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禅师、十方诸佛宝塔与延寿寺


2014/9/3    热度:735   

翠峰禅师、十方诸佛宝塔与延寿寺
  来源:北京文博 作者:韩建识
  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马房寺村东北角,矗立着一座八角九层密檐砖塔,这就是十方诸佛宝塔。塔坐北朝南,塔高25.18米①,塔座高3.2米,塔周长约24.9米,拱券形门洞,洞高1.78米②,门洞外的正上方刻有楷书“十方诸佛宝塔”石匾,塔心呈圆锥形。塔前原有一座延寿寺。该塔、寺都由明代翠峰禅师修造。可能因地处京郊,关于该塔的记载极少③,本文试对翠峰禅师生平、十方诸佛宝塔及延寿寺的历史沿革加以考述。
  一、翠峰禅师生平
  今天在十方诸佛宝塔北偏西处,立有一块石碑,碑额篆书:“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碑高约180厘米,座高60厘米,青石质。该碑对研究翠峰禅师生平有重要价值,笔者未见公开发表,现录文如下:
  明故翠峰禅师碑文┛
  赐进士第兵科都给事中陕右古灵近河俞撰┛
  禅师,吴姓,法名德山,翠峰其别号也。关陕西夏人。幼而质朴,长慕禅门,年三十遂弃尘缘出家,礼灵南牛首寺海公和尚┛为师,守五戒,誓四愿,日积月磨,渐有领悟。未几而海公西化,师曰:“释门法教,海阔无涯,彼岸未登,可遽已乎?”因遍游天下┛名寺,历访高僧,始遍证因缘于古峰,继受传心印于月天,禅门宗旨,颇得顿悟。乃入河南伏牛山励志苦修,日饭麸糠菜┛根一食,为法忌躯,越六年而证果有成。师曰:“佛者,觉也。己觉而不以觉人,非慈悲也。”由是北游神京,相地于崇文门外二┛里许建寺吉祥,阐扬正法,以振聋,当时闻教而景从者以千数,虽高明之士亦往叩其玄而服其说。第物盈□起法盛, ┛魔生浮言。┛上闻,天威震赫。众皆为师危之,劝暂潜避。师稳坐蒲团,略无惧色,无妄之灾纵击撞数月而卒亦无事。乃辍讲归伏牛山,大建┛坛场,广演法教,受度者视昔愈倍,领悟者视昔愈多。时师年已七十矣,一旦谓众僧曰:“归与,归与,吾北人也。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辞众还京,仍于吉祥东买香火地七余顷建寺,以延寿名额。且演教有堂,参禅有室,养老有斋,普通有塔,比视┛吉祥、伏牛旧寺地之广狭虽不同,而规制森严则一也。师度□□员甚广,而圆月其尤也,见为长老住持。师度功德主甚┛广,而内相李昕为首也,建寺之力居多。然寺功甫毕,师生成化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沐浴归化于嘉靖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得寿八十有一。卜葬于普通塔后数丈余。锦衣户侯王君应隆亦夏人也,曾受师度,以事属予,予亦夏人也,宦游适┛逢其会,因言曰:儒、释异教也,释非儒所言也,然儒道广大如天也,释氏得其一者也,凡理所在,儒亦不容默也。尝观释氏┛法门大要,以无念为宗,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此上乘也。若执有者泥相迷无者落空,皆其下也,况日用而不知者何┛纷纷耶。师三十出家,日生顿悟,天资发迹与六祖同也;他如淡薄日甘,六根定也;累劫不惧,四大空也;南北阐教,功施□┛也。释门上乘,予固不敢以深许要。师□□旨归,亦得明心见性,不失六祖相传法门之正宗也。意使继之者守师之□,□┛师之心,自一世递百世绵绵延延,师教岂有穷乎?铭曰: ┛
  翠峰之生,黄河之灵。翠峰之名,贺兰其凭。披剃牛山,五蕴皆空。苦修伏牛,百炼真精。否泰□□, ┛宠辱不惊。南北阐教,玉振金声。猗欤翠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欹欤翠峰,磐石斯铭,沧□□□。┛
  嘉靖二十九年岁次庚戌孟夏吉日立。┛
  十方诸佛宝塔
  与翠峰禅师生平有关的较详细的资料,还见于《高僧传合集·明翠峰山公传》④。又《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载:“德山,(明)比丘。号翠峰,陕西宁夏人。三十出家,谒宝月潭得悟,入伏牛山结茅,清侣奔赴,法席大张。后至京师,住吉祥寺,名益盛。或毁之,即尔返山。众随之往。说法三十年,度人不计,以万历中寂于京师延寿寺,寿八十一。”⑤
  下文首先对翠峰禅师的名号、师承、生卒年等问题加以考证。
  禅师名号。《明故翠峰禅师碑文》载:“禅师,吴姓,法名德山,翠峰其别号也。”《高僧传合集·明翠峰山公传》载:“德山,号翠峰”,《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载:“禅师,法讳德山,号翠峰,荆璧老人其别号也。”⑥《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载:“号翠峰”。可见,禅师应为吴姓,法名德山,号翠峰、荆璧⑦老人。
  禅师师承。《明故翠峰禅师碑文》载:禅师“年三十遂弃尘缘出家,礼灵南牛首寺海公和尚为师,……未几而海公西化,……始遍证因缘于古峰,继受传心印于月天”。《高僧传合集·明翠峰山公传》载:“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海公就化,师得以自便。……然偶遇古峰上人,悯师为道之勤,劝见宝月潭公。潭公,为时大禅伯,声光显著,一见相契,遂示以法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载:“三十出家,谒宝月潭得悟”。《明故翠峰禅师碑文》中提到的月天禅师,《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载:“月天,(明)比丘。字幻空,参广善宝月潭公得法,为南岳二十七世,住伏牛山柏梯寺,传法金台大觉而寂。”⑧可见,翠峰与月天同为宝月潭公弟子。⑨由此可知,翠峰禅师三十岁出家时,首先拜海公和尚为师,海公西化后,禅师始遍游天下名寺,历访高僧,后来遇到古峰上人,被禅师的为道之勤所感动,劝他拜见宝月潭公,经宝月潭公点拨,颇得顿悟。
  禅师生卒年月。《明故翠峰禅师碑文》载:“师生成化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沐浴归化于嘉靖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载:“以万历中寂於京师延寿寺”, 《明故翠峰禅师碑文》所述为当朝人写当朝事,应该较为可信,即翠峰禅师生于成化四年(1468年)十一月十二日,卒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十一日。
  综上所述,禅师,吴姓,法名德山,号翠峰、荆璧老人。关陕西夏人。幼年时天性质朴,深慕禅门。禅师三十岁时出家,拜灵南牛首寺海公和尚为师, 守五戒⑩,誓四愿⑾,日积月磨,渐有领悟。海公西化后,禅师始遍游天下名寺,历访高僧,后来遇到古峰上人,被禅师的为道之勤所感动,劝他拜见宝月潭公,经宝月潭公点拨,颇得顿悟。随后,入河南伏牛山励志苦修,日饭麸糠菜根,六年后终成证果。于是,北游神京,在崇文门外二里许建吉祥寺,阐扬正法,信徒数以千计,魔起浮言,天子闻后,天威震怒。⑿众人都为禅师担心,有人劝他暂时躲避。禅师不从,稳坐蒲团,毫无惧色,后无事而终。于是,辍讲归伏牛山,大建坛场,广演法教。禅师七十岁时,一天,他对众僧说:“归与,归与,吾北人也。归化首丘,吾之愿也。”⒀遂辞别众人回到京师,仍在吉祥寺东买香火地七余顷建延寿寺。在寺内修建演教堂、参禅室、养老斋、普通塔等,古刹规制初具。禅师生于成化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卒于嘉靖二十八年二月十一日,享年八十一岁。弟子奉全身葬于十方诸佛宝塔后数丈处。禅师梵貌颀伟,观视凝定,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之德,诲人不倦,持身甚约,所蓄无长物。
  二、十方诸佛宝塔
  关于修建十方诸佛宝塔的起因,《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认为:“凡开山创业之僧腊生脱灵骨瘗藏无归隐”。⒁ 《明故翠峰禅师碑文》也说此塔为普通塔。《佛学大辞典》“普同塔”条下:“禅林之语。藏亡僧之骨於一处,故云普同塔。又曰普通塔、海会塔。”⒂同书“海会塔”条下:“亦云普通塔。众僧之纳骨塔也。”⒃由此可知,因延寿寺为新建寺院,亡僧之骨无处安放,修建十方诸佛宝塔是为了安放众僧的灵骨。
  关于十方诸佛宝塔始建于何时,《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载:“于乙巳岁季春□日刹后禅师忽偶发心处建立十方诸佛普同之宝塔”。⒄据《明故翠峰禅师碑文》,翠峰禅师生于成化四年,卒于嘉靖二十八年,七十岁时开始修建延寿寺,在寺内修建十方诸佛宝塔,禅师七十岁时应为嘉靖十七年(1538年),那么,十方诸佛宝塔的始修时间应在嘉靖十七年至嘉靖二十八年之间,此段时间内的乙巳岁只能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因此,十方诸佛宝塔的始建时间应为嘉靖二十四年季春(三月)。
  
  关于十方诸佛宝塔的内部结构,《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载:“檐层九,中通八,□内安请佛罗汉像,内下有藏真之穴圹以盛不朽之坚固或藏衣钵之爪发齿牙,迁化有德者咸有所依附焉。”⒅可见,该塔建成之初,有九层檐,中空,直通第八级,塔内安请佛罗汉像,塔内下有穴圹以盛众亡僧的灵骨、爪发齿牙等。该碑文的描述与我们今天看到的情景基本相符,只有佛罗汉像今已不存。
  明朝尚衣监太监薛铭等重修十方诸佛宝塔。该塔建成十多年后,由于骤雨损伤,尚衣监太监薛铭⒆等人在暇日祭奠先师公等时,发现塔有漏缝,担心日后影响塔体坚固,产生了重修宝塔的想法,在延寿寺第二代主持圆月⒇等人的请求下,薛铭和内外信官出资置灰添石,砖填砌实,重修此塔。该工程于嘉靖丙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季秋(九月)完成。(21)
  民国年间,该塔曾被重修(22)。
  1959年,十方诸佛宝塔的塔门有些砖被拆去,其它尚好;塔后有四个和尚塔,塔座为砖制,有雕花,其中一个塔前有螭首龟蚨碑。(23)四个小和尚塔今已不存。
  1989年3月,朝阳区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再次重修。(24)1990年2月23日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5)
  三、延寿寺
  嘉靖十七年,翠峰禅师在吉祥寺东买香火地七余顷建延寿寺(26),修造了演教堂、参禅室、养老斋、普通塔,古刹初具规模。
  翠峰禅师主持延寿寺时,四方善士、各处戒僧云集,有众多布施者,但是,禅师不集布施、不集余粮、不修寺宇,把布施所得都买成衣服、粮食供奉善士、僧众等,有人劝他积余防后,禅师便说:“集财招盗,我山野之僧何必为之。”众人叹服。因此,延寿寺愈加破损。嘉靖三十五年,尚衣监太监薛铭等在重修十方诸佛宝塔时,也没有对该寺其它建筑加以修理。由于风雨催坏,年久失修,到嘉靖三十七年,延寿寺内殿堂、厨房、僧房等处瓦箔脱落,椽檁损坏,已难以居处。司礼监太监李公(号中轩)(27)闻知后,自己出资鸠工集料,修盖了殿堂、厨库、僧房等处,再筑了周围墙垣。整个寺院,金碧交辉,焕然一新。这次重修兴工于嘉靖戊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孟秋(七月)一日,完工于本年孟冬(十月)吉日。(28)
  明隆庆年间,慈圣皇太后(29)听说延寿寺年久圮坏,发心施舍银一千五百两,宫眷人等陆续施银一千两,命近侍官王喜主持重修。自隆庆五年(1571年)四月初三日至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初十日,“内建山门一座,天王殿一座,钟鼓楼二座,藏经殿五间,内新印藏经,全水陆殿五间,新造水陆全方丈房三间,禅房十间,接待僧房三间,凡供设器物靡一不具,芝房桂殿尽善尽美,宝阁琼台美轮美奂。”(30)
  明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命勤侍夫人传施惠资及众眷布施重修地藏阁、左右配殿及四周山房。该工程始于万历乙酉(万历十三年,1585年)春季,完工于明年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季。(31)
  明万历戊寅(万历六年,1578年),印空禅师(即延寿寺第二代主持圆月)隐逝,寺内无主,印空之徒,慈舟上人,慨然应允施主的请求,于癸未(万历十一年,1583年)离开伏牛山,来到延寿寺,一时乐善好修之士闻风而至,富者捐其赢,诎者罄其有,贵势者持其画智,能者运其思,不出三四年,地藏阁及左右配殿、大雄天王伽蓝祖师殿、钟鼓楼等修盖完备,重门、周垣、斋庖之房、栖容之庐金碧掩映,左右回互。该次重修完工于万历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仲秋(八月)。(32)
  寺院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焚毁,破坏殆尽。(33)
  附录:《高僧传合集·明翠峰山公传》: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师得以自便。因遍参丛席,足迹殆半天下。虽历诸禅老钳椎,而碍膺之物终未脱。然偶遇古峰上人,悯师为道之勤,劝见宝月潭公。潭公,为时大禅伯,声光显著,一见相契,遂示以法要,且曰:“子期心固远,然终欠一番彻骨在,必过此一番,死中发活,始可面目向人,出言吐气,皆有著落。不然,徒使伎俩,了没交涉也。”师闻忽醒,即日辞去。入伏牛山,傍崖结茆,日食麸糠草根,不知身为何物,如是六年,而豁然融贯。瓣香为潭公嗣,不忘所本也。自是远近奔赴,法席大张,相从者动以千计。以众盛故,魔起浮言。上闻,天威震怒。众皆为师危之,或劝师暂避,不从,安坐丈室,略无懼色,而卒亦无他。此在都门吉祥寺时事也。既而舍众归伏牛,而众终不舍师,故伏牛之众,视吉祥为尤盛。说法三十余年,度人不可称记。一旦谓众曰:“归欤,归欤,吾北人。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还京,居延寿。延寿在吉祥东,师所创也。未几而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瘗於寺普通塔之后。师梵貌颀伟,观视凝定,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之德,学子不谕其意,师谆谆为教,必使达之而后已。持身甚约,所蓄无长物,得□施辄缘手尽,以广二田,若於已无与焉者。有为师赞者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猗欤翠峰,玉振金声。”师实录,当之无愧。
  ①《北京名胜古迹词典》(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9月北京第1版,352页)和《新编文物工作手册》(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369页)皆作:“高约30米”;《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728页)作:“高30米”;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1984年5月《文物古迹调查登记表》作:“高约20多米”;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所建“朝阳文化”网“十方诸佛宝塔”条下作:“高25.19米”,据本人现场目测,高25.18米较为可信。
  ②参见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1984年5月《文物古迹调查登记表》。
  ③《宸垣识略》([清]吴长元辑,1983年12月第1版,251页)载:“延寿寺在马坊,去广渠门十八里,有浮图一,明嘉靖中建,有礼部侍郎许成名、户部郎中李景二碑。”另有较详细的叙述见于《北京名胜古迹词典》和《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等。
  ④《高僧传合集》,[梁]慧皎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715页。
  ⑤《中国佛学人名辞典》,比丘明复编,中华书局,1988年1月第1版,534页。
  ⑥(14)(17)(18)(21)《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五十六册,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14页。该碑今立于十方诸佛宝塔北偏东处,碑首雕双龙戏珠,碑身高约151厘米,碑额高约40厘米,碑座高约60厘米。碑阴为“万古流芳”题名,内有薛铭等人。
  ⑦璧,《北京名胜古迹词典》和《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皆作“壁”,今据《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应作“璧”。
  ⑧《中国佛学人名辞典》,48页。
  ⑨参见《中国灯录全书》第19册,净慧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11月。
  ⑩五戒指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邪YIN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
  (11)四愿指誓度一切众生、誓断一切烦恼、誓学一切法门、誓证一切佛果。
  (12)明王朝对佛教采取了既利用又整顿,着重在控制的方针。明宪宗时对寺院的数量严加控制,规定:不得妄自增修寺院(见《宪宗成化实录》卷3),不许於原额外增修额(见《宪宗成化实录》卷49)。《世宗嘉靖实录》卷313载:嘉靖二十五年“七月壬戌礼科右给事中李文进言:迩年宣武门外天宁寺中,广聚僧徒,辄建坛场,受戒设法,拥以盖舆,导以鼓吹。四方缁衣,集至万人,瞻拜伏听,昼聚夜散,男女混淆,甚至有逋罪黥徒,髡发隐匿,因缘为奸。故四月以来,京师内外盗贼窃发,辇毂之下,岂应有此?……乞捕外护为首者数人及通法师者案治其罪。诸郡邑各山古刹,如有佛子法师假以讲经聚众至百人者,一体禁止。如此则邪说不兴,异端自熄。疏入,得旨:奏内通法师及寺主俱令锦衣卫捕系鞫问,余下礼部禁治。”天宁寺因听众人数众多,就以盗贼混杂其中为由加以镇压,由此可见明朝统治者对佛教严加控制的方针。吉祥寺的众多听众,必然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慌,对其法事加以限制也在所难免。
  
  (13)见《明故翠峰禅师碑文》。
  (15)《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1月新1版,1045页。
  (16)《佛学大辞典》,902页。
  (19)据《重修古刹延寿寺十方诸佛宝塔碑铭》,薛铭时为尚衣监太监,承受厚禄之爵,赐以蟒玉,日侍皇上之左右。
  (20)圆月,为延寿寺第二代主持,其事迹见于《高僧传合集》(716页):“圆月,字印空,姓熊,京师人,入翠峰之室,栖伏牛山,久之有得,性光显露,辟道场开法,学子□至,声闻九重,被命於广善戒坛,为受戒者宗师。”
  (22)见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所建“朝阳文化”网“十方诸佛宝塔”条。
  (23)据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1959年1月《文物古迹调查登记表》。
  (24)见《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
  (25)见《新编文物工作手册》,369页。
  (26)据《重修敕赐延寿寺鼎建地藏阁碑记》(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该寺曾被敕名为“延寿”。
  (27)据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重修古刹延寿寺记》和《皇明司礼监太监中轩李公墓志铭》,李公,讳端,字克正,姓李氏,别号中轩。保定安肃人。正德丙子(正德十一年,1516年)选入内,明年收内馆受业儒臣。历任典薄、左右丞、太监等。李公天性正直,资质秀爽,举止动静不类常人。自奉命问刑以来,夙夜勤慎、小心翼翼,上不负君命,下不亏人心。宽仁厚德,不矜小节,济人利物,沾养者众。挥金仗义,发现先贤废祠就慨然修建。先帝为嘉其劳勋、奉公守法,特赐蟒衣玉带、内府骑乘,岁加禄米以酬其劳,又命接引大臣,进出其奏。生于弘治戊午年(弘治十一年,1498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亥时,卒于隆庆改元(1567年)五月十九日,享年七十岁。六月七日葬于廓西白口社。
  (28)参见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重修古刹延寿寺记》。
  (29)慈圣皇太后,《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3536页)卷一百十四载:“顾好佛,京师内外多置梵刹,动费钜万,帝亦助施无算。居正在日,尝以为言,未能用也。”
  (30)见《重修延寿寺碑记》,《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五十七册,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4页。该碑今立于十方诸佛宝塔北,碑首雕双龙戏珠,碑身高约250厘米,座高约60厘米。
  (31)参见《重修敕赐延寿寺鼎建地藏阁碑记》。
  (32)参见《重修延寿寺记》,《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五十七册,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143页。
  (33)参见《北京名胜古迹词典》,352页。
  (作者为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北京文博》编辑部编辑)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恶的标准,总的来说,就是“利他”跟“利己”。一定要记住:“利他”是善,“利己”是恶。为什么说“利己”是恶?学佛,如果对佛法稍稍有一点契入,他懂得,为什么?利己,你“己”没有忘掉,“我”没有忘掉,你还有我执;我执不除,你三界出不去!你说,“利己”是不是恶?佛法头一个教我们学习的,就是“忘我”,《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学佛,先从“无我相”下手,从“无我见”下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