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 广结善缘


2014/9/3    热度:555   

佛教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是说你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如果你从来不种善因,要想得到善果,那是不可能的事。就象农夫没有春耕夏播,就没有秋收冬藏,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佛教所讲的因果定律,也是离不开缘生法则的。有因必有果,但是因果之间,还有一道桥梁,就是缘。佛陀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无因不成果,无缘不显果,唯有因缘和合,才可以有“果”的显现。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就是:“因”是内在的因素,“缘”是外在的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世俗所说的“缘分”,与佛所说的“缘起”,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用缘起法则解释世俗所说的“缘分”,则“分”是为“因”,世俗有句话:“有缘无分也枉然”,实际上,也是说明了“因缘和合”才有结果(果报)的道理。
  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所谓尘缘、人缘、情缘、官缘、商缘,善缘、逆缘、孽缘、恶缘,缘缘不断,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人生就象一场戏,只因有缘才相聚。”而我们与别人相遇时也常会说“我们有缘”。然而,在无处不因缘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懂得知缘、惜缘,然后与人广结善缘,这样我们的人生、命运才会有所改变。
  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缘。每个人都有他自已的缘分,好的因果缘分是构成我们和谐、美好人生的基石,并且要靠我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去培植的,也就是要广结善缘。那么如何广结善缘呢?首先要明白以下几点:
  一、 觉知缘分 奉献人生
  佛教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缘起思想。可以说佛法的中心就是缘起,几乎全部的佛教,都是以缘起思想为中心。佛教的缘起理论揭示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都是相依共存的,并站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角度,来说明在这世界上是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共同互利并存,人类才有意义。所以,觉知了缘起的真义,才会明白利人就是利已,从而奉献自已的人生。一个人关心社会,慈念他人,施舍他人,帮助别人其实就等于帮助了自己,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中就种下了慈悲的种子,别人对你的帮助将会永记在心里,有朝一日,只要因缘成熟,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人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平时吝啬,不助人为乐,没有善缘作为桥梁别人也不会来帮助你的。所以说,善缘好运必定有其因果关系,只是时间长短,难以逆料,待缘成熟,必有果报。
  从前有一个大户长者生性吝啬,寺院里的老和尚怎么跟他劝募化缘,他都不肯布施。老和尚看到他家水沟里常常流出剩饭米粒,就淘起来晒干贮存,留作余粮。老和尚捞米时,仆人告诉富翁,富翁回答:他也很可怜,随他去吧!多年后,一场大火烧掉了富翁所有的家当,一下子由富变穷,偏偏又遇到荒年,大家都很穷苦,富翁连一碗饭都讨不着,后来讨到了寺院,老和尚见了他,立刻盛出一大碗香喷喷的白米饭给他吃。富翁接过饭后,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并再三感谢。老和尚说:“你不必谢我,这又不是我的,本来就是你的。”老和尚于是道出前因后果,富翁听了惭悔交加,当场痛哭流涕起来。因果之间是相互的关系,有时候因中有果,有时候果中有因。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狮子年老力竭,连视力都快要消失了,有一次,他率领五百位部下走在雪山上,因为视力太差,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枯井里去了。部下看到这种情况都纷纷离去,谁也不想设法援救它。幸好枯井附近住着一只狐狸,他目睹这样的情况,心想,“狮王待我不薄,我平常幸蒙狮王的帮助,能得到许多食物,使我活到今天,现在狮王落难了,我不能坐观不救,总得设法救它出来才对!”只见枯井不远处有一条大河,狐狸马上挖洞,引河流到井里,不久井水逐渐溢满,狮王浮起。狐狸最后总算如愿救出了老狮王。
  在我们人生最关键的时刻,能够回报我们的人将起着关键的作用。当然这种关键的回报不是凭空而有的,老狮王身陷枯井,能得狐狸的救助,就在于它和狐狸结下了不解的缘分,所以,我们要平时积极与人结缘,奉献自已,然后才有良好的人缘等待着我们。总之,存好心,做好事,欲得善缘好运,就应当从广结善缘开始!
  二、人生难得 珍惜缘分
  佛说:得人生如掌上土,失人生如大地土。人们经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并不是每天都会来的,也不会事先与你预约的,珍惜每一次的缘分,把它当作你最好的财富。施舍是一切回报的前提,也是自求多福,自利利他的捷径。人生难得,缘分难求。惟有勤作善事,多结善缘,才能逢凶化吉,消灾解难,趋邪避祸,进而消除恶业。如果能通达佛教的缘生论,就不致于迷信命理,更会明白改造命运的原理;因而,珍惜现在的善缘,创造未来的善因,方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各种缘分,因为往往你一个善意的微笑,一种真诚的眼神,或是一时举手之劳的帮助,都可以让别人对你心生感激而许以报答。
  有一则故事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天,微服出巡探访民瘼,到一古庙忽觉口渴,有一农夫适时奉上一杯茶,朱元璋感激之余,赐农夫为县令。当地一名书生闻晓,心里极为不平,便于古庙作一对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第二年,朱元璋重游此庙,见此对联,知道是针对自己而题,遂提笔写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佛教认为:“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懂得广结善缘,才会有人缘,才能得道多助,如同农夫,也是先有一杯茶与朱元璋结的善缘,而后才有获得官位的果。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业力因缘的成熟。而一种好的业力因缘,不知是前世修了多少世才得来的。所以,从因果关系上来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由命运和能力决定的,因为运气和能力是两回事,就象故事里的农夫和书生,农夫无才能可是有好运,所以能做官;书生有才能却没运气,所以朱元璋才会说“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的话。佛教讲“因地不明,果地不真”,我们的际遇不好,运气不好,事业不顺,命途多舛,是我们自已的业力因缘造成的,怨不得天也怨不得地,更怨不得别人。只有正视自已的业力因缘,并积极的与人广结善缘,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和人生。
  所以说,在社会里生活中以及做人处事上,我们要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就可以顶天立地;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就可以呼风唤雨。然而有些人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做人的价值,见利忘义,只见金钱,不见感情,其实财富不是永远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远的财富。懂得这点,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朋友,珍惜缘分。
  在佛世时,有一位大比丘僧,学问渊博,知识丰富,辨才无碍,修持也很好,可就是没有人听他讲经说法。他一讲经,别人都不爱听,都跑走了。他想,我发愿弘扬佛法,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听我讲呢?什么原因呢?怎么办?他很是疑惑。于是就去问佛,佛就对他说,原因很简单,就是你前世没有和人家广结善缘啊。所以今生你要想人家来听你讲经说法,就先须与他们广结善缘,这样你的法席才会隆盛,他们才会依附你来学习佛法。佛趁机就给他指点迷津:你把你所有的东西都卖了,卖了之后把所有的钱都买粮食,买来之后你念佛念咒来加持这些粮食,然后把这些粮食扔在草里头虫子多的地方,让这些虫子、鸟什么的来吃,你发愿希望吃了这些粮食的众生来生都来听你讲经说法,他就照着做了。二十年后,果然法缘殊胜,法席大盛,有许多人踊跃参加、恭敬护持。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要忘了与人广结善缘,因为拥有一份善缘,你的人生也就拥有了成功、美好、快乐;也因为拥有善缘,我们的人生才显得更加的幸福、富有、精彩!
  三、广结善缘 共享福乐
  孟子说:“独乐乐,不若众乐乐。”我们应该学会把美好的事物与人共享,广结善缘,就是让每一个众生都能感到这种幸福,只有大家都拥有幸福,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学佛做人,切记不要总为自己着想,在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自己也会深深的感觉到原来与别人分享幸福比自己独占幸福更幸福。因此,只有广结善缘,多行善积福,并把自已的所有与别人分享的人,才是最欢乐、最幸福的人。
  从前有一位禅师,从野外采回一棵菊花,便把它种在禅院里,到了第三年的秋天,整个禅院都长满了菊花,简直成了菊花园。花香怡人,山下的村子都能闻到香味,于是村民们便上山来欣赏菊花,他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啊!”并且向禅师要求采几棵菊花回去种在自己的庭院里,在得到禅师的同意后,他们就立刻动手挖花根。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如此没经过多长时间,禅院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了菊花的院子里,显得是那样的寂静,以至于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后,对着禅师叹到:“真可惜,原本应该是香味满院的。”禅师笑了,接着说道:“这样不是更好吗?三年后可是一村子的菊花。”弟子听完,也笑了,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弃舍小我,成就大我。由于禅师的乐善好施,广结善缘,使一禅院的菊花变为一村子的菊花,普香人间。所以,喜欢施舍的人内心是富有的人,也是最快乐的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死是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生死是大事,它大在哪里?我们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事就大了!我们不畏惧生死,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还要知道我们这一生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死了之后到哪里去,我们对于生死,就一点恐惧都没有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