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净:三论玄义记二、三论教义的先河


2014/9/4    热度:215   

刘常净:三论玄义记二、三论教义的先河

 

  二、三论教义的先河

  三论的教义来源于《般若》,先有《般若经》而后有中观《三论》。中观三论,不仅在印度是大乘最早的教派,就是在中国也是大乘最早的一个学派。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大批的翻译,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汉代桓灵之世(148-186)先后有安世高和支娄迦谶二人来华翻译。安世高所译,多属小乘禅数之类,支娄迦谶所译,多属大乘性空教义。支谶翻译的方等诸经有十余种,其中《道行般若》十卷极为重要。此经第一品名“道行品”,故称《道行般若》。西晋时无罗叉翻译《放光般若》三十卷,也因初品佛放光明,故名“放光”。其实这两部经,原本的名题,都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只是经文详略不同,因而人称《放光》为《大品般若》,称《道行》为《小品般若》。这两部经翻译后,相辅弘传,影响很大,讲说者甚多,在晋代大乘经中流行最广的是《般若经》,般若之学不久发展成为六家七宗。东晋末年,鸠摩罗什来长安(401-414),重新翻译《大品》、《小品》两部般若,同时又翻译了《大智度论》、《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形势为之一变,罗什所译,词意婉雅,法义明确,翻译之美,古今流誉,般若教义犹如日丽中天,六家七宗之说,不批破而自息,此后,谈般若性空义者,无不以中观四论为准则。罗什高足,僧睿有言:“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已来,虽曰讲肆,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验之,最得其实,然炉冶之功,微恨不尽,当是无法可寻。《中》、《百》二论,文未及此,又无通鉴,谁与正之!先哲所以辍章遐叹,思决言于弥勒者良在此也,于今始闻宏宗高唱。”僧睿此言说明了当时的历史事实,代表了性空学者的心声。般若四论之学,罗什僧睿僧肇之后,齐梁有摄山僧朗僧诠,陈时有兴皇法朗,隋代有嘉祥吉藏,历六代的专门强学,遂发展成为中国的三论宗。《三论玄义》是三论宗的重要著作之一,为研究三论宗入门要典,概括地叙述了般若四论的宗旨要义,牢固地奠定了立宗的思想基础。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钱财到面前来的时候,要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什么是善?利益众生是善,自己享受是恶,你要是能够记住这个原则,你的一生一定是幸福快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