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当中话养生
2014/9/3   热度:237
“五戒”当中话养生 修学佛法的人对“五戒”大体能耳熟能详。养生是指养护生息,不单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同时也有成长完善的意思。一位老人的养生之道不外乎是,锻炼身体、心态平和、精神矍铄、无不良嗜好等几个方面。佛陀制定的“五戒”对我们的人性道德有规范提升的作用;对我们的心灵思想有养护修正的作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用心如镜:外面的境界明明了了,内心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佛的境界。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就能入佛境界。心中一念不生,就是知足。知足修圆满,就圆成佛道。念念为别人想,念念帮助别人,念念利益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存心,这是觉悟人的心性。不让心中有贪嗔痴慢,不让心中有七情五欲。面对一切境界,不生七情五欲,就生智慧。真正健康之道是:身心清净、心中没有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一。戒杀就心态平和,是慈悲心的体现。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不去争杀斗狠,便是慈眉善目,心态平和的人。有了爱心的人是幸福的,懂得怜悯怜惜,视生命为至重。如再进一步吃素,对身体的益处的非常大的。现在人的疾病有很大一部分是“吃”出来的,不论去看中医还是西医,医生都会告诫少吃油腻,戒烟戒酒。因为有的疾病的产生是可以预防的,如大鱼大肉、不良嗜好而导致的疾病。所以,慈悲心与爱心是养生之道的“核心”。
二。戒盗就心态安详,没有恐惧与不安。假如去偷盗,心里就产生了阴影,挥之不去,遇见警察恐惧、遇见警车也恐惧,偷与不偷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促使神经绷得紧紧的,不得休息,久而久之神经系统紊乱,产生机体病变。人始终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就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一样,身体上的损害一时看不出来,心灵与精神上却饱受折磨煎熬。这样的恐惧不安是不能与人“沟通”的,表面上纵欲声色,内心空虚异常,对犯偷盗人的生活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心惊肉跳”。这便不是养生,是“害生”了。
三。戒YIN就精神饱满。纵YIN之惨烈,古今中外案例举不胜举,据统计,中国古代皇帝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皇帝不愁吃穿,极为尊贵,为何如此短寿?就是纵YIN之祸。过度的YIN欲对身体的伤害科学早已证明,对精神的损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失恋、婚外情、早恋、同XING恋都可以使人容易产轻生的念头,特别世道西化,人的道德水准下滑,邪YIN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对人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邪YIN与纵欲的果报,佛法中说得十分明白,修学佛法者不可小视平常,当端正身心、认识因果,杜绝邪YIN,有家室不可纵欲。清心寡欲,才可健康长寿。
四。戒妄就心态自在。现在有一种“测谎仪”其原理就是检测被测者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反应,只要回答的是“谎话”,“测谎仪”就有波动反应。可见,谎话在心理的反应是很大的。妄语连篇的人,是卑微的人,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缺失、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为了表现自己的狂妄而打妄语。说妄语的人是空虚的人,没有朋友、没有信义,流传最广的故事“狼来了”是最好的警策。一句轻描淡写的妄语很容易就说出来了,可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怕妄语败漏,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自圆其说,疲惫不堪;二是受拔舌地狱之苦;三是苦心积虑去蒙骗别人或获得利益,贪嗔痴具足。表里如一的人心态自然自在轻安,因为透明的心灵,最容易接受阳光。
五。戒酒就心态健康。由于酗酒所带来是问题是非常多的,不论在心理、身体、道德、人格方面都有着影响,酗酒的危害已经超出对自己的危害,对家庭,对社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有危害,随地呕吐,对环境是污染,酒后失态,指手划脚,胡言乱语,是对视觉的污染。酗酒所生产的疾病很多,如肝硬化、肠胃功能紊乱、视力下降,老年痴呆等。再由于借酒壮胆,违法乱纪,后果严重。不饮酒的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不被嘲笑的人,不被人指指点点的人,才是快乐的人。
佛法之所以圆融就体现在对于任何时期、任何阶段、任何人群都有其现实意义,所以修学佛法千万莫把功夫用在“谈玄说妙”上,要结合身边的问题来修学,用佛法指导日常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佛法引导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样才可以学有所用,才可以把佛法发扬光大,要有感而发,有悟而言,佛法在世间,我们也在世间,就用佛法解决世间的问题不是很好吗?心净则佛土净,心诚则佛土成。
我亦凡夫,十几年的修学,迂回曲折,今天才知道佛法的现实意义就是止恶扬善,求证心性,帮助别人;才知道佛法的最终目的是“人成即佛成”。
末学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