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禅的二入方便


2014/9/3    热度:416   

悟入禅道有许多途径,概要地来说,不超过二种:一是从理观而入;二是从行持而入。
  理观悟入的方法是:先依圣教所开示的根本理趣,悟入自性的心宗,并且深信一切有生命的众生都是同一个法界真如的引妙性,只是因为在根尘相对中,被客尘落谢的妄想执着所覆盖,所以不能够空明显现,假如能离妄想而归于本空的真性,凝住于寂寂然的壁观之中,此时在无自无他凡圣平等不二的现量中观照,并能一直坚持安住,而不被内外诸相所移异,再也不起文字道理的解会,只是无心而观,这就与真性的理体冥冥相符合。即此当下,没有任何分别念,是寂寂然而无作为,如此安住,叫做理观的契入方法。
  行持的契入有四种行,其它的一切行都摄入这四种行之中,有哪四种呢?一是报冤行;二是随缘行;三是无所求行;四是称法行。
  什么叫报冤行?就是说一个修道的人,假如在受种种苦难的时候,应当在自心中作这样的思维:我在过去无数劫中,弃真性之本而从妄心之末,流浪在二十五有的业海之中,与众生结了许多冤憎,做了无数违背损害众生的事情,现在归向于道,清净自守,虽然没有违犯什么过失,但是过去世所造的罪殃恶业却已经成熟了,这不是天上人间所能了解的,应当甘心去承受这些业报,应当没有一点冤恨与向人倾诉必要。佛经中云:“遇到苦难的时候,不要忧愁,为什么?因为已经明白了因果业报的道理。”这样生起了正见的正念,就与真如性体完全相应,因为体悟冤业中的正念,而相应于道业,所以说这是报冤行。
  二是随缘行:众生之中没有实我可得,都是在真性中而随业力而转变的假相,所以在苦乐之中而又被动地感受于苦乐,这一切都是从因缘法则中产生的。假如目前得到殊胜果报、荣誉等好事情,知道是我过去善业宿因所感,现在才得到回报,当因缘报尽时候,一切也都消失了,所以有什么值得开心呢?得与失都是从因缘中来,而修道人的心没有增与减,在喜悦的境风中,不动于心,这样自然就暗顺于道妙,所以说这是随缘行。
  三是无所求行:世间上的人常在迷惑之中,他们是处处贪欲染着,这就叫世俗的追求。有智慧的人,他们悟入真性后,所明白的真理是与世俗的观念相反的,因此要不受世俗的制约,安心于无为之中,一期生命中的身形,随着命运而转,不要克求与世俗一致,这样才能在世俗面前空无一物,不受其迷惑,心中就没有世俗的愿望与俗乐的享受。这样内心的功德与黑暗的现实是常常相伴相随,但仍清净无碍。在三界居住久了,就好像火宅一样,凡有身体的都有苦难,谁能够在里面能安乐自由?明了通达了这个道理,所以就放弃了对一切有的执着,把妄想停止下来,心中再无所求。佛经中说:“凡有追求的人都有苦难,心中无求,就能快乐无忧。”由此判断而了知,无求的心是真正的道行。
  四是称法行:自性清净的理体,我们称它为法。在这个理体上,一切众多的现象都是空无所有,没有污染,没有执着,没有此也没有彼。佛经中说:“法性中没有众生,因为离众生垢的缘故;法性中没有我相,因为离我相垢的缘故。”有智慧的人,如果能够信受而领悟这个道理,应当符合于法性清净理体而行法行——法体上没有悭贪,所以用身命财而行檀波罗密的舍心布施。心中没有悭吝爱惜,把一切妄心执着解脱于人空、法空、空空之中,不倚依,不执着,唯一的作用是离一切垢染,称性化度众生而不执于众生相,这是自行的称性之行,又能利益众生,也能庄严菩提大道。檀波罗密是这样,其余五度也是如此。
  为了消除妄想,修行六度法门,于自心中实无所行,这就是称法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均有其数:寿有其数,福有其数,禄有其数,数尽则亡。有一些人,在有钱有势的时候,肆意挥霍浪费粮食,不懂得珍惜粮食,结果晚年很惨:一则禄尽早亡,二则贫困交加,晚境凄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