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坛经之启示
2014/9/3   热度:198
研读禅宗经典《六祖坛经》,学生时常拍案惊奇,感受至深,法喜充满。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读《六祖坛经》让我明白了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真理,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佛法的信念,更加增强了修行的信心。经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当五祖为慧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六祖坛经》中,自性佛性、般若之智和菩提之觉是一而三、三而一的概念,人人本具,“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人人平等,“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而且“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即人人皆可成佛。
说到此,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佛性人人本俱,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轮回受苦,未能成佛呢?《六祖坛经》进一步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经言: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只缘心迷,不能自悟”,“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这就是说,众生之所以虽本具佛性却未能成佛,长期轮回受苦不能解脱,皆因“世人愚迷,不见般若”。换句话说,即凡夫因其有妄念浮云遮掩了人的清净佛性,使佛性无法显现,故不得成佛。记得世尊当年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时慨叹道:“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妄想执著即是愚迷,这与《坛经》所讲的道理一脉相承。
那么怎样才能成佛呢?《六祖坛经》指给我们学人一条最直接、最了当、最保证的道路。
《坛经》指明了修行成佛之路,这就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实修方法。既然众生之所以轮回受苦不得成佛的原因是由于“愚迷”,妄想执著,是妄念的浮云遮住了本自清净的佛性,那么,必须吹散妄念浮云,才能使佛性显现出来。为此,必须“无念”。经言“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即并非木石头那样无有灵知,而是虽然生活在万事万之物之中,但不要执著他们。要在举手投足、语默动静之日用中保持“无念”、“禅定”的状态。“禅定”者,“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也。这里,慧能大师把“无念”的理论与《金刚经》中“无相”、“无住”结合起来,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顿悟修证学说。所谓“无念”者,即“于念而不念”,“于一切境上不染”,就是不起杂念而保持正念,不染著于外境,以吹散于妄念浮云。所谓“无相”者,即是“于相而离相”,离是不著义,无相就是不著于相,以把握诸法的本性。所谓“无住”者,即“于一切法上无住”,无执著,无系缚。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为学人开示了一条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修行之路,即“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正如《坛经》所言:“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是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这是何等直截了当的高妙法门,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永嘉禅师云“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也即指此法门。我辈必须十足珍惜、信受奉行。也正是因为此法弥足珍贵,慧能大师在其临入寂前谆谆告诫弟子:“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而行。”说到此,六祖大师还是不放心,“复说偈言: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真是叮咛又叮咛,嘱咐又嘱咐,如母送子远行前的再三告诫,其慈悲之心溢于言表,感人肺腑。我辈学人如不精进如法修持,实在愧对祖师。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这是《坛经》又一开示学人不要把佛法与生活隔开,以免步入那种逃避现实、躲入深山古洞之中、只求自了的二乘学人所走的“焦芽败种”之路,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修不取不舍、无念无相无住之大乘顿悟般若行。
古往今来,诸佛菩萨无不是依现实生活而证菩提。《金刚经》卷首叙述如来的身教云:“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饮食讫,收衣钵,敷座而坐。”此段恰好说明如来是“不舍道法,现凡夫事”。因为凡夫要穿衣吃饭,走路睡觉,应事接物,而圣者就是在这些凡夫事中,无念无相无住,如如不动,故能在凡夫的日常生活上不起我法执著,而自在解脱。所以藕益大师说:“迷即迷其所悟,悟即悟其所迷。”也就是说凡夫是在圣者悟的地方迷,而圣者恰在凡夫迷的地方悟。故凡夫迷而不觉,则长堕苦海,不能解脱;而圣者大觉不迷,则远离苦海,究竟解脱。既然圣者在生活中悟,而凡夫是在生活中迷,那么,众生若欲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也只有效法圣者在现实生活中无念无相无住、不取不舍、即哪里迷从哪里悟才能有成。故《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经言:“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这一切均说明修学佛法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只有依此现实生活中无念无相无住、观空谴相、不取不舍,按照《坛经》所开示的修行法门去真修实证,方无愧于六祖慧能大师的开示之恩。“不离见闻缘,超然入佛地”,这是《坛经》中的名言。我想,这不仅是学佛者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经的途径。学生将此指导自己的修学实践,以期早有成就,以报师恩。
《禅》杂志 2004年1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讲真心,真心就是一心,一心里面是什么都没有。 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没有念的念叫正念,有念的念叫妄念,或者叫妄想。千经万论就说这个道理,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达到恢复自己的清净心,佛法就如此而已。还有,我们一切的灾难都是妄想生出来的;如果心地清净,什么灾难都没有了。清净心是最吉祥之心,清净心里面能生智慧,清净心能生万法。所以佛教我们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法,清净心就是无上菩提,这就是佛法常讲的玄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