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佛教新风貌--由上海玉佛禅寺谈起


2014/9/3    热度:221   

新世纪佛教新风貌--由上海玉佛禅寺谈起
  觉 醒
  当前,随著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佛教事业也显得日益兴旺发达。在这种形势下,从佛学院培养出来的僧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佛教事业各方面的需要,而且在质量上更加不能适应目前佛教事业的现状。例如,目前我国佛教界的学术研究之风正在悄然兴起,而佛学研究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突出的矛盾。提高青年一代僧人的佛教文化素质,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为此,除了继续办好现有的佛学院校以外,凡是有条件的寺庙,都可举办一些僧伽培训班或研究班、研究所等等。条件较差的寺庙,也可以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或业余培训班、学习班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逐步提高现有青年僧人的佛教文化素质和佛学水平。
  正是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玉佛寺近年来把提高青年法师的文化素质和法务活动的能力,作为全寺工作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我们先后举办了梵呗学习班、英语培训班、电脑培训班、梵乐学习班等等。同时还组织青年法师分期分批外出参学,学习各地先进丛林的经验,以提高僧众的素质。从今年起,我们举办的僧伽进修学习班,规定每周的星期五,作为青年法师的学习日。这一天,所有青年法师都不参加寺内的一切沽动,整天学习。上午学习佛教经论(目前学习《唯识三十论》),下午学习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真正做致了杜门谢客,一心学习。此外,我们还举办了星期佛学讲座,聘请有佛学专长的高僧大德和佛教学者前来主讲。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学习班、进修班和星期佛学讲座,不断提高青年法师和四众弟子的佛教文化素养和佛学造诣,从根本上保证佛教永远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发扬佛教奉献精神
  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於它为人们指示解脱生死的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後,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综观历代的高僧大德,他们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从事造桥修路、兴修水利、行医施药、赈灾救难、救死扶伤等社会福利事业者,可说是代不乏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公无私、舍己救人逐渐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而佛教的慈悲济世界想,与新时代的道德要求息息相通。广大佛教徒,他们在弘扬正法、觉悟众生的同时,为了适应时代,沟通社会,大都广作饶益,利益众生。他们这种救济伤残、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奉献精神,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尊严。这种奉献精神有巨大的幅射力,对推动整个社会关心、帮助贫病者,对培养人们的同情心和慈悲心,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对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著不可忽视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佛教的这种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精神,在我们玉佛寺乃至整个上海佛教界得到了发扬。玉佛寺前任方丈真禅法师从一九八六年起,就代表玉佛寺向上海市儿童福利院捐赠。以後又相继在该院设立「真禅法师残疾儿童基金」和「真禅学校」,年年向该院捐赠。一九九一年夏季,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上海玉佛寺向灾区人民捐赠人民币七十余万元,崭新的棉被一千条。一九九五年,真禅法师又将弟子为他祝贺八十寿的香仪二百余万元,全部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真禅学校等慈善事业和希望工程。真禅法师於一九九五年圆寂后,我们玉佛寺的僧众继承真禅法师的遗志,仍一如既往地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奉献精神,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等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灾区人民和希望工程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等,年年进行捐赠。上海玉佛寺发扬佛教救世济民的奉献精神,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一九九一年向灾区人民捐赠后,中国佛教协会曾专门二次来信给予表扬。真禅法师生前曾被聘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近年来,我也被选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名誉院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玉佛寺将继续发扬佛教奉献精神,向社会慈善事业、灾区人民、希望工程及文化教育事业等,献上一份爱心,表示一点热情,作出一些贡献。
  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
  佛教在中国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优良传统,这就是农禅并重的传统、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继承和发扬这三大优良传统,是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
  「农禅并重」,指的是佛教徒在生产劳动和宗教学修两方面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这既是古代中国佛教的丛林风规,也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赵朴初老居士早在一九八三年就于他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讲话中指出:「农禅并重」从广义上理解,「农」系指有益於社会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禅」系指宗教学修。两者不可偏废。他号召全国佛教徒在进行宗教学修的同时,要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实践。鼓励凡有条件的僧尼,都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实践,做到自食其力;凡有条件的寺庙,都要依靠生产、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做到以庙养庙。他特别强调,进一步发扬光大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每个佛教徒的光荣任务和应尽职责。
  在赵朴老的大力倡导下,「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在全国佛教界得到了普遍的发扬。我们上海玉佛寺的广大僧众,在坚持宗教学修的同时,积极参加服务性劳动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在寺内设立素斋部、上客堂和法物流通处,既方便了香客和游客,也增加了寺庙的收入。现在这些服务性劳动的收入,占了寺庙收入的较大比重。这些收入,除职工开支外,有大量积余可作修缮寺庙建筑之用。由此可见,发挥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是佛教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
  「注重学术研究」,是中国佛教的又一优良传统。我国历代高僧所翻译的佛经和撰写的佛教著作,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佛教学术研究和佛教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中国佛教协会建立了佛教图书文物馆,收藏了大批的佛教文物和图书,开展了对《房山石经》的研究和出版;重新恢复和修缮了金陵刻经处,印刷、流通了大量的佛教经籍;创办了新会刊《法音》杂志,在海内外广泛发行,编印《法音文库》丛书;创办了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有计划地开展佛教文化学术研究,出版佛教文化书刊,以「办刊」、「出书」、「译经」、「编藏」等为工作重点,为弘扬佛教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全国各地办有数十种佛教刊物,并创设了许多佛教文化研究机构,每年都要召开多次佛教文化思想研讨会,佛教界人士出版的佛教著作不下数百种,佛教学术研究之风已初步形成。
  几十年来,上海的佛教学术研究取得了相当成就。我们上海玉佛寺也十分重视佛教学术研究。已故的方丈真禅法师生前曾出版了《玉佛丈室集》十集、《上海玉佛寺丛书》廿七种,以及《佛法,社会,人生》、《真禅禅藻集》等。还主编了《上海玉佛寺建寺一百十周年纪念特刊》、《持松法师论著选集》与《纪念文集》、《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等,发行数十万册。
  近年来,玉佛寺还复办了「弘一图书馆」和《觉群》季刊,我个人也继承了我亲教师真禅长老的传统,开始重视佛教学术研究。近年来,已先後在内外佛教刊物上发表习作三十余篇。目前,我们还在积极创造条件,在寺内增设各种佛教文化设施,开展多种多样的佛教学术研究,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新的前进道路。
  「国际友好交流」,也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早在唐代,我国高僧的西行东渡,在中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树立了丰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玄奘法师的西行印度求法和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弘法。
  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法,往返十七年,行程五万里,所履所闻一百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又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等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开创了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新纪元。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弘法,曾五次失败,第六次才取得成功。他除在日本开创了日本律宗,带去大量的佛经、佛像外,还带去了佛教建筑艺术、塑像艺术,王羲之、献之真迹及书法艺术,医药学知识等,对发展日本建筑、雕塑、美术、书法及医学等,都有一定的贡献。日本的豆腐业、饮食业和酿造业等的行业枝艺,亦均为鉴真所授。所有这些,都在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史上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佛教的国际友好交流有了新的发展。我国佛教界同日本、泰国、斯里兰卡、缅甸、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家和欧洲、北美、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佛教界都进行了友好交往。中国佛教协会曾派团出席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多届大会,多次出席国际性的宗教首脑会议和佛教学术会议,为国际友好交往谱写了新的篇章。
  近数十年来,我们上海玉佛寺同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也非常频繁。我们先後接待了数以千万计的国际友人和大量的佛教代表团。玉佛寺已故方丈真禅法师,生前曾出访过二十多国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多次参加国际宗教会议。其中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我都陪同真禅法师一同前往。真禅法师圆寂後,我曾应邀访问了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斯里兰卡和台湾、香港地区,并参加在韩国、日本召开的一次中、日、韩三国佛教会议。
  中国佛教界,包括我们玉佛寺在内,发扬了国际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种种友好交往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所有这一切,也都是促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方面。
  弘扬佛教中的积极思想
  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中,有一些核心思想,包含有许多积极因素,可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积极作用,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因素。这些核心思想主要有:
  (1)缘起性空和如实观照的认识论
  佛教认为,一切诸法(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种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其本身没有独立的自性。当构成这一事物的因缘(条件)产生或成熟时,这一事物就会应运而生;当构成这一事物的因缘(条件)改变成消失时,这一事物的性质就会随之变化或消失。这就叫做「缘起性空」。
  佛教还认为,人们认识事物,应该「如实观照」,即按照事物本来面目去观察它、照见它,不能主观臆测。这种如实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就叫做「如实观照」。
  以上二种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合理的,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诸行无常和时空无尽的宇宙观
  佛教认为,一切诸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常住不变的,而是时刻不停地生起、变化、消灭,再生起、再变化、再消灭,永远不停,这就叫做「诸行无常」。
  佛教又认为,时间没有终点,空间没有边际,这就叫做「时空无尽」。
  以上二种对世界总体的看法,也是非常科学、非常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今天来看,仍然十分正确。
  (3)无我利他和度生无倦的人生观
  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应该有一种忘我精神(无我)和利益他人的精神(利他)。用世俗的语言来说,人生在世,应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就叫做「无我利他」。
  佛教又认为,化度众生应该没有厌倦的时候(度生无倦)。用世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应该是没有止境的。
  以上两种人生观是极高尚的人生观,它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在今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要有这种高尚的人生观。
  (4)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德观
  佛教认为,作为一个正信正行的佛教徒,必须坚决做到一切恶事都不要做(诸恶莫作),一切善事都要做(众善奉行)。这种诫恶劝善的行为规则,既是佛教道德的高度概括,也可以说是整个佛教的基本精神。这种佛教道德观,在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散发出它的光芒。如果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能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么,社会治安将更加良好,人民将更加和睦团结,更加幸福快乐。
  (5)人间佛教的思想
  「人间佛教」,指的是重视人间利益、用佛法精神去净化人心,改善社会的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不仅是佛教传统的思想,而且是整个佛教思想的精髓。《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说明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人间佛教」思想,经过近高僧太虚大师明确提出后,曾大力加以提倡。建国以後,赵朴初老居士结合当代中国佛教的实际,重新加以提倡并赋於新的含义。他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提出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这种净化人心、改善社会的人间佛教思想,有利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6)「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的思想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中国佛教的传统概念,也是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意谓佛教信徒要根据佛教教义,把最美好的东西和无量功德装饰诸佛国土,给一切有情众生以利益和快乐。建国以后,中国佛教协会对此作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含义。认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就是要求广大佛教徒,一定要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好,一定要以利他的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此,在《中国佛教协会章程》中,特别将「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作为中国佛教协会四项任务的首要任务。十多年来,我们上海玉佛寺的僧众,积极贯彻中国佛教协会的号召,把「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作为弘扬佛法的首要任务,以建设祖国和利益人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同时还动员所有佛教四众弟子,都要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并尽一切可能,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多做一些利益人群的事。
  以上所举的佛教教义中一些积极思想,可以说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中,都在不同程度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将会在今後的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放射出它的异彩。
  ——摘自《香港佛教》486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风水是境界,境随心转,你的心能做得了主,风水随你心转,不是你随它转。是它随你转,你就很自在!如果你不学佛,那好,你心随境界转,风水影响不影响你?一定会影响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