都乘佛威神,来集忉利天宫。
现在把本经的序分已经解释完了。在别序中除了佛陀放种种光,出微妙音!接著就是此国土、他国土的诸天鬼神悉来集会。为了征信起见,不得不把诸天鬼神的因缘果报,依经详释,诸君当知,世间诸法,有何因缘,酬何果报,如化合物,氢二氧一合化,必定为水;氢氧化钠,便成火咸;氯化钠,则为食盐;因果律中,法尔如斯,谁也否定不了,不承认也不可能;不过自然界是物质与物质之化合,有情界是精神与物质之化合;一切众生,依于「无明」造种种业,是诸业种,藏于八识田中,千差万别,故依业识(精神)感招地水火风(物质)而成诸天鬼神以及人、畜,丝毫不爽。万法唯识,可信也夫。
前面把序分已经解释完了,从本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直到较量功德缘品第十,是为正宗分;正宗分者,为一经之脏腑,全经之骨干,一切内容,尽摄于此,故曰正宗。
就在十方诸佛及大菩萨,诸天鬼神,齐集忉利天宫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举目遍观,啊!这时的忉利天宫已是一片人海,真可说是释迦佛时代的盛况空前,(笔者读经甚少,或许他经有胜于此者,好在不是解释经义,故敢大胆的作如是描述,以壮观瞻)。诸大菩萨及诸天龙八部,个个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如是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说:「文殊师利!你瞧!这些佛和菩萨,及天、龙、鬼、神等,他们的籍贯,有这娑婆世界的,也有他方世界的,有此方国土的,也有他方国土的,(国土辖于世界,一佛世界以三千大千为单位,那么这里的「国土」当非指中、印、英、法说吧?)像这些到忉利天宫来集会者,你能知道数字吗?」
文殊师利酬答佛说:「唔!世尊!这庞大的数字呀!即使用我的神通力量,经过一千个大劫的时间去测量它,也是测量不出来呀!」
佛告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即使我以佛眼观察,也是不能尽数;这都是地藏菩萨过去久远劫来,已经引度的,登上法船,机缘已熟应当引度的,机缘未熟还不能引度的,有成道证果的,有当成就的,也有未成就的。」
文殊师利酬答佛说:「世尊!我已于过去无量劫前,久修善根,早已证得无碍智,听到佛所说的话,即当信受不疑,可是还有些小果声闻人,及天、龙、八部鬼神,还有未来世的诸众生等,虽然听到如来诚实之语,因为他们的见识小,心量狭,少见则多怪!难免狐疑不信;以狐疑故,即使外表上顶戴受持了,在内心上仍然事理不契,未免兴起毁佛谤法的念头。唯愿世尊广泛的说说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他在因地都做了些什么事?发了些什么愿?而能够成就这种凡夫二乘想都想不到,说也说不出的事迹呢?」
佛告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这位地藏菩萨摩诃萨,已于说都说不出、数也数不清的无量劫前,久修善根,我现在举一个譬喻吧!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不管大小,一物即作一个数字的单位;一个单位,比作一条恒河;一条恒河的沙,每一粒沙子,比作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内,每一微尘,充做一个大劫,一个大劫之内,所积的微尘数字,尽充为劫的数量。文殊师利!你瞧!这个数字是凡夫二乘所能说得出、道得清吗?可是这位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还要千倍多于是数,何况他还是从声闻而辟支佛地起家的呢?
「文殊师利!这位菩萨的威神誓愿,也是想不到说不出的!若是在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菩萨的名字,由耳根印入八识田中,发欢喜心,是人应念生大善根!由此善根,或者口中赞叹,或者瞻仰礼拜,或者称念其名,或者供养其像,乃至于绘画他的形像,雕刻他的形像,塑漆他的形像,是人当于人间天上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不但此也,并且还永远不堕三恶道中。但必须闻菩萨名,由内心里发出欢喜心来,才算善根成就;由善根故,无往不利。否则以谄曲心,媚佛菩萨,希求果报,则非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虽说菩萨威神不可思议,众生业障,亦复不可思议。是故众生依于识心,造善恶业,还是自作自受;不过菩萨以胜因缘,能作善男子善女人不可思议的增上缘耳。
「文殊师利!为什么地藏菩萨摩诃萨,有这么大的威神誓愿,有想不到说不出的力量呢?因为他在过去久远得不可用数字计算的尘点劫前,是一位朝野归心的大长者子,那时候世上有一尊佛,叫做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这时候的长者子,看见师子奋迅如来,威仪堂皇,千福庄严,就问彼佛道:『世尊!您老人家往昔因中,都作些什么功德?立下些什么大愿?而得这种相好呢?』
「这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诉他说:『你要想证得这种千福庄严的身体,应当久远的时间作度脱受苦众生的工作。』
「文殊师利!这时的长者子,就发起誓愿说:『我今尽未来际,到不可用数字来计算的劫,为这些六道罪苦众生,广设方便,统统要他们解脱罪苦,归还自由,而我自身方才成佛。』以是之故,他在彼佛面前立下了这个大愿,所以到现在已有百千万亿个那由他劫,不,还是说都说不清那么多的劫,仍然做著度众生的菩萨哩。
「自从他立下这个大愿以后,又于过去想都想不到、说都说不清的阿僧祇劫前,那时世上有一尊佛,叫做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佛的寿命有四百万亿阿增祗劫,就在彼佛的像法时代,有一个婆罗门种族的女孩,她的善业最胜,故其与生俱来的福报也很深厚,以其端庄有相,所以无论男女老幼,都很敬仰她!她的行住坐卧,也都有肉眼看不见的诸天来卫护她;惟有她的母亲邪见炽盛,不信因果,毁佛法僧;这时的圣女,广设方便,婉转委曲劝导她的母亲,令她发生正知正见;可惜她的母亲正在狐疑的当儿,就死去了!以邪见故,恶业牵引,魂神落在无间地狱。
「这时候的婆罗门女,知道她母亲在世的时候,不信因果,她虽未得天眼知母去处,以是邪见因缘,推测她的母亲必定随业转生三恶道中。如是她就卖了房屋田地,大量的买了些香花供果和供具,在先佛(觉华定如来)塔寺,大兴供养;她看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形像,相好光明,威仪端庄。婆罗门女瞻仰礼拜彼佛世尊,在她八识田中,倍生敬仰!她私下心中念道:『佛的名字叫做大觉,具足一切智,倘若是佛在世的时候,我母死后,来请问佛,佛以天眼,必知我母去处。』想到这里,婆罗门女,垂下头来,哽咽悲泣!瞻仰恋慕如来。正在恋慕的当儿,忽然听到空中发出一种声音说:『悲泣的孝女呀!不要过于悲哀了,我现在指示你母亲的去处。』婆罗门女,一听到这声音,就合掌向空问道:『这是什么神灵呀!来安慰我心中的忧虑呢?我自从失去我母亲以来,昼夜不断的忆念著,没有个地方可以问问我母亲的下落呀!』这时空中有声,再对婆罗门女道:『我就是你所瞻礼的过去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我看你想念你的母亲,超出一般人的常情,所以我来告诉你。』婆罗门女听到佛的声音,感激过甚!把她整个的身体向空中扑了过去,因为用力太猛,把全身的骨节都摔伤了,左右侍女把她扶持起来,经过良久的时间,方才苏醒过来,又向空中表白说:『愿佛慈悲哀愍,速说我母所生之处,我现在身心恐怕不能久住此世了!』这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你供养完了,就早早回家,端坐思惟我的名号,就会知道你母亲的去处了。』
「这时婆罗门女听到佛的话,旋即礼佛回家,因为怀念她母亲的关系,端身正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名号。经过了一日一夜的时间,忽然看到自身到一海边,这海里面的水,像滚水般的涌沸著,并且有很多凶猛的恶兽,都是铁一般的身子,飞在海面上,东西驰逐著。又看到一些男人和女人,有百千万数之多,在这滚水里面,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没下去,被这些凶狠的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到一些飞行夜叉。各式各样的都有;有的很多只毛毛手,其爪锋利!也有的很多只凶狠的眼睛,光芒如电!还有的长出很多的头,怪模怪样!也有的很多只毛毛脚,似兽非兽;他们个个面目狰狞,口牙外出,好像剑一般的锋利;手执钢叉,驱逐这些罪人,使他(她)们走近恶兽;有时候也用手像捉只小鸡一般,把他们的头和足捆在一起,再伸开拉长;或者撕掉腿,或者揪去头,和打球般的抛来抛去;这些夜叉个个都好像是体坛健将,粗腿牛腰,青筋暴露,没有一个是弯腰驼背的;他们的形状,和玩弄罪人的花样,真是名目繁多,令人不忍耳闻,何况目睹?可是婆罗门女,以念佛的力量,自然也不害怕。
「婆罗门女正在看的目瞪口呆!有一个鬼王,他的名子叫做无毒,就向婆罗门女稽首来迎,对圣女说:『善哉菩萨!何因缘故?来至此处。』婆罗门女问鬼王道:『这是什么地方呀?』无毒鬼王回答说:『这是大铁围山的西面,第一重海。』圣女又问鬼王无毒说:『听说铁围山内有大地狱,是实在的吗?』无毒鬼王回答说:『是的菩萨!实在是有地狱。』圣女问鬼王道:『那么我为什么会到地狱里来呢?』无毒鬼王回答说:『倘若不是有威德神通的话,即须有此业力的人,非此两个条件,是不可能到这儿来的呀!』
「圣女又问鬼王道:『这海里面的水,是什么缘故?能够这样的沸腾呢?尚且有这许许多多的人在里面受苦,还有这么多的恶兽呢?』无毒鬼王回答说:『阎浮众生,前阴已谢,后阴未生,是中阴身,飘飘渺渺,恍恍惚惚,终日苦风凄雨,情绪不安。七七日内,若是无人继嗣给他以三宝力作苦海指南,是人生时,又无什么善因,过了四十九天以后,就得依据他(她)在世的时候所造的恶业,受他自己所感招的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此海之东,过十万由旬,又有一海,所受的苦,比此海还要更加一倍;彼海之东,又有一海,所受之苦,又要更加一倍。这是身口意三业的恶因之所感招,统称业海,就是这个地方呀。』
「圣女又问鬼王说:『那么地狱在什么地方呢?』鬼王回答说:『这三重海的里面,都是些大地狱,它的类别有百千种的差别。但是些大地狱,就具有十八种之多;次一点的,有五百种;在里面所受的苦楚,或施刑的狠毒,真是难以言语形容!再次一点的,也有千百种之多,亦受无量的痛苦。』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说:『我的母亲死去不久,不知魂神应当生到什么地方去呢?』鬼王又问圣女说:『菩萨的母亲生前作什么行业呢?』圣女很凄惨的回答说:『我母生前,邪见炽盛,不信因果,讥毁三宝,即使稍有信仰,但是旋又不敬不信了!现在虽然死去不久,却不知道她老人家流转到什么地方去了?』鬼王问道:『菩萨之母,姓甚名谁?』圣女回答说:『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婆罗门种族,父亲叫做尸罗善现,母亲叫做悦帝利。』无毒鬼王听到这话,就双手合掌,回答圣女说:『恭喜菩萨!贺喜菩萨!不必再忧伤忆恋您的母亲了,悦帝利罪女,脱离地狱,生到天上,已经有三天了!据说是承孝顺的子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不但菩萨的母亲得脱地狱,连无间地狱的罪人,统统都沾光哩!和您母亲都生到天上去了。』鬼王说完了这些话,就双手合掌退下去了。
「这时婆罗门女,如梦初醒,但是梦中境相,历历在目;如是就在觉华定如来塔像之前,立下了这个世世度生的弘誓大愿说:『愿我尽未来劫,所有一切罪苦众生,为他们广泛的设立方便法门,令他们解除痛苦。』」
佛告文殊师利说:「那时候的鬼王无毒者,就是现在的财首菩萨,婆罗门女者,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呀!」
写到这里把忉利天宫神通品已经写完,本来拟将经文译成语体外,再于中间串插己意,以表唯识,令读者一口气联贯读下,这样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精神浪费;惟此经多就事说,非以理说,把经文译成语体,去掉文字上的障碍,已可说得过去了;但有些地方非我凡夫境界,若不解释,恐生疑谤,非不得已,又不愿串插过多语句以破坏经中原有脉胳,以是之故,不得不把义有未尽的地方,重新咀嚼,以释余疑。以后各品,皆依此例。
(甲)忉利天宫的会众,文殊师利以神通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释迦如来以佛眼观,尚不尽数。有人说文殊菩萨自己谦让,一者不肯抢在佛前头说话,二者真要说出来,又怕给地藏菩萨搜出底来。又说释尊以佛眼尚瞧不尽,也是故意不说,以显地藏菩萨久远劫来的殊胜因缘。不知作是说者,是以凡情高推圣境。不知所谓「谦让」者,「是谦抑自处」,「礼让他人」,这不是分明有「我相」「人相」吗?若是世间贤人君子,可算是高尚的修养了。文殊若有「人相」「我相」在缘起法上谦让一番,岂不把这古佛再来的大菩萨说得像个凡夫一般。若无「我相」「人相」,这个「谦」和「让」,则又对谁来说呢?佛若能道出数字,而故意不说,以显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样真把释迦佛和地藏菩萨说的虚虚假假一文不值了!这大概是以佛为「正遍知」,竖穷横遍,无所不知,今佛与文殊,一位是古佛,一位是今佛,对这数字怎能不知?知而不说,不是谦让,就是成全对方,那知这是展转推测,曲解佛意,不是这,就是那,是众生的通病,当知一切法中,不是这,也不一定是那。那么佛与文殊知乎?不知乎?倘若不知,则非「正遍知」,知而说不出,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佛之「正遍知」是现量境界,非推测,亦非演算:「现量」者何?例如吾人观见三至五人,抬头一看,若体量,若数量,不用推测,不用演算,一目了然;如是见者,是为现量;现量之知,不假时间,何须千劫?是故阿那律,证阿罗汉果,得天眼通,观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佛与文殊则恒沙界外,一微尘点,无所不照;在时间说,竖穷三际;在空间说,横遍十方;何以故?以其称性而证,性外无相,相外无性故;如是知,如是见,是为现量。然则为什么佛与文殊俱不能说呢?曰:佛之「现量」,不可说者,有二种义,一者真谛法中,假名幻相,容于一实,本不可说;二者俗谛法中,不但无法与凡夫说,即三乘圣人也不能说:为什么?他们没有开过这种眼界,也没有这么大的度量,对佛的现量境界,想都想不到。怎能说得出?既然想不到,说不出,佛与文殊也就无法与三乘圣人说;何况凡夫呢?若要想说,就得利用凡夫和三乘圣人所已知的数字,加以推演;例如小儿仅识两个数字,吾人的现量,见三知三,见五知五,小儿不知俗谛法中数目上的代表符号,见三不知是三,吾则告曰:一加二等于三;见五不知是五,吾则告曰:三加二等于五;如是推演,才能说得出,才能使对方明了;可是如此推演,就必须需要时间,也必须对方接受得了;倘若仅能接受三至五个数字的小儿,岂可与言千、万、亿耶?忉利天宫的会众,以凡夫、三乘所知的基本数字,文殊菩萨以他的神通力量,用一千个大劫的时间,演算下来,也不能尽;不尽其数,怎能说得出来?世尊以佛眼观,也不能尽其数字,亦复如是。或曰:凡夫、三乘不尽其数,诸佛如来亦无数字耶?曰:前面已经说过,真如法中,假名(符号)幻相,容于一实,岂有证佛果位,于凡夫、三乘所不知处,妄立数字耶?若如是者,岂不是仍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乎?若无四相,数字的符号依何而立耶?当知如来常寂光中不立数字,例如吾人开眼见三见五,虽然历历在目,心既不思,口亦不议,此时仍属真谛法门,若有人问,才能缘起数字的符号,始为俗谛法门;此经佛依俗谛而说,所问文殊的数字,亦依俗谛而问;此庞大的数字,远超过凡夫、三乘的领域,故文殊尽其神力,千劫演算,不能道出;佛以佛眼观察,也不能表白出来;佛与文殊都是真语者,实语者,既非谦让,也非不知,更不是怕给地藏菩萨搜出底来;乃是说地藏菩萨这些已度、当度、未度,和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的法眷属,远超过凡夫、三乘的能知量与所知量,在俗谛法中没有这么个庞大数字的符号,故佛与文殊都说不出道不出,这是以事实表明地藏菩萨的丰功伟绩,不是佛与文殊故意不说,显示地藏菩萨了不起呀!
凡读佛经,当以直心,审谛审观,不可曲意推测,来知德先生曰:「读经者,要以我读经,不可以经读经。」就是说,读经的人,应当以经印心,心与经合,不可经是经,我是我不相关也。他又说:「解经者,当以经解经,不可以我解经」。这是说,解经者,要很客观的依经解经,不可以「我见」而解经也。譬如本经文殊菩萨说:「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释尊说:「以佛眼观,尚不尽数」;依此经文而演绎之,则可;以此经文而推敲之,则不可;演绎是顺序拓展,推敲则旁生曲折。众生皆有「无明」,由「无明」而生「我见」,故解经时,演绎不出来,即以「我见」而推敲之,这是读书人最易犯的毛病,也是最大的错误,愿与读者诸君共勉之。
(乙)为什么救度众生,必得福德智慧之相呢?有何知识,有何愿力(包括行为),则必有何成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是什么迷信。度生须行六度,六度皆依般若而得圆满;故般若为前五度之理门,前五度为般若之行门;有理有事,则必有成就;成就者何?福德智慧之相也。吾人若行布施,则生福相;若行安忍,则生德相;行深般若,则得清净的智慧相也。相由心造,亦由心转,行此三度,今生即可变化气质,来生必得人、天福德智慧之相也。
(丙)为什么子孙继嗣为作功德,可以超度亡魂呢?众生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活著的时候,一千个不信,一万个不信,一旦肉体的生命断绝了,此「中阴身」的见闻觉知,和生前一样;这时处境凄凉恐怖,精神上受著很大威胁与不安!生前若闻佛法而不信者,此时不得不信;由心信故,子孙为作功德,犹如以水灌溉花木,培养其善根;善根胜故,则生福地;倘若亡者生前未闻佛法,由于子孙深信三宝,为作功德,则亡者在百无聊赖的当儿,随其子孙的虔诚心,听到经声佛号,亦可引发善业,得到法利。若亡者未闻佛法,生者又无诚心,仅凭大把的钞票,到庙上一摔,意味著钱能通神,只要送上红包,请和尚歌咏一番,即可颠倒黑白,转祸为福,这是很庸俗的迷信!因果律中,没有这道理;须知业由心识所造,亦由心识而转,即所谓「解铃还是系铃人」也;生者为其诵经念佛,主要目的,是要引发亡者八识田中的善根,才能得生善处,否则若无引发作用,或不如法,生反作用,而得超度者,无有是处。又亡者心中若有善根,犹如草木,具碳、氢、氧,星星之火,即可燎原;是故婆罗门女度其亡母,地狱众囚,皆得生天,否则父子兄弟不能相代,岂有自作他受,他作自受者也?若是亡者无毫发善根,犹如铁矿,纵大火聚,亦不能烧;是等众生,释迦再来,亦难度脱。
(丁)地狱之说,有耶?无耶?答:三界六道,皆由众生妄习所造,众同分中,亦有定处。例如人世间宫殿和牢狱,非本来有,皆由众生造福、造罪,则有宫殿、牢狱之相!是诸宫殿、牢狱,皆有定处。虽然有处所,也有现象,究其实际,同是一堆砖瓦木料钢筋水泥,由于众生业感差别,现象各异;是故若非罪、福因缘,则不得其门而入,一旦进去,不到因尽缘散,亦不得其门而出,众生识心若是没有造罪因素,司法机关尚不得立,一切法律不废而除,牢狱岂能独存耶?诸君且莫听说「唯识」之说,就以为是由好事者心中想出来的神话。
(戊)不敬三宝何以有罪呢?答:三宝犹如和煦的阳光,善人恶人平等普照,不像其他宗教的神,能赐福也能加罪;不过众生追随和煦的阳光,沐浴在春风化雨里面,心境日趋开朗,由于善缘胜故,善业自然增进;善业胜故,福报不求而自得。反之,众生自绝可爱的阳光,浸润在苦风凄雨里面,心境日趋闭塞,由于恶缘胜故,恶业自然增进;恶业胜故,罪报那里可逃?诸善知识!佛不绝于众生,恶业众生自绝于佛;故佛不加罪,亦不赐福,由于众生「识心」向、背,自作自受耳!如是信者,是为正信,为佛弟子;不如是信,是为迷信,为外道种。
分身集会品第二
分身者,有二种,一者应身,二者化身;应身者,非时不现,以待众生机缘成熟,应时而出;有国际,有氏族,有父母,有名字,有历史价值;如印度之释迦,九华山之地藏,都是应身。化身者,为适应众生之机,遂时遂地遂意变化之身,此身不假父母,故无有国际,无有名字,也无有历史性;但能人中现人,鹿中现鹿,如意之迅速,来去无踪,是故此身又名「意生化身」。
又众生在缠,不得自由,随业受报,名「业报身」。菩萨出缠,自由自在,随众生缘,如意受生,名为「应身」。众生心垢,业识不空,遇境随缘,妄念纷飞。菩萨心净,业尽情空,遇境随缘,现「意生身」。是故众生意根若净,即转妄念为「意生身」;意根不净,则转「意生身」为妄念矣。若问菩萨有多少意生身?即问问自己有多少妄念;吾人妄念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菩萨的意生身亦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妄念幻也,意生身亦幻也;可是众生执幻为实,依此妄念造成无量无边的恒沙烦恼,是故无始劫来受苦无穷!菩萨知法如幻,以此幻身(包括应身)随缘任运,能作恒沙胜妙功德!故能无始劫来,广度众生,不生疲倦;何以故?菩萨随缘化导,度生无量,了然自知众生相与涅槃相,犹如钢铁器材(众生相)之与钢铁(涅槃相),无二无别故;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究其所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菩萨如是净化意根,亦如是广度众生,不执不受,常自在故,故能随缘化身无量。
这里的「分身」,究竟是指「应身」说呢?还是指「化身」说呢?经无明文,我这里也不便强下断语,我们只得依照经文叫做分身菩萨便了。不过依经文来看,可能是化身菩萨。
集会者,就是这散在微尘世界里的分身地藏菩萨,受如来的心电感召,悉来集会忉利天宫。此品在本经居于第二,故曰「分身集会品第二」。
就在释迦牟尼佛把第一品关于地藏菩萨的发愿度生历史,向忉利大会的听众介绍完了,接著就是有百千万亿,不,还是想都想不到,说也说不出,什么?还不是分身菩萨,乃是无量阿僧祇世界,以「阿僧祇」为单位。复加无量,这些世界还道得出数得清吗?如是这些世界里所有的地狱,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不但分身菩萨悉来集会,并且还有地藏菩萨的法眷属,这些法眷属,有已度,就是已得解脱的大众;有当度,就是刚从业道出来的大众;这些已度和当度的大众,以「那由他」为单位,各有百千万亿那由他数;这些大众,以如来神力故,都随著他们的分身菩萨,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都在手里拿著香花,来供养佛。那些一块儿来的大众们,都因地藏菩萨的教化,永远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这些大众们,都是从久远劫来,流转六道生生死死没有片刻休息的机会!他(她)们都因著地藏菩萨的广大慈悲,和弘誓大愿,都已经分证果位;既至忉利天宫,参与盛会,那愉快的心情,真是不可言宣!他们个个欢喜踊跃,目不转睛的瞻仰如来。
这时释迦牟尼佛,以如意通转变他的母陀罗臂和兜罗绵手,摩那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数的阿僧祇世界的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作如是说:「善男子!(指地藏)我在这五浊恶世,教化这些刚强众生,以戒律调伏其身,以定慧降化其意,使他们心身调伏了,自然舍邪归正,但是还有十分之一、二,恶习未除,所以我也曾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随机应化,度脱他们。或有利根者,他们听到了,即时信受;或有善果者,殷勤的劝导他,就会成就;或有暗钝的根性,久化方归;也还有业障深重者,不生敬仰;像这些众生,他们造业不同,由差别业,受报各异;所以我也得随机应教,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身,或现龙身;于必要时,或现山林、川原、河池、井泉,遂其所需,满其所愿,悉令度脱。有时候,或现帝释身,或现大梵天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声闻,辟支佛,菩萨等身,遂机化导他们,不仅是佛身单独现在他们的面前。
「地藏!汝观吾多劫以来,殷勤教化度脱如是等难化的刚强众生,甚至眉毛拖地!若非了然自知,一切众生,齐等佛性,犹如金佛金鬼,同一金故;是等众生著于幻相,昧真实际;犹如乞儿,身怀宝珠,疯疯癫癫,游行里闬;时有大长者子(喻如来)知其怀宝,与己无异;是无价宝珠,不但能救济物质上的贫穷,亦能填满精神上的空虚,是为众生无上福田。云何为田?田者,生发为义;福田者,能令众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耘是田者,便为大富长者。是时长者,见是乞儿,怀珠作丐!无始劫来,流浪天涯!心甚悯之!语乞儿曰;『喂!善男子!当耘福田,且勿流浪;耘福田者,一切具足。』如是乞儿,闻即信受,归身便得,顿时富甲三千大千世界!其钝根者,不敢领教,依附大长者子,甘作奴仆!是等众生,还算有小善根,亦可谓不幸中之幸运儿!其有众生,业障深重,不但不信长者语言,且亦不敢窥视长者门第!无始劫来,流落在穷乡僻壤,拍胸劈头,喊著老爷太太可怜可怜吧!如是长者,现威仪身,彼则有自卑感,不敢正视;现乞丐身,彼又骄纵自是,以为『我的资格有多老,你又算得了什么?』如是长者深信这些顽固(我法二执)乞丐,身内宝珠,依然光芒万丈,毫未减色;于是以四摄法现叫化子头儿,折伏其骄慢,方便教化;或为其弟子,为其洗足剃头,乞讨供养;如是经于百千万劫,循循善诱,伺机示其衣内宝珠;是等众生,一旦领悟过来,得大富饶,无不痛哭流涕,报如来恩!
「地藏!是大长者子,若不如实了知,一切众生,齐等佛性,岂能有此信心,经百千劫,诱导鸭子上架;以信心故,终于有此把握;能使此等顽固众生,放弃它们固执的体形(我执),终于爬上了架子。是故如来度生,甚于慈母爱子,是永远有希望、永远有把握、永远是乐观的;以知一切众生,依于法性,幻生幻灭,皆是法性之子;执情若破,一切法相,皆归法性。好像金佛金鬼,同依金性互相更替,皆属金性所有;可是佛徒拜佛,鬼徒拜鬼,金店老板,法眼开朗,不著佛相,不著鬼相,佛相鬼相同一价收;如是当知,佛徒鬼徒,皆是迷罔众生,惟有金店老板(喻最上一乘菩萨)是真佛子;何以故?佛者觉也,觉此而已!菩萨觉斯义故,了然自知,不离鬼业有佛地业,才能发大誓愿,经恒沙劫,广度众生,不生疲倦。
「地藏!如来不久将入涅槃,阎浮众生,其有未调伏者,吾今托孤于汝;是等众生,将来必定随业受报,彼等若堕三恶道中,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咐嘱之意,令这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弥勒出世以前,都使他们得到解脱,永离三恶道苦,并且要遇佛授记。」
这时无量阿僧祇世界的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悲喜交集,热泪夺眶而出!恭恭敬敬的对佛表白说:「世尊!我从久远劫来,蒙恒沙如来慈悲接引,使我得到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并且具大智慧,我所分身,以恒河为单位,遍满了百千万亿条恒河那么多的河沙世界;并且在每一世界都是化百千万亿身;每一化身度百千万亿人,令他们归敬三宝,永远脱离生死的羁绊,尝到涅槃的法乐;这些人但能于佛法中,所做的善事,像一根毫毛,或一滴水,或像一粒沙子,或一微尘许,诚如世尊所言,我都经劫时间,循循善诱,渐渐的度脱他们,使他们获大法益。
「世尊!我今蒙佛殷勤咐嘱,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复是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佛听罢地藏菩萨承担的诺言,面含笑容,称赞地藏菩萨说:「善哉地藏!汝能在久远劫来发如是弘誓大愿,并有如是成就,今又承佛遗志,至弥勒出世以前,一切恶业众生,有所依怙,真可谓善而又善者也!不独我今对你这广大的功德,赞叹随喜!十方如来,亦复如是。待汝广度众生将要完毕的时候,即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写到这里,把分身集会品已经写完,本品里面只要打通了文字上的障碍,好像没有什么疑难问题了,至于菩萨如何化身无量?如何万劫度生不生疲倦?如何炽然度生,而不著相,已在文内顺序推演。诸君细心体会,当可一目了然;不过我还有两点意见,略加阐述。
(甲)我们可以充分看出,诸佛菩萨,不但具有高度的智慧,且有丰富的感情,真可说是冷清清的头脑,热烈烈的心肠!由于头脑清净,所以炽然度生而不著相;由于心肠热烈,万劫度生而不疲厌;此即所谓「菩萨摩诃萨」,义译「大觉有情」者。今之佛子,犯有三种病症,一者冷病,二者热病,三者冷热颠倒病;冷者,冷冰冰的面孔,缺乏感情;热者,热烈烈的心肠,缺乏理智;冷热颠倒者,则热烘烘的头脑(攀缘名利)冷冰冰的心肠(缺乏慈悲),当知头冷心热,是「水火既济」之象,所谓火气下降,水气上升,好像阳光照射大地,能够蒸发水气上腾;水气上升,散布在大气层,在白天可以调节焦灼的阳光,晚间又可保留地面上的温度;阴阳协调了,蒸发的水蒸气,自然还要降下来;如是地面上的生物,受到和风的荡漾,甘露的滋润,日光的拂摩;一切生物自然欣欣向荣,这就是无为而治;菩萨度生不度而度,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众生自有福田,菩萨只是农耕示范队,方便善巧加以指导而已,仍然还得让它自耕自耘,自己收获,别人不能代劳;行菩萨道者,当自思惟,我何有功于众生?一切众生,皆是自性自度,如是菩萨自他两利;所以者何?当知功、名、利者,是「我执」的磐石,不见己功,名、利、无依,则「我执」易破;再以权巧的方便智援助众生,令其自性自度,则众生易度。万不可为了名利,越俎代庖,想著集功名于一身,弄的心冷头热;当知上烧下寒是「火水未济」之象,与「水火既济」成反比例,不但不能度人,且亦不能度己。一切事业,实至则名归,有耕耘自有收获,且不可揠苗助长;揠苗助长,则苗槁矣。
(乙)所谓「拜佛拜鬼同属迷罔众生」者,读者诸君,且莫因文解义,以为不拜佛就是知识分子了;当知一切众生在未破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以前,拜佛与不拜佛同属迷罔,不过迷的方向不同就是了;拜金主义者迷财,爱情主义者迷情,崇洋主义者迷洋,乃至高呼科学万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科学之迷信也;岂祗拜佛拜鬼为迷信乎?不过拜佛者有两种人,一者礼佛,二者媚佛;礼佛者,出乎敬意,凡深研佛典而能了达第一义谛者,无不归依三宝,礼敬诸佛;闻甚深法,无不五体投地,感激涕零者。媚佛者,发于邪心,凡求妻财子禄、及人、天福报者,都是著世间乐,是人不达佛法,只能媚佛,不能敬佛;何以故?彼不识佛,如何敬佛?譬如大长者子,智者敬其德学,愚者媚其财富;以智德言,非大长者莫能属;以财富言,贪官污吏,鸡鸣狗盗之辈,同具财富;是故媚佛者,亦必媚鬼,这是必然的道理。或曰:「媚佛亦媚鬼,则佛与鬼平等平等,此与金店老板有何差别?」余曰:「善哉是问!金店老板,以离相见平等,深达第一义谛,有大智慧者也;今此愚者,以著相求平等,不分青红皂白,有眼无珠者也。观此二者,岂可同日而语哉?吾人在世间法上,必须是非邪正分的清清楚楚,然后依佛智慧,『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作如是礼。『不著』即是智慧,真『不著』者,即获『解脱』;菩萨欲求解脱而未解脱时,必须礼佛忏悔;礼佛必须不著相才得解脱;故不著三宝常礼三宝也。如是礼佛岂求妻财子禄,人、天福报耶?又岂与拜鬼主义同日而语耶?」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业者,梵语羯磨,造作为义,凡有所作,皆名为业。此法通于凡圣;凡夫为「有漏业」,感招六道分段生死之果报者;二乘为「无漏业」,感招方便有余土之果报者;菩萨为「非漏非无漏业」,感招实报庄严之果报者。
何谓「有漏」?谓诸众生,著于现象,不识一切现象,幻有非实,故随环境虚妄造作,如同水灌漏卮,看著是灌进去了,其实点滴不存;也好像小儿捏做的泥人泥猪,看著是实在的,其实离开泥巴,求其人像猪像了不可得;以是之故,一切诸相因缘幻现,凡夫执幻为实,如同水上葫芦,按著便转,成「有漏业」。
何谓「无漏」?对著凡夫的「有漏」,诸二乘人,避幻就实,成「无漏业」。
大乘菩萨即幻见实,了然自知不离泥人泥猪的差别相,即是泥巴的同一性,也就是不离幻相即真实际;凡夫不了,「水灌漏卮」喻其虚妄造作,「点滴不存」喻其罪福性空也。何以故?诸相虽幻,皆依法性因缘起故,犹如泥人泥猪皆依泥巴因缘幻现,相虽宛然,离泥无体;相既不有,罪福岂能独存耶?六道众生而有罪福受者,如梦中人,皆依幻觉妄生执受!幻觉一破,如梦初醒,则见幻法皆实,鬼魔魍魉,皆真如性!则尽虚空遍法界,无有一法是虚妄者,岂有毫发之物漏于法性外耶?是故如来说:「凡夫者,即非凡夫」,言其迷性而已,实非另有凡夫之实性也。如是相外无性,性外无相,漏至何处?没有「有漏」,则「无漏」者,又从何说起?
是故大乘菩萨之「非漏非无漏」的两个「非」字,是否定的意思,乃破执之词,实非对「是」说「非」也;若因文解义,说是菩萨的业,既不是「有漏」,也不是「无漏」,这是含糊其词的滑稽语;作如是解,不但辞不达意,实亦毁佛谤法也。菩萨以真空慧,不著「法相」,亦不著「非法相」,扫荡凡夫、二乘的虚妄情执,以待遣荡净尽,则见(正知)一切现象皆是真如缘起的「自然业」(又名最胜业),如是菩萨进入佛法界,故得实报庄严之依、正二报也。
前面已将「业」字的意义,略加阐释,此品观众生业缘者,简非四圣业,乃凡夫的「有漏业」;而「有漏业」又有三种,一者善业,二者恶业,三者无记业;善恶二业,人人易懂;无记业者,是非善非恶的昏沉法;彼外道等,当做涅槃,如无想天等皆是。而本品所言的「业」,又非善业与无记业,乃地狱众生之恶业也。
「业」有「业因」「业缘」「业果」的区别,业因者何?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熏习而成的习惯性,或一种专科知识;这种习惯和知识,好像一粒种子,藏于八识田中,作将来受生的主要因素;这「因素」就叫做「业因」。业缘者何?即现象世界一切法相;诸法虽多,不外地、水、火、风四大而已;四大非善非恶,但能随善恶因祸福众生;亦能随善恶因成就种种法相;譬如水大,非善非恶,投人入海则死,投鱼入海则得其所矣!譬如钢铁,亦非善非恶,可造机器代替劳力(善缘),亦可制刑具囚禁众生(恶缘);故「缘」为助因,为成就事业的条件;不管什么事或物,有因无缘,或有缘无因,皆不能成;必须因、缘具足,方可成就;所成就者,即是业果;故曰「因缘果报」也。果报者何?事法界之一切现象也,言此现象皆由因缘而来,非偶然也。是故吾人欲知来生去处,当看今生有何习惯?倘若不失人身,欲问来生作何行业?当看今生有何知识?譬如今生深研物理化学,来生仍作科学家;今生喜欢演戏,来生仍作演员;这种知识和习惯,与生俱来,即世俗所谓「天才儿童」是也。即使失掉人身,堕三恶道,这种知识和习惯的种子,藏于八识田中,经百千劫,不失不坏,一旦恢复人身,仍然发生效力。以上把业的因缘果报说明白了,还须要补充的,就是「因」亲「缘」疏;「因」为主,「缘」为伴;「因」是内在的,「缘」是外在的;「因」有善恶,「缘」无善恶;不过善感则善应,恶惑则恶应而已。是故吾人修学佛法,应当细审因地。
前面把因与缘的关系,已经说明;但本品所谓的「业缘」却非单独的当名词讲,乃系主、伴兼赅,因、缘并具者也。否则有缘无因,即不能称其为「业缘」了。故此处的「业缘」,「业」为主因,是为主词,「缘」为缘起,是为动词;「观众生业缘品」者,就是观察恶业众生所感招(缘起)的地狱罪报,举主已摄伴,用文略而含义广也。此品在本经居于第三,故曰「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就在佛陀说完了第二品的时候,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双手合掌,很恭敬的请问地藏菩萨说:「圣者!我请问您,南阎浮提众生,所造的业,犹如其面,各各不同,那么他们所受的报应,是怎样的?请您说说看!」
地藏菩萨回答说:「圣母!莫说阎浮众生,造业差别,各各不同;即使千万世界,不,乃至无边世界,无量国土,一切众生,业感差别,各如其面,亦复如是。这些世界里面,不但众生别业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就是共业所感,也各有不同。这些世界里面,或者有地狱,或者没有地狱。或由对偶而生殖者,则有女性;不由对偶纯由植物而化生者,则没有女性。或者有佛法,或者没有佛法;或者有声闻和辟支佛法,或者没有声闻和辟支佛法;彼诸众生共业所感,尚且如是差殊,何况别业呢?若以别业来说,彼彼造业,瞬息万变,无量差别,数逾恒沙;是故同一世界,同一国土,乃至一母同胞,依、正二报,各各不同,非但地狱罪报不一样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缘顺境,我们要随顺着学,不起贪恋,起贪恋我们就堕落了;逆境恶缘,我们不起嗔恚,绝对不怨天不尤人,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自己造的恶因不善,感来的这是果报。要不要承受?要受,你现在不受将来还要受。与其将来受,不如现在受;欢欢喜喜接受,业障就消掉了。业障一消掉,智慧就增长,福德就现前。我们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认错,自己有错不承认,这是最糟糕的,那这个人很难回头。认错,你才能够改正错误,才会有进步。换句话说,往后一年比一年幸福,一年比一年有智慧,生活也会越来越快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