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淡泊与宁静


2014/9/3    热度:483   

禅的淡泊与宁静
  洪 丕 谟
  禅既是智慧活灵,充满机趣的,却又同时显得那么地淡泊,那么地宁静,让你在烦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心灵上的绿洲,精神上的净土。可不正是这样?当年与佛有缘的陶渊明,不就唱出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名句?淡泊而又宁静,这是一种何等样的生活境界?最近接到女儿洪蔚从德国Schwarmste打来的长途电话说,她和丈夫去法国巴黎旅游,未去之前,心想往之,可是一去那里,大都会霓虹灯下的喧嚣和嘈杂,使她在回到小城镇后,益法感到小城镇生活的宁静和舒适。虽然,眼下她还一时未能进入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可是对于禅的那种淡泊,那种宁静,却确实已经渐能领略品位了。
  淡泊、宁静,是与声色、繁华对比而存在着的一种心理感受或生活方式。孟浩然《大禹寺义公禅》五言律诗说:“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义公习禅,在清幽的环境中,心理感受上的淡然寂然,澄澈清明,于此可见。又如白居易《香山寺二绝》:“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梭。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上的清闲与宁静,使整天被宠辱之惊弄得焦头烂额的红尘中人,蓦然生赋归之想。
  不过,心理上的淡泊和生活上的宁静,往往并不分得那么泾渭分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彼此之间总是相互交融,互为因果,浑成一体。比如贯休的《山居诗》:“露滴红花玉满畦,闲拖橡屐到峰西。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古堑细香红树老,半峰残雪白猿啼。虽然不是桃花洞,春至桃花亦满溪。”又如灵澄《西来意颂》:“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居山七八年。草履只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心理上的淡寂和生活上的萧闲彼此交织,这就是禅。舍此求禅,恰如兔角龟毛,无处可觅。
  正因为是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他嗜。所以在禅的淡泊和宁静中,你将进入到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的生活境界和心理境界
  因为只有淡泊,只有宁静,才能对人生作最深入、最细微,最独到的品味。
  愿禅引导你走出喧嚣,避开炎凉,脱离宠辱,你将在这世界上活得更加无忧无虑,更加清净自在,更加充满阳光……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诫我们,教我们“不憎恶人”,不要轻慢恶人。人会回头的,他一回头,成佛了,将来是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轻慢?恶人往生成佛的,在《往生传》里,最著名的是唐朝张善和。他是个屠户,一生杀牛,杀业很重。临终时,他看到许许多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地狱相现前。碰巧有一个出家人从他家门口经过,听到屋里有人喊救命,就进去塞了一把香给他,“你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听到这个话,接了香,就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不到十句,他就说:“阿弥陀佛来了,我要跟他走了。”他就这样往生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