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宗破山派密印系龙标山法脉单传


2014/9/3    热度:818   

临济宗破山派密印系龙标法脉单传
  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寶應慧顒——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
  石霜楚圓——楊歧方會——白雲首端——五祖法演——圓悟克勤——虎丘紹隆——
  應庵曇華——密庵鹹傑——破庵祖先——無准師範——雪岩祖欽——高峰原妙——
  中峰明本——千岩元長——萬峰時蔚——寶藏普持——虛白慧旵——海舟普慈——
  天奇本瑞——無聞明聰——月星德寶——幼有正傳——密雲圓悟——破山海明——
  靈隱印文——密印真傳——樵山如奐——元見廓然——雪舫際航——識盡悟智——
  初容心華——洞昌宗盛——隆佐繼榮——兆西祖賢——庭松聯廣——登璽芳翰——
  禪悟道空——祖啟裔懺——希舜隆悟——宏規正大——自然照宗——敏恒靈冶——
  臨濟宗楊歧派白雲下虎丘派天童下破山派靈隱下密印派第四十九世孫宗逸明夷

湘西臨濟宗破山派禪師分布

     ┏━澹竹行密━━━自彻超琛━━━宇鹏明广(住黔阳大隐寺)
     ┃      ┏━师林发育━━━道南光勋(住昆明白衣寺)
     ┃ ┃ ┏━樵山如奐(住黔阳龙标山)
     ┃ ┃ ┣━月庵如朎(住新州白云山)
     ┣━灵隐印文━╋━密印真传━╋━啸峰如暐(住黔阳广福山)
     ┃ ┃ ┣━德嶠如奕(住绥宁波罗山)
     ┃ ┃ ┣━雪磵如暟(住旗山永兴寺)
     ┃ ┃ ┗━雲嶸如皖(住洪江回龙寺)
     ┃   ┗━苍璧明睿(住黔阳蟠龙山)  
     ┃      ┏━天隐道崇━━━古源海鉴(住黔阳龙标山)
     ┃      ┃       ┏━东寺端霞(住沅州东林寺)
破山海明━╋━敏树如相━╋━天壁道拙━╋━端云性昌━湛如━见自明惟━宗乾
     ┃ ┃ ┗━菩提端圆(住沅州菩提院)
     ┃      ┃ ┏━六润光杲(住沅陵龙泉山)
     ┃ ┃ ┣━天长光慧(住益阳白鹿寺)
     ┃ ┗━颖秀真悟━╋━大都光定(住辰州云棲寺)
     ┃   ┣━智鼎光明(住沅陵凤凰山)
     ┃ ┗━长明性炅━┳━法柱海栋(住辰州浦峰寺)
     ┣━燕居德申━━━心闻合达(住黔阳蟠龙山)┗━止岸海慈(住辰州天云山)
     ┣━莲月印正━┳━悦可道严━━━圣义光宣━━━(住沅陵龙泉寺)
     ┃ ┗━归龙大谷━━━景星法輅━━━鶴僧聚芳━━━義林明景
     ┗━象牙性梃━━━余山道瑞━━━渠山妙随-----大用(住黔阳天柱峰)

湘西臨濟宗木陈派禪師分布

                    ┏━明月法辂(住沅州景星寺)
弘觉道忞━━━芥庵琛大━━━行之显笃━╋━卓庵明闲(住沅州十方庵)
            (沅州十方庵)┗━德全明英(住沅州普济寺)

洪江回龍禪院靈隱印文禪師法系
沅州虎榜山景星禪寺崇照明夷編次

             ┏━樵山如奐 
              ┣━月庵如朎
      ┏━蒼璧明睿 ┣━德嶠如奕
      ┃      ┣━雪磵如暟
      ┣━密印真傳━╋━嘯峰如暐 
      ┃      ┣━勝甫如度
      ┣━大同合仁 ┣━明慧如惺
      ┃      ┣━雲嶔如旵
       ┣━石珍發弘 ┗━雲嶸如皖
      靈隱印文━━╋━師林發育━━━道南光勳 
      ┣━西竺覺賢━━━黑神靜止
      ┣━慈濟海舟━━━六行海鑒
      ┣━天如清覺━━━大樹淨明
      ┣━密參古山━━━爍吼寂∴ 
      ┣━鶴林性賢 ┏━慧穎慶緒 
      ┃      ┣━石林道輝 
      ┣━用晦如明 ┣━霞章海偉 
      ┃      ┣━正音海聞 
      ┣━梅溪福度━╋━紹南真解 
      ┃      ┣━大霖澄准
      ┣━龍梅發興 ┣━溪舌寂宣 
      ┃      ┣━禪睦寂和 
      ┗━大慈悟度 ┣━法雨照潤 
             ┗━繼爾性堅

黔陽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真傳禪師法系
沅州虎榜山景星禪寺崇照明夷編次

     ┏━樵山如奐━━元見廓然━━雪舫際航━━識盡悟智━━初容心華━━┓
     ┣━月庵如朎 ┏━兆西祖賢━━隆佐繼榮━━洞昌宗盛━━┛
    ┣━德嶠如奕 ┗━庭松聯廣━━登璽芳翰━━禪悟道空━━┓
     ┣━雪磵如暟 ┏━宏規正大━━希舜隆悟━━祖啟裔懺━━┛
密印真傳━╋━嘯峰如暐  ┗━自然照宗━━敏恒靈冶━━崇照明夷
     ┣━勝甫如度
     ┣━明慧如惺
     ┣━雲嶔如旵
     ┗━雲嶸如皖


臨濟宗破山派密印系龍標法脈單傳傳法偈
靈隱印文禪師付密印真傳禪人
憶昔靈山第一座,而今接續法王兒。
鋒芒寶劍親分付,臨濟中興獨汝持。

密印真傳禪師付樵山如奐禪人
脈發川黔到楚天,單提祖印授高賢。
時來休掛寒岩上,據令當行續正傳。

樵山如奐禪師付元見廓然禪人
珍囊應惜務常存,後繼龍標續祖燈。
∴點一○今付汝,雷音大震報師恩。

元見廓然禪師付雪舫際航禪人

雪舫際航禪師付識盡悟智禪人

識盡悟智禪師付初容心華禪人

初容心華禪師付洞昌宗盛禪人

洞昌宗盛禪師付隆佐繼榮禪人

隆佐繼榮禪師付兆西祖賢禪人

兆西祖賢禪師付庭松聯廣禪人

庭松聯廣禪師付登璽芳翰禪人

登璽芳翰禪師付禪悟道空禪人

禪悟道空禪師付祖啟裔懺禪人

祖啟裔懺禪師付希舜隆悟禪人

希舜隆悟禪師付宏規正大禪人

宏規正大禪師付自然照宗禪人

自然照宗禪師付敏恒靈冶禪人

敏恒靈冶禪師付宗逸明夷禪人
曹溪水漲破山邊,巴蜀滇黔支脈連。
紫竹回龍傳勝覺,沅江一路浪滔天。

宗逸明夷禪師付禪人

  
臨濟宗破山派靈隱印文支密印真傳下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系

  會同縣洪江鎮回龍寺靈隱印文(1625—1666)夔州高梁王氏子。
  黔陽縣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真傳(1625—1678)敘州李氏子。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樵山如奐(1633—1696)黔陽安江人。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元見廓然(1649—1726)洪江馬氏子。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雪舫際航(1651—1741)廣東人。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識盡悟智(1720—1810)黔陽湯氏子。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初容心華(1767—1830)黔陽人。
  黔陽縣龍標山城隍廟洞昌宗盛(1783—1849)黔陽株山湯氏子。
  黔陽縣中方玉屏禪院隆佐繼榮(1789—1888)黔陽中方周氏子。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兆西祖賢(1816—1871)黔陽王氏子。
  黔陽縣廣福山勝覺寺庭松聯廣(1801—1867)黔陽易氏子。
  黔陽縣水口山鼇山寺登璽芳翰(1819—1881)黔陽陳氏子。
  黔陽縣水口山鼇山寺禪悟道空(1864—1955)安徽高氏子。
  黔陽縣廣福山勝覺寺祖啟裔懺(1881—1947)黔陽安江人。
  芷江縣虎榜山景星寺希舜隆悟(1900—1952)安徽合肥人。
  芷江縣土橋鄉龍頭寺宏規正大(1912—1949)黔陽沙灣向氏子。
  洪江市嵩雲山大興寺自然照宗(1904—1952)邵陽人。
  黔陽縣龍標山普明寺敏恒靈冶(1920—1995)黔陽大馬邱氏子。
  芷江縣虎榜山景星寺宗逸明夷(1965——?)黔陽株山謝氏子。
  
黔陽縣安江廣福山勝覺禪寺密印真傳禪師演派二十八字

真如廓際悟心宗,繼祖聯芳道裔隆。
正照靈明開慧鑑,一光普映達圓通。

  明洪江回龙禅院灵隐印文禅师(1625—1667),高梁王氏子。臨濟宗第三十一世,破山海明法嗣。明毅宗崇祯五年(1632)壬申,灵隐印文投本邑木兰寺出家,礼大千禅师披剃。  明崇祯末,灵隐印文参学象牙性珽禅师于辰州府二酉洞,不惮身心,励志数载,阅《禅宗正脉》,忽而透脱,如卸千斤担子,一时轻快。明唐王隆武元年(1645)乙酉,灵隐印文参访四川中路司,谒破山海明。明桂王永历四年(1650)庚寅,灵隐印文随破山海明住天字城。
  明桂王永历六年(1652)壬辰,灵隐印文随破山海明住四川开县栖凤寺。七夕,逢天童密云忌,破山付源流与灵隐印文,书联芳偈云:
忆昔鸟窠吹布毛,而今特地觉风高。
老僧翻藉慈明口,骂彻渊鳞上九霄。
灵隐印文得法后,开法云南滇城新兴云集寺。

  明桂王永历十二年(1658)戊戍,灵隐印文受请住安顺紫竹禅院。
  明桂王永历辛丑年十一月十五日,谯艳鹿、窦玄朗、陈昱明、蔡鳌峰及文学僧俗等,请住贵州窦官堡观音禅院。
  明桂王永历壬寅年十月初一日受请,住湖广洪江回龙禅寺。
  甲辰秋,回蜀梁山双桂堂,省觐本师破山老人。值法兄莲月和尚,别经廿载,俄然聚首。越乙巳大蔟。同时出堂,途次分袂,感成一韵。
   复聚由双桂,香分异国敷。幢标云世界,法印水天湖。
   是洞龙惊舞,无山鸟不趋。连支虽送别,未免晤京吴。
附:莲月印正《送灵隐法弟归楚》
   高梁重送别,万里百花敷。水脉分三峡,风光动五湖。
   开帆群鹤舞,掷饵众龙趋。把臂复何处,杖藜策越吴。 
  清康熙六年丁未二月二十二日,寂于贵阳大兴禅寺。世寿四十三,僧腊一十七。三坐刹竿,广度众生。嗣法弟子十四人,分别是:
   湖南黔阳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真传;
   湖南沅州玛瑙山法光寺师林发育;
   贵州镇远云台翠屏阁慈济海舟;
   贵州贵阳东山发昙寺梅溪福度;
   云南陆凉州鉴海寺的密参古山;
   贵阳窦官堡观音院西竺觉贤;
   慕义双狮山紫云室龙梅发兴;
   黔阳中方玉屏禅院石珍发弘;
   黔阳水口山鳌山寺大同合仁;
   黔阳蟠龙山长嵌寺苍壁明睿;
   黔阳安江长安寺用晦如明;
   黔阳株山碧泉庵天如清觉;
   贵州贵阳法云寺大慈悟度;
   贵州瓮邑龙山鹤林性贤;
  康熙七年戊申,密印真传禅师派弟子照俸赴贵阳取舍利回湘,在会同若水旗山永兴禅寺,造立塔院并撰《灵隐老人塔铭碑记》。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梅溪福度禅师汇集刊行《灵隐印文禅师语录》三卷,随《嘉兴大藏经》流通。在《嘉兴大藏经·诸宗部》第三十九册。
  佛历二五四七年春,灵隐印文禅师第十八世法孙崇照明夷在沩山密印寺阅藏,并着手编写《怀化佛教史》、《五溪禅灯录》。将《嘉兴大藏经》中有关怀化佛教历史资料中的禅师语录、灯录、行实、塔铭、疏引等重新整理,计划编辑一套《五溪佛学》丛书,因此,将《灵隐印文禅师语录》增加了第四卷的内容。将法嗣、戒子为他写的像赞、塔铭等增入,并新写《灵隐印文禅师行实》、《灵隐印文禅师年谱》、《灵隐印文禅师评传》、《灵隐印文禅师法派研究》等内容。拟将灵隐印文禅师及其法嗣密印真传禅师、师林发育禅师等的语录、灯录以及年谱、行实、塔铭和研究论文等,都列入在此一丛书中。

  清黔阳广福山密印真传禅师(1625—1686),號密印,姓李氏。原籍四川敘州府,寓於貴州之安順。臨濟宗第三十二世,破山派破山海明下第二世,靈隱印文法嗣。
  天啟乙丑歲六月二十八日誕,晴霄正晝,白氣舒騰。時,母忽倦,就榻而寢。正寐之間,見得滿屋無障,四壁俱空,熟桃滿株,從東撲向,覺而誕之。
  師垂髫之時,弗從他教,自不茹飲,省知世間俱從幻化。嘗誦《法華經》,至“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之句,掩卷不覺潸然,因此遂有出塵之念,家園世業渾不著己。
  明唐王隆武元年(1645)乙酉,事其二親謝世,詣觀音洞薙髪。除務之暇,嘗閱教典,並覽宗猷。雖未深諳道義,然心中有契焉。遇一老僧謂曰:“陳年茶飯,不必苦啜。須知有教外別傳”。師曰:“何為教外別傳?” 老僧曰:“放下自有端的”。師從此後少以執卷,默而靜坐,身心渾忘,如此半載。偶而一宵月地經行,聞鍾豁悟,覺得以往所看教中從聞思修之旨,炳然不疑,胸中礙膺當下冰釋。
  明桂王永曆四年(1650)庚寅冬,師聞得語嵩傳裔住貴州之牟尼寺,次受三潮水禪院之請,整理參見,四方雲集者眾。臨冬結制,具圜戒法。明桂王永曆五年(1651)辛卯春,因病,辭歸調理。後寄書以問之。師覽,修復,兼呈偈曰:“鼓浪長鯨出海遊,風雲相聚要吞舟。誰知泳入三潮水,是病浸成永不休。”又:“固病不離生死因,離時誰共我相親。純清絕點難留住,應用權將作故人。”又:“袖未藏鋒一著先,然無月色過前川。今時不肯將心負,任運分輝顯洞天。”自複書之後,病未脫體。
  明桂王永曆十年(1656)丙申,靈隱印文出住貴州安順靜樂寺。雲遊楚南,過訪黔陽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真傳迎入禮拜畢,舉問靈隱:“趙州指柏樹,南泉指牡丹,未審和尚將什麼為人?”文便喝,密印倒地而臥。文喚沙彌扶起。沙彌至,密印便起。繞文一匝而出。文為印證,付其曹溪源流。後有人拈此因緣,曰:“無根樹子得活也。”一僧曰:“即是家裏人,便話家裏事。”師徒相契共住廣福山勝覺寺。共住一載未周,偶值世亂,因眾檀信欲同接上滇中,遂將曹溪來源,而謂曰:“佛祖位中,有個了不了事,要汝承當”。師曰:“如此病質,不能擔代。”複辭不允,勉而受之。
  明永曆十二年(1658)戊戍,靈隱印文受請住安順紫竹禪院。密印真傳掛錫楚新州白雲山。旋住黔陽安江東城觀音寺。密印真傳來,煥然一新。靈隱印文寄拄杖與密印真傳。並賦詩雲:“白棒一條隨縱橫,諸方聞著膽寒驚。師王授受金錐客,臨濟門庭重復興。”
  明永曆十三年(1659)己亥春,率眾臨楚,錫掛新州白雲山、黔陽東城觀音寺。次受靖州綏寧波羅山雲棲寺請以辟建。然後結制於會同洪江回龍禪院,砌修前樓七棟。複遷黔陽廣福山勝覺寺預成,棘林艸地,朽礎敗甓。今之殿堂旋廡,百廢俱興。
  明永曆十五年(1661)辛丑十一月十五日,靈隱印文受請住貴州竇官堡觀音院。密印真傳應闊然請,住靖州綏寧波羅山雲棲寺。受众請,住會同洪江回龍禪院,建前樓七棟。
  明永曆十六年(1662)壬寅十月初一日,靈隱印文受請住會同洪江回龍禪院。
  清聖祖康熙二年(1663)癸卯,密印真傳重修黔陽廣福山勝覺寺,並撰寫《重修廣福山勝覺寺疏引》。癸卯秋,密印真傳複住洪江回龍禪院。
  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甲辰秋,密印真傳随师靈隱印文回四川梁山雙桂堂,省覲破山海明,遇蓮月印正。
  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乙巳,靈隱印文離開破山海明,與蓮月印正途中話別,有詩《別懷蓮月和尚有小序》相贈。密印真傳建修黔陽廣福山勝覺寺。
  清圣祖康熙五年(1666)丙午正月二十二日,密印真傳受請,進住黔陽勝覺寺。嘯峰如暐前來披剃。
  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丁未二月二十二日,靈隱印文寂於貴築(貴州)貴陽大興禪寺。密印真傳受會同縣若水鄉魯沖眾庵請,住魯沖旗山永興禪院。
  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戊申,密印真傳遣徒照俸赴貴州大興禪寺,迎取靈隱印文舍利回楚,塔建靖州會同縣若水鄉魯沖旗山永興禪院西麓。清明,为本师灵隐老人入塔,上堂。僧问:“未应迹时,何处安身?”师云:“黄金国里。”进云:“已应迹后,何处立命?”师云:“白牛车上。”进云:“不挂丝毫无一物,弘开道眼仗何缘?”师云:“巴山与楚水,黔石并滇池。”进云:“事毕临行,又向甚麽处去?”师云:“东家驴腹里,西舍马胎中。”进云:“假使层层无缝罅,里面亦无门,入得舍利,是甚麽人?”师云:“杀人不眨眼汉。”进云:“且道此人有甚利便处?”师云:“觌面破情关,当门抽识锁。”进云:“既有,何不先与学人道破?”师云:“转见不堪。”乃云:“宝塔巍巍,人人相对;常规荡荡,缝缝不瞒。所以道:‘是法住法位,世间常相住。’故我本事和尚,如龙得水,道逗群机。寻常揭示一宝,价重泰城;末后平拈四句,光施楚地。不忆金乌出队,啄破琉璃;泥牛入海,触破屿际。而今安向其中,六合光生如在。时烦四顾而来,未审全情何尽?”喝一喝,云:“三眼摩醯窥不透,半函舍利远流芳。”下座。
  康熙七年歲次戊申黃鍾月,密印因眾眷之虔,将本师靈隱老人塔就旗山之西麓,并撰《靈隱老人塔銘碑記》。
  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己酉,密印真傳建修會同縣若水鄉魯沖旗山永興禪院之祖師塔院,新建大殿,高楹三丈,廊接四周。仲秋月,密印真傳撰《重修永興禪院疏引》。
  清圣祖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造密印和尚塔于黔陽安江廣福山勝覺寺前隴。于元宵日,楚南金城七十叟劉禹甸撰《密印和尚塔銘碑記》。             
  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密印真傳於勝覺寺舉辦彌勒佛七,感得天空現瑞相。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密印真傳於勝覺寺舉辦禪七,四眾鹹集。冬,密印真傳于會同旗山結制,將黔陽勝覺寺付與法嗣嘯峰如暐。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戍九月,《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禪師語錄》十二卷刊行,板存浙江嘉興楞嚴寺,隨《嘉興大藏經》流通。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三月,密印真傳於黔陽勝覺寺示微疾,勤誦彌勒佛名。四月八日辰時,跏趺坐化。時聞天樂鳴空,天香漫院。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二。六坐道場,共有《密印禪師語錄》十二卷鋟行於世。法派:真如廓際悟心宗,繼祖聯芳道裔隆。         正照靈明開慧鑒,一光普映達圓通。有法嗣:樵山如奐、雲嶸如皖、月庵如朎、德嶠如奕、雪磵如暟、嘯峰如暐、明慧如惺、雲嵚如旵、勝甫如度等及眾居士。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樵山如奐禪師(1633—1696),臨濟宗第三十四世,破山派破山海明下第四世,靈隱印文法孫,密印真傳法嗣。黔陽縣安江人。幼投東城觀音院披剃,研習《上生》、《維摩》、《楞伽》及《唯識》、《因明》。
  明永曆十一年(1657)冬,破山海明法孫,靈隱印文法嗣密印真傳掛錫東城觀音院,示以教外別傳,遂終日宴坐,參究宗乘。後得法密印真傳禪師。付法偈雲:
     脈發川黔到楚天,單提祖印授高賢。
時來休掛寒岩上,據令當行續正傳。
  嗣法後,先後出住龍標山普明禪寺、托口三裏坪歸化寺等叢林。與沅州明山太和禪院長明性炅、黔陽蟠龍山心聞合達、黔陽龍泉山古源海鑒等禪師來往甚密。有法嗣元見廓然等。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元見廓然禪師(1649—1726),洪江馬氏子。素喜禪法。
  康熙元年(1662)壬寅十月初一日,靈隱印文法嗣密印真傳受請住洪江回龍禪寺。結制上堂,廓然興慈心、布喜緣、開寶藏、運家珍,設齋供眾。後出家洪江回龍禪寺,參密印真傳和尚。密印真傳贈詩:
     珍囊不惜念常存,擬向何方助法門。∴點一○全信受,雷音未震已明恩。
  密印真傳又有《贈元見大德》雲:
     雨過雲開曉半明,天邊一發盡圓成。清光耀出乾坤外,非是依山傍水行。
  依密印真傳受菩薩戒。後嗣法密印法嗣樵山如奐禪師,繼席龍標山普明禪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九月,捐資刻印《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禪師語錄》。
  雍正元年(1723),於普明禪寺傳法雪舫際航後,退居。付席雪舫際航。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雪舫際航禪師(1651—1741),廣東人。經商于楚,寓於黔陽。後觀世事幻化,乃出俗。曾參曹洞宗高僧畫僧借庵興弘禪師。後嗣法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元見廓然禪師。繼席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後,擴建寺院,募建禪堂,奉兜率接引佛。同時修建寄亭、十笏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塢、松竹廊諸勝。弘揚禪法。以所繪畫資,以供寺用,或者賑濟貧苦人民。一時聲譽頗濃,號稱“普明中興”祖師。
  有法嗣識盡悟智,繼席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
新修钟楼记
贵州湄潭县令 向文焕 黔阳孝廉
雪舫和尚重修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乐其年谷之丰而勤,工作适际乎此时也,可不劳而集事,咸出金佐之。
黄子于元以其事语蒋子义生,义生喟然曰:“斯楼,吾先世与有力焉。其间修而坏,坏而复修历数传,而子若孙克继之迄於今。盖瓦欂栌之坚固者,采椽藻梲之赤白鲜丽者,皆腐黑而挠倾不有以补葺之。非先世所望於后人,非先世所望於后人,非后人所以承先志也。我安能刺其责哉?”于是毅然任之,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
余闻而叹曰:“今人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败坏者,十不得一焉。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忍其弟兄之饥寒,周其所识之贫乏者,百不得一焉。若义生能读先人之书,守先人之业,而又出其赀财,百里重妍而来修举废坠,以无忘先世功,义生盖有三善焉。席先志,孝也;轻赀财,义也;乐为善,仁也。”一举而三善,备太守诸公咸乐斯楼之有成也,乃属余记之。
时 康熙十一年秋八月也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識盡悟智禪師(1720—1810),黔陽湯氏子。少年出俗龍標山普明禪寺,依雪舫際航禪師披剃、圓具。苦參力究,深得法要,遂受記莂。
  乾隆五十四年(1789),增修觀音堂。初為官府假寓,後遂成館舍。識儘自請捐貿北門地,建大公館,而觀音堂復舊。有法嗣初容心華。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初容心華禪師(1767—1830),邑人。幼年披剃龍標山普明寺,依識盡悟智禪師參究宗乘,後嗣其法。
  嘉慶二十四年(1819)辛未,住黔陽城隍廟。黔陽邑侯王金策與師交往甚厚,賞識師才,擢為僧會司僧會,命住龍標山普明禪寺。
  道光六年(1826)丙戌,黔陽城隍廟住持洞昌宗盛提議擴建舊址,得王金策主事,初容副之。黔陽進士陳道隆、中方玉屏禪院隆佐以及安江勝覺寺、萬壽山等皆出資捐助。
  道光十年(1830)庚寅春,移住水口山。同年示寂,葬于水口山鼇山庵。有碑文記載,今存水口山。世壽四十四歲,僧臘三十四夏。有法嗣洞昌宗盛住持黔陽城隍廟。後法孫兆西繼賢任黔陽僧會司僧會,住龍標山普明禪寺。

  清黔陽龍標山城隍廟洞昌宗盛禪師(1787—1830),邑人。幼年披剃龍標山普明寺,依初容心華禪師參究宗乘,後嗣其法。
  道光六年(1826)丙戌,洞昌宗盛提議擴建城隍廟舊址,得黔陽邑侯王金策主事,初容心華禪師副之。黔陽進士陳道隆、中方玉屏禪院隆佐以及安江勝覺寺、萬壽山等皆出資捐助。
  
  清黔陽中方玉屏禪院隆佐繼榮禪師(1789—1888),黔陽中方周氏子。依洞昌宗盛得法,系臨濟宗第四十一世,破山派第十一世,雪舫際航下第五世,初容心華法孫,洞昌宗盛法嗣。開法中方玉屏禪院。
  道光六年(1826)丙戌,洞昌宗盛提議擴建城隍廟舊址,隆佐出資捐助。
  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玉屏禪院,禪房治飭,法相莊嚴,為當地一大叢林。熱心公益事業,修橋路、施棺資,均系自己平時積累。有法嗣兆西祖賢住持黔陽龍標山普明寺。
  光緒十四年(1888)戊子,圓寂於玉屏禪院。世壽九十九歲,僧臘六十三夏。
  
  清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兆西祖賢禪師(1816—1871),黔陽王氏子。臨濟宗第四十二世,破山派第十二世,雪舫際航下第六世孫,洞昌宗盛法孫。
  道光十九年(1840年)己亥,任黔陽僧會司僧會,住持龍標山普明禪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知縣雷鐸立碑,禁止地痞騷擾普明禪寺,時僧會司兆西賢率兩序大眾同立。《普明禪寺示禁碑》雲:
  署湖南沅州府黔陽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雷,為嚴禁事照得普明禪寺,建自前朝,曆有年。上年本縣蒞任,查得該寺,向有田山,招佃納租,以資香火日用之需。前因住持各僧,經理不善,致將寺產敗壞。
  迨經前縣召募僧會司僧兆西賢在寺住持,漸復舊業。並訪聞有等不法痞徒,心生覬覦,混稱檀越,或假以索債為名,在寺索擾,捏詞控告。旋經本縣隨案審明,窮懲在案。
  第該寺供奉佛像,理宜肅靜,以照誠敬。豈容痞徒藉端需索,擾害寺僧,褻瀆神明。正出示查禁間,旋據該僧會司僧兆西,以該寺迭被痞徒索詐捏控案,蒙審結。誠恐僧人不—,故智複萌稟請示禁前來。除批示外,合亟出示嚴禁,為此示仰諸色人等知悉。
  嗣後,如有不法痞徒,仍敢混稱檀越名色,或捏稱債主,在該寺索詐擾害;或承認寺田佃戶,抗租不納,訐住持僧人指名赴縣具稟,以憑拏窮追繳。
  該住持在寺,亦當認真妥為經理,慎勿敗壞寺產,務期恪守清規,以杜訟端,而垂永久。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右仰通知                    
            皇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和月十六日示
       宏法沙門兆西賢同兩序僧:西送 啟開 祥照
                   祖德 古松 懸光
                法徒:覺岸 軒堂 懷愚
                戒徒:聯結 隆興 應聰
                    覺川 覺松 妙傳
                    寂光 芳圭 應修等立

  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離天京(今南京)出走西行,到達湘西,攻黔城。清軍設火藥庫於黔城龍標山普明禪寺。是年十一月初七日,黔城龍標山普明禪寺毀於兵火,獨存鐘鼓樓。
  民國三十一年(1942)6月,官商合辦的“黔陽縣民生工廠”在黔城龍標山普明寺正式開工,民國三十七年(1948)“黔陽縣民生工廠”停辦。
  “大躍進”時期,將黔城龍標山普明禪寺大鍾拿去大煉鋼鐵。龍標山普明禪寺遂毀。
  黔城龍標山普明禪寺,為清代黔陽僧會司所在地,如歷屆黔陽僧會司初容華、兆西賢等均住持該寺,廣弘佛法,為黔陽第一禪林。 

  龍標山普明禪寺兆西祖賢法孙、黔陽縣廣福山勝覺寺庭松聯廣(1801—1867)法嗣登璽芳翰禪師,住持黔城水口山鳌山寺。登璽芳翰(1837—1915),黔陽陳氏子。传法禪悟道空。民国时期,禪悟道空(1894—1955),安徽高氏子。住持黔城水口山鳌山寺,寺宇为之一新,有三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为主轴,两边均有吊脚楼。寺院享受誉当时。1940年,禅悟法师任“中国佛教会芷黔麻晃四县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候补监事,时年46岁。是年,在黔城水口山建立“黔阳县农林场”,1947年改为“黔阳县农林技术推广站”。后寺毁,寺田亦散落民间。禪悟道空传法黔陽縣廣福山勝覺寺祖啟裔懺,祖啟裔懺传法芷江縣虎榜山景星寺希舜隆悟禪師,希舜隆悟传法宏規正大。

  民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宏規正大禪師(1912—1949),黔陽沙灣向氏子。诞生民国壬子年九月十九年。观身世幻化,遂出家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后往芷江,住洞上回龙庵,依止东明和尚。圆具后,遍参尊宿,嗣法梵净山妙传隆参和尚,后又嗣法芷江縣虎榜山景星寺希舜隆悟禪師,接臨濟宗破山派密印真傳下黔陽縣龍標山普明禅寺禅宗法系。民国二十九年,任“芷黔麻晃四县佛教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监事。次年,住芷江縣土橋鄉龍頭寺。民国三十六年,赴洪江嵩云山大兴禅寺,应普泽和尚请,任传戒尊证阿阇黎。同年,出住黔城蟠龙山。民国三十八年,死於匪患。有法嗣洪江市嵩雲山大興寺自然照宗(1904—1952)邵陽人。

民黔陽龍標山普明禪寺敏恒靈冶禪師(1920—1995),黔陽大馬邱氏子。十五歲投龍標山普明禪寺出家。次年往芷江東寺,依南嶽空也和尚受具足戒。民國三十年(1941)住水口山,依禪悟和尚習禪,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頭。民國三十一年(1942)六月,龍標山普明禪寺成立官商合辦“黔陽縣民生工廠”,師前往交涉,無功而返。仍參話頭不輟。
  民國三十六年(1947)春,參謁洪江嵩雲山普澤和尚,令嗣法嵩雲山大興禪寺監院自然照宗和尚,為臨濟宗破山派靈隱印文下第十八世,系黔陽安江廣福山勝覺寺密印真傳一脈。
  民國三十七年(1948),得知龍標山普明禪寺的“黔陽縣民生工廠”停辦,遂返寺修繕。未及一載,大軍壓境,僧侶四散。師獨守古寺,延續祖道。不久,江山易色,被迫還俗。返鄉務農後,日日以淚洗面。久之,雙目失明。但對平時所誦《金剛》、《維摩》、《上生》等經爛熟於心。心儀北周大統法上國師,雖易常服,不改禪修。
  風氣漸改,佛寺相繼恢復時,曾往龍標山普明禪寺舊址,圖謀恢復,竟未能夠。舊址一半為糧庫,一半為鎮政府招待所。所幸鐘鼓樓尚存,惜乎不能眼見也。於是還鄉,就家作道場,開始宣傳佛法。
  在四出遊走時,結識一位謝姓青年,慧根深種,靈芽早發,對佛法有很深刻的領悟,與之相談甚契。遂為之取法名明夷,並付曹溪源流與之。囑咐其紹隆佛種,再振祖道。付法偈雲:“曹溪水漲破山邊,巴蜀滇黔支脈連。紫竹回龍傳勝覺,沅江一路浪滔天。”臨終日,招明夷前來,叮囑再三,命續祖燈,高舉禪風。又對其作頌曰:“幾度繁華幾度沉,紅塵喧囂掩微聲。鳥啼空穀花開野,琴響清宵雨落塵。法運常隨人雲轉,師言每伴祖言深。他時自在尋思量,踏破芒鞋走百城。”言畢,跏趺坐化。人探其身,頂門尚暖,芳香漫室。
  
  沅州虎榜山景星古寺崇照明夷(1965— ),字宗逸,號崇照,原名心照。誕於一九六五年正月十二日子時,黔城蘇園謝氏,世代書香。俟父輩時,值世局革新,家道中落。鐘鳴鼎食淪為披蓑戴笠。一九八一年高中畢業于黔陽三中,八二年執教,八四年從事食用菌栽培。八五年從事短途販賣。八七年修築洪黔公路畢,往吉首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工作。八八年應聘,就職黔城芙蓉樓文物管理所。九○年,就職安江塑膠廠任辦公室主任。九二年南下廣東、福建,往來廣州、東莞、深圳、汕頭、漳州、廈門、泉州間揾食。九四年往成都,從事仲介事務。九六年春回鄉,創辦昌齡賓館,不久辭去。巴蜀一遊後,返湘。三月往洪江嵩雲山依乘法老和尚披剃。
落髮後,行腳江湖,遍參名宿。二○○○年往趙州柏林寺,於本煥老和尚座下,圓具足戒。是年秋,往武岡雲山勝力寺,撰寫《雲山志》。冬,往梵淨山,途經沅州景星寺,應眾檀越堅留,遂住此。二○○一年,成立“芷江佛教協會”並成立“湖南慈宗學會”,從事彌勒法門宣傳。閒時,撰有《五溪禪燈錄》、《懷化佛教史》、《洪江佛教略史》、《黔陽佛教簡史》、《芷江佛教史》、《芷江景星寺志》、《黔陽勝覺寺志》、《黔陽普明寺志》、《洪江嵩雲山志》、《靈隱印文禪派研究初探》、《密印真传禪師研究》等史籍,並新編《方山文寶禪師語錄》、《靈隱印文禪師語錄》、《古源海鑒禪師語錄》。出版有《熏修慈悲彌勒寶懺儀規》、《慈宗朝暮課誦儀規》、《傾聽慈尊的召喚》等佛學專著,同時出版有詩集《傘形寂寞》和詩詞集《乙亥詩詞存稿》、散文集《懶散的陽光》及論文集《五溪文化散論》等文章。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方无悔,尽心则无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